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文筆最為犀利。
魯迅先生的文風犀利、深刻、幽默、諷刺入木三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尖銳乃至刻薄,充滿批判思維,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憂患意識,但在尖刻的筆調背後,又含有對國民和國事的悲憫之情。
下面收集了一些魯迅先生文風比較犀利的代表性句子。
1.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2.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3.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4.
過去已經過去,神魂是無法追躡的,但總不能那麼決絕,還想將糟粕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戀。
5.
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6.
假使此後光明和黑暗還不能作徹底的戰鬥,老實人誤將縱惡當作寬容,一味姑息下去,則現在似的混沌狀態,是可以無窮無盡的。
7.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自己和別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虛偽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強暴。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除去於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製造並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我們還要發願:要人類都受正當的幸福。
8.
歷來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見實際上同居的為難;拼命的勸孝,也足見事實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虛偽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
9.
凡對於以真話為笑話的,以笑話為真話的,以笑話為笑話的,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說話。
10.
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
11.
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
12.
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13.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仿佛亡國遭劫的事,反而給中國人發揮「兩間正氣」的機會,增高價值,即在此一舉,應該一任其至,不足憂悲似的。
14.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15.
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16.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這其實是老實人自己討苦吃。
17.
要風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這正是教育者所當為之事,「收起來」卻是管牢監的禁卒哥哥的專門。
18.
所以我時常害怕,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19.
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
20.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21.
總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覺得都在可打之列,無論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22.
無論從那裡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須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條,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於不得要領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雲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因為他終日戰戰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
23.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24.
即如失節一事,豈不知道必須男女兩性,才能實現。他卻專責女性;至於破人節操的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過去。男子究竟較女性難惹,懲罰也比表彰為難。
25.
誠然,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倘使並正視而不敢,此外還能成什麼氣候。然而,不幸這一種勇氣,是我們中國人最所缺乏的。
26.
青年應當天真爛漫,非如她們的陰沉,她們卻以為中邪了;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為,非如她們的萎縮,她們卻以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極和她們相宜,——說得冠冕一點罷,就是極其「婉順」的,以她們為師法,使眼光呆滯,面肌固定,在學校所化成的陰森的家庭裡屏息而行,這才能敷衍到畢業;拜領一張紙,以證明自己在這裡被多年陶冶之餘,已經失了青春的本來面目,成為精神上的「未字先寡」的人物,自此又要到社會上傳布此道去了。
27.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8.
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29.
曙光在頭上,不抬起頭,便永遠只能看見物質的閃光。
30.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我覺得,應該是魯迅先生的文筆最犀利。
不管是小說《阿Q正傳》《孔乙己》《狂人日記》《祝福》《理水》,散文《範愛農》《藤野先生》,散文詩《過客》,還是雜文《文學與出汗》《友邦驚詫論》《拿來主義》,等等,魯迅先生語言的準確、深刻、精煉、簡潔、生動,特別是文筆犀利,我覺得,「五四」以來的作家沒一個人能和他相比。
下面簡單舉一些魯迅先生的犀利文句,以饗讀者。
1.世界上很多人該死,但不死,很多人不該死,偏偏死了 。
2.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
3.願中國青年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
4.你不討厭,但沒用 。
5.不要以為世界上的人都在關心你 。你認為每個人都在盯著你看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沒人在乎你 。
6.她的俗是骨子裡的,開水燙不掉 。
7.這個世界真的很難 。說一個人不出事故不是好話,但說他比世故更深也不是好話 。
8.只有民魂值得珍貴,只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正的進步 。
9.人心的房間,比婊子酒店的客房還多 。
10.做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想上天 。
11.陳老五送進飯,一碗菜,一碗蒸魚;魚的眼睛又白又硬,像那群想吃人的人一樣張著嘴 。吃了幾根筷子後,我不知道是魚是人,所以我吐了出來 。
12.勇者生氣,向更強者拔刃;膽小的人生氣,但向更弱的人拔刃 。在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很多英雄盯著孩子們看 。這些弱者 。
13.如果一個人不活在別人心裡,那麼他就真的死了 。
14.人老了,何苦成精?
15.浪子把頭都浪掉了,怎麼回法?
16.中國到處都是牆,但看不見,像鬼打牆,讓你隨時可以碰,可以打牆,可以碰,但不感到痛苦,是贏家 。
17.我最佩服那些人,把作品寫得不好,還有勇氣發表 。
18.現在人們有時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誹謗 。
19.去吧,蒼蠅們,雖然生了翅膀,還能營營 。
20.我看到他的話裡全是毒藥,笑中充滿了刀,他們的牙齒,都是白厲厲的排著,這就是吃人的傢伙 。
21.那張臉,就像19世紀沒賣出去,20世紀又砸在手裡的賠錢貨 。
22.對看醜人是一種殘忍 。
23.我經常對別人說很高興見到你,儘管我一點也不高興見到他們 。
2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回答/大悔憶智冰
現當代作家中,文筆最犀利的,當然是魯迅。
別說那些非常深刻的,請先看三條雅俗共賞人人都懂的:
「無端地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
你去浪費魯迅先生的時間吧,你謀了他的財害了他的命,他的時間是有價的。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連頭也不轉過去」。
對周作人他可是要轉過頭去的,哪怕挨過周作人夫婦的打。
據說小說《傷逝》其實寫的兄弟情,魯迅向周作人轉過頭去。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孺子即周海嬰。
人人都有都懂的情感,魯迅最能表達得簡練透徹,直指深處,清澈見底。
更不用說那些深刻深奧的思想,那些典型的人物和過目不忘的情節與環境。
魯迅都能用最儉省的文筆寫到極致,而且餘味無窮,經得起後代的思考。
是的,魯迅看透民族和時代,深刻尖銳,中國小市民的靈魂,被魯迅提在手裡,赤裸裸地讓讀者看。
尖酸刻薄啊,吃拯救他們的人的人血饅頭啊,愚昧麻木啊,沒有同情心啊……揭露得非常深刻、形象生動。
但個別言論難免偏執一端,例如對沈從文筆下的民族美德,民族的善良淳樸視而不見(這固然與他從小的悲慘遭遇有關),例如對漢字對儒家文化的徹底否定。
事實證明,魯迅在這個問題上徹底錯了,後工業社會、疫情時期,我們更會發現中庸之道能讓人類與地球生命力更加綿長。
魯迅那個時代,包括最先進的知識分子,以為地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類只需拼命革新,乃至推翻一切傳統。
魯迅甚至認為,歷史密密麻麻,可就是兩個字,「吃人」。
他忽略了那些吃自己吃親人以利天下的聖人。
他們信奉禮義廉恥,忠孝節義。
西方意象派詩歌領軍人物、海明威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偶像和精神導師埃茲拉.龐德先生言,「中國人的道德,是基於審美的道德」,「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最後,不管怎樣說,魯迅是現當代作家裡最頂尖的語言大師,他把現代漢語表達的形象生動與精煉深刻與個性創造推到頂峰。
其實,魯迅得益於從小學習的儒學。
魯迅,是古今中外的作家之中,文筆最犀利的。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話,就概括了魯迅戰鬥的人生、概括了魯迅畢生奮鬥的事業,就是喚醒民眾,救亡圖存。
毛澤東,正是用魯迅的筆桿子和朱德的槍桿子,打碎了舊世界建立了新中國。
2,美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魯迅做著民國的官員,大學的教授、萬眾矚目的「公知、名人、教授、專家」,拿著高薪,卻嫉惡如仇,直擊社會的醜惡假。
3,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老家江蘇啟東農村,一個偏遠的小鎮,19世紀30、40年代,有日本鬼子、國民黨軍隊、偽軍、土匪在活動,受苦受難的是老百姓。救民族於水深火熱的是新四軍解放軍。城頭變幻大王旗,這樣對動亂戰爭的描述,其精準、震撼,實在是無與倫比。
4,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馬列主義,引領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受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許多國家走了這條道理,即使許多國家走進了彎路、歧路,我們繼續闊步前行。
5,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正是魯迅等等先驅的革命行動,新文化運動取得決定性勝利,白話文成為中華文明的滾滾洪流,簡化字得以普及,只有東南小島還在抱殘守缺。
吳敬梓、李宗吾的文筆最犀利,諷刺意味可以說是歇斯底裡,以致於他們的著作一直都不為當世主流所喜,變成了小眾的旁雜之作。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書,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地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近乎於白話的文字將書中人物性格刻畫的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魯迅先生讀過此書後給出評論為:「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而他自己也正是受到這本書的影響,才寫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記》等極具諷刺性的書作。
民國時期李宗吾的《厚黑學》則開創了另一種更為諷刺的寫作風格,那就是反諷。讀過《厚黑學》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本看透世間人心之惡的書作。但李宗吾偏偏從反面來教你如何陰暗、如何圓滑、如何才能達到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