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_乾隆臨死前對嘉慶

孤客生說: 1799年,在養心殿中,已有88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帶著一絲疲倦、帶著一絲對人生的滿足,緩緩斷絕了自己…

孤客生說:

1799年,在養心殿中,已有88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帶著一絲疲倦、帶著一絲對人生的滿足,緩緩斷絕了自己最後一口氣。

隨著他的死亡,坐了三年冷板凳的嘉慶皇帝終於鬆了口氣。

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父皇竟然能如此長壽。

從他被立為太子,到真正掌控大權,他足足經歷了26年的歲月。

這26年時間中,他無時無刻幻想著自己當上皇帝、掌控朝廷大權的場景,但不管他如何等待,乾隆都沒有絲毫歸天的跡象。

好在,在1799這一年,嘉慶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在乾隆死後,嘉慶第一時間就是接管所有朝廷權力,只有把所有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他才能感受到一些安全感。

順利完成了權力的過渡,他沒有時間想什麼乾隆遺妃的事情,這些事情愛誰管誰管,反正他暫時沒時間去搭理。

這時候,他想的是該如何扳倒和珅、以報和珅的挑釁之仇。

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和珅仗著乾隆對他的喜愛,異常囂張,連已當上皇帝嘉慶都不放在眼裡,還曾經整過嘉慶皇帝的老師,這讓權力受限的嘉慶恨得牙痒痒。

現在一朝得權,又哪肯放過和珅?

在感覺時機成熟後,嘉慶動手了,一動手就是雷霆手段,讓人羅列了和珅的20條大罪、對和珅進行了抄家。

隨著手下一點點呈上和珅家中的財產清點名單,嘉慶的臉頰就不禁地抽動。

說實話,他當皇子那麼多年和當皇帝的這三年,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經統計,和珅家中的財產價值總計8億多兩白銀,而朝廷一年賦稅才幾千萬兩白銀,就連國庫中的錢都比不上和珅家中財產充裕,嘉慶沒見過這麼多錢也實屬正常。

抄完了家,接下來就是該處理和珅本人了。

對於和珅,嘉慶沒有太多的要求,就是4個字:讓和珅死,他不想讓這張他痛恨之極的面孔再浮現於世界上。

於是,在他把如何處理和珅的問題放到朝堂中後,大臣們開始了議論紛紛。

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都有,有的說應該用極刑,讓和珅死前痛不欲生。

也有的人覺得應該給和珅保留點體面,比如外號為劉羅鍋的劉墉就提出了賜白綾讓和珅體面自殺的建議,說是給和珅和乾隆都留點面子。

在這眾多說法中,嘉慶思前慮後,最終還是採納了劉墉的建議、讓和珅上吊自殺了。

不管怎麼說,和珅畢竟是自己父親的寵臣,還是該給一些體面的。

乾隆遺妃問題

等和珅的事情徹底解決完後,他這才有空考慮其他的問題,比如乾隆留下的那些妃嬪該如何處理等等問題,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事情。

按照規矩,嘉慶皇帝首先就是把這些乾隆遺妃「趕」出了東西六宮。

東西六宮是清朝專供妃嬪們居住的宮殿,位於紫禁城核心的乾清宮、坤寧宮左右,每個方向各有6個宮殿。

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那些妃嬪們在東西六宮怎麼居住都行。

但是在皇帝死後,為了避嫌,她們就得搬出這幾個宮殿,避免和新皇帝在生活上有直接的接觸,也給新皇帝的妃嬪們騰出地方。

離開了東西六宮的遺妃們,所能去的地方就是有著寡婦院之稱的幾個宮殿,這幾個宮殿中比較知名的有慈寧宮和康壽宮,是清朝專門供太后、太妃、太嬪們養老居住的地方。

一般情況下,要是有太后的話,那麼這些寡婦院宮殿就會以太后為主,其他太妃、太嬪們作為隨從居住在裡面。

要是沒有太后的話,大家則按照地位高低分別在裡面佔據一塊地方居住。

在乾隆死的時候,他的老婆中只有九人活了下來,這九人分別為:穎貴妃、婉貴妃、芳妃、晉妃、惇妃、壽貴人、白貴人、鄂貴人、恭嬪。

關於嘉慶皇帝如何對待她們,下面我們可以仔細了解一二。

穎貴妃

穎貴妃是個蒙古人,父親是蒙古八旗的都統,在以八旗為重的清朝,也算是根正苗紅。

在她進入皇宮後,她從常在做起,用了11年爬到了穎妃的地位上。

此後多年,再沒有發生過變動,直到乾隆快死的時候,才被乾隆封為了貴妃。

在乾隆死後,嘉慶把她尊為了穎太貴妃。

婉貴妃

婉貴妃姓陳,是個漢人,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

只不過乾隆顯然不是很喜歡她,在乾隆繼位後,過了59年,這才把她的封號提為了婉妃,那時她年紀已有78歲。

在乾隆死後數年,她被嘉慶尊為了婉太貴妃。

芳妃

芳妃姓陳,也是個漢人,出生於江南揚州。

在乾隆主政時期,她始終只有個芳嬪的名號,在乾隆快死的時候,才被乾隆提到了妃的位置上,後來被嘉慶尊為芳太妃。

晉妃

晉妃是個滿人,出身於滿洲富察氏,是乾隆逝去皇后富察皇后的後輩。

她入宮時間很晚,在嘉慶三年的時候才入宮,那時候乾隆都離快死沒多久了,是嘉慶召進宮孝敬乾隆的。

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她只是個貴人。

乾隆死後,嘉慶也沒給她提高名分,只是把她尊為了晉太貴人。

一直到道光皇帝繼位了, 作為乾隆唯一活著妃嬪的她才被提為了妃、被道光尊為了晉太妃。

惇妃

惇妃姓汪,是滿洲正白旗的包衣出身,也就是我們說的奴僕出身。

她在乾隆活著的時候,最高被封為惇妃,只是由於她生性殘暴,讓乾隆很是不喜,所以曾一度把她降為了嬪,後來待乾隆怒氣慢慢消除,這才又把她提為了妃。

在乾隆死後,嘉慶並沒有太特殊地對待她,只是把她尊為了太妃,就不再有什麼表示。

壽貴人

壽貴人身份信息並不是很詳細,她進宮的時間跟晉妃差不多,也是在乾隆快死的那一年被嘉慶皇帝送給乾隆的。

在乾隆死後,她被尊為了壽太貴人。

相比於晉妃,她差的是壽命,如果能活到道光年間,身份可能還能有所提升。

白貴人

白貴人姓柏,包衣出身,她進宮時間很早,但得到的寵愛並不多,直到乾隆死了,也才獲得了一個貴人頭銜。

在乾隆死後,被嘉慶尊為白太貴人。

鄂貴人

鄂貴人出身於滿州西林覺羅氏,她父親當過浙江巡撫,曾祖父當過相當於現在北大校長的國子監祭酒,家族可謂顯赫無比。

在乾隆死的時候,僅是一個貴人的她被嘉慶尊為了鄂太貴人。

恭嬪

恭嬪姓林,她入宮時間很早,早期僅是一個貴人,直到乾隆晚年,才被提為了恭嬪,在乾隆死後,被嘉慶尊為了恭太嬪。

總結:

對於乾隆的妃子們,嘉慶花的心思並不多,除了提高極少部分人的名號外,對大多數人,他只給加了一個「太」字,用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就給那些或老或年輕的妃嬪們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把她們封在深宮中,再不許往外踏出一步。

七休先生說:

在乾隆皇帝88歲高齡時,那時已經是他當太上皇的第三年了,他的兒子嘉慶皇帝還通過選秀為他選了兩名十五六歲的秀女送入他的後宮為妃。

而就在一年後,乾隆皇帝就去世了,享年89歲,他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沒有之一!

在乾隆皇帝的一生中,記載在冊的妃嬪共有43個。作為如此長壽的一個皇帝,她的妃子肯定大多都先他而去了,他去世後還在世的寥寥無幾。

在乾隆皇帝去世時,他還在世的妃子中,最年輕的就是上一年剛入宮的兩名十幾歲的秀女,她們都被封為了貴人

除此外,還在世的妃子還有時年50歲—83歲的貴妃、妃、嬪、貴人共7人,再加上上一年剛選入宮的兩名少女,一共便是9人

那麼,在乾隆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他還在世的這9名妃嬪的呢?那兩名剛入宮的僅十幾歲的妃子以後又將面臨什麼樣的生活呢?

帶著這些問題,接下來,便讓我們一起來翻開這一頁200多年前的清宮秘史。

乾隆皇帝以全清朝唯一的太上皇身份駕崩,享年89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在乾隆之前,清朝的皇位之爭其實是非常激烈和殘酷的,比如皇太極去世時,皇長子豪格與皇叔多爾袞上演的滿朝壓抑的雙雄奪位;比如康熙帝去世時,幾個阿哥上演的血腥慘烈的九子奪嫡...

但是,從乾隆皇帝過渡到嘉慶皇帝時,卻是真正的一帆風順,波瀾不驚。之所以如此,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他皇帝都是把皇帝做到最後一秒,直到自己死了才把皇位傳給皇太子,而乾隆卻不是這樣。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86歲的乾隆皇帝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歸政大典,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子愛新覺羅·永琰(嘉慶皇帝)。

乾隆皇帝傳位於嘉慶後便成了太上皇,但與其他有名無實的太上皇不同,當時大清朝的官員任免、軍級大事等重要政務和權力依然掌控在乾隆手中

而嘉慶在當上皇帝時,因為有著乾隆皇帝的坐鎮,所以皇權得以非常平穩的過渡。所以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乾隆主動變身太上皇的非常積極的一面吧。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駕崩,享年89歲。算上他當太上皇訓政的三年,一共執掌了63年朝政。是中國歷史上執掌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人,也是壽命最長的一個皇帝。

乾隆死後,其所有還在世的妃嬪都會入住紫禁城「寡婦院」,從此終日焚香禮佛,消磨時間。

乾隆皇帝死後,他還有9位妃嬪在世,這9位妃嬪中有兩位還正值青春芳華,都是在乾隆皇帝死前一年選秀女入宮的。

按照清朝選秀女的年齡在13—16歲來推算,在乾隆去世時,這兩個女孩子頂多就十六七歲的年齡。但是沒辦法,再美的年紀現在也只有一個身份——皇帝遺孀

清朝的後宮,由當朝皇后居中宮,皇帝的其他妃嬪按等級依次居住在東六宮西六宮,稱為東西十二宮。而作為上一任皇帝的遺孀,就只能搬出原來的居所,住進專為皇帝遺孀準備的慈寧宮、壽安宮、壽康宮等。這幾處宮殿匯聚著許多的皇帝遺孀,所以便被稱為紫禁城裡的「寡婦院」

所以,不管嘉慶皇帝多麼仁孝,這些妃嬪只能居住在「寡婦院」裡,長年累月的困在方寸之間,終日青燈古佛,秋雨梧桐,白雲蒼狗,在無盡的孤獨和寂寞中了此餘生

這也是後宮妃嬪們擺脫不了的宿命,強如孝莊太后,曾輔佐順治、康熙兩任皇帝,也同樣30歲就住進「寡婦院」慈寧宮,一住就是45年,這其中寂寞孤獨又有誰可訴說。

當然,不管怎樣,在名分和待遇上,嘉慶皇帝都是給乾隆剩下的這9個妃嬪妥妥安排上了的(具體見下文)。從這點來說,她們每個人也都算是有個非常好的結局吧。

乾隆去世後,其還在世的9個妃嬪分別受到了嘉慶帝怎樣的對待?

1、最長壽的婉貴妃。

婉貴妃本姓陳,在乾隆還沒當皇帝前,她就是乾隆的侍妾了,是乾隆皇帝最早的幾個妃嬪之一。一開始她只是妃嬪中地位較低的常在,後來又被封為貴人婉嬪。

在乾隆皇帝去世的五年前,時年78歲的婉嬪又晉升為婉妃。乾隆皇帝去世時,婉妃已83歲高齡。兩年後,嘉慶皇帝將她尊封為婉貴太妃

嘉慶皇帝對婉貴太妃相當尊重,當時就因有官員在文書中忘了將婉貴太妃的名號抬寫兩格以示尊重,上至尚書下至郎中都受到了嘉慶的責罰。

公元1807年,乾隆皇帝去世8年後,婉貴太妃也壽終正寢,享年92歲!是乾隆后妃中最為長壽的一位。去世後葬於乾隆皇帝的專屬妃園寢裕陵妃園寢

2、時年69歲的穎貴妃。

穎貴妃是蒙古人,在乾隆帝37歲時,17歲的她便入宮為妃,封為常在。後來又歷封貴人、穎嬪、穎妃。乾隆帝成為太上皇后,又將穎妃封為穎貴妃

乾隆皇帝去世時,穎貴妃時年69歲,嘉慶皇帝尊她為穎貴太妃,將她安排與上文所說的婉貴妃一起居住在壽康宮。公元1800年,穎貴妃去世,享年70歲,也葬於裕陵妃園寢

3、時年54歲暴脾氣的惇妃。

惇妃出生時,乾隆皇帝已經36歲了。她17歲時便入宮成為53歲的乾隆皇帝的妃嬪,被封為常在。後又晉為貴人、惇嬪惇妃

惇妃的暴脾氣主要體現在她經常毆打宮女,還曾經因為將一名宮女毆打致死而被乾隆降妃為嬪,後來隨著年齡增長脾氣有所收斂才又封妃。

乾隆去世時,惇妃54歲。嘉慶皇帝也沒有對暴脾氣的她過多為難。61歲時,惇妃壽終正寢,死後也葬於裕陵妃園寢。

4、時年50歲的芳妃。

同樣,芳妃也是在乾隆皇帝五六十歲時,以十幾歲的芳齡入宮成為常在的,直到幾十年後才由常在熬成芳嬪

後來嘉慶當皇帝時,乾隆皇帝才以太上皇的身份讓嘉慶尊芳嬪為芳妃。乾隆去世時芳妃年50歲,兩年她後也去世,葬於裕陵妃園寢。

5、時年67歲的恭嬪67歲的鄂貴人69歲的白貴人。

在乾隆皇帝死後,她們幾人的命運都大同小異,嘉慶皇帝同樣要給她們上尊號,同樣要給予她們應有的尊重和待遇,在乾隆去世幾年後,她們也相繼去世了,最後也都葬於裕陵妃園寢。

6、最寂寞孤寂的晉妃。

晉妃便是乾隆皇帝去世前一年選秀入宮的兩名秀女之一,她初入宮中還是晉貴人,入宮第二年乾隆皇帝就去世了,而她當時最多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

乾隆皇帝死後,晉貴人就搬進壽康宮中,一直生活了24年的時間。直到嘉慶皇帝都去世了,嘉慶皇帝的兒子道光皇帝當朝時才過世。

道光皇帝即位後,將晉貴人的封號尊為皇祖晉妃。而若論實際年齡,稱晉妃為皇祖的道光皇帝當時已年近40歲,與晉妃其實相差無幾。

當年晉妃以花一般的年齡,成了乾隆皇帝的遺孀,從此就孀居在「寡婦院」,困於方寸之間,數著花開花落,看著四季輪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半輩子就這樣孤寂,落寞著,實在讓人唏噓。

7、與晉妃一同入宮的壽貴人。

壽貴人與晉妃一樣,都是在乾隆去世的前一年通過選秀入宮成為乾隆皇帝的妃嬪的,當時她和晉妃都被封為貴人。一年後乾隆皇帝去世時,她也同樣是在十五六歲的美麗年華。

乾隆皇帝去世後,壽貴人被嘉慶皇帝尊為壽太貴人,也和眾多妃嬪一起居住在紫禁城的「寡婦院」中。然後在1809年,乾隆皇帝去世十年後,壽貴人也去世了,當時的她也才二十五六歲吧。

比起和她一起進宮,然後又活到道光朝的晉妃,壽貴人在這個年紀就去世對她來說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但總之,只要入了那深深的宮牆,不管得到多少榮華富貴,人生也就只剩下無盡的孤獨和寂寞了吧!

史曉生說:

乾隆的長壽,熬死了這50多個妃子中的大多數,到他駕崩時也就僅剩九位嬪妃,嘉慶皇帝則將她們全都送進了「寡婦院」。

清高宗乾隆,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711年,卒於公元1799年,足足活了89歲,而他當皇帝的時間,就長達六十年。

作為如此「超長待機」的皇帝,乾隆的一生可謂是風流快活,從16歲時與富察氏完婚開始,乾隆皇帝的一生,前後納入其後宮的,共有近五十個嬪妃,這接近兩個排的後宮隊伍,也只是登記在冊的。

而這些妃子,卻大多數沒能熬過乾隆皇帝的長壽,到他八十九歲駕崩那年,還健在的妃子,也僅僅只剩九位,這裡面還包括兩個剛被納入後宮不久,芳齡二八的「小妃子」。

那麼,對於乾隆皇帝的「遺孀」,身為兒子的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的呢?這九位嬪妃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

按照清朝慣例,嘉慶帝將這些嬪妃的名號上進行了升級,比如從以前的妃、嬪、貴人,升級為太妃、太嬪、太貴人,除了名號變更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先皇的嬪妃需要搬家,以便為新皇的妃子們騰地兒,因此,嘉靖帝將他父親的妃子,全部送進了已經建好的「寡婦院」。

所謂寡婦院,只是一個別稱,它的正式名稱,叫做慈寧宮。

慈寧宮位於紫禁城隆宗門西側,這是一座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宮殿,在原仁壽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明萬曆年間失火後重建,到了清朝,在順治、康熙以及乾隆年間,均對慈寧宮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建和修繕。

慈寧宮從建成之初,就有一個重要的用途,那就是供先皇的嬪妃們入住,從明隆慶帝妻子的慈聖李太后,到萬曆皇帝的鄭貴妃,以及天啟帝的妃子,均在此居住過。

因此,這個常年住著寡居女人的宮殿,被人戲稱為「寡婦院」。

在嘉慶帝之前,這裡居住過最有名氣的女人,就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從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開始,孝莊太后便開始在此居住,直到她去世。

所以,把先皇的嬪妃們安置在慈寧宮,已經成為了慣例,而乾隆皇帝死後,他還健在的九個妃子,也被嘉慶皇帝安置在這裡。

當然,在安置之前,有一道必須要走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換封號。

之前是皇后的,封號改為皇太后,之前是妃的,封號換成皇太妃,而之前是嬪的,則和皇太妃一樣,變成皇太嬪。

換封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為了顯示尊貴,另一個則是與新皇帝的妃子稱號區別開,不然輩分不一樣,稱號卻一樣,那就十分尷尬了。

在這些封號中,也就皇太后會有些政治地位,歷史上也出現了好幾個皇太后插手朝政的事例,而至於皇太妃和皇太嬪,政治地位完全就等於零,除了地位尊貴,別無它用。

而乾隆的皇后,早在他駕崩之前,就已經去世,留下來的九個,除了嬪就是妃,再者就是貴人,這些人被嘉慶皇帝加封后,統一搬到了慈寧宮居住。

她們將在這裡度過餘生,看似榮華富貴,實際箇中滋味,遠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尤其這裡面,還有兩個十分年輕的妃子。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不甘也好,無奈也罷,總之這九位妃子在乾隆皇帝死後,被迫開始了另一種生活,青燈古佛,白雲蒼狗,終日在這方寸之地,就這樣度過了餘生,九位妃子的年齡不一,因此活的長短就不同,其中一個妃子,足足活到了道光年間才離世。

1、最受嘉慶皇帝尊重的婉貴太妃

婉貴太妃,是乾隆皇帝眾多妃子中,最長壽的一個,她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到乾隆駕崩時,婉貴太妃已經83歲高齡,而她去世時,已經92歲,活的比乾隆還要久。

婉貴太妃娘家姓陳,13歲時,開始侍奉還是皇子的弘曆,到了19歲,晉封為常在,21歲晉封為貴人,33歲,晉封為嬪。

在這個嬪的位置上,婉貴太妃一直坐了四十六年之久,從歷史記載來看,婉貴太妃在前期,並不十分受寵,比如在其四十歲壽辰時,乾隆居然沒有任何賞賜,直到她四十三歲壽辰,乾隆才開始每年賞賜她白銀二百兩。

不受寵,大概和她一直沒有給乾隆生下兒女有很大關係。

到了乾隆五十九年,她才從貴人的封號晉升為妃,並在次年,舉行了婉妃冊封禮,此時的她,已經是78歲的高齡。

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尊她為婉貴太妃,並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對她十分的照顧,同時也是十分在尊重。

據說,某次工部的官員未能將其的名字抬寫兩格,遭到了嘉慶帝的嚴厲斥責,並對多個官員進行了罰俸的處罰。

嘉慶十二年,婉貴太妃去世,享年92歲,死後,被葬於裕陵妃園寢。

2、豐紳殷德的丈母娘:惇妃

惇妃姓汪,乃是都統四格的女兒,原本的身份是正白旗包衣佐領下人,通過內務府選秀才得以入宮侍奉乾隆皇帝。

惇妃的女兒,就是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母憑女貴,由於固倫和孝公主深受乾隆喜愛,因此,在生下女兒後,原本是貴人的她,被冊封為妃。

不過,惇妃也是出了名的脾氣暴躁,在乾隆四十三年 ,她就因為毆斃宮女被乾隆皇帝訓斥,並降為嬪,過了幾年後,才又復升為妃。

不過在此之後,乾隆皇帝對她十分冷淡,包括在惇妃舉行四十千秋慶典時,都下令按照尋常規矩辦理,沒有額外的賞賜。

在乾隆當上太上皇的頭一年,惇妃有一次忘了給乾隆請安,惹的乾隆十分生氣,原本一年賞一次的銀錁也被乾隆下令取消掉。

乾隆死後,惇妃又活了八年,直到嘉慶十一年正月(公元1806年)才逝世,享年六十一歲,同樣葬於清東陵裕陵妃園寢。

3、聰慧的穎貴太妃

穎貴太妃,蒙古鑲紅旗人,其父為都統納親。

穎妃十分聰慧,從常在到妃,她只用了短短十年,而其封號中的「穎」,對應的滿文意思就是完善、聰慧的意思,這就證明,她十分的受到乾隆的寵愛。

在乾隆皇帝成為太上皇后,特意將穎妃升為貴妃,因此,穎妃在乾隆駕崩後,也成為和婉貴太妃平起平坐的穎貴太妃。

並且,嘉慶帝還下令,讓她和婉貴太妃一同在壽康宮中居住,足以可見她的地位尊崇。

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剛過完七十壽辰的穎貴太妃,在當年二月去世,享年七十歲,死後,被葬入裕陵妃園寢。

4、地位不高的芳妃

芳妃是揚州人,大概因為身份的原因,她並不是十分受寵。

芳妃在十五歲時被乾隆封為常在,這一呆就是十年,直到她二十五歲時,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才晉升為貴人。

而貴人這個等級,一呆又是近二十年,在乾隆即將退位時,才象徵性的將其晉升為嬪。

乾隆死後,嘉慶帝尊其為芳妃,稱太上皇芳妃,並在嘉慶三年為她舉行了晉封禮,不過,芳妃也是福薄之人,三年後就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

5、最年輕的晉妃、壽貴人

晉妃和壽貴人,是在嘉慶三年,也就是乾隆皇帝臨死的那一年,被選中並送到乾隆身邊。

按照清朝選秀女的慣例,這兩位在選中時,年齡應該在十五歲左右,而僅僅侍奉了八十多歲的乾隆一年,便因為皇帝的駕崩,成為了寡婦。

因此,她們在乾隆死後,年齡最多也就十六歲。

但因為是乾隆的妃子,因此,也就是嘉慶的長輩,同樣的,這兩位也成為了太妃和太貴人。

晉妃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祖上是清初重臣米思翰,其在嘉慶三年被選入宮後,因身份高貴,直接晉升為貴人。

而在乾隆死後,她不僅活過了嘉慶朝,還一直活到道光年間,道光帝以乾隆的嬪妃僅她一人健在,將其尊為皇祖晉妃。

道光二年十二月,晉妃逝世,因其出生年月不詳,推測應該在四十歲左右,死後被葬入裕陵妃園寢,她也是最後一個被抬進裕陵妃園寢的人。

壽貴人與晉妃一樣,都是在嘉慶三年被選入宮中,不過,她在乾隆死後,僅僅活了十年,便鬱鬱而終,畢竟正值青春,卻不得不在這深宮高牆內度過餘生,換誰也受不了。

6、恭嬪、鄂貴人、白貴人

這三人,都是乾隆早期納進後宮的妃子,並且,這三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乾隆活著的時候,都不是特別受寵。

其中,鄂貴人出身的西林覺羅氏的屯臺家族,原本也是一個顯赫的家族,但因為鄂貴人的叔父鄂爾泰被乾隆猜忌,加上鄂貴人的父親鄂樂舜因向鹽商索取好處而獲罪,導致鄂貴人在宮中的地位極地。

根據宮廷檔案的排序,鄂貴人的排序在甚至在常在最末,這就足以可見她十分不受乾隆待見,直到乾隆六十年,才被象徵性的升為貴人,乾隆死後,升級為鄂貴人。

嘉慶十三年,鄂太貴人病逝,享年七十六歲。

恭嬪和白貴人,基本與鄂貴人一樣,分別在貴人、常在的位置上帶了幾十年,直到乾隆退位前,才被晉升為嬪和貴人。

自然,在乾隆死後,這二位也被嘉慶帝尊為恭太嬪和白太貴人,兩人分別在嘉慶十年和嘉慶八年去世,死後被葬入裕陵妃園寢。

乾隆去世後,嘉慶帝對他留下的九位妃子都進行了妥善的安置,不僅封號,還對她們的吃穿用度也照顧的不錯,但即便是再好的錦衣玉食,這種日子也不是好受的,尤其是年輕的晉妃、壽貴人二人,正值青春貌美,卻只能每日裡望著高牆大院,度過餘生,難怪年紀輕輕的就鬱鬱而終了。

苦行騎士說: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實際掌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於嘉慶四年駕崩,終年89歲。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四十三位后妃。

這些后妃大都沒熬過乾隆,在乾隆駕崩後,活著的后妃僅有十位。其中貴妃兩人(穎貴妃、婉貴妃)、妃三人(惇妃、芳妃、晉妃)、嬪一位(恭嬪)。

還有三位貴人(鄂貴人、白貴人、壽貴人)及一位答應(那答應)。那麼,嘉慶親政後是如何對待乾隆留下的這十位嬪妃呢?

在歷史上,先皇留下的后妃通常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為先皇陪葬或守陵,主要是些沒有子嗣且地位低下的嬪妃;二是跟隨兒子前往封地,安享富貴。

最後一種就是有地位的后妃可在宮中安享晚年,由新皇來妥善安置。個別朝代還存在過讓沒有子嗣的嬪妃出宮的現象,漢唐時稱之為「出宮人」制度。

到了清代,對後宮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與制度化。對於先皇的后妃,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集中起來放在專門的宮殿奉養,稱號前均加「太」字。

二是有皇子嬪妃可出宮到兒子府邸養老。康熙之後,殉葬被完全禁止,所以不存在后妃為先皇殉葬的現象。清代規定,先皇后妃全部在東西六宮居住。

這些宮殿主要以慈寧宮、壽康宮、寧壽宮和壽安宮為主,此處就是她們養老直至死亡的地方。生活都是非常的枯燥乏味,對年輕的嬪妃來說確實很慘。

乾隆留下的這十位嬪妃,全部居吃住東西六宮,嘉慶都給她們升了名份,每月領著嘉慶給發的俸祿,安享往年。下面我們介紹一些這十位嬪妃的結局。

兩位貴妃

穎貴妃是鑲紅旗人,當了39年的穎妃,乾隆退位後將她恩封為貴妃,嘉慶年間升為穎貴太妃,與婉貴妃同居壽康宮。乾隆駕崩一年後去世,享年70歲。

婉貴妃在乾隆還是皇子時就已嫁給他,乾隆登基後,將其封為貴人,後又升為婉妃。嘉慶即位後,將其封為婉貴太妃,嘉慶十二年去世,享年92歲,她是乾隆后妃中最為長壽的一位。

三位妃

惇妃汪氏,曾因打死宮女而被乾隆從妃降到嬪,後又復升。其女固倫和孝公主,嫁給和珅之子紳殷德。嘉慶十一年去世,享年61歲,葬在裕陵妃園寢。

芳妃陳氏,當了九年常在,又當了十九年貴人,嘉慶即位後按乾隆意見將芳嬪尊為為芳妃,稱芳太妃。嘉慶六年,芳太妃去世,葬入東陵裕陵妃園寢。

晉妃富察氏,嘉慶三年被嘉慶選入宮中成為乾隆的貴人,她一生經歷乾嘉道三朝。道光帝將其尊封為晉妃,道光二年去世,她是最晚去世的乾隆嬪妃。

一位嬪

恭嬪林氏,當了43年貴人,在乾隆五十九年被封為恭嬪,嘉慶十年去世。

三位貴人

鄂貴人西林覺羅氏,乾隆五十九年被封為鄂貴人。嘉慶時尊為鄂太貴人,嘉慶十三年去世,與壽貴人一同葬入裕陵妃園寢。

白貴人柏氏,當了46年常在,乾隆五十九年被封為白貴人。嘉慶時尊為白太貴人,在嘉慶八年去世,葬入裕陵妃園寢。

壽貴人與晉妃一樣,都是嘉慶為太上皇乾隆新選的嬪妃,僅與乾隆相處了一年。嘉慶將其尊為壽太貴人,嘉慶十四年去世,葬入陵裕陵妃園寢。

一位答應

那答應,嘉慶十四年去世,未葬入裕陵妃園寢,葬於何處未記載。

乾隆的留下的這十位嬪妃,基本上都是在乾隆駕崩十年左右先後去世。最為悲慘的是晉妃和壽貴人,兩人入宮一年後,乾隆便駕崩了。晉妃雖然活到了道光年間,但她的去世的年齡並不大,可能也就四十歲左右。

綜上,對於乾隆留下的十位嬪妃,嘉慶都給了她們很好的待遇,大多都安享了晚年。總的來說,清代處理先後嬪妃的辦法還是很人性的。

九零後說書人說:

乾隆五十六年,79歲的愉妃被翻了牌子,太監一臉震驚,以為乾隆老眼昏花看錯了,顫顫巍巍的提醒道:「皇上,愉妃娘娘年事已高,要不咱換個年輕的?」乾隆怒拍桌子,太監嚇得半死,立即安排愉妃梳洗打扮,並由2個太監把79歲的愉妃用浴巾包裹著,送到了養心殿。

半年後,愉妃去世,享年79歲。

反觀乾隆,還在87歲的時候,嘉慶從江南送過來了兩位十五六歲的妙齡少女,可謂精神充沛。

1785年,74歲的乾隆五世孫降生,乾隆開心的不得了。因為這件喜事,乾隆想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時舉辦的千叟宴。於是他合計:自己也已經有晜孫了,辦一次千叟宴,也不算對先輩不敬,正好給自己帶一些喜氣,增添壽命。

十餘年後,為了不破康熙在位的記錄,乾隆把皇位交給了嘉慶,自己做太皇上,但依舊把持朝政,這讓嘉慶的皇帝之位當的很壓抑。

據《清史稿》記載:1796年,為了給自己延長壽命,乾隆準備再辦一場千叟宴。

嘉慶心想:您上回辦了一次,健康的活了十年,這次辦完,還要再來個十年嗎?等我頭髮白了,都不能當一個真正的皇帝!

可惜,這次千叟宴沒能如乾隆的願。宴會後三年,乾隆就抱著未能活到百歲的遺憾離開了世界。而這邊等待了三年光陰的嘉慶終於鬆了口氣:這大清的江山,終於到我手裡了。

嘉慶真正把權力握在了自己手中,以前看不慣的人和事,也可以解決了。首先就是解決和珅的問題,再就是前朝的妃嬪們,如何處理這些「小媽們」,嘉慶可是費了一番腦力。

一、大權在握,嘉慶皇帝快刀斬亂麻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說的就是嘉慶即位後,抄了和珅的家。

作為乾隆最喜愛的狗腿子,和珅一輩子為乾隆鞍前馬後,並從中謀取私利。其實,按照乾隆的智商,他不可能不知道和珅貪腐的事情,但是他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了和珅越來越張狂。

畢竟作為一代明君,乾隆有自己的打算,他有個勤勞的爸爸雍正,不僅填補了爺爺康熙留下來的窟窿,還給自己留下了幾千萬兩白銀,整個朝政也是一派祥和之氣,自己不用那麼操心。

閒暇時間,有和珅這樣的「哈巴狗」陪在身邊,也挺快樂的。

但是嘉慶可不是這樣想,和珅這麼多年中飽私囊,侵佔了很多皇家利益,但是他沒辦法收拾和珅,因為乾隆在死之前給了和珅一道保命符。

乾隆死前要求嘉慶不要因為貪腐就處理和珅,他還是有很多優點的。眼看被賊子蒙蔽雙眼的父皇,嘉慶只能暫時答應了,心裡卻時刻在想著:遲早有一天,我要和珅的腦袋!

乾隆去世的第二日,嘉慶便以「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的錯誤為理由,削除和珅和福長安的軍機要職,要求二人在殿內為乾隆守靈,斷絕與外界的聯繫;而後以二十大罪狀,在保障和珅顏面上,令其在獄中自殺。

不到半個月時間,嘉慶一套連環招,就把在前朝活躍了數十年的寵臣和珅搬下了臺,讓朝中大臣們刮目相看。

嘉慶之所以選擇先處理掉和珅,主要是因為和珅的權力過大,朝中很多重臣都是他的附庸,如果他存有謀反之心,那麼嘉慶是非常危險的;再一個就是就是朝野上下的不正之風,貪官汙吏太多,又不能全都殺了,只能滅掉和珅樹立威風,其他小卒就不敢再作亂了。

嘉慶十九年,史官將所寫《和珅列傳》交予嘉慶審閱,因為書中只記載了和珅生前的人物履歷,並沒有記錄他做的那些錯事,嘉慶非常生氣,勒令史官重寫。

二、如何處理乾隆在世的妃嬪,嘉慶煞費苦心

結局了頭等鬧心事,剩下的就要處理前朝的「小媽們」了。

乾隆的後宮不止「三千佳麗」那麼少,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嘉慶還給自己的老父親送了兩位十幾歲的妙齡少女。

雖然都是前朝嬪妃,但也是有親疏之別的。對於那些跟嘉慶關係比較好的,嘉慶一直尊養在後宮,幸福的度過晚年。

至於那些無名無門的妃嬪們,有的在冷宮中老去,有的最後鬱鬱而終,年紀不過二十幾歲,真是令人惋惜。

妃嬪們都是居住在乾清宮、坤寧宮以及這兩個宮殿的旁側宮殿,也就是東西六宮。等到新皇帝登基,自然有新的嬪妃們住進來,那麼這些老的妃嬪就要讓地方了。

宮裡給女人養老的地方,以慈寧宮和康壽宮、永壽宮等宮殿為尊。太后自然是慈寧宮,而一些太妃或者位分較高的就在壽康宮等地居住,還有一些地位低的妃嬪作為隨從跟隨太后及太妃居住在一起。

等到乾隆去世的時候,共計有九位嬪妃還尚存於世,她們分別是穎貴妃、婉貴妃、芳妃、晉妃、惇妃、壽貴人、白貴人、鄂貴人、恭嬪。

(1),貴妃位:穎貴妃與婉貴妃

乾隆的貴妃之中只有穎貴妃和婉貴妃還活著,穎貴妃巴林氏比乾隆小20歲,入宮的時候被封為常在。巴林氏是蒙古族人,而滿清跟蒙古的情誼很深,加上巴林氏比較活潑,很討乾隆的喜歡,於是在進宮十年後,巴林氏被封為穎妃。

每次去避暑山莊玩,乾隆都會帶上這個「小」媳婦,有個頭疼腦熱疾病都心疼的不行,這在眾多嬪妃中還是非常少見的。

乾隆讓位嘉慶前夕,穎妃就從景仁宮搬到了永壽宮居住。乾隆去世後,嘉慶封穎妃為穎太貴妃,五年後,穎太貴妃去世,一生沒有生兒育女,死後埋葬在裕陵妃園寢。

婉貴妃陳氏比乾隆小6歲,她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進了府中,比皇后富察氏還要早。陳氏的後宮之路比較坎坷,也算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33歲的時候才被封為嬪位。

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46年,陳氏為人不善言談,但是非常溫柔恭順,加上沒有什麼壞心思,與其他各宮的娘娘處的很融洽。

雖然乾隆不夠喜歡她,但是對她還不錯,每年過生日都會賞賜一些東西。

陳氏85歲,才被晉升為妃。嘉慶對這個長輩也是非常孝順,封她為婉貴太妃,與穎貴太妃一起居住。

有一次工部沒有按照禮儀制度書寫婉貴太妃的名諱,嘉慶從上到下處罰個遍。所以,能看出年輕時候的婉貴太妃還是種下很多福報的。

嘉慶十二年,92歲的婉貴太妃去世了,她也沒有生養子女,死後葬在靜安莊的葬妃園寢。

(2),妃位:芳妃、晉妃、惇妃

芳妃陳氏本是江南女子,在乾隆第四次下江南的途中被看中,第二年在選秀中被帶入宮中。陳氏比乾隆小了整整39歲,入宮就被封為嬪,可能是起點太高,之後就一直沒有升過,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封為芳妃。

嘉慶三年敕封為稱太皇上芳妃,這個稱呼還挺特別,一般妃子都以「太妃」稱呼,可見嘉慶還是對她不錯的。嘉慶五年的時候,芳妃因病去世,也是沒有子女,安葬在裕陵妃園寢。

晉妃富察氏是嘉慶三年才入的宮,也就是乾隆去世前一年新納的兩位女子之一。

本來富察氏進宮的時候,乾隆已經八十多歲了,所以富察氏根本不能生孩子,她就像是一個貼身傭人一樣照顧著年邁的乾隆。

她比嘉慶年輕的多,1823年去世的時候才40左右,因為她的身份比較特殊,她的太爺爺是大學士馬齊,算是出自名門之後,所以入宮即是貴人。死後葬在裕陵妃園寢,道光時期才被追封為晉太妃。

惇妃汪氏出身於滿洲包衣,比乾隆小35歲,汪氏是通過內務府選秀進來的,剛進宮被封為常在。只因她生了一個有福氣的公主,這個公主後來嫁給了和珅的兒子,就是固倫和孝公主。

隨著固倫和孝公主越長越可愛,乾隆非常喜愛這個女兒,所以連帶著生母也受寵愛,汪氏因此被封為惇妃,居住在翊坤宮,本來是有美好的前程,可惜她實在是太能作妖了。

惇妃這個人脾氣非常差,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打罵宮人,甚至發生了打死人的事情。最後紙包不住火,這件事被乾隆知道了,嚴厲批評了汪氏,讓她在翊坤宮反省不得出門。

乾隆去世後,嘉慶對她的好感幾乎沒有,但是看在固倫和孝公主的面子上,雖然沒有封她為太妃,但還是讓她住在慈寧宮,安度晚年。

汪氏於嘉慶十一年去世,享年61歲,死後葬在裕陵妃園寢。

(3),嬪位:恭嬪

恭嬪林氏是唯一一個在乾隆死後身居嬪位的女子。

在乾隆初期,她就是常在了,算得上是宮裡資歷老一些的嬪妃。乾隆晚年被封為恭嬪,為人什麼謙遜有禮,所以很受尊敬。

乾隆說不上多麼寵愛她,但畢竟喜歡她的「懂事」,有時候出去玩經常帶著她。乾隆死後,恭太嬪的地位僅次於兩位貴太妃和惇妃之下。

嘉慶十年去世,享年73歲,沒有子女,葬在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4),貴人:壽貴人、白貴人、鄂貴人

壽貴人詳細信息沒有記錄,只知道她是當年跟隨富察氏在乾隆去世前一年一起進宮的。所以她也沒能生育子女,嘉慶覺得她伺候乾隆很不容易,就封她為壽太貴人。1809年去世,葬在清東陵裕陵妃園寢。

放眼整個乾隆後宮,最可憐的就要數晉妃和壽貴人了,十幾歲被安排進宮,守著一個老頭子。把丈夫伺候走,就要搬到慈寧宮和那些七老八十的女人一起等死。

如花似玉的年紀就是前朝嬪妃了,即使還是完璧之身,卻也不能另嫁他人,還不如民間普通女子呢。民間女子,年紀輕輕如果丈夫就死了,可以解除婚姻後再嫁給他人。

白貴人也是江南女子,姐姐在早七年成為了乾隆的怡嬪,後來白貴人也進了宮,與姐姐一同伺候乾隆。可惜,姐姐在乾隆二十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白貴人像是她的名字一樣,「白白當了貴人」,她並不得寵,也只陪乾隆出遊一次,在乾隆晚年的時候才被提為貴人,嘉慶八年的時候去世,享年73歲,沒有子女,安葬在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鄂貴人西林覺羅氏入宮被封為常在,她與妹妹分別嫁給了父子二人,妹妹為永琪的福晉,類似於哲哲和大玉兒一樣。西林覺羅氏在後宮過的很悲催,因為她的父親挪用公款,被乾隆賜死了。

西林覺羅氏受其影響,一直被乾隆冷落,一直到到乾隆六十年才被封為鄂貴人。嘉慶後來封她為鄂倫太貴人,嘉慶十二年去世,享年75歲,沒有子女,葬在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

寫在最後:

乾隆一輩子擁有的女人無數,但是很多妃嬪都沒有活過乾隆。比如他的三位皇后富察氏、那拉氏以及魏佳氏,其實自那拉氏之後。此後乾隆沒有再立過皇后,魏佳氏是在嘉慶即位後追封的。

五位皇貴妃高佳氏、富察氏、金佳氏、蘇氏以及陸氏也在1774年之前,都去世了,陪伴乾隆一輩子的女人,最後也沒剩下幾個。嘉慶對乾隆留下來的妃嬪們還是不錯的,每個人都安排妥善,至於她們在後宮養老的這些年,過的幸福與否,就不關嘉慶的事了。

畢竟,前朝的人和事務都代表著過去,嘉慶繼承皇位,他要放眼將來,大清江山才是考驗他能力高低的試卷。

乾隆死後還活著的后妃中,只有惇妃生有孩子,其他女人一輩子都沒有生孩子,也算是一件奇葩事。

參考文獻:《清史稿》

解說舍說:

乾隆皇帝,一個破紀錄的男人。他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掌握實權時間最長的君王。乾隆做了60年皇帝,之後又做了3年多掌握實際權力的太上皇,也就是說,他的實際統治時間為63年零4個月,這個長度居世界統治者之首。

乾隆享年89歲,他的妃嬪總共有43個。乾隆去世後,還在世的妃嬪一共有9人,分別是2個貴妃,3個妃,1個嬪,3個貴人。除了才進宮沒多久的兩位秀女,其餘的妃子都超過了50歲。

在乾隆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他還在世的妃子呢?接著往下看。

縱觀乾隆皇帝的一生,他不愧為世界上最有福氣的皇帝

由於雍正成功的秘密立儲及英年早逝,乾隆得以在 25 歲、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繼位。與他的祖先們不同,他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既無血腥,也無陰謀,毫無波折

在統治 60 年之後,他又成功地舉行了禪位大典,既博得了禪讓的美名,又做到了終生保持權力。古今中外,權力交接如乾隆這樣平穩順利的專制者並不多見

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順理成章地把大清盛世推上了頂峰。在此之前,兩位偉大的皇帝——康熙和雍正經過 70 多年的統治,已經給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統治基礎。

他即位之時,政治安定,經濟平穩,既無內憂,又無外患,舞臺的所有布景都布置妥當,只等他上演最輝煌的統治之劇。

中國人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福多壽多子孫」,乾隆皇帝在多子孫這一點上也是獨佔鰲頭。

乾隆一生育有 27 個子女孫輩 100 多人,重孫玄孫不計其數。特別是歷代帝王之中,身親 7 代,得見玄孫者,他是獨一無二者,即以全體中國人來看,歷代有文字記載者也只有唐朝錢朗到明代文徵明等 6 人見到過玄孫。

他還是世界上最會享受的君王之一。在專注政治的同時,他也從來沒有忘了犒勞自己。他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權勢和最豐厚的財富,還擁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

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專門派人測量了天下諸泉的輕重優劣,喝水非「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飲。就連他的餐具,也是歷代皇帝中最講究的。

從文的方面來說,他兼具學者、詩人、藝術家氣質,詩詞、曲賦、書法、繪畫、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

他還是古往今來搜羅最富的收藏家和鑑賞家,幾乎所有中國歷代古畫古帖的極品都經他寓目,蓋有他的鑑賞印和題跋。

他精通音律,可以設計唱腔、戲中串戲;他對園林藝術的熱愛,更直接導致了集天下建築大成的圓明園的完成。

從武的方面來說,他繼承了先祖們終生徵戰鍛鍊出來的良好身體素質和武勇精神,愛好騎馬、射箭、圍獵、冰嬉、摔跤,樂此不疲。

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動,被稱為馬上朝廷,6 次南巡,4 次東巡,還有無數其他巡幸,領略了中華大地各處奇景。

他這一生,可謂每一分鐘都沒有虛度。

乾隆去世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他在世的9個妃子的?

乾隆去世後,他的妃子們只能作為皇帝遺孀,焚香禮佛,慢慢消磨日子,等待生命的終點。而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也沒有虧待這9位妃子。

嘉慶皇帝還給這些「小媽」們加封了太貴妃,太妃,太嬪,太貴人等尊號,吃喝方面也是照顧得妥妥噹噹。

1、年齡最大的穎貴妃

穎貴妃是蒙古鑲紅旗人,都統納親之女。初入宮時為貴人,乾隆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為穎妃。穎貴妃一生無兒無女,只有一個養子慶郡王永璘,她生前一直居住在壽康宮

嘉慶五年是穎貴妃七十壽辰,嘉慶同母弟永嶙送去壽禮,無兒無女、寡居深宮的穎貴妃十分高興。二十天後,穎貴妃去世。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2、活得最久的婉貴妃

婉貴妃是陳延璋的女兒,她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她13歲的時候嫁給乾隆,當時乾隆還是寶親王弘曆,還不是皇帝。

婉貴妃是一步一步往上升的。在雍正時期,被賞賜了高宗藩邸,在乾隆初期被封為貴人,在十四年四月冊封為婉嬪,五十九年冊為婉妃,直到乾隆死後才成為貴太妃。

婉貴妃歷經三個朝代,直到道光二年才去世,享年92歲,也成為了最長壽的妃子。她生前一直居住在壽康宮,去世後葬於乾隆皇帝的專屬妃園寢裕陵妃園寢

3、脾氣最不好的惇妃。

惇妃是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之女,比乾隆小35歲。在她十八歲時,被封為常在。在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晉升為永貴人,同年十月初十冊封為惇嬪,十一月舉行冊封禮,三十九年九月晉為妃。

惇妃是所有妃子中性情最兇暴、脾氣最糟糕的妃子,她恃寵而驕,在乾隆四十三年活活打死一個宮女,此後被降為嬪。

但是她的運氣也是妃子中最好的,生了一個小女兒,乾隆老來得女,寵愛得不得了,封為固倫和孝公主,後來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惇妃之所以沒有被廢,與女兒的得寵不無關係。她在嘉慶十一年的時候去世,享年61歲。壽終正寢的她,死後也葬於裕陵妃園寢

4、最孤獨寂寞的芳妃

芳妃是陳延綸的女兒,在乾隆三十一年封為明常在,四十年封為明貴人。在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們擬了貴人陳氏晉升為嬪的字樣,乾隆在「茂、翊、芳」三個字裡面選擇了芳字,明貴人就成為了芳嬪。嘉慶三年十月,嘉慶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嬪為芳妃。

方妃一生任勞任怨,孤苦寂寞,大好的青春都白白浪費了。乾隆去世後兩年,她也去世,葬於裕陵妃園寢

5、年齡最小的晉妃

晉妃是乾隆富察皇后的孫女,在13歲這年被88歲的乾隆看上了,把晉妃給娶了回去。

先皇帝的女人,年齡再小也得是太妃。可憐的晉妃,小小年紀就要和一群「婆婆」以姐妹相稱,而且她這輩子就不可能再嫁人了,只能在深宮之內熬到燈枯油盡。

晉妃因為是年齡最小的,所以她一直活到了道光二十五年。然而她的壽命不長,僅僅40歲左右就去世了。是乾隆所有妃嬪中最後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寢者

6、不得寵的恭嬪、鄂貴人、白貴人

在乾隆皇帝死後,她們幾人的命運都大同小異。恭嬪長的不是多漂亮,所以一直不得寵,當了幾十年的貴人,在乾隆59年才封的嬪。乾隆去世後她就一直居住在寧壽宮,70歲高齡的時候去世。

鄂貴人入宮的時候就是貴人,但是因為做錯了事情,被乾隆降為了答應,也就是妃嬪中最低的等級,一待就是40年,直到乾隆59年才恢復貴人。她在嘉慶十三年去世。

白貴人也很孤獨,在常在的位置上一待就是40年,乾隆59年被升為了貴人。她在嘉慶十年去世。

她們三個最後也都葬於裕陵妃園寢

7、寂寞孤寂的壽貴人

壽貴人與晉妃一樣,都是在乾隆去世的前一年通過選秀入宮成為乾隆皇帝的妃嬪的,當時她和晉妃都被封為貴人。

不過她沒有晉妃的命好,因為晉妃的奶奶是乾隆的皇后,所以一入宮就封為妃了,壽貴人則不同,一開始只是常在,後來甚至滑落到答應。

入宮一年後乾隆就死了,在宮中孤獨的生活到嘉慶十四年去世。當時的她也才二十五六歲吧。

寫在最後

總體來說,嘉慶皇帝對她們是仁至義盡了,不僅保障了這些妃子的生活,還為她們加封了太妃。

可是,一入宮牆就沒有自由可言了。這些妃子換個角度看也是悲慘的,雖然能夠錦衣玉食,但是她們都無子女,都沒有精神寄託。尤其是晉妃和壽貴人,14歲就開始守寡,她們正是花開的年紀,卻被牢牢定在了這寂寞宮牆內。

嗔痴歷史官說:

根據歷史資料以及記載來看,乾隆正式記錄在冊的妃子有41位,到乾隆89歲去世時,除了乾隆晚年新納入的以及幾個長命百歲的妃子依舊健在,其餘妃子早就被乾隆熬死了,剩下的估計不足10個,遠遠沒有50個這麼驚人。

那麼,剩下的那些妃子嘉慶皇帝是怎麼安頓的呢?今天我就跟你講一講。


一、乾隆去世

乾隆皇帝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上所有皇帝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享年89歲,超出559位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齡(39.2歲)50歲,可謂十分了不起。

1735年,愛新覺羅弘曆接過父親雍正皇帝的接力棒,成為皇帝,他也許自己也沒有想過居然一幹就是六十年。在這六十年皇帝生涯中,乾隆可謂將仁義治國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對自己之前被處決的叔叔哥哥以及多爾袞等人平反恢復爵位,還對天下其餘人員也十分仁義。

可以說乾隆在位期間,大清的經濟發展情況很不錯,國家富裕,人民生活幸福,所以乾隆才有那麼多時間去六下江南,留下很多精彩故事,並且寫下四萬多首詩詞,留給後人研究。

正是因為當皇帝也比較輕鬆,自己身體較好,所以乾隆一直沒有考慮過立儲這件事情,可把大臣們嚇得夠慘,經常建議乾隆立儲,讓乾隆很是不耐煩,終於在68歲的時候對大家說:

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意思也就是說自己當滿六十年皇帝就退位,也許乾隆當時覺得自己應該活不到那麼久,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有趣,轉眼到了1795年,乾隆已經幹滿六十年,自己也已經是85歲的高齡,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兌現自己諾言立下太子愛新覺羅顒琰,並且於次年傳位給太子。

雖然皇位是傳給嘉慶了,但乾隆依然再三提醒嘉慶:

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

意思就是遇到大事情必須與自己商量方可定奪,讓嘉慶十分為難,不僅如此,乾隆還讓和珅幫他管理朝政,讓嘉慶在朝中恰似一個傀儡皇帝,有名無分,實權依舊掌握在乾隆手上。

1799年,89歲的乾隆與世長辭,嘉慶終於有機會一把抓住皇權,並且於次年(嘉慶四年)就將和珅治罪處決,以求皇權的集中控制。雖然嘉慶把乾隆的寵臣和珅處決,但是乾隆依舊健在的妃子,嘉慶還是安排得妥妥噹噹。


二、嘉慶安排母妃們後事

活著的母妃數量不多,主要就是穎貴妃、婉貴妃、惇妃、芳妃、晉妃、恭嬪、鄂貴人、白貴人、壽貴人等,有些歷史記載過少無法考證,我們只能對有所記載的梳理一番。

清朝時期,有專門供妃子遊玩養老的宮殿,比如慈寧宮、壽安宮、壽康宮、英華殿、慈寧花園等。乾隆的妃子雖然活下來,但是肯定是不能與朝政接觸的,嘉慶就把他們安排在這些地方養老修養,其實也算很不錯了。

這些妃子就在養老的過程中逐漸壽終正寢,讓嘉慶再一一處理後事,把她們安排好,既是給父親乾隆一個交代,也是對天下孝道的一種最佳示範,至於具體的後事安排,我可以舉例詳細說幾個。

1、晉妃富察氏

晉妃13歲就嫁給乾隆,當時乾隆已經八十多歲,沒有過幾年就匆匆離世,乾隆去世的時候晉妃也就二十左右,正是花樣年華,但是也不能再嫁,畢竟清朝時候封建制度還是十分嚴格。

晉妃就這樣一個人和一群老年人待在一起,孤單寂寞,無人了解她內心想法,再加上沒有子嗣,才40左右(1822年)就抑鬱而終。

由於嘉慶也沒有活到那麼久,所以晉妃的後事是道光皇帝一手操辦的,嘉慶為她做的事情就是將她封賜為妃子,給她一個名譽,除此之外,也不能多做什麼了。

2、穎貴妃巴林氏

穎貴妃比乾隆小20多歲,在18歲的時候被乾隆封為「那常在」,68歲時被88歲的乾隆又封為穎貴妃,1799年乾隆去世時,穎貴妃年事已高,嘉慶將穎貴妃尊稱為穎貴太妃,1800年,穎貴妃就在壽康宮去世,1802年入裕陵妃園寢,一共活了70歲。

嘉慶讓她入乾隆的裕陵,也已經是對她最大的尊敬,可以說死而無憾了。

3、婉貴妃陳氏

陳氏13歲嫁給乾隆,在乾隆剛繼位時就被封為常在,當時她年僅19歲,33歲時進封為嬪,乾隆賜予她「婉」字,乾隆五十九年,又晉封為婉妃。乾隆去世後兩年(1801年),她就跟隨去世,享年81歲,嘉慶皇帝將其封為婉尊貴妃。

除了以上幾個妃子之外,還有一些妃子也是有記載的,不過我就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嘉慶對乾隆留下來的妃子安排還是十分得當,沒有辜負乾隆對他的希望,也沒有做出什麼有違常理之事,合情合理,又盡顯中國的孝道。


結語

雖然嘉慶在成為皇帝之後,還遭受到乾隆的制約,但是嘉慶對乾隆以及乾隆留下的妃子處理方式都很得當,由此也看出嘉慶在孝道這一方面做得很不錯,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圍爐煮酒話春秋說:

作為歷史上壽命最長,執掌國家最高權利最久的皇帝,乾隆皇帝的妃子之中有四十多位被他熬死,最後只有九位有名份的妃子活到他去世之後。

乾隆帝出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一共活了88歲,其中在位時間六十年,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執掌朝政的時間是三年四個月,所以他一共執掌國家最高權利長達六十三年四個月之久,排名歷史第一。

跟同樣在位時間也是六十年的康熙帝不一樣的是,康熙帝只活了68歲,足足比乾隆帝少了20歲。

也正是因為乾隆帝的超長待機,所以他的妃子多半都先他而去了,其中皇后和皇貴妃更是一個都沒有存活下來,九位存活下來的妃子之中,最高品階是貴妃,最低品階則只是貴人。

乾隆皇帝結婚的年紀很早,他在十六歲的時候與富察皇后結婚,一生一共有五十多位有名份的妃子,沒有名份的女人那就更多了。

甚至在乾隆帝禪位之後,他的兒子嘉慶帝還給他舉行選秀女,挑選了兩位芳齡二八的美女陪伴他。

不得不說,乾隆帝一生還是很有女人緣的,只是他自己太能活了,而那時候女人的平均壽命又短,所以到他晚年,能夠陪伴他的女人還真沒幾個。

那麼,在乾隆帝去世之後,嘉慶帝是如何處理他九位妃子的呢?

一般而言,也不是每一個先帝的妃子都能得到皇帝的禮遇,但嘉慶帝作為一個出了名的大孝子,所以他對乾隆帝的妃子都還不錯。

乾隆帝去世之後,嘉靖帝遵照清朝皇室規定,給乾隆帝的妃子進行名號變更,主要是在她們的名號前面加上一個太字,就比如說之前是妃位的妃子,就變成太妃,之前是貴人的妃子,就變成太貴人,以此類推。

當然了,也有一些特殊的封號,甚至有些妃子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號,這個我們後面會說到。

除了名號要變之後,乾隆帝遺孀的居住地點也要變,其目的是為了給嘉靖帝的妃子們騰位置,具體說來,她們必須要從原本居住的宮殿搬出去,集中到慈寧宮居住。

慈寧宮在明朝時期就是過世皇帝妃子的居住地,上至太后,下至普通妃子,都必須搬離原來居住的東西六宮,到慈寧宮居住,為的就是跟當朝皇帝的嬪妃區分開。

因為慈寧宮居住的妃子都是寡婦,所以慈寧宮還有個別稱,叫做「寡婦院」。

如果當朝皇帝是個重視孝道的皇帝,慈寧宮將會是個熱鬧的地方。

就比如說孝莊太后,她曾長期居住在慈寧宮,因為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很孝順,所以慈寧宮經常舉辦各種宴會,遇到孝莊太后生日的時候,那就更熱鬧了。

還有乾隆帝的生母孝聖皇太后,她也是個有福之人,乾隆帝對她好得不得了,慈寧宮因此成為乾隆帝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其氛圍自然也是十分活躍的了。

但是,乾隆皇帝去世之後,居住在慈寧宮的九位妃子,沒有一個是太后,更沒有嘉慶帝的生母,所以慈寧宮比往日冷淡了許多,除了逢年過節比較熱鬧之外,平時基本上毫無生機可言。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慈寧宮中的九位妃子之中,好些人甚至比嘉慶帝的年紀還小,再加上嘉慶帝跟她們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他只能做到禮遇,保證她們的福利待遇,但想要他多麼孝順這九位妃子,那是很難的。

因此,慈寧宮在嘉慶時期失去了政治地位,這也就意味著慈寧宮只比冷宮好一點,平時沒什麼人去,九位乾隆帝的妃子只能居住在這方寸之地,青燈古佛也好,孤獨寂寞冷也好,總之不能出去,只能老死在這裡。

別看這九位子的待遇很好,其實大家應該也想像得出來,她們並不會過得多麼開心。

年紀大的妃子無欲無求,喜歡安靜,倒也還好,但年紀輕的妃子就難受了。比如說在乾隆帝當太上皇時期來到他身邊的那兩位妃子,她們可能一生都沒碰過男人,但卻要老死在慈寧宮,著實可憐。

那麼,乾隆帝的九位妃子都有誰,她們最終結局如何?

一、活得最久的妃子婉貴太妃陳氏。

事實上,在乾隆帝跟富察皇后結婚之前,他就已經有八九位服侍他的「格格」了,這其中就有陳氏。

陳氏是漢人,出生於1717年,比乾隆帝小6歲。不過陳氏不得寵,畢生都沒有子女,但好在她活得久,所以憑藉資歷,她最後混得倒也不錯。

乾隆帝登基之後,陳氏被封為常在,時年十九歲。後來陳氏一步一個腳印,21歲的時候被封為貴人,33歲的時候被分封為婉嬪,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再晉升過了,在嬪這個位置上待了46年之久。

別看陳氏位份不算很高,但她有著漢人女子的溫婉賢良,所以乾隆帝雖然不寵愛她,但她在宮中的人緣也不錯,至少沒有人想要害她。

因為陳氏的人品好,所以乾隆帝對她倒也不錯,每年都會給她額外賞賜,比如說她每次過生日,乾隆帝就額外賞賜一百到二百兩白銀。

在陳氏六十歲生日的時候,乾隆帝甚至賞賜了她大量寶物和錢財,可見資歷老也是一種福氣啊,畢竟那會兒乾隆帝身邊的妃子也沒有很多了。

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帝身邊的妃子已經很少了,陳氏才得以晉升為妃,當時她已經85歲高壽了。

乾隆帝去世之後,嘉慶帝對於陳氏這個年紀最大的長輩,還是極為尊重的,不但尊她為婉貴太妃,還額外賞賜錢財。

有一次,因為工部在書寫婉貴太妃時沒有遵循抬頭制度,所以上至工部尚書和侍郎,下至工部郎中,都遭到了嘉慶帝的嚴厲處罰。

嘉慶十二年,陳氏去世,享年92歲,沒有子女,嘉慶帝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葬在靜安莊的葬妃園寢。

二、和珅兒子豐紳殷德的丈母娘惇妃汪氏。

汪氏是滿洲正白旗包衣,出生於1746年,比乾隆帝小35歲。

汪氏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起初是個常在,多次跟隨乾隆帝下江南,後來因為生下乾隆帝最小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因此被封為貴人。

固倫和孝公主稍稍長大之後,很得乾隆帝寵愛,所以汪氏也水漲船高,不但被封為主妃之一的惇妃,還逐漸得到乾隆帝的寵愛。

不過,汪氏似乎對宮女十分苛刻,她在作為翊坤宮主位期間,翊坤宮多次發生宮女上吊自殺或者受傷的事件。

而且汪氏的娘家人也十分囂張跋扈,她的叔叔滿鬥竟然將僕人的老公毆打致死,還霸佔了僕人的老婆為妾,她竟然一昧包庇。

乾隆帝後來有所覺察,雖然沒有嚴厲懲罰汪氏,但是削減了她的生日待遇。

嘉慶元年,汪氏因為沒有及時去給乾隆帝請安,因此被罰了錢財。

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因為不喜歡她,所以沒有封她為太妃,但依然讓她住在慈寧宮,嘉慶十一年去世,死時61歲,葬裕陵妃園寢。

三、聰明懂事的穎貴太妃巴林氏。

巴林氏出生於1731年,比乾隆帝小20歲,蒙古鑲黃旗人,父親是都統,她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

巴林氏入宮的時候雖然只是個常在,但聰明懂事,很討人喜歡,乾隆帝不斷晉升她,到她入宮的第十個年頭,已經是穎妃了。

巴林氏一直都很得乾隆帝的寵愛,每次去承德避暑都要管帶著她,甚至她生一點小病,乾隆帝都緊張得不得了。

乾隆帝在去世之前,還不讓下旨說,「穎妃在位年久,且年屆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可見乾隆帝對巴林氏還是很上心的。

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封巴林氏為穎貴太妃,因為她跟婉貴太妃關係好,地位也相當,所以兩人一直住在一起,彼此之間相互照顧。

嘉慶五年,巴林氏去世,享年70歲,沒有子女,葬裕陵妃園寢。

四、芳妃陳氏。

陳氏是為揚州美女,平民出身,根據史料推測,她極可能是乾隆帝在第四次南巡之時被乾隆帝看重的,第二年被選入宮中。

陳氏出生於1750年,比乾隆帝小39歲,入宮後位份就是芳嬪了,但後來一直沒有晉升,直到乾隆五十九年才被封為芳妃。

不過,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沒有封陳氏為太妃,而是下詔尊她為太上皇芳妃,這種稱號其實並不多見,可見嘉慶帝對她還是比較尊敬的。

嘉慶五年,芳妃去世,享年52歲,沒有子女,葬裕陵妃園寢。

五、嘉慶三年入宮的兩位妃子之一的晉太妃富察氏。

富察氏的身份可不簡單,她的曾祖父是大學士馬齊,是妥妥的名門之後。

嘉慶三年,十五六歲的富察氏被選入宮中,成為了乾隆帝的貴人。不過那時候乾隆帝已經八十七八歲了,所以富察氏就是個擺設,只能照顧乾隆帝的生活起居而已,這對她是十分殘忍的一件事。

富察氏入宮之後不到一年,乾隆帝就去世了,因為她身份尊貴,所以嘉慶帝封她為皇祖晉妃。

道光時期,富察氏又被尊為晉太妃,1823年去世,死時年紀大約40歲上下,沒有子女,葬裕陵妃園寢。

六、嘉慶三年入宮的兩位妃子之一的壽貴人。

壽貴人生卒年和身世不詳,只知道她是跟富察氏一起入宮的。

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念及她侍奉乾隆帝的功勞,封她為壽太貴人,1809年去世,沒有子女,清東陵裕陵妃園寢。

乾隆帝的妃子之中,最可惜的就要數晉妃富察氏和壽貴人了,因為她們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來到八十多歲的乾隆帝身邊,其實就是待遇好一點的宮女而已。

乾隆帝一死,晉妃和壽貴人就只能住在慈寧宮等待死去,這對於這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來說,就是一種變相的謀殺,也是極不人道的。

七、恭敬孝順的恭太嬪林氏。

林氏是滿人,出生於1733年,比乾隆帝小22歲。早在乾隆帝即位之初,林氏就是乾隆帝的常在了,所以從資歷上來說,她也是元老級人物。

乾隆十六年,林氏被封為貴人,不過她隨著她年老色衰,所以不得寵,在貴人的位置上做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才被封為恭嬪,成為承乾宮主位。

從恭妃這個名號可以看得出,林氏是個恭敬孝順之人,所以她雖不得寵,但也因為性格好,資歷深,所以也很受尊敬,乾隆帝許多次出京都帶著她。

乾隆帝去世後,林氏被嘉慶帝封為恭太嬪,此時她的地位僅僅在婉貴太妃陳氏和惇妃汪氏之下,待遇上也還不錯,嘉慶十年去世,享年73歲,沒有子女,葬入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八,堂妹嫁給乾隆帝兒子永琪的鄂太貴人西林覺羅氏。

西林覺羅氏是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侄孫女,湖北布政使鄂樂舜的女兒,出生於1733年,比乾隆帝小22歲。

西林覺羅氏入宮的時候被封為常在,不過她也不得寵,後來她的堂妹還嫁給了乾隆帝第五子永琪,好時候嫡福晉。

堂姐妹分別嫁給父子二人,這件事其實並不稀奇,孝莊太后就跟她的姑姑哲哲就一起嫁給皇太極,這在清朝皇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西林覺羅氏的人生其實挺悲催的,她原本還算是得寵,但她父親鄂樂舜貪腐公使銀和憑藉權勢向鹽商索取白銀,事發後被乾隆帝賜自盡,西林覺羅氏受到牽連,不再受寵,一直到到乾隆六十年才被封為鄂貴人。

乾隆帝去世後,西林覺羅氏被嘉慶帝封為鄂太貴人嘉慶十二年去世,享年75歲,沒有子女,葬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

九,同嫁乾隆帝的姐妹花中的妹妹白貴人柏氏。

柏氏姐妹出自於江蘇一戶家道殷實的人家,滿洲正黃旗的包衣,姐姐在乾隆三年的時候選秀入宮,因為得寵而被封為怡嬪。

乾隆十年,17歲的妹妹也選秀入宮,封為柏常在,姐妹倆因此團聚,一同侍奉乾隆帝。

不過姐姐怡嬪在乾隆二十二年的時候去世了,而妹妹柏常在則一直不得寵,只有過一次跟隨乾隆帝巡幸熱河的經歷,應該是說混得很慘的了。

乾隆五十九年,妹妹被封為白貴人,乾隆帝去世後又被封為白太貴人,嘉慶八年的時候去世,死時73歲,沒有子女,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總結一下:

乾隆帝去世之後,嘉慶帝對乾隆帝的九位妃子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都進行了妥善的安置,並沒有什麼大的瑕疵。只不過這九位妃子沒有人身自由且不能改嫁,而且宮中的生活又十分煩悶,所以她們應該是過得不太快樂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九位妃子之中,除了惇妃汪氏有子女之外,其他八位妃子都是沒有子女的,而且很多人都活的時間比較長。最可憐的就是晉太妃和壽貴人,可以說是沒有享受過一個女人應有的人生,就老死在宮中了,著實可惜。

遺產君說: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一個皇帝,三任皇后都熬不過他,還有無數的妃嬪在他面前自嘆不如,早他而去,在乾隆行將就木的時候,後宮的妃嬪大多油幹燈滅,僅剩下區區的幾位,漂亮當然就談不上了,在乾隆帝玩完後,繼任的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置這些過氣了的妃嬪呢?


由於乾隆帝已經策劃好了在他即位六十年的時候禪讓皇位,因此他在乾隆五十九年為八個後宮中位份略低的六個全部晉升一到二級,並為她們舉行了冊封禮,其中婉嬪晉封為婉貴妃,循嬪晉封為循妃,林貴人晉封為恭妃,陳貴人晉封為芳妃,鄂常在封為鄂貴人,白常在晉封為白貴人。

1796年乾隆舉行大典,將皇位傳給嘉慶,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但這老頭太貪權了,到死都還大權握在手上,就連養心殿還自己佔著,可憐的嘉慶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老爺子鳩佔鵲巢而無可奈何。


乾隆去世後,他的妃子們是不能再繼續住在東西六宮的,必須給新人騰位子,按照清宮制度,前任皇帝去世後,他的妃嬪不管有無子女,都有專門的宮殿別院供她們頤養天年,慈寧宮是專門給皇太后預備的,地位高的一般會住在壽康宮,其他地位低的就只能在偏殿裡將就湊合著。

先皇去世後,這些過氣的太嬪、太妃們自然就無人問津了,只能靠那些微薄的、少得可憐的例錢來艱難度日,不夠的還得靠自己去賺點手工錢。

當然生活的最愜意的還數皇太后了,母憑子貴,一般的人也沒有那個命,皇太后有花不完的銀子,還有無數的人侍候著,日子過的是風光無限。

慈寧宮周圍還有許多佛堂,讓這些人有個心靜的地方,也算是一種精神寄託吧。


下面來說說嘉慶是如何善待他父皇的這些遺妃們的。

婉貴妃陳氏,是由雍正作主許配給乾隆的,乾隆繼位後封她為貴人,而後又晉升為婉嬪,一直到幾十年後才升為婉妃,直到乾隆駕崩,她的壽命也是夠長的,但一直沒有得到乾隆的恩寵,可能是她的心態比較好,不爭不搶,不然也不會活這麼久,嘉慶繼位後又封她為婉太貴妃,一直活到了90多歲。

穎貴妃巴林氏,與乾隆相差20歲,她也是從貴人到嬪再升為妃,後來被嘉慶封為穎太貴妃,居壽康宮,她無兒無女,一直活到了70歲。


惇妃汪氏,她母憑子貴,她的女兒就是嫁給和珅兒子的固倫和孝公主,乾隆非常喜歡這個公主,愛屋及烏,對和孝公主的生母自然也不錯,她也活到了60多歲。

芳妃陳氏,是個揚州美女,乾隆末年升為芳嬪,嘉慶三年乾隆下旨封為芳妃,乾隆死後三年,她也隨之而去。

恭嬪林氏,當了43年的貴人,乾隆快死的時候才想起來給她晉封為恭嬪,因為她沒有生育,在嘉慶朝也沒有得到加封,於1805年去世。


白貴人、鄂貴人都是在乾隆快退位時封的,在嘉慶朝也沒有得到加封,住在壽康宮裡的西宮。


晉妃富察氏和壽貴人都是在嘉慶三年時乾隆最後一次選的,當時後宮按例進行八旗選秀,這次太上皇乾隆和嘉慶帝各自封了一批妃嬪,已經八十八歲的乾隆為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居然還在兩個秀女中選了兩位新人封為自己的後宮真是狗荒唐的。

這個晉妃是乾隆最喜歡的皇后富察氏的遠房孫女,因此乾隆將她封為晉妃,而另一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僅僅只是個貴人,兩者相差60多歲,對於這個即將進土的老朽哪怕封個皇后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只可惜晉妃和壽貴人這兩個天真的小姑娘,還在懵懂無知的年紀就莫名地當了先皇的寡婦。


總的來說,嘉慶對待他的先媽後媽都算不錯的了,乾隆在死前都給她們生了等級,乾隆死後,嘉慶也給了她們長輩的尊重,在其封號前都加了一個「太」字,不過她們到了晚年生活太枯燥乏味,沒有了生活樂趣,也沒有人關心,最後只能老死宮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06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