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德國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為何蘇聯還不慌不忙地紅場閱兵?_德國為什麼沒有閱兵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說: 史達林紅場閱兵,雖然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蘇聯面臨滅國的危險,不要說不慌不忙了,那是緊…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說:

史達林紅場閱兵,雖然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蘇聯面臨滅國的危險,不要說不慌不忙了,那是緊張的要命。

1941年11月7日,德國百萬大軍包圍了莫斯科,德軍先頭部隊距離莫斯科只有25公裡,德軍裝甲部隊如果開足馬力,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兵臨莫斯科城下,似乎莫斯科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各國大使館紛紛撤離莫斯科,莫斯科陷入恐慌之中,物價飛漲,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說史達林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他也在考慮走和留的問題。

10月19日清晨,史達林在自己的專列前徘徊,是走還是堅守必須由他馬上做出決斷,如果自己走了,就等於放棄了莫斯科,整個蘇聯都會陷入恐慌之中,局面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自己將對不起蘇聯人民,如果守住莫斯科,使德國的鐵蹄止步不前,就能給蘇聯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那麼選擇堅守,能守住莫斯科嗎?

史達林不愧是一個硬漢,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危急時刻,他的頭腦還是非常清醒,他徵求了朱可夫的意見,又仔細思考,最後認為,雖然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使蘇聯蒙受了巨大損失,但蘇聯有著和德國不相上下的工業基礎,戰略縱深更不是小小的法國能比,蘇聯有一億九千萬人口,這意味著蘇聯的兵員和武器裝備,絲毫不遜色於德國法西斯,蘇聯有巨大的戰爭潛力,有和德軍在莫斯科決戰的實力,沒有必要撤離莫斯科,提前認輸。

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史達林毅然返回了克裡姆林宮,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城市正常運轉起來,老百姓個個奮勇,自願加入到保家衛國的隊伍當中,抓敵特,挖戰壕,運輸軍需物資……。

這一切,讓史達林對保衛莫斯科更有信心,既然要堅守,首先要更加堅定信心,11月7日是俄國十月革命紀念日,如果在這一天,利用紅場閱兵,向全國全世界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對蘇聯軍民的士氣,將是巨大的鼓舞。

10月28日,史達林找來空軍司令員日加列夫和莫斯科衛戍部隊司令阿爾捷米耶夫,問道:「過幾天就是十月革命紀念日,我們要不要在紅場搞一次閱兵?」

這是什麼時候,還搞紅場閱兵,如果德軍飛機發動空襲,後果不堪設想,兩位司令員一時摸不著頭腦,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

史達林加重了語氣,又一次說道:「我再問你們一次,要不要舉行閱兵儀式?」

史達林的話讓二人一下清醒過來,領袖冒著生命危險留下來,拿出了和莫斯科人民共存亡的勇氣,他用意深刻,我們還怕什麼,兩人當即表示支持閱兵,史達林要他們保證閱兵安全,把閱兵實況傳播到全世界。

史達林又一次徵求了朱可夫意見,朱可夫給史達林吃了顆定心丸,他認為,德軍經過激戰,看似攻勢迅猛,實際上已經損失慘重,軍隊需要補充修整,近期內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朱可夫的話,更堅定了史達林的信心。

11月7日,紅場閱兵按計劃舉行,為了安全起見,閱兵儀式由原來的10點改為天還沒亮的8點,幾十萬軍民早早來到現場,等待領袖史達林的到來,各國媒體記者爭搶有利位置,報導這一盛況。

史達林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講,演講結束,紅場上響起了蘇聯國歌《國際歌》,軍民們熱淚盈眶,「烏拉」,蘇聯萬歲的聲音響徹了紅場,參加閱兵的部隊昂首挺胸,走過主席臺,開上了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前線。

蘇聯的確實實力雄厚,希特勒通過廣播,知道蘇聯人居然在德軍眼皮子底下搞閱兵,肺都氣炸了,馬上命令前線指揮官派飛機實施轟炸,但天氣不好,飛機即使起飛了,沒有接近莫斯科上空,就遭到蘇軍高炮的猛烈射擊,蘇軍飛機也起飛迎戰,有的飛行員炮彈打光了,就撞向德軍飛機,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保證紅場閱兵順利舉行,德軍損失了25架戰機,紅場閱兵結束了,也沒有一架能飛到莫斯科上空,只得無功而返。

綜上所述:蘇聯紅場閱兵,無論是閱兵前還是閱兵中,都是生與死的較量,是流血犧牲,說蘇聯不慌不忙地閱兵,說的太輕巧了。

歐亞萬花筒說:

史達林當時已經獲得準確情報,雖然德軍精銳部隊已開到莫斯科城下20公裡處,他們甚至可以看到克裡姆林宮的尖塔。但這些德國部隊長途奔襲,已經疲憊不堪,可以說已經是外強中乾了,這個時候與他們較量,拼的就是意志力!意志力從哪裡來?就源自於戰勝敵人的必勝決心,參戰部隊在莫斯科紅場列隊接受檢閱,史達林給他們發表了激情澎湃的講話,這一切都是為了鼓舞戰士們的士氣!戰勝敵人強大的殺氣,就需要聚集更大的殺氣去對抗他們,史達林是一個很有智慧的領袖,莫斯科紅場已經成了一個煉丹爐,從這走向戰場的士兵都是鋼鐵戰士!有了大無畏的精神加持,蘇軍戰士們所向披靡,他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句口號,我們的背後就是莫斯科,一定要保衛莫斯科,保衛我們的心臟,保衛我們的領袖!

自在的僊僊說:

這就是為什麼蘇聯和蘇聯紅軍,在世界戰爭史上,名聲顯赫,英勇無敵。雖然當時蘇聯國內,百廢待興,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軍勢力量,也遠遠比不上德國,但偉大的蘇聯人民和軍隊,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震撼世界。戰士們從閱兵紅場,直接奔赴戰場,在嚴寒的冬季,用生命和鮮血,換回了國家的尊嚴,打敗了已衝到莫斯科門口的強大德軍。蘇聯紅軍和人民,不愧是世上最偉大的戰鬥民族,他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日慕鄉關說: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李雲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從南北中三線閃擊蘇聯,由於準備不足,蘇聯損失慘重,28個師被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

9月底,德軍集中180萬軍隊,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進擊莫斯科,在希特勒看來,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也是蘇聯最大的城市,拿下莫斯科,不僅可以從精神上打擊蘇聯軍民,還能佔領蘇聯西部交通和政治中心,對整個戰局意義重大。

此時的蘇聯,正陷入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由於基輔會戰損失慘重,蘇聯已經沒有充足的兵力來保衛莫斯科,不得已,史達林重新啟用因觀點不和而遭到解職的朱可夫元帥。朱可夫剛一上任,就調整了莫斯科防線,新組建的蘇軍第5、16、43、49集團軍在防線上全線布防,分兵節節抵抗德軍的進攻。

即便如此,莫斯科依然處於危機之下,不僅在納粹德國飛機轟炸範圍以內,甚至德國先頭部隊已經看到了克裡姆林宮!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歷史上,史達林雖然有很多爭議,但在此時,卻展示出鋼鐵般的意志和誓死保衛國家的決心,在他的堅持下, 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11月7日這天,在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鼓舞士氣。

當時的莫斯科,各國大使館和學校以及部分市民都已經轉移,但為了這次閱兵,莫斯科各級組織迅速行動起來,做好了隨時與入侵者巷戰的準備,而朱可夫元帥也做了針對性部署,蘇聯一線殲擊機全員待命,高炮部隊也做好了迎戰準備。

閱兵最終如期舉行,數萬士兵荷槍實彈,在史達林的注視下走過紅場,史達林在閱兵結束後發表演說:「紅軍和紅海軍的戰士、指揮員和政工人員、男女遊擊隊員,全世界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的主要力量。處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偉大的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不要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

史達林的演講與鋪天蓋地的「烏拉」聲,隨著無線電波傳到前線每一處戰壕,極大鼓舞了蘇軍的士氣,而直到此時,希特勒才得知蘇聯正在組織閱兵,德國空軍立即起飛轟炸紅場,但由於蘇聯準備充分,參與轟炸任務的德國飛機不是被擊落,就是匆忙逃回機場。

1941年的紅場閱兵,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不僅鼓舞了蘇軍士氣,還為世人留下了一個啟示,即便是飛機大炮的熱兵器時代,士氣依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快樂奶酪E0說:

表面上是不慌不忙,實際情況還是緊張的。大戰的背景下安全尤其重要!面對窮兇極惡的侵略者,且在先前吃了幾揚敗仗的情況下,史達林決定按例舉行紅場閱兵,不僅是對蘇聯人民的鼓舞,更是對全國紅軍將士的鼓氣,紅場閱兵更是在關鍵時刻的戰前動員!那些參加閱兵儀式的將士裝備事後直接去了前沿戰場,事實證明,侵略者最終被消滅了!

1藍天1說:

說不慌不忙只是相對的。能不緊張麼?只是準備充分,有成功的把握,其作用巨大。

能舉行閱兵,這本身就是"反常",這種"反常"表現出三大突出作用。一是表現蘇聯從統帥部到士兵,鎮定自如,堅如磐石。二是表現出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讓全世界看到蘇軍是不可戰勝的,特別鼓舞蘇聯軍民的士氣。三是給法西斯軍隊以震懾作用,在心理上有巨大影響。

詩情畫意快樂多說:

德國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原定好的閱兵必須執行!通過這場閱兵蘇聯人提高的勢氣也像全世界證明了蘇聯還是非常強大的,德國人看了軍心不穩再加嚴寒戰線又過於拉長補給不力。那蘇聯閱兵後後直接把部隊拉入了前線,誓氣高昂!通過閱兵又有好多人應徵入武!那德國人在蘇聯強力的反攻之下,摧枯拉朽式的敗走了,可以說損失殘重,蘇聯借勢一舉拿下德國也是正義的召喚!就像六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十年大慶,蘇聯人屯兵百萬,並試圖用核武器幹掉我們中國,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見風使舵,招數不斷,閱兵正常進行!蘇聯人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從而領袖們很自然的化解了危機,才有我們現在無比強大而又自豪的大中國!

島主說事說: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為何蘇聯還不慌不忙地進行紅場閱兵?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重大意義。一個是鼓舞士氣,體現出蘇軍堅決防守莫斯科的堅強決心;另一個就是試探德軍繼續進攻的能力,看他們還有沒有展開最後一擊的實力。

一方面,泥濘道路和補給短缺成為德軍擴大戰果的關鍵制約因素,而蘇軍卻佔有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優越條件。

為什麼這麼講呢?如果按這個思路分析莫斯科戰役,蘇軍豈不是佔了不少氣候上的便宜?實際上,包括德軍統帥部也在拿拿破崙兵敗莫斯科說事,而蘇德戰爭跟1812年法軍佔領莫斯科是有很大區別的。一是進攻時間不同,法軍是1812年6月24日進攻莫斯科,10月下旬兵敗,而德軍是9月底才進攻莫斯科,1942年1月才撤出戰場;二是拿破崙佔領的是一座空城,敗在沒有守住城池;而德軍敗在攻城作戰,還沒有摸到莫斯科的城牆。但這兩場戰役卻有一個相同節點,那就是在作戰中遭遇到了泥濘道路和俄軍蘇軍的大反攻,最終失敗而歸。

如果說拿破崙指揮的法軍是因為情報不準,對俄軍事先撤出莫斯科城沒有掌握的話,那麼,德軍進攻莫斯科時,卻是在已經取得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兩場包圍戰勝利之後,才因氣候和補給問題輸掉了十拿九穩的戰役。這裡面就有蘇軍和史達林及時利用了莫斯科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摸準了德軍後繼無力的脈搏,而11月7日的閱兵只是蘇軍鼓舞士氣的一個插曲而已。

從這個層面講,當德軍從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開始,到10月底為止,已經連續獲得了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基輔、以及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5場包圍戰的勝利,在北線和南線,德軍還包圍了列寧格勒和克裡米亞,按德軍統帥部的打算,到12月初就能佔領莫斯科結束戰鬥。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也是必然的自然氣候影響,讓德軍瞬間喪失了進攻上的優勢,人無棉衣馬無糧草,裝甲車輛也因缺油少彈和遭遇嚴寒停在公路上動彈不得,尤其是寒冬的泥濘道路讓德軍的輪式裝載車輛寸步難行,極大的妨礙了德軍繼續向莫斯科發動進攻。

另一方面,舉行紅場閱兵,既是鼓舞士氣對外展示蘇軍的戰鬥意志,也是試探德軍的進攻實力。

有些人總認為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是因為8月份暫停中線進攻去增援基輔包圍戰耽誤了一個月所致。實際上,基輔包圍戰以後德軍重新集結的180萬大軍,完全抵消了8月份進攻時的兵力不足和來自南線蘇軍北上的壓力,也就是說9月底的進攻更有利於德軍專心一致的佔領莫斯科,而事實上,10月份的兩場包圍戰已經把莫斯科外圍的蘇軍主力清理得差不多了。

但這裡面有兩個關鍵性的環節德軍並沒考慮好,一個是經過蘇德戰爭打響以來連續4個半月的持續快速機動作戰,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是處於高負荷運轉狀態,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在向圖拉集結進攻時,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損傷,多數坦克急需維修和補充能源;另一個是朱可夫10月7日接管莫斯科防禦指揮後,他並沒急於收復失地,而是重點放在防禦和減緩德軍的進攻速度上,為史達林集結預備隊爭取了時間。所謂11月份還有一個月的緩衝期,實際上也給了交戰雙方一定的暫休時間。

對德軍來說,11月份這一個月,既是三個裝甲集群重新分工和為繼續擴大戰果作準備的一個月,也是德軍調整補充和消化前期戰果的一個月,這裡面帶有一定的驕傲情緒,甚至在得知蘇軍在紅場閱兵時,阿道夫氣得破口大罵,情報部門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要求空軍迅速升空突襲,可蘇軍早就做好了防空準備,沒給德軍一點可趁之機。

而對蘇軍來說,11月份這一個月,正好是組織預備隊展開反攻準備的一個月,之所以舉行11月7日紅場閱兵,既是鼓舞士氣又是試探德軍有沒有向莫斯科進攻的實力。有些人可能對此不置可否,因為整個莫斯科戰役期間,德軍才損失了50萬兵力,因此,在蘇軍12月5日展開大反攻之前,德軍180萬人並沒損失太多,僅僅是裝甲部隊補充跟不上來。

事實上,就算是蘇軍閱兵時德軍發動進攻,也只能是虎頭蛇尾,因為蘇軍參與閱兵的方陣中,全部都是開赴前線的預備隊員,古德裡安12月4日視察部隊發現的一大堆麻煩問題,實際上早在11月初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所以他回到司令部後才建議不能繼續進攻了,說明他對裝甲部隊應付不了莫斯科的冬天是心存疑慮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蘇軍舉行紅場閱兵式也不是一點顧慮都沒有,朱可夫為此還是做了非常周密的準備,比方說閱兵前一個小時才通知正式閱兵時間,還做了在室內閱兵的準備。飛越紅場的戰鬥機直接掛彈,在莫斯科搭建了多處跟閱兵場地一樣的建築設施,讓德軍在空中看不出真假等等。所以,紅場閱兵既是一場鼓舞士氣的戰鬥動員,又是一場雙方指揮員鬥智鬥勇的戰場較量,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528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