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公務員,事業編制有那麼好嗎?_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哪個好?

職場火鍋說: 前不久熱議的一個「選擇」題:公務員與一百萬,你選哪一個?高贊回答竟然是:公務員與一千萬,我還選公…

職場火鍋說:

前不久熱議的一個「選擇」題:公務員與一百萬,你選哪一個?高贊回答竟然是:公務員與一千萬,我還選公務員。一百萬,交不起首付;一千萬也可能貶值到買不起饅頭;但是,公務員的鐵飯碗,可以端一輩子,不但旱澇保收,而且「性價比」超高。

當疫情給很多行業按下「暫停鍵」時,很多企業也給員工的職業生涯和經濟收入按下了「暫停鍵」。有些職業,那是「手停口停」(一天不幹活,就可能一天沒飯吃)的性質,比如,計件制的工作,小時工,零工,個體經營者,流水線作業工,快遞工,施工者,等等。

就連前幾年火上天的網際網路行業,也迎來的寒冬,開始大批量「裁員」,只是人家的口號喊得好——把辭退叫作「畢業」,從企業大學校推向社會大學校;還有更高境界的——把辭退叫作「向社會輸送成熟人才」。社會心裡喊:社會亞歷山大,企業才是消化社會就業壓力的主渠道,你們都給我輸送,這是本末倒置啊。

網上,有很多哭訴,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比如,上海某40多歲的外企中層給市長寫信,求職百次,無一成功,求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比如,某高科技公司中年IT男被辭退後,從辦公樓一躍而下,令人唏噓。比如,某小區居民懇求門衛,我不能呆在家裡,我要去工作,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公務、事業、國企、央企等體系內的企事業單位,隔離在家,不但收入一分錢不降,各種組織還給予各種慰問,有慰問金、有慰問品還是生活補助;實行75%、50%上班機制的,鼓勵員工回家呆著,工資獎金一分不少,福利待遇一分不降。

有的央企、國企,近兩年的工資收入水平還得到較大幅度增長,你搜索一下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報告就知道,比如,三桶油人均年薪25萬以上,證券信託等央企人均年薪40萬以上。

所以,大家認為疫情之下,公務、事業單位以及央企、國企人員是最好的職業,有其客觀、現實的因素,也有其特殊事情的心理影響因素,還有網絡渲染的推動作用因素,更有長輩的傳統思維的影響因素。

【一】公務、事業單位是不是最好的職業,要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在小學時期就學過「對比要有維度」,你不能拿豬與孔雀比顏值,也不能拿猛虎與螞蟻比力量,對事物進行對比要放在一個維度上。

比如,公務編和事業編,要放在當地與其他企業的正式員工相比,既不能拿高層次的部門、實權部門、縣級以上幹部與私企、民企、個體經營者相比,也不能拿鄉鎮單位的一線公務、事業人員與大廠、外企、上市公司高管相比,既不能拿清貧、辛苦、前途無望的一線公務、事業人員與創業公司股權變現的技術專家相比,也不能拿掌握權力資源的高層次領導與年薪百萬的企業中高層相比。

如果按照同一維度來對比:地市、縣、鄉鎮級別的公務、事業編人員大概率比當地的企業員工要優越。一是平均薪酬福利水平要高於當地企業人員;二是社會地位要高於企業人員;三是社會資源(辦事能力)要高於企業人員;四是在婚戀市場上的優勢要大於企業人員。

這是有大數據支撐的,2021年,全國體制內(含公務、事業、國企、央企)平均薪酬是6900元,體制外企業平均薪酬僅有3800元,體制內的平均水平幾乎是體制外的一倍。從這個角度來對比,公務、事業單位當然是最好的職業了。

那麼,如果放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央企總部對比部委部門,大廠比國企,等等,那麼,就各有千秋了。總體來說,業內有一個基本公式:公務、事業編以及央企、國企的薪酬與私企、民企相比=1:3,即:體制外的收入水平大於等於體制內的3倍,才有跳槽的意義,否則,跳槽就是虧本的買賣。

但是,疫情之下,「1:3」這個公式還是要「打問號」的。短期的3倍收入,未必能跑贏職業一生的總收入。

比如,網際網路企業的工程師年薪60萬,體制內的工資是20萬,但是,體制內的20萬可以拿到60歲,到60歲的時候可以漲到40萬,退休金替代率非常高,退休後月入可以達到1萬元;網際網路企業的工程師今年40萬,明年可能去送外賣去了,等60歲的時候退休金不到5000元。如果算一輩子的大帳,看誰能跑贏人生的馬拉松。

從短期的工資和一生的總收入相比,公務、事業、央企、國企人員可能跑贏同級別、同維度的私企、民企人員。

但是,如果對比一些特殊群體呢?這個結果也未必準確。比如,大廠P7以上的工程師,年薪百萬,還有股權分紅,年入幾百萬。如果到達這一層次,地市縣團級的公務事業人員就難以攀比。公務事業人員再有權勢,如果清清白白,一生收入也跑不贏年薪幾百萬的大廠工程師。

人家只要堅持幾年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裁員或不裁員都不在乎了,再說了,這些人生存能力很強,即使公司倒閉了,他們可能還會煥發事業第二春。

如果從人生價值來說,造福一方水土,帶給人生的事業感、成就感、幸福感,也不能用年薪來衡量的。 所以,一個高層次的公務、事業人員怎麼能跟一個富翁相比呢?各有各的成就感。

【二】職業選擇,沒有最好,也沒有更好,只有「合適」。

有人說,婚姻就像買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職業也是如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這山望著那山高,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總是總是攀比別人,你早晚要得抑鬱症。選擇職業,人各有志,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關於職業的選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你本來是一個金融博士,羨慕公務員的安逸,如果你也去做公務員,家裡沒有背景,人情世故又不通,也不會寫材料,那麼,你的高學歷、高智商也許就是一個「反向鉗制」。當你只幹活、不進步,多年原地踏步後,看著那些本科生都提拔到你的頭上命令你,你的心態也許會崩潰。

你本來是一個普通本科生,能考入縣一級的公務員已經是幸運的了。你羨慕大廠年薪幾十萬的同學,假設你能去大廠工作,面對績效考核的壓力、技術突破的瓶頸、996的工作狀態,你始終無法進步,面臨「末位淘汰」,估計你的心情也是苦悶的。

所以,攀比,可以;對比,也可以,前提是,你要有那個學歷硬體、你要有那個智商、你要有那種「爸爸」、你要有那種「情商」。上海大亨說過一句名言:職場如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有些人未必適合進入公務、事業體系內,家裡沒有背景,上面沒人脈,遇不到貴人,苦哈哈地奮鬥十幾年,恍然回首,你還是原地踏步,那個心情也不是一般的苦悶吧。

所以,公務、事業單位,是普遍意義上的好職業,也是在當前特殊時期最好的職業之一,但是,未必適合所有人。如果你是青年才俊,本來就是一條龍,能成為年薪幾百萬的高人,你進入體系內也許就是一種煎熬,如果你就是一位普通人,你進入體系外可能就被社會弔打,還不如進體系內享受安穩。

總的來說,普通家庭的孩子、普通的學歷、普通的情商,沒有太大的野心,也沒有太多的資本,不如進入體系內,踏踏實實過一輩子,難道不香嗎?

【三】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央企(包括部分優質的大國企)可能才是最好的職業。

央企,具有公務、事業單位的安穩性,又具有企業的高薪性,還具有退休待遇的優越性,三種優勢兼具,可能算是當前最好的職業。比公務事業人員的收入高,比私企民企人員安穩,比事業編人員退休待遇好,堪稱「吉祥三寶」。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央企的人員還可以「一步到位」提拔到公務、事業單位當領導,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統一」。

還是按照小學裡學的「坐標對比法」:選一個北京的樣本,其實,選省市一級的樣本也可以。央企在北京的總部或在京單位。小林、小李是985名校的同班同學,研究生畢業後,小林進入央企在京單位,小李進入在京公務或事業單位。

小林(央企):年薪起步20萬,六險兩金。5年後,小林被提拔為企業中層副職,年薪40萬-60萬。小林可能有單位的內部政策房,如果沒有內部房,可以住低成本甚至免費住周轉房,但是可以每月領取3000元住房補貼和2000元租房補貼。

小林在單位吃免費的食堂,打球、遊泳等運動幾乎不花錢。單位還發運動裝和工裝。通訊補貼、交通補貼、採暖費、休假津貼,等等。所以,小林幾乎不花錢,在北京生活優越,每月還有5000元的補貼。

20年後,小林成為央企中層正職,年薪60-80萬,被交流到某省任中高層次的領導人員(公務員)。

小李(公務):年薪起步10萬,五險兩金。5年後,小李被提拔為縣一層級的副職,年薪定格20萬。小李可以排隊等待福利房,如果分房之前,也是可以住在單位的公寓房裡,但是一般沒有較高的住房或租房補貼。

20年之後,小李成為地市級別的領導人員,被高配到央企的部門正職或集團副職,年薪60萬-80萬。

當然,以上這兩個例子,並不是大概率事件,只是舉例說明兩種道路的不同和可能性。

總體來說,小林的一生更佔優勢一些,因為前期的財富積累,小林要跑贏小李。再假設,小林和小李都在一個單位幹到退休,活到90歲。我們再來對比一下:

小林(央企),幹到60歲,提拔為企業中層正職,年薪60萬-80萬。退休金1.5萬,企業年金累計200萬,活到90歲,30年累計獲益800萬元左右。

小李(公務),幹到60歲,提拔為縣一級別的正職,年薪30萬,退休金1.2萬,職業年金累計100萬,活到90歲,30年累計獲益550萬元左右。

可是,在漫長的38年職業生涯裡,小林的總年薪收入遠遠跑贏小李的年薪收入,如果計算人生的馬拉松,在長跑中,小林笑到了最後。

元氣荷葉n說:

公務員、事業編制屬於統治階級,屬於上層建築,待遇好不好,看離職率就清楚了。公務員、事業編工作人員的離職率大概在三千分之一,離職率是非常低的,好處很多,簡單列舉一下:

一、穩定、待遇好。公務員跟事業單位工作非常穩定,沒有原則性錯誤不會炒魷魚,工資財政按時發放,待遇一般在當地的上遊水準,在深圳等珠三角地區一般年入20-40萬,在貧困地區也至少年入8-10萬。

二、工作壓力適中。公務員跟事業編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是五天七八小時,完全按照法定節假日進行休息,工作內容也因部門而異,大部分都會按點下班。

三、社會地位高。公務員跟事業編屬於社會管理者,是讓人敬重的職業,也是一群服務於人民的群體,也是絕大部分人最喜愛的職業。

所以說,在私企年入100萬都不如在體制內年入20萬,品品就知道了。

微言微語999說:

個人認為,那個行業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但事實是,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在社會上處於優勢地位,成為人人羨慕的行業,這是因為:

1、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工作穩定。這兩種職業,只有不違法犯罪,如果你想幹,就一直能幹到退休,即使你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幹,也不會有人把你辭退的,而在私企就不一定了。

2、公務員和事業編制收入穩定。這兩種職業的收入不會受經濟環境影響,而且每年還會自然增長,最能證明的就是這次疫情,別的行業紛紛裁員、減薪或停薪,而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絲毫沒受影響。

3、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工作環境舒適。這兩種職業大部分都是在市內辦公,工作環境相對於私企來說很舒適,有空調有暖氣,企業的工作現場大部分都是車間,髒亂差。

4、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這兩種職業工作量相對企業來說不大,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一些,請假來說相對容易。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所以每年的公務員,事業編制招考就成了大學生們競爭最大的一次考試。以上為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職談風月說:

首先,糾正題主的一個問題,在私企工作並不會不體面,只要是工作,都是平等的,應該得到尊重的。

公務員,事業編制其實也是一份工作,只不過是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罷了。相對來說,公務員和事業編制收入其實並不算高,無論在哪個地方,都只是屬於中等水平而已。公務員事業編制等體制內工作勝在穩定。

而私企,高收入高工資並不在少數,如果能在頂級企業工作,年薪動輒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私企工作勝在靈活,多勞多得。

目前社會普遍認為體制工作好,主要是很多人還是用舊眼光看待問題,認為體制工作還想以前那樣有各種各樣的灰色收入,此外認為體制內工作都是當官的,社會地位高,再加上工作穩定,深得中國丈母娘們的青睞,導致體制內工作成了她們眼中的香餑餑。

其實,現在體制內工作除了穩定,已經不再像人們猜測的那樣「灰色收入很多了」,很多底層的公務員就是端著一個鐵飯碗,拿了一份吃不飽餓不著的穩定收入,過著表面體面背後卻讓人心酸的生活。

工作並不是像大家眼中的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悠閒生活,各種報表各種考核各種檢查,讓底層公務員們忙得焦頭爛額,讓很多人覺得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依然是一個科員,和當官連邊都沾不上。而所謂的灰色收入,連影都沒見過的。

因此,不必羨慕體制內生活,你看到只是表面,並不是全部。珍惜當下,安心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雲中野矢說:

下在是我的認知,不一定正確。

1、誰都沒有前後眼,誰都不會知道未來會怎樣,人們只能看到眼前利益。

若干年前,人們熱衷於私企,覺得私企發展快收入高,而且沒那麼多條約限制。近年,特別是疫情以來,人們青睞國企公務員或事業編制,覺得穩定,舒服,不會下崗,最起碼疫情之下沒什麼影響。

2、私企是國有經濟的有益補充,這是寫進大綱的,也是顛撲不破的。

3、社會在發展,企業在進步,人們的認知也在進步,如果認知停滯不前,肯定是錯誤的。

4、熬過寒冬,才見春光。

5、想舒服,去考公考編,但實際上,公和編也未必舒服,最起碼我看到很多人都說累。

6、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7、自食其力,不丟人。打著以考公考編的名義啃老,才是丟人的。

8、公有經濟,絕對是要發展的,但那麼多私企,不可能不發展。

9、考公考編難,但是一直在公在編其實也不容易。

10、想清楚自己適合幹什麼,別人看好的,未必是最適合你的。彼之花蜜,我之臭藥,是有這種說法吧?

11、我兒子進了私企,我覺得挺好。再長遠我看不到。只要他能養活自己,我就覺得挺好。

星星泡飯11說:

這個好你要看是哪方面的好了,如果說是穩定方面,那事業單位的穩定性還是很好的。如果是說收入方面,那要看地區而論,不同的地區收入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看工作強度方面,大部分的事業單位還是比較輕鬆的,但不排除個別事業單位比較忙碌,有加班頻繁的現象也很正常。

如果想考事業單位的話,儘可能的先去了解一下這個單位的工作制度是什麼樣子的,如果符合自己的理想型,再去考也不遲。

不過事業單位的競爭壓力還是很大的,在複習備考期間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就比如說公基這個科目,複習的難度可以說是所有科目中難度數一數二的了,並不是因為它邏輯複雜難以理解,而是因為它知識點瑣碎,不好記憶。如果想在複習備考期間順利的記住公基的知識點的話,可以跟著秦葉事考紅寶課學習,這個課幫助記憶的效果是最好的,基本上認真的跟著老師聽一遍課的話,就能把知識點輕輕鬆鬆的記在腦子裡了。知識點記住後再去刷題的話,就會很輕鬆,很順利,題也能刷的又快又好,分數也能慢慢的穩定在一個能進面試的高度。

事業單位到底好不好呢,真的是因人而異的,作為一個想要內心安定,工作穩定的人來說,事業單位就是很好啊。

盛優公考說:

穩定

有個朋友,他和愛人都是公務員,去年愛人生了一場大病,做手術花了六七萬,醫保報銷之後實際上花了不到一萬塊

而且術後一段恢復期無法上班,工資仍然有政府保障。所幸手術很成功,恢復也很不錯。就像藥神裡說的,誰家沒個病人?遭遇病魔的時候組織不僅不會拋棄你,還會給你關愛。

再說收入,不足以大富大貴但足以溫飽,家裡稍微給點支持就能衣食無憂,在小城市生活,生活壓力相對小很多。

朋友不是個能左右逢源笑口常開的人,憎惡分明的性格,註定做不了銷售之類的「面向人」的職業。在他的工作和辦案中因為意見分歧或者你懂的理由跟領導衝突也無所謂,左右不了他自身的前途和錢途。單位應酬偶爾參加,基本上沒有必須的應酬,也討厭應酬的場合。我們都覺著我這性格是不是最適合體制內?

對待「公務員和企業」這個問題的態度就是,很羨慕有鴻途志向在外打拼的人,也鄙視混吃等死的人,佩服在小城市能把家庭工作經營的有聲有色的人,也蔑視覺得自己在北上廣工作就了不起了的人。人各有志,有的人的追求就是家庭幸福,夫妻恩愛,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好的生活和未來,吃穿無憂,偶爾也能詩和遠方,這些是高工作強度的企業無法給予的。

種花雜談說:

請不要任性,在二線以下城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真的是要優先考慮的職業,尤其小縣城裡對公務員職業簡直可謂是崇拜了。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除了創業之外,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就業單位:1、國家電網與菸草,這些壟斷國企。2、公務員。3、事業單位與社區。學校醫院廣電等。4、較大的國企、研究所5、私企。

壟斷國企肯定好,但以前內部繁殖,現在估計也進不去。小地方私企自身都困難能給你開幾個錢?非壟斷國企用人不分晝夜的,待遇一般般。所以只剩下公務員是首選,前提是你要考上。退而求其次,實在不行或專業特殊可選事業單位。

人們的成見是公務員工資低,其實不然。公務員工資結構很獨特,基本工資特低,補貼獎金特高,原則上每年不得發超過23.5個月的工資,這是極端情況,但多發五到十個月的獎,都是很普遍的了。此外公積金,職業年金一樣都不缺的,都按最高檔發。今年疫情期間,省城紅某某會曝光的單位預算顯示,他們上一年人均工資福利在27萬元,試問一般什麼企業能達到這個水平?就連退休後死亡撫恤金都不一樣,公務員給40個月,事業單位和教師給20個月,企業工人工程師10個月。退休後差別也大,公務員事業單位五六千起頭,企業少的一千多,多的三千多。

事業單位待遇比公務員差,主要是在補貼與獎金上,但優點是穩定有規律,工作環境好,雙休。

中國幾千年來官貴民賤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婚姻市場也格外垂青公務員。女方親戚們都會對公務員高看一眼,假如在企業做工程師,加班累還不說,女方親戚也嫌棄你是個工人,工作不怎麼好。咱中國就這樣,所以基礎科學和尖端科技都沒什麼人願意搞。

如果你在大城市,有特別的技術,建議你進華為,騰訊等大公司當然好。但在小地方,沒有這些風口上的大企業,稍大點的國企講背景和裙帶也不好混,還是建議還是公務員好,甚至在深圳,公職人員也不見得比華為中低級技術人員收入差。當然,公務員越往基層越艱苦,發展前景也不一樣,耐得住寂寞,才有收穫!現在各地的圖書館都被準備公考的年輕人佔據了,願我的建議能幫助到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44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