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圖變遷的人都會驚駭的發現,從1947年巴以分治到如今,僅僅過了70多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個曾經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國家,如今已經變得極為懸殊。
以色列幾乎吞併了巴勒斯坦所有的土地,曾經國土面積與以色列相差無幾的巴勒斯坦,如今已經徹底被以色列包圍,只剩下星星點點的少量土地。
所以,目前的現狀是:不是巴勒斯坦想不想放棄建國的問題,而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偏袒之下,以色列已經快完成對於巴勒斯坦國土的吞併,巴勒斯坦已經瀕臨亡國的境地。
1947年,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之下,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兩國分別擁有45%和5%的領土,其中猶太人國家的面積更多,佔到了55%。
也正是因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決定,徹底引發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無論各種理由,世代居住於此的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家園,依然是無法放下的。
而這場衝突貫穿了整個以色列建國史,可以說,從建國的那一刻起,猶太人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之間的衝突就無法避免。
雙方僅戰爭大規模戰爭就爆發了5次之久,而家園直接被佔領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的武裝衝突,更是貫穿了所有的時間段。
然而,作擁整個阿拉伯世界國家支持的巴勒斯坦人,面對人口只有幾百萬的以色列卻始終處於下風。現如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更淪為了壯漢毆打兒童般的鬧劇。
由於相差極其懸殊,如今,生活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巴勒斯坦人越來越少,實力也愈發微弱,而以色列通過幾十年的侵吞蠶食,幾乎將巴勒斯坦的土地佔領殆盡。
無論是有阿拉伯國家支持的中東戰爭,還是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之間的衝突,巴勒斯坦人從未佔據上風。尤其是有巨大威望的阿拉法特去世之後,巴勒斯坦人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更完全居於下風。如今,他們甚至連正規的武器都沒有,只能靠自製的炸藥和石塊還擊猶太人。
可以說,無論是歷史、現在還是可預測的未來,巴勒斯坦人擊敗以色列收復領土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而且,從未斷絕的矛盾和衝突使得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生活極為困頓。
截至2022年6月,巴勒斯坦總人口高達1,350萬,然而,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的人卻只有510萬,也就是說,巴勒斯坦人大多數人都已經淪為難民,不在世代生活的土地上。
可以說,巴勒斯坦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極為糟糕,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人提出這樣的設想:
既然巴勒斯坦根本不是對手,也毫無勝利的希望,那麼,巴勒斯坦能不能全部併入以色列?這樣一來,以色列人獲得了土地和更好的發展潛力,徹底根絕巴以衝突,而巴勒斯坦也可以享受以色列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這樣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然而,這種看似美好的假設,卻是一個偽命題。
土地確實是以色列人夢寐以求的,而且也一直在採用蠶食的方式不斷擴張。然而,以色列人卻只想要土地,從不想要巴勒斯坦人。
所以,排除政治矛盾,假設巴勒斯坦人真的願意將土地和人口併入以色列,以色列也未必願意。因為,以色列願意接受的只有巴勒斯坦的土地,卻不包括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巴勒斯坦人。
靠著宗教傳統、鼓勵生育等諸多政策,包括其良好的經濟,以色列一直是發達國家中少數快速持續增長的國家。
截止2022年9月,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以色列的全國總人口約959萬,即將撲突破千萬大關。而這其中,猶太人是絕對多數,以色列人中的猶太人佔據了74%,約 689萬之巨。
可以說,以色列在狹小貧瘠的地中海沿岸能成為發達國家,成為中東這片阿拉伯世界的唯一另類,所憑藉的,就是猶太人以及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
因此,國土面積狹小的以色列對於土地的渴望永無止境。然而,他們對於非猶太人卻有著極強的警惕之心。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按假設所說,巴勒斯坦舉國將人口和國土都併入以色列,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確實大大增加了,甚至直接翻了一倍,但與此同時,以色列的人口也直接翻倍。
如果算上巴勒斯坦在國外流亡的難民,人口高達近1400萬的巴勒斯坦人全部併入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將一舉成為以色列的人口多數,成為以色列的主體民族。
這樣一來,以色列這個猶太國還是不是猶太人的國家,都猶未可知。淪為少數民族會有怎樣的遭遇,猶太人在過去的上千年裡早已嘗遍了這樣的艱辛,他們絕不可能讓這樣的情況重演。
其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絕不僅僅只是國土面積和經濟之間的衝突,還摻雜著極為濃重的宗教色彩。
以色列建國時,就是以復國的名義完成的,他們建立的國家也被稱之為猶太國。這個國家本身就是以猶太人為主體,以猶太教為國教的國家。
這個猶太人期待了上千年、終於得以復國成功的猶太人國家,不可能、也絕不允許他們再次淪為少數民族。而且,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有著極強的排外性,這樣一來,猶太人這樣也不可能允許伊斯蘭教成為以色列的主要宗教。
然而,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巴勒斯坦人,對於宗教的信仰是十分堅固的,讓他們整體放棄一個宗教信奉另一個宗教的可能性微乎其位。這樣一來,宗教也成為兩國完全合併的巨大障礙。
最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會坐視巴勒斯坦人全部併入以色列。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中東建國,本身就是西方國家釘入中東地區的一顆釘子,其作用就是「攪屎棍」。
如果巴勒斯坦連國土帶面人口一塊併入以色列,阿拉伯人成為以色列的主體民族,這樣一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很可能極大的緩和,以色列也失去了釘子和攪屎棍的作用。這樣一來,站在以色列背後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又如何能夠允許?
所以,無論是政治、經濟、宗教、人口,哪一方面都不會允許巴勒斯坦連人口帶國土一塊併入以色列。
最為可能也是最殘酷的事實是,隨著以色列的愈發強大和巴勒斯坦的愈發衰弱,隨著西方國家的愈發偏袒,包括國際形勢的愈發惡劣,以色列很可能繼續用蠶食的方式,徹底吞併巴勒斯坦人並不多的土地。
而且,這種吞併方式是要地不要人,更多的巴勒斯坦人會淪為難民,在國外流浪。而少數願意支持以色列或精英人才會進入以色列,成為以色列人口的組成部分,並為以色列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現在的巴勒斯坦實際上已經很危險了!內塔尼亞胡在競選總理的時候曾喊出了要吞併約旦河西岸,意思就是要那個了。現在的巴勒斯坦領土僅剩2000多平方公裡(全部在約旦河以西地區),這還是以色列迫於國際壓力不得不吐出來的領土;巴勒斯坦雖然有人口510萬人,但是已經有220萬的人口選擇加入了以色列國籍,還有大約290萬巴勒斯坦人生活約旦河西岸地區。
巴勒斯坦之所以會陷入危機主要是兩個原因引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內部不團結所致,現在聯合國是有給巴勒斯坦插旗承認的,但是巴勒斯坦國內的解放組織卻互相爭權奪利拒絕承認對方,致使現在的巴勒斯坦依然沒有一個所謂的總統可以去聯合國掛職。這是巴勒斯坦的稱呼被由國降為地區的主因。
其次,貧困導致的巴勒斯坦人厭倦了戰爭。本身巴勒斯坦地區就不是一個富裕的地方,這裡是沙漠腹地,缺水又土地貧瘠,地裡種不出莊稼來,吃飯就是個問題;老是打仗,根本無法工作生產,這使得當地的巴勒斯坦一直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巴解組織經常會驅使孩子去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這導致巴勒斯坦人一直在生孩子,巴勒斯坦人平均都生有8個孩子,缺乏壯勞力,孩子多,又有遭到生命威脅,大量巴勒斯坦人選擇加入以色列……
現在網上確實出現了一種新奇的觀點:巴勒斯坦既然這麼多年反抗以色列也沒啥效果,自己卻越來越苦逼,那還不如直接把人口和土地併入以色列——過好日子就完了。
拋開一切不談的話,站在巴勒斯坦老百姓的角度上來看:這個方案也許還是不錯的。
關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現狀大家都應該知道:以色列如今是中東第一強國、是發達國家、是科技和軍事上的大國。
反觀巴勒斯坦現在的領土面積那是越來越小了,日子那是越過越差。巴以之間的實力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別這四個字來形容。
但是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的話,巴勒斯坦並不會消失的,因為以色列沒有這種打算。很多人這麼多年都聽過一個事情叫做:巴以之間的衝突。
我來說句實話,這其實根本不能叫做衝突,應該叫做一場「大人打小孩」的遊戲而已——巴勒斯坦人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磚頭、石塊以及憤怒的語言。
太遙遠的故事我就不說了,至於巴勒斯坦那塊地到底是阿拉伯人的,還是以色列人的呢?我告訴大家:歷史上這兩個民族的人都在那裡居住過,二戰的時候很多猶太人又再次回到了那個地方——大家有時間去具體的查一查歷史就知道了,一筆糊塗帳。
反正在1947年11月的時候,聯合國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問題就已經做出決議了,即《聯合國181號決議》。這個決議就是著名的——巴以分治方案。
這個方案很簡單:一是,徹底地結束了,二戰以後英國人在巴勒斯坦的佔領狀態;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成立兩個國家——巴勒斯坦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以色列)。
其實這個方案本質上還是比較靠譜的,規定:猶太國的面積是1.5萬平方公裡,佔巴勒斯坦地區面積的57%;阿拉伯國的面積為1.12萬平方公裡,佔巴勒斯坦地區面積的43%左右。
如果當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按照這個方案建立各自國家的話,往後也不會有那麼多麻煩、也不會出現往後曠日持久的巴以衝突了。
以色列人當時就接受了聯合國的方案,然後順利地建國了。但巴勒斯坦方面斷然拒絕承認聯合國的這個方案,另外還得到了阿拉伯世界兄弟們的支持。
既然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都不承認這個決議、都想著要徹底地消滅以色列,那就沒啥好說的了——戰場上見吧!
以色列按照聯合國決議建立國家的第二天,阿拉伯世界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就向以色列宣戰 了——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或者叫做獨立日戰爭。
此時的巴勒斯坦在幹嘛呢?他完全拒絕承認聯合國的這個決議,然後自己也沒有建國並且想徹底地把以色列趕出去。
不過後來的事情出乎了巴勒斯坦、出乎了阿拉伯世界、出乎了整個世界的預料。以色列在接下來的五次中東戰爭中面對阿拉伯世界的群毆都打贏了、打勝利了。
很多人都說過這樣一句話:以色列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幫助的話,在中東什麼也不是、在中東早就被阿拉伯世界給滅了。這話看起來沒啥毛病,可是仔細一想又是不太對的。
首先告訴大家的是:第一次、第二次中東戰爭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大力援助以色列。當時美國人覺得:以色列是必敗無疑的,援助以色列不划算、還會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公敵。
說白了就是:前兩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大部分是靠著自己的實力、靠著全世界猶太人的大力支持才贏得的勝利、才保住的國家。
其次,我覺得就是有國家支持以色列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以色列執行的是:聯合國決議建國的,阿拉伯國家攻打以色列那是違反聯合國決議的事情。
反正只要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發生戰爭的話,全世界的猶太人總是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會回國直接參戰的。這不是瞎說的,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都有大量在外的猶太人毅然決然地回國參戰了。
以色列人有一句名言:如果阿拉伯人放下武器,中東將沒有戰爭 。如果以色列放下武器,以色列將無法存活。以色列人為什麼打仗這麼厲害、為什麼每次都能打贏呢?
其實有一個核心原因就是:他們每次都是在為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不勝利整個民族就會滅亡。
說完了以前戰爭的事情,我們再來看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現在是怎樣一種存在呢?如果巴勒斯坦放棄建國加入以色列會怎麼樣呢?
以色列的現狀我就不仔細分析了,反正人家現在是中東「小霸主」,經濟、軍事、科技實力都是妥妥的沒啥問題,甚至連核武器都搞出來了。
以色列如今沒事就去打擊一下伊朗,從目前來看的話——伊朗方面的反擊主要就靠嘴了。
由於阿拉伯世界的那些「戰五渣」們實在是滅不了以色列,於是在1988年12月的時候,巴勒斯坦方面就基本接受了現實。
他們也就承認了以色列的生存權,經過秘密談判之後,巴、以之間籤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自治計劃。這也相當於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了。
可是巴勒斯坦到如今內部都是問題巨大、矛盾重重一般的存在,甚至連財政收入都是以色列人給的。
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國內勢力比較複雜,主要有兩股勢力:一是,巴解組織,二就是大名鼎鼎的哈馬斯了,他們分別控制著約旦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區。
目前巴解組織與以色列關係還不錯,天天襲擊以色列的主要是哈馬斯。這個組織的背後是伊朗人的支持,葉門的胡塞武裝的背後也是伊朗人的支持。
現在天天被以色列暴揍的就是哈馬斯了,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巴以衝突。
如今巴勒斯坦的現狀是這樣的:人口大約有1350萬人,但是在本土的只有510萬人,其餘的人要麼就是難民、要麼就在外面打工、要麼出門流浪去了。
巴勒斯坦國內幾乎沒啥經濟來源,GDP只有區區的100多億美元,內部主要靠農業和旅遊業有點收入。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去打工,甚至加入以色列國籍了。沒辦法,哪邊日子好一目了然,骨氣不能當飯吃。
那麼巴勒斯坦法塔赫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哪裡呢?
說出來估計你們都不信,主要靠以色列的關稅返還。說白了就是:以色列幫助巴勒斯坦管轄一些地區,然後收關稅,到了年底返還給巴勒斯坦用。有時候以色列方面還進行一些援助。
巴勒斯坦如今雖然是建國了,可是卻並不是聯合國正式成員國、地盤也越來越小了。這裡面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和以色列不願意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如果大家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來回望這段歷史的話,真的為巴勒斯坦人感到一點惋惜、一點同情。
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鬥了這麼多年、打了這麼多年,除了經濟越來越差、地盤越來越小以外,好像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樣的狀態已經70多年了,巴勒斯坦幾代人的青春、幾代人的生活就這樣被無情地抹殺了。
我有時候在想一個問題:老百姓要的到底是什麼,是一些大道理、大道義、大敘事,還是要一個安安穩穩的小日子。
那麼巴勒斯坦都混成這樣了,為啥不直接加入以色列算了呢?大概有三個原因導致這條路走不通:
一是,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鬥了這麼多年、打了這麼多年,如今在感情上也無法接受自己加入以色列的事實。
二是,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是猶太人。雖然中東地區的很多阿拉伯國家已經跟以色列建交、 關係也緩和了。但是他們也許無法接受或者根本不會同意——巴以合併方案的。以色列過於強大對阿拉伯世界來說畢竟不是好事情。
三是,美國人也不會讓巴以合併的,中東地區的矛盾沒有了;猶太人跟阿拉伯人成為一家人了,美國人還怎麼在中東玩平衡、還如何控制中東、石油美元還怎麼混。
話說回來的話,估計以色列人也沒有多大的興趣去合併巴勒斯坦。一旦合併以後,內部矛盾會增多、這些過來的人要吃飯、要工作、要發錢還要各種開支等等——以色列家的群眾也不一定會同意。
最後我個人總結一下:巴勒斯坦如果在一開始就選擇建國、不選擇戰爭的話,日子估計會好很多。另外巴勒斯坦併入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普通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事情,相反日子也會好很多。
可是現狀之下,巴以之間的這種狀態、這種問題還會長期存在下去的。很多人都說過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在這裡感覺還是蠻實用的。
在巴勒斯坦的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地區,大約生活著五百多萬阿拉伯人,當然這並不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全部人口,還有六百多萬阿拉伯人被迫生活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國家,他們大部分都是難民和僑民身份。而以色列現在的人口接近九百萬,其中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猶太人,阿拉伯人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而巴勒斯坦放棄建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假如巴勒斯坦放棄建國,土地和人口(包括僑民和難民)全部併入以色列,那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會共同擁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面積大約是2.7萬平方公裡,人口將超過兩千萬。其中阿拉伯人約有一千三百萬,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而猶太人則接近七百萬,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
這樣一來,阿拉伯人就變成了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而且阿拉伯人的人口增長速度要比猶太人快的多,如果沒有其他幹預的話,那麼猶太人在這個國家的人口比例會越來越低。
不過猶太人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雖然人口不多,但是至少能掌握該國經濟的百分之八十,而且在教育、軍事和政治上,他們都要比阿拉伯人更有優勢。如果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能夠和平相處,那麼他們共同擁有的這個國家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猶太人可以給阿拉伯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阿拉伯人則可以給猶太人提供眾多的勞動力。
而且如果兩個國家成功合併,那麼猶太人也不用保持現在這麼多的兵力了,可以一心搞經濟建設和科技。就算周邊國家仍然敵視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國家,那麼猶太人也不用全民參軍,因為國內的阿拉伯人可以給他們提供大量的兵源。
而且這兩個國家合併後,阿拉伯人的生活質量會提高很多。他們可以去猶太老闆的公司工作,可能大部分崗位都是工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體力勞動,但是他們的生活仍然可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起碼不會再因為封鎖而忍飢挨餓,也不會經常斷水斷電。而且他們還可以進入猶太人的學校學習,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和也會提高。
對於猶太人來說,如果他們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共同擁有一個國家,那麼猶太人和周邊國家的阿拉伯人的關係也會緩和,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商業頭腦,前往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經商,甚至可以帶動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
但是這個國家也會面臨許多困難,現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而且其境內大部分都是沙漠,水資源也非常缺乏。現在的以色列猶太人因為擁有先進的科技,他們可以在沙漠中種植農產品,他們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設施也非常完善,但是阿拉伯人加入後,這個國家的資源分配將是個大問題,
除此之外,這個國家還會面臨許多問題,比如語言問題,如果兩個國家合併,那麼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使用阿拉伯語還是希伯來語呢?如果使用希伯來語,那麼佔總人口百分之六十五的阿拉伯人是否要去學習希伯來語?如果使用阿拉伯語,那麼猶太人的一些科技資料和學校裡的書本是否要全部翻譯成阿拉伯語?
以色列和己勒斯坦合併成一個國家,對百姓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如果不合也是那些有權有錢的人統治不了巴勒斯坦的人不願意。如果合併首先兩國就不用打仗死那麼多人了,對於百姓是大利好的消息,從經濟上巴勒斯坦用的貨幣是以色列的貨幣流通,它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和科研水平,只有農業而且其農產品都要賣給以色列,普通百姓生活及社會保障,教育,醫療還有就業方面要和以色列差很多。如果說普通百姓如果樂意跟著誰走我想大家誰不樂意安家樂業呀。如果要從政府的政治,宗教那是不可調合的。但如果合併它有法律和經濟保障為基礎,還有巴政府聯合入議會它又是可調合的。因為和平幸福生活是民願。
這個問題毫無可能實現。
一是巴勒斯坦的反動腐敗統治集團不可能同意,併入以色列後他們無法統治壓迫群眾了,無法貪汙受賄了。
二是以色列不會同意,大批懶惰厭學文盲的阿拉伯人湧入以色列,是無法養活的,造成以色列社會動蕩不安,甚至亡國。
三是最有可能是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土地後,留下極少數高文化高技能的人,把巴勒斯坦統治集團和絕大多數無技能進行驅除。
巴勒斯坦有放棄獨自建國,與以色列聯合建國的想法。但人家以色列不幹,說到底就是以色列只需領土,不需要人。一旦以巴聯合建國,猶太人就成了少數民族,會失去主導地位。以前少數白人主導南非時,南非很富有。後來曼德拉領導南非黑人上了臺,南非白人失去了特權。財產被侵佔,人被趕走,南非已由富變窮了。一旦以巴聯合建國,可能就是南非的結局。
本來可以使巴勒斯坦放棄建國,土地和人口併入以色列的,畢竟巴勒斯坦只剩兩千多平方公裡的有效治理領土,主要是以色列沒那雅量和胸懷接受。
國家和民族實際上是人為劃分的,就以色列而言,民族矛盾可以是問題,也可以不是個問題。民族問題,如果非要嚴格劃分,民族永遠不可能融合,就像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不可能接受巴勒斯坦的加入。
舉個例子,非洲國家盧安達曾經是個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的國家,佔總人口80%的胡圖族和佔總人15%的圖西族相互仇殺,雙方仇恨極深。1999年圖西族通過戰爭勝利上臺執政,徹底廢除民族劃分,大家統一為盧安達人,嚴禁破壞民族團結。這樣解決民族矛盾效果立竿見影,現在盧安達完全沒有民族問題,現在的盧安達,只要你入籍,不管你是白人、黃種人,全是盧安達族,大家一律平等。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真要統一,只有採用盧安達的民族模式才合民心、順民意。大家統一為以色列族,嚴禁劃分什麼猶太人、阿拉伯人,把破壞民族團結定為重罪。社會只準談論民族團結的話題,要講兩種語言,宗教信仰人士要信仰雙方的宗教,不能單獨只信一個宗教,這樣就公平了。這樣,用不了二十年,以色列再也沒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大家都是以色列人。
以色列畢竟是個小國,巴勒斯坦更加小,雙方合併、統一也是意義不大。國家小,格局就小。但是一個統一的以色列,會讓阿拉伯世界更加害怕,巴勒斯坦人倒也沒什麼。
如果巴勒斯坦能成功併入以色列,那麼恭喜巴勒斯坦,他們離實現建國的夢想就不遠了!因為來硬的即便再給巴勒斯坦人上千年時間,估計也搞不過以色列,但要是來軟的委曲求全併入以色列,那麼不出幾十年以色列人肯定失去對國家的主導權。
巴以問題由來已久,但每一次的爭鬥幾乎都是以巴勒斯坦人的失利而告終。所以在不斷的失敗中,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也在不斷地縮小,而隨之的他們的建國夢也在漸行漸遠。這樣的局面相信絕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應該倍感失望,但對此他們也無能為力。
而歷經了大半個世紀的鬥爭,巴勒斯坦不僅被以色列越打越弱,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也出現了厭倦抗爭的心理。有時在面對以色列人的欺壓時,他們往往會選擇沉默或逃避,以此來息事寧人讓自己免受傷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巴勒斯坦除了加沙地區以及少數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地有反抗以色列的行為外,其它巴勒斯坦地區已經很少聽到有與以色列爆發大規模衝突的消息了。
當然許多巴勒斯坦人除了厭倦衝突外,他們也想過上更安穩的生活,所以他們中的一些人就選擇了加入以色列國籍。根據相關數據的顯示,截止到2022年8月,巴勒斯坦人口總數為535萬人,其中約旦河西岸地區人口數約為300多萬,加薩走廊人口為200萬出頭。而以色列的總人口約為950萬人,但其中猶太人為695萬人,阿拉伯人約為200萬人,而在近兩百萬的阿拉伯人中絕大多數都是由原先的巴勒斯坦人加入進去的。
所以從數據來看,這些年來加入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還真不少,而目前他們在以色列的處境是怎麼樣的呢?根據實際的了解,加入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人可以享受同以色列人同等的所有權利,也可以享受各種國家的福利,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兒童津貼、醫療保險以及教育保障等社會保險和救助項目。但在投票權上,以色列人比較謹慎,並未給予加入的巴勒斯坦人太多的權利。
從僅從規定的權利和福利來看,以色列人對待巴勒斯坦人還是挺不錯的。但以色列人畢竟信奉猶太教,巴勒斯坦人則信奉伊斯蘭教,所以歧視和排斥在日常中肯定也是有的。像在工資待遇方面,巴勒斯坦人的平均月工資為2100美元左右,這僅有以色列人的65%。不過話也說回來,即便如此這也比巴勒斯坦的人均收入高太多了,尤其是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人,他們的月均收入僅僅為75美元。
所以兩地的生活差距,也讓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選擇向以色列臣服,更有甚者還加入到了以色列國防軍中來。而隨著越來越多巴勒斯坦土地和人口被併入以色列,我們不禁想問,如果巴勒斯坦的人口和土地都併入到以色列會怎樣?
其實從人口對比來看,如果扣除那加入以色列的兩百萬巴勒斯坦人,兩國人口總數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假設巴勒斯坦全都併入到以色列,並不存在人口上的差距。然後由於信仰上的原因,巴勒斯坦人崇尚多生多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加入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戶均都有5-10個小孩,而且人口增長率也遠遠高於以色列。
這樣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合二為一,那麼不出幾代人,巴勒斯坦的人口將會大大超過以色列,屆時什麼投票權、參政權以色列人不可能不賦予巴勒斯坦人。而一旦巴勒斯坦人有了這些權利,想必也會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獲利良多,到時候這個國家是誰說了算,那就由不得以色列人了!
綜上所述,巴勒斯坦併入到以色列其實也是個無奈之舉,但巴勒斯坦跟以色列打打殺殺了幾十年,始終不得好。所以個人還是覺得硬的不行,不妨來點軟的,韜光養晦隱忍個幾十年,或許奇蹟就出現了,至少也比漫無目的的廝殺來得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