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八十歲的老人,如何打發時間?_八十歲老人的生活要怎麼安排

褒貶一笑說: 1,與人同樂。去單位離退休活動室看下相棋(只看不下)。棋友們純脆為了娛樂,不計較輸贏。我未遵守"…

褒貶一笑說:

1,與人同樂。去單位離退休活動室看下相棋(只看不下)。棋友們純脆為了娛樂,不計較輸贏。我未遵守"觀棋不語真君子"俗規,任意插話,甚至同時分別為雙方出主意,棋友也不生氣,常常嘻哈大笑!

2,自誤自樂。寫出十多萬字的回憶錄。參加詩書畫活動,送春聯下鄉28年。從"三忠於"起,臨書毛主席詩詞手跡,饋贈親友。對索要者有求必應,不取分文。老了對別人還有用,感到很開心!

3,樂進社會。上網玩手機,閱讀欣賞,點評發帖,抒發感情,樂而忘憂。寫作網文數百篇,點評不計其數。人說少管閒事有益養身,我卻反其道而行之,有話直說,一吐為快!

我對麻將,熱情不高,只是為了群處,每逢"三缺一"替補上場。

參加活動,重在過程愉悅,不計後果得失。上網發帖,不為流量,未取分錢獎勵。被槓精罵娘,毫不在意,一笑置之!

1996年戰友聚會,我曾詠詩"晚霞色更紅",而今付諸行動,了無遺憾!

國光31096215說:

我今年七十七歲了,離八十歲也不遠了,你們看看我像七十七歲的年齡嗎?其實像我們這樣年齡的人,經歷很多很多,吃過很多很多的苦,我因家庭變故,七歲送養給別人家,離開親生父母,精神該有多痛苦,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餓過肚子,經歷過文革,上山下鄉過,回城後幹過體力活,後來又下過崗,可以說有多少磨難,我都挺過來了,關健是我有堅定的信念,我相信困難總會過去的,改革開放以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不辛的是十三年前,我退休不久,老伴因癌症晚期,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和兒子,媳婦,我的大半輩子真是經了生離死別。現在我老了,但我心年輕,把過去的磨難都忘掉,人生苦短,我要開心過好每一天,年齡大了,有病也正常,做到帶病延年,現在我每天走路6000步左右,常同老友聚聚聊聊,到時候去農家樂住幾天,平時在家聽聽音樂,電腦上打打遊戲,吹吹口琴,電視上看看新聞和體育節目,小濤養花知識上到時候寫寫短文,總的一句過得很充實。人總是要死的,不要怕死,人生就是一列有去無回的旅行,但願有一天無疾而終,那真是太幸福了,我有個孝順的兒子,這就足夠了,死而無憾!謝謝大家看了我這篇囉嗦的文章。

感恩最美的相遇說: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80歲的老人已經是人生最後一站!如果身體健康,能走能動,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並能到公園天好了曬曬太陽,打打太極,和朋友聊聊天。他她們讓餘生充滿陽光,培養愛好,讓自己的優雅的老去。這樣的老人是最幸福不過了。可天有不測風雲,還有一部分老人被病痛折磨,身體無法動彈,行動不便!更有甚者直接躺在床上,全靠子女和保姆來侍候!這時候身邊的親人儘可能的多陪陪老人,給他她們講些故事笑話,聽聽音樂和歌曲來緩解老人的病痛和情緒,享受到人間無私的愛,讓老人多活幾年是最美的事!所以老年朋友們要笑口常開,珍惜現在!感恩生活,心胸豁達!知足常樂,順其自然!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小濤養花知識邀請!牛年大吉,開心快樂!

耄耋之人說:

我們夫婦兩一個83,一個89,不和子女一起過,從來沒有為怎麼打發時間犯愁,只覺得一天天過得太快,希望時間放緩腳步,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更加珍惜光陰,過好每一天,不留遺憾。

我們要為一日三餐和家裡的清潔,四季換洗忙碌。比如這幾天氣溫陡升,我們忙著收拾冬季厚棉衣,拿出春季的衣衫。每個到我們家裡來的人都說乾淨,美觀。偶然留客人吃飯,也稱讚飯菜可口。

除了忙家務外,我們都喜歡上網瀏覽,看新聞,用微信和親友聯絡。先生不會拼音又耳背,慢慢學會了語音轉換文字收發信息可以和外界聯繫。我們還重視理財,經常跑銀行打理自己的錢,在手機上投資基金,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我們每天散步,天氣晴好就外出賞花,來回打的,不擠公交車。每次外出歸來興奮幾天,有許多美好回憶,偶然也在外面就餐,享受生活,整理照片,寫美篇,發朋友圈,總之很忙。

到了八十多歲不可能沒有病,有時感到做事力不從心。我們儘量保持健康,注意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營養。如果

有困難自己無法克服比如住醫院了,家裡電器壞了,就向孩子求助,或者請朋友物業幫忙。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伊河史話說:

高齡老人,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被稱為耄耋老人,我認為這些高齡老人,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周末和友人小聚,友人口中八十多歲老演員吳彥姝的言談舉止,打破了我對耄耋老人的認知。

友人是演員,在一個劇組裡認識了老演員吳彥姝。他一邊說著,一邊給我轉來幾段老人的視頻。

視頻裡,八十四的吳彥姝老人目光炯炯有神。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表情,沒有耄耋老人的遲緩。「我覺得作為一個女性,不管多大歲數,都要有自己的工作。」「人就像機器,你要放著不動它,它就會生鏽。」老人樸素的話語透出了她鮮明的個性。老人喜歡打籃球,還能像年輕人一樣做一字馬、平板支撐、小燕飛等高難度健身動作,而平板支撐她就能做一分鐘。

在友人發來的資料裡,我了解到老人的過去。2003年,六十五歲的她從山西話劇團退休。在送走患病的老伴與父母后,2010年,她被女兒接到北京生活。之後,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陸續扮演了《相愛相親》中的「鄉下姥姥」、《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的華裔老人、以及《搬遷》中的馬家老太太等角色。

她精湛的演技往往讓人忽略她的年紀。她曾說過,拍戲只為了熱愛並不圖錢,即便是小角色,也會盡力演好。在《北西2》中,她與秦沛演結婚的戲時,飽滿的情感深深感染到觀眾;在《相愛相親》中,她拿著照片哭泣的樣子,感動了導演更感動了觀眾。

拍攝《北西2》時,80多歲的她獨自一個人飛往國外拍攝地。她不懂英文,只在出發前臨時學了幾句英文單詞。女兒告訴她,想吃魚就說fish,不吃辣就做出辣哭的表情,想吃雞肉就模仿雞叫,想吃雞蛋就模仿雞下蛋……她的新潮又獨立、優雅又樂觀,總能給人們帶來幾分愉悅。

老人將生活當成表演,除了年紀大一些,其他的跟年輕人一樣,她聰明、學習能力強。她經常上網,會用手機導航點外賣,平時打車、訂票、預訂酒店等生活瑣事都是自己來辦。這位「潮」老人工作後,帶來的不僅有收入,更有她自己的朋友圈和人脈。

老人的臉上皺紋很多,但裡面都是自信和陽光。她生活得充實而舒心。

友人在興致勃勃地分享著吳彥姝老人的故事,而我的腦海裡卻浮現出了自己在一個房地產公司任職時,在工地上看到的另一位八十歲的老人。

夏日的一天,我們到某標段檢查工程情況,午飯時走進了工地飯堂。飯堂一角,一位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光脊梁老人,正在大口地吃著盤中的午飯。

看我們注意到老人,項目經理面露難色做著解釋。為遵守規定和保護農民工人身安全,一方面他要清退超齡作業者,規範管理。從另一角度講,工地上不少人沾親帶故,他們基本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幹力氣活。一旦辭退他們,就意味著斷了這些人的收入。

項目經理說,這位老人已經八十一歲了,老婆癱瘓在床,兒媳帶著孫子孫女在家照顧,唯一的兒子前些年還得病去世了。當年救兒子欠人不少錢,到現在還沒還清。老人曾多次找到他,哀求留下自己。

對於這位老人來說,他不敢老,也不能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岑參在其《戲問花門酒家翁》裡,用輕鬆、詼諧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唐代社會老人們樂觀、開闊的生活場景。而今天一些耄耋老人仍在工作,既有出於情懷、發揮餘熱的考慮,還有幫家庭度過難關、改善生活的不得已,其實這都是他們的一種選擇。理解和尊重這樣的選擇,老人才會舒心,他們的家人也才會安心。

草包831說:

這個問題能改為如何再出發更為有積極意義。當回答此問題用積極的方式也是可以的。我今年是八十周歲了。在我的晚年生活中我收集長壽老人的資料得到的數據為25%的人才能達80歲以上,所以常常以珍惜生活為主要宗旨。那麼就回到你問的如何打發時間了。1,迴繞營養來養生;2,迴繞另一個生命即精神生命,讓它永葆青春;3,如何過上高質量生話加強學習;4,探討如何動靜養生;5,如何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錯失機會帶給我改變命運的安排:等等就上述幾個方面就夠我每天的快樂了。有人會說舉個例來點貨實價實的說說。比如,營養學養生,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一周25種以上就給忙一陣子。又比如如何跟上時代步伐,我得學哲學書一本又一本來打開自己的腦洞富養自己的另一個生命一一精神生命,讓它永葆青春。不贅述。

知善易友說:

我80多了,我一天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冬天色每天早7點起來下一碗麵條一個西紅柿雞蛋,打開電腦看看新聞,玩玩小遊戲,大約快9點出門散步一小時左右,買一點菜回家,已是上午10點了,準備做中午飯,飯後1點開始午覺,看看小濤養花知識,15點起床出門,天氣好曬太陽與朋友聊聊天,平時每天早上活動一下身體,在家做下理療,吸吸氧,聽音樂,有時還要給兒子和小孫子做個晚飯,一天過的很快樂。身體有點高血壓其他還可以。

兒女們都很孝順還有兒媳婦很懂事也很孝順的。加上自己有個平靜的心態,能在這么好的社會裡活著是幸福的,知足了。這個歲數了活一天就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知足常樂是我的名片。

我是好老譚說:

沒有統一答案。八十歲的老人,有男女之分,有城市農村之別,有無子女、有無老伴、身體狀況、收入來源、家庭條件、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個人喜好等不一樣,打發時間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五花八門。我覺得,不管城市農村80歲的男女老人,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適合而止,量力而行,笑的開心,玩的自在,活的輕鬆,活的健康,過的幸福,平安度過餘生。

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下降往心裡擱。多走動,多活動,常常鍛鍊了身子骨。不生氣,不抱怨,家庭鎖事不去管。善待自己自尋樂,平常日子開心過。有病早治無病防,養成生活好習慣。常聚堆曬太陽,談古論今話家常。不怕死,不等死,爭取活到100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319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