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導演李安,如果說孝道是道德綁架,那麼,這個導演一定是當今社會的渣滓!是當今社會的害人蟲,是年輕人成長當中的魔鬼整固,是國家提倡的德治與法治並行的攔路虎無疑!若他導演的電影電視在當今社會播放,將是一部毒教材,危害社會不淺!但是,我必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養老問題,農民養老難的問題,國家對國民待遇不平等的問題。
百善孝為先。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連動物都知道哺育之恩,更何況我們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古有臥冰求鯉,恣蚊飽血的典故。我們做子女的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沒有父母養育之恩,哪有你我之今天。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孝道,你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去贍養盡孝,哪還有什麼朋友可言。還有那些啃老卻不敬老的~巨嬰,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種悲哀!
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真摯和無私的情感,恩重如山,值得我們每個做兒女的感恩一生,回報一生。中國的傳統孝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一種美德,絕不是什麼道德綁架!說是道德綁架的人,你不配做中華兒女。【圖片源自於網絡】
親愛的題主:請讓我在回答問題之前,與朋友們重溫兩個最熟悉的典故。
烏鴉通體漆黑,奇醜無比,一直以不吉利而被人類討厭。但烏鴉又是以最懂感恩的慈鳥著稱,它是禽獸界養老敬老的楷模。據《本草綱目-禽部》記載: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當母親年老體衰飛不動或雙目失明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們會四處找來可口的食物嘴對嘴的餵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不厭其煩的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為之稱道的「烏鴉反哺」。
很早以前,有一隻母羊對自己產下的小羊非常疼愛,白天去吃草帶著小羊,晚上睡覺擁抱著小羊,遇到動物欺負小羊就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隻母雞對羊媽媽說:「你看你最近瘦了許多,你的營養都被小羊吮吸了。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吃喝,全讓它們自己去尋找。」羊媽媽討厭母雞的勸說:「你這搬弄是非、自私自利的家狄,到頭來落得個擰脖子,還要挨一刀的下場,有什麼好?」母雞生氣的走了。小羊對母羊說:「媽媽,您這樣疼愛和庇護我,我該如何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親暱的說:「我不要你報答,你有這顆孝順的心就夠了。」小羊流著淚跪倒在地上,表示難以報答母親的深情。從此以後,小羊吃奶時都會跪著,以感激母親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的來由。
奉養父母長輩的準則叫「孝道」。 「孝」與「忠」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的行為準則。
中國是文明古國,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並用來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
東漢時期有董永賣身葬父;漢文帝劉桓為生病的母親親償湯藥三年;東漢人黃香寒冬甪身體為父親暖床,夏天為父親搖扇送清涼;傳說中的遠古舜帝對謀害自己的父親和繼母異弟以德報怨,孝心感動了堯帝,把自己心愛的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了舜,並選擇舜為天子之位的接承人。
道德綁架是以道德為名義,利用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古人孝敬雙親的種種典故,都是一種自覺的,心甘情願的舉動,是一種知恩報恩的傳統美德,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約束,這算是道德綁架嗎?只要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養父母老,只要你有一顆愛老敬老之心算是「道德綁架」嗎?
相反的有好多現代人打著「道德綁架」的旗號,不孝父母,忤逆雙親。老人們用法律捍衛來的贍養義務算不算是道德綁架呢?如果是,請問有哪個父母願意去綁架兒女?誰不願意得到子女的真心侍奉?君子還不食嗟來之食,父母又怎會甘心看著兒女們受強迫的臉色生活?
我忠誠的奉勸人們,不要濫詞語,不要把「道德綁架」這個神聖的詞語拿來作為你不孝父母的「遮羞布」。
說實在的,我為人之女時從未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我的公公婆婆對我有任何道德綁架,我雖然做得不十分好,但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供養了老人。我為人母時,從未要求過兒女應該怎樣來孝順我,但我的兒女卻非常孝順。如今社會上有些人,提到贍養老人之日,便是他們羅列父母罪證之時。不養父母也就算了,還要說一大堆父母的不是,還要用「道德綁架」來推掉自己的義務。
孝道是聖人提出來的,但不是聖人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先人們身體力行做出來的,是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中國的傳統孝道不是「道德綁架」,而是人類應該傳承的一種美德。
這個問題與提問信上帝是不是被道德綁架了是一樣的。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
中國傳統的孝道是不是道德綁架必須讀懂下面這句話就會明白。《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小的時候不懂長幼順序。長大的時候無所作為不擔責任,到老了不去死要別人來孝順就如賊一樣。
孝不裡單方面的事,上行下效是孝之範式。順便說一句,孝經是腐儒寫的,不足為憑。孔孟之道非常高深。得明白孝與不孝究竟是什麼。得自己去認識,別人所說僅供參考。
不孝有三。第一不孝是不講原則曲意奉承父母使父母陷於不義。第二不孝是不去工作做啃老族。第三也是最大的不孝,是不結婚生子。
世界上的哲學家都在思考,人從那裡來。要到那裡去。西方的先知以為人是上帝造的。中國的先知也覺得是,但上帝造人沒見過。見過父母生養孩子。假定我是上帝的作品。那麼也是上帝通過我父母造了我。我感謝上帝創造了我,得先感謝父母。通過孝父母才能感恩上帝。
不孝父母說信奉上帝,那是假的。造個教堂說上帝住那裡。感覺充滿了欺騙。真不如在家孝敬父母實在。
《聖經-約翰一書》第4章第16節上說:「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孝敬父母就愛的體現。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當我們心懷感恩的時候,上帝就與我們同在。孝敬父母是中國人最基本的品質。當我們孝敬父母的時候,上帝就住在我們家。
教育應該從孝敬父母為開始。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建立正確的三觀。
[作揖][作揖]
謝謝悟空先生邀請!
【問答原創】
[what]
中國傳統的孝道是道德是道德綁架嗎?為什麼?
✍
首先我認為要想準確地回答題主以上所提之問題,就必須弄明白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道德?在人類歷史中有三種解釋。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韓非子•五蠹》中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2》
老子《道德經》的總稱。南朝 宋 鮑照《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3》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
✍
顯然題主所指應該是上述三條道德準則的第一題,也就是道德觀念的問題。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之所以稱為文明史,便是上能為國而忠,下能為父母而行孝,對人類社會行仁、義、禮、智、信,以和為貴,和偕共處,共同發展,共營共贏。
如果說,道德在封建社會有著為統治者而利用而服務,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於今已發展成為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隨處都綻放著美好道德的光輝之光。
✍
可是,一切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它的兩面性。人類社會從最早的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道德也隨著社會制度的發展而發展,也更加含有全人類的普世價值。所不同的是整個(現階段)人類社會的發展並不平衡,整個世界既存在著科學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同時存在唯心的壟斷資本主義(霸權)國家,更存在著落後的第三世界發展國家。由於工業革命的成功發展,造就了西文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史約3百左右年),而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則還未滿百年。西方憑藉著長期資本發展的姿勢,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優勢,行使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經常以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人權、公平、正義的道德標準,綁架世界其他國家,幹涉他國內政,實行顏色革命,顛覆別國政權。所以說當今的道德則是第一標準中的『』爭於氣力『』是有一定道理的。弱則挨打,弱則沒有話語權。道德標準再好,也會被炮彈壓制住。明白了道德的內涵,我們就一定會發奮圖強,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世界強國,自己才有話語權,才不會被西方的道德標準所綁架。
✍
也許說的有點離題了吧,現在回來說說『』中國的傳統孝道是道德綁架嗎『』?
自古以來,我國儒家文化傳承下來的治國之道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孝道應該是屬於齊家範疇,就是說一個人只有把家庭治理好,才有資格講治國,才有能力管天下的事,而要把家庭管理好,第一要素就是講孝道,就是要愛護小輩,敬重長輩,孝敬養育自己的親爹親娘,懂得知恩圖報。
✍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一分為二互相辯證的。要行孝道說的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社會底層那些沒有豐富物質基礎的普羅大眾。
✍
做為中國人,每個人都知道,我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奮鬥浴血奮戰了近30年,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但我們是在打破封建制的社會基礎上,是在推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說是從一無所有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建設我們的家園。而一直到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才逐漸好起來,才逐漸富起來。
✍
然而由於上面的歷史原因,只有部分社會人員在退休後有條件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如果他的孩子在社會上事業也有所成,那麼象這樣的家庭在孝道的形式上表現得比較完善。但如果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又要拉扯自己兒女長大,又要建房為兒子成家結婚,又要為健康開支,而兒子又學而不成,為生活長期遠離家鄉在外打工,在家的父母由於年過甲子,只好和孫子留守家庭,即使有時頭痛發熱身體不適,也只能自我照顧。即使兒子知道趕回家,可能父母已經過世了也來不及了。你能說他們的兒子不孝嗎?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不要動耴就用孝道來綁架那些貧窮的人。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在社會上也免不了有些不知感恩不行孝道的敗類,但我們不能以偏蓋全,相信我們中華民族忠孝的文明傳統基因,肯定能在絕大多數中華民族的兒女身上得到遺傳,得到發揚光大。現在我們黨和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正在發起扶貧脫貧攻堅戰,相信在很短的時間裡得農村貧困的問題將得的徹底解決,敬老愛幼,知恩圖報,孝敬父母之風,將在我們中華文明古國遍地開🌸花。
🤓
以上便是本人對題主所提問題的個人認識,如有不妥或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或加以補充。如果喜歡請幫助轉發與大家分享,[作揖][作揖]!!!
題主好,這個問題真不好答,傳統的價值體系依然在起著作用,新的價值體系未完全建立起來,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這個問題怎樣回答都會招罵的。李安的話不能簡單的用對錯來判斷,但可以說李安敢說話,很大膽。我們還是從孝的起源、本質、歷史地位和現代的尷尬處境等方面來說說「孝」的問題。
一 孝是人不同於動物的一種文明
孔子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聖朝以孝治天下」……
孝在歷史上被重視的程度不用細說大家都清楚,孝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自身的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孔子在《孝經》中認為「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還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定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在這裡,我們只討論孝內涵中最為基本的「贍養」問題。
人也是一種動物,動物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養育後代,但很少有動物會去養活殘老的同類。烏鴉反哺、野狗不遺棄傷殘的同伴,這種偶發和個例情況是無法和養育後代的情況相提並論的。要保持種的繁衍和持續,保證種的不滅亡,養育後代是神聖的使命和責任,老弱病殘只能聽天由命,這種自然淘汰,與動物的生存能力有關。
人類積極主動的「養老」體現著人類的文明,也體現著人類在自然中自身生存能力的強大,同時也體現著人類的狡猾和貪婪。當「養老」成為一種自覺的風俗,成為一種宗法要求,成為人們共同遵守和認可的社會道德,每一個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因為人都會老的。人們通過對上一代的養老,換來下一代對自己的養老(養兒防老),可以更多地獲取自然資源,這樣可以普遍的延長生命。
二 傳統社會中的「孝」
傳統社會中的「孝」是用禮法來保證的,春秋時期「忤逆不孝」就已經被認定為有罪,要受到的官府制裁。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孝」成為了一種普遍的道德價值觀念,統治階級提倡,老百姓擁護踐行。
幾千年的農耕時代屬於經驗型社會,經驗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而經驗是和年齡有直接的關係,老和知識、經驗、智慧直接有關,所以養老、敬老也是一種實際的需要。
「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石,一切的道德和法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代一代的人們都秉承著「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孝道」教育深入人心,對於孝人們達成了共識,沒有人懷疑,自然不會有「道德綁架」的質疑。人人都是孝的踐行者,也將是孝的受益者。
三 現代社會的養老問題
古代的孝道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社會道德,兩者之間的結合是非常的完美,孝道對社會的穩定發展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現代社會到了資訊時代,交通通訊非常發達,人們流動的速度和範圍要比安土重遷的歷史社會大得多,生活的節奏也比農耕時代的老牛破車要快得多,壓力自然也會大得多。所以以孝道的名義,強行要求家庭單純完成養老,這就會有道德綁架的嫌疑。老齡化問題,獨生子女問題,住房問題,工作問題等,都是未來養老不能不面對的嚴酷現實,只簡單的用孝道要求是不現實的。
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福利,養老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社會養老,由專門的養老機構、養老院來承擔養老。國家必然會通過補貼、政策扶持等來發展社會養老。但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很大,老齡化嚴重,社會負擔太重,單靠社會養老也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所以未來的養老,必然會是多種形式共存:家庭養老、社區養老、住房養老、抱團養老、養老院養老。
結束語
家庭養老在未來很長時期仍會佔著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農村,孝道教育依然重要,仍然要提倡,但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可以用孝道來限制各種其他形式的養老。
在當今社會,不僅是李安這樣說吧?我想還會有很多,無非是想找託詞而已。孝道不是道德的綁架,而是道德的體現。
百善孝為先
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孔子說;你只知道養父母,就如同飼養犬。意思是;你養犬也得餵它吃。我們只給父母飯吃,只能說人性還沒有氓滅,不能算真正的孝順了。真正的孝順,是懂得父母的心思,是按照父母的心思去做,他們才認為你是孝子,
為什麼呢?因為父母,並不要求你給他們多少好吃的,他們要的是你能給他個好臉色,他們要的是順言順耳的話,更重要的是能懂他們的心。否則,你給他們多少好吃的,他們也不說你是個孝子。下面舉一例;
咱們都看過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男主角老茂源,一心想找個老伴,可是那麼多兒子,兒媳婦當中,只有四兒媳婦「喜鵲」能懂他的心思,因此茂源說;還是喜鵲懂爹的心思。所以;你能懂他們的心,能按照他們的心思去做,你就是最大孝順。
等閒變卻故人心
孝道;是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斷的變化。情感也在不斷的淡化,甚至淡化到孝道上來了。為合理化,為不願意落個不孝罵名,以各種新名詞為此開託。
古人云;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其實故人心不易變,是後人逼他們在變。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常言道;養兒防老,為什麼要在老人身上用歪詞?難道自己就沒有老了那一天?父母是最好老師,難道就不怕孩子和自己一樣?自食其果。
結束語
孝道;不是道德的綁架,而是道德的體現。孝道;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是每個後人應盡的義務。是為後人做榜樣的,是為自己留後路的。
中國傳統的孝道就是道德綁架。對於那些忘記了自己生命是從何而來的人,忘記了自己是如何長大的人;對於那些不懂得什麼是孝道的"巨嬰"來說,絕對是道德綁架;對於那些披著一張人皮,卻打爹罵娘的人來說,絕對是道德綁架。
對於正常人來說,沒有不懂得孝道的。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是人的一種本能表現。就如: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一樣的正常。
然而,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有一小部分人,丟了祖先傳承下來的這份美德。對父母忘恩負義,不懂感恩,甚至有的人連一隻狼都不如。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個獵人上山打獵,遠遠的看到了一隻瘸狼,剛舉起槍要射擊時,狼一下跪在了地上。獵人感到很奇怪,就收起了槍,慢慢的靠近了狼。結果發現這隻狼,則是一隻懷了孕的母狼,而且還受了嚴重的傷,好心的獵人就放走了它。
第二天早上起床,他發現門前堆了幾隻野兔。他感到特別的奇怪,認為是兄弟們送來的,問過之後,竟然沒有人給他送東西。後來,接連幾天一直都有獵物放在門口,獵人很想弄清楚來源。他幾乎一整夜沒睡,蹲在了窗前觀看著,結果發現正是他放走的那隻狼送來的。
他自然自語道:一隻沒人性的狼也懂得感恩呀!
我們如果把孝道看成是道德綁架,那麼,我們豈不是連一隻狼都不如嗎?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那我們又算什麼呢?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身教大於言傳。你想讓你未來的兒女如何對待你,那麼你今天就要如何對待你的父母?這是最簡單的做人道理。
我是漂泊在塞北,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讚、評論,讓我們共同探討情感問題,謝謝。
盡孝道,發自內心。孝心,不只是富人有,窮人也有。富人、窮人不盡孝心,應該受到指責,這不是道德綁架。《勸孝歌》這樣說 :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人之行,莫大於孝。
何為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是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怎麼會產生道德綁架的?當你定的道德標準定高了,比如用聖人、君子的標準去要求普通人,一旦做不到,就成了你眼中不道德的行為。
比如,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求助富豪或呼籲大獎得主捐錢治病,不捐就要被譴責,會被說是為富不仁,不願為社會承擔責任。
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是革命的需要。如今說共同富裕,但也不能滋生「吃大戶」的思想。任何人捐款都是自願的,而「索捐」帶有強迫色彩,捐助是道德層面,不能上升到法律層面。
以道德綁架的方式迫使某人就範,動機是好的,手段卻是錯的。同樣,用法規來綁架道德,比如硬性要求乘客讓座,方法就不妥,畢竟讓座與否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雖然法規綁架道德,解決不了道德危機,但也不能把「道德綁架」當做「擋箭牌」,說自己沒違法就行,而不要道德了,長久下來,道德將會消失,社會將冰冷,文明將倒退。
現實社會的道德爭論,常常站在了兩個極端:要麼是極端的無私道德,要麼是極端自我道德,缺少中和的地帶,而堅持仁愛、謙讓、寬容的傳統文化自覺,就能做到中和。
孝道不是道德綁架
孝敬父母,乃中國文明社會基本的倫理框架和行為準則,也是道德底線。用孝的道德底線、進行道德判斷,不是道德綁架。對父母的失尊、失敬,違反了孝道,就是觸碰了道德底線。
孝的價值觀,是主流價值觀,積極向上,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雖然價值觀在個人,但不完全是個人的事情。家庭是社會的基礎,不懂孝敬,不重孝道,老無所養,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古語說 :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說明盡心盡力,表裡如一,問心無愧便是孝,如果一定要拿物質來衡量孝心,那麼窮人家裡就不會有孝子賢孫了。
古代有一個父子騎驢的故事。說的是父子倆牽著驢進城,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笨,有驢子不騎。當兒子騎驢時,有人說兒子不孝,讓父親走。當父親騎驢時,有人說父親狠心,不怕把孩子累死。當父子倆一起騎驢時,又有人說他們不怕把瘦驢壓死。父子倆最後把驢子抬起走,結果驢子掉到河裡淹死了。
故事告訴我們,不能隨意用道德綁架別人。因為在一些涉及到道德問題的事件中,有人會以自己的經歷見聞,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