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跟我的這位「老師」一起走過了30個春秋,她也將是我這一身中最深的記憶。
還記得那還是在8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剛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天,單位新來了一批員工,其中就有我的這位「老師」。在相處不長的一段工作時間之後,我們有幸同時被派往深圳分公司工作,這樣我們平時接觸的機會就多了起來,慢慢對我的這位「老師」產生了愛慕之情。我的這位「老師」愛好不多,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照相,這個對於當時對攝影基本空白(曾經只玩過那麼幾次傻瓜相機)的我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閒話不多說,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準備正式進入攝影的大門(本來自己對攝影也有些愛好,只苦於當時條件有限,相機對於我來說那就是一種奢望。後來到了深圳以後,按當時的情況,通過努力買一部相機應該還是可以實現的)。於是在1988年為了我的「老師」,我花了660港元買了我人生當中的第一臺相機📷海鷗DF-1,從此開始正式步入了攝影的大門。在「老師」的尊尊指導之下,從用光到造型的系統學習之後(其實我心裡很清楚,跟這樣好的「老師」學習攝影只需掌握手穩、屏氣、按快門就OK了[偷笑]),就一步一步地漸漸步入攝影的靈魂深處(此處私心省略一萬字[害羞])。最後,通過「老師」無微不至的悉心教導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走完了長達6年之久的求學之路,順利的拿到了人生中最耀眼的那張畢業證書。從此也在攝影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做鬼臉]。「老師」您辛苦了!!![玫瑰][玫瑰][玫瑰]
春夏秋冬多輪迴,梅蘭竹菊盡獻媚,風霜雪雨全不懼,冷熱饑渴總相陪。忘不了,近四年了,一路走來,有很多感慨,很多收穫,但更多是心靈的感悟。
涉足攝影,算來到今年的小荷重露尖尖角,荷香蛙鳴初夏至,就滿四年了。一路尋找真善美,定格一個個感人、精美的瞬間………,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品味(自誇,哈哈),同時也有很多披星戴月、風餐露宿、踏雪冒雨、跋山涉水的艱辛,但我會一直堅持,堅持跟隨各位老師,不斷去歷練眼睛的銳利,思維的敏捷,發掘感人的故事,展示最美的瞬間,記錄歷史的足跡……。
說起涉足攝影,還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記得那是2016年的7月3日,我的同學,也是我的老鄉,就是他將我領進攝影的大門,並一路指導。那是幾位老師相約去海桐拍荷花,我同學順便叫上了我,我也就背上相機跟他們學著拍,大半天下來,拍了不少,可滿意的卻寥寥無幾(當時就什麼都不懂,更談不上對作品好孬的認知),同時卻認識了不少攝影老師,他們都很熱情,傳授拍攝的基本技能。
後來省攝影家協會與濮陽市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海通杯」荷花攝影大賽,在他的鼓勵下,選了幾幅照片,投進了大賽郵箱。出乎預料的是,有兩幅照片竟然獲得了優秀獎,那個高興勁呀,就別提了!
我沒有理由不去堅持,世間的美好在呼喚著我,我的內心在催促和激勵著我,去親吻大自然,撲捉美麗的瞬間,記錄人間大愛。同時老師的文學功底,攝影理論、拍攝技術、後期製作,時刻在鞭策著我。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為人,在崗是領導,卻不把自己當領導,現在退下來,是我的攝影老師,但從來沒有以老師自居。一生好友何其多,良師益友伴終身。
同時把當時獲獎的兩幅齪作曬一下,歡迎點評指導。
圖文/石頭
謝謝悟空推薦問答:還記得那位把你領進攝影大門的老師嗎?你學到了什麼?記得,怎能不記得。下圖,東方135相機拍攝。
第一次與相機零距離接觸是79年,吳同學有臺海鷗4B雙鏡頭相機,著實讓我對相機感到神奇又喜愛。
80年工作了。所在的部門因業務宣傳需要,配了臺海鷗4A雙鏡頭相機。這款機子在當時海鷗雙鏡頭系列中算是較好的機型,有重複曝光裝置,手搖柄卷片。可惜的是,當時部門裡沒有人會使用,平日裡鎖在文件柜子裡。
82年9月初,得知市裡機關幹部業餘學校辦了首期的「初級攝影班」,便和吳同學一塊報名參加。4名攝影老師是當時市裡的攝影行家:林年華老師,呂錫發老師,盧敏老師,陳海爾老師。
10月31日,初級攝影班在市麒麟山公園進行了現場實拍活動,來作為這次「初級班」的學習情況檢測。陳海爾老師因單位出差沒能到場指導。那天,我是向單位裡借來海鷗4A相機,參加活動的。活動期間拍攝的其中二張照片。一張如上圖:左起第一位是,林年華老師。蹲著拍攝者是:呂錫發老師。他手中的那臺海鷗DF單眼相機,真讓我們這些初級影友們羨慕的很。下圖是盧敏老師。
初級攝影班學期三個月,記得學習了:攝影的構圖,用光,測光(手背式測光便是那會學習的)等基本知識與技法。學習了黑白暗房衝卷,洗擴印基本技術(膠片機時期,黑白攝影是我的主創內容,因為我尤其鍾愛黑白攝影的暗房後期製作)。12月初,初級攝影班結束。學員成績單(38年了,依然保存著)教師的評語是:通過學習,基本掌握了攝影技能,結業實習作品反映出已具備一定抓拍能力,希進一步提高。
雖說在參加「初級班」
前,時常的會和吳同學一塊去拍拍照,但那都是同學,朋友們遊玩的生活留影照。是這次的「初級攝影班」,四位老師的言傳身教,把我領進了攝影之門,開啟了攝影創作(愛好)之行。謝謝老師們,祝福你們!
85年初,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臺相機,國產:東方S-3,135膠片旁軸取景相機,價格153元。
87年5月,有了自己的第一臺單眼相機,日產:富士STX-2,135膠片單眼相機。價格:680元。
(原創圖文,分享實拍感受。謝謝您的觀看支持和讚賞)尊重原創,請勿搬運抄襲!
記的,記憶猶新,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家裡條件不好,自己因為喜歡攝影,把上學期間的夥食費節省一部分,讓朋友的父親從上海給我帶買了一個120型海鷗照相機,在80年代自己能擁有這個設備已經很厲害了!也沒有什麼照相方面的書讓你看,也只能請教在鄉下拍照片的師傅,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老家認識了一個在文化館上班專業拍照片的老師,跟著老師從最基礎的攝影知識方面學起,通過跟老師的學習,才真正了解到了攝影的實際含義,也從此喜歡上了攝影。
在生活和工作中,是父母親教會生活方式,在工作中得有師傅把你領進門,教會你工作中的勝任。
因為自己上小學時喜歡畫畫,特別是花鳥的臨摹,對色彩有特殊的敏感和領悟。喜歡上攝影還是在農村插隊時,因為當時的好奇。
參加工作後,在公司工會做宣傳,公司一位工會副主席經常拍照片,並看過他的作品,覺得拍照片有意思。(也算是老師吧)
真正愛上攝影是八六年,中國攝影函授學院在全國的第一次招生,自己成了三萬名學員裡的一員,並開始了系統的學習,觀摩國內外攝影家的作品,特別是在中國美術館看攝影作品,對自己的收穫非常的大,可能這就是直到現在,還以對攝影的最高要求來嚴格自己。
把自己領進攝影大門的是函授學院的編委和老師們,藉此機會,向三十四年前教我學習攝影的老師致敬!
八十年代末與一位開小作坊影樓的王老師結為好友,開始了攝影"發燒友"的歷程,化了不少錢拍了不少廢片,走進了攝影藝術的圈子。後來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提高了攝影技能,參加過不少全國或地方的各類專業攝影展,並獲過各種獎項!
記得很清楚,2015年當時我還沒入坑,朋友拉我去聽攝影課,當時影響老師講的課是最基礎的攝影入門課程,也許就是因為最基礎再加上自然是攝影小白,老師講得認真我也聽得專心,就是那節課後我買了人生第一臺單反尼康7000,從此正式接觸攝影,也是同年11月在自家屋後山拍攝的一張《濃裝淡抹總相宜》入選2018年」五彩玉林 田園都市」全國攝影大展。下圖《濃裝淡抹總相宜》
記得。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王小多愛生活愛攝影。
第一次覺得拍照好看是在某平臺上看到大家分享的治癒系靜物圖,後來再經過好友介紹,知道的王小多。說起來也是啟蒙老師了。
當時課程講的很全面,從前期到後期的策劃,從lr到ps的認識和實際操作,從圖片的調色到潤色,構圖,用光,一些小技巧,細緻入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那可能是我第一次這麼詳細的聽完了基礎課程。直到現在,雖然拍人像多一些,靜物也沒有落下。
要說學到了什麼呢?
可能除了相機的使用,一些拍照後期的技巧。更多的是學會熱愛生活,長久的堅持下來,已經習慣性的上下班學會觀察感受周邊事物的變化,這讓自己很驚喜,原來,無時無刻,生活中都有令人感動或震撼的小瞬間,只是以前匆匆忙忙就擦肩而過了。
沒關係嘛,熱愛生活,從任何一個時刻開始,都不遲。
當然除了靜物攝影的啟蒙,更多人的是人像啦。小多老師雖然拍的不多,但是不代表不拍,拍不好。我記得當時就非常喜歡老師拍的一組室內情緒寫真,老師還拍了視頻,仿佛能親臨現場,感受到女主角的情感。
真的非常感謝小多老師,這麼多年,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一直記得那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都會越來越好的![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