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大家的存款都是怎麼存的?_存款怎麼賺錢

謙卑的月亮說: 本人工資不到4000塊錢一個月,每次只要一發工資,第二天我一定會取出2000元存到另一張卡裡面…

謙卑的月亮說:

本人工資不到4000塊錢一個月,每次只要一發工資,第二天我一定會取出2000元存到另一張卡裡面。每次都是雷打不動,即使哪個月剩餘的零花錢不夠花的,我回藉助信用卡,等下個月發工資了,再還信用卡。一年到頭也會有差不多10000元的獎金,也是我存錢的目標,這樣下來,一年也可以存3萬元。年底一次到銀行存成定期,我一般都是存一年和三年定期,而且沒有存在同一家銀行。

人家說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雖然我的錢不多,但是作為女性,自己有錢心裡踏實。

樂觀的星空tF說:

我基本上都是把錢存入銀行,我這個人天生沒有掙大錢的命,買股票股票賠,買基金基金賠,去年買的招行的結構性存款,存一年期的,一分利息沒有,白白損失了好幾千塊錢,我現在就把錢存入銀行定期存款,雖然現在利息都很低,但是也沒有啥掙錢道,又不敢輕易投資,只能老老實實存銀行吧,安全踏實[酷拽][酷拽]

微風不燥塵埃落定說:

我是低工資,一直很窮。而且,也沒有進取心。就是,沒啥出息,混混沌沌幾十年的那種了。

現在退休了一年多了,51歲的年紀,也沒想找事做,徹底躺平了。

但是,說到存款,這麼多年我還是積累了一些些。

我的存錢方式基本就是發工資就存銀行。自己留很少一部分用,用錢的時候也是相當節省,能省則省。

我還記得差不多20年前,我工資只有幾百塊錢一月,那時候,單位也是發現金,發了工資手裡拿著幾百塊去銀行,而銀行當時是要排隊的,排我後面那個人說了我「幾百塊也存啊,用了就是唄」,感覺說的我心裡還是有點不知啥滋味。

反正不管是當時的幾百塊錢一月,到後來的,一千多,兩千多一月,我的存錢方式一直沒有變。

概括下來就是,省吃儉用,其餘的錢都存了銀行。

慢慢積累下來,也用存了的錢辦了一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從離異後帶著兒子的一無所有,到後來,我慢慢的買了小破房子,母子安家。到現在,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幾年了,我也退休一年多了。

這樣的現狀,對我這種沒有什麼人生目標的人來說,也差不多到了心裡所追求的境界了吧。

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存錢。

從三年多前開始,我月月存錢方式是,不管多少,我把每一筆錢都是存成三年定期,到現在正好每一個月都有本金和利息到期,然後每一月發工資又增添一些加到裡面,再定期三年。

這樣,利息也高點,要用的時候,取用也方便。

至於理財或者其他的,我都沒有弄。比較保守的存錢方式。

反正我這輩子也就是這個樣子了,發不了財也不去貪圖,就自己攢點存點,安安心心過日子。

靖Hao說:

我基本都買現金理財了,就是風險等級R1,每天都有收益的那種。但是最近收益大幅下跌,遠不及之前的七日年化2.7%以上,基本都要跌破2了。

我在考慮要不要存個三年定期啥的。國債一是利率並不高,二是根本搶不到。目前有的銀行還有三年期3.2%利息的。

之前有保險銷售員打電話建議買開門紅,就是年金險,被我拒絕了,但是身邊有些人認可這個,適合閒錢理財。我是怕有急用拿不出來。因為之前我也買了一點類似的產品。怕有廣告嫌疑,這裡就不多說了。

諾哥哥和晏小妮子說:

建議大家養成和我一樣的存錢習慣:就是每個月工資一發下來,就是雷打不動的存錢。我是必須拿出1000塊錢,然後存起來。哪怕那個月的錢不夠花,想辦法從別的地方省,但是存錢不能停。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一個月存1000塊錢好像也沒多大的意思。因為現在的1000塊錢,根本就不當錢,隨便遇到一點事情,需要花費錢,不知道要多少個1000。

但是,你不能忽略時間的作用。

一個月存1000塊錢,一年就是1.2萬。你積攢十年的時間,本就就有12萬。現在普通的私家車,全款十多萬就能買的了。

要是生活在一些小城市,12萬已經夠你買房子付首付了。

不管是一個月存1000,還是存三五百,只要能堅持下來,其實都很有意義。我們普通人的賺錢能力有限,想要手裡有錢,只能通過這種不斷累計的過程。

等錢多了,合理分配

很多人比較喜歡把錢存在餘額寶裡,這個辦法是挺好的。

但是,容易存不住。

因為餘額寶可以直接消費,你很可能會經受不住誘惑,最後把錢花了。

我給大家的建議,當大家錢比較少的時候,可以把錢放在銀行的現金理財裡面。和餘額寶差不多,也是按天計息,而且工作日隨時可以取出來。

現在餘額寶的利息,只有七日年化收益2.25%左右。而各大商業銀行的現金理財,收益能達到2.4%。同樣的安全級別,利息要高很多。

合理安排

等到你的錢比較多的時候,就不要一直放在現金理財裡了。可以去地方性小銀行裡,存個三年期定期。

像我小區樓下的城商行,三年期定期,利息3.4%,一萬塊錢就可以起存。利息高,又很固定,能強制性讓你把錢存住。

如果你的存款達到五六萬塊錢以上,就要分開存。一部分存時間長的,利息高的。另外一部分存靈活性好的,免得急需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

比如說。你有7萬塊錢。就可以把5萬存定期三年,利息高,拿收益。剩下的2萬塊錢,購買現金理財。比較靈活,遇到急事不會耽誤用錢。

手裡有錢,心中不慌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存錢很重要的?

疫情封控的時候。

尤其是20年的前幾個月,不能去上班,到位只給發基本工資。由於基層工資太低,還不夠扣五險一金的。那有三個月的時間,我的工資為負數。

你沒看錯,工資沒負數。

因為基本工資是3000虧塊錢,五險一金要扣3500塊錢。那少的500塊錢,是單位財務出錢補上的。

我不但工資沒有,還要拿500塊錢補給單位財務。

就是這麼慘!

我有房貸,一個月萬還3000多塊錢,然後一家三口還要吃飯。如果不是當時手裡有積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熬過來。

那三個月的時間,身邊很多同事,都是到處借錢。甚至有的人,因為逾期被上了徵信。你不上班就沒工資收入,但是房貸、車貸,你還是要一分錢不少的還。一家人的吃喝,也要還錢。

你手裡有存款,就根本不用擔心,就能過得很安穩。

你是月光族,沒有積蓄,那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你不清楚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風險,誰也不敢保證。以後就不會再發生類似於新冠疫情,這種大規模社會性事件。

而且,公司可能會破產倒閉,工作可能會事業,工資待遇可能會降低。這所有的一切。當發生的時候,都能打亂普通家庭的所有規劃。

你手裡有錢,就什麼都不會慌。一家人可以平平安安的,把遇到的困難度過去。你要是手裡沒錢。絕對能讓你體驗到社會的人情冷暖。

普通人想要生活過得幸福,一定要存錢!

一定別聽一些專家瞎扯,什麼錢不是存的,錢是賺來的。越存錢,只會越來越窮。

這些都是毒雞湯,就是想讓你消費花錢的。

普通人掙錢的能力有限,想要有錢的唯一方式,就是存錢,不停的存錢。你掙來的錢,只是數字。能存得住的,才是屬於你的財富。

淡淡的思緒說:

我的錢是這樣存的:錢雖然不多,但喜歡嘗試各類存款及理財,四大行也存了點但佔比很小,年利率僅2.0%;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存了點年利率2.2%,北方的一家民營銀行五年期利率6.02%,滿三年5.72%存得多一點,但4月下旬取除了大部分,當時考慮已經是三年期的檔位了,取了沒有損失,只是不能再存,現在有點後悔取了這家銀行的存款。

目前還存有8家民營銀行,三家地方城商銀行,年利率4.80%的多,也有半年4.60%的,最近又存了月息4.25%,但還是不敢重倉,畢竟河南村鎮銀行的陰影還沒完全散去,雖然50萬以下全部墊付了,但利息損失了,還擔驚受怕三個月。原來還存了6家村鎮銀行,四月份後全部取了,村鎮銀行暫時不去存,怕變成帳外資金。

另外還買了六家銀行的理財,感覺小銀行更靠譜一點,有兩家不是淨值型型的1萬起購,每一期都達到預期收益,有三家是淨值型的,收益隨時在波動,與標出的收益差距越拉越大,但都還沒有虧本金;純債基金大多是中低風險,走勢也比較穩,看年收益率基本在4.0%至6.0%之間,所以也買了十幾隻來折騰,雖然近期疲軟,相信只是暫時的。

上進的可樂q說:

今天我又買了20萬的存款,是招商銀行一個月期的結構性存款,這種結構性存款我也買過好幾次了,覺得還可以,它的好處就是有很低的門檻,只要你有一萬元就可以買,而且它的利息大部分還是可以的,像我買的幾次一個月的結構性存款,它的年化利率都達到了兩點六以上,比銀行的定期存款要高一點,而且也不會佔用你的太長的時間。

所以結構性存款我也是喜歡選擇一個月存期的,到期以後,這個存款分兩部分自動到帳至你的銀行卡,一部分是利率,一部分是本金,分兩次到帳,雖然不是一次性的到帳,但是本金和利率它是同一天全部到帳,可以說是非常的安全,根本不用擔心你的本金有什麼損失,因為這個結構性的存款它的本金是納入了存款保險的,萬無一失,只是利率這一部分不固定,有時高有時低。不過我買的是那種預計到期三個檔次的利率,幾次到期以後都是結算的中間利率,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雖然只是一個月,但是獲得的利率比存期一年的存款還要高,所以這個結構性存款存了幾次我就喜歡上了,現在只要是存款到期,我就是馬上的把它轉入到結構性存款。

樸實雪梨V說:

我是1965年出生的人,今年58周歲了,馬上就60歲了,我這一輩子掙的錢要問我存款是怎麼存的,我的存款可是一波三折呀。

我是1987年醫學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到鎮醫院上班,那個時候工資很低的,我記得最開始發工資是一個月86塊錢,但是儘管如此,我可能天生就是沒有大錢的命,從最開始我就攢錢,有的時候攢個100 200的就去存銀行存起來。

後來隨著工資的漸漸上漲,我一個月也能掙個一兩千塊錢了,這時候每年存的就多了一點點,直到10多年前我有20萬的存款了。

那個時候正好趕上股市6000點,大家還記得嗎?是不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去買基金的呀?其實我啥也不懂,是我朋友跟我說大家買基金賺了多少多少錢,我連基金是啥都不知道,我就跟著她把我這20萬全部買了基金。

還記得當時有一句歌詞嗎?叫死了都要愛,我們那時候的基民把這句歌詞改成,死了都不賣[捂臉]

因為大家都已經被套牢了,後來眼瞅著股市從6000點一直跌到兩、三千點好像,其實我都不記得了。

如果要那個時候賣掉,那有可能就只能剩個幾萬塊錢了,所以,我選擇性的遺忘這筆錢。

真的,我那10年都不敢看股市多少點?都忘了我買的基金叫什麼名字了,我選擇性從來不看不敢提這個事兒,因為這大半輩子就掙了那點錢全部都扔在這裡,想想就傷心。

後來我就去南方打工了,我的收入漸漸地增多了,但是我也沒有停止我存錢的習慣,每個月掙的錢除了零花之外,都要去銀行存起來。

我在南方工作了10年之後,直到3年前我回了老家我去銀行那裡看了看我10年前買的那20萬基金剩下了多少?最後,還好,還好,本錢全部贖回了。試想一下,這20萬如果存在銀行10年會得多少利息呀?

但是人生往往就是這樣,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自己走錯的路只要自己承受就可以了。

有了這一次買理財的經歷之後,我知道了不懂不投的道理,大家一定要了解,明白了才能去碰理財,要不然就千萬不要碰,我估計跟我一起買基金的那些基民們,可能有好多人都虧了吧,因為只要你提前拿出來就一定會虧的。

再後來我兒子長大了之後,他不知不覺的就學會了一些理財的知識,兒子理財已經好多年了,因為我這個兒子他的性格本身就是穩穩噹噹的,萬事求穩的那種性格,是特別值得信賴的人。

所以,我把那20萬拿出來之後就全部都交給我兒子幫我理財了,包括我的積蓄也都是由兒子幫我理財。還有現在掙的錢,只要有結餘,我也都是信任我兒子幫我理財的。

兒子給我配置的理財產品,配置得很好很合理,有保險,有股票,但是股票很少,大多數都是穩定型的基金,在我可能用錢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拿出來的那種基金也有,其實我真的不太懂的。

因為有兒子懂了理財之後就不用我操心了,他想給我買什麼產品,我轉錢給他就可以了。

餘下的錢我都放在支付寶的餘額寶裡。因為餘額寶它也是貨幣基金,雖然它的利息很低,但是它也沒有低於銀行的活期利息,所以放在這裡也是很安全的,很划算的。

就像去年的股市行情不好,我兒子說我這些錢放在餘額寶裡就算賺了。

我習慣於把錢放在餘額寶裡,因為花起來也方便,順便還能有點利息,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我想說,無論何時何地,像咱們普通人一定要養成存錢的習慣,因為積少成多就是這麼個道理,千萬不要等著在咱們急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

我一向的觀點都是,不要過伸手向上的日子,當然最好也不要過張口跟別人借錢的日子。

從我這麼多年的存錢的這個經歷來看,我的觀點就是如果你身邊沒有一個稍微略懂理財知識的人,一個靠譜的人幫你去理財,那麼你就老老實實的把錢存進銀行裡就可以了。

千萬不要像我年輕的時候那樣不懂亂投,弄不好就會血本無歸了。

並且大家記得每個月都要有計劃性的把錢存起來,這樣才能存到錢。比如說你一個月有5000塊錢的工資,那麼你就一發了工資,你就首先把要存的錢存起來,剩下的再安排家裡的其他開銷。

哪怕一個月存1000—2000塊錢,這樣一年不也有1—2萬多塊錢的存款嗎?10年不就會存10—20萬嗎?

其實存錢就必須要強制性地去存的,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什麼花唄,借唄,信用卡都是提前消費,這種觀念不能說不好,只能說人家年輕人趕上了這種時代花錢方便而已,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存錢意識,有憂患意識,這樣我覺得才能夠做到手裡有餘糧心裡就不慌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46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