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夫妻都是體制內一般事業編,養家餬口,經濟緊張嗎?_夫妻倆都是事業編

人生綿綿不留遺憾說: 我倆工資加起來1.3,樓上樓下住,我爸媽退休金沒那麼多,不過我爸還幹點別的外快。我目前有…

人生綿綿不留遺憾說:

我倆工資加起來1.3,樓上樓下住,我爸媽退休金沒那麼多,不過我爸還幹點別的外快。我目前有幾千外快,可不是課外輔導那種違規的。結婚前後有壓力,目前3房有貸2車無貸,孩子一歲多,感覺緩過來了,只要全家人身體健康,感覺繼續為國家生娃買改善房換好點的車,沒啥問題,想改善生活,就是怕買了被套牢,主要還是看有沒有好政策,希望決策者想明白,動作及時點,要不很多家庭要錯過生育年齡了。

小城故事也挺多說:

不只是緊張,經常性地捉襟見肘。

本人是北方十八線小縣城的普通事業編,月收入3500,媳婦和我一樣,是縣裡另一個科局的事業編,工資和我差不多,倆人加在一起7000稍微露點頭。

媳婦唯一和我不同的是,她工作壓力不大,可以按時上下班,自從生了孩子後,上下班也不按時了。而我,加班是常態,就是現在,也是在單位寫煩了材料,寫的這篇問答。

我倆目前車貸一個月1500,房貸一個月2400,孩子奶粉每月大概1200,加著輔食,米粉每月500,紙尿褲大概每月200多。

去除這些,每月7000多塊的工資也就剩下1300塊左右。這還不連燃氣費、水電費之類的。

存錢是不敢想的。基本上月光,趕上這個月隨禮得多,還得跟花唄、借唄伸手。

像我們這種家庭,維持日常生活勉強夠用,抗風險能力基本等於0。

我跟媳婦也聊過,要不我辭職去體制外找個工作,怎麼幹不比在體制內強。

媳婦沒有太大意見,但嶽父嶽母、我爸我媽都不同意,他們覺得我工作了5年了,再堅持幾年,興許就能往上走一步,這個時候離開體制,之前加的班,努的力就都白費了。

我自己也是一直猶豫,比較矛盾。一方面想要更高的待遇,另一方面又不想放棄相對穩定的工作,辭職這件事情就這樣擱置了起來。

現在女兒花費還不算大,等以後上學了,花銷大了,不知道又該怎麼辦,或許車到山前必有路吧。


還有一點我想談一談,之前有條友評論我,說比起企業工人,我們這些事業編已經好多了。

我想說,確實好一些,至少工作環境好。但和企業不同的是,在企業裡,你幹多少工作就能得到多少,加班還有加班費。

我們呢,就像我,天天加班,每月也就那3500塊錢,別說加班費了,就是晚餐都得自己掏錢買。

我們就是生活在體制內底層的普通工作人員,離那些大家想像的領導還有很大、甚至永遠都達不到的距離。

比起其他人,我們可能更無奈且勞累吧。


很奇怪吧,大家對我的這些工資有疑問。用一次修改,貼個圖吧,要是再說我是偽造那我也沒辦法了。

寂寞沙洲冷如水說:

不是緊張,是非常緊張。

我們兩口子都是體制內的,她是老師,我是公務員,十八線小縣城,我倆工資每月打卡都是不到4000,一年五險一金大概扣四分之一的工資,有個別月份扣保險、住房公積金多了,甚至會更少。在縣城,我倆都是聽著還可以的工作,但實際上賺不到什麼錢,只能保證餓不死。雖然也有房有車,但房子不大,車子也不好,貸款還沒還完。尤其還要養孩子,生活捉襟見肘,經常會為錢不夠花而苦惱。

其實在體制內,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好,除非是原生家庭條件都不錯,而且雙方父母能幫襯,會過的比較滋潤。不然的話,自己的感覺就是社會底層,真的是一點兒都不誇張。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法兒抱怨,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吧。

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奮發清風4P說:

我表弟,兩口子都是事業編,經濟不怎麼樣,但是,兩口子高傲的很,不過終究被現實打臉了。

四姑家表弟,夫妻都是我們這個縣城的事業編制,表弟3600多元,弟媳婦3500多元,全都算上,7000多塊錢。

沒有孩子的時候,生活還算可以吧,結婚的時候,四姑給買了一個67平米的房子,兩口子都賺錢,不愁吃喝,親戚聚餐,高傲的不得了啊,因為夫妻都是鐵飯碗,所以內心裡,底氣十足。

可是當孩子落地了,夫妻的生活水平下降了,一個孩子的生活費用是很大的,雙方父母又都指望不上,丈母娘只答應幫忙照顧到會走路,言而有信,丈母娘在孩子13個月,徹底走穩當了,就回老家了。

孩子13個月,就送幼兒園去了,三天兩頭的感冒,他們三天兩頭的請假,折騰的兩口子領導經常批評他們,那幾年,他們夫妻算是比較低調,不像以前那麼顯擺了,親戚聚會都很少參加。

可算堅持到孩子上小學了,夫妻算是輕鬆了,夫妻倆,回歸本性,繼續囂張起來了,親戚聚會又參加了,又開始了高談闊論,誰也不如他們的姿態又回來了。

跟我還好,我是開超市的,有三家小超市,他們知道賺的沒有我多,所以跟我還算是比較和諧的,跟其他親戚,經常打哈哈,就是說話愛理不理的。

兩口子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知道自己能力了,前年要了二胎,這一下,了不得了,那點工資啊,捉襟見肘的,根本不夠花呀,當時我就納悶了,我比他經濟條件好很多,都不敢嘗試二胎,他們居然就敢生。

後來把我表弟弄的實在沒辦法了,白天上班,晚上不是在什麼網絡上配音,說能賺錢,結果,弄了一個多月,十幾塊錢,不做了,又想別的辦法,也沒改變現狀。

挺不住了,找到我,我倆出去吃飯,喝了兩瓶啤酒,他都哭了,說壓力實在太大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房子還那麼小,過幾年砸鍋賣鐵也得換房啊,不然孩子大了,沒法住了,我一聽真是這麼回事,可真是難了。

然後呢,我問他,不考慮自己創業嗎?如果這樣下去,你有兩個孩子,很難維持現狀了,他告訴我「那可不行,工作不能不要,必須保住工作啊」

然後,我借給他兩萬塊錢,算是應急吧,因為他已經挺不住了,過了半個月吧,他找到我說,哥,有什麼值得做的小買賣,不用投資太多的嗎?不想上班了,這樣下去不行,養不了家,這樣下去,孩子大了就更難了。

我問他,考慮好了嗎?他的回答是,考慮好了,老婆繼續工作,他辭職賺錢去。

哎...我當初17歲,買二手三輪摩託,下鄉趕集4年多,然後買三輪車,在瀋陽市裡推著賣水果7年多,才回來創業開超市,他也知道我的經歷,可是他沒有這麼多時間消耗了,已經三十五歲的人了。

問我有什麼好主意,我告訴他,白天繼續上班,晚上出攤,燒烤攤、瓜子攤、小吃攤都可以,不能盲目的投資,坐辦公室十幾年了,突然經商,一點經驗沒有,從底做起是最佳選擇,可是他又有些抹不開面子,說考慮一下。

這就是我表弟夫妻,兩人都是事業單位的真實生活,高不成低不就,你說賺的多吧,養家費勁,你說賺的少吧?旱澇保收,穩定。

你要說經濟緊不緊張呢,那是一定的,因為賺的真是不多,但是,只有一點,正式工作,說出去真是好聽啊,有面子是真的。

偶像歌手777說: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本人男,26歲,北方小縣城普通事業編,工資每個月4000,績效工資平均每個月1000,妻子27歲,醫院正式編制護士,工資4200吧每個月,績效工資很低,忽略不計了。

我倆的房子首付父母給付了,公積金對衝完每個月還款1500左右,我倆的車子都是父母給的。

每個月我倆收入就算9000,每月和朋友聚會幾次算2000塊,每個人油錢1000塊合計2000,話費物業費等等雜七雜八的算500,妻子買衣服每個月算1000,這樣還剩下3500。

每個地方開銷不一樣,每個人情況也不一樣,我說這些只是想給樓主一個參考[捂臉]

吹海風的女子(提問者)說:

年過40的中年人,愛人正高職,拿到手5000,我副高職,拿到手4000多點,兩人月入9000吧。雙方老人身體還好,都有社保,目前經濟上不用我們管。只有一個女兒,讀初一。

年收入,頂多20萬,如下:

9000*12,約11萬。

績效2人,約5萬。(一直有傳言,事業編以後不給績效了)

理財等,約2萬。

取暖補助,約0.6萬。

13月工資,約0.8萬。

年支出:

角膜塑形鏡+護理,約1.5萬。

保險,0.5萬+4000美金,約3.3萬。

水費電費 300*12,約0.4萬

電話費,寬帶費等,約0.4萬

孩子在校費用,託管費飯費材料費等約0.7萬

孩子學業諮詢費,約3萬

外出旅行3人,約3萬

養車費用,約1萬

生活費每月3000,約3.5萬

禮尚往來,約1萬。目前,只出不進。

取暖費物業費約0.5萬

一年到頭,一家3口,連雙襪子都不買,還剩1.7萬。

這日子,過的累不?真心累。可還得硬著頭皮繼續過下去。

歡歡喜喜兩小隻說:

何止緊張啊,典型的月光族,就是在苦熬度日。

坐標河南中部,和你一樣,夫妻都是體制內事業編制。

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是月光族,現在要了二胎已經成為日光族了。

因為家裡沒有生意,也沒有其他的收入,主要收入就是兩個人的工資收入。全家收入大約在80400元左右,每年支出在46600元(吃穿住行、醫療保險、水電物業費、人情往來、房貸、車輛維修保養、車輛保險),理論上能存3萬塊錢。

這還是在日常上下班騎電動車,老大衣服老二穿,平時不出市旅遊,一家人沒病沒災時,摳摳縮縮才做到的。屬於典型的理論情況下,事實上是很難做到的。

一旦家裡老人孩子生病住院,一年什麼就別說了。以下是工資卡的日常數字,如果不是月底發了工資,現在一毛不剩。

灰犀牛966說:

如果你相信網上那些鍵盤俠說的,每年福利多少多少,獎金多少多少,你就上當了。現在所謂的精神文明獎等等的獎項,得優秀一年才一千塊,加起來所有四個獎得優秀就四千塊,在這個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能幹啥?工資根據每個地方的財政情況,一線城市肯定高很多,但是大部分地區都不高,處於一個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吧。如果養兩個孩子,基本是存不下錢的。

一心唯公說:

夫妻都是體制內一般事業編,養家餬口,經濟緊張嗎?

夫妻都是體制內一般事業編,工資每月到手能拿多少呢?事實並不多,也就六七千塊錢吧。

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分別執行不同的工資標準,管理崗位是管理職級工資,專業技術崗位是職稱工資,工勤人員是專業技術等級工資。從高到低,分別是職稱工資、管理職級工資和工勤人員的專業技術等級工資。

剛參加工作的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每月到手的工資,絕大多數地區,也就2600元多一點,基本上都不超過三千。這時候,三個崗位的工資數額,基本上沒有多少差別,也就幾百塊錢的差距。實習期滿,轉正定級後,工資才慢慢拉開差距。到了十年以上工齡,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到了中級以後,工資檔次就很明顯了。

10年以上的工齡,管理人員也就是個管理八級差不多,即使是管理七級,工資也就四千元左右,甚至不到四千元。而中級職稱評定了以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已經超過管理人員一兩千塊錢,能達到五千元以上了。這時候,工勤人員即使評上了中級工,工資水平也是低於管理人員的,每月三千多。管理人員雖然是領導崗位,但職位有限,工資晉升的幅度較小,工資還是很低的。這也就是許多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領導更願意評職稱、拿職稱工資的原因。

夫妻兩人,如果一個是管理崗位,一個是專業技術崗位,兩個人的工資總和,大概就是每月七千元,還不及私企白領半個月的工資,生活可能就很緊張了。如果是在基層,還好一點,畢竟生活費用沒有那麼高,房價也就五六千左右。每月花一個人的工資,攢一個人的,一年存個幾萬塊,付個首付,起碼有地方住。再過個幾年,買個車,雖然壓力大點,還可以生活。

當然,工資少了,開源節流,源頭沒有辦法改變,錢主要就靠省了。收入再多,月月光,經濟也是緊張的,除非收入多到一定程度,財務自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別小看「節約」這兩個字,全國的農民,以及我們的父輩,都是節約的典範。那麼低的收入,純靠節約,撐起的一大家人的成長,還給子女成家、立業,不斷地增磚添瓦。

陳家之佬說:

我來說說我和我媳婦的情況。

我剛畢業那會,進的是私立學校,當時工資待遇還算不錯,然後認識了我的媳婦,兩個人在私立學校幹了有七年多,因為考慮到當時工作不是很穩定,也有了孩子,買了一輛二十多萬的車子,但沒有買房子。

後來,考慮到私立學校不穩定,然後兩個人就去考編,老天眷顧,兩個人一同上岸,而且進了同一個學校,當然,工資下降了不少,但至少工作穩定了。

去年買了房子,今年裝修了,沒有貸款,目前生活狀態也不錯,兩個孩子在同一個學校,我和我媳婦在同一個辦公室,家庭氣氛很好。

我來說說我現在的工資,一個月大概兩千三,公積金一個月一千二,但是這個對我一點用處都沒有。目前父母健康,兩老還能自己掙點錢,所以養家餬口一點問題都沒有,不過,我們平常也不怎麼花錢,都是買必要的用品。

我的褲子都破了好幾個洞,每次我媳婦補的時候,就說買新的,但我始終沒買:一個好好的媳婦,破了個洞補上就可以穿了,別人也看不出來,就算他們看出來,只要我媳婦不介意,我更不介意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18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