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用鎮痛泵。主要是因為醫生說我是不受麻的體質,用不用鎮痛泵效果都一樣[笑哭]手術過後麻藥醒了的那個晚上我是活生生疼過來的,真的是生不如死。如果自身身體條件沒什麼問題的話,還是建議用鎮痛泵吧,能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畢竟拔了尿管下床的那一瞬間,我真的恨不得一頭撞牆算了。
剖宮產後要不要用鎮痛泵?不用考慮,當然要用啊!
手術臺上有麻藥持續作用,不會感覺疼,但剖宮產生孩子並不是剖完就結束了,手術結束之後才是真正「痛」的開始,疼痛主要來自腹部切口的疼痛和子宮收縮的疼痛。
腹部切口痛。就像其他一切盆腹腔手術一樣,剖宮產也是有腹部切口的,並且剖宮產的切口比一般的切口要稍大一些,長度在10—15cm之間,具體跟孩子的大小,急診還是平診手術、胎位等有關。其他的腹部手術術後都要用鎮痛泵,憑什麼因為剖宮產就不用呢,是生孩子就不用啊,疼還是一樣的疼啊,或者更疼。
子宮收縮痛,剖宮產同樣會有子宮收縮痛。隨著孕周的增加,為了滿足胎兒的需求,子宮容量和重量都逐漸增大,到孕晚期容量為非孕期的500~1000倍;重量為非孕期的20倍左右,子宮的血流量在孕晚期也極其豐富。子宮需要止血,子宮體積和重量要逐漸恢復到孕前水平,這都一切都有子宮收縮參與其中,且扮演著重要角色。以我自己來說,順產的時候打了無痛,所以不是特別痛,產後1周之內,,都有體驗到子宮收縮的疼痛,雖然這個強度跟生產時的陣痛相比是九牛一毛,但那種痛也是其他疼痛不能比的,讓我有種生不如S的感覺。
剖宮產術後的一段時間內,為了防止因為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後出血,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醫生或者護士在刺激一下子宮,看看收縮情況,同時避免不了會刺激到腹部傷口,那疼痛,真不是一般人能抗的。我一個婦產科的同事,剖宮產後用了鎮痛泵,第二天去看她的時候,她還眼淚汪汪的,喊痛,我就嘲笑她了,你不是總說生孩子的痛都忍不了,怎麼做女人啊!你這都第二天了,得做一個勇敢的女子啊!要不是因為痛,估計早就爬起來打我了。
曾有一個妊高症剖宮產的患者,家屬死活不同意用鎮痛泵,好說歹說就是說不通,產婦本身也沒有體驗過術後疼痛,說,那就聽家裡人的吧。下手術沒多久,血壓嗖嗖嗖地往上彪,要問為什麼,疼啊!主任給我們一頓罵,明知道是高血壓的病人,還不給用鎮痛泵,你們想幹嘛,血壓上去了,病人出了危險誰能負責!我們又反覆做病人和家屬的工作,這才勉強同意,然後我們又沒皮沒臉地求麻醉科的同事來裝個鎮痛泵,終於好了。
所以,剖宮產術後不用鎮痛泵的理由是什麼呢?
你好,剖宮產後刀口會疼痛,同時產後子宮收縮也會引起明顯的腹部疼痛。疼痛常常會影響女性的休息,而且還會影響女性的心情,甚至影響乳汁的分泌。
應用鎮痛泵是有好處的,能夠有效的進行止痛。尤其是對於痛覺過於敏感的人群,使用鎮痛泵可以改善症狀,減輕痛苦。既可以減輕手術後刀口疼痛,又能緩解宮縮痛。而且偶然間使用一下鎮痛泵,也不會對傷口產生影響。
鎮痛泵可根據劑量調節用兩到三天,鎮痛效果比較好。但也不是必須要用的。
應用鎮痛泵也有一些副作用,有可能會延遲腸蠕動恢復的時間,增加產後出血量。
醫院不強制產婦使用鎮痛泵,如果耐受性比較強,也可以不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大嘴笑呵呵,人傻主意多!
我家小公主是剖腹產出生的,當時醫生問,用不用鎮痛泵,毫不猶豫地用了。雖然用了之後,媳婦還是說疼。
問了醫生,鎮痛泵裡面真的是止疼藥物,但因害怕產婦發生危險等種種原因,置入的藥力,不足以抵消手術傷口疼痛。打個比方,剖腹產的疼是100級,鎮痛泵只能止疼80級,所以媳婦還是會覺得痛。
為給咱生個孩子,媳婦都剖腹產了,傷口那麼大,即使鎮痛泵作用不大,該用還是用上吧,能讓她少疼一點是一點。
你好,我是婦幼專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梁醫生,要不要鎮痛泵這個問題,有的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如止痛泵、止痛藥有副作用,忍忍就過去了……其實這些是很大的誤區,長期以來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想說:拋開傳統觀念的縛束,痛的危害遠遠大於大家擔心的誤區的危害。
術後疼痛的危害有:
1.疼痛會影響產後飲食、體力恢復,怕疼產婦活動減少,會增加腹腔臟器粘連、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2.疼痛會影響產婦情緒:導致新媽媽們煩躁、焦慮、抑鬱,甚至睡眠障礙。
3.疼痛會使媽媽照顧寶寶的能力下降,不利於早期母嬰交流;影響有效哺乳時間,重者可抑制乳汁的分泌。(很多剖宮產後奶水少,來得晚)
4.急性術後疼痛處理不當可能會發展成為持續性慢性疼痛狀態。(醫學上稱為「繼發性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有些媽媽說過了好幾個月了還是會有隱隱的痛。)
所以:良好的術後鎮痛,可以最大程度緩解疼痛,改善孕媽媽舒適感,促進早期母乳餵養,親子關係,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快速產後康復。
另外,目前推薦的術後鎮痛方法:多模式鎮痛。[玫瑰][玫瑰][玫瑰]具體大家可以關注我,看我的視頻
剖宮產術後要不要用鎮痛泵?
回答:你好!剖宮產術後並不是常規要使用鎮痛泵的,醫生不會強制你使用,是根據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而決定是否應用。
人體對疼痛的耐受,主要是痛閾值的高低而表現不同。疼痛閾值代表著機體對疼痛的耐受能力,疼痛閾值越高,一般代表對疼痛的耐受性越強,承受疼痛的能力也越強,也就是說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較低。
疼痛是機體的一種應激反應,有自我保護的作用,每個人的疼痛閾值不同,所以對疼痛的耐受也有所不同。對疼痛比較敏感的,建議用鎮痛泵止痛效果較好,當然根據自己的情況也可以選擇止痛藥物鎮痛。
如果選擇鎮痛泵,建議短時間應用為好,用的時間長有些人會出現噁心,嘔吐或尿瀦留等副作用,也有可能引起產後出血量多的情況,需要引起注意。希望對你有用,謝邀!
我生過兩個,兩個都是剖腹的。
頭胎因為胎位不正,頭朝上,提前一個月破水,緊急剖了。
二胎離頭胎差距十年,雖然可以順便,但為了多那一個月產假,(剖腹產是七個月),毅然選擇剖腹。
說說感受吧!
頭胎09年初,那時候在農村縣城剖的,不管是醫療技術還是醫術都相對差一些。更不要提有鎮痛泵了,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東西,也沒有醫生護士告訴我。術前備皮,插導尿管,自己提著褲子爬上四樓,爬上手術臺,沒有任何護士理我。術後家人找人幫忙,幾個男人連床帶人抬下二樓病房。隔四個小時壓肚子,24小時候強制起床活動。想死的心都有
二胎19年,在市中心醫院,全程護士指引,陪同。病房備皮再到術前一直有病床平躺,電梯直達手術室。術後詢問要不要止痛泵,用藥指導和禁忌說的清楚明白。為方便我自己用藥,貼心的放在手邊。壓肚子的恐懼感減少太多太多了。第一次起床也沒有那麼恐懼。
所以我想說,怕疼的話一定一定要用鎮痛泵。要不然疼起來會讓你懷疑人生,甚至恐懼二胎的。
當然要用,作為剖了兩胎的媽媽,真是體會了生不如死,第一胎時也不懂,年輕臉皮薄,很多事不好意思問,雖然用了鎮痛泵,但是人家護士小姐姐說不到實在受不了就不要動那個按鈕,也不敢動,疼的呀,好想把中間這截身體砍掉,太疼了,記得好像也就找人家給按了兩次,按完好像也沒咋管用,自己也沒敢按過,我現在都懷疑當時裡面是不是根本有沒有藥。
後來生二胎年齡大了,本來二胎就比第一胎疼,也不管讓不讓按了,疼厲害了就按一下,能舒服一會兒,好歹到第三天晚上雖然還疼但能睡著覺了,所以必須用,要不太受罪了,疼的要命。女人必須自己愛自己,受罪的事誰也替不了,當時同病房有不捨得用的,哎呀那個疼的場景真的是不願意回想。
用,一定用,肯定用!
現在看著這個小可愛,疼的值了。
按照產婦意願,可以用
首先了解什麼叫無痛分娩
在無痛分娩中,有多種方式,有吸入性麻醉、局部麻醉、全身用藥等等,現如今臨床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椎管內阻滯鎮痛,其中包含了硬膜外阻滯和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在產婦宮口開到3指以後,產婦疼痛程度已經達到了極限,此時麻醉師會將低濃度的麻醉藥物在腰部注入到硬膜外腔或蛛網膜下腔,同時還要以輸注泵自動持續給藥方式來實現鎮痛的目的。
口中的無痛分娩在國際中被稱之為硬膜外止痛法,在產婦分娩到第一產程後,在產婦意識完全清醒的情況之下,在產婦意識完全清醒的情況之下,按手術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間,選擇好脊椎間隙,先作局部麻醉,用穿刺針頭穿刺。確已證明穿刺針已在硬膜外腔內,則分次注入麻醉藥,從而實現阻斷產婦腰部以及腰部以下的痛覺神經傳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娩疼痛。在整個過程中產婦能夠自行活動,可謂是輕鬆和愉快的完成了整個分娩過程。在一般情況下整個過程用時僅為10分鐘,注射麻醉藥物時間約為15分鐘左右,麻醉藥物起效,隨後使用持續性滴注給藥方式直至分娩完成,無異常後將導管移除。
無痛分娩的優勢
①安全:無痛分娩常用的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麻醉醫生在分娩產婦腰部硬膜外置入藥管,藥管中的麻藥濃度和剖宮產相比僅有1/5,可謂是低濃度麻醉,對產婦以及胎兒均無影響。
②方便:在一般情況下在產婦宮口開至三指後以放置好的藥管作為給藥的途徑,此時分娩產婦可以隨意活動,十分便捷。 ③藥效持久:在給藥後十分鐘左右分娩產婦即可感覺到宮縮、鎮痛感減輕,此時的感覺和月經輕微疼痛相似,麻醉醫師給藥一次能夠持續90分鐘左右,根據個人體質持續時間甚至更長,產婦有疼痛感後給予給藥,反反覆覆持續到分娩結束。
④適用人群廣泛,根據筆者上述闡述中可以得知絕大多數的孕婦適用於無痛分娩,但是合併妊娠期疾病以及有既往過敏史的孕婦應向醫生諮詢後遵醫囑使用最為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除此之外無痛分娩產婦不需要進手術室,整個分娩過程是在醫生和麻醉醫生配合下完成的,無痛分娩和正常陰道分娩相似,在產房即可分娩,總而言之無痛分娩是以無痛為目的的一種分娩方式,至今為止無痛分娩的鎮痛效果十分滿意。
從臨床角度來講無痛分娩使用的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這種麻醉方式具有安全係數高等優勢,雖然有一部分人群會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以及頭痛、腰疼等反應,但是發生機率比較低,而且上述不適感不會很嚴重,不需要任何治療可自行消失,給身體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