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乾隆晚年為什麼沒有殺和珅?_乾隆晚年為什麼沒有殺和珅的原因

樂數客說: 這應該是帝王術吧,乾隆是個擁功自居極好面子的人,一個跟了自己多年的僕人,又會說話又會辦事的,晚年把…

樂數客說:

這應該是帝王術吧,乾隆是個擁功自居極好面子的人,一個跟了自己多年的僕人,又會說話又會辦事的,晚年把和珅殺了不落個罵名。讓兒子嘉慶殺,又能立威,又能震懾朝堂不正之風,還能充盈國庫。留全屍三個字足以證明一切了!

清華3536說:

一個是風流倜儻,玉樹臨風,談吐優雅,氣質不凡,辦事完美,進退有度; 一個是萬人敬仰,君臨天下。他們之間的親密合作,不但愉快,還十分融洽。和珅投其所好,獻奇珍異寶。馬屁拍的溫柔而恰到好處。對乾隆晚年來說,和珅就是他的開心果。儘管知道他為非作歹,貪圖享樂,風狂斂財。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君臣之間,形影不離。乾隆喜歡都來不及如何捨得殺他。最後還成了兒女親家。

乾隆的兒子殺了和珅,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任性而為?和在劫難逃,終究落得過樹倒猢猻散,小命歸了天。

知未是也說:

謝邀!乾隆一生與和珅在一起的日子比較多,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在軍機大臣的位置上一幹就是二十年,這在中國歷史是非常罕見的,為什麼和珅如此得到乾隆的寵幸,以至和珅貪了那麼多白銀,足足有11億兩之多,按當時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7000多萬兩白銀計算,整整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如此巨大的數量,乾隆到底知道不知道?又為何沒有對和珅沒有動手?

一,政治原因:乾隆一生對和珅比較信任,並委以和珅軍機大臣重任,讓和珅掌管和處理朝廷的重大事宜,包括官員升遷與處置,並且把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與和珅結成了兒女親家,如果乾隆殺了和珅,就意味著乾隆在識人用人上有失妥當,這在政治上會導致乾隆非常被動,某種程度上講,殺和珅,等於貶自己,這對非常聰明和要強的乾隆來說,殺和珅比殺自己還難受,出於政治和皇帝尊嚴考慮,乾隆沒有殺和珅。從另一個方面看,乾隆之所以沒有殺和珅,主要想借和珅人頭,給他的兒子嘉慶撈取政治資本,樹立光輝形象。把和珅留給嘉慶殺,一來可以樹立嘉慶的權威,二來可以讓嘉以明君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樣有利於嘉慶的政治統治。

二,經濟原因。和珅主管朝廷內政之前,國庫年年入不敷出,自從和珅接管後,國庫年年還有盈餘,原因是作為軍機大臣的和珅不但會當官,而且還會搞經濟。一方面和珅不僅善於從各省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和富商大股那裡搞來錢,收歸國庫,而且還在朝廷實施議罪銀,凡是繳獲的錢全部歸內務府,從而給乾隆乃至整個皇室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揮金如土。另一個方面,乾隆可以通過和珅幹他不能幹的事情,尤其是開通口岸,和國外通商。關閉口岸,斷絕和外國來往,是清朝繼承明朝實行禁海令的基本國策,作為乾隆當然不能帶頭違抗,但和珅可以這麼幹,好處在於一可以從國外買到國內許多沒有的東西,二來可以給朝廷帶來巨大收入,和珅在廣州大做通商生意,給自己不斷賺取暴利和收入,而給國庫上交了盈利的很少部分,對此乾隆心知肚明,但他也是出於無奈,只能對和珅聽之任之。如果殺了和珅,就等於斷了自己的財路,這當然是乾隆不願意幹的事情。

三,曖昧原因。有人說,乾隆之所以不殺和珅,不單單是因為和珅會辦事、會來事,對乾隆忠誠不二,更重要的是和珅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很象二十年前乾隆當太子時,因乾隆衝動被母后奪去性命的一個妃子,於是乾隆便把對那個妃子的感情移駕到了和珅身上,所以對和珅信任無疑,寵幸有加,更不忍心予以殺死。

不管是什麼原因,從表面上看,和珅的確給乾隆做了不少讓乾隆高興的事,也給嘉慶後來留下了不少銀兩,但從本質上看,乾隆縱容和珅貪腐,敗壞了清朝的政治風氣和社會風氣,最終使清朝從康乾盛世逐漸走向衰亡,從這個角度看,乾隆的確不是一個明智的帝王!謝謝!

一口老牙說:

康熙敢於收拾鰲拜、索額圖和明珠,因為那三個人都是順治提拔任用讓他們輔佐康熙的,康熙殺掉他們可以說是他們辜負了先帝託孤之囑,康熙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而乾隆自己親手提拔的人自己把他殺掉,不是明白承認自己用人不當,沒有識人之才嗎?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反正和珅也沒有犯什麼謀逆大罪,不就是貪了點錢嗎?就當幫嘉慶先存著,以後再叫嘉慶拿回來就是了。

未央先生說:

人生在世,快樂是很重要的。皇帝也是如此,身邊都是忠臣、諫臣,估計日子過的不能舒坦了!

其實說白了,皇帝也有隱私,有很多見不得光的事需要貼心的人去辦。這種事,忠良諫臣是不屑也不可能去辦。

乾隆皇帝是一代名君,不可能看不出和珅聚權斂財的行為,但俗話說,要想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草。水至清則無魚。你不給手下人好處,辦事能盡心盡力嗎?

所以說,忠臣奸臣,皇帝作為局內人,他是不願意區分的,他也是人,肯定是願意與能讓自己舒服的人相處。所以君王身邊小人多,那他本身就不正,不良嗜好多,許多小人才能鑽空子。

其身正,則行事端。試問皇權社會,皇帝高高在上,能保持正心正氣的能有幾個?

行在藍天白雲間說:

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開啟了乾隆盛世。乾隆皇帝不但治理國家有很高的功績,而且本人也是非常的好玩兒。對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情有獨鍾。而在乾隆皇帝的一生中,有一個人是揮之不去的存在,可以說和乾隆皇帝形影不離。這個人就是寵臣和珅。

和珅作為乾隆時期的軍機大臣,掌管國家的軍政大事,在長期的主政期間,處事圓滑的和珅,為乾隆皇帝做了不少的事情。很受乾隆皇帝的賞識。同時和珅利用手中的巨大權力,也貪腐巨大。聚斂了巨大的財富。富可敵國。作為一代明君的乾隆,是心知肚明的。那麼到了晚年,乾隆皇帝為什麼沒有除掉和珅呢?而是在嘉慶皇帝登基以後,才把和珅殺掉呢。這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政治上的原因。和珅是旗人,辦事能力也很強。所以在軍機大臣的位置上幹了很長的時間。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

和珅還和乾隆皇帝是兒女親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和珅位高權重,為了乾隆皇帝,也是盡心盡力。但是在這期間,也是貪汙巨大,富可敵國。睿智的乾隆肯定是看得出來的。這叫放長線釣大魚。不叫和珅佔到好處,他能那麼積極地為你賣命嗎?

乾隆皇帝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如果在自己在位期間,把和珅給殺了,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而如果把和珅交給自己兒子,一來可以建立嘉慶帝的威信,證明嘉慶帝是一個明君。二來可以讓清朝的國庫多了一大筆財富。顯示嘉慶帝治理國家的英明。可謂是未雨綢繆哇!可謂是睿智莫過帝王家呀!

經濟上的原因。和珅在管理經濟方面也是很有頭腦的。讓大清的國庫慢慢的富裕了起來。扭轉了之前的頹勢。所以很受乾隆帝的賞識。

和珅在自己歌功頌德的過程當中,自己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來。和珅在地方財政上,富商和各種稅收方面,有很高的一套斂財的手段。對於這一點,乾隆皇帝也是深愛有加。始終覺得和珅是一個得心應手的人才。

在為人處事方面,在官場的權謀方面,在取悅皇帝方面,和珅表現的相當圓滑。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能夠長期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寵也就不足為奇了。

乾隆皇帝是一個風流皇帝。很喜歡遊山玩水,吃喝玩兒樂。哪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等等,和珅總能照顧得十分得體。讓乾隆皇帝玩的好,吃的好,睡得香。心情十分的愜意。在這一點上,和珅做得,讓乾隆皇帝十分的滿意。

而劉墉,紀曉嵐,這些忠臣們,總是這樣一天的揍本,揍本這個事兒,揍本那個事兒。讓乾隆皇帝很是煩惱。而和珅卻是精明得很。看到了乾隆皇帝的所需,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索性對症下藥。往往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寵和賞識。

所以,作為一代明君,乾隆皇帝還是很睿智的。在需要和珅的時候,和珅能給他帶來開心。在需要劉墉,紀曉嵐的時候,劉墉,紀曉嵐能夠給他帶來,治理國家的策略和方法。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所以乾隆皇帝並沒有在自己的晚年,把和珅殺掉。而是選擇讓自己的兒子,嘉慶皇帝來處理這件事兒。可見,乾隆皇帝考慮的還是挺圓滿的,挺周到的。

壹只青梅說:

前言,和珅對於乾隆來說可謂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和珅確實用起來很順手,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意,恨的是,和珅貪腐,結黨營私已經非常明顯了,明知道和珅是個貪官,為什麼乾隆又不及早處置呢,原來,乾隆爺也不是老糊塗,他是有自己的一番盤算的。

第一,和珅的確是一個能臣,有能力善理財,也善溜須拍馬揣摩聖意。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生於乾隆十五年,從一個小小的世襲輕車都衛一直升到領班軍機大臣,首席大學士,內務府大總管等十數個職位,和珅能力出眾,善於經營官場,溜須拍馬,少年時就博學多才,通漢、滿、蒙、藏等語言。因此甚得乾隆喜愛,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第二,做了很大的一個局,把和珅的能量用到極致,由兒子嘉慶處置便於新皇立威。

乾隆不知道和珅為人嗎不知道和呻貪腐嗎,乾隆心知肚明,留和珅給兒子嘉慶帝誅殺就是為了做一個局,老皇帝乾隆還是深謀遠慮的,老皇帝把左右逢源之術玩的爐火純青,朝堂之上,就是需要兩股實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誰幫著皇帝斂財呢?你和珅儘管去貪,能花用多少,到時候還是一鍋燴,只要不侵擾到皇權,老皇帝是聽之任之的。很大的一個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邊照顧,其實就是對他進行看管,可以讓自己兒子騰出手來,乾隆一死,嘉慶馬上處置了和珅,繼得了驚人的錢財,又震懾穩定了人心,為兒子穩定朝局。這就是乾隆留和珅性命的原因。

慕名而談說:

和珅是乾隆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因為和珅特別聰明,特別能幹,又特別會迎合乾隆心思,乾隆所思所想所為,和珅是一清二楚,並且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可以說和珅之忠心已經到了無法言表的地步(可惜只愚忠一人,不管天下庶民)。儘管和珅在為乾隆辦差過程中有諸多不法行為,但乾隆出於私心,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他胡作。不忍下手,更不能下手(失去和珅也就失去一切)。所以乾隆到死也不殺和珅。

星漢燦爛的微笑說:

乾隆晚年沒有殺和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和珅在乾隆中期擁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他是乾隆的得力幹將之一,為乾隆的治理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乾隆在和珅身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資源,使他成為了一個強有力的官員和政治家。乾隆可能認為和珅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成就可以抵消他的缺點和錯誤。
  2. 和珅的府第和財富在當時非常龐大,擁有龐大的地產、珠寶和文物等,使得他的財富對於國家財政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如果殺死和珅,他的財產將被收繳,這可能會對國家財政產生不利的影響。
  3. 和珅是滿洲人,而乾隆是滿洲人的皇帝,可能認為殺死同胞不符合傳統的滿洲禮儀和文化。
  4. 和珅在乾隆朝期的末期,已經失去了他的權力和影響力,他的地位已經不再穩固,因此沒有必要再殺他。

綜上所述,乾隆晚年沒有殺和珅,是因為和珅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成就、財富和身份等方面對於乾隆和國家都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同時和珅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已經不再像中期那樣穩固。

歷史寶藏說: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人年齡大了,就喜歡聽好聽話,這是人之常情。

乾隆皇帝老年像

乾隆也是一樣,上了年紀之後,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自詡十全老人。好嗨哦,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

而投上所好,正是每一個奸臣的必備技能。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愛好字畫、古玩等文物,於是就留意四下搜羅奇珍異寶,得空進獻給皇帝。就連當是來中國的朝鮮使臣都有記載,有一年,和珅在秋節之時,進貢一個精心覆蓋著黃帕的架子,架子上放著什麼寶物呢?原來是金佛一座,長達數尺,異常珍貴。原來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篤信佛教,特意讓人打造了這個特殊的禮物,皇上收到後果然很開心。

和珅像

據說乾隆晚年之時,說話不清楚,大臣和皇子們都不知所云,唯獨身邊的和珅能知道老皇帝的意思,這也真是獨門絕技了,你說老皇帝能離開和珅一天嗎?當然是形影不離,和珅在轉達大清國的最高決策旨意的同時,自己也成了一人之下的權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了中國,這些外國人,早已被大清國的鼎盛氣象,紫禁城的雍容華貴折服,令他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件事:「有一個官員,身居高位,談吐優雅,氣質不凡,很有大國宰相的風範……」這裡說的這位高官,就是和珅。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馬嘎爾尼等人同時也記載:(乾隆皇帝)剛躁之性,仍不以此少減,即如現在所存皇子,僅止四人。而此四人之中,乃無一人能略握政柄。寧舉全國政柄,付諸相國和中堂一人,而絕不計及將來承繼問題,其意見如何,頗非他人所能揣測,然論者每謂現存之皇子四人,均為皇帝所不喜之。」

老年的乾隆皇帝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晚年喜歡和珅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殺了他?乾隆當然知道和珅也有伸手過多的事情,但是還是沒有動過和珅,也許老皇帝正是想把和珅留給兒子,讓兒子嘉慶上位後有個立威之壯舉。

嘉慶皇帝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51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