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想靠買股票在股市裡每月有1萬元的分紅,肯定要買「經營穩定,長期每年分紅,股價波動率低」的公司股票。
要買多少股票和投入多少錢和公司股價和分紅股息率都有很大相關性,下面具體列出幾家符合上述條件的公司:
1、工商銀行。經營穩定性值得信賴,上市至今每年分紅。按照當前每年每股分紅0.25元和4.3元股價靜態計算,要實現年分紅12萬元,需要購買48萬股股票,大約投入資金207萬。
2、建設銀行。經營穩定,也是每年分紅。近三年每年每股的分紅都在0.3元以上,當前股價5.55元,按年分紅12萬目標計算,需要購買40萬股,大約投入資金225萬元。
3、農業銀行。也是國有大型銀行屬性,近三年每年每股的分紅平均在0.19元左右,當前股價在2.9元計算,按照年分紅12萬的目標,需要購買64萬股,大約需要資金185萬。
4、交通銀行,近三年每年分紅在每股0.3元以上,股價在4.8元左右,按此計算,要達到12萬分紅需要投入195萬元購買40萬股。
5、中國平安。大型保險集團,經營長期優異,分紅也很大方,唯一疑問的是這些年的經營業績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房地產的發展,這個是否可持續?
中國平安每年分紅兩次,每股分紅約2.2元,當前股價均價20日均價不到50元。按此計算需要購買5.5萬股,大約需要投入275萬資金。
個人感覺這四隻標的股票比較符合需求長期穩定分紅的要求,中國平安的股價波動率會高一點,風險相對就大一點,但也可能帶來額外的股價上漲收益。
四家公司分紅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差不多,如果不喜好股價波動率和考慮資金投入大小,可以選擇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
我們可以來粗略算筆帳,以農業銀行股票為例,為什麼拿農行舉例,一是我個人很喜歡農行股票,二是農行永遠不會倒閉,三是農行分紅高,四是放眼分紅比農行高的股票有很多,但又同時比農行便宜的股票很少,我並沒那麼多資金,投資買入並長期持有農行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想從兩個狀況粗略算筆帳,有關農行的,即保守狀況下算算,正常狀況下算算,我們不拿理想狀況下算的帳說事。
首先保守狀況下,要想每月有1萬元紅利,那就是12萬/年,以農行分紅0.2元/股算,即需要60W股(600000x0.2=12W),我們假設農行股價現在漲到4元/股,則4×60w=240w,即我們要用240萬左右,去買4元/股的農行股票,可買60W股,每年分紅12W,折算到每月1W。
以上是保守算法,事實上看股息率,4元股價偏高了(股息率很低),不適合買入(在低股息率,高股價時買入即山頂價,很容易被套幾年,甚至套十多年還呈虧損狀態,農行股價一般在3元不到、4元以下之間價位,正常狀態下我們取3元股價為例,分紅還和上面一樣(假設它分紅不變,一直是0.2元/股),60W x 3=180W,即需要180W元,買入3元/股的農行,行60W股,分紅12W/年,折算成每月1W元。
如果你每年把紅利復投,則可以更好降低成本。
1個月1萬,一年就是12萬,按照股息率6%來算,只要投入200萬左右即可。
如果買到分紅率更高的股票,那麼所需投入的資金就更小了。
比如,農業銀行2021年的分紅率,達到了7.01%,也就是170萬左右的資金就能實現月入1萬了。
有些股民對於分紅不太會計算。
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拿農業銀行來說,每10股派發的紅利,是2.068元,含稅。
10萬股,就是20.68萬元,那麼12萬元,對應的就是5.8萬股左右。
按照農業銀行的現在的價格,3元左右一股,那麼就是174萬元成本。
之所以拿銀行股來舉例,是因為銀行股的穩定性是行業裡最高的,幾乎沒有風險。
尤其是國有銀行,幾乎沒有倒閉的風險。
縱然有一些上市公司,個別的年份分紅率遠超銀行股,但從長期來看,股息率還是銀行股最高。
穩定和短時的回報,完全是兩回事。
即便是分紅會除權,也不會影響每年的紅利權益。
想要靠分紅去穩定現金流生活費,銀行股是不二的選擇。
再聊個關於分紅的新話題,關於真實分紅和增長率。
銀行股分紅高,已經是廣為人知的一件事了。
但真正分紅高的,一定是銀行股嗎,茅臺難道不是嗎?
茅臺2021年的分紅,是每股21.675元,含稅。
如果按照1800左右的股價來看,股息率為1.2%,遠不如銀行股高。
這就給人一種感覺,買茅臺靠分紅來賺錢,還不如把錢存銀行。
但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偽命題。
當下買茅臺,分紅率不高,不代表過去買茅臺,分紅率也不高。
如果把時間撥回8年前,茅臺的股價只有180元。
如果按當時的價格,買入茅臺的話,現如今的股息率高達12%。
那些在茅臺幾十塊錢就買入的投資者,股息率更是達到30%,50%。
毫不誇張的說,光分紅就早就收回了當時的投資成本了,成本早就是負數了。
這也就從另一個維度證明了,分紅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為什麼一些高股息的公司不漲,是因為未來可能股息會下降。
上市公司分紅給了股東,拿走了上市公司帳上的錢,而後期上市公司賺不到錢,股價就會下跌。
到時候股價和股息就是一起往下走。
相反,一些上市公司,雖說股息率並不高,但公司卻在快速的成長。
一旦公司成長起來,不僅股價上漲,分紅勢必也會增多,看似股息率下降,其實股民能更多的分到錢。
這就是很多人對於分紅的誤解之處,只按照靜態去觀察股息。
卻不從動態去考量股息的可持續性和增長性。
股息的本質,其實是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股息率則取決於市值和分紅比率。
這些基礎的概念,是決定一個投資者能否走通吃股息的投資模式的關鍵。
拋開銀行股以外,但凡有穩定營收和淨利潤的上市公司,理論上都能通過投資,取得穩定的股息回報。
而股息率高的時候,是一個絕佳的買點,股息率低的時候,要考慮成長性能否跟上。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足夠高,那麼即便當下的股息率不高,也是可以投資的。
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已經失去成長性了,那麼即便股息率不錯,也要多考量考量。
因為,一旦業績變臉,股價勢必會往下走,不僅投資折損,分紅也會減少。
你8塊錢買的股票,股息0.2,等跌到了4塊錢,股息依舊是0.2。
看似股息率從2.5%,變成了5%,但實際你的股息率,依舊是2.5%,除非你在4塊錢的時候補倉。
股票市場其實沒有絕對的穩定一說,利用銀行股分紅去測算現金流,也只是經驗之談。
萬一銀行股的淨利潤下滑,那分紅減少也是情理之中。
雖說我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性很小,但也並非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所以,在投資高股息的股票時,也要進行適當的分散,以此來增加投資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最後還是聊聊分紅和除權問題。
很多投資者對於分紅的除權行為,其實是非常不屑的。
講難聽點,除權會導致分紅的「無效」。
因為分紅前後,股票的市值+帳面的現金是一樣的,而且分紅不一定填權。
簡單的說,分紅給人的感覺,是自己賣出了一部分股票,獲利的現金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這是一種表象,也是一種真相。
分紅除權是為了保持股價的平衡,避免分紅前後股價的暴漲暴跌,確保沒有套利空間。
但分紅是不是填權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絕對性。
因為股價的上漲,取決於這家上市公司能不能持續的賺錢。
如果上市公司走了下坡路,那分紅反而是利空,因為大股東變相的套現了。
如果上市公司依舊蒸蒸日上,那分紅一定是利好,是給予所有參與者的回報。
想要靠分紅來「維持生計」,那就要從本質上理解,分紅的投資邏輯,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你明白整個分紅體系之後,就會明白,分紅本身的價值所在。
不要人云亦云的去說分紅沒用,那是你還沒明白分紅的機制如何運轉,分紅的規律如何把握而已。
按今日價格計算
中國銀行3.22每十股分紅2元的,需要5萬股,投入16.1萬元左右,年化6.7%。
農業銀行2.92每十股分紅2元,需要5萬股,投入14.6萬元左右,年化6.8%。
工商銀行4.29每十股分紅2.93元,需要3.5萬股,投入15萬左右,年化6.7%。
建設銀行5.6每十股分紅3.64元,需要2.8萬股,投入15.6萬左右,年化6.4%
交通銀行4.88每十股分紅3.55元,需要2.9萬股,投入14.15萬左右,年化7.06%
郵政儲蓄4.54每十股分紅2.474元,需要4.1萬股,投入18.6萬元左右,年化5.37%
招商銀行37.46每十股分紅15.22元,需要7000股,投入26.2萬元左右,年化3.8%
華夏銀行5.2每十股分紅3.38元,需要3萬股,投入15.6萬元左右,年化6.4%
浙商銀行2.93元2021年不分紅,不確定性分紅因素高
民生銀行3.41每十股分紅2.13元,需要4.7萬股,投入16萬左右,年化6.25%
中信銀行4.9每十股分紅3.02元,需要3.4萬股,投入16.6萬元左右,年化6.02%
光大銀行2.97每十股分紅2.01元,需要5萬股,投入14.85萬左右,年化6.7%
浦發銀行7.18每十股分紅4.1元,需要2.5萬股,投入17.95萬左右,年化5.5%
興業銀行16.9每十股分紅10.35元,需要1萬股,投入16.9萬元左右,年化5.9%
平安銀行13.8每十股分紅2.28元,需要4.4萬股,投入60.72萬元,年化1.6%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2022年7月分紅10股分2.21元,現在10股是330元,2.21÷330=6釐69元x200萬=138000元÷12個月=每月11500元,買中國銀行股票用現在200萬元,每月收入1萬元可以做到。
「2~8」定律是股市的鐵律,即20%的人贏錢、80%的人虧錢;而贏錢的是資本運作者,虧錢的是普通股民。想靠股巿分紅、並且每月分10000元,可能是「王滿生找老婆,50%的把握」!
還是不貪便宜的好,你貪它的錢,說不定它要你的命!腳踏實地的幹點正事,賺幾個安全錢才是正道!
我是2007年進入股市的,目前還在股市混,我不是證券從業者,我的主業是藥劑師。
首先你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值得肯定,因為只是單純的將現金存銀行肯定要損失購買力為代價的,也就是要接受貶值,畢竟大多數人掙錢都不容易。
我覺得可以這樣考慮,每月1萬的收益差不多就是一年12萬的樣子。
如果靠股市分紅來生活的話要考慮上市企業能給你大約收益率為多少的分紅,既然是要進股市通過股票分紅,那首先要考慮接受波動的風險,並且要內心毫無波瀾的接受那些波動,穩定而長期的持有,這樣才能拿到那些上市企業給你的分紅,另外不能看到別人追逐熱點玩題材打板就眼熱,那是不行的,風險很大。
其實,尋找那些長期來看分紅穩定的企業相對來說還是安全的。
那麼,從分紅角度看,首先要確定選擇收益率有多高的企業,才能確定需要多少錢。
我覺得最起碼要選擇分紅率在8%以上的企業,也就是說本金在150萬以上,150x0.08=12萬。根據能夠選擇的企業的分紅率來最終確定需要投入多少錢,150萬隻是一個大概數字,收益率高就再少一點,收益率低就再低一點。
股市分紅只是上市公司的一種分配形式,而送股轉增可能會是更好的分配形式,可能還不用扣繳分紅的利差。當然老股東配股也是一種權益,但現時發行市盈率偏高、新增股發行價也偏高,則可能破發行權配股可能會猶如中招吃藥。A股中不分配的股票還真不少(像早期的佛山照明只是鳳毛麟角而己)。要想靠股市每月平均紅利1萬,可能以前只能在大金融(銀行證券保險)股票中去尋找,現在金融行業盈利也不是那麼容易了。我認為以往的思維也得與時俱進,得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