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有看過《山海經》這部書的朋友嗎?今天翻了幾頁,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本天書呀?

竹林論事說: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面貌獨特、學術價值強的中國古代作品。與周易、黃帝內經並稱古代三大神書奇…

竹林論事說: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面貌獨特、學術價值強的中國古代作品。與周易、黃帝內經並稱古代三大神書奇書。

這本書涵蓋了地理學、歷史學、神話學、宗教學、天文學、動植物學、自然學、海洋學、中醫學、藝術學、旅遊學等學科,是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

這部最古老的神書,充滿了神話故事。傳世版18卷,《山經》5卷,《海經》13卷,其中戰國時期作品14卷,西漢初年作品4卷。山海經的內容通常是民間故事中的地理常識,保存了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包括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山海經》對後世影響很大,司馬遷根據其內容特點承認其內容「餘不敢言也」。著名作家賈平凹曾說過:「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中;魯迅先生還說,《山海經》是「最心愛的寶書」。

各種跡象表明,《山海經》中的許多描述並不是我們中原文明的內容。但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發現相關的信息,我們都認為這只是古人想像中的神話傳說。現在三星堆的發現證明了《山海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神話傳說。而且很多人研究後發現,雖然中原找不到很多高人妖怪和山川地理,但當今世界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內容。很有可能我們的古書《山海經》是一本世界地理書,只是我們不知道古人當時是怎麼環遊世界的。

科學家的調查報告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因此,我們將人類的研究帶入其中。慢慢地對《山海經》中記錄的內容進一步討論。請記住,雖然《山海經》是中國的文物,但它包括四面八方和世界各地的大數據。

《山海經》最大的謎題是書中的內容是否真實?學術界一直在爭論這一內容。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只是一本地理書,但顯然這是錯誤的。

《山海經》是許多古代中國神話的來源,但如果你能真正分析或理解《山海經》的分析內容,你會發現它不是一個神話,記錄內容非常嚴謹,邏輯清晰,描述準確,例如書中記載了400多種動物,如燭龍、九尾狐、坤鵬、奎牛等。而且絕大多數在當代大自然中,都很難加以驗證。而書中對這些妖獸的描寫真的很奇怪,令人驚訝。最著名的是九尾狐的記述,這部分內容後來被拍成多部神話作品。因此,這也是後代判斷《山海經》為奇幻書籍的重要依據。如果說《山海經》對其他內容的記載,我們還可以在現實中生搬硬套地去對照,那麼動物異獸這部分,就確實很難有合理的解釋。而珍奇異獸這部分內容,也就成了此書中最具有玄幻色彩的代表。

總之,《山海經》是我國歷史文化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載的內容天馬行空,細看總能發現人類的身影,這些身影有著跟現代人類相似的特徵,但形狀十分怪異。科學家表示,裡面涉及的類人生物應該就是那個時期的人種,之所以怪異或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進化吧。

希望終有一天,我們能夠破解這些迷題。

漠鷹茶館說:

《山海經》的原文太生澀,讀起來大費勁,在閱讀其他書籍的時候作為延伸拓展,斷斷續續讀過一部分,估計有原文的四分之一吧,就這樣也是驚為天人之作。

《山海經》是一部保存原始神話數量最豐富的古代典籍,這些原始神話具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特點。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價值,對中國古代都全方面都角度的研究,都有著參考價值。

其故事淵源流長,從神學到醫藥、地理、人文等有涉及,不得不說這是一部「中國古代大百科」。

許多神話源自《山海經》,如精衛填海、帝天、九尾狐、刑天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

《山海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傳承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上古神話的存在留下了可靠的文字基礎。

《山海經》為後人在創作上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鋪墊,如李商隱《無題》中「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其中青鳥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西王母的使者,通過神話來表達情感,《山海經》的價值不可小覷。

卡西爾指出「初民心靈的生命觀是一個綜合的觀點,而不是一個分解的觀點。生命不被分為類和次類,它被感受為一個不斷的連續的全體,不容許任何清楚明晰和截然的分別。不同領域之間的限制並不是不能超越的障礙,他們是流動的和波蕩的。不同生命領域之間能夠沒有種類的區別。沒有任何事物具有一定的、不變的和固定的形狀。由一種突然的變形,一切事物可能轉化為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任何特色和突出的性格,有任何統治支配它的律則的話,那就是變形的律則了。」

《山海經》中大部分神話形象都是一種變形的構思,其變形的構想來自人對自身局限的一種突破。 同時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傳播以及後人對當時社會思想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前當代中國網絡玄幻小說在網絡上的受眾甚廣,許多網絡玄幻小說形象與《山海經》神話有著乾絲萬縷的淵源關係,其影響既深且廣。

我看過的小說中,就有《山海經密碼》、《蠻荒記》等,都與《山海經》的關係極其密切,而且非常精彩,也可以作為閱讀《山海經》的一種補究材料。

另外作為一名工科生,《山海經》中所涉及到的科技、地理、人文、歷史等資料,看得真是如痴如醉,簡直大佩服古時候人類的想像力了。

《山海經》真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

花落滿肩A說:

對於《山海經》,本人認為是一部記錄真實歷史地理的古代書籍。

中國是一個神話的國度,在先秦時期有著無數神奇而壯美的古老神話傳說,其中上古奇書《山海經》可謂是無數神話的開山鼻祖,雖然幾經滄海桑田,但是裡面的故事,始終在激發著我們的探索求知慾。到了21世紀後,山海經中的離奇記載或許將不斷被證實,很多以前弄不懂的謎題都將被迎刃而解。

《山海經》首先可以肯定至少是產生於先秦時期的一本古籍,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多人連續不斷寫作、不斷充實豐富集體創作的結晶。裡邊主要記述了上古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地理條件、物產、宗教、古史、民俗和醫藥等內容。可是,從古到今,不少人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荒誕不經的奇書,因為裡面記載的人物、動植物太過神奇難以理解,裡面的山脈很多地方在中國都找不到。當然,也有人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書。

不過,我個人認為《山海經》裡記載的內容大多真實可信。下面,我來列舉幾個事例,簡單分析下《山海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①美國作家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在自己著作《幾近褪色的記錄》這本書裡,考證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徒慧深和尚以及夏朝時期大禹派出的人員,分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和四千年以前,到達美洲探險的歷史。

公元五世紀,慧深和尚向朝廷報告,他到過極其遙遠的扶桑國。最近幾十年,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令人稱奇的史前遺蹟,他們在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的發現,證實了慧深和尚關於扶桑的扣人心弦發現的若干真實細節。

②美國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認為《山海經》最初由大禹派人考察全世界而記錄下來,是目擊者的真實記錄。大荒東經,中國許多學者在國內考察,找不到大禹所記載的那些山脈。美國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按照大荒東經記載,在懷俄明州沿著書中記錄的走向,發現裡面記載的山脈走向幾乎一致。連裡程、距離都驚人接近。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對中國先民的傑出貢獻,說了句話:對於4000年前,就為皚皚白雪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頂禮膜拜。

③《南山經》從非洲說起,當然是面向大西洋,即「臨於西海之上」,其首個地域就是「招搖之山」,現在的剛果,古稱「招搖之山」,即剛果河流域;薩伊就是「招搖」的古讀。接著有「堂庭之山」,即坦噶尼喀;猿翼之山即今索馬利亞,由於多猿猴而得名;現在中美洲的薩爾瓦多,也是多猿猴的意思;多半是從非洲遷徙去的。

④已經被證實的動物有:人舌——鸚鵡,犰狳——犰狳,狌狌——猩猩,九尾狐——大鯢或小熊貓【俗稱九節狼】,玄武——鱷龜,狸力——鼴鼠,肥鮒——鯽魚,驩頭——企鵝,鴞——貓頭鷹,蛟龍——鱷魚,蠱雕——笠頭螈或角雕,太歲——肉靈芝【真菌】,鹿蜀——霍加狓,伯奇——伯勞鳥,赤鱬——儒艮

綜上所述,奇書《山海經》,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會發現,《山海經》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先民探索世界,對世界歷史地理真實記錄的一本古代書籍。

馬振廷1說:

知道是天書就對啦,所有文字都是目錄,導引。真正的實物都在字外,字外就是天書,也包括貨幣,都是遊戲它的作用在幣外的物資。字只是個名,圖也是一樣更象形的文字。名可名非常名。都在字外的世界裡,大千世界都在字外,文字只是傳挮信系的代號。同一物幾百個國家各有各的語言代號,你不能說任家不政確吧?古代的事在一個悟字,悟啥是啥沒誰有能力讓它倒回來的,都是假想,還原意思天知道,問天天是不應的,因它沒知覺,不記事。記事的都已不會說話了。按照自己的悟性去理解吧。

月淡風青說:

《山海經》是本好書。看《山海經》肯定會有收穫。關鍵是你想收穫啥?想看《山海經》裡的怪獸,就找一本帶圖的現代白話版本。想看《山海經》裡的動人故事和傳說,也有現代人整理的版本。想了解古人奇異瑰麗的想像力,看圖文版的也能滿足。

如果想做個研究,可以看袁珂的《山海經校注》。如果你連袁珂也質疑,那你就看郭璞的注本《山海經校注》。不過郭璞注得死板。你想呀,一個研究小學(訓詁)的,研究什麼都喜歡刨根

究底。出於何書,見於何典。扎的太深,會限制郭璞的想像力。

如果這兩位大咖你都不相信,不喜歡。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扒墳掘墓。

你想呀,日月神教的曲洋為了本《廣陵散》的譜子,把東晉以前的名家墓葬挖的不計其數,終於得逞所願。他和劉正風合作的《笑傲江湖》成了神曲。所以,這個方法值得借鑑,郭璞發現古本《山海經》並做了註解,現在的版本都是來自郭璞的《山海經校注》。既然在晉時出現了,那麼,晉以前應該有流傳。劉歆不是在《漢書.藝文志》裡留了個目錄嗎?說明當時還是比較常見的。重點扒西漢時期的墓葬就行。不過,友情提示,注意安全。

《山海經》的記載五花八門,神話傳說、天文地理、地礦資源。風土人情。啥啥都有。關鍵是你想要啥,沒有目標,可能會進寶山而空回。

如果是休閒娛樂,就別難為自己。如果是和自己較勁,那就看原版吧。多準備些工具書。比如王力古的漢語詞典(王力的《古漢語字典》),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或許能用上。

就到這吧。

發鳩之山說:

《山海經》之所以成為「天書」,是因為創作者時代跨數千年,從夏朝一直到了周朝;內容從一部單純的山海地理社會考察報告,不斷有人添加神話傳說,終於變成了神秘又神秘的「天書」。

所以讀之,得分兩個思路。

一是據《吳越春秋》《越絕書》等記載考證最初的作者或許是舜禹時代的大臣伯益。當初天下洪水泛濫,大禹之父採取堵塞的辦法反而導致洪水肆溢,懷山襄陵,百姓紛紛被水淹死!大禹受命治水,首先帶團隊奔赴全國各地考察,查勘地形,經過被伯益記錄下來,這就是《山海經》的雛形,所以我說它是一部最早的地理山水人文考察報告。大禹在考察的基礎上與父親反其道而行之,採取疏導河道的辦法終於使大河歸位流向大海。後人在增補過程中也有添加,如每座山、水出產的礦物質、動物、植物,以及水的流向等。

二是神話思路,這是後人不斷添加上去的。海闊天空,幾乎每座山、每條河都有神存在;動物、植物也予以神話,不過其中也能找到一些實際意義的內容,比如古人對馬的認識與豢養;一些植物的價值等等。

此書中的神話可看出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大約後來的道教神話體系也是從此取經的。

步雲御風說:

《山海經》我已看過2遍了。條友既然問到這個問題,那我就為你簡單的介紹下這部奇書。

《山海經》作為一本講述遠古時代的海內外地理、異物和神話傳說的古代書籍,因地理變遷,物種消亡演化,地球環境及物種早已滄海桑田,面目全非了。大家看不明讀不懂而視為天書,這是必然的。

一、《山海經》的性質及內容

西漢末年劉秀(即劉歆)寫報告《上山海經表》給漢哀帝時,在報告中說: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乘四載,隨山刊本,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他認為《山海經》是大禹治水時,由大禹、伯益等人記錄的地形地質、山川河流勘探測繪報告。

所以劉秀(即劉歆)是將其看作是"地理書";東漢班固卻看作是"巫卜星相之書"; 明胡應麟認為其是"神怪之類的書";清《四庫全書》則認為是"最古老的小說";魯迅說是"古之巫書"。

我認為《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的地理和歷史書。因為全書80%以上的內容都是記錄山川河流,動植礦物分布,各地風土人物和傳說,各國或氏族部落的世系。 只是在寫完每個山系後,做總結時,才附帶講下各山系的祭祀儀式,怎麼就被認為是"巫卜巫書神怪"之書呢? 比如《卷一·南山經》,共有3篇(南山經、南次二經、南次三經)約千多字,但巫祀之語總共只有42字,所佔百分率完全可省略不計。可見這些專家的話是不能相信的。

南山經: 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共22字。

南次二經: 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共10字。

南次三經: 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共10字。

二、《山海經》所記載的地理到底在哪裡?

《山海經》所記載論述的河流山川和國家,不僅僅只包括中國地理,應該描述的是全球的地理,也即地球大陸板塊沒有漂移之前的地理環境,那時大陸板塊聚攏在一起,大板塊四周是海洋,海洋中有部份島嶼,可從下文中推論得出(屬個人意見)。

網上有文章說,美國學者墨茲曾經按照《山海經》書中所記載的路線和方向,親自對美州進行實地的考察,最終他成功地發現了美國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等每個山脈的走勢,竟然都和書中的記載如出一轍高度吻合。如此事是真的,那《山海經》所述的地形山川河流就要從世界各國去尋找核實,才能還原它的本來面目。

《山海經》書中提到的國家有 (這裡只列出中國史冊上記載過的出名的國家):

東胡國~~東胡在大澤東。(海內西經)

犬戎國~~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犬封國亦曰犬戎國。(海內北經)

大燕國~~鉅燕(鉅通巨、即大)在東北陬,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說的是日本嗎?倭國是戰國時代燕國的地盤嗎?)。(海內東經/北經)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海內經/北經)

大夏國,月支國~~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海內東經)

韓雁國~~在海中,都州南。(注: 今韓國,古代分為馬韓,辰韓,弁辰三部,其北為朝鮮)。(海內東經)

肅慎國~~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之國。(大荒北經)

交趾國~~交脛國在其東,其為人交脛(注: 即交趾,今越南)。(海外南經)

三、《山海經》的篇目及字數

西漢劉秀(即劉歆)校編時,《山海經》共計是三十二卷(篇),經他審編後改定十八卷(篇)。現流傳於世間的就是這十八卷(篇)。分為《山經》、《海經》、《大荒經》三部分。其中有十四卷(篇)是戰國時期以前寫的,有四卷(篇)是西漢初年的作品。全書總計約31000字左右。

《山經》共5卷(篇),按"南西北東中"方位順序寫,各一卷(篇),共分26章,約21000字,佔全書2/3的內容。

《海經》共9卷(篇),分外內按"南西北東"方位順序寫,各二卷(篇,內外各一),共約4200字。

《大荒經》共4卷(篇),按"東南西北"方位順序寫,各一卷(篇),共約5300字。

古稀愛甲說:

《山海經》是部很神奇的古代著作。此書中記載一種動物,象兔子,長喙象鳥,圓眼長尾,見人一動不動。學者驚呼,這不是美洲的犰狳嗎?難道幾千年前,中國人就到了美洲大陸?實際上,有許多證據表明,中國古代人到過美洲。比如在美洲的山洞裡發現巖壁石刻文字,屬殷商的甲骨文,上寫著「蚩尤、少昊、帝嚳」等中國古代統治者的名字,在美洲發現距今三千年的中國石頭船錨,印第安人有些發音與中國方言相似,如「人」都稱為「銀」等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55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