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搜索國務院客戶端,打開點擊國務院網際網路十督查,按提示完成填寫提交!去年在新疆疫情封控期間,我在上面分別反映了,欠薪和基層社區不作為,欠薪很快解決了,社區不作為的問題,有人對接,但還是沒能徹底解決,實際問題!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試一下,應該不會讓你失望的!
首先,你要登錄信訪平臺,實名登記,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依照平臺提示依次填寫。或建議或投訴。然後,提交就行了。
實踐中可以發現,象微信小程序上的《陽光理政》《國務院監督十》,《領導留言板》;還有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都有專門投訴網站。各地市縣投訴網站平臺,亦不少,實際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限。原因可能是,網站接到投訴後,基本上都是轉到本地甚至轉到涉事的本單位本企業自主答覆,這些有問題的單位和企業,自己糾正自己會有效果那就怪了。只是解釋解釋,強調客觀原因,對於改進和糾正那就大概率不能了。
有些人認為這些舉報窗口,只是為了讓有怨氣的人有一個發洩的地方而已,沒有解決你也說了,就是不解決問題,你還能怎麼辦呢?投訴無門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耗了你的耐心,最後不了了之。
沒有用過這些網站的投訴窗口以為可以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找那個,找這個。用過就知道,效果太有限。甚至有些回復驢唇不對馬嘴。比如發映的是,都八九年交房了開發商始終拖著不給辦房產證,信訪局回復:你反映的問題不符合退伍軍人管理條件,所以不予受理。這那和那啊?房產證和退伍軍人有一點關係嗎?還有反映的開發商售賣人防車位問題,回復是:車位租賃制合乎法律規定。不看實際,不去調查究竟是不是賣了?就說租賃車位合法。當然人防車位租賃合法,但實際上開發商是售賣。看這麼信訪有用嗎?
各種救濟平臺,如果真正的發揮設計的初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真正發揮作用任重道遠。對老百姓的需求滿意度,需要下大力氣才行。
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國家信訪局搜索APP,把自己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碼註冊上去,然後提出的問題就可以直接向國家信訪局發送你的資料,國家這個平臺基層,地級市,省上,規定時間的以前60天三個月才回復,現在不行了,走上訪的程序等的時間太長:既然是向國家信訪局上訪,更不能越級上訪,過去的哪個部門都是沉默,踢皮球,推委扯皮,直接打官司也找不到公平和正義,唉…
網絡投訴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平臺很多,人大、國家信訪局、政法委,公檢法都有平臺(公眾號或APP)。但應該提示你,網上投訴對於提供證據和溝通會有一定局限性。過去,許多人跑斷了腿都難以解決問題,你憑網上幾個字就想解決複雜問題?當然,如果是簡單或諮詢性問題,通過網絡會省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