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買房子自己住,可以買公寓嗎?_自己住買公寓房好不好

樓市探索者說: 我一個女性單身的朋友,自己買了一套公寓,現在後悔不已。 當時我叫她不要買公寓,要麼不買,要麼就…

樓市探索者說:

我一個女性單身的朋友,自己買了一套公寓,現在後悔不已。

當時我叫她不要買公寓,要麼不買,要麼就首付買一套小一點的住房,五六十平米都可以,每個月的貸款也不多,她是一個編輯,工資收入還可以的,買一套小房子,還按揭貸款是很輕鬆的。

可是她認為,反正自己一個人住,以後也不準備買,就算以後自己不住了,也可以出租,現在全款買了,賣不賣的掉都無所謂。

她入住沒有多久就後悔了。

首先是水電費特別貴,水費還行,用水量也不是很大,但是電費就比較高了,夏天開空調都不捨得開,並且,做飯也很麻煩,因為沒有天然氣,有電磁爐做飯是非常麻煩的。

此次,就是上下班的時候,等電梯特別浪費時間,有時候等個電梯都十幾二十分鐘,就算自己爬樓都下樓了。

最後,就是很沒有安全感,有時候半夜都有陌生人敲門,家裡也經常會被塞入一些小卡片,並且,還曾經發生過門鎖被撬的事情。

後來,朋友受不了了,就把房子出租掉了。

朋友結婚以後,男方家裡買了房子,朋友準備把房子賣掉,然後把婚房裝修漂亮一點,這時候,朋友發現問題了,房子掛牌以後,一直賣不掉,本來打算賺一點賣掉的,後來發現賣不掉,就準備保本賣,還是賣不掉,據我所知,朋友的這套房子,到現在也沒賣不掉,經常叫我想辦法給她把房子賣出去,我確實也沒好辦法,因為公寓,特別是這種商住公寓,真的沒人買。

所以說,前人之鑑,還是要聽的,不管是自住也好,投資也好,公寓都別買。

鞏偉先生說: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人人都說公寓的運營成本高(包括物業費、水電費),後期交易稅費高,各個網絡大咖不斷的發視頻警告客戶千萬不要買公寓。總之,大家對公寓的認識,都只是人云亦云。

下面談一談我的認識:

首先說一下公寓相比於住宅的優劣勢,

優勢:1、同樣面積的房子,總價低。2、除北京市外,其他城市一般都不限購,不限貸。3、小戶型,易於打理。4、多數都位於商業中心,交通便利。5、可以註冊公司,當辦公室。

劣勢:無非就三點,1,產權年限,一般都是40-50年。(補充一下,40年產權也是大產權,交易受法律保護)2、後期交易稅費高。3、不能落戶,孩子上學是個問題。至於說水電費、物業費高的問題,住宅也一樣得交這些費用,高不了多少。

所以說,買公寓還得看咱們具體的使用用途,樓主準備自住,住多少年?有沒有搬遷的可能?手裡資金狀況?你所選的樓盤位置。這些都是影響你的因素。

個人認為買公寓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它能緩解初期的居住壓力,後期不住了,還可以出租,把房子和註冊地址都租出去,收入也不少。不要老想著,不住了就賣,現在房產政策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公寓就像基金一樣,講究的是細水長流,年限越長,周圍越繁華,租金越高。

比如,我們廊坊這邊的公寓,隨著首都經濟外溢,機場建設等等,城市越來越繁華,而且這邊的公寓還是民水、民電還有天然氣和地暖。離高鐵站也近,到北京僅19分鐘。自住投資都合適。呵呵,打個小廣告。

買房還得看咱們自己的情況,每個人都不一樣,具體內容具體分析。

朱姐日記說:

我就是買的公寓自己住的!

我在新疆五家渠市,離烏魯木齊首府20多公裡。我是2018年買的公寓房,當時是期房,才蓋了3層時我在五八同城上看到了廣告,一看房價才3千6左右一平米,就立馬全款買了一套51平的公寓房。

現在是2022年了,我已入住公寓房2年了,給大家談一下入住的體會吧。

首先,我這公寓房是商住兩用性質的,就是說我的房子可以開公司,可以經商,也可以當住宅使用。使用權40年,40年後再給土地管理局交一些費用就永久居住了。

我的公寓樓總高18層,我選了個10層以上的,我喜歡視野開闊的樓層。我的公寓房裡有天然氣,可以做飯,也有地暖,冬天房間裡比較暖和。每層樓10戶,電梯2部,目前人還沒住齊,所以平時很安靜。

我的公寓房水費每方5元,電費每度0.41元,物業每平2元,我覺得這收費挺合理的。

入住2年多了,鄰居大多都是買來居住的,所以也不吵。而且一層十戶,鄰居也愛串門了。不像住宅樓一梯2到3戶的,好像鄰居也不太愛來往。我們這樓道是大通道,站著走廊裡也愛和鄰居聊天了。

最後說一下地理位置,我們這裡的公寓樓離商業街很近,離學校和醫院也近。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自住我覺得都挺好的。

我一個單身女人,花18萬給自己買了個小窩,讓自己有了一個家,實在是太開心了!

無情ji自在說:

哈哈!從來不參加回答問題的我,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我正住在商住兩用的公寓樓裡。

當初買的時候沒想到要自己住,就想有點閒錢不能就那麼放著,本來就是一個在經濟方面不善於管理的人,看別人買房子就買套房子放著吧,說以後收租金,確實也收了幾年的租金。

幾年前婚姻出現了變動,就那時也沒想到要住這個公寓樓,用這個租金在小區租了一套房子住,後來發現租房子住很不舒服,沒有自主權,這才想到來公寓樓住的,沒想到一住下來就喜歡上了這裡。

水電物業取暖費是要高一點,但你思想上接受了以後就不是問題,一年就算比商品房高兩三千塊錢,又怎麼樣呢?少買兩套衣服就解決了。

也許我住的公寓樓所處的位置是比較好的,不出樓,負一樓是中型以上的超市,一二三層是商場及美食,大門外五十步是地鐵口,再有三四年就成了雙地鐵,外面的周圍就不用說了,繁華而熱鬧。

樓裡冬暖夏涼,因為整棟樓面積大,曬不透凍不著,兩頭有十幾間小房子,只適合做酒店,有酒店它就要滿足住的條件,比如晚上周圍不可以施工等,中間較大的房子適合辦公,辦公一般晚上就很安靜,所以對我一個長住的人來說不受影響。

對一個單身的人來說非常好,一層樓有這麼多房子,就會出現一些人,自己不會覺得與世隔絕,又不會形成老鄰居。這次疫情,一個多月不能自由出入,可本層的幾個人就成了暫時的熟人。

面積小,真的活的很輕鬆,我是這樣形容我的房子的,一扇窗兩道門一畝一分地,並不影響我的生活質量,打造足夠的儲物空間,整個房間簡潔而精緻。

想起以前那個200多平米的房子,扔給他了,人家壓根就沒有想過給我啊!樓上樓下四個陽臺,這就多少窗戶了,還有幾間房子也有窗戶,加上進戶門有十個門,哦!還有個儲藏間,11個門啦!三個衛生間……現在想起來睡著都要笑醒,一個人只能睡一張床啊,哈哈!

這裡的服務及時周到,那天家裡泡水了,物業跟保安三五分鐘趕到,幫我清理乾淨,走廊上幾處都有攝像頭,感覺真的很好,就是養狗不是那麼方便。

金秋笑微微說:

買房子自己住,可以買公寓嗎?網上看到不少人說買了公寓就後悔的,升值慢,出售難。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買了公寓的,有買來自住的,也有專門投資用來出租的,他們都說很慶幸當初毫無猶豫買了,自住方便,出租也容易,關鍵是租售比高。

那公寓到底能不能買呢?我2016年11月也買了一套公寓,聽完我的講述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我在廣東下面一個四線城市上班,工作穩定,退休前都不會考慮工作變動的問題。所以買房首先要解決的是就近自住問題,其次才能考慮利用手上的閒錢合理進行投資。

因為2005年我已經購入了一套一百三十多方的電梯房,地段很好,已經解決了剛需所需要的自住、入戶、學位、購物、出行等所有問題。

2016年底,我努力工作加上省吃儉用有了存款十幾萬塊,因為有過以前投資股市與創業失敗的經歷,我認為自己沒有創業與理財投資方面的天賦與運氣,還是想找到一個能保存本金又能有所收益的投資方式,這個投入要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就是說我既想要有收益但也要輸得起,不管房價未來如果變化,都不至於影響我生活的大方向。

有了這個前提,我把目光瞄準了房地產,因為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同事、朋友名下都有幾套房子在收租,既有工資收入,又有租金收入,成了我心中想要實現的夢想。

2016年,我所在城市首幢公寓在售,均價5200元一平方,當時的住宅均價也是6000元左右一平方,就是說公寓的價格與住宅比起來優勢並不大,但我最後還是只用了一個小時看公寓就下定金買下來了,並且是晚上打著手電筒去看的房。

我迅速買下這套公寓的原因如下:

公寓地段好

公寓樓當時主架已建起來了,但還沒拆外架,整個小區還沒開發好,小區的規劃是商住綜合體。未來能不能正常使用還是個問題,因為不是期房,擔心成為爛尾樓,擔心小區旺不起來,成為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我身邊就有幾個朋友因為考慮太多因素,一再猶豫錯失了購買的機會(因為小城市的公寓不多,這一幢後來很快就售光了)。

我反覆看了周圍的環境,圍繞公寓樓一圈,既有稅務、財政、行政服務中心等行政機關單位,又有小學、幼兒園等學校,附近還有維也納酒店及各種飯店、便利店。雖然是一個五線小城市,但公寓樓處在一個很好的中心位置,我看好公寓未來的出租。

公寓總價低

我所看的公寓均價不低,但是層高5.4米,能隔成兩層做成小複式。就是說我花5200元買來一平方,等於能利用兩個平方的面積。按實際使用面積來算,價格是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這個價格很吸引人。

一套46方的的公寓,隔成兩層,實際面積92方,套內使用面積都有67方,但總價才242000元,首付122000元,貸款120000元分十年還清,每個月月供1295元。

我大概計算了一下,首付122000元我剛好有,月供1295元我也沒有負擔,那怕未來有一段時間公寓沒租出去,這一千多塊的月供也影響不了生活的大方向。

公寓方便管理

公寓與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在同一個城市,這樣不管是後續的裝修,還是以後出租看房,我都能利用休息的空休時間管理。

如果退休以後覺得無聊,想找點事情乾乾,我也可以把公寓改成民宿,既豐富了生活,也增加了退休經費。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我看房一個小時就下定金買下來了這套公寓。

公寓買下來後,2017年國慶開始裝修,我按自住的要求親自設計、監工,耗時三個月就裝修好了,我的複式公寓成了很漂亮很溫馨的小窩。

我買的公寓離電梯近,邊戶,不管是陽臺還是兩個衛生間,陽光與空氣都很好,我給客廳的飄窗上配置了軟墊,冬天的時候躺在飄窗上看書、喝茶、睡覺都溫暖無比,從窗戶看出去就能看到不遠處公園的青山綠水,既有眼前的生活,又有遠方的詩與景。

2018年2月開始,公寓首次對外出租,月租金平均維持在2100元左右,租售比高於7.0。前後幾任租客都非常喜歡我的房子,都是看了房子後馬上籤合同,一手交租金一看交房。那怕是受疫情影響也沒有空置期,目前已收租金82000元左右,基本把裝修公寓的本錢收回來了。

目前來說,我投資公寓的成本只剩購房款242000元,辦證及貸款利息支出48000元左右,合計290000元。我已還貸款五年,在剩下的五年內月租金2100元(不計算漲租的情況下)減去月供1295元,每個月還能剩餘800元補充生活經費。

如果五年內我有錢提前還清銀行的貸款,那麼我上述計算的成本還會降低。那怕我不提前還貸,再過五年,我的公寓貸款也還清了,那個時候我享受的就是純收入了,僅此一套投入不多的公寓,每個月給我帶來二千多的收入,為我將來的退休生活增加了一重經濟保障。

如果五年前我沒買這套公寓呢?手上的十來萬不過是幾場旅遊,在吃喝玩樂上大方一點,也就用光了,每個月不用還月供,也存不下錢,那麼到今天,可能的結果是既沒公寓也沒錢。

再說一下很多人關心的公寓水電問題,我買的公寓水費按民用水計算。電費按民用電第一階梯計算,就是說不管用電多少都是按第一階梯計算,如果用電比較多的情況下,我的公寓電費比住宅用電更便宜。

綜上所述:

公寓能不能買來自住呢?

我的公寓業主群有一個業主就買公寓自住。她是離異單身,有一女兒也長大成人在外地工作了。她原來有一套145平方的四房兩廳,她說一個人居住大大了,搞衛生都辛苦。她當年就賣了大住宅,用賣房款全款買下了三套公寓。

現在她自住一套,自住的公寓裝修的很漂亮,樓下是衛生間、廚房、餐廳、客廳,樓上兩個小房間、一個衛生間,一個人住得溫馨又舒服。

另兩套她拿來出租,每個月四千多的租金加上退休金,足夠享受生活了。現在她經常與一幫姐妹全國各地去遊山玩水,要多快樂就有多快樂,我覺得這才是退休生活的好日子。

公寓能買來投資嗎?

參考我上面買公寓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如果是家庭首套,考慮到入戶與小孩以後入學情況,還是建議想辦法先買住宅。如果手上有閒錢但又不是很多,買不了大房子,或剛出來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上高價位的住宅,買一套小公寓自住也是不錯的,那怕公寓漲幅不大,起碼也省下了租房子的錢,有了一個穩定的小窩,免去頻繁搬家之勞累。

首套房已經解決了,手上又有點閒錢,如果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與選擇,可以入手公寓,只要地段好,放著用來長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我的公寓就沒考慮出售,所以公寓漲跌對我來說影響不大,我有的是穩定的租金收益。

總結

不管是住宅,還是公寓,都有優缺點,沒有任何一套房子是完美的,能不能買公寓,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

靜等糖來說:

我就是婚姻出現了問題,才買的公寓樓自住,感覺有這幾個優點,第一,周圍住戶都基本屬於自己忙自己的白領,不會有人好奇你為什麼一個人住在這裡,你經歷了什麼,不像小區裡總有那種自以為是的大爺大媽閒人大姐,第二物業比小區貴點,但是管控比小區強,到處都是監控,公區裝修也精緻,可是因為公寓面積小,我買的30平,雙層實際面積60,其實交的物業費反而比小區少,第三,我裝修成奶油風,大大的落地窗,全屋智能,很滿足我那點小資的欲望,第四,公寓樓樓下附近往往交通便利,超市飯館一應俱全,想下樓隨便吃點選擇也多,想外送外賣也都速度很快!一個人住,養只貓,偶爾三五好友也有地方小聚一下,每天都感覺過的很開心!水電嘛,我這裡是民用電,商業水,其實一個人也用不了多少,唯一不好就是沒有煤氣,但是我基本上電蒸鍋,微波爐,電飯鍋,空氣炸鍋就搞定了,偶爾用用電磁爐,不妨礙什麼

冷孝洪看房說:

朋友說:「不要買公寓,水電費啥都貴」

銷售說:「公寓好啊!小戶型,總價低,位置好,地段繁華,租金高」

那麼公寓到底該不該買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公寓在限購的城市一般都不限購,公寓可以用來辦公註冊公司,也可以用來居住!

公寓一般都是以小戶型為主,市場價格也比周邊的住宅會便宜些,所以總價低!

公寓面積小,適合一兩人居住,很多白領和情侶都是選擇公寓來住!

公寓多數都是在位置比較繁華的地段,交通比較方便的路段!

公寓有40-50-70年產權的,並不是所有公寓都是40年產權!

缺點:公寓的水費,電費,稅費,物業管理費都會比住宅貴一些!

公寓首付需要5成,貸款最長10年,而住宅可以首付3成,貸款可以30年!

公寓沒有學位,不能落戶,很多公寓都是不能明火的,只能用電器!

很多公寓都是40-50年產權,很少有70年產權的公寓,而住宅一般都是70年的產權!

買來住該不該買公寓呢?看以下這些條件

1、幾個人住?一兩個人住可以選擇公寓

2、在外工作想買套離上班近的,身上又沒多少錢,剛好可以買個公寓!那你可以買

3、身上沒錢又想買套房,近的住宅買不起,遠的住宅又不要,那你可以買套公寓

4、長期住還是短期住?有沒有考慮小朋友讀書等問題?

你對公寓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討論

宅男陳說:

孩子還小就最好不要買公寓,孩子上幼兒園和上學資格都沒有。如果不考慮小孩入學的話,公寓只要面積合適,有燃氣,作為居住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首先,很多公寓都在綜合體或CBD,交通餐飲和商超都很方便,生活的便利性是很多住宅都趕不上的。其次,通常公寓的價格只有住宅的一半,一套300萬的住宅,通常同等面積公寓只需150萬,剩下的150萬用於理財,毎年可獲6萬的收益。公寓的水電和物業費毎月可能比同等面積住宅高出一千多元,一年高出的總額在兩萬以內。6萬減去2萬,每年因選擇住公寓還有4萬的淨收益。

再一個,公寓通常是精裝修,不僅可免去幾十萬的裝修費而且勿需勞神費力。

但是,要考慮將來資產的最大化,還是應該首選住宅,因為住宅增值的速度普遍高於公寓。只考慮生活舒適和現金流充沛,不考慮遺產最大化的老人,可以考慮選擇居住公寓。

此外,公寓的生態景觀與活動場地通常不及高檔小區,人員也較複雜且流動變化大。

就我自已來說,我準備過些年把我住的住宅置換成面積稍小一點,帶燃氣鄰公園的公寓。因為最近這些年,我所在住宅周邊環境提升和發展很快,還有較大增值空間,待這些都兌現了,就可以實施置換了。

寧靜的離騷說:

看到大家很多發言,說得都是一知半解,做為房地產科班出身,又是行業資深從業者,我有必要科普一下了: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酒店式公寓和公寓式酒店是不一樣的,千萬別混淆了。

酒店式公寓是酒店一樣的公寓,主語是公寓。

特點一:每一棟首層都是挑高大堂,一般高度超過六米,有管理人員,有安保人員,有休息座位,配置高的甚至會有咖啡屋,水吧之類,就像酒店大堂一樣裝修考究;

特點二;電梯最少兩部,一般多部。

特點三:一般小高層(12層以下)、高層(18-22層)為主;

特點四:一體多戶,朝向不一定全朝南;

特點五:民水民電,天然氣、暖氣到位(長江以南除外);

特點六:產權50年或70年,用地屬性一般為綜合居住用地或住宅用地。

酒店式公寓最早起源於歐美,主要客戶為在市中心忙碌上班的年輕人,因為高層價格相對便宜,管理完善,交通方便,富人一般住郊區聯排別墅或獨棟別墅。九十年代,此類物業經東南亞華僑、香港商人引入內地,從東南沿海開始興起。

公寓時酒店就是像公寓一樣的酒店,主語是酒店。

特點一:首層一般有大堂,少數沒有;

特點二:多部電梯,配有貨梯;

特點三:基本都在22層以上;

特點四:一層多戶,塔樓結構的話,東南西北朝向均有;

特點五:商水商電,無暖氣,無天然氣;

特點六:產權40年,用地屬性商業。

公寓式酒店最早是由臺灣省引入大陸,八九十年代,臺商及工作人員來內地經商、投資越來越多,臺灣開發商抓住此商機在東南沿海開發了這種自助式酒店,既有酒店的服務,又可以自己用電磁爐之類煮點小飯,當時很受歡迎。

重點來了:以上兩種物業形式都有明確的屬性和特點,但是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所謂酒店式公寓其實是「李鬼」,很多不明就裡的消費者稀裡糊塗就掏錢購買了,最後住不舒服,賣又賣不掉,苦不堪言。

下面就說一下這類「李鬼」的前生後世:

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這是我國的土地權屬定性。

國有土地出讓用地屬性有: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和綜合用地。

工業用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各類工業園、產業園等就屬於工業用地,產權50年,此類用地除一次性繳納土地款之外,每年還要繳納土地使用稅,各個地方標準不一樣;

商業用地就是用於商業經營型開發,商場、寫字樓、酒店、商業街等等,產權40年,此類物業產品持有時,稅費不多,主要是營業稅,所得稅等經營性稅收,但是買賣稅費極多,除房產交易環節的契稅、印花稅、所得稅之外,還有房屋增值稅,土地增值稅等重稅;

住宅用地很簡單了,就是我們住的普通住宅用地,使用年限70年;

綜合用地相信很多人不清楚,綜合用地主要是用於城市綜合開發,城市更新,舊城改造等大宗土地開發利用的土地,因為涉及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使用年限50年,如果住宅地是花生油,商業用地是大豆油,那麼綜合用地就是調和油。

土地屬性搞清楚了,這公寓就簡單了!

所謂「李鬼」公寓,就是開發商在拿住宅地的時候,地方ZF為了土地利用最大化,或為了區域形象,或為了民生等,會強制規劃一部分商業用地,或者拆遷安置房打包一起出讓,為了心心念的住宅好地,開發商對這種捆綁銷售也不在乎。

商業部分因為有硬性指標,要麼建酒店,要麼建寫字樓,但是無論是酒店還是寫字樓都不好賣,變現太慢,於是「李鬼」就出場了,介於酒店和寫字樓中間的產品,推廣的產品名就叫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來回叫,儘量模糊概念,儘量精裝修,儘量美化,儘量買一層送一層,也就是LOFT,推廣訴求:居住投資兩相宜!居住辦公都可以!價格比住宅便宜很多,有的還是酒店委託管理,例如:各類家庭式度假酒店,親子酒店等,多在海濱城市,例如三亞,廈門,珠海,青島,煙臺,威海、大連等等;

例如:SOHO-居家辦公公寓,北京SOHO就是開山始祖,老潘把住宅、標準寫字樓和居家辦公的概念玩到了極致,萬達廣場的公寓也是這種。

這種「李鬼公寓」跟公寓沒一毛錢關係,實際就是賓館,商業水電,價格是住宅的三倍以上,物業管理費更高,無集中供暖,無天然氣入戶,一般中央空調,使用成本很高,更難得是轉手,高稅費把利潤抵消了,所以此類物業慎買,上海已經不批此類產品的預售,限制交易了。

敲黑板‬,怎麼‬區別‬李逵‬和‬李鬼‬呢‬?教‬‬大家‬一‬招‬簡單‬的:

售樓處‬懸掛‬「五‬證」‬的‬地方‬,一‬看用地‬年限‬,50年‬、70年‬均可‬,40年‬的話‬眼睛‬瞪‬起來‬;二‬看‬規劃‬用途‬,住宅‬用地‬,綜合‬居住‬用地‬均可‬,如果‬是‬商業‬用途‬,馬上‬淡定‬下來‬:喝完‬送的‬咖啡‬,吃完‬送的‬水果‬,然後‬打開‬送的‬太陽‬傘‬,提著‬送的‬伴手禮‬,優雅‬的揮手‬告別‬,不留下‬‬一片‬雲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83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