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清末,八國聯軍人數遠遠少於清軍,為何能取勝?_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清軍出動多少人

鄧永生說: 第一,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戰,失敗是必然。雖然清兵有少量熱兵器,但熱乒器源自西方,且西方是按照現代思維…

鄧永生說:

第一,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戰,失敗是必然。雖然清兵有少量熱兵器,但熱乒器源自西方,且西方是按照現代思維和模式建立起來的現代化軍隊,清朝的軍隊則是屬於防衛性質的,是極其落後的。

第二丶清政府是最專制極權的政體,是愛新覺羅的天下,是家天下,而不是百姓的天下,它不是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是私人的朝廷。他的所有做法讓他喪失了民心,老百姓自然不願為它效力,甚至期待他早點滅亡。

第三丶晚清上至皇帝下至各級官僚都是非常昏庸無能無知,猶如一群跳屍,完全無法與現代思想武裝起來的西方人博弈,失敗是必然的事。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八國聯軍有多少人?

八國聯軍兵力是這樣:日軍有20840人、俄軍13150人、英軍12020人、法軍3420人,美軍3420人、德軍900人,奧軍300人,義大利軍80人。

這樣總兵力大概是4萬9000人。

其中義大利軍和奧匈帝國軍是湊數字,只是軍旗隊,也就是一群士兵打著軍旗。

德軍水兵600人,陸軍300人,起到的作用也很小。

美軍雖是3400人,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士兵,不是白人士兵。

法軍3000多人主要是越南兵,英軍則有大量印度人甚至華人參戰。

另外,雖然八國聯軍總兵力是4萬9000多人,但實際攻打天津、北京的部隊也就是1萬6000多人。

其中最多的是8000多日軍,另外還有5000俄軍、3000英軍、2000美軍、800法軍。

而平津一線的清軍大約10萬規模,其中大部分是裝備先進武器的武衛軍。

武衛軍共有5支軍隊,總兵力10萬。除了袁世凱帶著武衛右軍駐紮山東以外,其餘4支都在平津一線。

結果戰爭中,前、後、中軍都被八國聯軍擊潰。宋慶的武衛左軍損失最小,餘部也只有1萬人。

武衛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明顯弱於八國聯軍,裝備了大量先進火炮甚至重機槍,卻仍然不是對手。

除此以外,還有駐守京城的八旗兵、綠營兵等等,更是不堪一擊。

正規軍尚且如此,這一線十幾二十萬的義和團,當然也不是八國聯軍對手。

以北京保衛戰為例,八國聯軍為1萬8000人,守城清軍是2萬人,後者只堅持了幾個小時而已。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日軍攻打的東直門,但也不過死亡100人左右。

英軍從一個排水洞入城,根本沒有遭遇什麼抵抗就進入了使館區,解救了這裡被包圍的外國人。而全天戰鬥,僅有一個英軍因中暑而死。清軍發現英軍突然出現在城內,胡亂放槍就逃走,僅僅打傷了一個趕來迎接軍隊的比利時婦女。

清軍戰鬥力,真是逆天了。

銀河系來者說:

人心已散,打贏這一仗也沒老百姓的好,怎麼可能有人真心賣命。晚清王朝不是沒有武器,洋槍洋炮軍火庫裡有,假如把這些武器發給義和團,惑許抵擋一陣。弄不好,洋人還真難以得逞。

可是晚清不敢徹底得罪洋人,又怕義和團藉此機會壯大,就他媽恁麼回事唄,打兩槍放兩炮都跑了,就這麼簡單。

謝謝。

翻開歷史書說:

說良心話,八國聯軍當時的兵力比清軍少不了多少,八國聯軍的總兵力是5.5萬餘人、清軍董福祥部和聶士成部加在一起有8萬餘人。

當時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是義和團的人,他們大概有30萬左右。不過義和團的戰鬥力那就是慘不忍睹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老佛爺跑路、《辛丑條約》籤訂了……

當時的八國聯軍侵略大清和義和團運動是相輔相成的,說到底的原因還是:慈禧想利用義和團來保住大位,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大清又被痛毆了一頓,悲劇、赤裸裸的悲劇!

每當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氣憤。對義和團們的可悲,可氣、對慈禧的憤怒、對八國聯軍的憤慨。

我們一起來分析兩個問題:一是,當年這場《庚子事件》的經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呢?為什麼清軍和義和團人數佔有絕對優勢,可面對八國聯軍卻不堪一擊呢?

《庚子事件》整個過程帶給我們最多的應該是反思

1894年大清甲午海戰失敗了以後,賠償了白銀兩億兩,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因為不管賠多少錢,這錢肯定也不是慈禧們出的,最後一定會傳導到底層群眾身上的——加稅、壓榨群眾。

1898年,清朝發動了一場帶有「君主立憲」性質的改革——戊戌變法。這場運動由於觸犯到了慈禧們的既得利益,然後被無情地鎮壓下去——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

當時的大清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內部群眾已經越來越不滿清朝的統治了、外部的外國列強們也加緊掠奪。此時的大清朝就像一捆乾柴一樣,只要有一顆火星,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這顆火星終於在山東曹縣爆發了,當時當地的群眾為了反抗教會的欺壓(更多的是本土假教士),然後燒毀了教堂,這就是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當時慈禧太后看外國列強也很不爽,主要原因是:戊戌變法的時候,慈禧是準備廢掉光緒的,結果外國公使們都不同意——慈禧沒辦法才把光緒軟禁在了瀛臺。這時的慈禧準備利用義和團來豪賭一把,希望藉助義和團運動來敲打敲打外國列強。

在慈禧老佛爺的鼓勵下、在頑固派們的支持下,義和團運動蓬勃地開展起來了。

很多人不知道義和團的構成,我來說說義和團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

義和團成員的構成成分極其複雜,絕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全部是底層貧苦群眾。也許前期是一些貧苦農民構成,可是到了後來這成分就極其複雜了,幾乎是什麼人都有,「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幾乎無人不團」。

他們中有:失業的群眾、宗教分子、清軍、地痞流氓、極端排外者、江湖藝人、甚至還有王公貴族,反正只要是過得不太如意的,想幹點違法勾當的都加入了義和團了。

據史料記載:「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壇附和,或仿效裝束,魚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義和拳會,各處尋仇殺人,北京西城尤多」。說白了,大家借著義和團這個名號,實際在幹著燒殺搶、幹著一切能幹的非法勾當。

義和團還有兩大特點:一是,極端的排外,凡是外國的都是要消滅的,例如:他們把若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名公的遺骨,全部掘墓、無一免者。

二是,裝神弄鬼、搞封建迷信。例如:畫符、喝聖水、刀槍不入等等。這些套路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底層群眾的加入,他們以為加入義和團就有「特異功能」了。

由於有了慈禧們的暗中支持,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團民則沿途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一路「打進了」北京城。由於義和團們是極端排外的,所以在北京城裡又是攻打使館、又是燒毀教堂、又是殺一些手無寸鐵的教民。

當時外國列強們都照會清朝和慈禧要求取締義和團組織,還威脅慈禧如果不取締的話,就會派兵來保護本國的僑民和使館了。

1900年1月一直到5月,外國列強通過各種方式和行動來警告清朝和慈禧,要求慈禧對義和團運動進行取締。不過當時慈禧和保守派的觀點是:等等看,說不定這一次義和團真的能幹翻外國列強。

這一點特別像海灣戰爭中的薩達姆,他也是等等看,結果等成了悲劇。

一場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劇已經無法避免了……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義和團和清軍不堪一擊

1900年6月的時候,發生了三件事,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決心打進北京城了。一是,日本的一個使館工作人員被殺,罪名是「間諜」;二是,德國駐大清公使克林德在東牌樓被殺。

這第三件事比較偶然,一開始的時候慈禧看到聯軍已經形成了,已經準備下令剿滅義和團息事寧人了。

可是在1900年6月21日這一天,慈禧突然幹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對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十一個國家突然宣戰,這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

至於慈禧為什麼要突然宣戰呢?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據史料記載:慈禧當天聽到親信榮祿的匯報說,外國公使們準備幹掉慈禧讓光緒出來主持大局。

權力和大位對於慈禧來說比生命還重要,血氣上湧、義憤填膺的慈禧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管他多少國、管他實力再強大,宣戰保大位最重要。

後面的事情比較簡單了,既然慈禧已經宣戰了,那麼雙方就開始戰爭了。由於有三個國家比較忙,所以只有八個國家的聯軍。他們集中了5.5萬餘人、60艘戰船開始進攻大清。

一般列強和清朝打仗都採取一招——進攻北京,沒辦法皇帝在北京,「擒賊先擒王」。八國聯軍先進攻大沽炮臺,然後攻佔天津進而進軍北京。雖然董福祥部和聶士成部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可實力差距過大,大沽炮臺和天津相繼失守了。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20000人左右打進了北京城,第二天慈禧帶領著光緒帝和一般王公大臣跑路了。

至此,一場近代史上最大的鬧劇收場了,結果就是賠了人家4.5億兩銀子,連本帶息要還9.8億兩。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清軍加上義和團幾十萬人,打不過八國聯軍5.5萬人呢?

原因一:義和團實際上是一群烏合之眾

大家別看義和團的人數很多,平時裝神弄鬼、刀槍不入,騙騙人是沒有問題的。大家想想,連清朝正規軍都不是洋人的對手,靠義和團簡直就是搞笑了。

當時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有數萬義和團軍。當被圍的使館區內約有外國外交人員和平民600多人(包括婦女和兒童223人)。保護使館的軍人共有409名外國水兵和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水井及糧食充足。
就這樣的兵力對比,數萬義和團攻打了56天,直到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也沒能攻下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其真實情況是:義和團是亂打,著紅衣紅褲,焚香禮拜,一人一道符,高喊口號衝鋒,每次都被排槍打倒一片。

說白了,大部分義和團成員都是一群文盲、愚昧的無業游民而已。平時殺殺自己人、喊喊口號、幹點違法勾當還行,打仗那是完全不行的。

原因二:當時的意見不統一,很多清軍士兵和將領是「假打」

當時很多清軍將領是不願意和洋人打仗的,因為他們也知道義和團只不過是「炮灰」而已。如果後面打敗了,慈禧為了保命一定會處理積極主戰的人的。於是乎,很多清軍就是「只聽洋槍響,不見洋兵倒」,放空槍而已。

從後來的故事發展來看,正如他們所料。慈禧在跑路的半路上就下達了剿滅義和團的指令,事後為了逃避戰爭責任和列強的追究,一鼓作氣殺了幾十個當時主戰的大臣。

原因三:慈禧們沒有打下去的決心和勇氣

慈禧一開始對義和團的態度就是模擬兩可的,對洋人的態度同樣如此。最早的時候是主張整壓義和團的,例如:派袁世凱去山東當巡撫,然後整壓義和團;

後來又聽從了頑固派的意見,扶植義和團,讓義和團一路進了北京城;

後來的後來,慈禧見到義和團在北京胡作非為、亂搞一氣,又準備整壓義和團的;

最後利用義和團和洋人開戰,主要原因也是有人密報慈禧說:「洋人逼他讓位造成的」。

整個庚子事件中,慈禧都是盲目的、沒有計劃和部署的,走一步看一步,這仗還怎麼打。慈禧的目的不是反抗洋人的侵略,唯一的目的是保住大位而已,情況不對,立馬閃人。

原因四:當時主戰的人不多、主和的人不少

這場戰爭中最倒黴的還是朝中的大臣們,當時分為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戰前的時候,主戰派佔了上峰,慈禧為了孤注一擲地開打,殺了不少主和派,例如:「庚子被禍五大臣」。

可是打敗了之後,慈禧為了推卸責任、保住小命,又一股腦地殺了100多個主戰派的官員,例如:莊親王載勳、工部右侍郎英年、軍機大臣趙舒翹被賜自盡,山西巡撫毓賢、軍機大臣啟秀。

這真是主戰、主和都不對,慈禧說誰對、誰就對。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當時清朝內部的分裂狀態。

以上是清朝總部的情況,地方上那就更加有意思了。地方上的總督們大部分認為:慈禧對十一國宣戰是「開玩笑」的,所以地方上的督撫們基本沒有和列強開戰。例如:發起東南互保的李鴻章接到慈禧要求開打的詔書後,直接回復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

原因五:清朝已經徹底地失去了民心了

當時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城裡的群眾們沒有和清軍一起奮勇殺敵。絕大部分人是處在看戲的狀態,甚至還有很多人給聯軍帶路、幹活、扶梯子等等。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已經徹底地失去民心了,這仗也就必敗無疑了。

大家想一想,一個沒有任何計劃的戰爭、一個半路跑路的統帥慈禧、一個亂打一氣,裝神弄鬼的義和團,外加上下意見也不統一、民心也沒有,清朝這一仗那一定是必敗無疑了。

最後我想說,歷史不光是給大家看的,還是給大家借鑑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不按規則出牌、為了保大位不顧一切、違背民心民意的話,那麼一定會被痛打的。

空中一片雪說:

2020年是庚子年,在120年前的庚子年1900年,清政府被八國聯軍打爬下,慈禧太后攜光緒帝滿清貴族逃至西安,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燒殺搶掠。清政府由李鴻章出面和八國列強談判,於1901年9月被迫籤證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向列強賠款4.5億兩白銀,史稱庚子事變,清政府向列強的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

那麼1900年八國聯軍一共出動了多少軍隊侵略中國呢?網絡上傳播最廣的是八國聯軍出動軍隊21800人10天時間就把攻入北京城把清政府打敗了。

另一個說法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共出兵49000人,理由是八國聯軍在1900年8月在京津地區集結的兵力是49000人。

那麼在1900年庚子年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一共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人呢?實際人數是23萬人。其中沙俄180000萬人,日本23000人,德國8000人,英軍12000人,法軍3400人,美國軍3520人,奧匈帝國軍75人。原因是在八國聯軍決定侵略中國時,沙皇決定佔領中國東北,動員了17萬軍隊從璦琿,呼倫,旅順,琿春,雙城子,伯力分六路侵略中國東北地區。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親任總司令,沙俄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任庫羅帕特金任參謀長,從1900年6月19日至10月三個月時間佔領了東北全境。

沙俄軍隊在戰前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編和補充,進行了統一的部署:

西伯利亞第一軍:集結於旅大,海參威。作戰部隊34000人。

西伯利亞第二軍:集結於伯力。作戰部隊36200餘人。

西伯利亞第三軍:集結寸赤塔,尼布楚等地作戰部隊約31300人。

登陸軍:集結於雙城子,海參威作戰部隊33700人。

以上集動兵力135000人,火炮328門,各要塞留守機動部隊4萬餘人。

東北戰場上大清王朝在東北的軍隊只有9萬人,分別由黑龍江將軍壽山,吉林將軍,盛京將軍統帥沙俄軍隊集中了近2倍於清軍兵力的軍隊人數3個月時間佔領了東北全境。華北地區清軍正規軍只有8萬人負責防守京津地區,清軍合計投入兵力17萬人。

庚子事變後清庭全權委託李鴻章同洋人議和,經過一年多的談判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庭向西方列強賠款4.5億兩銀。各列強具體份額:

沙俄28.97%,德意志帝國20.02%,法蘭西共和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義大利(5.91%),比利時王國(1.89%),奧匈席國(0.89%),荷蘭(0.17%),其他0.27%。至1938年中國向西方列強實際賠付的賠款折合兩白銀超過了6億兩。

智慧9557說:

古今中外,世界上人類所有發動戰爭者勝與敗,歷史經驗告訴人民;敢於亮劍,兩者交戰,勇者勝。關於清末,八國聯軍人數遠遠少於清軍,為何能取勝呢?經驗俗話,將熊一窩,兵熊一個的道理。

清朝未年,朝綱腐敗無能,軍閥混戰,朝政貪汙腐敗,人們生活在饑寒交迫,妻離子散,民不聊生,水深火熱戰亂之中…(特別是,清朝末年,又是出現個垂簾聽政,享受享樂貪婪不作為,更不為朝政及人們生活擔當負責任,她就是大清末日的慈禧太后!

其實真實的清未,八國聯軍人數遠遠少於清軍,為何能取勝呢?

真正原因是,人熊有人欺,馬老實有人騎。清末,腐敗無能朝政府及垂簾聽政,慈禧太后一手遮天造成一切後果…

藍天9096012808553農說:

個人認為,個人觀點,原因有可能:(原創)

1:清末:政府軟弱無能,政府腐敗,貪官汙吏橫行,民怨太深,民不聊生!

2:清末:叛徒,漢奸,賣國賊,外賊,內鬼,與敵對勾結的民族敗類太多!

3:清末:武器裝備,武器彈藥落後!

4:清兵:有可能有部分清兵,不願意為腐敗政府去賣命,去奮不顧身,去英勇殺敵,去流血犧牲。為這樣腐敗軟弱無能的政府賣命,丟掉性命不值得!

5:清末:甚至有可能,有部分人巴不得這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快點下臺。快點消滅掉所有的:貪官汙吏,昏君,叛徒,奸臣,漢奸,賣國賊,走狗,民族的敗類!

6:清末:全國人民,振作精神,直起腰杆,同心協力,同仇敵愾,把來犯之敵,把所有的侵略者:全部消滅光,全部趕進海裡餵王八!

7:古人云: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民慫慫一個,王慫慫一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48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