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你們見過最冷漠的家庭關係是什麼樣子的?_你們見過最冷漠的家庭關係是什麼樣子的英語

率真櫛風沐雨說: 他和我是同村的,大我幾歲,按道理來說,我們玩不到一塊,也不可能有交集。可是那時每年臘月二十幾…

率真櫛風沐雨說:

他和我是同村的,大我幾歲,按道理來說,我們玩不到一塊,也不可能有交集。可是那時每年臘月二十幾,村裡都會組織文藝節目,我和另外一個年齡比我大,個子和我一般高的女孩(按輩分我叫她堂姑),還有他,三個人一個組合,他演的是一個反穿皮襖,挑著貨郎扁擔,一路吆喝的貨郎,我和堂姑是一對買貨的女孩,整個劇情就是買貨的女孩和貨郎討價還價的過程。我們倆化著簡妝,穿著裙子,拿著扇子,圍著貨郎和放在地上的扁擔走十字,唱小曲……

這段小時候的美好記憶讓我終身難忘。那時我才小學三四年級,他已經是初中生,正是青春懵懂,天馬行空的年齡。

後來他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專,假期裡經常來我家拜訪老師,因為我父親很早在村學教書,給他帶過課。後來他高考失利要復讀,他固執的父親因為家裡太窮不同意,是我父親做的思想工作,他才賣了糧食,得以復讀的機會。

大專畢業後他忙於工作很少回來,偶爾回來一次,還是會去看望他的老師——我父親。父親去世後,好多年再也沒見過他。

直到我家兒子上了大學,因為不喜歡所選專業,有熟人介紹說,讓我們找找那個人,看能不能轉專業。我才知道他原來就在兒子就讀的大學教書,而且已經是教授級別,博士生導師。

我本來不想麻煩人,可為了兒子,只好聯繫了他,加了他微信,他果斷通過並幫了忙。為了表示感謝,我們給他寄了幾箱家鄉的蘋果。

在村裡人眼裡,雖然當時他家一窮二白,但他一路讀書很爭氣,現在是高校的教授,可以用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我們是同村老鄉,小時候還一起演過節目,又同是父親的學生。雖然多年未曾聯繫,但聊起來就像兄妹一樣親切熟絡,一點兒不陌生,感激他對我的信任和不設防,讓我了解到他貌似風光無限背後,實則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

經了解才知道,那年復讀,因為偏科嚴重,高考考了一個大專,可是因為在校學業好,各方面表現不錯,被留校當老師兼班主任,當時他看上了他們班的一個女生,就是他現在的媳婦,結婚生子,順理成章。聽村裡人說寒暑假經常攜妻兒回老家,只是我沒見過。

後來他不斷進修,調到省城高校,就把媳婦也調到一塊,一家人團圓了,應該是皆大歡喜。可不知為什麼,他們越來越沒話可說,關係越來越緊張。

他說白天看似一家人,晚上各睡各的。表面風平浪靜的家,實則危機四伏,是一個冰冷的空殼。離不了,也過不好。為了孩子,只是在苦撐著,熬著。

他媳婦有糖尿病,他們吃不到一塊,就各做各的,得虧他們家的房子大,兩個廚房,每個房裡都帶有衛生間,互不影響。

他們平常不說話,一張口就是吵架,都是她找茬,罵他,罵兒子,有時兒子看不下去了,就和他媽懟幾句,他除了躲,多一句也不敢說。

她是個守財奴,把錢攥的很緊,他的工資每個月數字不菲,如數上交,只留個菜錢和煙錢。

他感慨道,他在家就是個長工,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所有的付出她都看不到眼裡,在外面萬人敬仰的他,回到家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尊重,他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寬慰他,可能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更年期,身不由己,希望他體諒一下對方。他說這更得也忒長了吧!他有時真想離了算了,可又怕人笑話。讓我不要把他的事告訴村裡任何人,我說,我很少回老家,即使回去也來去匆匆,哪有機會?保證不說,讓他放心。

說到做到,這麼長時間,關於他的一切,果真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包括我的親人。在村裡人眼裡,他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成了事業有成的鳳凰男,偶爾回來也是衣錦還鄉,他不想讓村裡人知道他的婚姻不幸而笑話他,我能理解。

他說他家兒子二十八九歲,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就是不談對象。我說,你們兩口子關係那樣,對孩子的婚戀觀怎能沒影響?他無奈地說,可能吧!可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他說他的工作很忙,有時出差到全國各地高校講課,出門連個問候的電話也沒有,就是半夜回到家,也無人問津,從來感覺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他很痛苦,也很矛盾,退休後是繼續搞科研項目掙錢,還是和別人一樣,回家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他寧願選擇前者,就怕在家呆不住,不想過那種天天鬧得雞飛狗跳的生活,他受夠了,可又無力改變。

他九十多歲的老娘依然一個人住在老家的舊房子裡,只有暑假他回來陪幾天,每年過年也是他一個人回來陪老娘,過完年就返回省城他自己的家。

真想像不到,兩個都是高校的教師,看似天作之合,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伴侶,其實貌合神離,回到家面對的是怎樣冷漠的一種家庭生活。

一個人光事業有成不算,如果沒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做後盾,再成功的人,內心也是一片荒蕪,也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和快樂。與其在婚姻裡煎熬,在這種冷漠的關係裡窒息,不如驕傲的單過,你們說呢?

Qun94說:

我公公家是文化人,外人看彼此說話客客氣氣,但是生活在這個家庭就感覺跟冰窖一樣,逢年過節回去公公婆婆永遠沒有一顆菜毛,一口開水,都是我老公買回家做個他們吃,我心臟做手術,出院以後去看公公,公公非常客氣說他非常掛念我,操心的寢食難安,但是沒有去看過我一次,回去一樣連口開水都沒有,她女兒做手術,我老公去陪伴,我公公問我老公,你姐姐怎麼樣,我老公說反正你有沒有事,可以去看看,我公公說好的,等她姑娘養了2個月回家看他,他還沒有來得及去看,其實坐公交車都不用倒車就可以達到,公公見我老公就說他非常掛念我兒子,他唯一的孫子,但是孩子長這麼大,沒有吃過他一個糖豆,一寸線頭,婆婆去世,大姑姐怕他孤單,讓我們回去陪伴他過春節,我們給他做好吃好,晚上睡覺,他說什麼都不讓我兒子上他的床,兒子說,爺爺,我洗過澡了,公公說,洗過也不行,我不喜歡外人上我的床,我公公是一個醫生,還是一個領導,過去拿的高工資,但是老公兄弟姐妹小時候卻連飯都吃不飽,公公一輩子對婆婆冷暴力,婆婆去世,公公在墓園寫懷念婆婆,瀟瀟灑灑寫了幾張,一口一個愛妻,公公一輩子對家人一毛不拔,最後被騙子拔的一毛不剩,連他的墓地都是孩子給他掏錢,看不要他掏錢,就挑一個最大最貴的。

喃喃自語的流氓兔說:

我的原生家庭。

從我記事起,任何時候,我媽只要開口跟我爸說話,我爸就一副很嫌棄,很不耐煩的神情,擺臉色就算了,嘴巴也是不饒人,而且一開口就衝著她咆哮。其實客觀地說,當時的我覺得我媽並沒有說一些很過分的話,只是小家子氣一點,囉嗦一點。當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明白,當心裡已經厭惡一個人,她不需要做什麼,光是出現,你就忍受不了。

我爸衝著我媽咆哮的時候,我媽就不做聲了,她幾乎不會頂嘴,所以爭吵的局面也是從沒有過的,我爸一開口已經把我媽壓住了,從頭到尾,都只是我爸一個人的舞臺,在外面那麼有修養有風度的人像個暴君一樣對我媽在發狂在咆哮。我們三姐弟從小到大在家為什麼會不敢出聲,都是被這陣勢嚇的。一家人相處一個晚上,可能都沒有十句話。所以別人家裡一家人坐在一起家長裡短,兒女說著學校的事,父母微笑傾聽的畫面是我們永遠得不到的奢侈品。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我爸還會對我們三姐弟笑。但自從我八歲起,自從他開始對我媽不耐煩,我就沒看見過他對我們三姐弟笑過。我爸很愛我們三姐弟,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也許他是不自在吧,也許他做不到這邊對我媽兇完,那邊就笑著面對我們三姐弟。多麼可怕,在這個家,我爸已經自動帶上了一個不苟言笑的面具。

可是他明明就會笑,我看到他和朋友們在一起,平時緊繃的臉舒展開來,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這樣在笑的爸爸,令我感覺很陌生,我一年也沒有見過他幾次笑。他只有在他朋友面前才會這樣快樂。

我還清清楚楚記得那年還在讀四年級的我,好幾個晚上,聽著他們房間裡傳出的我爸歇斯底裡的對我媽的怒罵聲,我難過得躲在被窩裡面壓抑著聲音無聲地哭。今天的我,想起這個場面,還是會為那個小小的自己心痛。

讀初中的我寫了很多信給我爸,有次在信裡,我說我已經對你們的關係不抱期待了,我不希望你們能相敬如賓,只求你們能「相敬如冰」,不開口說話就行了。甚至在信裡,為了他們各自的幸福考慮,我希望他們能離婚。

我爸給我的回信是,他不會跟我媽離婚,原因是我們還小,對我們成長不好。我那時一個初中生,都已經知道了我爸的虛偽。他不是真的為我們好,他只是怕離婚會影響到他的名聲而已。婚姻裡面的餡已經不見了,可是還是要裝做表面完整的樣子。

感恩生命中的一切說:

我一女同事說,她的原生家庭特別冷漠。為了敘述方便,我用第一人稱講她家的故事。

我們兄弟姐妹6個,從小我爸我媽就總打架。我爸長得好,風度翩翩的,還是小學校長。我媽就一家庭婦女,在家做飯。我媽也不知道聽誰的風言風語,總懷疑我爸跟著別人。我爸回家他就跟我爸吵,他們倆好像從來沒有好好說過話。我爸在家得不到溫暖,煩了,有時就到學校去住,一住十幾天不回來。那時候我們還小,我媽伺候我們,唉,也是夠累的。她就拿我們撒氣。我媽最看不上我二姐,因為一點兒小事兒就打她。打的最狠的一次,是因為我二姐忘了餵豬。我媽隨手抄起紡線錘兒就扔過去。我二姐的手脖子當時就鼓起個大包。這個大包過了10多天才消。

我媽對我們都不好,不是打這個,就是罵那個。現在我媽80多了,躺在床上癱瘓了。這幾天給她找了兩個保姆,就都叫她罵走了。唉,沒辦法,也就是我媽,要不我們都不管她。

女同事一邊說還還一邊抹眼淚,我知道她生在這樣冷漠的家庭,真的很苦啊。

王小花的退休生活說:

秋玲是我前同事,她丈夫於新是我們學校體育老師。於新出事兒時,兩個雙胞胎兒子才8歲。

於新體育專業畢業,高大威猛,脾氣火爆。秋玲是教英語的,小巧玲瓏,江南女子,溫言婉語。

秋玲跟於新的感情很好,兩個人在一起多年,於新對妻子疼愛異常,也特別愛自己兩個小老虎一樣的兒子。

於新籃球打得特別好,是我們學校籃球隊教練,經常帶著球隊到處打比賽,獎牌拿到手軟。學校的陳列室裡,籃球隊的獎盃獎牌獎狀佔了半壁江山。

於新很自豪很得意很飄,在體育組那真是他說一沒人敢說二。他自己也越來越不約束自己的暴脾氣,也為後來犯罪埋下了禍根。

10年前,一次籃球比賽之後的聚餐,於新酒後打架致人重傷殘疾,被判刑10年,賠償傷者100萬。

秋玲的天塌了。

為了丈夫的官司,秋玲費盡心思。受害者家屬提出100萬的賠償,為了湊足這筆賠償款,她首先想到了回婆婆家尋求幫助。

「於新打人致對方重傷殘殘,對方家裡提出100萬賠償,如果我們積極賠償了,他們就寫諒解書,於新就可以輕判,爸媽哥哥嫂子妹妹,求你們幫幫於新吧。」

秋玲哭紅了眼睛,卑微的懇求公公婆婆,和三個哥哥,還有小姑子。

公公婆婆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上面是四兄弟,老五是閨女。

公公是有工作的,婆婆是家庭婦女,五個孩子,只有小兒子於新考上大學,離開了老家。大哥二哥三哥家都在村裡,三個家庭住得都不遠,三兄弟和三妯娌都在附近開發區企業裡打工,公公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幾家人收入穩定,過得不說多富裕,也說得過去。

小姑子也嫁得不遠,婆婆家是開超市的,小姑子嫁過去以後就跟她對象一起幫助公公婆婆打理超市。雖然是村裡的超市,但是也有三四百平米,規模不小,加上開的年頭長,口碑好,利潤可觀。小姑子日子過得很不錯。

於新從小就是大高個子,好動,初中的時候身高鶴立雞群,達到了190,加上身體協調性柔韌性彈跳力都好,中考時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被重點高中一中錄取,後來順利考上了師大體育系,畢業後到省重點高中做了一名體育老師。

於新憑藉自己的能力跳出農村,在那個年代,成了於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但是在家裡,他其實並不是一個寵兒。都說老兒子大孫子爺爺奶奶命根子,於新這個老兒子,在他爸媽那裡並不受寵,在幾個哥哥嫂子那裡也不是香餑餑。

秋玲第一次跟於新回家見他的家人時,就深刻感覺到了這一點。

「爸媽,這是秋玲。」於新跟他父母介紹身邊羞澀膽怯的秋玲。

於新父親站起身,看了看秋玲,面無表情的嗯嗯了兩聲,然後就出去了。於新母親走到秋玲身邊,臉上掛著笑,剛要拉秋玲的手說幾句話,於新父親在外面使勁咳嗽兩聲,他母親立刻縮回了手,尷尬得笑了笑,也快速走到外面去了。

家裡冷鍋冷灶的,秋玲立刻感覺到了自己不受歡迎。

來之前,於新當著秋玲的面給他父母打了電話,告訴父母他要帶著對象回去,於新還說請哥哥嫂子們包括小妹都過來大家都認識認識。

秋玲為此買了很多禮物,父母哥哥嫂子小姑子都有份,給幾家的孩子也都包了紅包。有好幾天,秋玲一想到要見那麼多人,就緊張得睡不著覺。雖然自己不醜,可見公婆,見那一大家子人,她生怕言行舉止不當被未來婆家人笑話,給於新丟臉。

為此,於新還說:「你是我媳婦,有我在,他們誰敢挑你的毛病?」

一路人秋玲都想著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因為她聚在一起熱鬧的場面,秋玲的手心溼膩膩的一個勁兒的出汗。

可是到家裡,迎頭是一盆涼水。秋玲心裡有點沮喪。

「我哥哥他們怎麼都沒來?小妹也沒來?今天您是怎麼安排的?」於新追到院子裡問他爸媽。

「他們都忙,加班,請不下假來。」於新父親淡淡的說。

「她來就來吧,沒必要搞那麼大動靜,你們倆的事兒還是別打擾別人吧,各過各的日子。」

那天晚上,於新領著秋玲,挨家看望了三個哥哥,送上了秋玲給買的禮物和給孩子的紅包,哥哥嫂子們都客氣了幾句,他們倆就回來了。於新父親收到秋玲遞過去的好煙好酒,也沒說什麼就接過去了。

只有於新母親穿上秋玲買的外套高興得一個勁兒的說:「破費了,這衣服真好看,挺貴的吧?以後不敢這麼破費了,掙錢不容易,攢錢以後結婚買房子用。」老太太邊說邊用眼角瞥了老頭幾眼,好像怕自己說錯話一樣。

小姑子和她孩子的那份禮物秋玲交給婆婆讓她轉交的,後來小姑子打電話給秋玲,表示了感謝,這是秋玲此行收到的唯一一句真誠的感謝。

秋玲嫁給於新的時候,公婆給了她20000塊錢,哥哥嫂子每家給了2000,小姑子悄悄塞給她小哥於新10000,千叮嚀萬囑咐的不讓他們倆說出去。秋玲明白這裡的關節,自然不會到處說。

秋玲沒有婚房,婚禮也是於新家農村的大棚喜宴。這些秋玲都不在乎,誰讓她愛於新呢?讓公婆給他們在北京買房也不現實,北京的房價不是他們家能承受的。

秋玲娘家是溫州的,父母做了一點小生意。她家裡就她跟雙胞胎妹妹兩個孩子,秋玲父母雖然也喜歡女兒這個高高大大的對象,可是希望他們倆一起回溫州,不願意女兒嫁得這麼遠。

架不住女兒喜歡啊,在兒女婚姻大事上,妥協的往往都是父母。秋玲父母也不另外。

秋玲父母陪嫁了一套婚房,秋玲主動寫上了於新的名字,她是奔著與子偕老去的,寫誰的名字還不都一樣?

當公公婆婆得知兒媳秋玲在價值幾百萬的房本上寫上了兒子的名字時,也沒有多高興,給秋玲的感覺就是她這樣做是應該的一樣。

有於新對自己好就夠了,在秋玲的心裡,有愛飲水飽。

秋玲雙胞胎兒子出生以後,公公婆婆來看望孫子,爺爺掏了兩個紅包,看得出來,爺爺還是喜歡孫子的。婆婆留下來,幫助秋玲照顧兩個孫子半年。秋玲產假結束,婆婆被叫了回去,公公一個人在家不會做飯,不會照顧自己,日子沒法過了。

秋玲於新兩口子只能讓婆婆回去,秋玲轉頭向娘家求援。秋玲的小姨來到北京,給她帶孩子。小姨的工錢由秋玲父母給。

孩子可愛,夫妻倆恩愛,多少人羨慕他們啊。

意外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個先到來。

於新把人打成重度傷殘,判刑賠償。

秋玲為了給於新減輕刑罰,首先找到於新父母家,找到了於新的兄弟姐妹們。

「積極賠償和不賠償在判刑上差多少?」於新父親沉默半天,這樣問秋玲。

「律師說得差幾年,但是最終也得判刑。」

於新母親在哭,他的幾個哥哥和妹妹都沉默。

「我跟於新工資都不是很高,還要養兩個孩子,沒有多少積蓄,爸媽哥哥嫂子妹妹,求你們幫幫我把錢湊湊,就算我借的,以後肯定還,我給你們寫借條。」

秋玲說得懇切卑微。

一家人全部沉默,秋玲的話像扔進棉花堆裡,沒有一點迴響。

「你回去吧,我們商量商量。」公公許久才說了這麼一句話,然後大家紛紛站起來走了。

秋玲等了一個星期,公公和三個哥哥家沒有任何回音,只有小姑子兩口子開車來到家裡見了秋玲。

「嫂子,你別再等了,趕緊想別的辦法吧,他們說你肯定不會等四哥出來的,你要是走了,他們的錢就打水漂了,他們說,反正你的房子上寫了四哥的名字,他們的意思是,不如你把房子賣了,屬於四哥的那一半房款交完賠償還有富餘,他們也不要了,讓你用來養孩子。」

妹夫趁著小姑子帶倆侄子去樓下買吃的,悄悄告訴秋玲。

一股寒意席捲了秋玲的靈魂。從於新被抓,秋玲一直在奔走,去醫院照顧傷者,去跟傷者父母賠禮道歉,湊錢交住院費,她首先要給傷者父母一個說法,人家孩子畢竟還不到20歲,不管他有多大責任,他畢竟還是一個孩子,一隻眼睛永遠黑暗了,大好的人生毀了,於情於理她都要給人家一個交代。她也要給丈夫一個希望,丈夫也還年輕,孩子還小,需要爸爸,她從來沒有想到過放棄。

如今於新的血親們卻這樣猜測自己,而不肯出手相救。這種冷漠的親情,讓秋玲感到不解和心寒。

小姑子兩口子走的時候,給秋玲11萬塊錢,10萬是她倆的,那1萬是婆婆存在她那裡的全部私房錢。

秋玲的眼淚忍不住的往外滾,說什麼都不肯收,她感謝他們夫妻和婆婆的善良。最後小姑子夫妻倆扔下錢就走了。

秋玲賣了房,湊足了賠償款,拿到了諒解書。她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後來秋玲用剩下的房款在管莊買了一套小點的房子,位置偏僻了一些,價格便宜了不少。錢還是不夠,她父母和妹妹給她湊夠了,讓她沒有房貸的壓力。秋玲父母把生意暫時交給小女兒兩口子打理,來北京幫助秋玲照顧孩子到他們自己可以去學校。

十年獨自帶大兩個兒子的秋玲真的不容易,我們這些跟秋玲教同年級的同事,只要她倆孩子有事兒需要請假出去,為了她不被扣獎金,誰有空時間,都會主動頂上去,能幫一把就幫一把。遇到她或者孩子感冒生病,需要調課幾天,大家都無條件支持,我們這些外人能做的,也就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吧。

今年於新刑滿回家了,正趕上兩個兒子高考,秋玲也帶著畢業班,母子三人都很忙,於新宅在家裡照顧他們的生活。兩個孩子都考得不錯,估分在600左右,這幾天開始考慮填志願的事兒呢。

昨天於新接到他二哥的電話,二哥家的兒子下個月結婚,錢不夠用,想跟於新借錢。二哥明明知道於新回來這半年沒有任何工作沒有收入還借錢,明擺著是在跟弟媳婦秋玲借。

秋玲搶過電話給掛掉了,於新很不高興,說秋玲太冷漠,兄弟姐妹是親人,誰家有困難互相幫忙不是應該的嗎?即使不幫也不至於這樣吧不講情面吧?

秋玲覺得很委屈,她不知道該不該把當初他的父母兄弟,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是如何對待他們娘仨的告訴於新。

我後來退休了,離開了學校。秋玲的兩個孩子考上我們學校讀高中,秋玲才省心了一點,因為每個教這兩個孩子的老師都是他們媽媽的同事,都幫著他們媽監督管理著他倆。

秋玲的兩個孩子很乖很懂事兒很孝順。為了兩個孩子保持心理健康陽光,爺爺奶奶那邊的讓她耿耿於懷的事兒,秋玲一個人悶在心裡,全部屏蔽了兩個兒子。

現在她能告訴於新,讓兩個兒子知道嗎?

大兒子為二伯借錢的事兒也說了秋玲:「媽,二伯找咱們借錢,你有就借點兒唄,別太小氣了,我媽不是摳門的女人吧?」

昨天我回學校跟租我房子的學生家長交接,大門口碰到了秋玲,她今年又帶畢業班,急著去開會:「王老師,晚上您有時間吧?我給您打電話,跟您說點事兒。」

晚上,電話裡,秋玲哭了很久,她問我該不該把所有的事情告訴於新告訴兒子?

我沉默了許久,告訴她,如果是我,我會告訴於新,否則今後涉及他們家的事情,你要是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他會對你有很多誤會。至於跟不跟兒子們說,等你跟於新說了,跟他商量決定。

不知道我這個建議對不對?

寫在最後:

俗話說,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秋玲為於新堅守了十年,關鍵時刻她沒有得到公婆和哥哥們的幫助,後來她帶著兩個兒子艱難過日子,他們家也一直用懷疑她會跑的心態在旁邊冷眼旁觀,沒有伸出援手。

現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把手伸了過來,真有點說不過去了,秋玲拒絕沒有錯吧?

尤其是公公這個一家之主,冷漠對待秋玲,他的那些兒子們不是看父親的眼色行事嗎?有樣學樣,互相影響。

婆婆善良但是在家裡沒有經濟地位,沒有話語權,即使有一腔慈母愛又怎麼樣?

小姑子嫁給了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遇到了一個有人情味的丈夫,小姑子和婆婆給了秋玲在這個大家庭裡最大的溫暖。

秋玲說:「這份溫暖,我也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拓寬生命的寬度說:

我見過最冷漠的家庭關係是我的鄰居一家。

鄰居是是一個高學歷大學老師,住我們隔壁,三十多歲的樣子,長得又矮又醜,土裡土氣的樣子,他老婆雖穿著也很土,但五官端正,比老公長得漂亮,聽說他們原來同在一所小學當民辦教師,然後走到了一起,後來高考制度改革後男的考上了大學,後來又讀了研究生,男的上學期間都是這個女的在負擔男的生活費,但這男的現在身份變了,總嫌老婆長得不好看、不洋氣、沒文化,總之就是毫不掩飾的看不起他老婆,家裡家外,男人連正眼都不瞧他老婆孩子一眼,我們當時年輕職工都住在相鄰兩棟塔式樓裡,平時沒事,年輕的父母們喜歡聚在兩樓之間的水泥坪裡遛娃,拉家常,總是聽到從他家(他住一樓,窗口對著小坪裡)傳來女人的哭聲,不是大人的就是小孩的,這男的對老婆孩子非打即罵,也有人去調解過,但被男的罵了出來,領導也出面做過工作,但這男的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反而會認為是女的在外面講了什麼,於是變本加厲的折磨她......

直到有一天,這男的跟一學生勾搭上了,直接跟女的提出離婚,這女的不同意,男的步步緊逼,有一天,可憐的女人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在衛生間懸梁自盡……

當時也有人懷疑是這個男的害死的,但大家又沒證據,那時候也沒監控什麼的,最主要是娘家沒人,旁人雖然鳴不平,但在沒證據的情況下誰也不會貿然為一個已經死去的可憐人而得罪一個正在上升期的新貴,不過,這個事一直在我心裡有個坎,快三十年了,我眼前總出現那可憐的女人那雙驚恐不安的眼睛。

後來,這個男的跟女學生結婚了,又生了一個小男孩,上天無眼,這男的事業還蒸蒸曰上,他們的女兒跟他們一起生活,女孩成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小保姆,典型的現代版的灰姑娘,經常幹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家務活,後母倒也就算了,這父親沒有因為自己的親生女兒失去了毌親而有半點的憐惜,依舊、甚至更為嚴重的虐待女兒,好像只有兒子才是親生的,稍不如意往死裡打,當別的同齡孩子在外面嘻笑打鬧的時候,經常聽到這女孩子悽慘的哭聲,聽得我們心頭髮緊,雖然看不慣,但這也是人家的家事,不敢管,唉,同事們只能感嘆世界上有如此狠心的男人.......

有兩點至今我都想不明白,1、說好的因果報應呢?壞人為什麼一點都沒得到懲罰,反而青雲直上,現在又是處長,又是教授的,還這個頭銜那個名譽的一大堆的,活得滋潤著呢。2、一個男人是有多狠心,逼死負擔自己七年上學費用的糟糖之妻,還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不管不顧,連一個旁觀者都看不下去的事他卻心安理得,記得這個女孩只有七八歲的時候經常在大冬天用冷水給弟弟洗衣服,手都皸裂了,長滿凍瘡,我們幾個女的正圍著看她的手,正當其中一個媽媽回家去拿凍瘡膏給她之際,女孩遠遠看著父親走過來拚命掙脫我們往家裡跑.....因為怕她父親會怪她給我們說了什麼又免不了一頓爆打.....

再後來,女孩大了,被安排在單位做資料員,從此這女孩子就像與那個家沒了關係,家裡沒了她的容身之地,每天睡在資料室角落一行軍床上,在校園與父親偶爾碰到,女兒叫爸爸,做父親的看都不看她一眼,直到舉行婚禮,我們這些看著她長大的人為給這個可憐的女孩湊個人氣,連最平時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的都去相約去了,但她的父母都沒出現,也沒任何表示....

人性冷漠至此,以前只在電視電影、書本上見過,這個人是我唯一生活中親眼見到的,每每想到他,我覺的所謂蒼天有眼就是一個笑話。

薔薇之夏的小屋說:

47歲的陳永發欠下80多萬的債務,為了躲債,陳永發將名下的房子車子都給妻子,自己淨身出戶,不過兩人離婚不離家。15年後,妻子身價過千萬,有多套房產和門面,陳永發卻被妻子趕出家門,兒子還將他的用品都扔到門外,換了新的門鎖。

陳永發逢人就哭訴妻子和兒子無情無義,他覺得妻子顧家、有情有義,才同意用假離婚躲債,把財產都給她,現在看來妻子就是貪圖他的財產,如今目的達成,就不管他的死活了。

陳永發要求妻子還清他欠下的債務,並給他一筆補償,不然他不會離開這個家。誰知妻子說了一件事,讓陳永發勃然大怒,當天就將她起訴了。

陳永發的父親在他6歲那年去世了,母親身體不好,所以他十幾歲就外出打拼,掙錢貼補家裡。陳永發頭腦靈活,學東西很快,剛步入社會那幾年,他跟著別人做學徒。他身邊的同事發現聰明好學,嘴巴能說會道,懂得看人臉色,就勸他自己做生意,以他的能力,應該不會混得太差。

陳永發心裡清楚,以他打工的收入很難買車買房,他也想過自己創業,但母親總勸他踏實打工,所以他一直沒有辭職。陳永發母親去世後,創業的念頭又在他腦海燃起。陳永發辭職後,每天騎著自行車在外面跑業務。

那時他手裡沒有多少錢,一天只吃兩頓飯,晚上喝涼水充飢。也是在創業初期,陳永發認識了妻子吳秀芳。吳秀芳在表哥的店鋪打工,陳永發和吳秀芳的表哥有業務上的往來,時間久了,吳秀芳和陳永發成了朋友。

吳秀芳欣賞陳永發的衝勁和奔頭,像他這個年紀,很少有人能清楚自己要什麼,並為之堅持奮鬥。陳永發也欣賞吳秀芳年輕漂亮,為人處世周到得體,所以兩人認識半年後就相戀,結婚了。

吳秀芳和陳永發的目標是一致的,她們不甘心一輩子給人打工,所以決定趁著現在年輕,還沒有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事業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五年的時間,他們終於有了一家門面,成了街上小有名氣的老闆。

生意穩定後,吳秀芳才懷孕生子,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吳秀芳在家帶孩子,陳永發在外面談生意,夫妻倆男主外女主內,生意蒸蒸日上。孩子三歲時,家裡的門面又擴大了一些,賺的錢也比之前多了很多。

吳秀芳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可就在她認為歲月靜好的時候,陳永發卻變得越來越陌生,她好像不認識他了。

原來陳永發有錢後被身邊的朋友吹捧,有些飄飄然了。他是農村出身的窮小子,現在年過三十就有百萬身家,妻子漂亮賢惠,兒子活潑可愛,簡直就是人生的贏家。陳永發很享受朋友的恭維,開始跟著他們一起胡吃海喝,打牌到深夜。

吳秀芳勸他以生意為重,那些狐朋狗友並不是真心待他的,說不定哪天他就會栽到這些朋友手裡。陳永發認為妻子就是頭髮長見識短,不僅和那些朋友來往更密切,還在他們的撮合下,另結新歡。

吳秀芳知道這件事時,對方已經懷了身孕,還親自找上門勸她退出這個家庭。吳秀芳想離婚,可她不甘心自己辛苦經營的家庭輕易拱手讓人,也不想讓孩子年紀這麼小就沒有父親,多次勸陳永發收心。

陳永發不聽勸,每次吵架就對吳秀芳動手。陳永發認為吳秀芳已經年過三十,配不上事業有成的他。他已經想好了,如果和他相好的女人生下兒子,他就和吳秀芳離婚,讓她帶著孩子滾出這個家。

可離婚的事還沒落成,陳永發就出事了。他被那些朋友算計,打牌時輸紅了眼,不僅把三間價值一百多萬的門面輸了進去,還欠下八十多萬的債務。等那些朋友霸佔他的店鋪,追著他問他要債時,他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他欠債後,和他相好的女人擔心被連累,將他的聯繫方式拉黑了。吳秀芳見他實在可憐,問娘家人借了十萬塊貼補他,陳永發覺得吳秀芳才是真心想和他過日子的人,為了保住名下的一套房子和一輛車,陳永發決定和吳秀芳離婚,財產和孩子的撫養權都歸她一個人。

陳永發離婚後就躲去了外地,2年沒有回家。吳秀芳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為了賺錢,吳秀芳又租了一間門面繼續做生意。她做的是礦機生意,經常要去各個工地,兒子陳斌就坐在車後面,跟著她四處跑。那兩年,她經常在深夜痛哭。因為一個人又帶孩子又賺錢,真的太累了。

吳秀芳希望陳永發早日洗心革面,回來和她一起踏實過日子。2年後,陳永發回來了,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曾勸吳秀芳和陳永發離婚的那個女人。吳秀芳看到她懷中的孩子,才知道陳永發又和她在一起了。

陳永發說自己沒有地方住,當初財產都給了吳秀芳,他希望吳秀芳能彌補他一些錢。當時吳秀芳已經換了新車,只有房子還在。陳永發決定要走這套房子。吳秀芳不同意,這套房子已經寫了她的名字,陳永發憑什麼要回去?

當時追債的人知道陳永發回來,在小區門口蹲守。陳永發害怕了,他不敢繼續待在小區,只好和吳秀芳協商,最終吳秀芳給陳永發三萬塊,兩人籤了協議,以後這個家就和陳永發徹底沒關係了。

陳永發擔心別人追債,帶著錢再次去了外地。吳秀芳以為陳永發走之前會見孩子一面,或者抽時間陪陪兒子,可惜他眼裡只有錢,壓根沒有兒子和她。吳秀芳心灰意冷,不再奢望復婚,她只想好好掙錢,將來給兒子更好的生活。

吳秀芳本就是聰慧顧家又能吃苦的女人,她把精力放在事業上,一樣也能打拼出一片天。雖然她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好在生意順風順水,十年的時間,孩子讀了高中,吳秀芳也打拼了下不少家產,不僅擴大了店面還買下了幾處房產,身家過千萬。

陳永發離家這幾年,吳秀芳也聽別人說起過他。他在外面過得並不好,因為手裡沒錢,那個女人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他一個人打工度日,過得很是艱辛。

陳斌覺得父親經歷了這麼多,應該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就勸吳秀芳原諒陳永發,如果他表現不錯,就和他復婚,一家人在一起有個幫襯,總比她一個人打拼要輕鬆一些。

自從陳永發離開家後,吳秀芳一個人扛起了這個家的重擔,這些年她雖然很忙,卻不願再婚,找個人分擔。吳秀芳覺得如果再婚,對方不一定對陳斌視如己出,如今兒子希望這個家庭完整,她願意給陳永發一次機會。

陳永發接到陳斌的電話,連夜坐火車回了家。他知道吳秀芳不會輕易原諒他,便主動做家務、做飯,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三個月過去後,陳永發向吳秀芳提出復婚,吳秀芳想再考察他一段時間,就沒同意。

陳永發擔心吳秀芳心有所屬,每天跟在她後面,不讓她一個人開車出遠門,不讓她和朋友逛街,吳秀芳和他解釋好幾次,她需要屬於自己的空間,陳永發認為她在撒謊,兩人總是吵架。

吳秀芳覺得陳永發和她不合適,她人到中年,應該為自己而活。吳秀芳拒絕了復婚的提議後,在朋友的介紹下相親了。

陳永發認為吳秀芳這麼做就是想把財產都給男方,一分錢不給他,所以特別生氣。他不讓吳秀芳上班,吳秀芳回家晚了,他就對她動手。有一次陳斌正在臥室寫作業,吳秀芳突然哭著衝進門,躲在他身後。

陳斌看到陳永發手上的木棍,才知道母親為什麼害怕。他和陳永發扭打起來,吳秀芳喊鄰居幫忙,才將兩人拉開。

吳秀芳不想和陳永發有任何瓜葛,就勸他離開這個家。房子是她的,她有權利趕他走。誰知陳永發不僅不走,還每天約朋友到家裡喝酒,帶其他女人回家。這天晚上陳斌下了晚自習回家,撞見了陳永發和別人在一起,他氣憤地拿起板凳狠狠砸向陳永發,讓他和那個女人一起滾出他家。

陳斌還換了門鑰匙,讓陳永發進不來。陳永發回不了家,就跑到吳秀芳的店門口大大吵大鬧,說沒有他當初的淨身出戶留給吳秀芳的財產,就沒有吳秀芳的現在,他和吳秀芳只是假離婚,他有權利分到一半的財產。

旁邊的鄰居對陳永發說:我在旁邊開店十年了,怎麼以前從來沒見過你?你說這些家產有你的,你付出什麼了?我們整條街的人都知道,吳秀芳離異後一個人撐起了家和事業,她辛苦打拼的時候你在哪?

陳永發說鄰居和吳秀芳認識,當然向著她說話了。他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又不能賺錢,以後怎麼生活?吳秀芳就是嫌棄他沒本事,才想一腳把他踢開。吳秀芳知道他現在大吵大鬧不過是看到她現在的家業後心裡不平衡,想分走一部分財產。

她將自己名下的財產都拿給陳永發看,這些資產都是她離婚後陸陸續續買的,她和陳永發的離婚協議上也寫得很清楚,她給他三萬塊後,兩人之間再無瓜葛。法律上沒有假離婚一說,她和陳永發早就沒有關係了。如果陳永發不服,可以上訴。

陳永發確實上訴了,不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吳秀芳的資產和他有關,陳永發知道自己拿不到這些財產,只好對兒子陳斌說:兒子,我是你爸,我現在年紀大了,你要養我啊。你媽可以斥責我的不是,可我是你爸,是你的長輩,你不能對我無情無義。

陳斌氣憤不已,他的撫養權歸媽媽,這些年陳永發從來沒有盡過一個父親的義務,他憑什麼贍養他?他和媽媽都給過他機會,是他不肯改過自新,才讓事情走到這一步。他希望陳永發離開這個家,不要打擾他和媽媽的生活。

不過陳永發畢竟是陳斌的親生父親,陳斌有贍養他的義務。吳秀芳想幫陳永發還下那些債務,可她擔心一旦幫忙還了,陳永發以後欠了錢就會為難陳斌,到時候她的家產都會敗在陳永發手裡。

陳斌也不想讓母親幫陳永發還債,母親這輩子過得夠辛苦了,他不想再讓她難過。不過一想到陳永發那些欠下的債務,還有現在吊兒郎當的做事風格,陳斌就頭疼不已。他一直生活在一個冷漠的家庭裡,他渴望父愛,渴望關懷,可得到的卻只有失望。

陳永發的做法, 讓我看到了他對家人的冷漠。有一句話說:結婚看感情,離婚見人品。

兩人結婚時,可以你儂我儂,如膠似膝,心甘情願為了對方赴湯蹈火。但是相愛時有多甜,離婚時就有多痛。因為離婚時,牽扯到很多利益,比如房子、車子和存款。利益越大,越考驗人性。

有的人離婚時選擇和平離婚,不吵不鬧,有的人卻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翻臉無情,不僅不顧及當年的情義,反而為了得到更多的財產抹黑對方,恨不得讓對方淨身出戶,得到所有財產。

陳永發就是如此,他和吳秀芳剛結婚時,勤奮、可靠,顧家,是十分合格的丈夫,可是婚後他漸漸暴露本性,揮霍無度,欠下不少債務。雖然離婚時他淨身出戶,將財產都給吳秀芳。可他這麼做並不是愛吳秀芳,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讓自己將來能東山再起。

他口口聲聲說為了這個家好,既然為了這個家好,他為什麼還和別人在一起?為什麼惦記吳秀芳的家產?為什麼不替兒子的未來考慮?

說到底,他這麼做不過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罷了。他以為吳秀芳會一直包容他犯得錯,所以才肆無忌憚地傷害她。他忘了吳秀芳也是人,她總是委屈自己,誰來心疼她呢?

當她決定依靠自己的那一刻,陳永發就註定了失敗。因為他人品太差,作為朋友,他不靠譜,作為丈夫,他沒有責任感,作為父親,他不顧家,像他這樣人品堪憂的人,即使有錢,也註定無福消受,因為德不配位。

我認為,夫妻一場,結婚時要體面,離婚更要體面。這樣既是對他們曾經相愛一場的尊重,也是為孩子樹立榜樣,用行動告訴孩子,很多事不是非要鬧得雞犬不寧才能收場,和氣解決問題,才是最考驗一個人品德的關鍵。

如果父母之間有一方沒有責任感,這個家都不會幸福。因為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家人共同付出。家庭關係疏離,對夫妻情感不利,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陳斌正是缺乏家庭的溫暖,才會痛恨陳永發,不願意喊他爸爸。

德萊塞說: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幸福的家庭不是在物質上的豐富,而是充滿愛和包容的溫馨。只有充滿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

幽默阿鋒說:

老頭口袋裡被搜出有保險套,老太太為了懲罰老頭,等到半夜老頭睡著,把老頭的臉抓得稀爛。大兒子養小三被媳婦知道,兒媳領著公婆把兩人堵在地下室,大冬天,兒媳和公婆三人在外面守了一夜。小兒子離婚手續還沒辦妥當,就當著媳婦的面領著女朋友住在家裡。

多年前認識的一個年齡稍大的同事,家庭關係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老兩口有個兩個兒子,都以成家立業。老兩口獨自生活,平常都是各顧各的,老頭天天在外面跑,老太太從來不顧及老頭的死活,只要把當月的工資上交就完事。

有一次在洗衣服的時候,發現老頭口袋裡有個保險套,因為上面都是英文,老太太也不認識,就問了老頭,老頭為了矇混過關,就說是給孫子買的氣球,老太太信以為真,就把保險套給了孫子,誰知老太太領著孫子在玩氣球的時候,被街坊看到,街坊的一句玩笑,讓老太太得知是保險套,老太太就懷疑老頭在外面瞎搞,為了報復老頭,就在半夜老頭睡著的時候,把老頭的臉抓得稀爛,說是要教訓一下老頭,害的老頭好幾天都不敢出門。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用在這個家庭真的是在合適不過。

大兒子成家後,天天花天酒地,從不把媳婦放在心上,整天在外拈花惹草。有一次被媳婦發現後,自己又沒主意,就告訴了公婆,公婆就領著兒媳把大兒子和小三堵在了地下室,明知兩人在地下室,可怎樣叫門都不開,無奈三人就在外面守了一夜。這一夜,大兒子摟著小三在被窩裡暖暖和和的睡了一夜,公婆和媳婦三人大冬天在外面凍了一晚上。

小兒子和大兒子一樣,也是一路貨色,剛結婚一年就在外面找了一個情人,小兒媳婦沒辦法,就想和他離婚,在還沒有辦離婚手續的情況下,小兒子竟然堂而皇之的把情人帶到家裡,當著媳婦的面,晚上還非要和情人睡在一起,無奈小兒媳婦只好自己搬回到娘家去住。

7月花花說:

71歲老太,讓2個兒子抓鬮分房,老大抓到山邊小房,小兒子抓到路邊大房,因此,老太選擇住在小兒子家,老大賭氣10年不來往,後來,老大把房改廠,生意紅火,老太上門提出了一個無理的要求。

顧老太和丈夫婚後生了三個孩子,2個兒子和1個女兒,大兒子偉,小兒子小俊,小女兒小婷。

小婷嫁在外地,距離比較遠,一年到頭難得回家一次,顧老太和丈夫有2個兒子養老,倒也晚年無憂。

可是,最近已71歲的顧老太,突然找到電視臺說:希望大家給她做個見證,她要和大兒子小斷jue關係,永不來往。

大家都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讓年邁的顧老太萌生了這種想法呢?

原來,顧老太的丈夫10年前去世了,自從丈夫去世後,整整10年多,大兒子小偉就對她不聞不問。

逢年過節都不跟她往來,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甚至,偶然在路上遇到了,小偉連聲媽都不願意叫。

其實,小偉的房子距離顧老太的住處很近,近到兩家只隔著一面牆,就算是走路,也不到10米。

可以說,顧老太和小偉既是母子,又是鄰居,顧老太實在是不明白,為何丈夫一去世,小偉就跟她翻了臉?

小兒子小俊突然走過來說有東西給大家看,是他錄的這一段視頻:小偉拿著大錘子,在他家門口吵鬧,試圖要砸他的院子。

這是2天前發生的事,小俊當時坐在家裡沒有理會,小偉鬧騰了一陣沒人搭理,他也就自己離開了。

小俊滿臉無奈地說:他想了很多年,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惹到哥哥了?讓哥哥這麼怨恨他。

為了幫顧老太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大家陪著她來到小偉的家裡,小偉當時正在門口乾活,看到母親後,像沒看到一樣,滿臉冷淡,不發一語。

這讓顧老太很不高興,指著小偉氣憤地說:我是你媽,為什麼你10年都不踏進我家一步?看到我也不說一句話?

小偉像是聽不到一樣,仍然埋頭幹活,一句話都不願意跟母親說。

看到小偉的態度,顧老太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哽咽著說:幾年前,小偉在兩家的必經之路修了一條水泥路。

每次只要她走這條路,小偉都會站在旁邊冷冷地看著她,前段時間,她生病住院了,別的親戚都去看她,只有小偉沒去,讓她很心寒。

聽到這話,小偉才終於忍不住了,不滿的開口大喊:我不喊你媽,肯定是有原因的,你自己看看你做得事,像一個當媽的嗎?

隨後,小偉向大家講述了他內心的心結。

原來,顧老太原本有2棟房,為了給2個兒子一碗水端平,10多年前決定分家時,顧老太特意請親朋好友到家裡做見證。

讓2個兒子當眾抓鬮分房,小偉分到了靠近後山的小房子,小俊分到的則是靠近前面路邊的。

當時的結果一出來,小偉就滿臉不願意,因為,小俊分到的那套房子裡,原本也應該有他的份額。

於是,小俊提出給他2400的補償,小偉拒絕了,2400根本就不夠,兄弟兩人都不肯妥協,就此有了隔閡。

顧老太不理會小偉的不滿,全程站在小俊那一邊,幫著小俊說話,處處維護小俊,讓小偉很失落,也是從那開始對她不滿。

得知顧老太今天來,是要跟他斷jue關係,小偉毫不猶豫地回答:雖然雙方沒有大問題都是小事引起的,但母親執意不來往,他也沒辦法。

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怎麼能說不來往就不來往呢?大家勸小偉到弟弟小俊家一起協商,可是走到門口,他卻停住了。

因為小偉已經10多年都沒進過這扇門,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在大家的勸說下,小偉為了親情,還是硬著頭皮進去了。

小俊看到哥哥也是滿臉冷漠,再加上他前段時間摔斷了腿,只能依靠輪椅上,冷冷地說了一句:

以後不來往就不來往吧,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不處理,以後他還會繼續投su哥哥。

聽到這話,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進門的小偉頓時一臉尷尬,轉身大步離開弟弟家。

明明是顧老太和小偉不和,為何小俊對哥哥也有如此大的敵意呢?

原來,自從10年前,兄弟二人和顧老太分家後,小偉就外出打工了,只有他的妻子麗麗和2個孩子在家。

小偉家的房子靠山,位置略高,由於這種地勢問題,家裡用過的水往前流,自然而然就流到了小俊家。

這本來讓小俊很不滿意,再加上2年前,小偉回來把房子改成小型模具廠,用的水多了,也就更加影響到小俊。

小俊找小偉說過一次,可是,小偉當時忙,並沒及時處理,於是,氣憤的小俊就數次到上面投訴小偉。

小偉被罰了很多錢,損失不少,他就怨弟弟無情,也就更不願意去處理水的問題了。

直到前段時間,忍無可忍的小俊自己去處理水,結果不小心出了意外,還把腿摔壞了,他就對哥哥一家更有意見了。

在小俊看來:哥哥之所以一直不處理,是因為嫂子麗麗,因為麗麗很強勢,哥哥什麼都聽麗麗的。

事實是這樣嗎?大家立即找到麗麗,麗麗大哭著吐露了自己多年的委屈和不甘。

從麗麗嫁過來,就發現婆婆顧老太心裡只有小俊一家人,事事偏袒,每天忙著給小俊家帶孩子,養豬,種田地…卻沒給過她一點幫襯。

有次,麗麗的兩個孩子在路邊玩,小俊突然過來大聲訓斥,孩子都嚇哭了,顧老太看到後,不阻止就算了,還幫著小俊峰一起罵,2個孩子哭了一天。

得知母親要和大哥斷jue關係,顧老太的小女兒在電話裡哭著說:母親肯定是被大哥傷透了,她支持母親。

因為她從小就覺得大哥很冷漠,記得有一次她出門要走20多裡的路,大哥明明有摩託車,卻不肯送她。

所以,她站在母親這邊,就算以後真的不跟大哥來往,她和2哥也會贍養母親。

眼看小兒子和小女兒都支持自己,顧老太當場就寫好了一份斷jue關係的協議,讓大家做見證。

大家為了挽回這段母子之情,決定最後再協商一次,兄弟二人和顧老太都到場了,氣氛卻很尷尬,大家都各自低著頭不說話。

突然,顧老太哭著說:其實,這三個子女中,她對小偉的付出蕞多,讓小偉復讀2次才讀完高中,小兒子和小女兒都只是初中。

小偉高中讀完後,她還想辦法安排小偉學技術,後來小偉結婚,她也給了3000…

聽到這話,小偉才開口保證:母親永遠都是他的母親,他不會不管,該他承擔的責任,以後他都會承擔。

一邊的小俊冷冷地說:哥哥的話,他一個字都不會相信。

眼看大家都不願意多說,顧老太哽咽的表態:她對大兒子的義務都盡了,以後不要大兒子的任何東西,也不要大兒子給贍養費,大兒子願意去看她,她歡迎,不願意看她,她也不會勉強了。

兄弟兩人還是沉默不語,最終,雙方調解沒成功,不歡而散。

有人問:見過最冷漠的家庭關係是什麼樣的?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都不一樣,在我看來,文中的這個家庭,就是比較冷漠的。

1父母偏袒小兒子一家,給小兒子帶孩子,做家務,種田種地,對隔壁的大兒子一家不聞不問,2個兒子有矛盾,就不分青紅皂白幫小兒子。

2大兒子心裡不平衡,因此10年沒跟母親和弟弟來往,見了面像陌生人,招呼也不打,完全忘記在他年幼時,母親對他的辛苦付出,還給了他房子,幫他娶妻。

3小兒子看到哥哥的生意越來越好,就藉口用的水流到他家,影響他的生活,數次一級一級往上投su哥哥,導致哥哥賠了很多錢,實在是不地道。

4小女兒外嫁,一年到頭到難得回家一次,看到2個哥哥有矛盾,不想法調解,反而火上澆油,慫恿兩家不來往,自己幫忙贍養母親。

其實,這個家庭並沒有什麼大的矛盾,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累計在一起,如果兄弟兩人遇到問題及時溝通,就不會鬧到今天這一步。

最後:

雖然顧老太后來是處處幫襯小兒子,忽略了大兒子一家,但她之前對大兒子也不差,並不能成為大兒子如此冷漠的理由,你怎麼看呢?

夏天的一縷清風說:

我以前的鄰居,兩口子都是某捲菸廠職工,有一個女兒。單位效益好,收入都不少。但是他們是各自花個人的工資。他們家沒有窗簾,窗戶上糊的是牛皮紙。因為誰也不買窗簾。

各做各的飯,女兒輪流跟爸爸媽媽吃。衣服也是各洗各的。女兒上學後也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

有一次我和女主人聊天的時候她給我說了他們家洗衣服的事,我聽完後好奇地問:「雙人床單咋辦呢?」她說男人洗。因為沒有洗衣機,男人力氣大。

那時候家屬區供熱水,他們也是各自拎著保溫瓶打水,誰打的水誰喝。

我當時就非常不理解,一個家庭都成這樣了,夫妻兩人怎麼還在一起生活。那時候住房面積小。夫妻二人還得在一張床上睡覺。她女兒當時已經上初中了,十二三歲。結婚十幾年他們也不知是怎麼過來的。

後來我搬家了,再沒見過這位鄰居,也不知他們夫妻是不是依然這樣生活著。還是有所改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16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