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有哪些很火的書你讀過發現是爛書?_什麼書是爛書

人類詩意的棲居說: 《雲邊有個小賣部》 讀完大半本爛書《雲邊的小賣部》。 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閱歷極其膚淺,塑…

人類詩意的棲居說:

《雲邊有個小賣部》

讀完大半本爛書《雲邊的小賣部》。

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閱歷極其膚淺,塑造的人物不管年齡還是性別,說話語氣居然是一個樣子,就像一隻勤奮好學的鸚鵡學口技,沒有翻出任何新花樣。

唯一令人能看下去的是偶爾簡短的幾句帶有抒情色彩的風景描寫,為此文增添了幾分田園牧歌式灑脫和悠閒。

「山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

山那邊是外婆的海,

山風微微

像月光下晃動的海浪

有的,沒的,溫和而柔軟

停留在時光的背後,

變成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因為這句話開始讀的這本書。

這是唯一的亮點。

《穆斯林的葬禮》

相當爛,沒有之一。

卜十三說:

楊絳的《我們仨》。

首先要承認,我對楊絳有偏見,是從兩件事,一件是翻譯的堂吉訶德刪減內容,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年代有一定的因素。

另一點是對張愛玲的評價。楊絳去世後,湖南日報在2016年刊發了她給鍾叔河的信,裡面提及: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石定果)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痘),同學都看不起她。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

這種狹隘且小氣的評價足見其不堪。

就像那本只顧著討喜的《堂吉訶德》。

以及含混不清的發著牢騷,賣弄優越的《我們仨》。

而張愛玲給朋友的信裡說:楊絳新近的《幹校六記》真好,那麼衝淡幽默,而有昏蒙怪異的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可謂中肯。

高下立見。

有人會說文人相輕之類的話。

並不是。

這真的是人品問題。

張愛玲紅透半邊天的時候,楊絳的幾個話劇也在公演,但是零零落落不值一提。

於是,楊絳評價張愛玲表現出來的嫉妒,好像合情合理。

但結合楊絳的家庭出身和特殊時期前的家庭環境跟張愛玲根本沒有可比性。

雖然都是有家庭背景的,但就像夏花嘲笑春花,只要張口便是失了格局。

下面說回這本書。

我最見不得的就是這種自曝家事,用名人家屬的私生活來賺眼球的自傳題材。

從盧梭的《懺悔錄》(羅翔老師也說過這本書有些內容太噁心)到張愛玲弟弟出的《我的姐姐張愛玲》到《我與父親的愛情》斯坦利家族的醜事。

《懺悔錄》倒還包含了很多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現象 ,包括盧梭把所有生的孩子送到孤兒院,也是當時的社會想像。沒有一分像樣的年金和嫁妝,跟了他一輩子生了幾個孩子的女人,也只是個僕人身份。

這種書太多了。

共同點是裡面什麼內容也沒有。

除了到處隱藏著的自怨自艾的不滿,加上三兩頁就有一個名人出現作為背景鋪墊,然後輔佐家裡的生活裡提煉出的點滴幸福,來證明自己的付出。

楊絳贏在哪兒?

活得久。

比其他人活得都久。

她說:"我知道我和我先生很強,不必張揚,但也不必自貶」

但是我覺得錢鍾書真的很強,低調內斂的做學問。

中國文人史上永遠有他的一席之地。

可是楊絳,如果去掉錢鍾書夫人呢?

呵呵!

有人會說:我們沒資格評價。

這沒什麼有資格沒資格。

文字嘛,寫出來就是要評價的。

北鬥情感室說:

豆瓣第一神書《月亮與六便士》,千萬別看,當代人的精神鴉片。喜歡這本書的人,都有細思極恐的心理問題!它價值觀顛覆,應該下架。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句話被很多人轉發,奉之為鄙視銅臭現實、追求極致理想的名言。書評大多藉此鼓勵人勇敢地追求夢想,奔著自己的初心前行。

相信我,被打動的,都是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

事實上《月亮與六便士》講述的是一個自私、卑劣的男性,拋家棄子要去當畫家的故事。


男主人公查理斯本來是銀行職員,有一個善良、真誠、美麗的妻子,還有一兒一女。但是他一言不發,毫無徵兆地失蹤了,他去了巴黎,要畫畫。

他在巴黎貧困潦倒,疾病纏身時,有另外一個畫家欣賞他,把他從死亡疾病中救出來。

他沒有感謝只有謾罵,覺得救他的人是個傻*,隨後睡了人家的妻子,破壞了一個美好、恬靜的家庭;之後又拋棄了人家的妻子,那妻子痛苦自殺而死。

隨後他又來到一個島上創作。娶了一個妻子,把她當成奴隸,妻子每天都要親吻他的腳,感謝他的收留,他們還生了很多孩子,窮得每個孩子光著屁股……

最後,他病入膏肓,罵走了徒步一整天來救他的醫生,在自己房子的牆壁上作畫,死後讓妻子把房子燒掉。

房子燒掉,妻兒再無住處。


這樣一個故事它是怎麼成為「神書」,又是怎麼暢銷多年,又為什麼被很多人當做追求理想的動力來源,感受到了初心的力量?

如果為了追求自己的理解,實現價值而拋棄錦衣玉食的生活,而唾棄金錢的誘惑,那無可厚非。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這樣的名仕,「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讓高力土脫靴,楊貴妃研磨,在官場中實在不快樂,便再寄情山水;

不願在官場同流合汙的陶淵明,隱身歸田園,養菊種菜,也是更一番生活;

為了理想,可以逃離現實,但是這個簡直沒有人性的故事,為什麼值得歌頌?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爾斯,他拋棄的不是「六便士」這簡單的錢財現實,他拋棄的是人性。

他在追求藝術與自我價值的路上,見人殺人,見鬼擋殺鬼,無愧疚無感情無熱血,只有自私卑鄙和殺戮。

01、留給中年妻子殘破的、無經濟來源的家庭

查理斯的妻子斯特裡克蘭夫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妻子,她熱情好客、富有同情心而且善解人意。

她不僅僅是活在相夫教子的生活中,她熱愛讀書,結交作家、畫家,過得精緻而優雅;她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把他們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兩個孩子也十分幸福、快樂。

但是,就這樣的女人,突然間被拋棄了,丈夫只留下一張便條,便從世界消失。

「討人喜歡的女人總是嫁給傻子。」

她堅信丈夫與另一個女人私奔了。事實卻並不是如此,丈夫去追求「理想」了,書中說:

「如果他為了一個理想離開你,你是可以寬恕的。如果他為了一個理想離開你,你就不能了,同後者較量,你無能為力。」

作者將「理想」刻畫為可以拋妻棄子的理由,是對理想最大的褻瀆!

查理斯認為為了「理想」就可以理所當然,走得毫不猶豫且無一絲懺悔,還要回頭罵「女人都沒腦子」。

他扔下了一個無經濟來源的妻子,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一個馬上要被房東收走的房子。接下來的母子如何生活?

他將自己妻子的善良和堅強放在腳底踐踏,甚至嘲笑和報復。

人性何在?

02.恩將仇報,情慾成了追求理想的藉口

「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

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只是我享樂的工具,我非常討厭她們提出要求。

她們只會妨礙我。」

作者到底要表達什麼?

好心的畫家施特勒夫,發現了高燒將死的查爾斯,因為欣賞他的畫作,將他救回自己家中。

查爾斯在身體康復後,近乎於野蠻的與「救命恩人」施特勒夫的妻子發生了關係,然後便從情慾中找到了靈感,重新煥發了生命。

然後他霸佔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畫室,以及恩人的房子。

施特勒夫隻身一人孤獨落寞地走在街頭,查爾斯卻嘲笑他「像一隻狗」,背叛丈夫的妻子布蘭奇發現自己不過是查爾斯發洩情慾的工具後,服毒自殺。

布蘭奇拒絕見到一切人,拒絕一切治療,在床上流幹了所有眼淚後,睜著眼睛死亡了。

這時的查爾斯仍然霸佔著恩人施特勒夫的畫室,在畫他的畫,甚至沒有考慮過布蘭奇,毫無愧對於施特勒夫。

在他心中,這對「多管閒事」的夫妻,簡直就是愚蠢、可笑且頭腦有病(書中查爾斯罵這夫妻倆的話,寫出來文章都不過審,可氣可恨)。

而只有自己追求畫作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這個理想,可以犧牲別人的愛情和生命。

03.娶女奴隸,踐踏別人為了完成理想

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還能再結婚?

在那個男性為主的時代背景下,這樣一位追求理想的貧困畫家,就是引起女人的前赴後繼。

她的再婚妻子艾塔。又是一個在他實現理想的路上,犧牲的女人,一個用「妻子」的名義,做著奴隸工作的女人,卑微而荒唐。

作者給這時的查爾斯安排一個妻子,是因為要突出他在病入膏肓時,達到了創作頂峰的人設;而生病的人是需要照顧的,於是艾塔出現了。

一個每天都在他身邊,親吻查爾斯的腳去感謝能留在他身邊的女人。

想要家庭的女人被拋棄,想要愛情的女人已經死亡,只有把自己卑微到塵土中的女人,才能留在他身邊。

這是什麼三觀呢?

整部書都在表達些什麼?為了所謂的畫作理想,就可以拋棄責任、逼死恩人、踐踏妻兒?

直到現在我都不理解,《月亮與六便士》如此暢銷,還被這麼多人歌頌的理由是什麼?就是簡單地「追求理想」嗎?

對於這本書,豆瓣上有一個高贊評價:

看懂這本書的人,都跟老闆辭職了。

辭職幹什麼?追求理想嗎?追求理想一定要卸去社會責任嗎?

書中的查爾斯有極強的創作欲望和天賦,他這樣卑劣地過此一生後,畫作得到了世界性的認可,哪怕是隨手一個草紙,也賣出了天價。

但是現實中想追隨「查爾斯」的人們什麼樣呢?

大多是打著「理想」的旗幟,逃避著家庭責任與社會分工,躲在自認為安靜的角落裡,想要所謂的「創作」,其實也不過是天資平平,努力沒有,未來渺茫。很快就扔下理想,刷起手機。

我認為《月亮與六便士》是用「追求理想」粉飾「逃避責任」。

不僅是「逃避」,甚至是變態式地報復著身邊所有人,用恨去對待世界,用傷害去回報恩人,用踐踏和嘲諷去面對付出。

喜歡這本書,並且想追隨查爾斯,過此一生的人,大多在心理和精神上,應該看看醫生了。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說:

《雪中悍刀行》。

讀網絡小說的應該沒人不知道這本書吧,在網上火得一塌糊塗。可不知道為什麼,我前前後後看了三遍都沒看完,實在看不進去。要說它的文筆,比起一般的小白文還是不錯的,但情節規劃這塊兒真的很一般。

讀《雪中》有點兒像讀溫瑞安的書,細節上還可以,有的地方也很熱血,但在大局觀上的把握真的差強人意。整本書的故事脈絡不清晰,有時給人一種天上一腳、地下一腳的感覺。我看到大概三分之一的地方時還鬧不清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所以也許《雪中》這本書算不上大爛書,但我真心覺得它當不起網絡上對它的各種吹捧,有些名不符實了。

無敵通史說:

天下爛書何其多,唯有盜墓是翹楚!

盜墓筆記雖然火爆至今,卻是我讀過的最爛的書。南派三叔雖然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是盜墓整體邏輯思維混亂。盜墓筆記結尾,甚至用了一兩章的篇幅來填坑。可惜的是,舊坑未滿,新坑又來,簡直是坑王之書!

盜墓筆記,是我國著名懸疑網絡小說家,南派三叔的代表作。而當初南派三叔這這本小說的時候,完全是因為自己喜歡鬼吹燈。後來嫌棄鬼吹燈的作者更新太慢,因此自己開始寫著玩。然而後面卻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而他也憑藉盜墓筆記一書封神。

盜墓筆記中的核心故事線,在於長生二字。而圍繞長生,展開了長達幾千年的爭奪戰。這其中先後出現了張家、西王母、周穆王、魯殤王與鐵面生…等等人物與勢力。然而故事發展到近現代,卻出現了堪比國家級別的神秘的它。

也正是因為神秘的它出現,讓南派三叔開始有點把握不住故事的走向與邏輯。到了盜墓筆記最後兩章左右,南派三叔眼看自己把握不住。因此開始用大量的回憶和線索,去填寫自己埋下的坑。然而這在讀者看來,卻是舊坑未埋、又挖新坑。

到了盜墓筆記結尾,無數書迷發現自己看了一個寂寞。而南派三叔由此,被稱為「坑王之王」,還得了抑鬱症。

盜墓筆記

我們小面就隨便舉幾個例子,來看看盜墓筆記裡面的坑到底有多深。

第一坑:吳三省、解連環傻傻分不清楚

我們都知道盜墓筆記裡面的故事情節推動,完全是由隱藏在暗處的吳三省完成的。從最開始的七星魯王宮,再到南海古墓,再到蛇沼鬼域…始終伴隨著吳邪三叔吳三省的影子。

然而在作品裡面,作者南派三叔的設定是吳三省和解連環共用自己的身份。當然這個設定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就在於他寫書的時候可能自己都沒搞清楚。這段故事中的「吳三省」,到底是吳三省本人,還是解連環。

我不否認這種迷糊,可以讓讀者讀得越發有味道。但是拜託不是個個讀者都是福爾摩斯,盜墓筆記也不是三叔去哪兒?甚至於到了盜墓筆記結尾,也不知道三叔在哪裡,解連環在哪裡,最終只留下吳三省,解連環傻傻分不清楚的疑問。

吳三省

第二坑:盜墓人物關係極度混亂?

盜墓筆記的主角,我們都知道是吳邪。而吳邪出生於當初的長沙老九門,屬於吳老狗一脈。然後這裡就出現了第一個問題,吳邪的老爸居然從來沒有出現過。而且吳邪的二叔,吳二白也是只有一個旁白。

對於這樣的一部盜墓書籍,主角的至親之人居然連個露臉的機會都沒有。不知道作者是忽視了,還是壓根沒想起來。另外老九門第一代人,大部分都只說了個名字。而老九門的第二代,除了解雨臣、霍玲,有仔細的來歷。陳文錦與齊羽,還有些無名氏都不知道怎麼冒出來的。

而關於長生之術的萬奴王,張家、西王母,三者之間有什麼具體的關係。南派三叔也沒有說,只讓大家傻傻的去猜測。而張家和周穆王的關係,也是撲朔迷離。就知道小哥出生張家,而張家人是周穆王。但是周穆王只是西王母的相好,小哥也用不著給他下跪吧。

而這些關係,南派三叔那是從來沒有寫明白。大哥,我們是來看小說不是來玩你猜我猜的遊戲。本來看個小說就是放鬆,現在還看的殺死無數腦細胞。

張家

第三坑:神秘的它到底是人還是組織?

你要說盜墓筆記中最神秘的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南派三叔虛構出來的神秘的它。它的存在,直接催生了盜墓筆記一大半的故事情節。其中包括了老九門的誕生、汪藏海的後代…等等一系列的劇情。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神秘的它,南派三叔居然只是將它設定為一個代名詞。神秘的它是一個人嗎?或許是吧,因為它會死還有遺體,而且還死在1976年。但是南派三叔卻不敢寫明白,只讓讀者自己去猜測。

那神秘的它看著像一個組織嗎?但是盜墓筆記一直在描述,它想長生不死。如果是一個組織,那它為什麼會有思想,還需要長生不死的方法。這一切的一切,南派三叔又在和我們玩你畫我猜的遊戲。

而南派三叔剛開始是想把大家,都往貓咪的身上引導。讓人覺得很新奇,然而南派三叔卻不敢寫出來。最後筆鋒一轉,神秘的它又成了汪家人。

汪藏海

第四坑:長生就是終極?

來了來了,它來了。盜墓筆記中最玄乎的設定,最大的天坑來了,它就是長生是個撒?終極又是個撒?相信看過盜墓筆記的人,都知道南派三叔盜墓筆記就是以這兩個東西為核心的。然而也就是這兩個核心,讓人直呼上當了。

盜墓筆記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長生展開的。從第一部七星魯王宮開始,到最後一步,基本上還可以看到主線。但是也就是這個主線,一直都零零散散讓人摸不到主幹。從西王母到張家,再到萬奴王,實現延長壽命的方法,也讓人迷糊。就比如說西王母,到底是自己研究的屍鱉丹藥,還是單純利用黑毛蛇。而這個過程,也是一筆帶過。

另外長生表面上看是故事核心,哪知道南派三叔又給你整個青銅大門後的終極出來。而這個終極就更厲害了,陰兵借道都出來了。而作者描述的這麼厲害,但是青銅大門後面是什麼?而終極到底代表著什麼,又要我們去想像。

陰兵借道

結語

綜上所述,盜墓筆記真的是我看過的最爛的小說。南派三叔的想像力很不錯,盜墓筆記中的詭異氛圍也和濃重。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位大哥那是想到什麼這什麼,而且是怎麼玄乎怎麼寫。

但是這種寫法,讓人看的時候很過癮。可惜看完了之後,就開始先線索的時候,發現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的人就開始了,這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

阿,我呸!明明是自己把握不住自己情節,最後還讓無數讀者為他一起來填坑。既然寫不好,就不要隨便挖坑。挖坑不填,遭人唾棄。

大江大河Hkj說:

《平凡的世界》,九十年代就看過,無論如何看不下去。最近好像又被吹噓得很火,就又買來看,結果依然看不下去。情節拖沓,語言平淡,毫無激情可言。不知怎麼就得了矛盾文學獎。也許就是講了一個勵志的故事,然後有一些人生的感言,但也是很大眾化的。當然這是我的一孔之見!

白心草說:

《平凡的世界》《豔陽天》《李自成》《狼圖騰》。這些書藝術品位不高,語言的味道不濃,缺乏深入內心的感染力,有的甚至把人物塑造成"高大上"式的英雄,讀後沒留下什麼印象,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不如《白鹿原》《浮躁》《一句頂一萬句》那麼有深度、有味道、有品位,引人一讀再讀,回味無窮。

自在人生百味說:

看書就和吃東西一樣,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我覺得差的可能覺得會覺得比較好。

1、《遙遠的救世主》

書看了兩天看完,不明白為什麼被吹捧的那麼厲害,也就是這書寫的比較早,又被改成了電視劇,放到現在肯定是一本撲街的書。

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情節,莫名其妙的堆砌辭藻卻又自我感覺良好,書的封面上還寫著最好的書。

想像之中的商戰情節,各種裝~,扯點似是而非的佛學道理,就以為看透人性,就以為活的通透了,就以為高大上了。

小資氣息濃厚,開著我的寶馬車,來到什麼什麼店,喝杯什麼咖啡,類似的情節不要太多。

這本書看看消遣還行,但要說多好多高,那就是純粹的扯淡了。

之所以能將這本書捧得高,得益於圈子裡的互相吹捧,還有一知半解的人看了會不明覺厲,更是奉為至寶。

電視劇沒看過,但是短視頻裡經常能看到王志文說巴基斯坦六個核彈對準印度新德裡的段子。[捂臉]

2、沒有任何藉口

這本是老闆給員工洗腦的書,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找任何藉口。

這些老闆人在談自己成功的時候,會說結果不重要,要享受過程,但在要求別人的時候,卻又只要結果,別談什麼享受過程。

真相就是享受過程的等你成功了再說,成功之前全都是鬼話,還是結果最重要。

類似的商業書籍還有很多,一句話的道理能翻來覆去地寫成一本書,然后里面都是某某商業大佬說的「至理名言」等。

這些大佬說的東西並不怎麼高深,只不過他們成功了,他們說的話就成了至理名言。

其實仔細去看,他們說的那些道理只不過是拾一點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並不是他們自己原創的。

至於他們的成功是不是按他們自己說的那樣做的,我估計他們自己都不信。

與其看這些成功書籍,不如把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人情世故弄明白,這還有點用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45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