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藥物有哪些?_治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的藥

問上醫說: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高血糖導致的神經損傷,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併發症。神經損傷會累及全身各個器官…

問上醫說: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高血糖導致的神經損傷,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併發症。神經損傷會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如腸胃、眼睛以及性器官,導致胃輕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性功能障礙等。

除了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外,如胃輕癱的糖友會服用胃復安等增強胃動力的藥物,還有四類藥物是可以幫助糖友緩解不適,對抗神經病變。今天,「問上醫」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常用藥物。


一. 擴張血管的藥物

引起神經病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神經細胞缺血、缺氧,因此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可以增加神經細胞的血氧供給,幫助神經細胞修復和再生。

1. 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是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首選藥物,屬於地平類降壓藥。它可以阻止一部分的鈣離子進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減弱血管的收縮、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增加神經血流、改善神經傳導速度。

常用藥物:尼膜同(尼莫地平片)

服用劑量:每次60mg(2片),每日6次服藥間隔不少於4小時

服用禁忌:尼莫地平的代謝產物具有毒性反應,肝功能損害者應當慎用;尼莫地平會引起血壓降低,高血壓患者應當減少或停用降壓藥物,或減少尼莫地平的劑量。

2. 已酮可可鹼

已酮可可鹼可以提高紅細胞及白細胞的變形能力,組織細胞聚集,從而改善微循環,還能抑制血栓素合成,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

常用藥物:貝通(已酮可可鹼腸溶片)

服用劑量:口服0.2~0.4克,1日2~3次

服用禁忌:

  • 該藥在與抗高血壓藥、抗糖尿病尿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使用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血壓下降,糖友們應當注意;
  • 正在應用華法林進行血栓等疾病的治療的患者應該減少已酮可可鹼的劑量;
  • 這種外周血管擴張藥物的代謝產物還能改善血管粘度以及血管微循環。

3. 山莨菪鹼

山莨菪鹼是從山莨菪中提取的生物鹼,可以鬆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而且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常用藥物:民生(消旋山莨菪鹼片)

服用劑量:每次5~10mg,每日3次

服用禁忌:顱內壓增高、腦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友們梗阻、腸梗阻以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二、營養神經的藥物

1. 甲基維生素B12

長期、大劑量服用二甲雙胍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缺乏這種維生素就容易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甲基維生素B12是維生素B12轉化形成的一種輔酶,能夠幫助修復損傷的神經。

常用藥物:彌可保(甲鈷胺片)

服用劑量與方法:成人1次1片(0.5mg),一日3次,飯後服用。

服藥禁忌:長期服用彌可保會造成低血鉀,高尿酸血症,誘發痛風。沒有確診為神經病變的糖友不可擅自服用。

2. 依帕司他

長期高血糖病人的體內醛糖還原酶會增多,這種醛糖還原酶會將葡萄糖還原成山梨醇,而山梨醇過多會使神經細胞腫脹變形,從而引起神經病變。依帕司他這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就可以醛糖還原酶的活性,保護神經細胞。

常用藥物:唐林(依帕司他)

服用劑量與方法:每次50mg,每日3次,飯前口服

服藥禁忌:服用依帕司他後尿液可能出現褐紅色,此為正常現象;有過敏史者慎用。


三、疼痛治療

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緩解疼痛是當務之急。臨床上常用於緩解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普瑞巴林

普瑞巴林所代表的的鈣通道調節劑是國際公認的治療神經疼痛的一線藥物。

常用藥物:樂瑞卡、萊瑞克

服用劑量與方法:每次50~100mg,每日3次

服用禁忌

  • 普瑞巴林完全通過尿液排洩,腎功能減退者需要減量使用;
  • 普瑞巴林同其它的抗癲癇藥一樣,停藥前需逐漸減少劑量。

2. 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屬三環類抗抑鬱藥,但被廣泛推薦應用於治療神經性疼痛。

常用藥物:洞庭(鹽酸阿米替林片)、常州四藥(鹽酸阿米替林片)

服用劑量:成人開始一次25mg,然後根據病情和耐受情況增至150~250mg

服用次數:一天2~3次

服用禁忌:肝、腎功能嚴重不全、前列腺肥大、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患者慎用;服藥期間不能開車,操作器械或高空作業,出現躁狂傾向時應該立即停藥。


四、其它藥物

阿片類藥物

阿片類藥物是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二線治療藥物,一般與抗驚厥藥或抗抑鬱藥聯合使用。阿片類藥物像嗎啡、芬太尼、曲馬多等,容易上癮、濫用,國家的管制較嚴格。服用該類藥物會產生噁心、便秘等不適,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性。

局部止痛——辣椒素

辣椒素是一種從紅辣椒中提取的生物鹼,每天塗抹3~4次可減輕疼痛。但是,塗抹部位會出現紅腫、麻刺、燒灼感。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藥事健康說:

糖尿病神經性病變變主要分為多發性神經病變、單一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其治療以控制血糖為基礎,可以使用營養神經藥物、抗氧化應激及包括多種止痛藥物的對症治療。

一、對因治療

1、醛糖還原酶抑制劑 通過抑制山梨醇旁路,阻止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經組織內沉積,並阻止神經組織內肌醇減少,防止神經節段脫髓鞘,改善神經傳導速度。依帕司他是目前唯一上市的醛糖還原酶抑制劑。

2、抗氧化劑 α-硫辛酸是已知天然抗氧化劑中效果較強的一種維生素,是目前臨床治療中常用的藥物,它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過氧化物,再生抗氧化物質,改善神經傳導速度。

3、營養神經藥物 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輔酶B12 ,它可直接轉入神經細胞內,通過促進神經元內蛋白質核酸和磷脂的合成,修復髓鞘並使軸突受損區域再生,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在臨床中被廣泛用。神經生長因子能增加神經元存活數量,刺激神經元包體和樹突發育,對受損神經元有保護作用。

二、對症治療

緩解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主要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1、三環類抗抑鬱藥物:阿米替林、丙咪嗪。

2、5-HT和NE雙通道再攝取抑制藥物:度洛西汀、文拉法辛。

3、抗驚厥藥物: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

4、鎮痛藥物:阿片類鎮痛藥物。

5、中藥及其他預防治療措施:臨床中通常可使用丹參酮、川弓嗪、刺五加等藥物改善血流供應,緩解患者的症狀。中藥燻洗、針灸等手段也可以用於症狀的改善。

參考文獻

楊帆,連鳳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7,23(10):1991-1996.

母義明,郭代紅.臨床藥物治療學內分泌代謝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65.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孫醫生講糖說:

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關注了解更多!

曾經有一個老病人拉著我的手向我哭訴,那個腿呀,沒地方放,放哪兒都不舒服,到了夜間火燒火燎啊!大冬天我也把它放涼水裡泡啊!

那是一個老解放軍戰士,槍林彈雨經歷過,身上有彈片也沒流淚,可見

這神經病變確實很折磨人。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病變的一種,可以說,這是讓糖尿病人極為痛苦的一種感受,因為它的病變表現形式很多,有指端麻木、針刺感、麻刺感、燒灼感,有人會出現神經痛,典型的疼痛多見於下肢,通常休息時存在,夜間會加重。出現自主神經病變時,還會出現異常出汗、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生活非常不便。

目前用於治療神經病變的藥物有甲鈷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前列地爾、加巴噴丁等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作用部位也各異,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樣。

通常甲鈷胺應用較為廣泛,服藥依從性較好,利於患者長期維持治療。硫辛酸需靜脈給藥,輸液前配製,避光輸注,所以使用的時候要用深色的袋子遮光。依帕司他、加巴噴丁治療痛性神經病變效果較好。前列地爾主要用於動脈閉塞性疾病引起的潰瘍、跛行、疼痛和感覺異常。

但是這些藥物需要早期、長期堅持用藥方能獲益明顯。所以早期預防非常重要,做好預防,爭取糖尿病不出現併發症,出現併發症不壞疽,壞疽了不截肢,早期預防,早期治療。

無名藥師說: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有身體灼燒痛、針刺痛或伴有感覺異常,許多人在夜間可加劇。有的患者穿衣服或者穿襪子、蓋被子都會受到刺激,加劇疼痛。有的患者可表現麻刺感、感覺缺失。長期的病變可導致精神負擔加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早期幹預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早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些可能並無感覺,不能察覺,所以平日就要做好預防,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糖,研究發現,血糖控制好,可以使糖尿病神經病變風險下降70%以上,除了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也是要做好控制。

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目前並沒有比較好的可逆轉病情的藥物,一些藥物也只是緩解或者延緩疾病的進程和嚴重程度。

對於疼痛比較明顯,患者有焦慮抑鬱等症狀,可選擇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緩解疼痛,一些抗抑鬱藥如舍曲林、阿米替林等必要時也可以配合使用,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另外可選擇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依帕司他等。依帕司他能夠抑制醛糖還原酶,使葡糖糖被轉變為山梨醇減少(山梨醇能夠使神經細胞腫脹變形產生疼痛)。


何藥師健康科普說: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複雜,確切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根據現有的文獻報導,它的發病機制可能是與長期嚴重的高血糖以及它導致的氧化應激損傷、微血管病變、代謝紊亂、神經炎症損傷以及維生素營養障礙等多種因素有關。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持續,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過剩的葡萄糖還會轉化為山梨糖醇儲存在神經細胞中,影響神經的正常傳導功能,從而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這是有關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的假說之一。

除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以及改變生活方式是控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基礎,除此之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得藥物主要包括:

1. 抗氧化應激藥物: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神經 Na+-K+ -ATP酶活性,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常用藥物為硫辛酸。硫辛酸注射液的用法為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臨床上不良反應少見,該藥應遮光保存。

2. 改善微循環藥物:通過擴張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和微循環,提高神經細胞的血氧供應,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症狀。常用藥物有貝前列素鈉、胰激肽原酶、前列地爾及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如銀杏葉滴丸、複方丹參滴丸)等。貝前列素鈉片的用法用量通常為飯後口服,孕婦和出血的患者禁用。

3. 改善代謝紊亂藥物: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進而抑制葡萄糖轉化為山梨醇,從而改善神經病變症狀,常見代表藥物有依帕司他。依帕司他的常見用法為飯前服用;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該藥後,尿液可能出現褐紅色,此為正常現象。

4. 營養神經及神經修復藥物:活性維生素B12製劑,常見代表藥物:甲鈷胺,可以修復並營養神經,改善症狀、體徵及神經傳導速度。

5.治療疼痛藥物:目前推薦用於糖尿病神經病變鎮痛治療的有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抗驚厥藥(普瑞巴林、加巴噴丁)、阿片類鎮痛藥(如曲馬多)等。普瑞巴林片宜從小劑量起服,如果疼痛未得以緩解,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劑量。注意老年人容易出現頭暈、視物模糊、震顫、嗜睡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醫師楊浩說: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是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隨著病情的延長發生神經病變的可能性越大,可累計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多見。

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常表現為雙側肢體疼痛、麻木、疼痛等症狀,2型糖尿病確診時,1型糖尿病在診斷後5年,至少每年篩查一次,可通過;;臨床症狀、體格檢查和神經電生理檢查做出診斷。

糖尿病也可能會引起自主神經(植物神經)病變,引起直立性低血壓、暈厥、冠狀動脈舒縮功能異常、心肌梗死、心臟驟停或猝死等,也可表現為吞咽困難、胃部不適、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藥物有哪些?

1.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首先需要的治療就是控制血糖並長期保持血糖的穩定。

2.針對神經病變的藥物有甲鈷胺、神經生長因子等促進神經修復的藥物,此外還有神經營養因子、肌醇、神經節苷脂和亞麻酸等

3.貝前列素鈉、西洛他唑、 胰激肽原酶等藥物可改善微循環,硫辛酸等藥物可有抗氧化應激的作用

4.如果引起神經性疼痛可引起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等藥物。

註:以上藥物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篇幅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如需了解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關注「醫師楊浩」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褚藥師說藥說:

糖尿病神經病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臨床表現包括多種類型,以遠端對稱性多發周圍神經病和自主神經病最為常見。

臨床表現

遠端對稱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表現為起病緩慢,以肢體遠端感覺異常為首發症狀,可呈現手套~襪套樣感覺障礙,早期即可有鍵反射減低,尤其以雙下肢為甚。,自主神經受損表現為排汗異常,腹瀉,便秘,性功能障礙,排尿困難,直立性低血壓,以及靜息時心動過速等等。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首先應針對病因治療,積極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保持血糖穩定,其次,針對發病機制治療,目前有多種藥物在臨床使用,包括

1具有抗氧化應激作用的藥物如硫辛酸,

2改善代謝紊亂類藥物如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唐林)等,

3各種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如凱時(前列地爾),貝前列腺素鈉(凱那) ,西洛他唑(培達),

4神經營養修復的藥物如甲鈷胺(彌可保),硫胺素等多種B族維生素類,

5針對神經痛的對症治療措施,如阿米替林,加巴噴丁,普瑞巴林,度洛西丁,文拉法辛等抗抑鬱藥物。

參考文獻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診斷和治療共識(2013)

醫路講糖說:

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什麼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長期高血糖狀態下,糖尿病患者出現周圍神經功能障礙,包含末梢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和運動神經病變。

需要注意的是,約50%的糖尿病患者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需至少每年篩查一次。

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有哪些?

除了日常通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幹預,以及降糖藥物治療外,常見的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有以下5種:

1.抗氧化應激藥物

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神經 Na+ -K+ -ATP酶活性,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2.改善微循環藥物

通過擴張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和微循環,提高神經細胞的血氧供應,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症狀。

3.改善代謝紊亂藥物

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進而抑制葡萄糖轉化為山梨醇,從而改善神經病變症狀。

4.營養神經及神經修復

活性維生素B12製劑。

5.治療疼痛藥物

目前推薦用於糖尿病神經病變鎮痛治療的有抗抑鬱藥、抗驚厥藥、阿片類鎮痛藥等藥物。

最後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糖友不可以擅自用藥。

jianmeinan說:

我就是糖尿病的一個患者,有20多年的病史了,我在2002年發現的有糖尿病了,第1個階段我是靠運動,因為那時候年輕,運動量也大,遊泳啊,可以鍛鍊呀,當時使用的是,胰島恢復的保健藥品,主要的用藥還沒有開始,因為沒有體徵,上面的變化也沒有感覺,就是檢查時發現血糖值高,這個階段經過了六七年沒有吃什麼藥,打什麼針,就是在顏值上面和活動量上面進行控制,效果是明顯的,但最終控制到成人的7.0以下是很難的,去看醫生,醫生說普通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藥物治療和針劑治療,一聲叫,口服比較方便一些,針劑的稍微麻煩一些,但是針劑胰島素的話一般來說若干年後沒有什麼後遺症,我選擇了打胰島素,對於我來說,我有一段赤腳醫生的歷史,對於自我打針還是沒有害怕的感覺,胰島素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配合著遊泳和體育鍛鍊,控制的還不錯,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糖真的不是太好降下來,近些年胰島素的量加大了,但胰島素量還是常人的增加水平,總體來講,自身的控制水平還是不錯的,沒有任何併發症的發生,飲食方面挺注意的,就是少吃麵食,多吃蔬菜,多吃水果,要多吃點肉和蛋類蛋白之類的東西,自我感覺體能還不錯,在我這個年齡段的話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挺滿足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02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