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過年走親戚,要牢記哪些禮儀?_過年 走親戚

用戶春風化雨(提問者)說: 1、不能空著手,帶禮要成雙。 2、給人遞水遞飯一定要雙手。 3、見面落落大方打招呼…

用戶春風化雨(提問者)說:

1、不能空著手,帶禮要成雙。

2、給人遞水遞飯一定要雙手。

3、見面落落大方打招呼。

4、別人給你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5、臨別不忘主動話別。

6、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說著啊啊啊、是是是。

7、撿東西或者穿鞋的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8、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9、不能隨便進沒有人的房間,窺探別人的隱私。

10、坐椅子不要翹起來。

11、進餐時,先請長者動筷子。

12、吃飯要扶碗,另一隻手不要放在桌下。

13、到了親戚家,一定要問對方好。特別是家裡還有老人,一定要主動的前去問好,俗稱拜年。

14、吃菜時,不要在盤子裡挑揀。

15、喝酒一定不要過量,點到為止。

16、不要拿筷子敲碗。

17、吃魚不要說翻。

18、送人走要說:「慢走。」

19、親戚給孩子紅包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

20、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

21、始終保持微笑,向長輩表示尊重。

22、幫別人倒茶倒水之後,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23、整潔自我,要修飾自己的服飾、儀表,注意鞋襪的衛生。

24、屋裡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關門。

25、聊天中應以「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為準。

26、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面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面繞過遞。

27、過年走親戚適合買的水果,如:「蘋」安吉祥、心想事「橙」、保「柚」安康。

28、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床上。

29、坐姿端正,文雅進餐,禮貌離席。

30、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發出聲音。

小寶奶奶說:

說一下我們山東人過年走親戚的禮儀。

1、過年串親戚帶禮物的話必須是雙數,比如,你不能帶三樣禮品去走親戚,必須是4、6、8……。

2、主人家待客做菜的時候也必須是雙數,不能是3、5、7個盤子擺上桌,因為山東的風俗給故去的親人上墳才擺單數的菜品。

3、去親戚家做客不要搶著坐上座,即使你是長輩也要謙讓一下。按照山東的風俗,方桌的話,正對著門口是上座,左邊為大。一般主人會讓客人坐上座,客人也要看看自己的輩分,輩分低的話一定不要坐在上座,否則,讓人笑話呀不懂事。

4、春節走親戚要穿戴整齊乾淨,邋遢的去走親戚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所以,都會穿得漂漂亮亮地出去走親戚。另外,最好穿得喜慶一點,別滿身黑或白的去走親戚,特別是家裡有老人的會比較在乎這個事。

5、主人熱情招待客人,客人也要注意掌握喝酒吃飯的時間。客人來了,主人就忙著做菜,菜品擺上桌,吃菜喝酒的時間客人要掌握,差不多時間了要及時告訴主人:「喝足了,上飯吧!」這時候主人再客氣一番,很快就端上水餃或麵條來,吃完了飯,客人就要及時說:「吃飽喝好了,打擾一天了,我該去回去了,你們也休息一下。」

6、春節走親戚,家裡有老人的要給老人買份禮物,有孩子的要包個紅包,這樣做尊老愛幼,顯得比較懂事。

7、春節走親戚,多說好聽的話,煩心事不說,引起矛盾的話題不談,酒少喝,喝多了容易說胡話引發爭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春節放假了,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為的是高興,所以,一切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從各個細節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造一個好的人設。

江西熙熙媽說: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闔家團圓的同時,也有走親戚的傳統,且是必要的傳統,大年初二開始,大家要將「七大姑八大姨」走一遍。

拜年也是要講究順序的,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但需要向家裡的直系親屬拜年,主要有父母、爺爺奶奶,祝福他們健康長壽,長輩此時會將壓歲錢分給晚輩。

初二開始,大家就要開始走親戚,通常是「先拜丈人再拜舅,姑父姨父排在後」這一說法。女兒女婿一家就需要去嶽父母家裡,通常需要帶上豐厚的禮品,如給嶽父母買衣服、菸酒、保健品等。

初三,通常是去舅舅家拜年,畢竟「娘親舅大」,如果孩子還沒結婚,那大年初二就會去舅舅家。同樣,舅舅也會給孩子準備紅包,希望孩子學習進步、事業有成等。

初四,就要去姑姑、姨媽家拜年,但有人好奇,自己有姑姑也有姨媽,先給誰拜年更合適呢?

而後一直到正月十五,則是朋友、同事之間的走動,而去這些人家裡拜年,一般不會留在人家吃飯,通常寒暄一會就會離別。

冠仁8350說:

過年走親戚的禮儀如下

因為親戚都帶著血緣關係,所以都比較熟落,所以有些呢,走親戚的時候會不大注意,因此呢,跟大家提幾個醒唄。

第一個最重要的禮儀,就是走訪親戚,千萬不能空手去,你多少要表達一點心意,送一份賀年禮!

第二個禮儀,就是如果親戚家有小孩和老人紅包最好準備一個,如果有心,可以針對得買一些小禮物送給小朋友和老人家!

第三個禮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聊天的時候不要吹噓自己過去的成就也不要到親戚家訴苦。多和親戚拉拉家常聊聊天,談談,未來增進親情,這就是最好的走訪了。

五湖鏡開說:

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而餐桌禮儀,顧名思義就是在吃飯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

關於這些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1. 入 座 禮 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其次長者依次入座。一般以正對門口為上座,入座順序根據對方身份地位來安排。

2. 吃 飯 禮 儀

先請餐桌上的客人及長者先動筷,且注意吃飯/喝湯時,避免發出很大的聲音;喝湯用湯匙一勺一勺送進嘴裡,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注意先放涼了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3. 夾 菜 禮 儀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記得用公筷;餐桌較大的話,也可以把距離他們較遠的菜送到他們面前;每當上來一個新菜,記得請同桌的領導、客人、長輩先動筷,或者輪流請他們動筷,以示尊重。

4. 明 確 餐 桌 任 務

要明確此次吃飯的主要任務,是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者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注意談判雙方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聯絡感情;若是後者,則注意常識性禮節即可,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注意吃飯間隙適時和座位上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只埋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5. 餐 後 禮 儀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如果要剔牙,注意用手或餐巾紙遮擋一下,最好離席後再剔牙。

我們中華民族作為文明之國,禮儀之邦,以上禮儀僅是關於餐桌的部分禮儀,感興趣的你快來和我一起學習餐桌禮儀,做一個有禮的文明人。

渭城朝雨407說:

各地風俗不同,禮儀各異,但是我覺得,總體必須要遵守以下禮儀:

1、不能空手。或者送物,或者拿錢,感情的交流不能光說拜年話。

2、講究時間。比如很多地方初一不走親戚,還有初二女婿拜見老丈人等,不能逾矩。

3、尊老愛幼。無論是說話還是吃飯排座次等,都要提現長者為先的理念。

4、喝酒適可。宴客切勿留連,喝酒一定要適可而止。如果路途不是太遠,最好也別留宿。

洛七詩詞說:

總有一些人,不去親戚家拜年,也不想親戚來自己家拜年。他們多半是以下幾種狀況,很現實,也有些無奈。

長期在外漂泊,變成了「無根」的人,親情自然就淡薄了。過年回到老家,只是想看看老房子,或者在縣城有一套房,用來養老。回到家鄉,其實還是一家人過日子,或者有某個重要的長輩,時刻牽掛,不得不回來。此外,就已經了無牽掛了。親戚,三年不聯繫,親情自然就淡薄了。尤其是年輕人,遇到親戚,還會愣一會,都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叫一聲「叔叔阿姨」,都顯得很彆扭。年輕人之間,因為長期沒有交流,也很少見面,都不知道聊什麼才好。人生無根,何談親情?習慣了不和親戚交往,那就順著習慣去做好了,感情丟了,就算了。

曾經和親戚爭吵過架。有些親戚,還不如外人。藉助親戚的感情,找你借錢,然後借錢不還;打著親戚的旗號,讓你找工作,然後吊兒郎當,還說閒話;兄弟姐妹因為贍養父母的事情,鬧到翻臉;被親戚拒絕幫助,內心很難受......親戚之間,一旦有了積怨,就很有可能斷交。就是過年,也不會去拜年了。

三葉草說職場說:

親戚走得好,關係常在;走不好,出門對方就不想理睬了。前幾年有一位城裡親戚家就是這樣,長輩在的時候,我們所有的親戚都會去探望,這幾年親戚不在了,春節大家都懶得去了。導致這個原因,是因為親戚家的媳婦看人有點分高低的樣子,都是農村出來的,她在城裡上班了,就覺得高人一等的樣子,把所有村裡來的親戚都覺得不咋樣,春節親戚來了,不說大魚大肉招待吧,有時候還是煮點剩菜剩飯招待。讓去探望的親戚,去了一次都覺得心寒,別人來家裡走親戚,又不是窮到吃不起飯,至於就煮點剩菜剩飯的麼?

還有就是親戚這媳婦,在家也屬於是當家做主的話事人,說話間總是帶點看不起人的模樣,親戚們和她聊天都覺得膈應著,等老人不在了,春節探親也都是走過場式了,家裡派個代表算完事。

過年走親戚,禮儀真的是不能太過於隨意,但是也不需要太刻意,平常心對待、關心親朋戚友。

先說接待方,來者是客,都是貴客,這年頭願意逢年過節走親戚的,都屬於是比較親近的人了,所以能進門探親的,必須要接待好,待客之道必須要有。

1.吃喝要招呼好。

客人到來,首先要招呼對方入座,並端上一杯熱茶,春節家裡都會備有糖果水果瓜子之類的,擺在桌面上,請客人隨意。這個時候,特別要注意有小孩子來的話,有小零食,小孩子會更歡喜。

客人來家裡,吃一頓飯是最平常的了,雖然常言是客隨主便,但是也不能太過隨便,主人家總要把家裡的好菜拿出來招待,如果沒有的,也有到附近的肉菜檔、菜市場買點新鮮的回來。以前的生活水平不高,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不錯了,餐桌上有魚有肉是最為平常的了。

2.小輩們的見面禮要有。

首先,紅包要有。春節探親,中國的風俗都是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圖的是個喜慶,討的是吉利。在我們家鄉,如果長輩第一次見親戚家的小孩,沒有給見面禮的,大人們的也會覺得不舒服記在心裡,心裡會想著這個親戚真的小氣,見小孩紅包都不給一個。

其實,紅包封多少不重要,但是紅包要有,這樣,大人、小孩都高興了。特別是,如果是來探親的親戚有帶小孩,沒有給小孩紅包的話,小孩家的大人都會很不高興,認為是不吉利,以後別想他們帶小孩走這家親戚了。

3.禮尚往來要有。

先說帶禮入門。探親探親,總要帶點禮,禮物是隨意的,不外乎就是水果餅乾糖,還有活雞活鴨之類的。以前走親戚還會帶上一塊豬肉,然後到了主人家,主人家會切一半留一半。近年來大家生活水平好了,魚肉也足了,若是還有親戚買肉帶來的,主人家都會讓親戚帶回家。於是,慢慢的,走親戚,大家都不興買肉了,都是買點能保存起來的,留著慢慢吃也可以。

再說回禮,親戚高高興興的來,走時,必然是也要高高興興的回去。親戚帶了點什麼禮來,也應該回一部分給對方,如是主人家還要家裡的特產的,也會附送一份,畢竟禮尚往來,禮不在珍貴,心意有就是好。像現在住在城裡的親戚,回村探親的時候,親戚種有番薯、芋頭、青菜的,都會叫帶點回去,畢竟這可是自家種植的,無公害。不要認為這些土特產出不了手,其實,有心意,沒有太多的攀比,才是最舒服的走親戚。

4.走親戚、家常要聊好。

嘮點家常、是走親戚的必備環節,也是屬於關心彼此的一種方式,畢竟平日裡大家都忙於工作,能聚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或者是一年就這個時間能碰一次面,關心的問問彼此的工作、學習、生活、家庭成員情況,最為合適的了。

一般情況下,聊家常是隨意的,但是,敏感的事還是少點提起。如,過於直接的問工資收入,雖然問這個話的人本意不錯,但是被問的人總會感到一絲絲的尷尬,收入高的,會想著我要是說實際收入有這麼高,萬一你們知道後一個個的問我借錢咋辦,現在好多人遇到親戚知道自己收入高后伸手要借錢且借了之後難還的事;收入低的,心裡想著,我現在工資就這麼點,被你們知道了,那不是把我看得更低。說實話,工資收入這件事,如果對方不願意提出,自己也沒必要向對方提問,我認為這是最禮貌的方式。

走親戚,關心問候身體健康、分享點養生之道,這是當下最為時興的方式。像已經退休的,會聊下退休後的生活,跳個什麼舞、逛什麼好地方,都分享出來;像家裡有孩子的,會分享如何照顧孩子吃喝睡玩樂;像家裡有老人的,會說說平時注意事項,吃喝飲食上如何注重營養。總之,親戚聚在一起,都是為了希望大家過得好,日子過得越來越順。

5.親戚常走,關係常在。

親戚一年不走,先是生疏;兩三年不走,差不多半熟了;像那些表親的,平時來往少,就是靠過年過節走動下的更加,關係會越來越疏遠。

過年走親戚,走的是一種心情,傳遞了親情友愛。若是小孩子,更是高興,早早的就盼著過年走親戚,可以串門、可以都紅包、可以一起和小夥伴們玩鞭炮。

常言道,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過年走親戚,也是最為傳統的風俗習慣,在我們這個常有禮儀之邦的國度裡,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禮儀,永遠是值得發揚和流傳下來的。

紫萱5S1S說:

過年走親戚,要牢記這些禮儀:「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也提高了。在我們老家初二,女兒女婿必需回娘家拜年。娘家呢,得給女兒女婿準備什麼口理饃饃,這饃大約3斤水面重。初三呢,外甥給老舅爺拜年。老舅爺得給外甥發壓歲錢,甭管多大。初四,姑姑家。這是自已家人早去遲去沒說的,姑姑呢,也不敢說遲。初五,我們這不走親戚,這大破五的,走親戚不吉利。初六,初七,一直要持續到十六,才輪到七大姑,八大姨,走親防友才能結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35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