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紅軍改編成八路軍編制4個師,師長肯定是:林彪、劉伯承、賀龍、聶榮臻。
八路軍共三個師,115師師長林彪,129師師長劉伯承,120師師長賀龍。那麼再編一個師,師長為什麼是聶榮臻呢?
聶榮臻,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4年10月,奉命進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後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有兩次留學的經歷。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
聶榮臻參加了南昌起義。1931年調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到蘇區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
紅一軍團是中央紅軍主力之一,軍團長是林彪,聶榮臻任政委,他們率部參加了長徵。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聶榮臻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120師副師長是肖克,129師副師長是徐向前。
從排名看,如果再編一個八路軍師,那師長肯定是聶榮臻。
其實,紅藍談判很早。
早在1935年,藍黨已初步判斷,中日戰爭迫在眉睫。希望透過蘇聯中轉與CCP實現和解,當然,這個和解是招安。
常凱申希望蘇聯給予CCP壓力,同時也希望紅軍在西部繼續折騰一些時間,利於自己插手四川陝西這兩個重點地區,作為抗戰全面開始後的大後方,整頓軍工,建設預備役。
談判一直在進行。只是效果不佳。因為此時蘇聯與國際,已經大體失去遵義會議後對CCP的局勢判斷。而常凱申1936年解決兩廣事變後態度再次強硬。
西安事變中CCP提議紅軍改1個路軍,轄4軍12師36旅108團。4個軍的軍長分別是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所以這就是三個方面軍及西路軍(1936年11月組成的西路軍)。這個建議,僅僅只是談判之前的要價而已。
西安事變後,三位一體瓦解。紅軍處鏡開始惡化。也逐步放低了一些,最重要的就是四項保證:1、CCP放棄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政府的暴動。2、蘇維埃政府改為特區政府,紅軍改國民革命軍,接受南京與軍委會領導。3、特區政府內,實現民主選舉。4、停止沒收土地。
有了CCP的這樣一個讓步,在常凱申的指示下,1937年2月16日,西安的顧祝同參謀長趙啟祿約談劉伯承,說:...紅軍編制限1.5萬內。第二天,再次確認:...紅軍改編限2師8團1.5萬。
當然,這遭到了CCP拒絕。26日,張衝代表常凱申與周公初談,同意紅軍編制3師9團。第二天正式談判,周公提出,陝北紅軍可改為6師18團,算上總指揮部大概是8萬人。張衝以私交告知周公,常凱申底限大約是4師4萬人(整理師)。
到了3月31日,周公建議6師24團(得到張衝的暗示,加碼了),顧祝同提議3師12團(已經很接近3師15團)。張衝私下建議4師16團,紅軍其他兩個師可以改為徒手工兵師,由南京政府出錢搞西部的交通工程建設。這個提議,得到了陝北李德勝等人的贊同。
4月3日,南京回復顧祝同張衝,只同意3師9團,二人商議後建議4師12團並正式通知周公。4月4日,南京回復依舊限3師9團。兩人商議後聯合回復建議。6日常凱申同意增加兩個團,限3師11團。
張衝私下解釋,3個國防師加上直屬隊實際已等於4師(整理師)16團。周公表示了同意,此時CCP對3個師的編制已經沒有多大牴觸意見。陝北紅軍7.2萬實際能編成的數量也就4.5萬。
核心原因是,1937年4月,2.2萬的西路軍已經失敗了。
徐海東。改編前紅一方面軍裡本來就是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平起平坐的。如果4個師,那麼3個方面軍裡肯定要分一部分從來組成第四個師。最適合的肯定是後加入一方面軍的十五和後加入二方面軍的32軍,這兩個挑出來後組成第四個師。其他比如中央部隊陝北部隊再作為補充
談判初案四個師,本來可以留給西路軍。西路軍雖然大部分損失,但是通過各種渠道跑回來的還有6000多,相比只有8000人的二方面軍並沒有少多少,此外,還有五千人被打散後流落西北,如果能找回一半,也是不少。這個時候可以以徐帥為師長,其他三個師長不變。西路軍雖然主要是四方面軍的9軍和30軍,但是也有第五軍是一方面軍紅五軍團出身,這個師如果能編成,可以把原定補充120師和129師的陝北紅軍遊擊隊5000人補充進來,由中央派出幹部來擔任政委和參謀長,很快就會恢復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