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你曾遇到過最少見的姓氏是哪個?_最稀少的姓氏是哪個

布穀催春馮志說: (問答原創)**我曾遇到一個怪姓,使我尷尬而出醜。 ——有一次,我到省城參加一個短期培訓班,…

布穀催春馮志說:

(問答原創)**我曾遇到一個怪姓,使我尷尬而出醜。

——有一次,我到省城參加一個短期培訓班,兩人一個房間。我先住進去的,看到名單上有一位叫「万俟森」的同志和我同住。不一會,這位同志來了。因為我先來,先來為主嗎!我就客氣的迎上去,說:「老萬同志來了!兩個舖隨你選?」他也客氣地打著哈哈說「來了,來了,先來後到嗎,我就睡靠裡面的哪個舖。」於是我們各自整理自己的床鋪和東西,一邊聊自己縣的情況。我一看表,中午11點了,我說:「老萬,開飯時間快到了,我們還得找飯廳。」他也沒有異議,就去吃飯了。

——飯後,回到房間,我左一個「老萬」,右一個「老萬」地和他談心。這時候,他忍不住了,對我說:「老馮,我不姓萬。」我十分詫異了,他明明姓萬,怎麼說不姓萬?我疑問道:「你不姓萬?你不是叫萬侯森嗎?」他一聽,哈哈大笑說,「老馮,你把我的姓認錯了,我是複姓,這兩個字要讀」莫其(moqi)「。他接著說:」南宋時,害死嶽飛的奸臣,除了秦檜外,還有一個人和我同姓,叫万俟卨(moqixie)。」他說得我臉通紅,十分尷尬。這件事,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壺酒化流年說:

我一個同事的姓氏,我敢說很多朋友沒見過,我活了四十多歲也頭回見。

剛來我這單位時,我總聽見有同事,叫我車間一大姐叫老母,我聽了不厚道的笑了。因為在我江西萍鄉,叫那種明明三十歲,可怎麼看都不像三十歲的那種,不愛收拾打扮的婦人,就叫梨山老母。原本想這叫法可能有些地域共通性,估計我同事們有些對神靈的敬靈,簡稱老母更實在一點。想想,那時還為自己的小聰明而沾沾自喜。

有一回,我犯賤式的和老母打趣講,「為什麼別人叫你老母呢?」老母一臉憤然說,「不叫老母,難道叫老公啊,我就姓母。」那時我有些驚訝,還有姓母的姓氐,這下尷尬了,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弱智,真是不了解情況,臉都丟大了!

後來,我們關係緩和了,就和她聊了下她姓氏的事情。還弱弱的問她:「是少數民族不?她說不是。」老母四川人,她老家還有許多母姓族人。我又好奇的問老母:「是否你祖上,為避難而改姓,因為過去的封建王朝一人犯法,動不動就要誅連九族,為此不少人獲悉消息後,只能遠遁異鄉,改換姓氏生存,老母說沒有這回事。」

為此,我還特地的去查了下資料。母姓起源于田姓。母姓早期主要生活在山東一帶,漢唐之間在山東東部形成郡姓望族,以平昌郡為郡望。後因戰亂、仕宦、移民以及明清之際闖關東等原因,逐步擴展到全國各地。

母姓的歷史很久,但人數不多,居住分散,統計難度大,具體人數有待母氏家族後裔共同參與統計後公開結果。屬於稀有姓氏。

看萬山紅遍806659說:

2018年去河南睢縣,巧遇倆個四川老鄉,一個姓苟,一個姓敬,這兩個姓是比較少見的,後來查閱,發現這兩個姓竟然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些姓苟的覺得這個姓不好聽,就加個文字旁,改為敬。乾隆年間有個壯元名叫苟蓮峰,皇帝覺得有傷大雅,大筆一揮,賜名敬蓮峰。苟敬兩姓雖然人口不多,但還是出了很多的人才,如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我們是看著她的節目長大的。

浪遏飛舟389999說:

不久前,我們這裡從外地調來個市長姓擺,老家是平頂山市葉縣的。商丘地區從來沒有聽說有這個姓氏。據有關史料記載,擺姓是一個回族姓氏,從天寶元年(742年)進入中國。據人口普查,擺姓全國才9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肅丶陝西等西北地區,應該算是比較稀少的。但是,弄不清是什麼時間傳入河南的,在中原地區可能分布零散,所以聽到這個姓氏,大家都感到很稀罕。讓人感到更神奇的是,這個擺市長,在省委公示的個人資料中,記載的不是回族,而是漢族。在漢族中,又查不到這個擺姓。對姓氏來源有研究的朋友們,你們了解其中的奧妙嗎?歡迎交流!

乾為山說:

我當兵時,見到一個最少的姓氏,真不敢叫他的姓,但他卻是實實在在5年的老兵了。

這個老兵姓苟,音近似狗,確定有戰友叫他做老苟,後來我問願他之後,才敢叫他做老苟。老苟是廣東的一個城市鄰區,他們的家鄉話我們差不多,雙方家鄉話有共通之處,在遙遠的新疆,能聽到鄉音真的讓我高興不已。

我們新兵剛下到老連隊,遇到熱心的老兵老苟,他很熱情,詳細介紹這個後勤單位做什麼工作?平時要注意些什麼?到這個單位後,才知道這個老連隊有十多種工種。

老苟一一請我們請注意那些工種,那些崗位有危險性,千萬要注意安全。還吩咐道,分下連隊後,千萬不要搶飯吃,不要練精學懶,學習要努力認真,爭取上進,工作上要積極主動,否則會讓人瞧不起。

可惜的是,到了年底,老鄉老兵老苟就退伍回鄉了,至今再沒有見到好心腸的老苟,不知老苟現在好嗎?

良知良能說:

我曾經是小作坊型工廠的倉管員兼統計,並負責工人的工資核算和發放;有一個來自雲南的小夥子,姓「虎」名小毛。我與他開玩笑說:「明明是老「虎」,為什麼裝小毛(貓)?」小夥子說:「自己的父母都不識字,隨便能叫應我就可以了。但是我不叫「虎」小毛,我叫「貓」小毛。」當初我還以為他也是在跟我開玩笑;我說他,明明是只大老「虎」,卻偏要裝成病「貓」。而且還是只小病毛(貓)。當時小夥子笑了笑,也沒說什麼。

——有一次,我叫小夥子有事幹,「老虎」!「老虎」!我遠遠地喊他。他卻充耳不聞,頭也不轉一下,就是不理我。我走近他問,我喊這麼多聲,為什麼不理我?他反問我說:「你那裡是在喊我呀!」我說我「老虎」,「老虎」,喊這麼長時間了,你卻裝作沒聽見。他說:「我跟本不姓「虎」,我姓「貓」!我怎麼會知道你是在喊我。」我說:「你的身份證上明明寫著「虎」字,為什麼偏說自己是姓「貓」呢?」小夥子說:「身份證上寫的確實是個「虎」字,但我們那裡真的是讀「貓」字音的,而且全中國也就我所在的那個鄉裡的人,姓「虎」的都讀成「貓」字音的。」他還說:「為了這個姓,好象有專家作過專門的調查研究。為什麼會把「虎」字讀成「貓」字音,我們那裡姓「虎」的人也都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知可有人知道「虎」字「貓」音的原因是什麼?

水草不藍說:

有一次我外出辦事,碰到一個姓太的,我以前從沒聽過這個姓,就問他這個姓歷史上的名人,他說太姓歷史上的名人基本上都是武將,比如:太史慈。太姓之所以少,也是這個原因;武將傷亡大;有時候打了敗仗滿門抄斬等。每一個姓都有些歷史的故事,希望天下太平,太姓能夠發揚光大。

月影星輝說:

高中時候,有個女同學,姓衣,衣服的衣,我平生第一次見,就好奇的問她為什么姓衣,她給我一個鄙夷的表情:因為我爸爸姓衣。好尷尬!

我一個男同事,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說姓考,我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就問了一遍您剛才說您姓什麼?他笑著說,姓考,我老家是考家村,全村都姓考。我悻悻的感覺自己真少見多怪。

其實我老家屋後的髮小就是罕見姓——鄶,只不過從小就認識,反而不覺得奇怪,我們念gui,普通話念kuai,都是四聲。

大鄉間小紀事說:

我遇到過的最少見姓氏是巢姓。

離我們家七八裡地,有一個大村子叫櫪下。這個村子的人都姓巢,我小時候很喜歡到這個村子裡去,一是因為村子大,人多,熱鬧,特別是孩子多,有玩伴。二是我兩個大姨都在這個村裡,這裡有六個年齡相仿的表弟。所以每次一到了這裡,我就不想回家了。我們那個村子很小,在山溝溝裡,長年連過路的人都沒有,所以小時候特別喜歡人多的地方。因此,有時在櫪下住了十天半月,母親來接我回家,我撒賴不走,母親便只能一個人流著淚回去了。

小時候,在我的心目中,巢姓人多,是個大姓。巢姓特別親切,因為我兩個大姨父及表弟們都姓巢。而且我從未見過的奶奶也姓巢,所以覺得巢姓是天下最親切、人氣最旺的姓氏。

長大後,接觸的人多了,才知道巢姓是一個人口十分稀少的姓氏,全國才兩萬多人,還沒有一個稍大點的鄉鎮的人多。

再後來,從事文化工作,經常查閱一些當地史料,才知道:巢姓出自有巢氏,有巢氏為堯舜時期的名人。相傳其在樹上構造木屋,以防野獸侵襲。後來夏禹封有巢氏後裔於巢,建巢國,於是他們便以國為姓。

櫪下巢氏先祖世居四川眉州,巢真為宜豐巢氏始遷祖,其於宋神宗時以經義起家,任筠州(今高安)教授(相當於地市級教育局長),後因喜愛屬邑櫪陽(今宜豐縣澄塘鎮櫪下村,離陶淵明故裡僅四、五公裡)山水之美,遂遷居於此。其後裔今繁衍於宜豐、上高、萬載、修水等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巢氏所居的櫪下,就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原型所在地。沿秀溪由南逆流北行,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僅容秀溪穿通而過)…從口入(其實這山口,西為山,東為茂密的原始森林)…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個山口僅百十米,過了山口,便是一片三四平方公裡的田塅,即山間小盆地,櫪下離山口僅一華裡左右,它就處在田塅中央)。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裡現在分別有櫪下、東安、櫪塘、大國、陂頭、水東等近十個村落)。

有巢氏,遠古山林、樹居之民。巢姓,華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櫪下,史上首個桃花源。冥冥之中,它們就這麼巧遇在一起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8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