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外幣未市場化完全自由兌換,所以,匯率不能表達本幣的購買力或流向趁勢。
股市指數的漲跌只與計入指數的權重股漲跌相關,5千多隻股票,只要茅臺酒,寧德電池,兩桶油,銀行,券商,保險這不到二百隻股票上漲一倍,其他四千八百隻股票跌到歸零,指數仍會上漲50%以上!
與匯率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要搞懂這個問題,必須搞明白什麼是人民幣貶值,匯率,和股市的關係。
1 人民幣貶值是怎麼回事?
因為貨幣在匯率市場也是一種商品,人民幣貶值指的是相對美元價格變的更便宜了,現在人民幣對美元是6.6元對1美元,匯率就是6.6,當匯率變成7的時候,就是需要7元人民幣才會兌換1美元,人民幣相對6.6對1美元的時候沒有那麼值錢了,這就是人民幣貶值, 當變成6元的時候,就是人民幣升值了。
2 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
人民幣貶值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同樣一批商品能夠回來更多的人民幣,比如:一個手機出口商生產了一批手機準備賣給非洲,在國家市場上是用美元定價的,這批手機的價值是1000萬美元,出口商賣掉手機之後,拿著1000萬美元到銀行去兌換人民幣,兌換的標準就是匯率。
在匯率為6.6的時候,這批手機值6600萬元,如果人民幣貶值到7元,那麼同樣是這批1000萬美元的貨,卻可以兌換7000萬元,這多出來的400萬和手機出口商毛關係都沒有,他等於是撿漏了400萬。
所以人民幣越貶值,對出口商就是越大的激勵,因為無形中多給了他錢,越貶值出口越多,他賺的越多。這種情況不僅僅對手機出口商有激勵作用,對所有做出口生意的人有同樣的激勵作用,於是做出口的就越來越多,他們在國際市場帶回來的美元也越來越多,自然而然的到銀行去兌換人民幣也越來越多。
換句話說就是國家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外匯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的原因,因為我們是外貿出口導向型經濟。
3 人民幣貶值和股市的關係
當外匯儲備越來越高,會發生一件事情:人民幣發行量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呢?因為人民幣和美元掛鈎,美元是國際貨幣,很穩定,充當了貨幣錨定的效果。所以當我們的外匯儲備越多,對應發行的人民幣也就越多(小夥伴們現在知道為什麼M2發行量大的原因了吧,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的原因比如2008年為了走出金融危機,所以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發行很多貨幣),這些錢沒有流出去都在國內,自然就會推動資產和物價的價格上漲。
在國內老百姓的資產主要房子和股市,所以房子漲的一天一個價,但為什麼股市不漲呢?這主要和老百姓的投資愛好選擇有關,人們喜歡房子而討厭股市。
所以即使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從4月份的6.2貶值到6.6元,但是股市卻從3200點跌到了2800點以下。
現在可以把這個問題的邏輯關係理清楚了:人民幣貶值帶動出口,出口增加外匯儲備也增加,外匯增加帶動人民幣發行量增大,帶動國內資產的價格上升。
但股市不一定會漲,因為最後是老百姓的投資愛好決定了資產價格的漲跌。
希望對你有價值!
更多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這個問題匯率市場是怎麼形成的有詳細的描述)
從表面來看,人民幣貶值的直接結果,就是外匯可兌換的人民幣增加,資金更願意進入中國市場,其中A股市場肯定是潛在受益者。
假設匯率在6.2-6.8波動,如果在匯率6.2的時候,1億美金,只能折合6.2億人民幣,而當匯率跌到6.8的時候,1億美金,可以折合6.8億人民幣資金。
如果這些錢都是用於投資股市,而股票價格又保持在一個穩定水平的話。
那必然是匯率跌的時候,也就是6.8的時候,境外資金會更願意入市投資。
另外,與之對應的其實是如果買入股票,萬一匯率又出現上漲,比如從6.8漲回6.2,那麼只需要6.2億資金,就能兌換回1億美金,從匯率上就白賺了6000萬。
所以,從匯率的角度來看,價格跌得越多,就會有越多的資金願意入市做行情。
而入市的資金越多,股價的上漲概率自然也就越大了。
但現實情況下,人民幣的貶值,並不一定會百分百帶來股市的上漲,也有一些時候股市並沒有太多的表現,甚至會出現下跌。
可見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繫,或者說還有其他的投資邏輯,影響兩者之間的關係。
從深層次來看,人民幣是否貶值,並不單單是從匯率的角度影響股市,而是從政策宏觀面到經濟面,從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影響到整個A股市場。
首先,從大邏輯上來講,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企業,但不利於進口企業。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的出口總量還是能夠帶來貿易順差的,也就是出口量是大於進口量的。
也就是說,對於那些以製造業為主,尤其是擁有大量海外訂單的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利好。
而且這往往是一個正向循環,因為人民幣貶值,匯率的下跌,導致了出口的商品相對降價,潛在的訂單也會比以前更多,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會擁有一個更好的業績預期。
相比外資對市場的總體影響,企業業績的影響,才是催生出人民幣貶值牛市的重要內因。
其次,人民幣貶值本身,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貨幣超發。
人民幣的發行總量,雖說不會和外匯完全掛鈎,但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匯率的貶值本身,也是一個反向影響人民幣發行多少的潛在因素,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關係的。
而人民幣超發,勢必會推升國內資產的價格上漲,這是一個必然。
在穩定民生經濟,也就是CPI的大背景下,資金能夠選擇的投資渠道其實並不多,也就會帶來國內資金入市的預期。
即便最終這部分資金沒有進入股市,但這種潛在預期就會助推一波行情,因為市場情緒到位了。
畢竟股票的上漲,短期之內看情緒,中期是看資金,而長期才看上市公司的業績。
不過如果市場情緒很低迷,那麼所謂的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股市上漲,也就是一場夢幻泡影而已。
畢竟股市的上漲,並不是完全掛鈎匯率市場的。
否則,大家只要看著匯率市場然後來炒股就可以了,兩者根本沒有必然關聯。
股票上漲的本質動力,其實是資金的淨流入,而資金淨流入的源動力,其實是利好預期,或者說是炒作預期。
除非匯率出現斷崖式的暴跌或者是暴漲,處於失控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股市出現劇烈波動。
否則,匯率只是影響預期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目前北上的資金佔到整個市場的比例,也僅有1.5%左右。
所以,匯率本身更像是一個信號,是某種預期,帶動資金去進行預期的炒作,其本身對於市場的並沒有特別大的衝擊力。
其實,影響A股市場的因素,主要在於以下幾點預期。
1、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預期,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資金對於市場的總體預期。
就好像當GDP的目標從6%,調整到5%的時候,雖說都已經有了心理預期,但很多資金依然會覺得市場總體的遇到了困難,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抱以相對悲觀的態度。
尤其是當疫情突如其來的時候,難免會讓一些資金有些措手不及。
到底是先退避三舍的觀望,還是逢低進行布局,等待時機,主要就會參考宏觀經濟的情況,是否有超預期的復甦,或者不如預期的下滑。
宏觀經濟是市場大環境的體現,將會影響很多的政策預期,包括行業發展的腳步。
可以說宏觀經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市風向標,決定了市場總體的走向。
畢竟A股是一個以融資為首要任務的金融市場,宏觀經濟面上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切的基礎。
2、貨幣政策預期。
第二個息息相關的,其實是政策預期。
政策預期非常的寬泛,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貨幣政策。
簡單地說,錢的流向決定了股市的興衰,如果沒有資金的扶持,再怎麼具備估值潛力,再有未來好的預期,都很難真正意義上把股市做起來。
但國家調控貨幣政策的意義,一定不是為了股市,股市只要完成融資的目標就可以了。
所有貨幣政策的指向,其實都是為了經濟發展,但寬鬆的貨幣環境,對於整個股市一定是更有利的。
當市場上都沒錢了,企業都沒錢了,就更不會有錢去炒股了,畢竟投資永遠排在生計之後。
所以,很多時候對於整個市場的貨幣政策,要敏感的知曉,明白市場資金的來源以及可持續性,幫助我們做進一步的行情判斷。
3、行業發展趨勢。
在宏觀和貨幣政策的預期之下,就是細分行業的預期了。
或者說如果前兩項是大環境,到了這裡就要分行業去討論了。
市場總體的環境很重要,但各個行業的發展更加重要。
同一個時間點,市場的主流發展一定是扶持某一些領域,很難真正意義上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最終還是會落到某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然後決定行業內企業的發展。
資金對於整個行業的研判,其實也是獨有一套的,它們會做進一步的調研,了解行業的趨勢,進一步的完善趨勢的發展。
通常來說,某個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趨勢,是資金判斷當下是否值得介入的主要考量標準。
而一些行業政策的利好扶持,是刺激當下出現行情的主要誘因。
因為一部分資金是長線入場,加上短線炒作資金的入場,共同推升了行業在短期內的上漲。
4、上市公司業績預期。
再往下落到個股上,資金看重的,其實就是業績預期了。
這裡要特別注意,大部分資金從來不看重業績,只看重業績預期。
因為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好,但沒有任何的增長預期,那麼理論上股價也就沒有任何的上行空間。
資金看重的,一定是這家上市公司未來的成長性,落到實處,其實就是業績預期了。
就好像外匯的貶值,對於出口型企業的業績預期,就會是一種利好。
業績預期的利好,一方面來自於宏觀經濟和行業趨勢,另一方面來自於企業本身的發展。
部分的企業,擁有核心的技術能力,會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如魚得水,迎來騰飛。
而資金對於一家企業的業績研判,也會基於市場的情況,以及企業實際的市場競爭力,行業地位等等。
5、炒作空間預期。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炒作空間。
很多投資者不理解,資金是怎麼選擇股票的。
其實,大部分資金選擇股票的第一優先級,根本不是看什麼業績預期,而是炒作空間。
你業績預期再好,短期內如果沒法讓資金賺錢,那照樣沒人去炒作。
資金在介入一隻個股的時候,主要就是看講故事的空間,到底有多少,可以讓資金進行炒作。
有個3-5倍以上的炒作空間,資金就會毫不猶豫地立馬梭哈入場。
至於最終炒作到了5倍10倍,那就是後續資金對於炒作空間的預期管理了。
所有人,包括散戶,在買入股票的時候,都會認為股票會出現上漲,而且是大幅度上漲,對於炒作空間有足夠大的預期。
如果你買入10塊,認為股票最多只能漲到11塊,你大概率就不會買了,因為風險大於潛在收益。
所有的資金邏輯,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衝著賺錢效應來的,這個是本質。
股市中存在很多很多的規律,但規律本身並不絕對,因為影響股票走勢的因素太多了。
資金對於股票的研判,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往前走,沒有百分百既定路線。
所以,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的去臆斷,人民幣貶值就一定會迎來股市的上漲,在特殊情況下,人民幣貶值,股市也完全有可能同步的出現下跌。
通過規律的潛在影響,判斷市場背後資金可能會做出的決策,然後順勢而為,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強加人民幣對股市的影響毫無意義,特別是外資佔比只有1.7%的A股。而影響A股大盤走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企業本身盈利和集體化情緒交易。
人民幣貶值僅是對於美元,或者說是主要貨幣而言的,而不是對所有貨幣都貶值。自去年美元指數從103跌到今年2月份的88,如今因為美國經濟向好的主要原因導致回調也實屬正常,不是人民幣貶值,而是非美貨幣都在貶值。
國際貿易一般以美元結算,有利於出口企業的利潤增加,比如6塊2貶值到6塊6,即以前1美元兌換6.2元人民幣,而如今1美元兌換6.6人民幣,那麼對於出口企業來說,就無故的多了四毛錢利潤。例如一個貨櫃貨物100萬美元賣到其他國家(美元結算),那麼在貶值的情況下,則會多出40萬人民幣出來(660萬-620萬)。
然而,人民幣貶值對股市並沒有多大影響,特別是A股的開放程度很低(外資佔比1.7%左右),因為並不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盈利,對國內存在的僅是通貨膨脹,不存在貨幣貶值。即便對外幣貶值反映在商品價格上(比如一部手機零件來自幾個國家的部件或專利),那也是較為漫長的一個過程,不會直接對股市進行衝擊。
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那麼外資可能會撤離A股市場,進行其他貨幣貶值程度較低的市場進行投資,或進入美國市場,但A股的開放程度實在太低,甚至市場不被外界所認可(炒作太過於嚴重,直到今年才將A股納入MSCI指數,其他指數還進不了),那麼這種撤離就不會過於嚴重,甚至沒有影響。
同時,這種撤離的前提是人民幣需要持續貶值,然而我國外匯並非完全自由,外匯市場同樣也較為封閉,相對其他貨幣(包括美元)都是較為穩健的貨幣。
影響我國股市的主要原因只有兩個:
一、企業本身的盈利,比如去年對上證50的估值,一路上漲沒有回頭,因為企業本身的盈利非常可觀,長期投資者可獲得股息和差價雙收。
二、投資者集體情緒化,比如2007年或2015年短暫的牛市,它並不是由什麼政策或者經濟所致,而是A股中絕大部分都是沒有較為專業知識的散戶。
如同樓市,你看漲賺錢,我也看漲賺錢,大家都看漲賺錢,而忽視了相應的風險,那麼樓價,或者股價便會不斷被推高,直到崩盤才會冷靜回過神來。
再如,人民幣貶值本身就對A股影響不大,但是散戶由於沒有較為全面的財經知識,被自媒體文章所誤或者根本沒理清,你看跌我也看跌就會出現集體情緒化交易。
同理,中美貿易戰也一樣,對很多上市企業來說八竿子打不著,但卻因為集體情緒化交易,也會導致誤殺。
首先要講清楚一件事情,這次人民幣跌到目前,基本上已經止跌了,未來會雙向寬幅波動,而股市因為前期狂跌,有一個反彈的需求,不可能天天下跌,如果天天下跌,那肯定是A股市場的歷史大底了。
再來解釋一下人民幣貶值為何股市會大漲,這主要有二個因素在裡面:第一,人民幣適度貶值對中國的出口肯定是有利的,在目前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情況下,適當的貶值,對於出口企業提高商品的競爭能力是有好處的,這意味著,未來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有所好轉,或者不像之前市場預期的那麼慘烈,所以由於股市超跌之後,加上人們預期出口型的上市公司業績會反彈,所以增量資金就開始流向股市,把股指推高了。
第二,人民幣近期出現了連續快速的貶值,那麼為啥會貶值呢?就是央行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二次降準,釋放出上萬億的流動性,雖然這些資金未必是傾向於股市,但是這給市場以希望,認為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已經逆轉,認為國內市場流動性會逐步寬裕,這個時候,人民幣貶值,恰好會迎來股市的上漲,這也並不奇怪。
事實上,二次降準主要是救實體經濟的,而且在目前去槓桿,嚴監管的情況下,流向股市的資金會很少,但是股市對我國貨幣寬鬆有強烈的預期,對當前錢荒問題解決抱有熱切的希望,等到明白了貨幣政策沒有寬鬆,錢荒問題僅是剛剛滿足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這個時候股市可能還會有進一步下探的要求。2638點肯定是守不住的。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股市的很多現象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的,比如一個公司出現了利好消息股價卻會下跌有時候也會上漲,再比如國家的降準降息政策在牛市的時候這樣的政策會讓股市更上一層樓但是在熊市的時候越是出利好消息股市反而越是下跌的嚴重。所以在解讀一些時政情況,經濟現象時不能把一時的漲跌作為衡量的標準,要把時間拉長才行。有些金融指標和股市呈現的相關性並不是完全相關的,有些是正相關,有些是負相關,還有一些是不完全相關。接下來我們來看下人民幣貶值和股市漲跌的相關性。
如圖所示這是從14年到現在四年的時間A股滬指的走勢和人們匯率的走勢圖。
14年7月~15年6月。滬指大漲,匯率保持平穩。
15年6月~16年1月。滬指大跌,人民幣大幅貶值。
16年1月~18年2月。滬指反彈,人民幣匯率過山車。
18年2月到現在。 滬指再次下跌,人民幣再次貶值。
從這四年人民幣匯率和滬指走勢的分析看,人民幣貶值與否和滬指是否大漲大跌沒有完全的相關性。如果從趨勢看的話這四年人民幣是在貶值,這四年滬指也有所上漲。這四年期間有兩次股市大幅下跌的時候人民幣也在大幅的貶值而不是人們幣貶值股市開始上漲。如果這樣分析的話,人民幣貶值和股市漲跌的關係更傾向於正相關而不是問題所說的負相關。
我認為人民幣貶值和股市的漲跌是呈現不完全相關性的,股市的上漲是要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的,人民幣的貶值則是在股市動蕩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我認為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從長遠來說對股市是利空的,但是短期又會出現階段性的負相關性,並不是問題所說的那樣人民幣貶值股市就會開始上漲。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讚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人民幣貶值的原因:
1、美元加息、日元大幅貶值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2、央行降低外匯儲備金率,賣出美債資產,外匯儲備減少。而外匯儲備是人民幣的錨。
股市上漲原因:
1、超跌反彈。前期跌幅過大過快,必然有反彈需求。
2、管理層喊話救市,並出臺經濟刺激政策。
3、反彈是階段性反彈不是反轉,底部還要震蕩構建。會否再次探底關鍵要看二季度經濟數據和6月份美元加息的力度。所以三季度才是A股反轉的時間窗口。
這都是暫時的。美元回流周期才處於開始階段,你看一下外匯儲備,已經很快的下降了。我們也在大力度減持美債,儘量維護匯率。但趨勢一旦形成,短時間內不容易改變,除非有重大事情。所以股市的趨勢也很明確。這就是從3700跌下來的原因。現在依然處於下跌趨勢。
人民幣貶值,股市基本都是下跌同步。近期人民幣暴跌,股市暴跌。因此,上述結論是錯的。為什麼會這樣?
人民幣匯率暴跌,是由於外資大量撤離中國的結果,因為他們要將人民幣換成美元離開中國,在外匯市場上拋售人民幣換美元的結果。
對股市影響是這樣,外資潛伏在中國股市是一股很大的力量。他們一旦要撤離,首先拋棄手中股票換回人民幣,所以股市就會跌下去。換回人民幣後在匯市拋售人民幣,換回美金離開中國。所以,近期股市暴跌,與外資撤離中國關係巨大。
為什麼要撤離中國?因為美國加息來。為什麼加息就要撤離中國?因為把美元存在美國,吃銀行利息就不錯了,放在你中國還有多大意義?美國靠加息收攏資金就是這樣。對美國股市也是這個影響。一旦加息,很多美國人也從股市撤資,把錢存銀行,股市也是暴跌。看看近期美國股市也是暴跌。
至於有人說匯率降低了,促進中國出口,導致一些人手頭有錢了,所以買股票去,導致股市上漲,那是歪理,既不符合實際情況(股市沒有上漲過),也不是道理,具體分析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