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基礎,所以我們從經濟的角度探討一下吧。首先我們明確下前提:戚家軍總兵力4000-6000人,那麼我們至少需要建立一支5000人左右的軍隊。戚家軍基本屬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主要打擊力量來自於火繩槍和虎蹲炮。所以我們需要一支更先進的燧發槍加三磅或者六磅炮的拿破崙時代的軍隊。考慮到穿越者的身份,那麼滑膛槍和六磅炮的生產技術不是問題,滑膛槍時代的戰術同樣不成問題,綜合以上,我們就可以進行詳細計算了。
首先滑膛槍、刺刀一套要銀子十兩,軍裝、軍帽一年兩套共5兩,冬裝一套10兩,軍鞋兩個月一雙一年六雙共三兩,皮帶、水壺、背囊、被子等等算十七兩。5000人大概需要45*5000=225000兩。千人配炮三門,共配炮15門,加上炮架、前車每門200兩共3000兩,此外大車500兩馬1500匹,大車5兩,馬十兩,一共175000,其它帳篷、糧草、彈藥等等算十萬,光固定投資就要三十五萬。
維持費用:軍餉一個月6兩,共3萬,馬料算跟軍糧一樣,每人大米兩斤一個月4000兩,菜錢十文一個月2000兩,一個月實彈射擊十次,火藥費700兩,鉛彈300兩,火炮等同火槍共2000其它雜費1000兩也就是一個月4萬兩。
考慮到募兵、訓練、演習和武器生產時間,假設一年後部隊可以用於作戰,那麼總投入大約是35+4*12=83萬兩。,也就是只要有八九十萬兩白銀,就能實現打敗戚家軍,橫行大明。
說句實話,鴛鴦陣做為一種輕步兵陣型,想破解並非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平地上,蒙古以幾千、上萬名的騎兵衝過來,尤其像個別牛叉一些的蒙古封建領主俺答汗手下還有為數不少人馬俱甲的重騎兵部隊,鴛鴦陣是無論如何扛不住的。還可以像八旗軍一樣,正面以楯車掩護弓箭手推進,輕型火炮齊發,兩翼以重騎兵出擊,鴛鴦陣同樣也扛不住。
不要覺得一種陣型是萬能的,畢竟就連戚繼光都說以鴛鴦陣對抗北方「胡虜」很不現實,得換個「重兵」型打法。「餘所著操練圖令內切切分詳退兵之法,諄諄面諭鴛鴦陣勢速戰之條者,良以此也。若夫北方原曠,地形既殊,虜馬動以數萬,眾寡亦異,馳如風雨,豈可以此用之者耶?」
還有戚繼光也反覆強調了,鴛鴦陣那是在南方殺倭用的,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務必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不管任何情況亂用一氣,就會誤事。所謂「苟用之異地,是誠難免父書之憂也,不敢統為誇誕,以誤閱者」。所以,戚繼光調到北方後,立刻分析了「虜」與「倭」的不同點,針對性的開發出了車營戰術。
所以,鴛鴦陣不是萬能的,只要你像蒙古、八旗一樣擁有數量很大的鐵騎、為數不少的輕型火器、楯車之類的武器就可以輕鬆幹掉使用鴛鴦陣的戚家軍。但是這裡就有一個悖論,如果你作為一個倭寇首領,如果有這麼牛的軍備了,還當倭寇幹嘛?直接把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那幫人幹掉,自己做「天下人」不香麼?非得遠渡重洋冒著餵魚的風險來搶劫。
言歸正傳,從倭寇視角來看,鴛鴦陣非常的無解,鴛鴦陣對倭寇的武器和戰術特點針對性的進行了壓制,這個就讓那些倭寇變成了「不幸」的倭寇。
首先,鴛鴦陣的隊形就很適合南方作戰,戚繼光說過「南服之地,水田畦徑。至稻青時縈紆途路,寬者不過五尺,小者不過一尺,僅容側足」。所以,一個小鴛鴦陣戰鬥隊形由11人組成,有隊長1人,盾牌手2人,狼筅手2人,長槍手4人,短兵2人(還有火兵,實際上一隊12人,未算進戰鬥隊形),呈兩列縱隊分布前進,剛好能適應狹長的江南地形,每個小隊都是獨立的戰鬥單元,各個小隊也可以互相配合組成大鴛鴦陣展開對倭寇作戰。以小隊對小隊,必要時又可以進行大陣作戰,靈活多變,避開了以往明軍武器單一,一味用大型野戰軍陣的坑。
鴛鴦陣圖
從史料上看,倭寇也慣長用小隊作戰。
其次,倭寇使用頻率最高的武器就是四種,武士刀、長槍、鳥銃、弓箭。武士刀、長槍是近戰武器,鳥銃、弓箭則為火力投射武器。至於怎麼用,大家都可以想到,以鳥銃、弓箭先來一波火力,然後各小隊「人自為戰」持武士刀殺向明軍。
為了對倭寇形成充分的火力壓制,戚繼光在編練鴛鴦陣的時候,給戚家軍配備了大量火器,火力相當兇猛。根據《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和十八卷本看,戚家軍每一哨48人還配備了鳥銃兵10人,攜帶大銃3門(初期的戚家軍有可能用的是賽熕銃),陣中鈀手還配備了火箭,一旦投入作戰,根據不同號令向倭寇投射火力,從實戰來看,戚家軍對倭寇的火力完全是壓制性的。台州之戰,倭寇「為一字大陣以迎」,戚繼光率所部「即舉炮出,前鋒更列鳥火欻彈熛鉛飛而卻敵,諸兵遂擁隊進攻」,典型的完成火力壓制後,再進攻。
而一旦落實到近戰倭寇就更倒黴了,其主要武器武士刀最長不過6尺5寸,面對鴛鴦陣的挨牌、藤牌和1丈5尺的狼筅、長槍毫無辦法。鴛鴦陣左筅護左牌、右筅護右牌,長槍跟進殺敵,短兵手保護長槍手,這麼一個有機整體,對倭寇來說真的很難啊!更重要的是每個小鴛鴦陣的正面只有2個身位的寬度,在局部位置上鴛鴦陣的兵力是具有3打2、4打2的優勢的,而且還是來自不同兵器的招呼,所以倭寇打的越猛傷亡越大,也是在情理之中。
當然考慮到部分倭寇也手持長槍,陣中藤牌手不僅有遮蔽功能,還右手持標槍,左手持腰刀橫在牌裡,當接近敵人時,猛然擲出,倭寇必然用長槍撥標槍,藤牌手也可持刀殺入,將倭寇長槍手殺死。
還可以巧妙的以各種兵器應對倭寇的長槍攻擊。
若倭寇持長槍越過挨牌從好高處刺擊鴛鴦陣,則挨牌手架起挨牌,架槍高舉,陣內長槍刺殺敵軍,退回陣中。
若倭寇持長槍從下方刺入鴛鴦陣,則挨牌手坐落,壓住倭寇長槍,陣內長槍刺殺倭寇槍手,退回陣中。
若倭寇持長槍從挨牌左面刺入,左側狼筅手控制對方長槍,再由陣中長槍手刺殺倭寇槍手,短兵手掩護,退入陣中。
若倭寇從挨牌右面刺入,牌兵即以右手手持腰刀砍槍,右面長槍手殺出,短兵手掩護,退回陣中。
如果我是倭寇我就很絕望,投射火力被壓制,到了近戰層面我的武士刀和長槍又破不了鴛鴦陣,反而被節節殺傷,可以說對於倭寇來說,他們對鴛鴦陣是毫無辦法的。
上面說的是陣型的事,但是陣型再好,沒有令行禁止的軍人也是白搭,要記住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戚家軍不僅平時訓練特別嚴格,而且其臨陣軍法非常嚴酷,貪生怕死的得想明白,因為戚繼光是非常推崇搞連坐制度的。「凡每甲一人當先,八人不救,致令陣亡者,八人俱斬」,就問你怕不怕?戚家軍士兵再怎麼難都得上,奮勇作戰可以拿到賞格,就算死了也有報酬,如果逃跑,那就真得屈辱的去死了。戚家軍每每能克敵制勝,賞厚罰嚴也是一大因素。
所以,不管從哪個層面上來說,倭寇都處於絕對劣勢,對上鴛鴦陣根本翻不了盤。我要特別強調一下,戚繼光之所以是劃時代的名將,是因為他會針對不同敵人的特點、不同地形創造合適戰法來應對(如下圖所說),鴛鴦陣是應對倭寇的武器和戰術特點開發的陣型,自然對倭寇形成了絕對壓制,如果有個人穿越成了倭寇領袖,除了被斬首和談跑沒有任何辦法。
引用文獻:《紀效新書》十四卷本、《紀效新書》十八卷本、《籌海圖編》、《明史紀事本末》、《戚少保年譜耆編》、《戚少保奏議》
鴛鴦陣是冷兵器時代輕步兵小隊作戰的極致戰法。要想對付他們,要麼重騎兵列隊衝擊,要麼重裝步兵大刀巨斧蠻力破解,要麼無限的遠程火力持續製造殺傷。也就是最基本的,靠兵種壓制。很不幸,以上幾種倭寇都沒有,也就是說鴛鴦陣對於倭寇是無解的。那還打什麼打,我要是倭寇頭領直接就帶隊投降了。
憑藉著我對倭寇的了解,當個光榮的帶路黨,清剿倭寇和與倭寇勾結的漢奸,我沒準能混成第二個鄭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