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
這個家族的200多通墓誌,撐起了魏碑的半壁江山,浸潤書壇上百年
三餘書社
原創
2023-2-13 18:27 · 來自山東 · 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從地域上進行劃分,分為北碑和南帖。北碑包括摩崖、墓誌、造像記等等諸多品類,因北方政權以北魏,東魏為主導,所以又稱魏碑。
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南帖一脈的流利妍美書風,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清朝時期,隨著魏碑作品的大量出土,北方以雄強,古樸一脈的書風,才又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當年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以後,為推行漢化,將「拓跋氏」改為漢姓「元氏」。從清朝至今,以河南為中心,一共出土了拓跋氏皇室墓誌200餘通,統稱「元氏墓誌」。
這些墓誌的摹刻時間從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公元496年),一直延續到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這些作品風格各異,刻工精良,保存完善。
拓跋氏的家族墓誌,堪稱是撐起了魏碑的半壁江山,也代表了魏碑的最高水平。這些作品以楷書為主,出土之後,成為書壇舉足輕重的範本,浸潤書壇上百年。
清代書法家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概括了北碑的十大特色,曰「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
這些墓誌因為橫跨近四十年,風格也各不相同。在這裡簡單給大家介紹幾件一直備受重視的經典之作。
一、《元欽墓誌》
《元欽墓誌》刻於永安元年(528年),這件作品是標準的「魏碑體」楷書,提按轉折間鋒芒畢露,但是撇捺都較為豐腴圓潤,是北魏向東魏轉型的代表作品。
此作整體方圓相濟,氣象森然,帶有皇家威嚴的廟堂氣息,現在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當中。
二、《元思墓誌》
《元思墓誌》被認為是魏碑中最好的一方作品,它充分代表了魏碑「上可承篆隸古拙,下可接唐楷精細」的特點。
這件作品結字巧妙,以方筆為主,偶爾間雜圓筆,點畫之間楷書的法度已經非常成熟了。其整體風格渾厚雄健,但又不失唐楷的精緻細膩和變化多端。
我們如果想要尋求書法變化,避免因流利太過而顯俗的問題,要學習魏碑,這件作品是一定躲不過的。
三、《元倪墓誌》
《元倪墓誌》刻於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受南朝書風影響,此作點畫流動,豐腴飽滿,當中雜糅有圓筆和行書筆法,書風整體偏於秀逸瀟灑,圓潤典雅。
這種風格是其受南朝流利書風影響的結果,《元倪墓誌》也是眾多魏碑楷書中極具個性的一篇。
魏碑或典雅、或秀逸、或莊嚴肅穆、或平和溫潤,風格各異,異彩紛呈。學習楷書,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唐楷及以後的作品,魏碑的光彩,不亞於唐楷,在風格、筆法等方面,更是其重要補充。
送你閱讀驚喜獎勵
187金幣
領金幣
搜索
魏碑十大名帖
元思墓誌高清版
元暉墓誌
張猛龍碑最清晰的版本
元欽墓志銘高清全文
鮮于璜碑
如何系統的練習毛筆字,我曾與幾個書友多次探討過這個話題。由於各抒己見每次都是無果而終。我也曾查閱過很多資料,看了不少書法名家.關於怎樣才能寫好毛筆字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如:怎麼臨帖.多臨帖.臨好帖……種種。
下面我就以我個人不成熟的見解.籠統的談一下怎樣練習毛筆字。首先如果是零基礎的習字者,一定要了解筆與墨如何的有效結合。從簡單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等練起,練多長時間為好,那就因人而異了。然後就選擇一本好的字帖,記住一定要自己喜歡的,初學者第一本字帖會影響到今後的書寫走勢。
學書的人都明白臨帖是必由之路,我個人不贊成一上來就盲目的模仿著寫,而是先學會認真的觀察,每一個字是如何結體的,以及墨的濃淡虛實.到運筆的力度,待觀察力提高的同時在動筆,這可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練習,磨鍊出頑強堅韌的意志力,你的書寫能力自然提高。審美能力也隨之增強。
接下來就可以換本字帖了,同樣是觀察.臨摹.堅持,慢慢的添加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什麼樣的字算是好呢?我認為就是得到多數人認同的字吧。但我個人一直追求的就是能把字.寫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夠了。
我的回答籠統希望得到你的認可。赤峰.馮智學
好一手《多寶塔》!
《多寶塔》學到這種地步豈是初學?首先祝賀啊!筆劃與結體的功夫已經邁過了初學的關口了!
功夫還有些不足,比如你的生字的最後一橫就寫得生硬,可是其他的長橫確是很好,比如恆字,持字都很好!這說明你對於長橫的書寫還需要磨鍊!
我的建議是換帖!比如顏體的《勤禮碑》或是《自書告身帖》,或者是柳歐,都可以!當然你也可以換行草的法帖!再就是需要適當地學習書法理論,在臨帖時領悟書法理論,沒有書法理論的支撐,任何人的書法都走不遠!
關於怎麼系統練習毛筆字,就本人的習字之路,談一點感受。
一、如何讓初學者堅持下去很關鍵
首先,不能讓初學者早早的失去興趣。
很多初學者,因為直接按照老師的要求,在拿不穩毛筆的情況下,去橫平豎直的練基本功,因為枯燥、乏味,找不到愉悅點,很快失去了興趣,老早就放棄了。
其次,提升興趣,才有堅持的可能。為了能讓初學者堅持下去,愚以為:只要願意拿起毛筆,就堅持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詩、詞、賦、經典文章、歌詞等等,不枯燥就行,不問是否合乎筆法、是否橫平豎直、字是否被抖動成黑墨團,......隨心所欲地寫下去就好。只要能堅持寫下去,逐漸的你掌控毛筆的能力就有了,手持筆就穩了。手穩了字就能寫的好一點,也就是說進步了。看到了進步,興趣就會維持、大增,練習毛筆字才能堅持下去。
二、逐步規範寫字行為,練好基礎
在有一定時限的隨心所欲的愉快寫字階段後,持筆能力提高了,手穩了,就應該規範寫字行為,開始練習基礎:橫、平、豎、直,點、橫、豎、撇、捺的寫法,有了一定的筆畫基礎,才能具備學好每個字的能力。
三、加強筆畫基礎練習的基礎上寫好單個字
具備一定筆畫基礎後,重點是要學好單個字,是從楷書開始,還是從行書開始,視個人情況而定。感覺寫楷書枯燥,為了提高興趣,以防中途輟筆,可以從行書先入手,畢竟都有鋼筆字基礎。如果有毅力,心中有目標,枯燥不會造成半途而廢,建議還是從楷書練起,這樣你未來的毛筆字不會漂浮,不會成為江湖體。
四、寫好單個字的基礎上,開始臨摹
臨摹是練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在臨摹之前,可以試著花一段時間創作作品,然後與其他人(名人名作更好)的作品做比較,發現自己的字缺乏出處、缺乏筋骨等差距之後,開始有主動想要臨摹的欲望時,開始臨摹,才算是恰到好處的臨摹開始點。此時的臨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學習什麼,這樣的臨摹才能效果非常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摹什麼樣的帖子,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或老師指點,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字帖。
五,臨摹首推楷書隸書,達到一定境界後,開始臨摹行書,達到一定境界後,過渡到草書。當自己在各種字體都有一定的駕馭能力後,建議還是要練習一下篆書,篆書可以將你的寫字速度降下來,對創作各種書法作品,尤其是行書、草書,會有一定的幫助。
六、書法作品創作,說簡單也簡單,說有難度也有難度。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都可以去創作。但是,嘗盡了各種臨摹、書體之後,作品的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付出過艱辛的臨摹之路,呈現出來的美好是不一樣的!
粗淺的感受,請多指教!
一、書法入門難,選對老師是關鍵
學習書法在入門階段是最難的,如果你對書法只是一時的熱情,可以忽略這一點,如果你想在書法中有所得,那就要知道學習書法的初期是需要教師去引導,自己去感悟的。如果,教師沒有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很容易會產生枯燥的感覺,進而失去信心,放棄書法。
如果是真正的想對書法有所得,一定要在開始之前慎重的選擇老師。現在有很多在線的課程,我建議在開始學習之前,認真的研究老師的簡介和上課的內容,這樣認真選擇之後的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絕對比盲目的開始要好。
練習書法需要堅持不懈
書法的學習在于堅持。兩三天不練就會手生,哪怕每天只練10分鐘,也好過很多天不練習,然後一天練習很多次。
還有就是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往往對於前幾個字,我們會付出90%的耐心,而越往後我們的耐心則是逐漸減退的。其實,無論字在前在後,我們寫十分鐘還是半個小時,對待我們寫的每一字,都應該具有像寫第一個字時的耐心~
基本功很重要
這就是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困擾的問題:學習書法一定要從楷書學起嗎?我這裡給出的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是學生,那一定是從楷書學起;如果是成人則可以從行楷,隸書,甚至是篆書練起。但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學習書法一定是先從筆畫學起,再領悟字形的結構的。
學習書法和我們平常做的很多小事一樣,是需要不斷堅持,循序漸進,最後得到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前期的事情都省略了,那即使短期內看到了進步,那也是假象。實際上,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因為前期的假象,自己變的眼高手低,進步很慢,也沒有勇氣從頭開始學起,久而久之就會對書法這件事失去信心。
二、選貼很重要
1、選名家名貼,因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2、選擇自喜愛的貼,只有愛不釋手,才可心摹手追。這樣臨摹更容易上手,理解和掌握也更快。
3、選毛筆字貼作為範本,要選古代名家的小楷名帖,因為學習這種毛筆小楷字帖更能居高臨下、不致於誤入歧途。
4、選帖要專一,拿定主意後,就要堅持臨下去,不能朝秦暮楚,否則會前功盡棄。
5、可以找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字貼,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的審美不一致,因人而異。
三、練習方法是很重要的
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方法是莫過於:讀貼、摹貼、描紅、臨貼、應用。
毛筆字一開始練習的時候要從描摹開始,然後是臨寫和背臨,最後是創作。描摹一般會用薄紙在字帖上進行描寫,儘量要和原作寫的一樣,儘量還原字帖本來的樣子。描摹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掌握字體的結構,還有如何運筆,了解每個筆畫是怎麼寫出來的。
描摹並不只是單純的去覆蓋原來的字跡,要知道這個筆畫下筆的輕重和正確走向。正確的執筆姿勢是用拇指和中指緊緊夾住筆桿,手心中要有一個空閒的位置,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垂在毛筆的後面,身體挺直,手臂懸空在桌子.上方,不能放在桌子上。在描摹練習中掌握筆畫和字體結構之後,就進行下一步臨寫。臨寫就是照著自己描摹的字帖進行書寫,也是儘量往字帖原來的樣子上靠近。在臨寫過程中是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光是要寫,還要多觀察,看看自己寫的和原來的字帖有什麼不一樣。臨寫好了之後就開始練習背臨,在不看字帖的情況下進行練習,熟練掌握之後就可以進行創作,形成屬於自己的風格。
1、讀帖:在書法中的「讀貼」,不是閱讀字貼內容的意思,而是認真、細緻的觀貼。就是揣摩字的點畫運筆方法,結字的特點、章法變化、字體的風格等,做到以眼睛導心。古人說:「察之者尚精」就是指這個意思,讀貼是學書中常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環節,是臨貼的必要準備。
2、摹貼:也叫蒙著描,用透明度較好的面不浸黑的白紙蒙在鉛筆正楷字貼上,用硬筆直接在白紙上描寫,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笨,其實效果很好,它不但能學到每一筆的寫法,而且也能儘快地掌握字貼的風格特點和加深到筆畫的記憶。
3、描紅:描紅是初學鋼筆書法的一種方法,就是用帶黑墨水的鋼筆直接將描紅本上的紅字描成黑色。描紅練習要下筆準確,一筆一畫,認真描寫。描紅和摹貼一樣容易掌握範字的結體。
4、臨貼:所謂臨貼,就是將硬筆字貼攤開,置於案前,對照貼上的字體,按照運筆方法,觀字的大小形勢,書寫於紙上,它包括「對臨、背臨、意臨」三個階段。
臨貼善於找點畫特點和結構上的特點,切忌「抄貼」,而且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臨,不可看一畫寫一畫,以免出現在結構不勻稱的毛病。初臨貼要先求形似,待熟練掌握字貼的間架結構後再求神似。「對臨」以後,就可以進一步「背臨」。「背臨」是不看字貼。憑大腦記憶將字貼中的字默寫出來,再對照原貼進行比較,找出缺點,加以改正,這樣有助於加深理解,能收到較好效果 ,最後是「意臨」,借鑑字貼的精神,字體的結構,形成自己的風格。
5、應用: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要把每天掌握的字,隨時隨地運用到生活中,古人寫的那麼好,就是因為每天運用毛筆寫字的緣故。所以,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麼系統練習毛筆字?」其實也就是如何系統練習書法的問題。從題主提供的圖片來看,學習的是顏真卿的楷書,二十多天能達到這種效果還是說明學習得法的。
從題主提出的細節提升不了,如何長期系統練習的問題出發,要想系統練習毛筆字或者書法,我覺得首先應該從楷書學起,其次要從字內功和字外功兩個方面去提升。
一,楷書寫好了書法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楷書的發展,從書法史來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無數書家的努力和時代的變遷最終成型的。
楷書的本意就是楷模,模範的意思,我們知道楷模和模範都是我們效仿的對象,所以要想系統學習書法,就必須從楷書學起。
〔楷書意即「楷模」〕
北宋大書法家,大詩人,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書法方面造詣頗高,他對於系統學習書法的觀點是: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這說明楷書是基礎,所以題主選擇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來作為入門的字體是完全正確並且可取的。因為楷書就像是站立的一個人,而行書是行走,草書則是奔跑了。
蘇軾在《論書》中也有這種觀點: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這不僅說明了系統學書法應該從楷書入手,而且也進一步闡明了楷書,行書,草書三者之間層層遞進的關係。
說到這裡,我舉一個例子:
清代書法家宋曹在評論行書這種字體時說:
「如雲行流水,穠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字雖不連氣候相通,墨縱有餘肥瘠相稱。」
在這段論述當中,宋曹說行書是楷隸之捷也,也就是說楷書寫好了之後,行書的書寫是楷書的一種便捷方式,在日常書寫行書時,我們也是在楷書的字形框架上通過變異筆順,省儉筆畫等方法使行書變得活潑起來,但行書萬變不離其宗,其「底子」還是楷書。
既然行書如此,草書自然也是如此。
而從楷書的特點來看,也是諸多書體當中最注重細節的書體:它有豐富而要求度極高的筆法技巧,有完整而規範的結體原則和規律,有大開大合細膩縝密的章法布局,所以說如果把楷書學好了書法的問題其實就已經解決了。
〔行書是楷書的便捷之式〕
確立了楷書在系統學習書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只是僅僅解決了學習書法的認識問題。要想進一步系統學習書法,還得從字內功,字外功兩個方面進行具體而紮實地學習。
字內功
這裡我所說的字內功特指在學習書法時,對於技法方面的探究,純技法的練習,屬於書法當中的字內功。字內功則包含了筆法,字法和章法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
(1)掌握筆法是系統學習和書法入門的關鍵
筆法顧名思義就是用筆的方法,我們知道,在毛筆書法裡,毛筆是非常豐富的,而且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常用的筆法有藏鋒,露鋒,中鋒,偏鋒等等。
儘管筆法的內容很豐富,但是它並不神秘,具體到一個個字當中,筆法的載體就是筆畫。
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橫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堅正勻靜,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
這段話是宋代姜夔在《續書譜》當中的一段對於筆法,筆畫的論述。
在這段論述中,姜夔說點畫是字的眉目,橫畫是字的體骨。這說明筆法的豐富性要體現在具體的筆畫上才有意義。
而筆法的具體表現又在於運筆過程當中的起筆,行筆,和收筆。
〔毛筆「捺」畫的運筆過程演示〕
以毛筆基本筆畫「捺」為例,通過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運筆動作就能把這個筆畫完成,以此類推,我們所有的筆畫基本上都可以用起筆,行筆,收筆來完成。
掌握了筆法的要領,就相當於拿到了系統學習書法的鑰匙,在此之後的臨帖,間架結構等等都是從學會筆法開始的,所以說,掌握筆法是系統學習和書法入門的關鍵。
(2)了解字法法則和規律是書法構字的重點
字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字的結構,結構在一個字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很多人覺得結構是筆法,字法,章法三個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環。
古人對於結構的重視之論非常之多,我們摘取一段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當中的一段論述:
欲學書先定間架,然後縱橫跌宕,惟變所適也。
董其昌強調學習書法要先定間架,也就是要特別注重結構,結構穩妥,進而達到視覺平衡是書法美的重要體現。
觀古人的書法,在結構取勢方面各有妙處,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古樸雄強是其最大的特點,而結體平穩寬博雍容也是其楷書的閃光之點。
〔顏真卿楷書〕
柳公權的楷書則呈現出瘦硬挺拔的特點,四圍放射,中宮收緊是柳體字的精髓所在。
〔柳公權楷書〕
歐陽詢楷書則剛勁挺拔,斬釘截鐵,在結構方面則堪稱典範,筆畫避讓,環抱穿插,欹側生姿,字字靈動是歐體字的精華部分。
〔歐陽詢楷書〕
以上所列舉的這三位古代書家的楷書,除去其精妙入微的筆法技巧之外,其結構規律才是書法學習者應該著重照顧的,因為筆法是可以通過練習得來的,而結構規律則需要學習,掌握其中規則,以不變應萬變。
所以,系統學習書法,對於字法法則和規律的掌握是不得不重視的一大重點。
(3)章法是書法學習的總體表現和精神面貌
我們學習書法,章法是系統學習中字內功的最後一站,同時章法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貼字體大小頗有相頸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
以上是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於章法所做的生動形象且言簡意賅的評述。
為什麼說章法是書法學習的總體表現和精神面貌呢?因為「一點是一字之規,一字乃全篇之準。」章法是由一個個筆畫,一個個單字通過巧妙的結合而形成的。
所以說,章法既可以檢驗書寫的整體效果又可以找出單字的不足,還可以檢驗筆法是否合格。
〔楷書章法,通篇字字生動,章法嚴謹〕
顯而易見,系統學習書法,章法是不可繞行的一步,因為章法本就是對於書法學習的系統總結。書法的精氣神和美感從章法中來,書法中的弊病與不足也可以從章法中體現。
敘述至此,我想說書法學習本就是一個自成體系的過程,絕不是只重其一,不重其二的不著邊際的過程。
以上所說的筆法,字法,章法是書法字內功的三個系統性的表現。而系統學習書法的另外一個方面則需要注重字外功的修養和積累。
字外功
字外功是相對於字內功而言的,字外功是習字者內在的涵養和修為,歷代書家首先都是文人,例如蘇東坡,歐陽詢,歐陽詢等人,每一個人都是著作等身,都是文化界的巨擘,從他們的書法中我們可以窺見字外功對於一個人書法內在精神氣質的影響。
(1)了解書法發展歷史:對於一個系統學習書法的人,了解和研究書法發展歷史是很有必要的,這就相當於疏通學習的經脈,了解書法的偉大與不朽。
(2)了解字體發展變化:書法萌芽於新石器時期,此後一直不斷演變發展變化,最終形成了真草隸篆行五大字體,梳理這些發展演變,有助於我們系統學習書法。
(3)研讀歷代書法論著:書法是學出來的,而不是閉門造車練出來的,書法的學習,有時百練不如一看,對於歷代經典的書學論著,不可掉以輕心,衛夫人的《筆陣圖》,孫過庭的《書譜》,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等等,都是系統學習書法的養料,如果不把書法當做一種文化如看待,那麼寫出來的字就會有匠氣,而沒有書卷氣,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看啟功先生的書法,作為當代「詩書畫三絕」的啟功先生,他的書法書卷氣躍然紙上,這裡學養和文化的積澱,而那些刻意模仿的書作,形似而神不似,雖筆墨功夫很深,也只能說是字匠了。
〔啟功「詩書畫」三絕〕
以上這三點是我所謂的字外功,而我想說的是,想要系統學好書法,必須要兼顧字內功和字外功,才有希望學書有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一眼就能看出臨的是《多寶塔》了,不到二十幾天就達到這個水平,只能客氣的說:您太有才、太有天份了![贊][祈禱]
關於此碑的來歷頗有幾分傳奇色彩。據說,有一個叫楚金的禪師在夜裡誦讀《法華經》,愰忽之間,仿佛有一座多寶佛塔呈現在眼前,他想這個應該是佛的提示,於是誓志籌建這座多寶佛塔。經過4年的努力,多寶佛塔終於建成。而書寫碑文的重任則落在時任武部員外郎、44歲的顏真卿身上,於是才有了這名垂書壇的宏篇巨作。
畢竟是為寺廟所寫,所以筆法多少吸取借鑑了當時的抄經體。用筆呢多用中鋒,起筆和收筆有明顯的頓按扭挫,特別強調「護尾」,筆畫粗細對比鮮明。雖說這是顏真卿早年的作品,但卻是顏碑中最講用筆,法度最為細密嚴謹的一部。所以最適合初學!問世以來深受世人喜愛,明代書壇巨將董其昌就深受此碑影響。至今仍是適用非常廣、影響十分巨大的經典之作。
就你個人而言,如要系統的學習書法,我建議如下:
一、先要大致了解一下書法發展`演變的概況脈絡,熟悉一下各種書體的來歷丶經典碑帖、代表人物,這樣可以讓你一下子站據一個制高點,對今後選擇何去何從將大有益處。
二丶選帖不可根據流行風而盲從,要以我為主!既要照顧到自己的喜好,同時又要注意到今後的連續性。
三`要制定學習計劃,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可今天顏體明天歐體。
四、帖定位以後,要寫讀結合,通臨與精臨結合,臨寫與創作結合。
總之,學習任何一門技藝,不下點功夫,不吃點苦頭怕是不行滴!最後只剩:堅持丶堅持再堅持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祝早日成功!
20天練成這樣寫的已經很不錯了,證明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書法,簡單地講就是用毛筆寫字,或者寫一幅作品。這就會涉及到如何使用毛筆,如何結字,如何布局,如何用墨以及印章題款。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筆法——如何使用毛筆的方法。
就筆法來說,分為帖學和碑學。帖學,以「二王」為代表的絲帶形中鋒用筆,以及懷素、顏真卿為代表的鋼絲形中鋒用筆。碑學,指崇尚碑刻的書法流派,與「帖學」相對。碑學有「專指北碑」、「北碑加篆隸」、「北碑加唐碑」等三種基本含義。碑學始於宋代,興盛於清代中葉以後。個人愚見,不太提倡碑學。
筆法過了關,才算書法正式入了門,才有能力和底氣去做個人書法藝術風格的探索。
切記切記,筆法是核心。那麼如何獲得筆法?
筆法無所不包者,王右軍也。並非篆隸楷書。學習筆法、結字,王羲之集字《聖教序》是非常合適的教材。
還有一個人,也非常適合作為筆法入門學習的範例。他就是褚遂良。他的《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筆法豐富靈動,帶有隸意,非常適合鑽研筆法。
把上述三帖吃透,水到渠成,筆法得到。至於章法、墨法等等,我們站在幾千年書法歷史的高峰,俯瞰下去,老師多的是,慢慢學習即可。
當然,以上只適用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如果毫無基礎,又要系統地學習書法,以藝術院系的標準,是從篆書入門,而後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從筆法的專研,到章法、墨法等的博取,就是這條路線。
01. 我個人學書法的一點體會
很多學書法的人都很困惑,自己學了十幾、二十幾年,各種碑帖臨了無數遍,怎麼還摸不清書法的精髓,從書本裡、網絡上找到的知識經驗太不具體了,學了一溜三遭還是一頭霧水,水平還是上不去。
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
其實大多數人與書法之間只缺了一個真正懂書法的好老師。老師教和自學成才有天壤之別。自學者想彎道超車,比登天還難。
古人學書法得天獨厚。比如王羲之,他的父親和家族裡的好幾位長輩都是書法家。王羲之幼年師從衛夫人學書,得鍾繇之法。家裡的環境又好,耳濡目染,加上他的勤學苦練,才使得他的書法的境界登峰造極,後世無人能及。再比如顏真卿,師從大書法家張旭學書。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學書找個好老師多麼重要。
當然,現今社會,想找到名家指點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怎麼辦呢?還是得自己多方摸索,多臨帖,多求教。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在這方面我最敬佩的書法大師是吳昌碩,他生於亂世,一生悲苦,但他在藝術追求上卻從沒停歇過腳步。他沒有師從任何人,幾十年刻苦專研石鼓文,孜孜不倦,為他的書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終成二十世紀書壇第一人、畫壇巨擎,對後世書畫家影響巨大。經他教出的學生個個都是響噹噹的牛人。
所以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條件的話最好找老師,沒條件就必須和碑帖死磕。
漢隸《史晨前後碑》(局部)
02. 學書法,先要掌握系統的技法理論知識,建立學科意識
學書法,不能上來就練,先把技法理論知識(章法、字法、筆法、墨法)弄清楚,這樣練上去才會事半功倍。否則練十年八年,也難登大雅之堂。
03. 要對筆墨紙硯有所了解
這一點也很重要。知道選什麼樣的紙筆好用,紙筆不好用,字就寫不好,會打擊你的自信心的。選用墨汁的話,適當的往裡面加點清水,這樣可以增加書寫的流暢度。硯臺有當然好,初學者可以不用。
吳昌碩臨《石鼓文》(局部)
04. 百字過關
有次我臨王羲之的《蘭亭序》,被一位師兄看到了。他說我這樣臨不行,效果太差。他告訴我一個字一個字臨。一天一個字,或幾個字,別貪多,把每個字的筆法、結體特點都掌握了,逐一「過關」練習,可以大大提高練字的效果。
有套中國書法《百字過關》系列叢書挺好的,對學習書法很有幫助。
王福庵書《說文部目》(局部)
05. 練習書法的碑帖選擇
我覺得練習書法還是從楷書入手比較好。其它書體可以帶著練,根據個人喜好。
楷書字帖:顏真卿《多寶塔碑》、歐陽詢《九成宮》。
行書字帖:王羲之《蘭亭序》。
隸書字帖:漢隸《史晨碑》。
篆書字帖:吳昌碩臨《石鼓文》、王福庵書《說文部目》
以上碑帖只是我個人的喜好,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想任何事情你能堅持半年不間斷,總會有些收穫,而且這種感受,這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1.臨摹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2.專注
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練字的同時經常要多讀書,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總之一句話,加強字外功夫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便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