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俄烏兩軍為何都在打陣地戰,改打運動戰可不可行?_俄烏軍事衝突

石海釣沉說: 俄烏雙方都知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運動戰香啊,但你看看烏東那地表那地形,就應了那句話——不是我不…

石海釣沉說:

俄烏雙方都知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運動戰香啊,但你看看烏東那地表那地形,就應了那句話——不是我不想啊,只是我做不了啊!

為啥這麼說呢?烏東地區最大特點就是:平。幾百年以前 這裡就是曾孕育過N多民族的著名的黑海沿岸大草原,最早的騎兵就是從這裡誕生的,而這片廣達幾十萬平方公裡的大平原,整體海拔差就二三百米。兩百米不是挺高的嗎?注意,這可是相當於一個山東省面積基礎上的高低相差二三百米。而這種地形,優勢在於有利於經濟,讓烏克蘭成為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大國。而劣勢就在於沒有有效的天險可守,在兵法上就是死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基本上一個小樹林、一個小土坡,甚至一道矮牆都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在這種地形上打運動戰,沒有山地的隱藏,沒有密林的遮蔽,登個小山頭,一眼看基輔,而且頭上無人機,晚上夜視儀,那就是堂而皇之給對方送人頭送勳章的勾當。

其次,東烏一帶不僅是平,還不好走,我們在新聞裡看到過,這裡幾乎一年三季都是小豬佩琪家的樂園——到處是泥坑。幾次戰役的新聞裡,我們不止一次看到過完好無損的俄軍坦克因為陷入水塘或泥坑裡而不得不廢棄掉,而運動戰兵行險道是可以的,特別是輕步兵,跋山涉水都沒問題,但前提條件是你得有能走的路,讓他們全副武裝趟個泥塘,一個小時就得累趴下。

所以,這種狀況下,開戰之初趁敵不備大膽穿插打亂敵人部署重點聚殲敵有生力量是最佳選擇,一旦喪失掉開戰之初的先機等敵人回過味來,那就只能剩下一條路——泥潭狗鬥,不死不休。

一口老牙說:

運動戰最後還是會變成陣地戰。因為美國允許烏克蘭使用星鏈系統,所以俄羅斯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被烏克蘭看在眼裡,完全失去了隱蔽性和突然性,於是所有戰術行動最後都變成了血腥殘酷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就看誰能撐到最後了呵呵!

微信松園說:

(原創)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閃電戰,多兵種協同作戰,立體戰,信息戰,…戰法多多。

中俄聯合軍演,學習中國現代化作戰旅編制,俄合成旅,在烏不靈了。

其實開局也是運動戰,閃電戰,錯誤估計形勢,未達預期效果,攻攻守守,反反覆覆,變成陣地戰。烏克蘭失去制空權,只能堅守據點,中國的合成旅模式,俄學不全,通訊,信息系統不完善,缺制飛彈藥,飛機投彈,必須降低高度,目測投彈,被烏簡易防空火力擊落,損失慘重。

西方信息支援,澤司機T64坦克,把普京T72坦克掀翻,都是俄制武器,差一代,發現即被擊毀,T一72是瞎孑。俄的T90及最新型坦克,賣給印度,換錢了。庫存淘汰武器,也用完了,陣地戰,人員傷亡極大,俄羅斯,人和槍都不足了,美西方援助澤司機的海馬斯火箭炮上場了,最大射程280公裡,比我國遠火差遠了,美國還不敢給他制導火箭飛彈,只提供70公裡的火箭彈,造成俄軍極速減員,普京被逼後退。

近期,普京戰略調整,又反擊了,取勝在望,俄羅斯不能輸。

昨天(18日)德國總理宣布:俄羅斯必須輸!

德國豹2坦克,歐洲最先進的,供應北約,北約國家的豹2,未經德同意,不準援烏。

俄議員及將軍放狠話,豹2進入俄領土,必轟炸柏林,烏東四州,俄己收入為版圖。

我是外行,不敢預判俄烏戰爭結局。2023年元月19日。

天高雲淡等閒看說:

無論運動戰,還是陣地戰,目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隱蔽自己,同時大量殺傷消滅敵對方,這才是最重要的。

理論上講,烏東平原,地勢開闊,一馬平川,便於機械化部隊大規模機動、穿插、分割、包圍,但在現代空中偵察、星鏈衛星定位、監視、跟蹤和遠程智能精確火力壓制、阻攔下,戰場透明度空前提升,除了成為對手集群目標打擊的活靶,已然無可遁形、更象強弩之末。

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在「沙漠之狐」行動中,美軍幾千鐵甲千裡馳騁,所向披靡,一路幾乎沒逢對手,直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也就十天半月時間,就得手。為啥?美伊雙方實力懸殊太大,伊拉克軍隊裝備太弱太差,嚴重缺少有效阻止美國坦克前進的武器,更沒有事先構築堅固工事壁壘(伊拉克軍方許多高級指揮員被美方收買)。

俄烏戰爭,雙方陸軍實力相當,戰鬥血性相近,裝備同出一門(前蘇聯)大同小異,勢均力敵。

對於俄羅斯來說,大規模機動作戰,存在三大弊端:一、T72坦克運動速度慢,冬春季道路不是滑冰,就是泥濘,機動性大打折扣;二、集群目標根本難以躲避美西方空天情報衛星定位監視,外加美軍北約向烏戰場援助了大量「標槍」「毒刺」「彈簧刀「匕首」「海馬斯火箭炮」等反坦克飛彈和裝具,對俄構成強大致命威脅;三、俄後勤彈藥、油料及技術維修保障難以適時跟上。我們看到,俄軍在稍長途戰鬥中,不得不丟棄許多坦克裝甲車,原因就在此。

對於烏克蘭而言,至2014年在西方美英法德主導下,與俄羅斯籤署《明斯克協議》後就在作戰爭準備,在現在的馬裡烏波爾、巴赫穆特等重要交通樞紐和要塞,構建了大量堅固堡壘工事和縱橫交錯的防坦克塹壕,這對長期阻止俄軍持續進攻起到了關鍵作用。

陣地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地物和工事作掩護,揚長避短,便於長期對峙和堅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耗敵對方,這是

俄烏雙方現在迫不得已的選擇。

多方賜福說:

運動戰需要有良好的裝備,良好的單兵作戰能力和戰場支援,這方面烏克蘭依靠外邊勢力的強大支持處於優勢,而俄羅斯在這方面可利用資源較少就處於劣勢,這種打法不可控。

所以,俄羅斯選擇了陣地戰,通過設定一個戰略要點進行反覆拉鋸,消耗烏克蘭及其背後的金主所提供的戰員、武器彈藥、食品醫藥…這種打法讓整個局勢變得受控起來了,俄羅斯就是想通過圍點打援、戰略收縮、引狼出洞、關門打狗等等手段把局勢變成收割機。

外部勢力也願意通過打陣地戰消耗俄羅斯。同樣,俄烏戰爭也是高科技武器系統的檢驗地,究竟好不好看實戰效果。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大國策,都是選擇利益最大損失最小的手段,最終結果就在俄烏衝突中提現出來了。

多才多藝菠蘿Z1說:

不可行,這種雙方都會造成大量的傷亡。因為烏克蘭多是平原地區,再加上冬天樹木落葉,隱蔽性差,所以相遇交火,傷亡肯定大。而陣地陣憑壕溝,殘壁斷垣的掩護,雙方儘可能造損失。

只能憑藉飛彈的作用。烏克有北約不斷供應,和顧用兵的不加入,使這樣陣地戰不斷行而且說不定還會持久。

只有俄羅斯拿出更加先進的武器,或切斷烏克蘭武器供應的途徑,戰爭性質將發生送轉,否則成了炮對跑,彈對彈,陣地戰將會長久進行下去。。

滄海一聲簫vnEi說:

地面有偵察兵、頭上有無人機、天空有偵察機、太空有衛星加持,尤其是美和北約在幕後操作,戰場動態基本透明,大縱深穿插到敵後縱深,小股力量特種作戰可能還以,但大部隊的運動戰基本不可能。俄羅斯的偵察能力遜於美及北約,但也不會弱雞到視而不見的地步,且對於烏克蘭,戰場缺乏可實施大面積迂迴的戰略縱深(不敢進入俄羅斯領土,也不敢輕易借道其他國家),也沒必要搞那咱除小股力量特種作戰之外的大部隊運動戰。

運動戰,補給困難,行跡無可藏匿,在沒有取得絕對制權的前提下,貿然行動,無異於羊入虎口,自取滅亡。

現代戰爭的作戰形態已經發生了突變,俄烏衝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三戰」的前夜,不能以二戰的視角來看待。

難得糊塗的人134說:

改打運動戰不是不行,而是有他的各方面的因素,決定其一個是地形,不利於打運動戰,烏克蘭都是大平原,不利於大運動者,再加上現在,情報這麼準確?在衛星和預警局的監視下,部隊的一舉一動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也不利用於運動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7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