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人活70歲就行了,不需要太長壽,你認為呢?_人活到70歲必須死

掌之花說: 以年齡定生死不合理! 另外,死不死是閻王爺他老人家說了算,你想管,不怕他生氣?不怕他找你算帳嗎? …

掌之花說:

以年齡定生死不合理!

另外,死不死是閻王爺他老人家說了算,你想管,不怕他生氣?不怕他找你算帳嗎?

有資料顯示,中國人均壽命79.6歲,按照你的說法,活到70歲就夠了,那絕大多數老年人都不能自然死亡,都得自我了斷,殘忍了吧?

人的個體不同,身體素質各異。

有的人十來歲,還是個八九點鐘的太陽,卻老氣沉沉,病體嚴重,天天靠吃藥輸液續命!

而有的人,都一百掛零了,還是行走的衣服架子,身姿挺拔,行動敏捷。

有的人生性醜陋,無惡不作,人人痛恨,是活魔王!

而有的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純潔善良,是活菩薩!

這麼多不同的人,怎麼能一刀切,到了70歲就讓告別人世了呢?

我倒覺得,有些人最好能活500年,而有些人,還是小孩子呢,就該被mie了!

其實,題主的意思我懂,你不就是說人活的年歲太大,對家人是負擔嗎?

可具體到每個人,真的太不一樣了!

要我說,身體健康,生活有質量,對別人不是負擔,活得越久越是福。

而癱瘓在床,吃喝拉撒渾然不知,全靠家人日夜服侍,這樣的人早死早解脫!

這些只是我們美好的念想,誰來實現?

恐怕還得交權給閻王爺,由他老人家定奪和實施吧?!

劉承澤3說:

生死由命,誰規定不準活了,我反對人活70歲就行了的觀點。

本人1953年4月出生,明年實滿70歲,身體狀況良好。雖然70歲了,仍然做到:走的快,吃的快,說的快,拉得快。

50後這一代人,把新中國成長中所有的苦難吃過遍。我上山下鄉就去了八年,是知青大返城才回來的。進了一家國企,工種是木匠,又要從學徒開始幹起,三年後出師轉正。

26歲返城,30歲結婚,婚後只準生一個小孩,否則工作不保。

工作,家庭剛穩定,下崗分流的衝擊又一地雞毛。自謀生路,自交社保。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退休金少得可憐。

舒坦了十年了,心安理得,耳邊又傳出不準活聲音,使人討厭。我個人打算:

不到九十九,真的不想走!

何處有芳草說:

引言:人活七十古來稀。據統計,一個人活到50歲的概率是92%,活到60歲的概率是83%,活到70歲的概率是44%,活到80歲的概率是18%,活到90歲的概率是1%,活到90歲以上的概率只有0.6%。觀察一下你的周圍,看看是不是這個規律。可見,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已經處於人均壽命的中上遊了。

那麼,「人活70歲就行了,不需要太長壽」這種觀點正確嗎?芳草認為,這要視具體情況而言。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古往今來,不管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人們都把長壽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是最公平最公正的,因此壽命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盡享榮華,他們自然覺得70歲太短,渴望長命百歲;但與此同時,有的人壓力山大,貧困交加,疾病纏身,他們又覺得生不如死。可見,同樣是70歲,不同境遇的人,他們都有各自的觀點、看法和選擇。正如生命有沒有意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的父親58歲被檢查出骨癌晚期,離70歲整整一個輪迴。看到他整天躺在病床上寢食難安,疼痛難忍,一家人心急如焚,無能為力。從確診到去世前整整6個月,從體壯如牛到骨瘦如柴,病人的那種疼痛和煎熬絕非常人可以體會和承受。這樣的「長壽」對於親人或者自己來說是一種幸福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但同時我們還看到,有的人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卻年紀輕輕,罹患絕症,而英年早逝,撒手人寰,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僅今年7月一個月,就先後有9位名人相繼離世:內地影視業大佬李力,51歲;實力派演員劉伯勳,41歲;臺灣歌手朱俐靜40歲......不能不說,他們的離世對於社會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渴望長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我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把握生命的寬度。不管能力大小,貧富貴賤,只要家庭和睦·,開心快樂,不要說70歲,就是活到80歲、90歲甚至百歲那也是幸福的事情;相反整天臥病在床,不能自理,身心煎熬,行屍走肉,這樣的長壽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又有什麼意義呢?

小結:一個人的生命,與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等眾多因素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掌控。因此,我們應該珍愛生命,活在當下,以陽光、快樂、朝氣、作為的態度迎接和過好每一天,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擁有,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不給自己留下太多的生命的遺憾,這才是正確的生命觀。你同意嗎?

劉閒閒說:

我小舅去世的時候,我八十二歲的外公坐在舅舅的墳前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都還沒死,你們怎麼就死了?怎麼不讓我也早點死呢?

我外公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已經死了三個了,加上我外婆,他已經送走了四個至親之人了。

外婆比我外公大兩歲,她去世的那年剛剛五十五歲,她是被活活疼死的。

不知道她生了什麼毛病,渾身疼,去醫院檢查也沒檢查出來什麼病,只能靠吃止疼藥止疼。後來止疼藥也不管用了,就只能硬生生地挺著。

外婆的身高在女的裡面就算是高的了,她身高一米六七,自從生了病後,體重一天比一天輕,後來就連我媽媽,都可以不費力氣地把她從床上抱起來。

最後的日子,她疼得連打滾的力氣都沒了,她躺在床上,流著淚求我外公想辦法讓她早點獲得解脫。我外婆和外公的感情非常好,兩個人雖然時有爭吵,可我外婆雖然有些強勢,卻很講道理,我外公和我舅舅、舅媽都對她非常尊敬和信服。

看著我外婆那虛弱的樣子,外公的內心也是非常痛苦,可他也是自私的,他寧願看著我外婆痛苦,也不希望外婆離他而去。在外婆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像是有預感一樣,她讓外公守在她的床前,不讓外公離開她半步。

雖然她已經虛弱地說不出話來,可她還是用盡力氣告訴外公她要走了,外公一個一米八高的大漢,哭得不能自已。他一邊哭一邊一遍遍地說外婆心狠,外婆說不出話來,就只能陪著外公掉眼淚。後來兩個人都不哭了,外婆就靜靜地躺在床上聽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話。

外公說:還好先走的是你,你走了我每個月還有退休金,我至少不用為吃喝犯愁,只要我能動彈一天我就不會麻煩咱兒女,要是我走在你的前頭,留下你一個人,我還不放心呢。你就安心地走吧。

外公一直握著外婆的手,直到外婆的手變得僵硬而冰冷。

我大姨是因為和丈夫吵架,自殺死的。

都說老大疼,老小嬌,我大姨作為外公的第一個孩子,外公在她身上傾注了很多的愛。如果大姨喜歡學習的話,不管家裡有多困難,外公和外婆應該都會不遺餘力地供她讀書,只是她最不喜歡的就是讀書,天天逃課逃學,外公無奈之下,只能讓她上完初三就退學了。而我媽恰好相反,她非常想上學,可小學都還沒讀完,外公就不讓她讀了。

外公在我們那邊的水電站上班,大姨退學後,外公不管去哪裡都會帶著她,有時候就連和同事一起吃飯喝酒也帶著她,足以看出外公對大姨的偏愛。

等大姨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年紀的時候,外公對大姨的婚事自然是千挑萬選,不止自己要滿意,還要徵得大姨的同意。最後外公和大姨都相中了大姨父。

大姨父年輕的時候長得非常帥氣,他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家裡就他這一個兒子,他父親在他們村的學校裡當校長,這個條件算是比較不錯的了。可是大姨嫁過去之後卻苦不堪言。

原因是大姨父從小被嬌生慣養,以至於好吃懶做,他父親託人給他介紹了好幾個工作,都沒幹幾天就不去幹了,不是嫌苦就是嫌累。大姨只能和他在家種地,可他地也不會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所有的重活都指望我大姨一個人。

慢慢地,大姨有些越來越瞧不起大姨父,兩個人的爭吵也越來越多。大姨父還喜歡上了喝酒,他每次喝醉後都會發酒瘋,不是在村裡罵大街,就是回家揍我大姨。我大姨一直以來都比較高傲,自尊心比較強,她被姨父揍了不僅不好意思告訴我外公外婆,就連她的兄弟姐妹她也瞞著。

直到有一次,她又被大姨父喝醉酒後揍了一頓後,她衝動之下喝農藥自殺了,撇下她的兩個孩子和她的老父親,走了。

大姨死了之後,大姨父也是非常後悔和自責,他跪在我外公面前,任我三個舅舅對他一陣拳打腳踢,而我外公表情木然地坐在馬紮上,懷裡抱著我大姨的骨灰盒,對一切都不聞不問。直到很久之後,姥爺才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踉蹌著往門外走,好幾次都差點摔倒了。

那一年我外公六十歲,他剛從我外婆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沒兩年,我大姨就去世了。

我大舅突發腦溢血去世,他死的那年剛剛48歲。

我大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身材有些魁梧,人非常地樂觀,最喜歡逗小孩子,帶小孩子一起玩,他們村裡人都叫他老頑童。不是因為他老才叫他老頑童,而是因為他輩分高,他們村裡人很多比他年齡還要大的人都叫他爺爺或叔叔,還有叫他老爺爺的。

我大舅特別愛吃肥肉,一個人能吃一大盤子,隔上幾天不吃就饞得難受。可他沒有高血壓,反而有些低血壓,有時候低得還挺厲害。

那兩年他和舅媽種地很拼命,除了自己家分的那些地,還和村裡承包了好幾畝地。因為表哥年齡大了,該娶媳婦了,他們想多攢點錢給表哥結婚用。

那天大舅照常去地裡幹農活,因為舅媽還要給家裡養的豬和雞餵食,所以大舅先去了地裡。他們那天是準備去玉米地裡拔草,玉米雖然長得還不是很高,可也差不多到人的腰部了。大舅應該是拔了沒一會就暈倒了。

舅媽來到之後沒見到大舅的身影,她喊了兩聲也沒人應,她以為大舅去了另一塊地,於是她就走了。可她連續把他們家三家玉米地都跑了一遍也沒找到大舅,她就又返回去找,這才在第一塊地裡找到了大舅。

大舅被發現得有點晚了,他腦幹出血,在重症監護室裡呆了半個多月,最後還是走了。走之前都沒能再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這些親人。

自從大舅被送到醫院後,外公就一直守在醫院裡,他守在那也沒什麼用,也見不到大舅,重症監護室不讓任何家屬進去,可外公不聽任何人的勸,堅持日夜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他就是希望大舅萬一哪天睜開眼睛的時候,身邊不至於一個親人都沒有。

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都有些心疼外公,經常有護士給外公送吃的和喝的,有時候還陪他聊會天,寬慰他幾句。

大舅走的那天,外公像是突然被抽乾了渾身的力氣,他一屁股坐在醫院走廊的座椅上,囁嚅著嘴唇說:我還等著你醒來看我一眼呢……那一年,外公七十三歲。

我小舅因為膀胱癌去世,從確診到離世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小舅是外公最小的兒子,除了大姨,外公最疼愛的就是我小舅了。小舅一開始小便的時候帶血,他並沒有拿當一回事,以為是上火。自己去村裡的門診上拿了些消炎去火的藥吃了。

可連續吃了十多天,症狀還是一點改善都沒有,反而還有些加重的趨勢,小便的時候還開始隱隱作痛了。於是他就去縣醫院做了個檢查,檢查出來膀胱癌。

我小舅算是外公這幾個兒女中,日子過得最貧窮的一個了。醫生說可以做手術,膀胱癌的治癒率還是挺高的,術後恢復良好的話,再活個五年或是八年還是有可能的,手術加化療的費用可能需要十萬左右。

可別說十萬了,我小舅家就連兩萬都拿不出來。就在他們想放棄手術的時候,我外公把他的工資卡給了我小舅。他工資卡裡有十來萬塊錢,是他這些年來攢的。他說他本來是打算等他死了之後讓幾個兒女平分這些錢的,現在小舅需要錢,就把這些錢都給小舅了。

他還給小舅說,只要有一線希望,不管花多少錢,他都會給小舅治。

小舅順利地做了手術,也按照醫生的交代,做了幾期化療。就在我們都以為小舅沒事了的時候,沒用半年,小舅就又復發了。而這次癌細胞來勢洶洶,醫生說已經沒法做手術了。

外公不相信醫生說的,他那年都八十二歲了,他跟著我小舅跑這跑那,到處求醫問藥,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都看了。可奈何我小舅的病情發展得太快了,從復發到他去世一共還不到半年的時間。

外公親眼目睹了小舅死之前所承受的所有的痛苦,癌症患者在癌痛發作的時候真的很痛苦,小舅去世的時候,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活著對於他來說真的是一種折磨。小舅去世的時候五十歲整。

小舅下葬的時候,外公一聲都沒哭,一滴眼淚都沒流。可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後,他一屁股坐在我小舅的墳前,失聲痛哭,一邊哭一邊說:我都還沒死,你們怎麼就都死了?怎麼不讓我也早點死呢?

我外公今年已經八十四歲了,他的身體還是挺硬朗的,一個人騎著電動車去趕集,一個人住著,不麻煩任何一個兒女。雖然他的身體還不錯,卻感覺他活得一點都不開心,他經常念叨:人活到八九十歲真沒什麼意思,六七十歲就可以了。

有的人說:人活70歲就行了,不需要太長壽。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什麼樣的人會這樣想呢?

1、日夜承受著病痛折磨、或是不想拖累兒女的人。

對於一些七十多歲的癌症患者來說,他們天天承受著非人的折磨,活著對他們來說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身體上的病痛讓他們巴不得自己早點死、早點獲得解脫,同時也不想再拖累自己的兒女,所以不想再繼續活下去。

還有一些臥病在床無法自理的八九十歲的老人,他們承受著巨大痛苦不說,還活得毫無尊嚴可言,想想自己六七十歲身體沒毛病的時候,格外地懷念那個時候,同時心裡暗暗想,自己還不如在那時候就死了,那樣就不會像現在這般痛苦了。

2、兒女不孝順或是丁克一族。

70歲差不多是一個分水嶺,70歲以前大部分人的身體是比較好的,自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過了70歲以後,身體各種毛病可能就會隨之而來。很多人都明白這一點,他們因為兒女不孝順,知道自己生病後兒女不可能照顧自己,或是本身就沒有兒女的,因為不想讓自己活得無助和沒有尊嚴,所以希望自己能在70歲左右還可以自理的時候去世。

3、白髮人送黑髮人,心靈受過傷的人。

有的老人的兒女可能因為生病或是意外已經去世了,徒留老人一人生活在這個世上,老人可能就會生出厭世的情懷上,別說活到70歲了,可能他們都已經做好了隨時去世的準備,巴不得自己能趕快離開人世,因為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這個世上,對他們來說真的很寂寞、孤獨。

4、年齡還不大,親眼目睹過老人的悽慘。

有的人可能還年紀輕輕、正當壯年,可他們親眼目睹了老人生病後所承受的痛苦,或是看到有的老人生活得悽慘,所以他們發出感慨,認為人不用活的太長了。實際上,等有的人老了之後可能就不會再這樣想了,人越老越怕死,真到了那時候,可能恨不得能多活幾年。

人到底活到多少歲就行了,我認為這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身體一直健健康康、無病無災的,活到九十多歲、一百多歲都可以,可對於一些承受著痛苦的老人來說,還是早點獲得解脫比較好。

可人的壽命到底能活多少,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我們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只要我們活著一天,我們就應該認真、努力地活著。

乘風破浪DL說:

跨入2023年,我虛歲剛好70歲。

俗話說:草木-秋,人生一世。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70歲了。

尤其是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無憂無慮,一天天過得更快。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那陣子,看看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都覺得很老很老的。

如今想想,那個當時,他們的歲數與我現在的歲數差不多,也就是七十來歲。

那麼,人究竟活多大歲數好呢?我覺得,這個回答由不得你我這麼簡單一說,是由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所決定的。

一個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的人,你去問問他們,哪有一個人不願意長壽的?別說是活到70歲,就是活到80歲、90歲、甚至是100歲都不覺得長。

問題是,人活多大歲數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在活著的時候,必須是身體健康才行。如果一個人病病泱泱的,不是腿疼就是胳膊腰疼,每天都處在痛苦之中,生不如死。那麼,別說70歲,我看,他自己多活一天都不想活。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年朋友們,我們現在趕上了好時候,吃不愁,穿不愁,只要心態好,人人能長壽。

我住長江頭N說: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老嶽母,只差一個多月就整整活了100周歲

辦理喪事的時候,大女兒81歲,大兒子79歲,其餘五個子女都70左右,幸虧老嶽母的這些子女身體狀態還都行。

但是,一幫老態龍鐘的老人操持老母親的喪事,感覺很有些勉為其難了,沒辦法,那是你作子女應該盡的責任。

那時,我就在想,作為老人,為了兒女也真不能活太大的年紀,否則,兒女都七老八十了,有的兒女本身自理都費勁,如何侍奉老娘或老爹呢?

這樣說來,這位題主所提的問題似乎很有道理,可是這上限70歲又似乎有點殘酷。

我今年74歲了,按題主的規定多活四年了。天熱的時候,我回老家焊了一個大鐵門,又把老家的門樓子扒了,重新壘了門樓,換然一新,我一個人整整幹了半個月,現在是每天打桌球,你說我這種身體狀態,雖然超過你規定的70歲了,可是談死,感覺還是早了點。

如果把死亡的時間放寬到80歲,照樣還會有人喊殘酷,因為80歲身體很好的多的是,身體好,人家肯定想多活幾年。

即使把年齡放寬到90歲,我相信照樣有喊殘酷的,因為90歲身體好的也不再少數。

我想,這世上沒有人不想活100歲的,但真能活100歲的又是寥寥無幾。

記得「三國演義」裡,劉備臨死時和諸葛亮說過:人過五十,不為夭壽。

可見,在古人眼裡,人能活過五十歲就很不錯了。

公平的說,對社會而言,老人多負擔就重,老人越多負擔越重。

目前,我國70歲以上老人有2.41億,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若是按題主的建議都做了減法,這馬路、商場、醫院立刻要清靜許多。

可惜呀!就是這麼矛盾,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乎!

當下,國富民強,太平盛世,老百姓生活富足,有誰不想多活幾年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都是地球上的匆匆過客,就算你活100歲,對地球來說也是一瞬間的事。

人生可能不一樣,有富貴有貧窮,有幸福有悽涼,但結局都是一樣的,在這一點上,老天又是公平的,

人老了,這是任何人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身體好,能自理,活多大年紀都不多。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纏身,用人侍奉,這才是最無奈的。到那時,生與死,都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這才是老人最無奈的事情了。

說到底,雖然人們總說「我命由我不由天」,可實際上,生,由不得你,死,也由不得你。

「列車通往的黃泉站,月臺上站滿了來迎接的已故人,這那是悲劇,分明是團圓」忘記了在那看到的這句話,果真如此,壽終正寢也未必是件不好的事。

我是藍月說: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何人提出來的?難道人人活到70歲,是被你規定劃分好了的嗎?

人的壽命各有定數,所謂不需要太長壽,會不會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活到70歲,你已經成為了家人的負擔,那會遭到家人的嫌棄,所以不需要繼續活嗎?

第二:活到了70歲,如果是一個人,孤寡孤獨,覺得活著沒意思,所以不需要繼續活嗎?

第三:活到70歲,身體羸弱,疾病纏身,活著就是一種痛苦,多活一天就多遭罪一天,所以不需要繼續多活嗎?

第四:活到70歲,後人不愛,又沒有朋友,吃不好,穿不暖,可憐兮兮,生活無趣味,所以不需要多活嗎?

第五:活到70歲,壞事做絕,犯了眾怒,遭人唾棄,人人喊打,所以不需要多活嗎?

總而言之,70歲是不可以給每個人定下的,何況現在70歲的人,身體好的大有人在,難道就不讓人家活了呀!即使有我提到的前面這五種人,人家的壽命長短也不是我們哪個人說了算的,難道不是嗎?

鍾南山84歲了,還在為人類做貢獻呢!李蘭娟79歲了還在日日夜夜為國民操勞呢!95歲的張富清老人,光黨齡就是71年,深藏戰功就60多年,每一個日子,都是實實在在的歲月刻度。這些為國為民的人豈不是應該活得更長久,對我們的貢獻更大嗎?!

話再說回來,即使貧民百姓,也有自己活著的權利。即使我前面提到的五種情況存在,我們也沒有任何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

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每個人都想長命百歲,每個人都不僅僅只是想活到70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個人身體健康的人越來越多,70歲絕對不是健康人所期望的分水嶺,他們的生活會過得更好,壽命會更長久。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長命百歲。

難道你生命長度的期望值就是活到70歲嗎?這個問題我是真不敢苟同,不知道朋友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期待評論區留言喲!

小劉的生活記事錄說:

說說我媽吧,我媽活到七十三那年走的,記得72那年過年鄰居去拜年問我媽多大年齡了,我媽說到下年就是閻王不請自己去的年齡了?當時我聽了這句話我就說她大過年的拉些不吉利的話,當時我心裡就忌諱,不都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結果那年就查出病來,受了半年的罪就走,多虧老爸在身邊伺候,牌位上就寫著七十三,我媽以前還拉過這樣的話說人啊不能活年齡大了,大了豬不吃狗不聞了沒啥意思還不如趁著

能中用的時侯走了兒女還有個念想,是啊媽媽已經走了五個年頭了,我時常想起她。

我覺得人老了就算活到一百身體健康,能自理不麻煩兒女,活到多大年紀都行,如果身體不好,活多大年紀不能照顧自己麻煩孩子活著真得沒有意義,你們認為呢?

素言素語曰說:

偏癱老母親被子女送回老家,子女想讓繼父繼續照顧母親,可繼父也是有心無力,他哭著說:「我81了,不是還年輕,也是一身的病,我照顧不了啊!」

寒風瑟瑟,一處土房門前,放著一張竹床,竹床上躺著一個老人,這個老人名叫張順清。

張順清今年76歲,幾年前她中風偏癱,左側肢體完全失去知覺,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

回到家,看到門前的妻子,老伴馮迪華痛哭不已!

竹床上的妻子瑟瑟發抖,在冷風中醒了睡,睡了醒,看著妻子受苦,馮迪華既傷心又無奈。

他哭喊道:「我的清妹子,你怎麼這樣啊,你怎麼睡在這裡啊!」

看著丈夫如此痛苦,張順清也很無奈,子女不要她,大女婿把她送回來,她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什麼都做不了。

馮迪華上前想要將妻子抱回屋內,可81歲的他終究是有心無力,差點摔倒在地。

調解員見狀,趕緊伸出援手,將張順清抱進屋內。

此時,附近的鄰居聞訊走了出來。

鄰居們告訴調解員,張順清和馮迪華兩人都是二婚,兩人40多歲時走到一起,結婚33年沒有生育共同的子女。

鄰居小聲說:「三個女兒一個兒子都不照顧,負責都不肯負責,他(馮迪華)還出了錢,把他的工資都給了他們,結果一年不到就送回來了。」

原來,張順清的第一段婚姻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而馮迪華沒有孩子。

幾年前,張順清偏癱,而馮迪華身體也不好,患有心臟病的他每天都要吃藥,所以馮迪華出錢請張順清弟弟出面協調,讓子女輪流照顧母親。

不想幾個子女都不想管,都嫌棄母親太難伺候,不到一年就將母親送了回來,想讓馮迪華繼續照顧母親。

鄰居們指著不遠處,在距離馮迪華家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是張順清二女兒家。

而大女兒家也在不遠處,那棟寬敞的二層樓房就是張順清的大女兒家,門口還停著一輛白色小轎車,這和馮迪華的土房形成強烈的對比。

此時的大女兒家中無人,據鄰居說大女兒是去兒子家照顧孫子去了。

馮迪華無奈,只能先照顧起妻子。

張順清長期癱瘓在床,消化能力不好,於是馮迪華給妻子弄了一點開水泡飯。

馮迪華坐在床邊,顫抖著雙手,一勺一勺地將泡飯餵給老伴,淚光在兩位老人的眼中閃爍。

馮迪華想起在妻子中風癱瘓之後,子女不管不顧,他無力照料,淚水又止不住地從眼角流出。

之後,在鄰居們的勸說下,馮迪華請張順清弟弟出面協調,拿出4萬塊作為張順清百年之後的安葬費,還將自己900塊的退休金都給了他們,張順清的子女才同意輪流照顧母親。

可如今子女們出爾反爾,將妻子送了回來,這讓馮迪華既無奈又氣憤,他要討個說法。

看著老無所依的老兩口,鄰居們義憤填膺。

鄰居們憤憤道:「看不過眼了,太不像話了,兒子蓋房子娶媳婦生孫子,他的錢全給了他們。」

馮迪華是名中學食堂的退休員工,當初張順清嫁給她時,還帶了一個小女兒過來,為了張順清這個家馮迪華付出所有,更將小女兒視同己出。

那麼現在小女兒能照顧母親嗎?

來到小女兒家,馮迪華朝著女兒哭訴不斷,而小女兒如親生女兒一般安慰著父親,她讓父親不要傷心動了氣。

馮迪華表示小女兒並非不照顧母親,而是和他一樣,也是有心無力。

原來小女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幹重活,所以就算小女兒想去照顧妻子,馮迪華也會拒絕。

馮迪華無奈說:「我不能害她,她自己身體不好,她已經出了錢,她出四百,我出九百。」

隨後,小女婿電話聯繫了哥哥姐姐,協商眾人一起出面解決此事。

第二天一大早,馮迪華早早地起來幫張順清洗漱,做飯,翻身,照顧妻子的吃喝拉撒,這對於一個81歲的老人來說,確實太過吃力。

隨後,眾人來到張順清二女兒家。

子女們都到齊了,對於將嶽母放在門口一事,大女婿沒有否認,他說:「我老婆也五十六了,肩周炎,身體也不好,實在照顧不了,現在去了兒子家,家裡就剩下我自己,沒人照顧她,我只能把她送回去了!」

大女婿表示他家確實沒有照顧嶽母的條件,那麼張順清的兒子又是什麼說法呢?

張順清的兒子表示,他之前主張將母親和繼父一起接到家裡,安排兩人的吃住,只需要繼父照應一下母親,不需要繼父出一分錢,但繼父就是不肯過去,他才不想管母親的。

此時的馮迪華還是選擇了拒絕,他無奈道:「我自己本人有心臟病,肺也不好,我過去照顧她,我照顧不了,我81歲了不是還年輕啊!」

張順清的兒媳也站出來表示,她確實負責不了這麼多。

兒媳委屈說,她自己的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照顧,一個兩歲的孫子要帶,兩頭母豬要喂,家裡洗衣做飯都需要她操持,她直言吃不消!

調解員出言相勸,兒子沉默不語,不想兒媳卻站出來表示,母親他們可以單獨負責,但需要馮迪華補償母親這30多年的付出。

兒媳將母親張順清和馮迪華30多年的婚姻當成僱傭關係,要求馮迪華支付30年的保姆費,這徹底激怒了馮迪華。

馮家親戚和張家親戚都激動不已,雙方指責不斷,張家人想走,馮家親戚攔下車子,要求張家今天必須給個說法。

迫於形勢,張順清兒子表示,只要馮迪華補償4萬塊的善後費,兩人辦理離婚手續,他就接回老母親。

當天,馮迪華沒有同意,他打算考慮後再決定。

回到家,思考過後,馮迪華打算交出這4萬塊。

馮迪華省吃儉用了一輩子攢下了8萬塊錢,原本他打算自己用4萬,百年後給老伴留4萬。

可為了老伴,他決定交出僅剩的這4萬塊。

得知情況的鄰居們紛紛站出來替馮迪華打抱不平。

鄰居心酸道:「好省的,都不吃油,兩個老人都不吃油,就是為了省錢,十幾公裡的路,不坐車走回去,這都是他們一點點攢下來的錢。」

馮迪華心意已決,他只希望張順清的子女能夠好好照顧母親,不要再出爾反爾。

對於馮迪華的這個決定,張順清也同意了,她不想再拖累丈夫,她希望丈夫能多活兩年。

馮迪華輕輕地抱著妻子,眼含熱淚,吻著妻子的額頭,溫柔地說:「最後一次親你一回,再往後你也看不見我了,我也看不見你了。」

兩天後,馮迪華帶著這4萬塊和兒媳協商。

可此時的兒媳卻又提起了要求,她覺得4萬塊太少,竟要求馮迪華每月再支付900塊作為母親的生活費,還要馮迪華先支付十個月,也就是9000塊。

也就是說,只有馮迪華一次給他們49000塊,他們才肯去接回母親。

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本就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可現在他們卻不斷為難母親,這讓馮家親戚忍無可忍。

調解員介入協調,他們勸說張順清的兒子兒媳,可兩人不為所動,兒子表示母親是外嫁之女,他們本可以不管,現在想讓他們管,就要給錢,不然免談。

後面,還是馮迪華再次做出讓步,他同意以49000塊來解決此事。

可馮迪華沒有帶夠錢,他要回家借錢,但他希望能先籤下協議,讓事情有個解決,讓妻子有個歸宿!

但張順清的兒媳仍不同意,她表示一切要等錢到位了再說,這樣的態度讓人既心寒又憤怒!

之後,馮迪華準備好了錢,可張順清的兒子卻仍不接母親回去,再之後的事,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但此事告訴我們,遇到不孝的子女,活得太久,真的並非好事。

所以才有,人活70即可,不要太長壽,這種說法。

我覺得這種說法,也對,也錯。

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人過了70歲,身體就大不如前,各種疾病纏身,動不動生病住院。

有些老人甚至中風癱瘓,或者患上老年痴呆,他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子女照顧,麻煩子女不說,其實這樣的老人也沒了尊嚴。

身體的不適加上心理的變化,這樣活著對老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折磨。

再者,久病床前無孝子,此時的子女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對著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確實很難能細心周到地照顧好父母。

並非子女不孝,這是現實的狀況,生活的無奈。

但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盡的基本義務,不管父母如何,子女都應儘自己的一份力,而不是如文中的子女般不斷推脫,提條件,這就是子女的不對。

說這話錯了,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70多歲的老年人身體一般都不錯,再加上老人都有退休金、養老金,足夠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完全可以多享幾年福!

在這裡,還是希望張順清的子女能夠承擔起贍養母親的責任,而不是將一切都推給繼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151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