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水滸36天罡72地煞,那麼方臘那些兄弟們都是什麼來歷呢?_水滸36天罡72地煞是什麼意思

燭影亂談說: 很多人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看到這個問題後會對方臘集團的文臣武將進行逐一介紹,這多少有些詞不達意,甚…

燭影亂談說:

很多人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看到這個問題後會對方臘集團的文臣武將進行逐一介紹,這多少有些詞不達意,甚至跑題。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雖然在《水滸傳》中被稱作一百零八顆魔星,卻也改變不了他們上界神祇星宿的身份。那麼把這個問題轉化一下,其表達的實際意思便是「梁山一百單八將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那麼讓梁山元氣大傷的方臘及其麾下文武是哪些神祇星宿降世呢?」

明確了這些,我們再一起來分析一下。

方臘軍對應神祇的可能性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梁山一百單八將之所以能夠對應上界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因為他們是《水滸傳》的主角,也是小說中傳統意義上的「正派」,所以在帶有玄幻色彩的古典小說中,他們被大書特書不說,還配備了比較高大上的身份。這樣的待遇僅限於梁山軍團。而當主角團體變更後,這種設定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蕩寇志》從朝廷的角度來敘述時,所謂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成了愚弄百姓的謊言,而俞萬春自己塑造的陳希真、雲天彪等人則成了懲奸除惡的雷部正神。

方臘一方在《水滸》中是唯一能和梁山抗衡的勢力,梁山軍在平定江南後死傷慘重。從這個角度講,南軍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應該有對應的上界神祇星宿,不然不會把梁山打得那麼慘。可惜由於他們不是主角,同時還是反派,所以原著中並沒有介紹他們的來歷,換言之並沒有他們是星宿轉世的設定。

所以,要想知道方臘軍重要人物的來歷,或者對應的星宿,只能通過自行分析,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與原著相關依據但看起來又多少有些合理的解釋。

南方屬火,所以天庭八部中的火部似乎是最恰當的對應,不過按照《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所封的神祇,火部即便算上主神也不過寥寥五六人,實在是太少了些。畢竟方臘一方拿得出手的人物雖然不太多,但起碼也有十幾位。

從方位的角度既然行不通,那麼我們就只能從傳統意義上的「正反派」這一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梁山一方如何被詬病算不得真好漢,但就《水滸》的設定而言,他們必然是「正派」,那麼方臘一方作為「反派」,對應的便不會是主掌天罰、代表正義的雷部。也不會是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隸屬同部的鬥部。而財部和三山五嶽部人數並不比火部多,同時看起來也不像反派,所以剩下的只有讓人聞之色變的瘟部與太歲部。瘟部同樣人數稀少,滿打滿算只有七位,那麼就只剩太歲部。

太歲部除了兩位主神外還有十位神祇,十二個位置不多不少,基本夠方臘麾下重要人物分配了,所以個人認為方臘一方的前世與梁山一樣來自天庭,為太歲部的十二神。那麼哪些人可以入選這十二個位置呢?我們詳細來說一說。

兩大主神——方臘、方天定

太歲部的主神有兩位,分別是值年歲君太歲和甲子太歲,就方臘陣營看,能夠達到這種超然地位的無疑是方臘與其子方天定。

書中對兩人的水平沒有太過突出的描寫,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兩人都不算出彩,但是就地位而言,他們一個「皇帝」,一個「太子」,無疑是最高的,所以十二個位置中應該有這兩位領頭人的一席之地,並且冠絕「諸神」。

日、夜遊神——方傑、王寅

方傑和王寅對應太歲部的日遊神和夜遊神,他們都具備梁山五虎級別的實力水平,方傑曾和秦明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後在杜微的幫助下將秦明斬殺,使得梁山諸將皆驚。同時方傑敢打敢殺,悍不畏死,面對花榮、關勝等人的圍攻都毫不畏懼,雖然不敵敗走,但是這份膽氣縱觀全書也稱得上鳳毛麟角。

王寅作為南國尚書,文武雙全,設計害死了單廷圭和魏定國,衝陣時又刺死石勇,馬踏李雲。面對黃信、孫立、鄒潤、鄒淵四將圍攻全然不懼,並且絲毫不落下風,直到林衝加入才不敵被殺。玄幻點講,他的死是天意,並非人力所能改變。

增、掠福神——婁敏中、包道乙

婁敏中和包道乙堪稱低配版的吳用和公孫勝,所以對應增福神和掠福神。婁敏中曾經設計殺死過幾位梁山頭領,另外親手斬殺了阮小五。不過他信任柴進,將其引薦給方臘是一大敗筆,所以整體智謀也就那麼回事,當然了,這或許也是反派不得不承受的悲哀。

包道乙擅長左道之術,曾飛劍砍斷武松的手臂。不過他的本事比樊瑞尚且不足,更無法與公孫勝相提並論。所以才說他和婁敏中是低配版的吳用與公孫勝。畢竟在這兩方面這二位已經是方臘軍中的佼佼者,祖士遠和鄭彪比他們還要差。

顯道、開路神——呂師囊、龐萬春

呂師囊是南軍第一道屏障,雖然沒守住,但也讓梁山軍吃了一定的苦頭,這是之前梁山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總體來說,呂師囊武藝不突出,統率能力尚可,屬於統帥型武職人員。

龐萬春武鬥能力沒有太多表現,但是精通弓矢之術,敢於叫板花榮,還射死過史進等梁山頭領,是比較出彩的南軍將領。

二人綜合能力不錯,算得上南軍翹楚,故而分別為顯道神和開路神。

年、月、日、時四神——鄧元覺、石寶、司行方、厲天閏

太歲部最後四位分別是直年神、直月神、直日神、直時神,正好對應了方天定麾下能力出眾的四位元帥——鄧元覺、石寶、司行方、厲天閏。

鄧元覺是方臘軍的武力擔當,具有五虎級別的水平,與魯智深的世紀大戰讓方天定、石寶看得目瞪口呆,實力毋庸置疑。

石寶是斬殺梁山頭領最多的南軍將領,作戰只追求結果,不在乎過程,詐敗、暗器、突襲等手段掌握的爐火純青,是專門為戰場而生的上將。

司行方筆墨較少,不過鬥將三十合斬殺雷橫,基本處於五虎或者強八彪的水準。

厲天閏雖然戰敗過有傷在身的董平,但是從三十合被盧俊義斬殺看,他的實力大概是四大元帥中較弱的一位,大致和朱仝仿佛。


以上便是個人對方臘軍重要人物來歷的一些分析,說實話多少有些牽強附會,不喜勿怪。

老黑雜談說:

方臘手下共有五十二員將領,最出名的是八大天王和包道乙。今天重點說說這八大天王和包道乙。至於其他人,捎帶腳介紹一下。

寶光如來鄧元覺

鄧元覺本是歙州和尚,外號寶光如來。兵刃是一條五十餘斤的錚光渾鐵禪杖。

方臘起兵後,鄧元覺被封為國師。是太子方天定屬下四大元帥之一。另外三人是司行方、石寶、厲天閏。

鄧元覺武藝高強,曾和魯智深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

倆人打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觀戰的石寶、方天定等人,無不感嘆,從沒見過如此惡戰。

此戰,最後因武松擔心魯智深有失,提刀助戰,鄧元覺退走,而告終。

烏龍嶺之戰時,鄧元覺被花榮一箭放倒,宋軍趁機把他殺了。

據《史上第一混亂》記載,鄧元覺後來轉世為機械廠工人寶金,魯智深轉世為其弟弟寶銀。所以,寶金從小就愛欺負弟弟寶銀。

寶金恢復前世記憶後,常為該聽崔健還是佛經而煩惱。

鎮國大將軍厲天閏

小說並沒有詳細介紹厲天閏的師承來歷,只說他武藝高強,方臘起兵後,被封為了鎮國大將軍。

厲天閏鎮守獨松關時,十回合擊敗左手負傷的雙槍將董平。

董平敗逃,沒羽箭張清上前接應。

張清一槍刺向厲天閏,厲天閏往旁邊一閃,張清的槍扎進松樹中。張清拔槍時,厲天閏趁機一槍殺了張清。

董平見張清倒地,慌忙回援,結果被張韜從後背偷襲,攔腰一刀砍成兩段。

這裡感慨一句,張清槍扎進松樹時,如果他果斷放棄拔槍,而是改用飛石。厲天閏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厲天閏最後被盧俊義用三十招殺了;張韜被解珍、解寶活捉,然後被剖腹剜心。

張韜是方臘部下的杭州二十四將之一。

二十四將分別是——

這裡面最出名的應該是貝應夔。因為他在援助鄧元覺時,被武松一刀砍了。成全了武松不虛馬上戰將的美名。

另外,據《史上第一混亂》記載,厲天閏轉世後極為怕老婆,經常被老婆家暴,每天的零花錢也只有三元。而他的老婆,卻是他上輩子殺的一個縣令轉世。

呂師囊

呂師囊歷史上真有其人,初為明教首領。方臘起兵後,就帶著全部身家投靠了方臘。方臘兵敗後,呂師囊跳崖被俘,被萬箭穿心而死,死後被分屍。

小說中的呂師囊,基本就是按照歷史原型來寫的。本為歙州富戶,因向方臘獻糧有功,被封為東廳樞密使。率領著十二個號稱江南十二神的部下,協同守護潤州江岸。

這江南十二神,分別是——

他們的名號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卻是龍套人物。作者對他們的出身來歷沒有詳細交待。

唯一比較出彩的就是霹靂神張近仁,先後殺了百勝將韓韜和天目將彭玘。他自己則被喪門神鮑旭從馬上揪下,一刀割頭。

最後,呂師囊被徐寧所殺。江南十二神,7人戰死,5人被生擒。

南離大將石寶

石寶武藝精湛,和大刀關勝堪稱《水滸傳》中的倆大刀王。多次和關勝交手,不分勝負。

石寶除了刀法厲害外,還善於使用暗器流星錘。

急先鋒索超就是死在他的流星錘下。

石寶兵敗烏龍嶺時,怕被俘受辱,自刎身亡。是一個剛烈的漢子。

兵部尚書王寅

王寅本是一個石匠,得高人傳授,不但武功高強,還頗通文墨,精通謀略。曾設計殺了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

兵敗突圍之時,王寅縱馬踩死了李雲,打死石勇。後被孫立、林衝、鄒淵、鄒潤和黃信,五人圍殺。

據《史上第一混亂》記載,王寅轉世後成為了長途汽車司機,經常搶劫車匪路霸,來彌補損失。

在與武松轉世的方鎮江決鬥時,因為背心太小,施展不了束溼成棍的功夫,而被擊敗。

小養由基龐萬春

龐萬春是和花榮齊名的神射手,外號小養由基。所不同的是,花榮擅長快箭,而龐萬春擅長連珠箭。

龐萬春把守昱嶺關時,設下埋伏。率領一群弓箭手射殺了史進、石秀、薛永、楊春、陳達、李忠六位好漢。

在和摩雲金翅歐鵬的單挑中,利用連珠箭射殺了善於接暗器的歐鵬。

龐萬春的結局很慘,被湯隆用鉤鐮槍拖倒馬腳,摔落在地,因此被生擒活捉。後被盧俊義帶人割腹剜心而死。

據《史上第一混亂》記載,龐萬春轉世後,是一個近視眼的小胖子。而他的連珠箭,被花榮的快箭擊敗。

花榮的弓箭很奇葩。弓是湯隆用自行車把手改的,箭是炸油條的長筷子。

另據央視《水滸傳》記載,龐萬春有個妹妹叫龐秋霞,是李逵的夢中情人,心心念念至死不忘的大妹子。最後被阮小二所殺。

護國大將軍司行方

司行方唯一出彩的戰績,就是斬殺了插翅虎雷橫。

他的死法極其窩囊。先被呼延灼率兵擊敗,然後在盧俊義的追殺下,落水而亡。連放手一搏的勇氣都沒有。

皇侄方傑

方傑是方臘的侄子,兵刃為方天畫戟,其武功,依然是萬夫不當之勇。

方傑最出色的戰績,是和霹靂火秦明大戰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然後在助手杜微的幫助下,擊殺了秦明。

方傑最後的結局是,逃跑時被柴進一槍戳中,燕青上前補刀砍死。

據《史上第一混亂》記載,方傑暗戀自己的表妹。

方傑的表現乏善可陳,其助手杜微卻是相當出彩。

杜微是鐵匠出身,善用六把飛刀,是方臘的心腹愛將。被封為步親軍都太尉和驃騎上將軍。

杜微不僅助方傑殺了秦明,還獨自用飛刀殺了孫二娘和鬱保四。

杜微的結局是被蔡慶割腹剜心。

另外補充一下,除了方傑外,方臘的叔叔方垕、弟弟方貌、兒子方天定、女兒金芝公主也均在五十二將的行列裡。

不過,金芝公主並沒有出戰,只是作為柴進的妻子,提過一筆。方臘皇宮被攻破時,金芝公主上吊自盡。

方垕被盧俊義所殺;方貌被武松所殺;方天定被張順附身的張橫所殺。

最後說說包道乙和他的徒弟鄭魔君

包道乙本是在金華山出家的道士,後隨著方臘造反,被封為靈應天師。

他有一口寶劍,名為玄天混元劍,能百步之外取人性命。武松的一條臂膀,就是被玄天混元劍斬斷的。

後來,這把劍被魯智深打掉,奪走。包道乙因此少了害人的利器。

最後,包道乙被凌振一炮轟死。

包道乙還有個徒弟,名叫鄭彪,是都頭出身。因酷愛道法,拜包道乙為師,學得一身妖術。

他上陣廝殺之時,身邊必有雲氣相隨。此形象非常拉風,因此人送外號,鄭魔君。

鄭彪殺死扈三娘、王英夫婦後,又用法術困住宋江的大軍。

樊瑞和包道乙鬥法時,破掉了包道乙施展在鄭彪身上的法術,關勝一刀將鄭彪斬殺。

樊瑞是公孫勝的徒弟,雖然排名只有六十一,但實力不輸天罡。

梁山徵討方臘時,樊瑞更是決定了勝負的走向。如果不是他克制住了包道乙,梁山一方未必能贏。

註:《水滸傳》中並沒有八大天王這個說法。

八大天王應該是讀者們總結出的稱呼。

彩虹之南R說:

梁山泊好漢是聚義庭,開宗明義是替天行道,專管為非作歹,仗勢欺人之事。所以他們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自封為108名好漢。

36天罡72地煞

什麼是36天罡72地煞?

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36顆天罡星,每顆天罡星各有一個神,合稱為三十六天罡星。北鬥叢星中還有72顆地煞星,每顆地煞星上也有一個神,合稱為七十二地煞。在中國民間有一個這樣的傳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與二十八宿會聯合行動,降妖除魔,當然這是有些神話色彩的傳說。

宋江

而《水滸傳》又和這36天罡72地煞有什麼聯繫呢?這得從他的108名好漢說起,36加上72正好等於108,剛好配上這天上的108顆星星中的每一位神。

上梁山的都是一些什麼人?不是強盜就是匪賊,就這樣的一群人組織在一起,要想發展,要想做大,成就一番事業的話,必須先洗白自己過去的身份,並樹立起威望,於是就想到用36天罡72地煞來為自己造出一個起義的噱頭。把自己和36天罡72地煞聯繫在一起,他們的身份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上天派來的使者,專門替天行道。

36天罡72地煞的故事

我們再來看看方臘是何許人也?

方臘可不是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噢,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出生年月不詳—1121年6月)又名方十三,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

梁山起義軍是悍匪盜賊的組合體,而方臘是純粹的農民起義軍,其中大多是一些窮苦百姓,起義的目的只是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宋江梁山老大

他們也不搞什麼36天罡72地煞的噱頭來證明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也沒有把自己美化成替天行道的使者,他們只想推翻宋朝的統治,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而跟隨方臘的這些兄弟也都是在方臘攻城略地的時候追隨他的。

方臘

那麼方臘的那些兄弟們都是什麼來歷呢?

在小說中出現的方臘手下所有將領共97人:

親屬將領4人:方垕(叔父)、方天定(兒子)、方貌(三弟)、方傑(侄兒)。

中樞官員共16人:婁敏中、祖士遠、沈濤、桓逸、譚高、鄭彪、包道乙、王寅、高玉、呂師囊、浦文英、馮喜、邢政、衛忠。

四大元帥:鄧元覺、石寶、厲天閏、司行方。

浙江四龍:成貴、翟源、喬正、謝福。

八彪騎:劉贇、張威、徐方、郭世廣、鄔福、苟正、甄誠、昌盛。

水滸傳

江南十二神: 沈剛、潘文得、應明、徐統、張近仁、沈澤、趙毅、高可立、範疇、卓萬裡、和潼、沈抃。

二十四將:厲天佑、吳值、 趙毅、黃愛、 晁中、 湯逢士、 王績、薛鬥南、冷恭、張儉、元興、姚義、 溫克讓、茅迪、王仁、崔彧、廉明、徐白、 張道原、鳳儀、 張韜、蘇涇、米泉、貝應夔。

常州守將共3人:錢振鵬、 金節、許定。

江陰、太倉守將共2人:嚴勇、李玉。

秀州守將共1人:段愷。

燕青打擂

宣州守將共7人:家餘慶、李超、韓明、杜敬臣、魯安、潘浚、程勝祖。

獨松關守將共3人:吳升、蔣印、衛亨。

昱嶺關守將共3人:龐萬春、雷炯、計稷。

東管守將共4人:伍應星、白欽、景德、夏侯成。

湖州守將共3人:弓溫、葉貴、昊成。

方臘與宋江實力對比

在方臘的這個小團隊當中,有八員虎將:

1.南離大將軍石寶:福州人氏,南國四大元帥之一。武器是劈風刀和流星錘,先後擊殺一百單八將的索超、鄧飛、鮑旭、馬麟、燕順等人。還擊敗小溫候呂方,多次和關勝交手。後在烏龍嶺兵敗,石寶不甘心被俘受辱,於是選擇自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南離大將軍石寶

2.尚書王寅:王寅方臘麾下大將,文武雙全,官拜尚書。盧俊義領兵進攻歙州時,設下計策坑殺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歙州城破時,王寅逃出城圍,連續殺死兩個原為梁山泊步軍將校的青眼虎李雲和石將軍石勇,後在抵敵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衝時被亂刀分屍。

尚書王寅

3.寶光如來鄧元覺:歙州僧人,是大太子方天定手下的四大元帥之一。外號「寶光如來」,法名元覺。靠一條錚光渾鐵禪杖行走天下。鄧元覺武功精湛,曾與魯智深大戰五十餘回不分勝負。後在睦州被花榮一箭射中而落馬,宋軍將其殺死。

寶光如來鄧元覺

4.護國大將軍司行方:司行方是方臘手下四大元帥之一,官拜護國大將軍。宋軍進攻杭州時,被方天定指派救應德清縣。在交戰中殺死插翅虎雷橫。後來兵敗逃走,最終掉入水中身亡。

5.南國第一名將方傑:方傑是方臘手下的一員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手持一枝方天畫戟,曾殺死身為馬軍五虎將之一的霹靂火秦明。他是方臘的侄子,最後死於柴進和燕青的刀下。

南國第一名將方傑

6.鎮國將厲天閏:方臘手下四大元帥之一。鎮守杭州,在宋軍進攻獨松關時,奉命率軍支援獨松關,在此立下戰功,先後殺死小霸王周通和沒羽箭張清,擊敗左臂受傷的董平,儘管有如此猛將,獨公關還是失陷,厲天閏在失守後只能逃走,後在逃亡的過程中被盧俊義追殺,死在了盧俊義的刀下,並未逃過此劫。

鎮國將厲天閏

7.九天飛龍龐萬春:龐萬春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有「小養由基」的綽號。這個綽號可不是一般人能擔當得起的,養由基乃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神射手。在與梁山交戰時,龐萬春曾帶兵把守昱嶺關,在這一戰中他親自射殺了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的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七人。在這一役中寵萬春最終還是失敗,結局很慘,被湯隆活捉殺死。

神射手龐萬春

8.東廳樞密呂師囊:呂師囊在還未跟隨方臘起義時,就是一個仗義疏財,常常散金於人的人。被人稱為「呂信陵」。北宋宣和二年,方臘在睦州起兵,而在仙居的呂師囊就帶領民眾積極響應,因為仙居災荒嚴重,那裡的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更是別為選擇,才被逼上了起義的絕路。呂師囊最終也因戰敗被殺,死時慘遭裂屍,百姓多有為其而痛哭者。

東廳樞密呂師囊

方臘即使擁有著一個實力強大的團隊,但最終還是敵不過北宋的大軍,方臘和他的這些兄弟們的結局也就慘不忍睹,八員虎將各個都是慘死在宋軍麾下。其原因是方臘一方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的起義軍,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都是手無寸鐵的農民,更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做保障。所以才會被精兵強將的北宋所剿滅。方臘最終也結局悽慘,慘死在汴京城內,但他忠肝義膽的精神卻永遠的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我是彩虹之南R,感謝您的閱讀!

竹史鐵驪說:

在《水滸傳》中施公筆下,宋江有一百單八將,方臘麾下也有八員大將,後人匪號為八大天王。

這八人可以說個個都是難得的人才。他們表現出的個人戰力,軍事素養,要比王慶、田虎下屬普遍高出一籌,而且戰鬥意志也比王田手下更為堅決,作戰勇猛、敢於赴死,這也是梁山一眾好漢遭遇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當然,真實的歷史上,肯定沒有施公小說裡這麼華麗誇張,但方臘也絕非一般鬆散賊寇那麼簡單,宋廷為了平方臘,出動到徵夏徵遼主帥童貫這個級別的統帥,十五萬大軍,其聲勢規模可見一斑。方臘,可比張叔夜就輕鬆搞定的宋江一夥厲害多了。

能聚攏數十萬人馬,收聚一方人才,主要是得益於方臘有很深的摩尼教背景,組織嚴密,令行有序。這也就是題主所問的「那些兄弟的來歷」了

作為參考性的野史,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也通過明教眾人之口,曾提及了摩尼教的來歷。

說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于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汙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張無忌也聽到過方臘的名頭,知他是北宋宣和年間的「四大寇」之一,和宋江、王慶、田虎等人齊名,便道:「原來方臘是貴教的教主?」說不得道:「是啊。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衡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只因本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朝廷便說我們是『魔教』,嚴加禁止。我們為了活命,行事不免隱秘詭怪,以避官府的耳目……」

摩尼教的由來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所創立的一種混合型宗教,因名摩尼。起源自在波斯時,摩尼教義主要是拜火教,結合基督教及希臘哲學的部分理念。傳入東方後,也開始慢慢糅合進了一些佛教思想。所以在唐會昌滅佛中,摩尼教也跟著大受牽連,教徒被迫大批向東南遷移躲避。因為宋代文化大體寬鬆,所以摩尼教得以在兩浙和福建廣為傳播,並與佛教白蓮宗和淨土宗等佛教派系相互融合,成為了一種流傳深遠的教派。

方臘起義這段歷史的真實情形,大致是這樣的: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十月,浙江淳安漆園主方臘起義,假託「得天符牒」,以摩尼教眾為根基,反「花石綱」為名號,聚眾數萬,號稱百萬,一舉攻佔了江南六州(睦、歙、杭、處、衢、婺)共五十二縣。方臘命眾皆扎紅巾(和元末的紅巾軍一樣)自號「聖公」,頒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開始建立政權。方臘萬沒想到的是,宋朝太重視他這個事了。

宋廷大震,第二年初(宣和三年)剛剛正月,即以童貫為帥,任為江淮荊浙四路宣撫使,領十五萬大軍前往江南鎮壓,其中包括北宋戰力最強的西軍。二月至四月,六州相繼失陷。方臘率部退守老家幫源峒,期間他率精兵反攻秀州失利,在逃亡中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抓獲,所率七萬人無首,大部戰死,方臘被押送汴京,八月處決。

《水滸傳》裡被後人稱為八大天王的八員將領

排名第一位,兵部尚書王寅:

此人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這條槍神出鬼沒,萬夫莫擋。坐下有寶馬良駒名喚轉山飛,這匹寶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王寅在戰場上拼殺的機會並不多,在歙州大戰中他敗中求勝,設計殺掉了梁山的神火、聖水二將。城破之時,他匹馬單槍往外突圍,槍起馬到,馬踩擋道的李雲;石勇截住廝殺,數回合之內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奮勇力敵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並無懼怯。直至豹子頭林衝加入,五人合力才將王王寅亂戳殺死。

第二位: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

此人使一口寶刀,名為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莫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還慣使一個流星錘,百發百中,騎一匹瓜黃馬。曾大戰關勝二十回合突然回馬,關勝勒馬回陣,宋江不解,關勝說:「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雖然回馬,必定有計。」。石寶砍死過梁山的鮑旭,流星錘打八驃騎之一驍將急先鋒索超,五十回合殺敗呂方,一口刀,戰呂方、郭盛兩枝戟,沒半分漏洩,最後兵敗遭到圍攻,自刎而死。一人殺死梁山泊索超在內五員將領,是令梁山精英損失最大的一條好漢。

第三位: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此人出家剃度的僧人,俗姓鄧,法名元覺,

號寶光如來,使一條重達五十餘斤禪杖,有萬夫不敵之勇。曾與魯智深鬥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後被宋江設計引入圈套中,花榮近距一箭射中其面門,墜下馬去,被宋軍亂刀殺死。

第四位:護國大將軍司行方:

此人在德清縣南門外,三十回合斬了梁山水泊步兵統領插翅虎雷橫。因兵敗墜水而亡,

第五位:鎮國大將軍厲天閏:

此人與之前三位,並稱方臘四大元帥,鎮守杭州。一人致董平張清兩大重將喪命。

董平要捉厲天閏,步行使槍。厲天閏也使長槍來迎。與董平鬥了十合。董平心裡只要廝殺,爭奈左手使槍不應,只得退步。厲天閏趕下關來。張清便挺槍去搠厲天閏。厲天閏卻閃去松樹背後。張清手中那條槍卻搠在松樹上。急要拔時,搠牢了拽不脫。被厲天閏還一槍來,腹上正著,戳倒在地。董平見搠倒張清,急使雙槍去戰時,不防張韜卻在背後攔腰一刀,把董平剁做兩段。厲天閏在兵潰之時,與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被盧俊義挑於馬下。

第五位:皇侄方傑:

此人乃方臘之侄,手持一條方天畫戟,神勇無敵,被方臘稱作南國第一名將。

曾在杜微飛刀的幫助下,陣斬梁山五虎之一,猛將霹靂火秦明,後連鬥關勝、花榮、李應、朱仝,方傑抵擋不住,撥馬回陣時,遭到潛伏臥底的柴進偷襲,被燕青一刀刺中陣亡。

第七位:小養由基龐萬春:

此人江南方臘部下驍將,善用弓箭,綽號"小養由基"。在與梁山軍交戰時,龐萬春帶兵把守昱嶺關,曾率部射死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的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共七人。令梁山損失極重。最後龐萬春劫寨失敗,被湯隆活捉後被殺。

第八位:樞密使呂師囊:

此人本為歙州富戶,與柴進齊名,「北有孟嘗柴皇孫,南有信陵呂師囊。」他擁有高超的計謀和膽略。著白衣,戴黑帽,不吃肉、不飲酒,頗有家產,卻分發給眾人使用;買下了寬敞的宅院,卻用於收留各地來投的落難之人,是最堅定的摩尼教信徒。

投奔方臘後他被封為東廳樞密使。使一條丈八蛇矛,與部下十二個合稱「江南十二神」的統制官,負責守衛潤州。兵敗後被徐寧刺死。

喜歡歷史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吧。

千金百萬說:

梁山108好漢,對應36天罡72地煞,其中不乏具備軍事作戰才能的人才。如:林衝、盧俊義、花榮、關勝、楊志、史進等等。梁山好漢有智者、有謀者、有勇者,可謂兵強馬壯、英勇無敵、所向披靡。但為了尋找出路,報效國家,宋江等人選擇了招安。招安後,宋江帶領梁山兄弟南徵北戰,打了王虎,打王慶,打了王慶又要繼續打方臘。然而,這隻所向無敵的隊伍卻在攻打方臘過程中,損失慘重,折損近半,令人扼腕。

那麼方臘和他的弟兄又都是什麼人呢?北宋時期苛捐雜稅嚴重,尤其是江南一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許多豪傑之士就造反起義,方臘就是其中鼎鼎有名的一名梟雄。

方臘手下有八位誓死追隨的兄弟,分封為八大天王,他們分別是:

  1. 兵部尚書王寅,文武雙全,智勇無雙。梁山孫立、黃信、鄒淵、鄒潤4人都不是他的對手

此人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這條槍神出鬼沒,萬夫莫當。……

王寅又奮勇力敵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並無懼怯。直至豹子頭林衝加入,五人合力才將王王寅亂戳殺死。

2.如來國師鄧元覺,和尚出身,和魯智深可謂惺惺相惜。兩人交手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但鄧元覺卻是佔上風的那一個。武松趕來和魯智深聯手才將其打敗。

此人出家剃度的僧人,俗姓鄧,法名元覺,號寶光如來,使一條重達五十餘斤禪杖,有萬夫不敵之勇。曾與魯智深鬥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3.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關勝曾說「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關勝乃關羽之後,力大無窮,位列梁山五虎之一,可見石寶之英勇。

4.鎮國大將軍厲天閏,一把長槍舞得出神入化,一人戰死董平張清兩位名將。

這前四位並稱方臘四大元帥。

5.方臘的侄子方傑,使方天畫戟,被方臘稱作南國第一名將。

6.護國大將軍司行方,此人在德清縣南門外,三十回合斬了梁山步兵統領插翅虎雷橫。

7.小養由基龐萬春,善弓箭,率領部將殺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共七人。

8.樞密使呂師囊,一方富戶,有計謀有膽略。

另有蘇州八大驃騎、杭州二十四將等等,方臘手下能作戰領兵的將領80多名。歷史中的的方臘起義接連攻下幾十座州縣,部下發展到百萬,威震東南,一度威脅到北宋政權。後來在童貫和王稟的聯合夾擊下被鎮壓下去,方臘本人也被韓世忠所擒,最後英勇就義。

老楊的詩和遠方說:

史實中只有方臘而無宋江,因此翻起史書回答這一問題無疑緣木求魚。

既然是虛,只能以「虛」答。

《水滸》中,宋江率108將招安後,徵遼,徵田虎、王慶等均獲全勝,無一折損。仿佛無敵。

但徵方臘後,先就有公孫勝等藉故離去。後相繼陣亡、病故,滅方臘後只餘三十餘不得人。可謂悽慘。

《水滸》這樣構思故事情節。應該從作者施耐庵身上去尋找原因。

施耐庵生於末明初,是一個亂世,亦是一個豪俠並出時時代。他本就做過抗元起義軍張士誠的軍師。後張士誠貪圖享樂,無意天下,更讓旋耐庵不恥的是,張士誠後來投元了。

以此還就罷了,更讓施耐庵激憤的是,一同起義抗元的另一支隊伍朱元璋卻推翻了元,建立了明,實現了他的「理想」。

而這一切,本應屬於他的……

一部《水滸》,分明就是施耐庵的「別傳」。

因此,《水滸》前半部,因寄託了施耐庵的理想,寫得轟轟烈烈,熱情澎湃。而後半部,施耐庵的理想破滅,只是做一名私塾先生度日子。

但他卻又心有不甘。於是《水滸》後半部就極意去描寫以宋江為首的108將從輝煌走向衰敗的過程。這其中,有無奈,有憤慨,有不甘,更有洩憤和惡搞之意味。

於是,一個個《水滸》豪傑在同樣是「草冦」的方臘將士面前,失去了往日榮光,成為悲催的亡魂。

我想,施耐庵在寫這些故事時,身心也一次次地在《水滸》豪俠的一個個死去時,同樣受到傷害。

至於方臘手下將士應為何方「神聖」,這已無足輕重。

施耐庵因自己沒有成功,對其他的勝利者亦不會心悅誠服,甚至有些酸意、恨意。因此,儘管方臘手下將士殺了一個個《水滸》豪傑,其在施耐庵筆下卻無一個是「豪俠」之士,且都沒有一個有好的下場。

同為「草莽」,施耐庵何要厚此薄彼呢。

是其心中的陰暗使然。

因此,讀《水滸》,不要深入,不要細究,看個熱鬧罷了。

初初1207說:

當年梁山舉力攻打方臘,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而方臘只有八大天王,也就是說這八個人和梁山好漢打了個勢均力敵,可見這八個人有多厲害。

龐萬春,箭法如神,會射連珠箭,綽號「小養由基」。兩支箭連著射。但個人認為還是花榮的快箭比較厲害。

鄧元覺,外號寶光如來。國師。外形和花和尚魯智深酷似,像親兄弟的那種,得有1米9。花容手快,讓花榮射死了。一箭正中面門。

厲天閏,萬夫不擋之勇,沒羽箭張清死在他槍下。我一直想看他和武松幹架來著,感覺打不過武松。

王寅,綽號尚書,文武雙全,用槍。「胯下轉山飛,掌中點鋼槍」。方臘手下獨一無二的猛將,勝過史文恭,而且步下拳腳也厲害。而當年史文恭憑一己之力打的梁山望洋興嘆。

升華點影說:

水滸傳裡面 108好漢 即36天罡72地煞 他們各有各的優勢 劫富濟貧 加上宋江 軍師 和各個好漢的配合和默契 基本每戰必勝 所向披靡 直到最後遇到方臘 和招安打破了梁山泊的每戰必勝的優勢 則死傷慘重 在和方臘的戰鬥中 梁山好漢死傷過半 可見方臘並非一般 方臘陣營中應該也是人才濟濟

言者青青說:

水滸梁山好漢108將,方臘「八大天wang」。從人數上看水滸梁山好漢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在與方臘帶領的農min起義軍交戰中敗下陣來。

梁山好漢被招安奉宋朝之命,徵剿方臘農min起義。結果,不但沒有徵剿,反而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108將只有36人生還。結果,又在回朝途中,楊雄、時遷患病離世,林衝中風癱瘓,魯智深圓寂,武松出家,童威、童猛、李俊投去海外,只有二十七人返回朝廷,損失十分慘重。看來方臘農min起義隊伍中「八大天wang」不是一般人物,肯定具有超群的智慧與武功。

方臘農min起義隊伍中的「八大天wang」是:司行方、鄧元覺、王寅、石寶、方傑、厲天閏、龐萬春和呂師囊。這八人是方臘農min起義隊伍中的中流砥柱,各自有各自的優勢。

司行方,方臘屬下護國大將軍,江南方臘國四大元帥之一。他善用一把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在德清縣南門外,司行方與宋朝派來徵剿方臘農min起義隊伍的,梁山五虎將步兵頭領插翅虎雷橫交手,戰了三十回合,就被司行方把雷橫斬於馬下。雷橫武功僅次於梁山好漢武松和魯智深。

鄧元覺,寶光如來國師,江南方臘國四大元帥之一。他歙州僧人,外號「寶光如來」,法名元覺。手握一條錚光渾鐵禪杖,是方臘屬下的國師。他武功精湛,與前來徵剿的魯智深,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敗,武松見狀,前來相助。可見鄧元覺武功有多麼卓越了。

王寅,方臘屬下的兵部尚書,江南方臘國四大元帥之一。王寅善用chang槍。他用chang槍與前來徵剿梁山好漢交戰,他獨自一人用槍踏倒李雲、挑倒石勇、又與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廝殺,林衝插進來,王寅才不敵五將聯手的殺戮。可見王寅武功非同一般。

石寶,被方臘封為南離大將軍,是江南方臘國四大元帥之一。與國師鄧元覺並稱為鎮守杭州的支柱。他是騎馬鏖戰高手,善用一把劈風刀和一具流星錘。他仗著自己武藝高強,反應敏捷,智勇雙全,殺死了五名梁山將領。梁山好漢仇恨石寶,說是他是梁山好漢的仇家。

方傑,是方臘的侄子,方臘陣營中的第一猛將。他善使一桿方天畫戟武器,使用這種武器的人特點異常勇猛。與梁山好漢秦明一戰,方傑用方天畫戟,一下子把秦明刺倒馬下,最後與關勝、李應、朱仝、花榮等六個猛將決鬥,可見方傑武功在梁山,也僅次於盧俊義了。

厲天閏,方臘麾下頭領。江南方臘國四大元帥之一,鎮國大將軍。他善使chang槍,與前來徵剿的梁山好漢周通和張清交手,均被厲天閏用槍挑死。董平來助攻,又被方天潤擊敗。可見厲天閏武功也很厲害,如果到了梁山排座次也不會低的。

龐萬春,方臘屬下一員大將。他善用弓箭,綽號「小養由基」(養由基是春秋時期楚國名射手)。他箭術神通,在與徵剿梁山好漢交戰時,曾射死梁山好漢中的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七人,可見不是一般的神箭射手。

呂師囊,方臘屬下東亭樞密使,駐紮潤州。他熟讀兵書懂戰策,他善使一柄丈八蛇矛,武藝高強。方臘派遣呂師囊鎮守險要之處潤州,可見呂師囊在方臘心中的位置。梁山徵剿大軍兵臨城下時,呂師囊加強防禦,解決糧草與軍用物資,穩如泰山。

方臘身邊的「八大天wang」出身都不是官吏,都是遭遇朝廷傷害,與窮人一起受苦受難者。他們跟隨方臘農min起義,從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想推翻宋朝欺詐與壓迫的統治。可以說,他們有推翻舊統治,解放窮苦人遠大思想抱負的英雄人物。而那些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們,沒有推翻宋朝統治的思想,反而,是維護宋朝統治,一心一意想「替天行道」,為朝廷出力。可以說,方臘農min起義與宋江揭竿而起,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隊伍。一個是為公(窮苦百姓)被逼而起義,一個是為私(個人利益)歸順朝廷而揭竿。一個是為公不怕犧牲,一個是為私利歸順朝廷,這是無法走在一起的兩條道路。

總而言之,方臘的那些兄弟們與受壓迫欺凌的窮苦農民一樣,都是來自社會底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推翻宋朝統治。這種遠大的理想,使他們有信心、有力量,緊密地團結起來,習武練功,與梁山好漢36天罡72地煞一百零八將對壘。因為此時的梁山好漢已經是被招安,被朝廷利用,來徵剿方臘,成了方臘農min起義的敵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6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