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搞不明白國人,為人父母者為何會走入育兒誤區。
如果給孩子提供「高等級的教育」還是「普通教育」,要通過家長把住房賣了才能達成,假如是我面臨這樣的人生選擇題,我不會選擇賣房子。
民以食為天,安居才能樂業。
如果一對夫妻把房子賣了,才能送孩子去接受所謂的「高等教育」,那麼,這樣的教育不接受又何妨?
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完全取決於你是否給孩子送去接受所謂「高等級教育」。
一個人一生中,真正接受教育的大段時間是社會這所大學。
如果一對父母把房子賣了去供孩子上學,那必然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人這一輩子,誰都想好,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考名牌大學,有更大出息。
不過,在教育子女的經濟投入這件事上,為人父母者一定要理性,量力而行,不能做超出自我承受能力的事。
把房子賣了,租房子需要交的房租,就成了一筆月月支付的開銷,這,也是一種壓力。
而且,居無定所,會讓一個人覺得沒有了「根」,覺得自己像一葉浮萍般飄忽不定,心理上會沒有安全感。
家,是溫柔港灣。
在很多國人的潛意識裡,屬於自己的房子(即自己名下的房子),才叫「家」。
一個沒有了「家」的人,做什麼都會缺乏安全感和內驅力。
沒有了原動力和鬥志的人,會慢慢不思進取,甚至,把自己活成一具行屍走肉。
賣房子,供孩子去接受教育,真的不值得。
普通教育也一樣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
無論我們讓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他(她)終將結束學生時代,走上社會。
學歷不等於能力。
說句可能讓一些家長反感的話(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年前,在小濤養花知識上看到一則新聞。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個出租屋裡,一個年僅20歲的中國男孩兒(美術學院的留學生),被殺死了,男孩兒是被兇手用刀刺入胸膛斃命的。
看到這個慘案的報導,跟很多網友一樣,我的內心在碎碎念:
這麼點的陽光大男孩兒,就這麼沒了,這讓他國內的父母這個春節怎麼過?今後的人生可怎麼活啊?!
退一萬步想,那男孩兒的父母也不一定是什麼大款,家庭經濟條件也不一定有多富裕,送那孩子出國留學,維持他在國外的生活和學習日常的經濟支出,也不會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當年,孩子父母不傾盡所有送兒子遠赴異國他鄉求學,而是讓他在國內正常參加高考,哪怕是去一所普通的藝校學習,孩子也許不會沒了……
人這一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就是福。
寫在最後:
做人做事,要有底線,講原則,要量力而行,不能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事,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都說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還說孩子要富養,免得孩子沒有高境界,沒有大格局,可是,俗話說「打米量家底」,意思是,做飯的時候,要根據自己家裡的糧食狀況、家庭經濟情況確定吃乾飯還是稀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花多少錢,為孩子提供什麼等級的教育,也得根據自家經濟條件來決定。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好,能輕而易舉地為孩子提供高等級的教育。
我有個親戚在成都,孩子才上幼兒園,打聽到某個區哪個學校教學好,馬上就去那附近買了個學 區房,一個老房子,還300多萬,眼睛都不待眨一下就搞定了。因為人家有實力呀,不光他們兩口子年薪可觀,而且雙方父母也很不錯,在經濟上能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他們在孩子教育開支上完全可以任性。
有個朋友,早些年做房地產的,賺了個盆滿缽滿。他兒子初中成績不太好,只能勉強上個普高的樣子。不過,人家花大價錢直接去英 國上了高中,然後在那裡上大學、研究生。畢業回國後當然成了香餑餑,在一家大型銀行應聘了一個很不錯的職位。可是,這孩子的人生,大多數人是學不來的。
有的雖然沒有上面兩家這樣優越,可是,人家咬咬牙也能輕鬆為孩子提供高等級教育。
比如有個朋友兩口子都是工薪族,孩子想出 國讀研,家裡也沒什麼積蓄。還好,他們家善於理 財,前些年把舊房買了,添了些錢,買了兩個新房子,這下,他們就把其中一套房賣掉,為孩子提供留 學費用,沒有因為孩子留 學而影響家裡的基本生活。
有個學生,小兩口都在成都上班,收入也不算太高,都是差不多10000的樣子。去年孩子上幼兒園,公立幼兒園搖 號沒輪上,只好上私立。私立學校收費普遍比較高,好一點的就更高了。他們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選擇了每年80000多的一家還算不錯的幼兒園。他們認為比較滿意,既能讓孩子接受比較好的教育,又不至於對家庭日常生活有大的影響。
也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可是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偏要為孩子提供高等級教育。
有個月入6000多,年收入只有70000的家庭,老婆想讓孩子讀每年50000的幼兒園,說是圈子很重要,不能讓孩子起跑晚了,為此,夫妻倆爭吵不休,甚至要鬧到家庭破裂的地步。這又是何苦呢!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可是,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也很重要啊,當二者不可得兼的時候,肯定選擇先過好目前的日子再說嘛。
有個鄰居,兩口子都是前些年的下 崗職工,後來靠打工生活。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看到很多孩子都去重慶上初中,他們家也想辦法把孩子戶 口辦到了重慶,然後去了一所也不算好但是收費不低的私立中學。初中高中六年下來光學費都花了30多萬,還加上孩子的生活費等,讓兩口子不堪重負。花了這麼多錢,去年高考,也才上了個普通二本大學。不知道他們家人後悔不,反正我是替他們這些年的花費不值,如果在本地上公立高中,會少花很多錢,考個二本大學也是輕而易舉的。
大家之所以為教育投資不惜代價,即使再難也要為孩子提供高等級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也都能理解,可是,孩子的大境界、大格局也不是在孩子身上花了錢就能培養起來的。
有對普通收入夫婦,舉全家之力,加上向親戚朋友求助,讓孩子去了M國讀研究生。可是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拿到學位,回來後也不去找工作,就整天躺在家裡吃飯玩遊戲睡覺。已經三年多了,父母親友怎麼開導,他都據守在家裡不動搖,把老兩口氣得直跺腳。
還有的家長,本來家庭條件一般般,卻不忍心讓孩子坐公交車上下學,每天要支付不菲的計程車費用;有個家長自己工資3000多,卻非要為孩子買1000多的運動鞋,並且每年要買幾雙,說是要讓孩子上體育課舒服些;有的普通打工家庭,給孩子買的第一個手機是🍎,說是不能讓孩子在同學們面前沒有面子。
為什麼那些家長會不惜血本讓孩子提供高等級教學?除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外,還有以下心理:
一是求個心安。有的家長,也許之前對孩子關心、付出太少,之後覺醒了,為了讓自己心裡得到平衡,所以,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唯一的住房。
二是虛榮心作祟。有的家長生怕人家瞧不起自己和孩子,於是打腫臉充胖子,咬牙忍受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支出,實際上苦了自己,對孩子也未必有利。
三是攀比心理造成。有的孩子本來只是一般般,但是,看到別的孩子接受高等級教育,也趨之若鶩,殊不知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害了孩子。
我認為,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自家的經濟9狀況,讓孩子接受普通教育,照樣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一、從小對孩子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幫家長學,更不是幫老師學。就像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是為自己填飽肚子,為自己長身體。學習也是為了自己增長本領,武裝自己,為以後更好的立足。
二、讓孩子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不要攀比。
「人比人氣死人」。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周圍比自己強的人多的是,「比」,要用向上的、陽光的心態,可以把人家當做努力的目標良性競爭,而不是要強逼著自己跟對方看齊。
三、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讓他們學會感恩。
愛,是相互的,不僅僅是父母愛子女,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愛父母。讓他們知道父母養育他們的不易,從而學會感恩。這種感恩,是理解父母的難處,不會因為父母不能為他們提供高等級高質量教育而埋怨父母。
綜上所述,是金子總會發光,孩子即使在普通教育環境裡,有了家長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如果孩子自己聰明,又肯學習,也會很不錯。所以不要攀比,不要去做賣掉自己房子為孩子提供高等級教育的機會的傻事,讓孩子從小樹立目標,擺正心態,學會感恩,比什麼都重要。
我有位很要好的朋友,女兒超級優秀,在孩子上高三前,家裡就把房子賣了,然後用這筆錢把女兒送到了西方去讀預科、上大學,最後碩士畢業留在了華爾街。
那些年頭,我們每次在一起,朋友總是非常自豪的,跟我們談起他家的孩子,自豪感就油然而生,總是幸福滿滿的,不用說話旁人都看得出來。
可是,最近幾年,我們每次見到他,卻忽地變得愁眉苦臉起來。
一開始我們也很不理解,女兒如此優秀,在國外工作,待遇又那麼好,那麼地令我們羨慕,怎麼會變得高興不起來了呢?
後來,有一次朋友酒後說,自己都退休了、開始老了,一把年紀的人了,老兩口身邊卻空無他人,三幾年下來也見不到孩子一面,現在想讓孩子回來,簡直比登天還難。
最後,朋友感慨地說,十幾年前賣房子把孩子送出去,現在再回頭看,都不知道當初是為了什麼。
所以,回到題主你的問題上來,如果讓我做選擇,我一定不會把房子賣送孩子去接受特殊的高等級教育,就讓孩子接受他命裡該有的教育吧。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順命而為,不強求、不耽誤,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俗話說: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我給舉兩個身邊的例子吧。
一、前段時間朋友女兒被斯坦福、普利斯頓、哈佛大學等好幾個名牌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學位。我們祝賀同時,同學卻犯愁了,說這昂貴的學費生活費咋辦呢?!真的是要砸鍋賣鐵賣房子了!
最後朋友選了哈佛大學!哈佛大學世界頂級大學啊!在美國頂尖大學大多都是私立大學。哈佛研究生入學要有50萬的固定存款。每年學費將近50萬,生活費住宿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保守估計一年要80--100萬人民幣吧!這對於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承受得起。但是這個學究竟要不要上,我們這些好朋友一致支持必須上學!然後共同出謀劃策,幫朋友尋找中介賣房子籌款,房子很快以高價成交。
二、再說說表哥女兒君溪吧!2011年參加高考,孩子平時特別努力,成績也比較優秀,但高考突然暈場了,高考分數比一本線高了55分,上好一本難度有點大。孩子一直想復讀,但高考意外比較多,表哥不想讓孩子受苦,女孩子嘛高中似乎總要付出代價更多一些。選志願時,表哥選了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一個北京的好的一本的國際學院,學費比正常學費一年貴出4萬左右,相當於四年就要多16萬。在2011年那時候也是一大筆錢啊!
錄取結果出來後,也是剛比學校錄取分數線高出3分,可見這國際學院也是相當牛逼名聲超旺。但是所有人都嘲諷表哥有點腦子缺根弦,說一個女孩子花那麼多錢幹什麼?但是表哥義無反顧,辛辛苦苦在工地上給女兒賺學費。他說老祖宗都說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上到哪裡,我就供到哪裡!
表哥真的是高瞻遠矚具有睿智的戰略謀略。君溪也不辜負厚望如願拿上通知書。但錄取的還不是她想學的專業。入學後,特別刻苦終於在大二時以優異的成績申請轉入她喜歡的專業。後來發展當然是順風順水,大四出國留學,工作後一年的年薪都比她上學四年的學費總和高出好多。現在君溪已是年薪幾百萬的亞洲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總裁!表哥現在可真的是風光霽月映山紅啊!全家人都羨慕不已。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差距比較大。經濟能力限制了家長的教育付出,但是無論如何我想家長都應該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投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份付出一分收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白付出的努力!
恰值高考的孩子們填報志願,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要不要花高價錢讓孩子讀好的大學。我想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我們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也是一種責任。
如果是孩子喜歡學習,認真的學習,刻苦學習那麼在現有的普通教育中也能學好,也會是姣姣者。
如果是孩子不愛學習,不認真學習,不刻苦學習,既使在高等級的教育中也學不好。
所以沒有必要賣掉房子,給孩子提供高等級教育,現在的普通教育足夠了。學習成績的好和差決定於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刻苦勤奮的程度。
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出國留學,這是最好的教育。
假如家裡有經濟條件,孩子學習也不錯,願意繼續學習,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出國學習,如果家裡沒有經濟條件,要賣掉房子讓孩子去出國留學,我覺得就大可不必了。不能連最基本的生活住房都沒有了,來供孩子去留學,就太不理智了。要是我就選擇普通教育。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孩子可以先選擇普通教育,然後一邊找一份工作,一邊學習,照樣可以達到最高學歷。
這樣也鍛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知道家長不容易,知道掙錢不容易,這樣的孩子就會珍惜眼前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
把房子賣掉,給孩子提供上清華北大的教育資源,然後孩子高考不理想上了個大專,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尷尬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還有另一種問法:是給孩子留下好的資產,還是讓他有好的未來。
要我選擇就是普通教育,留下好的資產。因為房子是固定資產,已經擁有的東西;給孩子優質教育,是投資孩子的未來,而未來是不可預期的,未來是不固定的。
如果房子是上海浦東的一套房,或者是北京二環內的一套房,或者是曹縣內的一套房子。房子賣了豈不可惜,當然有這個實力,其實也不用去賣房子了。
當然給孩子提供教育,和投資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將孩子當作投資的籌碼。現在社會發展進步了,不比過去了,已經不需要靠孩子讀書考功名,然後鹹魚翻身,光宗耀祖這類的。
還有看孩子自己的資質,如果適合學校教育這一套的,那就讓他去考大學,然後出來找個工作。而孩子在音樂舞蹈表演體育上有天賦,那就讓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去讓他搞這一類的東西。
自己孩子沒哪個天賦資質,把房子賣掉,給孩子提供上清華北大的教育資源,然後孩子高考不理想上了個大專,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尷尬嗎?這還建立在拋開一切不確定的因素,比如意外死亡或者傷殘的基礎上。
如果不拋開一切意外因素,那麼,這個問題就沒懸念了。普通教育自然有其的樂趣,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寒暑假,快樂的童年,心裡沒有陰影,心理健康快樂成長,這其實也是好的教育。
非得是沒日沒夜地讀書學習,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報補習班,交高額學費就是優質教育。有的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學習刻苦,上學的時候廢寢忘食,讀了一個重點大學,甚至是高等學府,可是出來工作沒幾年,就生病了,一查出來就是癌症,最後一命嗚呼。
這樣的優質教育提供了又能怎樣呢?別心氣太高,覺得自家孩子不必其他家的差,搞什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要在意於階層固化那一套的東西,被其所坑。
有句話說的好「人生,大部分的人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承認自己的平庸,原諒孩子的平庸。」
現實中沒有選擇了。現在的政策變了,學區房被取締了,校外教育培訓行業基本上快涼涼了。
現在家長在孩子教育上沒有選擇的餘地了。除了給孩子報個舞蹈班,興趣班之外,就全憑學校的老師,自家孩子自己的努力了。
這其實是好事。以前在教育上有選擇的餘地的時候,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和一些房地產開始販賣焦慮。
最著名的就是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挖坑讓家長往裡跳,搞出了很多極端的事情。
賣掉一套房子算什麼,就算是砸鍋賣鐵,窮得上街乞討,也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在最好的學校讀書,給他最有價值的童年,少年。
讓他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生活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我相信這樣培養下,孩子最後能夠考上清華北大,能夠出人頭地,金榜題名。
所以作為父母,能摘天上的星星,絕不給孩子地上的鑽石,能給他提供王子的條件,就絕不給他僕人的生活。
衣服鞋子都得是名牌才行,每天孩子兜裡沒個大幾千絕不讓他出門,同齡孩子有的條件他必須有,同齡孩子沒有的條件也要有,絕不能讓他在同齡孩子面前矮一頭。
生而為人父母,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這絕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這絕對是一個不稱職的父母,做父母絕不能無證上崗,要體現出自己做父母的水平和素質。
自己住的不過是小縣城裡八十平的房子,一個月加班加點也能拿個五六千工資。但是對待孩子的上學的事情決不能馬虎,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窮不能窮教育。
然後,一些家長就傻乎乎信了,開始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搞得孩子沒有了寒暑假,周末休息時間。而其他學生家長也開始報班,賣掉自家房子買學區房,瘋了似的。
於是乎,教育培訓行業搞得風生水起,如日中天,教育培訓的費用是一家比一家高,學區房的房價是一個比一個貴。這些販賣焦慮的人賺的盆滿缽滿,腰纏萬貫。
而那些家長們,孩子們由於全都報班了,成績還是那個成績,排名還是那個排名,他們只得到的了焦慮,還有一地雞毛。
結果生育成本大大提升,搞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敢結婚,甚至結婚了也怕生孩子,生育率大大降低。這種有選擇的情況反而成了壞事。
現在學區房取締了,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也受到限制。教育上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家長們可以不用焦慮了,孩子們有了寒暑假,年輕人也不用畏懼生育成本了,這反而成了好事。
但願這次的教育上的大變動,能夠改變以前的亂象,還教育一塊清靜,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家長不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