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柳體的感受
柳公權之柳體堪稱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唐代書法宗師之一。他的書法藝術千百年來影響了無數追求書法藝術的追求者。
柳公權當時官至太子少師,其早期追尋王羲之的風格,之後又從同時代的顏真卿和歐陽詢的藝術精髓中吸取營養而後自成一家。
我自幼酷愛繪畫,在1962年在京郊沙河北二村原來是大廟的小學讀書。開始描紅模子之後寫米字格大仿!再後來就是一直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以至於後來在書畫界一些字就有人能看出有柳的肩架影子。
和我的忘年交鄉兄劉炳森大哥1989年春天認識以後,經常得到他的指點,他說自己開始也是學習的柳公權,他認為學書者學柳體最先搭好,蓋房子的間架結構,之後再顏體和隸書等等,就如人生學走路先走穩再快走再跑!最後劉大哥成了二十世紀的森體隸書第一人!可見柳公權字體的影響力之歷久彌堅和深遠。
1996年應西安工程學院朋友之約,初次登上西嶽華山,參觀兵馬俑,瞻仰碑林時第一次在自童年起就仰慕的古代先賢的墨跡碑刻真跡!
感覺書法學人對他的評價,特點主要體現在結字方面:內斂外拓,運筆健勁舒展,乾淨利落,四面周到。清王澍評價是「誠極矜煉之作。」明代王世貞認為「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我們欣賞此碑文能夠感覺到,書法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並且大小錯落有致,變化豐富,所謂顧盼神飛,行間氣脈貫通,全書無一處懈怠之筆,可謂是精絶之精品。
我因為畫畫,又是工作之餘才可以擠時間在學習繪畫的同時繼續練習書法,雖然以後又練習了魏碑和漢簡及文徵明與唐寅等作品,但自童年起就留下的印記確實是終生難忘,所以我認為先賢大唐柳公的書法對於我這個業餘書法愛好者也是惠及恩深!
阿里雷公兔歲元月初二於伊斯坦堡七丘草堂
謝謝邀請。關於柳公權的書法被世人所熟知,眾人多有評價。從我練習書法開始,歷經40餘載,深有感悟。藉此機會和大家探討一下,也算是一大樂事,文中有言辭不當者還望各位書友海涵。
柳公權字誠懇,唐代著名書法家,官至太子少師,所以世人又稱「柳少師」。他的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柳公權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主要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後來通過了解,認為唐代數顏真卿和歐陽詢的字最好,於是就吸取顏真卿、歐陽詢的書法之長。他的書法作品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結構嚴謹,筆鋒稜角分明,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蒼勁有力,因此又被世人稱為「顏筋柳骨」。
縱觀柳公權書法作品,可以感覺到他的作品並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不同變化。他的一生作品很多,最有名的當數《金剛經石刻》和《玄秘塔碑》。其中,《金剛經石刻》是柳公權47歲所作,共有12塊,每行11個字,原石在宋朝時被毀。敦煌石窟裡的是唐朝時期的拓本,現被巴黎博物館收藏。這是柳公權早期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嚴謹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形姿豔媚,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顯得清勁而峻拔。「柳骨」由此可見一斑。
《玄秘塔碑》系柳公權64歲時所作,共28行,每行54個字,現存於西安碑林。我在2010年曾到過碑林,親眼見過此碑,甚為震撼。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結字方面:內斂外拓,運筆健勁舒展,乾淨利落,四面周到。清王澍評價是「誠極矜煉之作。」明代王世貞認為「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我們欣賞此碑文能夠感覺到,書法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並且大小錯落有致,變化豐富,所謂顧盼神飛,行間氣脈貫通,全書無一處懈怠之筆,可謂是精絶之精品。
柳公權我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與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齊名,稱"顏柳",官至太子少師,故世人又稱他為柳少師。一身精研書法,主要與王羲之的書法為主,稱後又學習顏真卿、歐陽詢的書法,專攻楷書,他的書法嚴謹,稜角分明,筆力斬釘截鐵,流暢大氣,筆峰蒼勁有力,氣勢磅礴,偏重於骨力感,字成如骨,故有"顏筋柳骨″之稱。柳公權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及大,對我國的書法創作作出了繼大的貢獻。
說到柳公權的書法,當然大家主要就他的楷書進行說法評論,尤其是都強調他的「骨力」,就是通常所說的「顏筋柳骨」的那一份骨力,這個已經是大家公認的柳體特徵之一,但這是就柳字的筆法而言,如果說柳字迥異於人的獨家審美特徵,也可以說是整體風格,那就是柳體無所不在的張力。
所謂藝術上的張力,就是矛盾對比的力量,比如大和小,粗和細,長和短,方和圓,疾和澀,俯和仰,向和背等等相反的概念組合在一起,所顯示出的震撼人心的那種審美力量,其實書法中的張力,恰恰就是書法藝術本身的美學特徵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就是書法的本質審美特徵。
柳公權的書法,主要指他的楷書,更是把這種張力推到極致,比如兩個橫劃有時在一個字中,細看纖如毫髮,粗者就像人的手指,其它諸如長短對比,俯仰之間都非常強烈,張力瀰漫,趣味無窮。
當然其他書法家也是同樣的張力表現,但在推向極致方面,無一能和柳公權相比肩,這一點才是柳體與眾不同的方面。
謝邀。柳公權楷書師法顏真卿,並吸納薛稷筆意。易顏書之方為縱勢,易寬博為中宮收緊而筆畫外宕,易點畫渾厚為瘦削,易圓潤為方峻,點畫多帶稜角,大字清雄,遒媚勁健。柳字在唐末名傾天下,深得唐末六代皇帝的讚賞。人們常說「顏筋柳骨」。柳公權這種臨帖方法,為我們學習書法樹立了榜樣。只忠於原帖,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不行的。柳公權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神策軍碑》、《全剛經》等。由於柳書筆畫帶有不少華飾成分,剛勁瘦挺,練習者用筆往往小心謹慎,放不開,有越練越瘦的傾向,不易入帖,成功率不高,所以當今練習柳體的人很少。顏體寬鬆,柳體收緊,很多人將顏柳結合起來練效果不錯。
盛唐書法,名家輩出。而楷書有三家出類拔萃,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在此,咱們不說當時冠絕一時,被皇帝尊崇,工整端莊,險絕嚴謹的楷王歐體,也不論忠直凜然,寬博雄渾的魯公顏體。柳公柳少師學於晉秦多位大家,又與當代歐陽詢,顏真卿學習交流。博釆眾長,創出自已瘦骨嶙峋,斬金截鐵,筆法森嚴之「柳體",世稱「顏筋柳骨"。此三大家和元朝趙體(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彪炳千秋,各有風彩。著名書法家啟功就是以柳體為根基學其剛硬勁挺,又研習趙體風流狂放,形成自己獨特瘦骨錚錚又秀麗勁挺的「啟功體"。[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柳公權在世時,王公大臣的長輩去世,一定要請柳公權寫墓志銘,否則會被人認為不孝,可見柳公權之書確實名重一時。「心正則筆正」的筆諫之言,更是為後人稱頌,可見柳公權人品之高。在下寫神策軍打下了楷書基礎,可以說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