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痴呆的司馬衷為什麼能作為西晉的皇帝?司馬炎沒有其他正常兒子嗎?

千年歷史千面遊說: 歷史上的晉朝很有意思,西晉和東晉都各出了一個頭腦不那麼聰明的皇帝。東晉的是晉安帝司馬德宗,…

千年歷史千面遊說:

歷史上的晉朝很有意思,西晉和東晉都各出了一個頭腦不那麼聰明的皇帝。東晉的是晉安帝司馬德宗,西晉的就是晉惠帝司馬衷。晉安帝在位時,東晉大權已經易手,司馬德宗不過是個傀儡,來一個不聰明的皇帝很正常。但晉惠帝即位時卻是天下太平,四海平穩。那麼這個時候,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還非要推一個笨兒子上臺呢?這就要從西晉的社會結構說起了。

其實,從漢朝開始,帝國王朝就已經出現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皇帝一個人精力有限,無法對整個朝廷進行有效地管理。所以,皇帝身邊的外戚、宦官、朝臣及氏族等幾種勢力,他必須要依靠一個。但是,西漢末年有外戚王莽的篡位之禍,東漢中期有「跋扈將軍」梁冀的專權,東漢末年有曹丕的篡位。外戚這個集團,已經越來越不安全了。

那麼,宦官和朝臣呢?宦官,在東漢末年又自己搞得名聲太臭,逐漸無法依靠。那麼最後能依靠的,就只有朝臣和氏族了。只要有朝臣和氏族的拱衛,皇帝即使什麼都幹不了,也能「垂拱而治」。這其中,漢獻帝就是一個代表。

西晉的開創者晉武帝司馬炎,自己就是氏族出身。而他的皇后楊氏,同樣是弘農楊氏出身的貴族。他們兩家聯手,在司馬炎看來,其實已經可以確保江山穩固了。下一代皇帝是否聰明能幹,其實並不重要。這也就造成了一個事實:司馬炎選下一任皇帝的標準,是看兒媳婦的娘家是不是有實力。

司馬炎一生,有兒子二十六個。其中既然有司馬衷這樣不聰明的,必然也有聰明的。現在所知的,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豫章王司馬熾四人,未必算太聰明,但是智商應該在線。為何他們沒有成為皇帝,就和咱們前面說的氏族有關係。

剛剛說過,司馬炎的皇后是弘農楊氏人。楊氏為人比較「獨」,為了不讓皇帝親近其他美女,一度壟斷了選妃的權力。她是司馬衷的母親,支持兒子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司馬衷真的不成才,也不排除司馬炎換人的可能。所以,楊皇后要想扶兒子上位,僅僅自己娘家支持是不夠的,還得有其他的助力。

而正好此時,大臣賈充想通過和皇帝聯姻來躲避外出徵戰的災禍,於是便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司馬衷。此時,司馬炎想給兒子選妃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氏族丁家的女兒,還有一個就是賈家的女兒。司馬炎早聽說丁家女兒貌美而且性格好,所以就想給兒子娶丁家女兒為妃。但是丁家對皇后楊氏並沒有格外的尊重,而賈家則是忙不迭地向皇后表忠心。那麼自然,楊皇后的心理天平,就會偏向賈家。所以最終,在楊皇后的攛掇下,司馬炎給兒子娶了賈家的女兒賈南風。

接下來,就有了那次神奇的考試。司馬炎準備測試一下兒子的真實水平,於是出題考試。司馬衷沒有水平,根本答不上來。但是,太子妃賈南風卻有這方面的能力,將題全部答完。按照史書所載,司馬炎認為這是兒子的水平,所以大喜,從而堅定了讓司馬衷繼位的決心。但這裡就有一個疑問,司馬炎為何早不考察兒子的水平呢?其原因只能是司馬炎根本就很清楚司馬衷的水平,那些考題,實際上就是出給太子妃賈南風的。如果賈南風有能力,就可以和皇后的娘家弘農楊氏形成制衡,最終保證自己兒子皇位的穩定。

這應該就是司馬衷得以成為皇帝的真相。司馬炎很明白,一個晉朝皇帝是否能夠坐穩皇位,自己是否有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氏族的支持。但是,這種支持又不能力量過大,否則就會和曹丕推翻漢獻帝一樣。只有皇后的家族和太子妃的家族能形成制衡,皇位才能穩定。那麼自然,有了賈南風這麼一個「賢內助」,江山自然可以放心地交給自己的這個傻兒子。

只是他沒有想到,賈南風的狠辣讓人始料未及。司馬炎屍骨未寒,賈南風就將楊皇后一家的勢力從朝廷中清除了出去,自己獨霸朝綱。又因為她的倒行逆施,釀成了八王之亂。最終,西晉滅亡,司馬衷被毒殺,司馬炎做的一切謀劃全部化為泡影。

遊子dream說:

戲說歷史,我是遊子dream。

常聽人說:傻人有傻福,這話用在司馬衷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然而作為皇位的繼承者,將來是要統領江山、造福百姓的,可晉武帝司馬炎偏偏傳位於痴傻兒子司馬衷,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對其抉擇,作了以下分析:

一、司馬衷乃皇次子,因其兄長早夭,他也就成了嫡長子,自古儲君之選立長不立幼,且其又是國母所生,地位非比尋常。因此他自然而然成為了帝位接班人。

二、司馬炎深知此子頭腦簡單,智商不高,對此他也焦灼不已。後來為了檢測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用出題的方法限其三天內完成作答。司馬衷拿到題目後一頭霧水,其妻賈南風見狀,靈機一動,請來幾位知識淵博的學士幫他解題。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不但順利通過了考核,還使得司馬炎對其刮目相看,接替皇位也就變得順理成章。當然在他繼位後,本來面目表露無遺,也因此引發許多啼笑皆非的趣聞,諸如我們所熟知的「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都記錄了其痴傻的一面。

三、雖說司馬衷看上去呆頭呆腦,但他卻義氣深重。永興元年,一次交戰中,司馬衷的軍隊被石超的將士打得潰不成軍,其本人也深受三箭,當時他身邊近侍紛紛落荒而逃,唯有穿著朝服的嵇紹挺身護衛。這時石超的將士奉命欲殺嵇紹,司馬衷還為其求情,但沒有效果。嵇紹被殺後,血漬濺到司馬衷衣服上,一時間他感到無比悲痛。待戰事平定,在他換洗衣物時,吩咐侍從莫將血跡洗去,因為這時嵇侍中的血。可見司馬衷是位仁義皇帝,或許當初司馬炎也發現了他這一優點,才傳位於他吧。

總結

無論司馬衷是否痴傻,司馬炎既然讓他成為接班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無法深究原因,但只要做到尊重歷史足矣。

亭安讀書說:

司馬衷的確經常被人當做痴傻皇帝,尤其是出自他的「何不食肉糜」和「官私蛤蟆」典故,更是體現了這位晉惠帝的痴呆之名。

而司馬炎也並非沒有正常甚至聰慧的兒子,像西晉末期參與「八王之亂」的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和成都王司馬穎,都是司馬炎之子,這都是能在亂世之中爭奪權柄的雄傑。包括司馬炎的幼子司馬熾,成為西晉第四任皇帝的晉懷帝,也擁有著不俗的為君之能,甚至有與司馬越爭權的心機。司馬炎的這幾個兒子,相較而言在能力上都超過了司馬衷。

那麼,為什麼司馬炎最終會確立這位明顯「痴呆」的兒子司馬衷為西晉皇帝呢?除了在宗法繼承順序上的考量之外,還有著幾方面的原因:

一、司馬炎的私心:與司馬攸的對立、後宮的影響、對朝中意見的考慮

立司馬衷為太子,當然包含晉武帝司馬炎的私心,尤其是在當時齊王司馬攸繼位呼聲很高的情況下,明知道司馬衷有些痴傻,但依舊不廢除他的太子之位的原因,必然也包括了司馬炎的私心。這種私心,也包括幾個方面:

  • 1、由爭立而形成的司馬炎與齊王司馬攸之間的對立關係

當初司馬昭在選擇太子之位時,便有心想要立齊王司馬攸為太子,而司馬炎依靠著賈充等人的支持,才得以獲得司馬昭的認可,成為了司馬氏的掌權者,最終稱帝建立西晉。在司馬炎與司馬攸爭奪太子之位時,雙方之間是對立關係。

等到司馬炎稱帝,立司馬衷為太子,但司馬衷作為太子表現來的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讓眾多朝臣認為,應當擁立當時更加賢明的齊王司馬攸,在司馬炎死後繼位。但是司馬炎在兄弟和親子之間,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血脈司馬衷。而對於司馬衷的支持,與當時想要爭奪儲君之位的司馬攸,也形成了對立關係。

當時支持司馬攸繼位的大臣中,王濟、羊琇等人,都遭到了司馬炎的貶謫,足見當時司馬炎即便知道,司馬攸比司馬衷更加適合繼位,但卻依然選擇了自己的兒子司馬衷。這是源於當初司馬攸與司馬炎本人爭立,和之後與太子司馬衷爭立,而導致的對立關係。

  • 2、在司馬炎優柔寡斷性格下,後宮對選擇繼承人的影響

司馬炎的性格十分優柔寡斷,當初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太過殘虐,讓人杖殺司馬衷懷孕的妃子,司馬炎得知消息後想,想要廢除賈南風。但是經過武元皇后楊豔等人的勸阻,司馬炎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收回了廢除賈南風的詔令。足見司馬炎的性格十分優柔寡斷。

在司馬炎知道太子司馬衷的真實才能不足後,其實有過想要廢除司馬衷的想法,但是司馬炎的武元皇后楊豔,勸說司馬炎要「立長不立賢」,最終優柔寡斷的司馬炎也沒有下定決心廢太子。

等到武元皇后楊豔臨終前,請求司馬炎立自己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優柔寡斷的司馬炎再次答應。這樣楊氏後宮力量,再次成為司馬衷太子之位的護持力量。並且,由後宮而壯大的外戚力量楊駿、楊珧等人,也成為了楊豔親子司馬衷能夠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依仗。而這也離不開司馬炎甚至在政務處理上都優柔寡斷的性格。

可以說,司馬炎優柔寡斷的性格下,加之後宮和外戚等力量對司馬衷太子之位的擁護,讓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得到了更多力量的支持。

  • 3、出於對當時朝中力量對抗的考量

司馬炎諸子之中,如司馬瑋、司馬乂、司馬穎、司馬允等人,都有著優於司馬衷的才智,但是司馬炎最終還是沒有更換太子,除了與司馬攸的對立關係和後宮的影響之外,出於當時朝中力量的考量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即便當時司馬瑋等人表現出更勝過太子司馬衷的才智,但是並未獲得朝中各方勢力的支持,沒有達到如司馬攸那般的聲望,也由此司馬炎的其他兒子並未成為太子之位的人選。

而且,當時司馬衷獲得了賈充、楊駿、楊珧、荀勖等權臣的支持,在與當時支持齊王司馬攸繼位的勢力對抗中佔據上風。像任愷、張華、羊琇等支持司馬攸的朝臣,都被排擠出朝或遭到貶謫,可見當時支持司馬衷一方勢力更加強勢。

在這種情形之下,也包括自己私心,繼續讓並不聰慧的兒子司馬衷繼任,也是符合當時朝中力量對抗的考量。

二、西晉朝中朋黨之爭的影響

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溫顒、向秀、和嶠之徒皆與愷善,楊珧、王恂、華暠等充所親敬,於是朋黨紛然。——《晉書·任愷傳》

不得不考慮的是,在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西晉朝中出現了很明顯的朋黨之爭。而不同朋黨勢力之間,為了爭奪朝中權柄,在擁立儲君人選上也有很明顯的對抗。

  • 1、楊氏外戚力量對司馬衷的支持

《晉書》當中記載,在齊王司馬攸有心爭立儲君之位時,弘農楊氏楊珧曾經策劃司馬攸離開京師到封國,當時執掌京師兵力的羊琇和成粲,想要謀殺楊珧。可見當時在儲君之位人選的支持上,存在不同勢力之間的對抗。

而楊珧為楊駿之弟,身為楊氏外戚,自然也是當初武元皇后楊豔的「後手」,為支持司馬衷太子之位的外戚勢力。而羊琇等支持齊王司馬攸繼位的朝臣,便與楊氏外戚之間存在對抗關係。

  • 2、賈充對司馬衷的支持

呂思勉在其斷代史當中認為,齊王司馬攸和太子司馬衷雖然都是賈充的女婿,但因為賈充對於家中第二任正妻郭槐的「內懼」,導致賈充明顯地偏向於女兒賈南風嫁給的太子司馬衷。而賈充作為當時朝中重臣,因其諂媚取容的做法,成為諸多剛直之臣的攻擊對象。

賈氏勢力與依靠賈南風形成了「同盟」關係,於是由賈充為首的朋黨勢力,對於太子司馬衷的支持,也成為壓制張華、王濟等反對司馬衷繼位勢力的最大對手。而藉由外戚勢力、後宮支持以及諂媚取容之道,張華、任愷等剛直之臣,在朋黨之爭中敗下陣來。

而缺少了朝中勢力支持的齊王司馬攸,也逐漸失去了爭奪儲君之位的機會,最終被排擠出朝,在回封國的路上憂憤吐血而死。

最終,在朋黨互相對抗的過程中,獲得外戚勢力和賈氏勢力支持的司馬衷,最終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三、司馬炎對於司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

從司馬炎的私心以及西晉朝中朋黨之爭的情況來看,司馬衷獲得了司馬炎和朝中忠臣的支持,得以讓太子之位不被廢黜。而從西晉王朝整體時局的情況來看,司馬衷得以成為西晉第二任皇帝,也有著司馬炎對於司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

  • 1、司馬炎對於司馬氏諸多封王的態度

很多人都知道司馬炎執政過程當中,對於司馬氏宗親勢力的縱容,但是在繼承人選擇上卻忽視了這一點。雖然司馬炎對於齊王司馬攸十分警惕,甚至有刻意針對的可能,但是司馬炎「大封宗室」的執政策略並沒有改變,即便是為了逼迫齊王出朝,也制定了更加優厚的分封食邑制度。

司馬炎過分信任司馬氏諸王,甚至在自己臨終之前,知道了外戚楊駿聯合皇后楊芷妄圖專權,便想要讓汝南王司馬亮來出任輔政之職,但最後被逼迫之下才不得已讓楊駿輔政。

結合司馬炎對司馬氏諸王和齊王司馬攸的態度來看,司馬炎既想要以宗室力量來拱衛晉室,又有點私心地想要讓自己血脈繼承皇統。也可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才有了讓齊王司馬攸等離開京師回到自己封國的決定,這是有效避免司馬氏宗親勢力爭奪皇權的手段。

  • 2、當時司馬氏封王勢力的「輩分」問題,以及西晉朝中重臣勢大

泰始元年,司馬炎稱帝後大封宗室時,後來的太子司馬衷才六歲;泰始六年,司馬炎立立第三子司馬柬為汝南王時,司馬柬才八歲。足見當時司馬炎子嗣在當時司馬氏宗親中,並不佔很大的輩分優勢,以至於在司馬炎稱帝後的大封二十七人當中,多是他的兄弟、叔伯、堂兄等。

而在司馬衷太子之位最受質疑的時候,也就是齊王司馬攸繼位呼聲最高時,當時司馬炎子嗣當中年紀最長的司馬衷也尚不足二十,相比較於正年輕力壯的各司馬氏宗親,無論是在輩分和勢力上,都不佔優勢。

世人都說司馬炎忽視了宗親強勢的隱患,但結合司馬炎執政後期,與司馬氏有姻親關係、司馬氏功臣之後等,都逐漸在朝中勢大。並且,值得考慮的是,如賈充、荀勖等西晉重臣,或多或少都明確地表明了對於司馬炎所選太子司馬衷的支持,而這些人當中還靠著向司馬炎諂媚而受到重用的也不在少數。

由此來推測,司馬炎依靠姻親等關係,籠絡朝中大臣,來節制司馬氏宗親力量的考量是極其有可能的。結合司馬炎對支持司馬氏封王司馬攸的王濟、羊琇等人的貶謫,足見司馬炎不想朝臣依附司馬氏宗親勢力的態度,尤其是在涉及儲君之位的人選之事上。


結束語

司馬衷作為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子,司馬炎在選擇繼承人的決定上自然也或多或少包含私心。這種私心還涉及到當初與司馬攸的爭立而導致的對立關係,以及在他優柔寡斷性格之下受到後宮的影響。而出於當時對朝中力量對抗情況的考量,也是司馬炎選擇選擇司馬衷為太子的重要原因。

西晉朝局當中朋黨勢力之間的爭鬥,也對太子之位的人選有著很大影響。楊珧等外戚力量對於太子司馬衷的支持,與羊琇等支持司馬攸勢力之間形成對抗,而賈充等諂媚之臣與剛直朝臣之間形成了對抗。但支持司馬衷的勢力佔優,讓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更加鞏固。而且,司馬炎對於正勢大的宗親勢力的警惕,也是自己血脈司馬衷得以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考慮。從整體局勢來看,對於齊王司馬攸的限制,體現出了司馬炎不想朝臣依附宗室的態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澹奕說:

司馬炎有很多的兒子,但他最後卻將晉朝江山交到了「何不食肉糜」的傻兒子晉惠帝司馬衷手裡,也因此將晉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司馬衷的腦袋有問題,讓他做繼承人實在很不明智,司馬炎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實際上,司馬炎當年也想過另立儲君,只可惜群臣反對,司馬衷背後的大量外戚勢力幹涉阻止晉武帝易儲,最後還是保住了司馬衷的儲君之位,讓其成功登基。

作為晉朝建立者的晉武帝司馬炎,是史上後宮規模最大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後宮有名分的后妃就超過四十人,而內廷女眷更是超過一萬人。

因為人數實在太多,晉武帝還發明了「羊車巡幸」,他乘坐羊車,停哪兒就睡哪兒。

這麼多後宮嬪御,自然也讓司馬炎子嗣繁盛,他共有二十八個兒子,有十八人留下了名字。

司馬炎共有兩位皇后,即武元皇后楊豔與武悼皇后楊芷,楊豔生有三個兒子,楊芷也生下了一個兒子,因為有正出的名分,兩個皇后生的孩子自然有優先繼承資格。

楊豔是司馬炎的原配,生下了三個兒子,其長子司馬軌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隨後就生下了司馬衷,因為兄長早夭,司馬衷也成為了實際上的長子。

在武元皇后楊豔崩逝後,其堂妹楊芷成為繼後,但司馬衷依舊是皇長子。

而楊豔與司馬炎鶼鰈情深,司馬衷在禮法上的地位,是其他所有皇子都無法相比的。

泰始三年,尚且只有八歲的司馬衷就被冊立為了皇太子,那時候他的生母楊豔尚在,作為皇后生的長子,自然是擁有優先繼承資格的,這一點誰也改變不了。

只不過司馬衷這個人,從小就木訥得很,整個人既不聰明也不活潑,剛開始司馬炎還覺得是孩子太小,長大就好了,可司馬衷長大之後,情況毫無改善。

司馬炎越來越擔心,覺得這個繼承人太不靠譜,所以想著換太子。

然而,司馬炎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包括皇后楊豔在內大多數人的反對。

關於儲君的問題,司馬炎與前朝後宮眾人博弈商定了很久,但最終也沒有削掉司馬衷的皇太子之位,在司馬炎駕崩之後,司馬衷順利登基也就是晉惠帝。

第一,禮法不可亂

讓司馬衷保住皇太子之位的最關鍵緣故,就是他的身份,司馬衷的生母是司馬炎的髮妻武元皇后楊豔,加上他的哥哥司馬軌早夭,司馬衷就是實際上的正出長子。

按照古代傳統的繼承規則,司馬衷擁有絕對的優先繼承權,無人能夠反對。

在古代的時候,廢長立幼從來都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稍不留神就可能引起巨大的災難。

司馬炎想要更換太子人選的時候,大多數的群臣還有他的皇后楊豔,都是先就禮法方面來進行勸阻,也是讓司馬炎實在沒什麼話好說。

第二,外戚家族幫助

司馬衷的生母楊豔出身楊氏家族,當時楊氏在朝中的勢力強悍,不僅如此,司馬衷剛剛長成之後就迎娶了權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

楊氏與賈氏可都不是好惹的家族,強強聯合之下,成為司馬衷背後的助力。

司馬炎其實對於司馬衷的頭腦、能力如何心存疑惑,因此幾次三番進行試探。

然而在楊氏還有賈南風的幫助之下,司馬衷每次都成功通過了司馬炎的考驗,使得司馬炎誤以為孩子只不過比較平庸,也沒什麼大問題,做個守成之君也還可以。

第三,因皇孫而保太子

清朝的時候,關於雍正帝繼位有個說法,那就是康熙帝當年看重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弘曆才確定傳位,而這個緣故在晉朝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司馬炎傳位司馬衷。

雖然司馬衷不聰明,可他有個側出的兒子司馬遹,這個孩子非常聰慧也很出色。

晉武帝司馬炎對於司馬遹非常疼愛,覺得這個皇孫是將來晉朝的希望所在。

如果要讓司馬遹登基為帝,那麼就必須讓其父親司馬衷繼位,這樣才能代代傳承,使得皇位繼承名正言順,因此考慮到孫子的司馬炎,還是傳位給了瓜娃子司馬衷。

很多人覺得古代以長幼這類作為繼承規則,很容易讓司馬衷這樣的人敗壞家業,應該立賢不立長才對,可實際上,賢能與否實在標準不一,根本很難實現。

兒子到底賢不賢,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偽裝的,而且也會因父母的偏愛而有所偏差。

但是,到底是正出還是庶子,到底是長子還是幼子這種事,是與生俱來根本不能改變的。

司馬炎傳位司馬衷,還是抱著僥倖的心態,想著應該不會出太大問題,但他如果泉下有知不多久之後,晉朝在司馬衷的皇后手中被攪得一塌糊塗,恐怕要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了。

劉一千五說:

司馬家就是一個另類王朝。

司馬懿開始就心存不良,到了他兒子一代——兩個牛逼哄哄的傢伙,就更青出於藍勝於藍了。

司馬師和司馬昭,直接欺負曹魏家的孤兒寡婦。惡生生地上頭上臉了。及至司馬炎,接了曹魏的力量把蜀國滅亡了,再把吳國消滅了。

事已至此,司馬家三代處心積慮地做夠了功夫,把曹魏,蜀漢,孫吳滅亡了,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這一點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也是國家大勢所趨,必須統一的。

就是這樣一個朝代。到了第四代,也就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問題就來了。晉朝的禍根開始萌發了。接班人問題就是一個事關國家的的大問題。

司馬家族的人是相當地多司馬炎一口氣封了二十幾個諸侯王,讓他們去建立封國,拱衛朝廷。

為什麼會讓一個傻得吃水都成問題,卻說讓人吃肉靡的犯邏輯性錯誤的年輕人當了晉朝的太子呢?

首先,司馬家開國功臣——是司馬家的功臣之一的賈充,是一個被司馬家族喜歡的人。

這個人心狠手黑,他是賈詡的兒子,乃父就是一個朝三暮四的陰謀家,對主子缺乏忠心,對曹魏恩將仇報。在他的鼓動下,成濟兄弟殺了高貴鄉公曹髦,然後一路順風走向司馬政權的最高處。

晉朝建立後,賈充當然位高權重了。賈充有個女人兒賈南風。被賈家運作成了太子妃。有了這樣一個惡女人,加上一個傻兒子,這齣好戲就演開了。

司馬炎的楊皇后和她的哥哥楊駿,掌握了大權,賈南風一定不高興,她設計殺完了楊家一門。

楊皇后在賈南風沒有當太子妃時,接受了賈充家的巨額賄賂,楊皇后把司馬炎迷糊住了。司馬炎是要衛瓘的女兒做太子妃的。

衛家的女兒比賈家的女兒要好。但是衛家不會推銷,失去了這樣的機會。賈南風就成了太子妃。

司馬衷在沒有娶賈南風時,就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司馬橘(音),非常聰明。司馬炎非常喜歡這個孫子。他就想,兒子司馬衷不行,皇孫過不了多久就長大了,可以彌補司馬衷的不足。司馬炎由於愛楊皇后,就做了讓步,就決定讓司馬衷當太子,再繼承皇位了。

司馬炎一家那麼聰明,反而被賈充家的一個女兒賈南風把朝廷攪得烏煙瘴氣,賈南風奪權後,八王之亂繼續禍害老百姓,然後就是五胡入華,這禍害就達幾百年了,司馬懿害了國家幾百年,就是他存心不良做出的好事。

這些大概就是接班人沒有選好的苦果吧!

今看風雲說:

司馬炎有其他兒子,這不就是被下面的人合夥給騙了,包括自己的老婆和兒媳婦

司馬炎並不缺子嗣

其實司馬炎並不缺兒子,他有多達二十六個兒子。那麼多的兒子,那為什麼偏偏要挑這個最傻冒的兒子司馬衷做太子呢?

這裡面就是司馬炎的皇后楊豔從中使的壞。

皇后楊總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司馬軌早夭,次子就是司馬衷,第三個兒子為司馬柬。司馬軌死後,司馬衷就成了嫡長子。

司馬炎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嫡長子司馬衷是個弱智兒童,也因為這樣一直沒有立太子,司馬炎也一直想過,在自己其他的兒子中,選一個適合的人當太子。

立誰當太子,皇后的意見很重要,所以楊豔在這裡面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從個人立場而言,一定會選自己生的小孩為太子,這是人之常情,除非自己沒有生養能力。

為什麼楊豔不勸司馬炎立自己的次子司馬柬為太子呢?

楊豔就一個私心在裡面,楊豔作為皇后,肯定是要立自己 的兒子為太子,這是人之常情,目前的候選人:司馬衷、司馬柬。其他的不是自己親生的,首先排除在外。所以,就在這兩個人之間進行篩選。

選司馬柬

司馬柬年齡上不佔優,立他容易授人以話柄。因為排在司馬柬前面還有幾個比他大的皇子。當時司馬柬當時只有兩三歲,語言能力很差,還不怎麼會說話。也不排除這個孩子的智力有問題。對於已經生了司馬衷這麼一個傻瓜兒子的楊豔,也不敢保證司馬柬就不是傻子。

而當時司馬衷只有七八歲,智力稍弱於同齡孩子,並不會極大反差,甚至,她還抱有自己的兒子司馬衷長大了,肯定變得聰明一些的美好願望。

選司馬衷

兩個理由。

第一,自古以來,選繼皇帝繼承人都是立長立嫡不立賢,如果立他人為太子,就是違反古人制度,有可能違背了天意;

第二,司馬衷還很小,才八歲,有可能是童心未化,心智未開,也指不定能大器晚成,世上也不缺泛小時候笨,長大後變聰明的例子。

楊豔皇后經過反覆對比掂量之後,決定還是用司馬衷嫡長子的身份來爭太子,這樣會更加穩妥一些。

司馬炎的立場

而司馬炎本來就與楊豔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自己也是長子,當年父親司馬昭不喜歡他而更喜歡小兒子司馬攸,就讓自己差一點兒沒有繼承權利。

再三權衡,無論是夫妻感情、古制禮法。楊豔對兒子的僥倖心理,自己童年的陰影匯織在一起,司馬炎作出錯誤的決定,在泰始三年立司馬衷為皇太子。

而且司馬炎不知為何,自己娶老婆揀漂亮的娶,給司馬衷卻娶了一個奇醜無比的賈南風,也許是政治婚姻,賈南風是賈充的女兒。

司馬衷長大之後,智力一點沒有見長,大臣們也開始有動作了。

朝野大臣都認為司馬衷在愚蠢了,根本沒有能力勝任守住江山,當時任尚書令的衛瓘則決定冒一次險,勸司馬炎換個太子。這本來是皇室內部的事,外臣也不好直接幹涉,衛瓘一開始寫了幾個奏章,但最後還是不敢遞上去。左思右想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既不會讓司馬炎怪罪自己,同時又能勸諫司馬炎改變主意,兩全其美的辦法。

有一次司馬炎設宴招待各位大臣,衛瓘假裝酒醉,搖搖晃晃地走到司馬炎面前,口齒不清奏道:「臣,臣,有事,啟,啟奏。」。司馬炎問衛瓘有什麼事要奏。衛瓘還是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手指了指皇帝的寶座嘆道:「這個位置可惜了!

司馬炎是何等聰明之人,當然明白衛瓘意思,自己也覺得司馬衷有點傻得過份。所以也想考一考這個傻兒子,如果不合格,換掉太子之位,也就名正言順了。

就從四書中的《尚書》中選出了幾道題,派人送到太子那裡,讓他考試。本意是沒有錯,但司馬炎卻考慮不周,不僅沒有人監考,時間也很不限,這就是讓人作弊有巨大的空間。

醜太子妃賈南風,關鍵時刻她的聰明起了作用。知道這是事關太子之位折大事,就讓自己的侍從將考題悄悄帶出宮外,找了一位很有學問的老儒者代筆。老儒生答試卷當然沒有多大問題,很快就一揮而就,讓其帶回,而賈南風則讓司馬衷抄一篇。

但是有一個太監就建議了,如果原本的抄上去肯定不行,司馬衷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水平,還不如根據老儒的意思,用大白話寫一篇。賈南風採納了這個意見。

果然,司馬炎一看,文筆雖然差一點,還有錯別字,但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符合要求的。就這麼瞞天過海的過了這一關。於是認為司馬衷可能只是表達能力差了點,算不上優秀,但智力屬於正常範圍內的人,還是有能力守住江山的,便把換太子的事又擱下了。

還有一個起關鍵作用的人,司馬衷的兒子,司馬炎的長孫:司馬遹。可能是隔代傳的原因,還是他根本就不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的生母被司馬炎寵幸過,反正當時也無法親子鑑定,反正司馬遹比司馬衷聰明得多,

司馬炎特別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子,兩人經常在一起玩。某日宮中失火,司馬炎就帶著司馬遹登樓遠遠地看, 崦司馬遹則拽著他的衣袖將其拉到暗處,並說:「黑夜裡,爺爺您應當多加防備,千萬不能讓火光照到您的身上,這樣的話,您就非常危險。」幾歲的小孩能說出這樣的話,讓司馬炎對這個孫子刮目相看。有個好皇孫也好,從此再也不提換太子的事了。

所以,太子的地位就這樣穩固了,也就是皇后楊豔的私心,司馬炎這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晉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就在司馬衷即位的期間,就發生了賈氏亂權和八王之亂。

國子監小祭酒說:

對於這個問題咱也困擾了很多年。以前實在想不通,晉惠帝司馬衷,一個皇帝,居然問出田中蛤蟆為誰叫,百姓沒飯吃為什麼不喝肉粥這樣奇怪的問題,簡直傻得跟個世外高人一樣,這要是也能當皇帝,那咱也能當。後來細細發掘了一下才發現,讓司馬衷當太子,司馬炎有自己的考慮。

這得從司馬炎當太子說起:

在沒當皇帝之前,司馬炎也是個太子,而且差點成不了太子。當時司馬昭也有其他兒子,而且司馬昭更喜歡這個兒子。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司馬炎,另一個是早已過繼給他大哥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因為司馬師死的早,所以司馬攸幾乎也是司馬昭自己在養。司馬昭是特別喜歡司馬攸的,每次看到他,都摸著自己的床說:「這是桃符(司馬攸小名)的座位啊

「初,攸特為文帝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晉書·齊王攸傳》

皇帝爹(西晉是司馬炎建立的,不過司馬昭跟皇帝也沒什麼區別,就是死的太突然沒稱帝,司馬炎追封他為晉文帝。)說自己的床是兒子的座位,怎麼看都是想立司馬攸為太子,然而最後並沒有立成,反而立了不太喜歡的司馬炎,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制,等級森嚴,層層分化,是早就固定下來的。

皇帝就算特別喜歡一個兒子,特別想立那個兒子為太子,但是如果所有的大臣都反對,他也立不了,就算立了,等他死後,江山也不會穩固。一般情況下,歷朝歷代如果嫡長子還在的話,不會輕易立其他皇子的。

因為受益於自身嫡長子的身份,司馬炎成功被立為太子,也成功當上了皇帝。

現在輪到司馬炎立太子了


靠一手嫡長子身份登上皇位的司馬炎即位後十分忌憚自己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在位期間一直都限制他的權力,等到司馬炎晚年的時候,由於司馬衷實在是太蠢了,朝臣們都想著不「立長」而「立賢」換個太子,結果「傳賢」的節奏在朝堂中帶了起來,居然有人想到了齊王司馬攸,說要立他為儲君。這下算是觸犯到司馬炎的底線了,他即刻抵制朝堂之上「傳賢」的呼聲,堅持嫡長子繼承制,立司馬衷為太子並下令讓齊王司馬攸之藩,把他趕出了京城,最終齊王司馬攸在太康四年( 公元 283 年) 的時候憂鬱而死,死時僅三十六歲。

讓司馬衷當太子是司馬炎以嫡長子繼承制對付齊王的手段,齊王一死,司馬衷的太子地位就更加穩固了。而且朝中「傳賢」之聲四起,自己那麼多兒子,誰都可以是賢,但嫡長子只有一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一樣兄弟相殘,司馬衷的太子地位就此確立。

太子之位是確立了,但是司馬炎很清楚司馬衷是個傻子,他當皇帝大晉肯定完了,所以他還準備了一些防範措施。

  • 首先就是為司馬衷找好輔助,他下了一封遺詔,說是在他死後由司馬衷外祖父,外戚集團的太傅楊駿與皇室宗親宗室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佐皇帝,一個外戚,一個宗親,外戚搞內政好好打工,宗親掌軍事,為皇帝掌控軍隊,兩個人互相制衡,共同執政,傻皇帝只要坐著玩就行了。

  • 然後就是幫司馬衷立好儲君,沒錯,司馬炎不但立了自己的太子,連太子的太子都立了,當時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沒有兒子,也就沒有嫡長子。司馬炎十分喜歡司馬衷偏室謝夫人的兒子司馬遹,就將他立為司馬衷的儲君。據說司馬衷的太子地位這麼穩固還是沾了他兒子的光:

「帝知太子不才,然恃遹明慧,故無廢立之心。」(司馬光《資治通鑑

知道兒子傻,所以當皇帝的時候給他安排兩個有能力的打工仔,甚至連他的身後事都給安排好了,這傻兒子估計也活不了多少年,等聰明的孫子即位了,一切就好起來了,至少司馬炎是這麼想的。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司馬衷可以當太子大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爹司馬炎受益於嫡長子繼承制,又靠嫡長子繼承制穩固統治,所以身為嫡長子的他跟著受益。二是他有一個好兒子,司馬炎把希望放在了他兒子身上,他兒子要即位只能通過他。不過從司馬炎的一番運作就可以看出這父子倆的關係是真的好,司馬炎確實比較心疼這個傻兒子。

最後總結一下:

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是有著充分考慮的,並非是單純的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因,他在位的時候已經規劃好了今後的設想,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安排好一切後,他的兒媳婦賈南風會參與爭權,使國家陷入混亂,由此引來五胡亂華,讓中國進入南北朝的亂世。不過這都是後話了,死後的事,不是他能決定的,他顧得只有眼前的統治穩固。

總之呢,立太子這種事並不是光看智商的,比司馬衷聰明的人有很得多,但沒他那個家室,沒他那個血統,沒他那個盡心盡力全面考慮的爹,咱就是再聰明也當不了皇帝。

煮酒聽史說:

說起西晉,大部分對這個朝代的印象就是不堪。司馬懿憑藉著自己悠久的壽命架空了曹魏的皇室,成為了曹魏名義上的主人。隨後,其孫司馬炎更是接受了魏帝的禪位,成為了真正的皇帝,並且建立了西晉。

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司馬家族的天下順利地傳承下去。這本沒有什麼大問題,可問題是,司馬炎膝下有著十幾位兒子,他卻選擇了一位痴呆的兒子司馬衷做太子。

事實也的確如此,司馬衷成為皇帝以後,西晉爆發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爆發,更是導致了後面的「五胡亂華」,這些都對司馬家族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司馬炎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難道他急著將司馬家族的江山送給別人嗎?

以司馬炎的角度看,選擇司馬衷為太子並沒有什麼錯

一、司馬衷是嫡長子

司馬炎固然有著許多的兒子,但是其皇后所生的嫡子卻要數司馬衷最大,其他嫡子年紀都太小,更加不適合當皇帝。

自西周以來,歷朝歷代都奉行著嫡長子繼承制,這個制度雖然並沒有被很好的傳承下去,但是很多皇帝卻依舊將嫡長子作為立太子的標準。因為嫡長子繼承制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穩定。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根基尚淺,維持國本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嫡長子為太子。別說是他,西漢劉邦,明朝朱元璋都是這麼做的。

二、司馬炎被騙了

當然了,如果司馬衷只是嫡長子,但卻是真正的傻子,司馬炎還是不會立他為太子的。因此,司馬炎對司馬衷做了一個測試。也正是這個測試,才讓司馬炎放心地將皇位傳給了司馬衷。

司馬炎為了測試司馬衷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曾經給他出了一道題。當時,司馬衷已經娶了一位妻子,名字叫做賈南風。這位賈南風手段高明,也是直接引發「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

總之,在司馬炎給司馬衷出了題以後,賈南風就找了人給司馬衷代答。不過,她這個代答十分巧妙。因為司馬衷平時並不看書,所以如果真是司馬衷答的題目,那麼一定是十分淺顯易懂的。賈南風深諳此理,所以在找人作答的時候禁止引經據典,只準用大白話作答。

還別說,司馬炎看了以後深信不疑,認為司馬衷只是不愛讀書,不是腦子不行,於是就沒有廢了他。

三、司馬衷蠢,但是他的兒子十分聰明

雖說司馬衷本人比較蠢,但是好在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聰明伶俐,深得司馬炎的喜愛。因此,只要將司馬衷立為太子,並且給他配一個好一點的輔政大臣,待他百年以後,司馬遹繼承皇位,西晉還是能夠繁榮昌盛。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問題就出在這個太子妃賈南風身上。賈南風的父親是賈充,賈充在司馬炎稱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深受司馬炎喜愛。

為了鞏固自己這個貌似愚蠢兒子的太子之位,司馬炎特意將賈充的女兒許配給司馬衷,以此壯大司馬衷的實力。

但是誰都沒想到,這位太子妃不僅野心勃勃,還心狠手辣。在司馬炎去世以後,賈南風就開始獨攬大權,排除異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四、司馬炎的私心

人都有私心,更何況是帝王家。在古代,人們對於嫡系一脈特別重視,對於那些分支則不是特別認同。司馬炎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司馬家族篡位曹魏的天下,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曹魏家族的皇室力量薄弱,這才給了司馬家族機會。

司馬炎篡位曹魏,對此事大有感觸,因此開始大分同姓王,以此增加司馬家族的實力。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可能導致自己嫡系一脈的勢力過小,從而造成諸侯割據的現象。

如果司馬炎再次立別的庶出子弟為太子,那麼自己司馬家族的天下馬上就要易主了,雖然還是姓司馬就是了。

結束語

古代的皇權更替,向來十分現實,哪怕司馬衷真的是個痴呆兒,司馬炎為了自己的天下,也會立其為太子。

君山話史說: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弱智的皇帝。有一個有名的故事,他當皇帝時,大臣稟報天下饑荒、百姓沒飯吃餓死,他居然說了這麼一句話:「何不食肉糜?」小民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這堪稱千古笑話。這麼一個傻皇帝,為什麼會被立為儲君呢?

第一,立長不立幼的傳統

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母親是皇后楊豔。司馬衷是嫡次子,他還有個哥哥,但這個哥哥年僅兩歲就夭折,依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他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司馬衷在九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為什麼晉武帝這麼早就要立太子呢?

晉武帝這樣做,是吸取三國時代的經驗教訓。三國時代以來,凡是「立幼不立長」的,都沒有好下場。劉表立幼不立長,結果他一死,荊州就丟了;袁紹立幼不立長,他一死,河北就丟了。立幼不立長,極易導致兄弟相殘,這是有史為鑑的。

第二,晉武帝曾打算廢掉司馬衷

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儘管有某些合理性,但也存在問題。如果長子是個傻子,明知他不能勝任,卻非要讓他當皇帝,這不是把國家給坑了嗎?

晉武帝立司馬衷為太子後,很快就發現這個兒子,比阿鬥還扶不起。他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曾經不止一次想過廢掉司馬衷。但司馬衷最終沒有被廢掉,主要得益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三,司馬衷未被廢的原因之一:母親楊豔的保護

司馬衷能保住太子位,一則是母親的保護。母親楊豔皇后是個很厲害的人,儘管晉武帝十分好色,後宮妃嬪多達萬人,但楊豔始終得到晉武帝的寵愛。不過,楊豔福分不深,年僅37歲就病死,在臨死前,為保住兒子司馬衷的地位,她向晉武帝提出最後一個請求:立堂妹楊芷為皇后。楊豔以自己的絕頂聰明,死後仍然為傻兒子保駕護航。

第四,司馬衷未被廢的原因之二:生了一個乖巧聰明的兒子

說來很奇怪,司馬衷是個弱智,但他卻生了一個十分乖巧聰明的兒子。司馬衷的兒子名叫司馬遹(yù),小時候便聰明過人。

有一則故事。司馬遹五歲時,有一天晚上,皇宮發生火災。晉武帝匆匆趕去察看,當時火光沖天,亮如白晝。這時,司馬遹扯著晉武帝的衣襟,把爺爺拉到陰暗處,並說道:皇帝不能站在明亮的地方,大半夜發生火災,也不知是不是有奸人陰謀,得注意安全才行。

一個五歲的小孩子,竟然能想得如此周全,令晉武帝大感驚喜。晉武帝非常喜歡自己這個孫子,後來常在大臣面前誇獎,說司馬遹很像自己的祖父司馬懿。

正是因為有個乖巧聰明的孫子,晉武帝最終沒有廢掉司馬衷,他希望這個聰明的孫子能後能繼承皇位。不過,後來歷史的發展,並沒能如晉武帝的預料。他低估了一個傻皇帝帶來的嚴重後果,最終葬送了自己乖巧聰明的孫子。

半畝先生說:

司馬衷之所以能當皇帝,就是因為他娶了世家豪強的女兒賈南風。司馬炎突然去世,賈氏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把司馬衷推上了皇帝寶座,傻皇帝是一個好傀儡,老丈爺不傻,老婆不傻,一樣能坐穩龍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各方勢力的均衡,可惜賈南風過於專權,操之過急,首先舉起屠刀,進而引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導致西晉滅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3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