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感覺中國人穿西服的越來越少了?_為什麼中國人穿西服不好看

京寧常力馬說: 我認為,現在中國人穿西裝的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變了。國人流…

京寧常力馬說:

我認為,現在中國人穿西裝的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變了。國人流行穿西服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客觀上當時西方經濟科技發達於我們,我們把西方當作老師,服飾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學習、模仿的一個方面。穿上西裝,也就在服飾上與老師接軌了。出國潮更是西裝流行的助推器,既然去國外(包括公務、商務、旅遊)了,更要尊重老師,穿得與他們一樣了!現在的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貿易國,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發展,且位居世界前列。於是,民族自信心又回來了,不再維西方馬首是瞻了,服裝款式也就沒必要迎合西方了!而是有了自主、自信的追求。

二、國人已經崇尚服裝的多樣化,一切都以需要、美觀、大方、合適、實用為取捨標準。現在正規場合有中山裝、西裝、商務裝等,日常生活有各種休閒裝、運動裝等,藝術舞臺上更是奇裝異服、千姿百態,而且注入了許多民族元素。唐裝、漢服等也會偶爾流行一陣......

西裝並非一無是處,最大特點是能夠給人嚴肅正規的感覺,所以仍是部分人群在出席正規場合的一種選擇。現在房產中介、保險人員等都以穿著西裝為行業標誌。但是西裝是一種緊湊的服裝,還要配以村衣領帶。嚴重束縛了人體自由,讓人覺得特別拘束、難受。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就被寬鬆舒適的服飾取代了。西裝的另一個缺點是領口處敞開面積太大,不利於防風禦寒,天稍冷並起風時就不適合穿著。我國北方能穿西裝的時間就更短。

其實取代西裝的也是一種西服,即夾克衫,夾克衫就是洋名的譯音。因為實用舒適,因而大行其道。連帽夾克在北方更受歡迎。當然了,這與崇洋媚外是根本無關了!

此外,現在穿西裝的人群中,還有一部分是早就希望淘汰西裝的。他們穿的西裝都是多年前購置的,因為捨不得提早報廢而不得不繼續穿著。儘管也不帶領帶了,只是作為一般的外套而穿。這表明,今後穿西裝的人還會繼續減少。

閩鄉古意人說:

中國人穿西裝的人不多,是不是買不起西裝?

這是一位韓國女孩子,第一次來中國旅遊,在大街上看穿西裝的人很少,發出的疑問。

導遊笑著告訴她,在你們韓國西裝是有錢人的標配,在中國只有那些銀行上班、賣房子、賣保險的人,他們才會穿西裝,普通人平時並不愛穿西裝。

這是我在某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確實國內現在喜歡穿西裝的人不多了,走在大街上一遇到那些穿西裝的人,第一印象不是銀行上班的,就是在中介、保險上班的。

不過,在以前人們對西裝的印象可不是這樣的。

我是80後小時候有個願望,長大後一定要給自己買一套西裝穿。

因為我看到那些大人從外地打工回家,都穿著西裝,筆直的身材,配上合身的西裝真的是太帥!

90年代,農村西裝革履的潮男:

那時候西裝還是很流行的,每年過年的時候,大多數男人穿的是西裝。

結果等我出來工作,拿到第一筆收入,我並沒有選擇買西裝,而是買了一件夾克。

我人生中第一套西裝,是在2006年,也就是我結婚的那一年。

我爸叫我去挑一套西裝,我花了2000多,買了一套國外品牌的西裝、加一條領帶、一件襯衫,但我不會打領帶,讓銷售員教我如何打領帶。

後來在2011年時,我原先西裝變形了,我又花了900多元在海瀾之家買了一套西裝。

結果這套西裝太便宜了,薄得很、料子差,也不是很合身,穿起來不如上次那套西裝好看。

我穿了不到10次,就被我藏在衣櫃,後來讓我給扔了,我壓根就沒想再穿西裝了。

為什麼西裝,在國內穿的人,越來越少了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01、西裝太貴了

有些人穿西裝給人們留下溫文爾雅、氣質高雅的形象,看起來非常的帥氣,有些人卻不行,穿著西裝看起來不倫不類的。

那是因為他所買的西裝不合身,是街上的成品西裝,圖便宜花100~200元買的。

好的西裝其實很貴的,一套幾千元的西裝,也只能算是普通的。

又因為每個男人,他們的身體特徵不同,像是肩膀不夠寬,穿西裝就不好看,這需要去量身定製一套西裝,定製西裝可不便宜。

02、穿西裝太麻煩了

記得我穿西裝的那幾年,每次一穿上西裝,都小心翼翼的,害怕把西裝弄皺了,也擔心把西裝弄髒了。

西裝要是髒了,是不能自己在家洗的,需要去乾洗店,他們會把西裝洗好、燙好,恢復原樣。

我剛開始的時候,也會去乾洗店洗,後來嫌乾洗的費用貴(有人穿西裝,好幾個月才拿去洗一次,我接受不了,穿一個多星期,都覺得很髒,想拿去洗),也嫌去乾洗店麻煩。

我就直接用手洗,後來直接扔到洗衣機洗了,結果沒幾次,那西裝就變形了,穿起來沒有最初那麼好看。

穿西裝要保持形象,不方便搬東西,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還不能自己洗,需要送去乾洗,有些人就放棄了穿西裝。

03、穿西裝不保暖

我老家是福建的,也常年在廣東,我穿西裝那幾年,就常呆在這兩個地方,我家鄉的冬天雖然不如廣東珠三角的氣溫高,但也相差不大,只有幾度的差別。

西裝又很厚,在這兩個地方秋天穿西裝,太熱了,冬天與初春的天氣會比較冷,這時候穿西裝,又感覺太冷了。

因為合身的西裝,你要是在裡面穿上毛衣會顯得臃腫,要是不加毛衣,只穿一件襯衫,西裝領口處,敞開的面積很大,寒風吹起來,會覺得很冷。

在北方就更不用說了,北方天氣寒冷,哪怕是在西裝流行的年代,2002年我在北京時,也見街上的人,大多數是穿羽絨服,很少有人穿西裝出門。

04、穿西裝打領帶不流行了

90年代~2008年前,穿西裝打領帶,還是比較流行的。

在當時的夏天,天氣太熱,西裝穿不了,領帶卻可以打,我見過好多男的,他們都會穿個襯衫,然後打上一條領帶。

我曾經問過一個老鄉,為什麼穿襯衫沒穿西裝,還要打一條領帶?

他說,我們男的不像女的,可以帶那麼多裝飾品,只能打條領帶、戴個手錶做裝飾了。

說得挺有道理的,那些注意形象的人,他們是會講究自己的穿著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穿西裝不流行了,也與皮鞋的沒落有關。

穿西裝可以不打領帶,不影響西裝的美感,但要是穿西裝,不穿皮鞋,就會讓人看起來覺得怪怪的,我也曾試過,穿著西裝,腳上卻穿波鞋。

結果波鞋太高了,把西裝的褲腿都掀起來,身邊的人都笑話我。

當然,那種鞋面低的小白鞋、帆布鞋,是可以穿的,只是沒有穿皮鞋看起來大氣。

現在的人,喜歡穿皮鞋的也變少了,以前滿大街的意爾康、紅蜻蜓等皮鞋店,門可羅雀,不像以前那麼紅火了,說明人們不再喜歡皮鞋了。

現在的人大多數喜歡穿休閒一些,像是夾克,也有些人喜歡運動服飾,整個秋冬,都是穿運動服、休閒鞋出門。

寫在最後:

我看網上有人說,國人不喜歡穿西裝,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崇洋媚外了!其實這種觀點很可笑。

因為不管是西裝、夾克、運動服、T恤,都不是中國原有的服裝,一件衣服而已,沒有必要帽子滿天飛。

西裝在中國穿的人越來越少,當然不是因為人們買不起,好的西裝確實很貴,不過還是很耐穿的,可以穿好些年。

另外街上也有賣幾百、小几千的西裝,質量還是可以,普通人完全買得起。

國人不喜歡穿西裝,主要是西裝太過於正式了,不符合國人的穿衣風格,花了那麼多錢,一年穿不上幾回,穿的時候不能幹活,西裝打理起來也是非常的麻煩。

在平時生活當中,人們更喜歡休閒的打扮。

西裝在國內雖然穿的人變少,但也不是沒有市場。

電視上的那些成功人士,都是西裝革履,生活中也一樣,不少公司高層他們平時上班,也喜歡穿西裝。

還有一些公司,對員工的著裝也有要求,上班不能穿得太過休閒,要穿西裝。

那些開會流出來的視頻、照片,也是大多數人是穿西裝去參加的。

普通人要結婚了,有人也會買上一套,或者租套西裝。

泰川約財經說: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氣候不適合穿西裝。

西服,顧名思義,來源於西方,也就是歐洲,是現在歐美國家的正裝,並流行於世界,在政務和商務場所經常使用,幾乎成為政務和商務場合的約定俗成的正裝。

但西服在中國並不流行,特別是近年來,人們著裝更加的自由,這種刻板的西裝越來越少,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這是由中國的氣候決定的。歐美地區的氣候,大部分為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的溫差相差不大,夏季時穿薄西服也不熱,冬季時穿厚西服也不冷。但是中國的氣候大部分屬於季風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高冷,春秋簡短且早晚溫差較大,這種氣候,導致夏季穿西服太熱,特別是在室外,夏季根本穿不住西裝,要不把人悶死,也只有在有空調的室內才能穿;而到了冬季,天氣太寒冷,特別在室外,即使穿一件厚毛衣和厚西裝,也難耐嚴寒,真要這麼穿,那是要生病的。所以在中國夏冬兩季只能在部分室內穿西裝。而即使到了春秋季,雖然氣溫正適合穿西服,但是早晚溫差又比較大,只穿西裝對身體也不好;

第二,穿西裝麻煩。西裝穿著和搭配非常講究,顏色要搭配好,襯衣、鞋子和領帶也要搭配,非常麻煩,同時西裝打理和洗滌也很麻煩,洗好還得熨燙。

第三,隨著社會的發展,運動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更好的從職業到運動的轉換,很多人開始喜歡穿運動裝,舒服,還可以隨時進行運動;

第四,西裝穿著不舒服,很多人穿西服不舒服。

第五,在中國很多場合,講究自然,穿西裝怪怪的。

翻開歷史書說:

這個問題我本來是不想回答的,可是發現居然有很多人把穿西服與崇洋媚外聯繫在一起了。這就讓我有點無語、甚至讓我有點憤怒了——帽子如果滿天飛的話,最後就會出現:人人頭上都會被戴上一頂帽子的。

我就想問某些人一句:難道你天天出門穿的是長袍馬褂嗎?穿的是漢服出門嗎?夾克、皮鞋、各種休閒服飾,這可都是從「洋人」那裡傳來的。

順便告訴有些人一句話,你們睜開眼睛看看你周圍: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工作上需要用到的東西,幾乎99%以上都是老外發明的。如果覺得還有問題的話,請你先把空調、電風扇給處理了再說——我看你熱不熱!

首先西裝確實是一個外來品,最早的時候西裝被我們稱之為「洋裝」。我們認識西裝、穿上西裝應該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情了。

最早的西裝並無固定式樣,有的收腰,有的呈直筒型;有的左胸開袋,有的無袋。19世紀90年代以後西裝才基本定型,並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我們這邊西裝開始大流行應該是在民國的時候了。

不得不說的是:西裝的流行與兩件事情密不可分。

第一件事情就是:近代以來的西化運動了。這場運動其實從1840年一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完全結束。

鴉片戰爭以後,我們一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西化運動或者叫變革,例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以及最近的一次變革。

這一系列的西化運動或者說是向西方接觸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場學習、自強的努力而已;也是一場從農耕文明、農耕思想往工業文明、現代思想進步的過程。

不得不說,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的、痛苦的、甚至會出現反覆的。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一個人要改掉以前的一些不好的地方,然後接受一個新的文化、新的思想那一定是阻力重重的、激烈碰撞的。我可以說一句:這種碰撞一直到今天都還在激烈地存在著。

第二件事情就是:隨著我們與西方的交流越來越多,互相之間留學、文化交流得越來越深入。西裝作為一個西方的主流服飾開始慢慢的被我們接受、慢慢的被我們穿了起來。

當然了,一開始的時候有些人肯定是把穿西裝當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地位的象徵、同時也有一定的炫耀的成分在裡面的。

可是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與國際接軌越來越深入等等。西裝已經被我們變成了平時衣櫃裡面的一件相對普通的衣服了,什麼時候穿、哪些場合穿基本上都由個人做主了。

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相對正式的場合,國人還是會選擇穿西裝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潛在的文化了。舉個例子:如果參加一些特別重要的會議,你需要上臺發言的話,一般都會穿西裝的。

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疑問:為什麼感覺中國人穿西服得越來越少了?我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現在大部分人富裕了、開始追求個性化、時尚化、舒適化地打扮了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時候,一般穿衣服主要是為了防寒、為了穿衣服而穿衣服的。我們農村裡面的服飾是比較單調的,一年到頭也就那幾款衣服而已。很多時候只有混到過年的時候才會買一套新衣服的。

我感覺一直到90年代末期的時候,除了沿海地區以及一些發達城市以外,其實內陸地區的服裝還是比較單一化的。

當時西裝確實是比較流行的服飾、那個時候穿一套西裝出門確實感覺比較有面子等等。不過這跟崇洋媚外關係並不大,主要跟物以稀為貴以及衣服本身的價值有關係的。說到底還是那時候人太窮了、見的世面太少了而已。

往後隨著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融入國際社會越來越徹底,很多人富裕起來了、有錢了。人一旦把基本的生活保障好了之後,手裡有了錢之後就開始注重自我打扮起來了。

往後的穿衣就不僅僅是穿件衣服了、也不僅僅是為了顯擺了。現在的人穿衣服一般穿的是:舒適、大方、個性化、漂亮,關鍵是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在這樣一種大的潮流之下,大的背景之下,把西裝當成日常衣服穿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二是,西裝一般是在特定場所、特定場合穿的

我拿我自己舉個例子:我個人雖然是個小領導,可是平時也很少穿西裝的。一般夏天是T恤配西褲或者牛仔褲;春秋穿夾克、冬天穿棉服或者羽絨服等等。

我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思維:西裝配上領帶一般是在正式或者開會的時候穿的。平時還是儘量穿的休閒一點、穿的隨性一點比較好。

三是,西裝本身穿起來也不太合適中國人的體型

西裝這種樣式的設計總體上還是按照歐美人來設計的,例如:肩膀要夠寬、體型要比較的健壯、身高要夠高,這樣穿起來才比較有形、有那種感覺。

可是我們國人與歐美人的體型是不一樣的,很多人穿西裝是穿不出那種感覺的。於是乎,很多人為了漂亮、為了顏值、為了造型也就不怎麼喜歡天天穿西裝了。

總之一句話,現在天天把西裝穿在身上的人確實不太多了,一般正式場合才會穿。但是要是說穿西裝就是崇洋媚外的話,那麼你穿夾克、穿運動鞋、穿皮鞋、穿牛仔褲、穿休閒褲這都是崇洋媚外了。大家不要忘了:我們以前可是穿長袍馬褂、穿布鞋的。

最後我想說,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不要動不動就批發帽子,這樣對每個人都沒有好處。我們今天的發展、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說白了就靠兩樣東西:一是,積極的打開了大門、積極的進行了學習;二是,我們融入到了世界主流、成為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已。

Cyborg說:

最主要的改變是兩方面:1.政府部門不再以著西裝為標準裝。不像80年代90年代,政府官員也愛穿西裝,以顯得領先風氣,改革進取。但近十幾年來,如果不是涉外活動,官員大多以裁剪精緻的幹部裝為常服,很少再穿西裝;2.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的「New Money」新貴們著裝風格更是隨意,很少穿西裝,也無形中引領了「去西裝化」的風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31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