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政策,雙軌制過渡期十年就要到了。養老金並軌的意思就是: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退休職工按國家規定的養老金交納標準,多交多得。同時也按國家規定的養老金漲幅標準按步就班地享受同等待遇。想像中的雙軌制並軌這一輩子可能見不到了。
答:簡單的說就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退休制度合併為一套,即: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在2024年10月1日起辦理退休的不再執行原有政策,並軌至現行退休制度。今後不再分工人,幹部,職務等身份,只執行一套退休制度。
儘管並軌了,有些事心裡還得有個數。
1.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屬於基本養老金之外的,屬補充保險。
2.並軌並不是把養老金拉平,差距仍然是有的。
3.養老金的多與少,涉及到工齡長短,各地上年度平均工資,上繳基數,個人帳戶餘額等關鍵因素。舉例說明,兩個高中同學,一個是高中畢業就參加工作,另一個本科畢業參加工作,所有因素相同但工齡差4年,工齡長的養老金就多點。曾經有公務員問我,退休前職務職級較高怎麼辦?很簡單的回答就是,職務職級,職稱越解決的早,你個人帳戶錢更多,特別是職業年金,那麼養老金總額就比別人的高。
4.學歷不算工齡,但如果是考進了體制內,初次定職定級政策已考慮進去了。也就是說在職時學歷越高,定位不同,工資就不同,職業年金繳的也有高低,真到了退休時計算養老金還得看地域等因素。
這只是個人的一點見解,僅供參考,歡迎討論留言!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你好,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養老金並軌指的是,我們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採用相同的計算方式來確定和計算養老金的待遇,被稱之為是屬於養老金的並軌,最早提出這個概念應當是在2014年的10月份,因為那個時候,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開始繳納機關養老保險待遇,所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已經逐步的在落實養老保險並軌的工作。
但實際上雖然2014年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本質上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完全並軌,因為從2014年10月份到2024年的9月份,這10年之間設置了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期,所以在這個中人過渡期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採用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的原則來確定和計算養老金,也就是取高補低,所以本質上來講,並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養老金並軌。
那麼從2024年的10月份開始,所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一律採用新的計算辦法來計算養老金,從這個時間段開始,我們可以被稱之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並軌。因為所謂新的計算辦法。就是和今天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那麼也就意味著無論是企業單位退休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都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區別,也能夠被稱之為是並軌。但是最後我要說明的是,即便養老金完成並軌,那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養老金的待遇差距並沒有縮小。
感謝閱讀 ,請加我的關注。
據題引申分析認為,主要指國企在職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其在到齡退休前所應根據國家頒布的《社保法》內容而實行社保繳費制度的相關政策相一致,即稱養老金並軌。
雖然以上屬兩種不同性質的單位,但是實行社保繳費制度政策的統合時間對國企而言,最早是在1992年始,而也有的省直轄市的國企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最遲約在1997年才實行。
而機關事業單位對社保繳費制度的實行時間卻是在2014年10月1日始,與前改革後已實行社保繳費制度的國企職工均稱為社保"中人"。
但其中社保繳費制度改革後的事業單位職工有個10年過渡期,即在2024年9月30日結束後,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並軌。
換言之,過渡期結束以後入聘事業單位的新職工均稱"新人",則以後到齡退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待遇,而與社保改革後的國企新人一樣,完全以實際繳費年限的統計方法而結算到齡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以上屬個人見解。
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下面談談筆者對此重要問題的分析與解讀,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我認為,所謂養老金並軌,它是具有特定指向與現實意涵的一個政策性概念。具體講,它是專指必須將過往按退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體制機制與制度,應該而且必須轉換過渡到「統帳結合」新的體制機制與制度的軌道上來。也就是說,養老金並軌改革,它是專指將過去按退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老辦法,轉換過渡到必須與參保人員的繳費情況相掛鈎的新的制度規範上來,它意味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所存在的雙軌制政策格局的壽終正寢,意味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激勵機制的建立健全與規範運行。
總之,養老並軌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將過去長期的雙軌制運行格面,轉換過渡到企業先行一步的,新的繳費型制度的政策軌道上來,這是破天荒的一場重大制度改革與調整。也就是說,順理成章結束長期的雙軌制運行局面,向著繳費性的制度規範進行靠攏與轉換,這是政策取向與邏輯關係使然。與此同時,這也必然導致老制度及其計發辦法的逐漸退出。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養老金並軌就是說國家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體制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一樣,實行養老保險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繳納。
一:養老金並軌,就是要在社保繳費的比例、基數規定上一視同仁,吃國家財政飯的人、不能佔納稅人的便宜;
二:養老金並金軌,就是要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上保持一致、以社會的平均工資為依據,取消以職務、職稱為基數的依據;
三:養老金的並軌,就是機關、事業、企業、靈活就業、城鄉居民的統籌資金合併→共用,不要單位門戶、禁防特殊化;
四:養老金並軌,就是人死亡之後,喪葬費、撫恤金的待遇完全平等,死人不要人為分成三六九的等級
五:退休之後,應取消「精神文朋獎」、「內部津貼」、「公費旅遊」等特殊的待遇;
長期以來,退休職工在中國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養老金方式。一種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種是企業(包括國企、民企、私企)和自由職業者。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叫退休工資。而企業和自由職業者退休人員,每個月領取的新叫養老金。
同是退休人員,為什麼會分成這兩種情況呢?原因是:
2014年10月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是不用交養老保險的,他們本應該由自己繳納的「五險一金」,都是由國家財政統一支出,退休實行退休金制度。退休金,按照退休前本人原來的崗級、職級、職稱以及工齡等來計算,一般退休人員都可拿到退休前原所在崗位工資的80~95%,再加上一些補貼和獎勵。所以,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其退休金水平普遍很高。
而企業職工則是根據自己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按國家規定的社保繳納基數及比例,由個人自掏腰包和企業共同繳納養老保險,退休時領取自己應得的養老金。所拿到的養老金一般為在崗時工資的40~60%左右,其養老金水平普遍較低。
這就形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雙軌制,兩者差距很大。
隨著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也是大勢所趨,從2014年10月起,國家實行了養老保險並軌。並軌設置了從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十年為過渡期。
並軌之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是如何繳納養老保險.的呢?
他們與企業職工一樣,開始實行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養老保險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並軌後繳納養老保險的比例、標準是:
⒈單位繳納員工工資總額的20%;
⒉個人按本人工資收入的8%繳納養老保險費,由單位代扣代繳;
⒊由個人繳納的8%的數額,建立個人帳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⒋建立了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並軌以後,就形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一樣,全部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養老保險。
"養老金並軌" 的意思是把社會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系統整合在一起。
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員工,他在公司工作時繳納的養老保險和他在社會工作時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分開的,但是當他退休後,他可以把這兩部分養老金合併起來,從而更好地支持他的退休生活。
通過養老金並軌,員工在不同的工作階段積累的養老保險可以得到整合,從而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靈活性和公平性。同時,它還有助於緩解退休人員的養老壓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