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接受普通話教育,是否還需要學習家鄉方言呢?

純鈞RHGL說: 大部分方言已經不具備意義,不學也罷。 1、有沒有價值? 言最大的價值在於解讀歷史上以方言留下…

純鈞RHGL說:

大部分方言已經不具備意義,不學也罷。

1、有沒有價值?

言最大的價值在於解讀歷史上以方言留下來的文字和語音信息。但是絕大部分方言,只留下了方言,沒有留下有價值的文字和語音信息。

很多方言除了口口流傳以外已經沒有價值,可以保存它,可以讓專業人士去研究它,但是沒有必要普及它。

2、大勢之趨向。

語言是拿來溝通的工具。如果一樣工具只能擺那看,幹什麼都不靈,那還叫工具嗎?

3、別拿情懷說事。

《大宅門》裡,大清滅亡,民國建立,流行剪辮子。白景琦趁秉寬睡覺剪了秉寬的辮子,秉寬大哭,說是祖宗留下的,白景琦告訴他「你祖宗才沒留辮子呢!」

很多方言也是一樣,就像清朝人的辮子,若說它是祖宗留下來的,其實還真不是。

事實上,語言是不斷變遷的,語音變化頻繁。絕大部分的方言語音根本就不是古音,也沒幾年歷史。

所以,若非說方言是情懷,那才叫有病,屬於亂認祖宗。大部分方言,你祖宗說的方言跟你說的方言完全是兩碼事,你說的方言幾乎談不到什麼情懷。

比如四川話。

古蜀語早就沒了,現在的四川話是清代湖廣填四川形成的。

簡單說,清代中前期,四川地區的人口有70%以上都是外來人口。比如《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今天的四川話,就是各地區方言的集合體,原來的四川話早就沒了。

換句話說,今天的四川話壓根就不是四川話,根本就談不到情懷。你若非得說情懷,那你不是腦袋讓門擠了嗎?

你抱著一個西周的盆說是古董有歷史厚重感,你對這玩意有感情,這我信;你抱著一個上周的盆談歷史厚重感,你純粹是沒醒酒呢。

4、小孩學了方言,往後改口音費勁。沒那麼多熨鬥給你熨舌頭。

你這麼想,將來你的孩子一輩子註定困在5線小城嗎?他就不能長點臉考個985然後在大城市發展,成家立業?那麼,如果他往後大半輩子都在說普通話的大城市,學方言有多大意義?

而且,他要是因為學方言,把口音弄得垮了吧唧的,以後他在大城市找工作都比別人費勁,你信不信?就為這點事,他再來個胡福不分,將來都可能影響他一輩子。你說,萬一有一個好職位,就因為他人話都說不利索,他就沒撈著這位置,只能幹下層工作,你開心嗎?

何況,就算你的孩子一嘴地方口音你挺滿意,可是,你孩子的孩子呢?從小在大城市生大城市長,你還能把孫子抓到鄉下跟你學舌頭怎麼打結嘴怎麼瓢?既然早晚都要斷了傳承,早斷早省心。

5、你以為方言好聽啊?

人家都說普通話,都字正腔圓的,你孩子一嘴吃錯了藥的口音,那玩意好玩嗎?你就不怕他將來由於口音被人笑話得了PTSD呀?

最後說個笑話,是關於遼寧錦州方言的。

錦州話有特點,幾乎都是疑問句的感覺,被譽為「錦州話質疑全世界」。

說有一個人被抓進監獄了,到了釋放的時候,讓他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說完就能出獄了。這個人一嘴錦州話:「我洗心革面哪?我重新做人哪?」警察一聽,喏~這孫子還不服?!拉回去接著關!

……方言,有啥好處。

荷葉村夫說: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接受普通話教育,是否還需要學習家鄉方言呢?

答:筆者是老師,普通話不行,只有二乙。

現在普通話在學生中不論城鄉都普及了,學生與學生交流,幾乎都是說普通話。甚至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聽不懂家鄉話,對方言的語音、詞彙、語序等均不習慣。

推廣普通話的好處主要是便於交流。統一說普通話幾乎像統一漢字書同文一樣重要。那麼,要教會孩子說普通話,這肯定是正確的,肯定沒有錯。

那麼,是不是需要再學習方言哩?這個好像沒有法律依據,可以學,也可以不學。推廣普通話並沒有要消滅方言的意思。

最近偶爾玩抖音,看到說方言的很多。筆者的家鄉說老湘方言,而且,本人說的那種方言,流通範圍相當小。只有兩三個鎮說一種獨特的方言,屬圈子外的人比較難懂的那種。估計抖音根本聽不出家鄉的朋友在說什麼。所以,即使稍微說錯什麼話,也難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方言讀音比普通話多,聲調一般也比普通話複雜,有許多形象生動的俗語、詞彙等,普通話中根本就沒有。這可能也是部分小朋友懂普通話不懂方言的原因之一吧。

那麼,有人要問,老師教自己的孩子是教普通話,還是教方言,或者二者均教呢?答,開始是教方言,讀書開始,普通話和方言均教。但也有同事的孩子只教普通話的。

那麼,親愛的讀者諸君,肯定是要教孩子說普通話的,這是肯定的。那麼教不教孩子說方言呢?那就悉聽尊便了。

其實,方言是漢語言的活化石,並不是垃圾。今天的漢語語音均不可能古代漢語語音了,無論是普通話還是方言。但可以肯定,普通話的語音與古語音懸殊比方言要大。因為,普通話起於元朝,形成於清朝,是漢語的蒙古化尤其是滿化的結果。古漢語的語音比普通話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有入聲字,可普通話裡並沒有入聲字。這也是普通話語音比方音要簡單的原因之一。

話休繁絮,總之,教不教孩子說方言,家長有充分的自主權。你說了算。

回答供參考。

痴叟老蘭說:

世界上所有的任何事情,都是多元的,我們國家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各祖族分布不同。加上古代多次人為的,戰爭的,及統冶者強制的大遷徙,使得各種文化,語言習慣交叉在一起,促使了各種地方通用語言文字,俗有十裡不同音之說。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的一部分,我認為家鄉方言不可丟,在特定的時候還要推廣,棄去的最好是補回來,偉大的中華文化遺產之一:家鄉方言,不要在這一代人手裡完結了!

發呆曬太陽說:

語言的的傳承實際上也是文化的傳承,從這個角度上說,我認為有必要。

拿我舉個例子吧,我大學開始到了西安,之前因為生活在大院裡,周圍的人都說普通話,所以我沒有語言環境去學或者用方言,只會說普通話。

一直到上大學離開原生環境,才開始比較頻繁和廣泛的接觸到陝西方言,準確說,是接觸到了西安話。剛開始,確實聽不大懂。

後來,接觸的多了,這才了解到,西安的方言有多麼的古。

比如,用西安方言讓人別亂說話亂傳話,說的是「別言傳」;比如,我們說直走 直行,會說「端走」;再比如,說太陽會說的時「日」,很多類似的很有歷史感和年代感的詞語都在方言裡被每天使用。

所以,漸漸地,我能聽懂西安話了,也偶爾能說兩句方言了。

我相信您的方言也一定有您家鄉的歷史和傳承,有典故有故事,對於孩子來說,年紀小且有環境說的話,其實並不會增加他多少壓力,為什麼不學呢?

愚叟釣淺灘說:

我認為家鄉方言不需要蓄意學習。因為如果生活和就讀於家鄉,其方言會無師自通。如果生活和就讀於外地,或許今後工作也在外地,也就更沒有學習家鄉方言的必要。畢竟普通話有覆蓋全國,且受廣大國民的熱愛的勢頭。同時又是利國利民,興邦盛國好事。更沒有必要留戀家鄉方言了。這並非不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更勝一籌。普通話就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寶珍,能代表全國所有語言。這就是普通話的普通意義所在。

雨夕2866說:

我個人認為孩子必須學習方言。現在的教育基本都是全國普及普通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說普通話是很方便。但是,學習家長方言是一種文化傳承。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方言也是各有特色,語言在歷史演變過程中,也許是一種區域保護,一種暗號,變成一種文化,一種思維模式的輸出。

比如在潮汕地區有句話:愛拼才會贏。重點在拼。但是廣府系列有一句話: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這裡的搏的意思其實是一種對未來博弈,帶有拼搏,也帶有賭一把的意思。我記得雞毛飛上天的電視劇裡有一句浙江方言,一分撐死人,一毛餓死人。講的是積少成多,但是如果為了眼前利益,一毛錢賺更多,但是沒有未來,人都不是傻子。在潮汕還有這樣一句俚語:小小粿桃可以發家。講的是別看小本生意,堅持做下去,就能慢慢發展變大。好多道理用方言講出來,味道不一樣,特別有意思。

所以還是讓孩子學方言,講方言,不斷是在做文化傳承,也是一種教育,思維影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743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