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已經面臨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一方面許多畢業生,比如說2022年竟然有近千萬的大學畢業生閒賦在家,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疫情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最關鍵的也是因為現在的整個社會經濟存在著非常大的瓶頸問題。
另一方面出生率大幅度的下降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出生率的下降會導致新生兒入學率會逐漸降低,也會導致相關的教育消費住房等等,都無法得到恢復和提升,這樣同樣是一個難解的死結。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當今社會,中國最大的一批勞動力七零後開始退休,整個社會的養老負擔空前加重。
當然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現在有錢人是越來越有錢,而貧窮的人或者是不富裕的人是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裹足不前,整個社會的經濟停滯不前。
以前的中國主要是靠房地產來拉動消費,支撐國民經濟的,然而現在房地產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拐點階段,過度的房地產過剩的房屋與相對低收入的韭菜們已經無力繼續推高或者說是維持房地產的正常發展,新生兒的減少和大學生難就業,即使就業收入也很低令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
所以,儘管現在儘管各地的政府機構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來繼續維護房地產的發展,卻依舊無法阻擋房地產下行的趨勢。
現在我們看一下這個死循環,收入低-結婚意願低-新生兒減少-教育醫療住房消費需求下降-社會的相應機構賺錢困難-大中專學生找工作困難_失業率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不振。
另一方面現在的一些產品幾乎都是處於過剩的狀態,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家用電器或者其他的奢侈品消費,住房收費等,都處於相對飽和。加上大多數人賺不到錢,也不敢過度消費。窮人消費不起,有錢人沒啥可消費的,這就是為啥上面喊擴大消費而實際消費不足的原因。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筆者覺得現在的首要問題是要不斷的提高大多數人的平均收入和擴大就業。而要想提高大多數人的平均收入,那麼就有必要限制高收入和對特殊階層進行稅收改革。採取強力的措施,降低收入分配的差距,限制過高的收入,打擊那些偷稅漏稅的富豪。還利於民,讓利於民,才能讓人民看到希望。
在房地產方面應該對擁有多套住房的那些人進行稅收調節,當然也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拋售潮,斷供潮會導致房地產更加艱難。
採取多種措施增加百姓就業門路,在養老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讓退休人員有夕陽產業和夕陽紅社區養老社區,以及一體化老年人消費娛樂產業鏈的建設。
在生育方面,不是簡單的放開,更應該採取措施讓窮人敢生也不能讓富人無限制的生。
在教育,醫療方面切實扭轉產業化局面,讓人民不再為教育和醫療而擔憂。
在婚戀市場方面,大力提倡移風易俗,改變扭曲的婚戀市場。
整個社會的宣傳都應該回歸到精神文明的主旋律上來。
加快社會轉型,由傳統的工業化轉型為新型的信息化,科技化,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加大科技發展的步伐,利用科技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改新換代的速度。
最後,也是最難的一點就是,徹底扭轉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思潮,使人民的生活發展觀念不再受金錢的操縱控制,當然,這有點理想化了,但卻是未來我們的努力方向。
1、沒辦法走出困境。
2、生育率一旦下跌,無法逆轉,老齡化是必然。
3、現在這個社會,房價、失業、彩禮,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4、成年人沒安全感,自己活著費勁,那就不生下一代。
5、很多生了孩子的,都後悔了,付出、投入巨大,沒有收益。
6、發達國家、高福利國家,給錢都不生,更何況咱們光嘴炮呢。
7、一輩子,前20年被不停篩選,後30年,被老闆和銀行剝削。真的很沒意思。
8、窮人,生了孩子,也是害孩子,索性不生。
9、年輕人減少,老齡化是必然,韓國、日本就是未來。
10、沒辦法,大多數人,都是來湊數的,長大了就是牛馬。
11、尤其是經歷了疫情,人們想開了,不想為孩子,拼老命了。
12、看透了,資本就是利用人們傳宗接代思想,不停的剝削、割韭菜。
13、年輕人,只為自己活,這輩子幾十年,不婚不生,舒服很多。
生育率上升的原因是貧窮和穩定。先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辦法。
1,美國模式。建國200多年以來,一直在發動戰爭,創造美國式的「英雄」神話,富裕的是猶太人、資本家、華爾街、政客,大部分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中產階級,幾百萬美國人溫飽都沒有解決,幾百萬非法移民,是見不到光的奴隸。
美國搶劫全世界財富、收羅全世界人才,因此,美國的人口,穩步增長。
2,印度模式。延續幾千年的種姓制度,甘於貧窮,逆來順受的宗教信仰,造成了幾千年的超級穩定和貧窮,因此人口增長勢不可擋。並且,孟加拉國,巴基斯我坦等等南亞國家大致相同。充分證實了我的「科學」論斷:穩定和貧窮是人口增長的原因。
3,日韓的教訓。經濟發達、階層固化的日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躺平,形成了低欲望社會,人口嚴重萎縮。歐洲也是一樣,福利待遇越高,人們進取的欲望越弱。
4,我們穩定嗎?我們貧窮嗎?洶湧彭拜的全球化、城市化,還真的讓人坐不住、看不懂、想不通。我們堅持是發展中國家,好像美國幾個人推動立法,非得說我們是發達國家。
人們不願意生,還是由於看不到希望。這就要歸咎於階層固化,窮人的孩子沒有辦法進入上流社會,還是窮人。
以前,也就是我們父母這一輩,一個婦女帶六七個孩子;現在,六七個大人看一個孩子,還是嘰裡咕嚕,手忙腳亂。
以前,四代同室的家庭比比皆是。現在,沒有幾百萬元、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女孩看都不看一眼。
以前,多一個孩子多一雙筷子。現在,年輕父母走火入魔,可能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5,所以,想要走出生育困境,還是要重拾一些老的觀念。比如養兒防老、多子多福、葉落歸根。
說個簡單的例子。老家江蘇啟東,我們大隊,原先是家家戶戶有「祖墳」的,也不過是用了隔壁大隊的田地,偷偷摸摸花幾百元、一千多元,自從解放以後,幾十年相安無事。沒想到幾個月前「徵地」,所有墳墓夷為平地,在不遠處統一建起了幾間大瓦房,所有骨灰盒碼放得整整齊齊。一聲長嘆,好麼,說好的入土為安,化為烏有。
老家,我是回不去了,只能做孤魂野鬼。
實話說,關於目前生育率銳減和老齡化加劇的問題,這是在當下的中國現實中,面臨的事實和趨勢。
但現實中,這個問題始終擺在國人和國家的面前,讓人們感覺需要做點什麼工作,或出臺點啥有用的措施,或促進年輕人生育率的提高呢?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走出困境,自然同樣面臨著很多現實棘手問題。到底是要先解決老齡化問題,還是先解決生育壓力問題,還是解決年輕人的生育觀念問題?或解決很多人想到的房子問題呢?
未來到底是如同企業經營中無解的三角債似的,還是最終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現象,還是會成為「一根稻草都能壓死一頭牛」的效果呢?
我只是知道,按照目前老齡化加劇和生育率低迷的形勢,如此長期發展下去,後果一定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惡性循環,直至人口崩盤,人口生態要重新洗牌!
感覺現實確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而光口頭上說的增加生育率,其實是不現實的!
就如有人說起的,可壓低房價去影響生育率。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早已飽和,本來就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棘手的難題,能保持房地產價格波動幅度減少,保持房地產行業穩定,保證房地產行業不崩盤,就是勝利!何談壓低房價呢?
再說起老齡化加劇的問題,這是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壽命自然就延長了,這不是以人們的意志或政策可去改變的。除非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而帶來人口的減少!
而且周邊經濟發達的日本、韓國,包括還有很多的國家,都面臨同樣人口和生育率的問題,不也同樣沒法解決嗎?既然其他國家都沒法解決的難題,難道中國就能輕鬆或簡單解決?
在我看來,要解決這個生育率低的問題,其實沒有啥可走的捷徑,也沒有啥一步到位的方法或策略!
只是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面對和應對呢?
我認為不需要談虎變色、杞人憂天,每個人做好自己當下,活好自己當下,更多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政策微調或引導生育即可,事實就應該如此!
首先,老齡化加劇的問題,不需要過於計較,這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已成定局,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都有這個政策預期!
其次,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自有其內在邏輯和規律,也不需要考慮,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前提!
再次,生育政策已經先後放開二胎和三胎,其實放開幾胎都不重要,全放開是必然,沒必要在政策制定上遮遮掩掩,想生或想多生的,自然會想著生,不想生的,可重新思考!
最後,關鍵在於宣傳上,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告訴生小孩的好處,生過小孩才是完美和完整的人生,而不生小孩,不完全是經濟問題,還有智商問題,活著無牽無掛,其實非常痛苦,老了最終是會後悔的!我的忠告!
總之,人口和生育率該如何發展和走向,自有其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自然規律。雖說生育率下降會影響經濟,但人口數量和土地的承載極限量有關,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如經濟發展也有潮起潮落,經濟從繁榮到衰退,然後又從衰退到繁榮,本來就是一個永遠循環的過程。
而人類和人口發展到一定的繁榮和高度,人口淘汰的自然規律,必然會起作用的!
何況科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未來人類的一切問題,都會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迎刃而解!
人生美好,世界美好!
我個人覺得,生育率低和老年化率高是互為因果關係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弄清楚問題的成因。
造成當下生育率銳減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前四十多年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即制度性問題。在長達這麼久的時間裡,人們的生育觀發生了顛覆性改變。過去那些「養兒防老」、「香火傳人」等觀念已不復存在或淡忘了。
二是在執行制度性改革生育政策的同時,也正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同時,更是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發展同時,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在分配各種資源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此這般,生育成本、育兒成本、教育成本等等都顯著提高。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不敢生和不想生。
三是我們有些改革政策,既要實事求是,也要系統配套。就拿城鎮化這項改革來說,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什麼模式的城鎮化?中國的城鎮化率究竟要多高?在實施城鎮化的同時,我們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配套政策是否配套?各種資源是否具備?不能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更不能把城鎮化率當政績。
事實證明,這些年來,我們的城鎮化率上去了,城市越來越大了,高樓大廈遍地都是,人口越來越多了…但教育、醫療和養老等資源跟上了嗎?一邊是農村一座座中小學關門大吉,一邊是從農村遷往城市人家的孩子沒學上。這些環境加政策因素是不是制約生育率低的關鍵問題,但,至少是問題的一個環節!過去總是說:只愁生不愁長。現在卻是:既愁生更愁長!
四是建議我們在統計人口生育率和老年化的同時,將適齡結婚率和離婚率納入統計範圍。因為這兩項指標也側面反應了人口生育率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適齡結婚率低,那就說明青壯年人群單身多結婚生子欲望低,長此以往,人口生育率必定下降。
2022年人口數據,確實給我們敲了警
鍾。但,我們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把高速增長的人口控制下了,現在要想在短期內改變生育率低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須系統性分析,加快生育環境的改善唯有這般,生育率低的勢頭才會遏制住。
個人認為1減少資本的注入到各個行業,重資本的勢頭要扼殺在搖籃當中,減緩世界經濟大前進的勢頭,促進國內經濟良性循環,以國家為基礎,收回一些地方性的權力,(減輕資本的擴張),注重民生,醫療,教育,生產生活收歸國有化等,以中央集權為中心,搞社會主義大發展的勢頭,以法為核心,(重罰一切渺視法律,肆意妄為的「人民」),各個地區成立各個小組,由中央統一領導,加大社會公有制推行力度,2加強尊老愛幼的文化推崇,例如孔夫子,華夏文明的推崇。
生育率主要是被高房價給逼的。三年疫情,人本來就沒有工作,沒有錢,沒有多少收入,誰願意生孩子,誰願意把孩子生出來過苦日子。所以要想增加生育率,就把房價降下來,新生兒童多了,年輕人多了,老齡化問題也就變少了。
人口下降不可逆轉,一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生肓下降,二是六十年代,加上五+年代,四+年代的人佔全國四五億人口,在過十年,二十年有的已去逝,剩下的也七八十歲,這個階段的人口數量多,會使人口大減幾億,生的少,減的多,中國人口總量減少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