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漲到350元是為了農村60歲以上老人生病後報銷比例更高些,出發點是好的。是讓農村老人得病後感到醫院住院看病。但是上漲醫保時應考慮其他因素,農民為什麼越來越不想配合國家醫保政策了?
我們回想醫保岡實始時農民入醫保只需一二拾元,可現在漲到每人350元了。國家岡開始給農民老人發養老金時是每月50元,農村老人是何等的高興,現如今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漲到百元以上了,農村老人確高興不起來是為什麼?
當年農村老人一月50元養老金,交完醫保還餘30元。如今交醫保三個月的養老金還不夠交一年醫保,你叫農村老人怎麼高興?怎麼配合?
在這樣樣都漲價的年代,我只單單說了一項就夠農村老人受的了。如今國家要振興鄉村,但原以後農村老人好過些。年輕一代的農民有盼頭。
2023年新農合個人負擔部分漲至350元,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還需要繳費嗎?
進入下半年以後,2023年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即將啟動繳費了。今年的新農合繳費與去年相比個人負擔部分再次上漲了30元,對於一些收入較低的老人可能負擔會再次加大。畢竟2021年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平均養老金水平才190元,拿兩個月的養老金收入去參加不確定的新農合有必要嗎?其實答案毋庸置疑,非常有必要。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新農合繳費有很強的社會福利性。說實話,僅憑新農合參保職工繳納的這一部分醫療保險費,是無法撐得起現在的醫療保障水平。國家會在個人繳費基礎上給予額外的補助,2023年這個補助的標準會再次提升30元,達到了不低於610元每人每年。這樣醫保籌資標準會達到不低於960元每年。
第二,60歲老人得病的概率更高。大家都明白,年紀越大得病的概率越高。「一個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約80%花在了臨死前一個月的治療上!」衛生部的一位新聞發言人曾經指出。如果說我們有一份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至少能夠把我們用於治療的錢放大3~4倍,這樣就能夠有效治療很多重大疾病。
第三,人們的參保率很高。有些人覺得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部分年年增長,是不是很多人不參加呢?答案恰恰相反。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人數已經達到了100866萬人。我國的醫保覆蓋率高達96%以上。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際上有三種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大病醫療保險報銷和醫保救助。通過這三重保障,能夠有效的減少人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越來越好的。
對於家庭實在困難,個人無法承擔的重度殘疾人、低保家庭、特困家庭等情況,地方政府會給予代繳個人負擔部分的,無需擔心。
年紀大了真的應當有一份醫療保障,希望60歲以上的老人一定一定要參保。
2003年新農合漲到350元,農村60歲老人需要繳費嗎?
個人認為應該取消,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讓這部分老人感受一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分享一點發展紅利,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回報。
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不僅已經喪失了賺錢的能力,而且大部分都是體弱多病,每天要靠吃零藥來維持生存。國家給他們的100多塊錢,買零藥都不夠,還要讓他們再往外拿錢,許多老人是拿不岀來的。
70歲以上的老人,是這個社會上最不幸的群體,他們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國家困難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忍飢挨餓做貢獻,為國家奉獻了青春。
計劃生育最緊的時期,也正被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趕上,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多數又都是獨生子女,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們的生活壓力,的確很大。
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這茬老人還是沒有趕上機會,別說是沒錢,就是手裡有錢也買不到社保。這部分老人真是一步趕不上,步步不跟趟。
如今社會經濟發達了,國家適當考慮這部分老人的處境,給這部分老人免除新農合,也是應該的。一來算扶持,二來也是對這部分老人關懷和回報。國家應當考慮。
問:二零二三年新農合漲到三百五十元,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需要繳費嗎?
農合不跟養老保險一樣,養老保險交到六十歲就不交了,農合是只要活著,八十歲九十歲都要交,而且養老保險每年交的都可以累積,農合交的錢不累積,每年都要清零。交一次管一年,如果漏交,萬一得了病,以前不管你交了多少,一次也沒用上過,唯獨這次沒交,就讓你趕上了,你得十萬塊錢的病也是自費。
農合應該也有個交費累積,交費年齡期限、固定交費數目和交費檔次,這樣,農民心裡就會有底。
交費每年都漲,從最初的每年十塊,漲來漲去漲到今年的三百二,明年二零二三年又漲三十,三百五了,後年我猜到肯定是三百八了。大後年如果每年漲四十,一定是四百二了。這樣滾雪球滾下去,從六十歲滾到八十歲,二十年會滾到三四千的,這人們心裡還真是沒有底。
如果把交費數目固定下來,人們從六十歲就知道八十歲能交多少,心裡也是有底的。
如果有個交費檔次,自己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自己那一檔,多交多賠,少交少賠,人們心裡也是有底的。
如果給農民固定個交費年齡期限,到了年齡就免交,人們心裡也是盼望的。
如果把歷年交費都可以累積,沒用上過的,到時萬一得病也能拿出來使用,人們心裡也會有個曾經作出的成績感。
這只是個建議,不一定採納。新農合應該再改革了。
你不要說是60歲了,你就是八十,九十歲的農村老人也得照樣去交,為什麼?
因為是我們的國農村現在實行的是醫療保險制度,不是過去的新農合制度。醫療保險不是社會上的慈善救肋機構,醫療保險是誰交錢參加醫療保險,誰享受的社會政策。
象2021年交今年2022年的醫療保險,是個人交320塊錢,國家補貼480塊錢,等於是自己交了800塊錢的醫療保險錢,有病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可以享受百分之八十的報銷,在縣醫院住院治療可以享受百分之五六十的報銷。交著合適不合這筆帳是人人都會算的。
雖然是今年2022年交2023年的醫療保險,又漲了30塊錢,我認為對農村的老農民來說,是好事不是壞事,因為是有病住院治療報銷的比例又提高了,看起來多交了30塊錢,其實是對農村的老農民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
因為是農村的老人由於種種原因,身體健康方面是遠遠的不容樂觀,就象是一臺老機器一樣,各個部位的零件都老化了,經常不是這齣了毛病,就是那裡有了問題,就得去修理是一樣的道理。
特別是農村的老人又無有經濟收入來源,又加上現在的醫院裡新科技醫療器械,費用也是非常高的,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就是一般的小病都是難以承受住院高額的醫療費用的。
作為350塊錢對農村的老人來說,這些老人自己確實是無有經濟能力去交這350塊的醫療保險費用,不過作為兒女們還是儘量去給自己的父母都交上好,不但是對自己的父母身體健康有好處,也是對自己好,一但父母有個小打小鬧的小病,更別說是比較大一點的病了,就是減輕自己經濟壓力的最好方法,因為是可以報銷大頭。
不過對於農村的低保老人,特困戶的老人,五保戶老人,是不在交這350塊錢的,是有國家替這些農村老人代替全部交上了,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優越性好政策。
2023年的新農合,農村六十歲老人需不需要繳費,這個問題不是老百姓說了算的,是靠政府的政策所決定的。本人認為不應繳費了,老了到了在家帶孫兒的時侯,沒收入。交了雪上加霜,不交看病更難,建議政府多考慮照顧農村老人,這些新時期留守農村的老農應引起政府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