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治好,原因沒有找出最根本的病因,導致一直成為醫學的難題。
大家看看鱷魚捕捉獵物,會瞄準致命點出擊。一擊即中!
我也是一路上碰碰撞撞走過來,最後才發現人體軟體的問題。你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是失魂落魄的,失眠,亞健康,嚴重發展成精神病,或者較大的疾病。
當我回到疾病根源處,修復人體軟體之後,通過自己提升能量,發現一切都很快恢復過來了。
反過來想一想,一直都在外求,總覺得有問題要清除,事實上從來沒有解決問題。一條死胡同走不通,還需要走下去嗎。
問問自己的內心,傾聽靈魂的聲音。
這個問題要先搞清楚抑鬱症真正的疾病特性,就好比高血壓的人吃卡託普利好使,那為什麼吃著卡託普利還是會有人血壓高?因為是慢性病呀,疾病本身就會慢性發病,很難根治。而且今天的你也不知道明天自己會遇到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心情會怎麼樣,在我看來,想得越多,給自己的精神壓力越大,越不利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
抑鬱症復發的主要因素
我們今天不說抑鬱症這麼能更好的康復,因為說過很多次了。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對於抑鬱症康復不利,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復發機率上升,甚至直接導致復發的因素有哪些。
1.不按時服藥
聽著是不是很兒戲,都知道這麼嚴重的精神疾病,給整個人類都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輪到吃藥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本著是藥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沒有症狀了為什麼要吃藥的觀念。至於這樣的觀念錯得有多離譜,相信越是反覆發作的抑鬱症患者,越是體會得特別清晰。
實際上,很多抑鬱症患者在最初接觸抑鬱症藥物的時候,就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而停止了服藥。長時間服藥確實會出現不良反應,所有的慢性病藥物都是如此,但這種不良反應很少會特別明顯,起碼絕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而且往往在最初接觸藥物的1周左右就會逐漸消失,可以這麼說,我接觸過的抑鬱症患者,包括未成年的抑鬱症患者,絕大部分都是可以適應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的。
另外,停藥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的抑鬱症狀已經消失了,病就好了,可以停藥了。實際上我想他的醫生一定會叮囑過他不要自行停藥,一定要遵醫囑服藥,可惜他並沒有聽醫生的醫囑服藥。
2.家庭支持不足,或不適合
一些患者最親的家人,會要求患者堅強起來,要求他們克服困難,甚至要求他們在沒有康復的情況下去參加學習和工作,美其名曰這也是一種康復。怎麼說呢,可能是「愛之深,恨之切」的原因,我們的家人也希望患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抑鬱帶來的負面變化。只是有時候,看上去有些不適合,因為抑鬱症患者會在疾病的影響下出現記憶力,注意力,分析和決斷能力等等很多負面變化,更是會存在一種精疲力盡的感覺,這些不是能克服的,而是需要通過治療去改善,去緩解的。
作為患者最親近的家人,我們應該對抑鬱症患者保持足夠的情感支持,告訴他你在支持他,不要放棄希望,儘量創造養病的適宜條件,不去過高的要求患者達到你的期許,用行動默默支持他,用語言積極鼓勵他。
3.不懂釋放負面情緒
我們任何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之中都會有負面情緒,比如富有如馬雲,也有不順心如意的事情,你看最近阿里金融上市被叫停後,馬雲在公眾面前樓面的機會是不是一下子少了很多?
但我要說的就是任何人都有負面情緒,再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極限,在到達這個極限之前,都可以裝作鎮定,如往常一樣工作和生活。但一旦達到這個極限,可能人們都會感受到強烈的消極和悲觀情緒。
所以負面情緒一定要學會釋放,經常倒一倒,不要一味地積累自己的負面情緒,成為自己不敢面對,無法面對的大問題。關於如何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學會情緒的管理,我一般會建議我的患者:
- 學會選擇情緒,擱置無法解決的情緒;
- 學會宣洩負面情緒與壓力,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通過做運動、讀小說、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傾訴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多釋放正面信息,減少人際關係中誤會的機率;
- 多幫助周圍人,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境坦然,有很好的成就感與安全感;
- 學會放鬆方法,當感受到負面情緒和壓力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自上而下放鬆全身,或者是通過自我催眠、或者類似於「正念」中的「身體掃描」的形式進行自我治療。
總結一下
還是有必要總結一下,治療抑鬱症的藥物還是目前全人類應對抑鬱症最主要的武器,不管別人怎麼詬病,去偽存真,做正確的選擇。你的抑鬱症,對於他們只是個建議,或想法,但對你卻是需要全力去對抗的問題。
抗抑鬱藥物當然有用,而且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都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樣安全。記得曾經在上海聽過一節歐洲心理學會主席的演講,他說在德國心理治療師並不會建議你停服藥物,單獨應用心理治療,甚至還會督促你要積極到精神科醫生那裡複診,積極調整藥物治療計劃。因為在他們看來,心理治療和抗抑鬱藥物治療並不衝突,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戰勝抑鬱症。
抑鬱症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生去找精神衛生科醫生去治療,西藥治療是治療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的最好的途徑。西藥一般會在兩周以後起效,不是因人而異,是根據抑鬱症的輕重緩急程度去決定藥物的起效時間。及時尋找醫生,主動尋求治療,不要等到病情加重後才會想起找醫生。有些重度抑鬱焦慮症患者,病情嚴重後已經沒有意識了,如果家人不及時採取措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治療抑鬱症的藥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沒治好?
治療抑鬱症的藥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沒治好?
現在很多抑鬱症採取吃藥的方法治療或者緩解症狀,吃藥會有一些作用,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是極度自卑的性格,加上某些不順利的經歷,更加自卑,更加否定自己,並且成了一種自動化思維,這種自動化思維,自己很難控制,到了某些環境就會運行,實際就是發作。吃藥很難改變自卑的性格,很難改變消極的自動化思維,這也是很多抑鬱症患者沒有康復的重要原因。
對於一些比較重的抑鬱症患者,先可以吃藥穩定一下情緒,在情緒平靜一些的時候,做心理輔導,通過心理輔導改變消極的自我評價,通過實際體驗增強自信,通過反覆暗示,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來。
藥物是不是有用至今都有很多的爭議。
有一些人服藥之後症狀減輕了,然後病情確實有好轉。
而有一些人服藥之後,因為部分副作用導致病情加重了,這一點在青少年身上尤其明顯。比如在自殺這件事情上,65歲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服藥之後自殺的情況很少出現,而在青少年身上往往會誘發出自殺的行為。
而醫生也需要在針對不同的人具體的情境下不斷調配用藥的方案,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個藥是不是適合於個體來訪者,需要實驗,這也是科學的負責任的醫生會做的事情 。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現在有很多的研究證明對抑鬱有很好的療效的,比如說運動,正念冥想,心理諮詢等等。
所以關鍵的是怎麼樣找到適合自己的療愈方式 ,個人覺得最好是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疏導。
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主要還是輔助作用,主要用來控制患者情緒,抑鬱症最主要的就是心理治療,良好的溝通和社交方式比藥物效果更好,但是並不是說藥物一點用都沒有,一般抑鬱症患者都是心理上受到了,較大打擊的傷害,一時接受不了,又沒有可以給患者及時溝通,所以就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前期會非常排斥與人溝通,還容易做出非常過激的行為,這時候咱們的藥物就尤為重要,
但是為什麼又說藥物只是輔助作用呢?因為光吃藥,只能穩定患者的情緒,避免他做出過激的行為,等到患者情緒穩定之後,在進行心理治療,
最後說一點題外話,抑鬱症患者內心幾乎都非常脆弱,他們也可以說幾乎沒有特別親密的朋友,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最後希望大家能夠身心健康,早日擺脫疾病
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簡單介紹幾個心理學概念,以便使我們更好的理解抑鬱症。
心境障礙:典型特徵是心境或情感顯著而持續地高漲或低落,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又稱為情感性精神障礙。
根據定義,我們把心境障礙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只有低落沒有高漲,稱為單向,包括重型抑鬱,抑鬱症,惡劣心境等。
第二類,有低落也有高漲,稱為雙向,包括躁鬱症,環性心境障礙。
第一個問題藥物有用嗎?
答:有效,藥物可以治療情緒低落,改善認知,延長睡眠時間等抑鬱症核心症狀,所以有效!
但我認為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就如同治療感冒的藥物一樣,是對症治療,俗話說的治標不治本,為什麼呢?
治療流感沒有特效藥物,這是因為藥物永遠實在病毒出現後,才會研發,而病毒是RNA結構,非常容易變異!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有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因,而藥物只是針對症狀,不是針對病因的治療。如果病因沒有去除,當你停下藥物治療後,任然會再次發作。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沒治好?
其實上面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下面通過一個病歷,大概說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沒有治好。
eg:一位年輕媽媽,前來開抗抑鬱的藥物,過程中講述了如下的內容。她和丈夫感情不和,埋怨丈夫不顧家,多次想離婚,可一想到孩子,怕孩子沒有完整的家,被同學嘲笑,所以一忍再忍,導致失眠,情緒低落,曾一度想結束生命,社會功能受損,不得不放下工作,在家人陪伴下前來求醫。
病人服用藥物一周後,反應心情好多了,也能工作了。但是一年後,患者因抑鬱復發再次來治療!
這個案例中,患者的直接病因是———夫妻感情不和,單純的藥物治療,雖然可以症狀緩解,但病人如果沒有解決好家庭問題,發病的誘因會一直存在!
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評論區討論,或者私信我都可以!
謝邀!
第一,關於抑鬱症的神經病理機制,我們還沒有搞清楚,現有的藥物治療,有「對症治療」的意味,所以,大約三分之一病人的效果會很好,三分之一的病人經過聯合藥物或心理治療,效果會較好,但還大約有三分之一,效果不是太滿意。
第二,抑鬱症的發生發展,還與人的社會心理因素有關,比如家庭環境因素,一個家裡老是吵架的家庭,對於患抑鬱症患者的人來說,就是不斷地施加不良刺激,光吃藥,顯然也難以有好的效果。
第三,規範治療的問題。雖然有的病人也吃了抗抑鬱藥,但是不規範吃。比如吃的時間不夠長,藥物還沒有起效,就認為無效,自主停藥了。殊不知,抗抑鬱藥起效在2周-4周之間。有的病人,擔心藥物副作用,吃的藥量很小,也達不到治療效果。這樣導致藥物的效應無法充分發揮出來。
以上,供參考!
要知道抑鬱症的成因才能對症下藥!
精神病性的抑鬱症,需要吃藥為主,幻視幻聽思維混亂期後再輔以心理治療。
因壓力、創傷導致的抑鬱症狀,吃藥為輔,心理治療為主!單一方法效果都不佳!
因教育中高標準嚴要求導致的習得性無助心理狀態下的抑鬱症狀,主要靠長程心理治療恢復心理資本為主!!!
因身體疾病和焦慮強迫疑病誘發的抑鬱症狀,就得從源頭解決問題,源頭問題治療好了,抑鬱症狀就會消失。如果源頭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又不能接受現實,那抑鬱症狀是不會消失的!
家族遺傳性抑鬱症,發病就吃藥為主,輔以心理治療。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伴有抑鬱發作期。安琪
首先說,抑鬱症是個精神類慢性疾病,具有遷延性,是人的情緒在視覺、聽覺、心理、機體瞬間刺激感知產生的自我無法調整的極度病態反應。
今年5月份我的家裡親屬,突然來電話告訴我,她可能得了抑鬱症。究竟是不是,我立馬聯繫了精神科主任,並讓主任與患者進行了視頻,後確定由於該親屬得了免提系統疾病多年,它的不良預後,導致抑鬱,這是有相關報導的,於是針對病情開了口服藥,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病情疾病穩定,但還要再服3個月,以鞏固療效。
通過實際病例,說明抑鬱是可治療的,但還有我的同事,多年前由於孩子大學去向不理想,一股火得了此病,同時也鬱悶出癌症,現在已經治癒多年沒有復發。抑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頑固,用藥故重要,但自我調整、走出不良情緒也至關重要,自我封閉,敏感、陷於一件棘手的事走不出來,或失落、苦悶、彷徨、無助等走進「死胡同」的感覺都是導火索,其實,有些事你解決不了,不如索性先放一放,去晨練跑步,與哥們姐們兒成群結隊的瘋一次,宣洩一下情緒,或被動地有規律地參加一項緊張的工作,不給自己胡思亂想機會,不給自己狹窄的、局限的思維空間,心裡有淤結要及時與人交流、聊會兒,也許情緒自然舒緩了許多,在用藥治療與自我調節並用下,慢慢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