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到機關出路最好。我當兵20年,當過技術員、參謀幹事、指導員、教導員、主任等。也當過幹部幹事,我認為進入機關不但能接近首長,容易被首長發現。更主要的是機關高人很多,能就近向高人首長學習,看首長遇到問題怎麼處理。不管在部隊還是在地方,要想升的快,先到機關很重要,人脈廣為以後工作打下基礎。然後幹幾年再到基層任職,在基層幹幾年再到機關當股長,幹幾年再到營裡任營長或教導員,幹幾年就有希望升到團職幹部,走向領導崗位,以後再向上發展,關鍵軍校一畢業很難分到團及以上機關,首長選幹部進機關也是考察來考察去,得能寫有眼色會幹事,不是想進機關就能進的。
軍校剛剛畢業不要去機關,去機關沒有出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去了機關可能意味著一輩子要當參謀、幹事只到轉業。
我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呢?因為現在的部隊強調基層工作經歷,幹部的晉升也強調基層工作經歷,特別是基層主官經歷,比如,連長、指導員、營長、教導員等。
只有熟悉了部隊、熟悉了基層,才能打開你的工作思路,才能讓你對部隊的認識更深刻。
另外,你可以看一下現在各級重要崗位領導的工作簡歷,很少沒有在基層當過連長、營長、團長或者指導員、教導員、政委的。可以說都是一級一級主官這麼幹上去的。所以,有時候你在機關,千萬不要看不起基層上來辦事的軍官,說不一定,他有一天就會成為你的頂頭上司。
通過以上的分析,你就知道,軍校畢業以後要去哪些單位才有出路了。越是偏僻艱苦的部隊,越是基層的崗位都是以後有出路的表現。千萬不要一畢業就貪圖安逸到機關呆著,這樣呆著就會把你廢了。人生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這一點在軍旅生涯中體現最為明顯,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軍校的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是分到基層去,當然是按照成績的好壞,有的分到大城市裡的部隊,有的成績差的分到邊遠的地方去,例如新疆、西藏艱苦的部隊去,這些地方的環境可想而知,在西藏的高山上氧氣也是不足的,有的人也是無法長期生活的,條件肯定是比較艱苦的。這個也不是絕對的,還有的成績好的,會自告奮勇的願意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磨練的,這樣的軍人也是不在少數的。
第二:還有的分到部隊機關裡去的,這一部分人升職是比較快的,比在邊遠的艱苦的地方升職要快一些,因為在機關裡級別高的軍官多一些,升職的名額能多一些,升職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在偏遠的地區,有時候一個地方就駐紮著一個連或者一個排,有的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班,升職的機會特別少,除非你立了大功能升的快一些,否則你就慢慢熬吧。
第三:還有一些技術類、軍醫,他們一般分到科研院所或者醫院多一些,工作環境比較來說是不錯的,沒有那麼艱苦,下部隊的也有,但是由於工作的性質來說,沒有那麼累。至於到哪裡比較有出路,就看你自己了,哪裡都有好的,當然多數人還是願意到機關單位、城市比較好的部隊或者醫院等等地方去。
軍校顧名思議是好男兒獻身祖國國防事業的地方,是無私奉獻報効祖國的前沿。"馬革裹屍"由馬革裹屍而拓展的詩詞很多。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以上此詩出自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之一》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清代徐錫麟的《出塞》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腰間劍, 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從唐詩宋詞到明末清初的各種種詩詞,歌頌愛國的熱血好男兒,血戰沙場為國捐軀的詩詞多如天上的繁星點點滴滴閃耀著他們永不磨滅光芒,照耀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精忠報國的決心。可悲的是,今天當著到此議題時,心頭湧起莫名的悲哀。上軍校本是一件報效祖國的事,是建功立業彪炳史冊無尚光榮的大好事。怎麼到了這些人的嘴裡變成了利益關係的賣買?保家衛國不是做賣買。
我是愛好文史旅軍的工科男,我來回答。
現在軍校大學生畢業,都是本科生,所以,所以畢業都是中尉。但是中尉是有區別的,畢業生分為指揮類和非指揮類。簡單地說,就是前者是帶兵得,後者可能是醫院貨研究所的。前者畢業一般是副連職中尉,後者一般是十三級專業技術中尉。
咱們就只簡單討論下前者的分配出路問題。
按照規定,指揮類畢業生都要下部隊,擔任副連職中尉排長,少部分畢業生回留校,留大機關。
單實際上,到基層部隊擔任排長,才是最好的選擇!
古語說的好,「猛將必起於卒伍」。軍人的本職工作是什麼?是打仗,是保家衛國。只有到打仗的部隊,才能學有所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幹。還有,隨著國家軍隊職業化的發展,各種政策會越來越傾向於一線作戰部隊,個人的發展,福利,待遇,等等,那更是會水漲船高。
還有一條,今後的軍官晉升,沒有當過一定年限的營連職基層主官,就止步於中校副團級參幹助了。而想當營長 ,必須做過連長;想當連長,必須做過排長。
所以,我認為,畢業到基層作戰部隊去,到邊遠艱苦的基層去,那是大有可為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這個不是單靠分配,就決定畢業生的出路。分配到哪兒還與報考軍校時,選擇的院校及其專業、個人綜合素質、實踐工作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比如:考生悉知的招生指南、或簡章中就分有兩大類專業。一是指揮類專業,二是技術類專業。技術類專業的軍校相對較多,指揮類專業相對較少…。畢業生分配時能到那裡,或應該到那裡,就與其所讀的院校和專業招生計劃,有著一定的關係。
👩在軍校招生中還分別有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陸軍類、海軍類、空軍類、裝備類、裝甲兵類、二炮(火箭軍)類、通訊類、醫學類、財務類……等院校和專業。
其中:有的熱門專業,錄取分數線較高,甚至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分數線接近或「雷同」;有的專業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畢業時有的同學沒有學位,有的學位也是不一樣的,這與其分配去向,亦是有關聯的。
👸軍校畢業生也分別有專科、本科(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等起點的區別。
這些專業或學位與其同學的智慧、綜合素質或能力是密切相關的。但在所謂的出路問題上,不是唯文憑論,也不是好的地方或城市,當然也還有實踐出真知的因素。
譬如:據我所知的親友和幾個同學,畢業後而重在實際…。在全國東西南北中,各個戰區(軍區)都有分配。
✍①、若是文憑相對較低,而工作吃得「苦中苦」,也能成為「人上人」;
✍②、畢業時分配在軍區機關的同學,也有不同於邊疆的同學。仍然是18~20來年就會轉業退役。
✍③、有的同學雖是專科、本科畢業,但在邊防線25年了仍未退役。亦困難面前可「頂天立地」,同樣也算是有出路的。
👧軍人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宗旨」。軍大畢業生也不例外。
服從分配亦是服從命令。而越是艱苦的地方,待遇就越高。也就越是考驗人、鍛鍊人、和出人材的地方。更有別於一般大學生的不同之處。
所以、作為軍校畢業生,必須要具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思想準備。假如是前怕狼,後怕虎,缺乏勇氣和信心,亦是沒有出路的。
🙋簡言之,軍校畢業生的各種待遇,包括二次就業,都遠優於普通大學生。其前途(出路)亦是無量的。只要能面對現實夯實基礎,適者生存,即為更好的出路…。
軍校畢業分配也都是根據考生在大學期間的綜合評分來分配的,分數高的學校提前分配到某個地區,然後由考生自己來選擇留在那個單位,學校把大的分配位置劃定,學生才能自己來選擇。可能大家也關注到我說的了,學生分數的高低,決定考生未來會被分配到哪!
畢業生們要想將來有好的出路,在校期間一定要自己努力,紮實自己的基本功,爭取每項取的好的成績,才能有被優先分配的資格。成績好的將來分配的地方可能會好點,成績差的只能被分配到邊疆地區去。就算是分配到好點的地區,也是要到基層去,軍校出來的人必須要在基層歷練幾年,有了軍功才會有機會提升。
基層是每位軍人都要經過的,不管是分配到大城市還是邊疆小地方,只要學生自己肯熬得住,吃得了哭,堅持住自己的信念,相信國家會給你一條好的出路。
有的人可能想說,分配不到好的出路,我選擇轉業總可以了吧,可以,想轉業必要在部隊呆滿八年以後或者出任務負傷,不能再在軍隊接受訓練了的情況下,否則想轉業就慢慢等吧,而且軍隊是紀律最嚴明的地方,是容不得逃兵的,想要逃避一旦被領導發現,後果可想而知。俗話說沒有永遠的康莊大道,也沒有永遠的獨木小橋,軍人想要有好的出路,就得靠自己,路在自己的腳下,只要一步步踏實的走過,前方會有的風景在等著你!
軍校畢業,通常被認為最優秀最棒的任職經歷應該是:基層——機關——基層——大機關。。。。在基層和機關的反覆磨鍊中得到鍛鍊,不斷成長進步。
1.剛畢業的時候,要到最艱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那裡適合年輕人鍛鍊和成長,容易建功立業。紮根基層,是一種精神和擔當,也是軍人最好的品質體現,但是如果想更好地成長進步,是不可以一直待在基層的,因為那樣你的視野就比較局限,統籌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得不到鍛鍊。
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在畢業分配到基層多年,特別是在邊遠艱苦連隊摸爬滾打多年後,就應該想辦法調入機關工作幾年,鍛鍊自己的指揮協調能力,包括處理公文和寫作能力。
2.其實苦都是相對的,從我自己真實的從軍經歷看,畢業分配到邊防海島地區工作了5年,後來選調進了北京的機關工作,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基層有基層的苦,機關也有機關的苦;基層更多的是皮肉上的苦,身體上的累,而機關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心理上的累。
說實話,總體上來說,機關對工作能力的要求其實是比對基層更高的,很多人在基層吃得開但是到了機關卻不一定能幹得好。特別是越大的機關對工作能力,特別是統籌協調、把握節奏的能力越高。
3.到了團級、師級以上機關鍛鍊幾年後,特別是到了調級任職的時候,如果能再回到基層部隊任職,擔任一個基層部隊的主官或者副職,繼續帶部隊鍛鍊自己,那就更好了。
因為經過以前在基層,特別是調入機關工作多年,自己已經對基層和機關的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再次回到基層任職,工作能力肯定會得到大幅提升。
4.基層非常鍛鍊人,工作經歷也是非常寶貴的,但缺點是框架比較小,屬於倒金字塔型結構,晉升通道不夠通暢,如果想有更長遠的發展,還得再從基層調入更大的機關工作,特別是到機關幹部能順調到副師以上的級別的大機關工作,有了之前完美工作履歷和鍛鍊的能力,在大機關工作後,將來還是有很大機會繼續到更高級別的部隊任職的。
以上說的都是我自己所認識的師級以上領導的成長經歷,大部分人都是在機關和基層之間來回任職,更換過無數個工作單位後,逐步成長起來的。
最後不得不說一個話題,崗位越高能力要求越高,這個能力包含著自己的身世背景和關係背景。我們常說,對於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來說,除非工作能力真的非常突出,不然正團也許就是一個天花板了。
古道鎧甲,軍旅二十餘載,如今已轉身離開。對於過往和現在,有些許的感知與收穫,和你共同分享!想了解軍營、職場的有關話題,請關注本人小濤養花知識號。
題主的問題:軍校大學生畢業一般分配到哪才算是有出路?
我的回答:
所謂有「出路」,就是從下層到高層的通道突破之路能保持足夠的暢通!
就剛踏出軍校的青年軍官而言,其「出路」就是在等級晉升之陸保持足夠的順暢!
「出路」與否,既在個人主觀意識,也在平臺的客觀支撐。
分配方向、崗位和「出路」的關係就在於——平臺的支撐作用!
所以題主的意思就是:什麼樣的平臺更有利於晉升?
一、軍官的等級如同公務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底層人數多、高層人數少。晉升存在殘酷的競爭,彼人的晉升,就意味著他人的淘汰。
自古至今,凡是存在等級制度的群體,等級之間由低到高必然呈金字塔型,這樣的等級排列不僅有利於結構的穩固和牢靠,同時還有利於等級序列的管理和制衡。
等級既代表了權力,又象徵這身份!
相應的等級就能享受相應的權利!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高需求是尊重和價值實現。因此,身處等級制度裡的人,必然通過等級的攀升才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
公務員由科員到鄉科、縣處、廳局、省部的晉升,人可能越來越少,但至少可以在原級別的工作崗位工作到退休;
軍官由連到營、團、師、軍的晉升,晉升比率雖然可能和公務員完全一致,但相應級別有最長任職期限的限制,超過該期限得不到晉升,就只能轉身離開。
所以軍官的晉升期望值比公務員更高。
二、影響軍官等級晉升的四大因素
1. 個人工作實績考核優秀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尤其在軍官晉升到中高級級別之後,其主官任職經歷是必須的篩選條件。作為軍官,如果個人綜合能力不突出,工作實績考核不稱職,上級和組織是不可能讓他擔任主官,管理一支部隊的。
2. 崗位編制
這一點和公務員相似。都是嚴格按照崗位編制執行幹部晉升事宜。比如某支隊正營職作訓參謀,任職年限符合晉升要求,幹部考核優秀,擬調整副團職副艦長,但由於該支隊目前所屬正團級軍艦的副艦長全部滿編,且當年無人調整,那麼該參謀就無法調職。
崗位編制又和平臺級別相關聯,平臺級別高,相應崗位的編制就多,晉升機會就多。
3. 平臺級別
這一點同樣和公務員相似。平臺級別的大小對晉升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公務員,在鄉鎮一級,想晉升副科都要激烈競爭,同樣縣一級的正科、市一級的正處、省一級的正廳都是如此。
而軍官,在營級單位到正連、團職單位到正營、師級單位到正團也需面臨激烈競爭。
平臺架構大、級別高,晉升的天花板就會相應升高。
4. 人脈關係
人脈關係也不一定就指不正之風。
這種人脈關係既包括日常的熟人關係,通過工作交往、業務往來而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因為熟悉從而信任和賞識,相對於陌生人,推薦熟人也是人之常情!
也包括因工作能力突出得到領導賞識、欣賞,通過完成上級交辦、執行特定任務,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
但這種人脈關係需要個人超高情商的經營!
很顯然,原因2和3歸結起來就是平臺級別的原因。特別是經過此次裁軍,編制體制調整,相應的機構、編制、體系發生變化,以往在一定級別之前可以「躺調」的情況,將不會再發生。且《軍官法》修訂後,相應的任職期限也會發生調整,晉銜和平臺級別之間的鉗制關係,會和公務員一樣,難以發生根本性變化。
三、分配方向只是決定前途的第一個環節,是否是關鍵性或終極環節,還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首先,個人綜合評定分數對分配方向有影響。
根據軍校畢業分配的相關規定,首先是根據個人綜合評定分數的高低,在年度分配計劃內依次選擇單位。個人綜合評定是依據學員全程學習課程考核、綜合素質考核和平時綜合表現等情況、進行量化。
其次,學歷對分配方向有影響。
本、專科畢(結)業學員主要分配師級以下部隊;研究生畢業學員應當兼顧其研究方向和素質特長,主要分配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密集型部隊。雖然現在由於碩士學歷的比例增高后,一般都不會再分配到院校、科研單位,但往往會分到一線的作戰部隊或技術密集型部隊。而直讀博士則往往會分配到院校、科研單位,即便是非直讀博士,分配到院校、科研單位的概率也比低學歷的高。
再次,個人努力能改變命運
這不是雞湯,如果分到基層偏遠、小、散或者非一線部隊等單位,想要有「出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我曾經的幾個同事、師弟就是這樣離開的,其中一個是通過自學通過司法考試,為所在單位牽涉的幾起民事糾紛提供了法律意見,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被上級的軍事法院相中後將他調離;另一個則是讀碩讀博,其個人能力得到導師的欣賞和肯定,後來經過導師和原單位的溝通,畢業後留在了學校。
因此,如果所在單位平臺級別有限,想有「出路」,唯有努力求變!
否則,就只有轉身離開!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關注古道鎧甲,一起聊聊職場、軍營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