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吸手指也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鍛鍊手指的靈活度,以及鍛鍊孩子的口腔肌肉,這些都會刺激寶寶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促進小寶寶的智力發育。只要注意做好手部的清潔就好。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要阻止寶寶吃手哦。
小嬰兒吃手的行為是正常現象,不要阻止。
嬰兒為什麼會喜歡吃手?
小寶寶吃手的原因分為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一、生理原因
1、胎兒還在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吃手了,他們天生就有吮吸的習慣。其實不只是手指,嬰兒的嘴巴碰到任何東西都會張嘴吮吸,只不過手指是最容易放進嘴裡的。
2、飢餓。小寶寶感到飢餓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媽媽沒有及時哺乳或餵奶,餓急了就會吃手。
二、心理原因
1、探索行為。吃手是嬰兒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不僅吃手,有的小寶寶還喜歡吃腳,而且「啃」得香噴噴呢。
2、自我安慰。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是口唇期,這時候的小寶寶最喜歡通過吃手來緩解無聊、焦慮等情緒,以此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
為什麼有人還說嬰兒吃手有好處呢?
1、嬰兒通過吃手來滿足好奇心,當他們發現能夠支配自己的手指時,會有自我肯定的心理。
2、口唇期的小嬰兒必須要滿滿的安全感,吃手剛好能滿足他的這一心理需求。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不容易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
3、再乾淨的手上都會有一些細菌,寶寶吃進去一點點不僅沒有關係,還能鍛鍊免疫力,比那些過分講究衛生的孩子更不容易生病。
題主的寶寶50多天特別愛吃手,建議不要阻止他哦,只要保持相對衛生,吃手吃腳都沒有關係。我家寶寶小時候吃手吃腳,3個月還開始玩手玩腳,我都沒有管她,等到長大了就自動不吃啦。
歡迎關注朵拉成長樹,專注分享孕期及育兒知識,朵拉小樹和萬千寶貝一起成長!
無法阻止,也沒必要阻止!
寶寶每個發育階段都有特點,吸吮小手被稱為《口欲期》
胎兒在母體裡二十周,就會把手放進嘴裡吸吮了,人類最初就是靠嘴來感知世界的,所以寶寶生下來就可以把手放進嘴裡吸吮了,第一說明寶寶大腦和小腦發育平衡,寶寶可以很好的支配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好處是寶寶通過吸吮小手可以很好的安撫自己的情緒[祈禱][祈禱][祈禱]有人會擔心這樣不衛生,每天用手口溼巾給寶寶清理兩次就可以了。任何人不得用嘴親吻寶寶的小手。
還有的父母擔心寶寶會形成不良習慣,完全沒必要擔心,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寶寶對其他事情有了興趣就會忘記吸吮手指了。
個別形成習慣的寶寶,應該是心理髮育出現了偏差,家長需要諮詢醫師給寶寶糾正!
吸吮手指是寶寶獲得類似於吃奶的感覺。寶寶這樣做是想讓自己放鬆、消除緊張、趕走厭倦。怎麼樣做才能使寶寶更快的改掉吃手指的不良習慣呢?
首先,幫助寶寶緩解壓力:比如當發生環境的改變,或是孩子的身體的出現嚴重不適時,幫助他渡過不適應期,等他的心態比較穩定了再去要求他不要吃手。
父母應當多創造一些機會,改變他遇事緊張的心態。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最喜歡的布帶把手指包起來,或在他的手指上抹上各種可能引起他反感的物質,這樣一來,就給他設置了自然的障礙。
當然不需要阻止啦,你家寶貝才50多天, 對於這麼大的寶寶來說,愛吃手是這個階段的正常現象,因為這是寶寶天生具有的吸吮反射。
什麼是吸吮反射
吸吮反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嬰兒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當用乳頭或手指碰新生兒的口唇時,會相應出現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動。但,出生後3-4個月的時候會自行消失,逐漸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不過,在睡眠和其他一些場合,寶寶仍會在一段時期內表現出自發的吸吮動作
寶寶吃手和吸吮反射是一回事嗎?
不,是不一樣的
寶寶吃手,在醫學上被稱之為「吮手指「」,是指反覆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為。正常情況下,0~4月齡嬰兒吸吮嘴唇周圍所能觸碰到的任何物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射。但吸吮手指大多開始於3~4月的寶寶,7~8月齡達高峰,2歲後逐漸消退。如果4歲以後吮手指就屬於行為偏異,在孤獨、疲倦、沮喪、思睡、飢餓的時候會發生,出現焦慮、疾病的時候吮手指的次數會增加。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
這就得看寶貝多大了,再有就是寶寶吃手的頻率和力度,比如你家寶貝這個月齡,完全不需要阻止;就算寶寶五六個月或者八九個月愛吃手指或者將手裡的任何物品都放進嘴裡,這也是正常現象,家長只需要做好寶寶小手或者物品的清潔,避免細菌病毒進入口腔影響寶寶的健康。但如果寶貝都已經兩三歲,甚至更大了,就需要阻止了,因為大孩子吃手是心理問題,在心裡無聊、孤獨、焦慮等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吃手。
如果寶貝雖然小,但吃手的頻率太高,力度太大,都影響手指和乳牙的發育,導致手指變細變形或者乳牙變形時還是需要阻止的。
如何阻止寶寶吃手?
知道大孩子吃手是心理問題所致,那麼,要阻止寶貝吃手就比較容易了,只是不可簡單粗暴的大吼、打罵喲!而是要了解寶貝內心的問題所在,也就是多蹲下來跟寶貝聊聊天,看看寶貝內心對什麼比較在意,或者內心為何難過等,如果能滿足就滿足寶貝,如果不能則跟寶貝聊聊天,告訴他如何解決內心的焦慮。實在不行就用別的玩具或帶寶貝到戶外玩耍來轉移注意力,只要讓寶貝開心了、有事情做了就不會再吃手了。
對於小寶寶來說,吃手既是先天具有的本能,也是寶貝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無需阻止,但就算是小寶寶,如果每天吃手的時間過長,導致手指都變形變細的話,還得阻止,其方法還是轉移寶貝的注意力,帶他到戶外跟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戶外的樹葉被風吹動等,都可以轉移寶貝注意力,減少吃手的頻率和時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感謝邀請,希望可以解答您的困惑。
對寶寶吮手行為,應當給予理解,手放到嘴裡是本能特徵。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吃指頭,吃手指其實是一種寶寶自我安慰的健康的習慣。是使寶寶得到滿足的最主要的根源,這年齡階段正處於口唇快感期。
如果口唇吮吸需要得不到必要的滿足,就會影響嬰兒身心的發展,以至影響他的情緒,吮手指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新生兒出生時,由於大腦皮質尚未發育成熟,他們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到了2-3個月大時,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嬰兒不僅出現了看手的動作,而且還出現了吮吸大拇指的靈活動作,這標誌著嬰兒心理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並不是一種可怕的行為,而應理解為是正常行為。對此,家長不必擔心。
但是如果寶寶吃手影響了睡眠、或者手吃腫了,那麼就需要幹預:
1、可以採用安撫奶嘴,如果寶寶不接受,可以在奶嘴上蘸點母乳或配方奶粉讓寶寶慢慢習慣!
2、平時媽媽也可以採用其它方式轉移寶寶的吃手注意力,用其它方式吸引寶寶!
3、採取痛苦的辦法,比如手指塗抹苦味劑。
芝士媽媽是一個有愛有溫度的母嬰健康管理平臺。更多最新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小濤養花知識號。如果有孕產和育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私信我幫你解答。
答案是不該!
兒童吃手是受內在生命裡驅動發展自己的,所以我們不僅不能打擾兒童,更應該幫助兒童在這個時期完成重要的三個使命!
口從一出生就能被兒童熟練的使用,比如會把手放進嘴裡,能觸碰到的物品也會被放入口中,這些行為便是寶寶口腔敏感期的顯著特徵。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有尋乳反應,這是寶寶成長的第一主題,活下來!但是口腔敏感期的使命,遠不止生存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要在寶寶口腔敏感期中,完成三個使命。
完整和健全口的功能
寶寶吃手時,會意識到手的存在,喚醒手的功能
手可以抓到的東西都可以放入口中,口藉助於手會更多的發現這個世界
寶寶用口打開了物質世界的大門,走向這個可以觸摸的世界,在敏感期的得到充分滿足後,2歲之前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口的發展偏離了方向,不僅會影響自身的發育和對世界的認知,甚至會影響寶寶自尊心,安全感等!
前面我們說了口腔敏感期的三個重要的使命,口腔敏感期沒有滿足的寶寶會有怎樣的表現。
1.寶寶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出現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一種是孩子比較容易吃手,咬東西,甚至是非攻擊性的咬人。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對吃超出正常情況的熱情。
2.父母應當成為一個觀察者,觀察孩子的近況和需求,讓孩子擁有選擇和享用食物的權利,給口腔敏感期沒有滿足的寶寶更加包容的環境,提供更加豐富的口腔體驗,不要用語言和環境強化吃或者咬
3.在彌補口腔敏感期的缺失時,注意平衡點的把握,父母要有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在寶寶剛好對食物充滿興趣的時候,把這些知識通過體驗的方式分享給孩子。
過度的打擾孩子的發展會導致孩子的能力發展滯後,所以我們成人要善於觀察孩子,滿足孩子內在的發展需求,這樣才能讓視線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寶貝生下來,第一個玩具,誰給的?從來的地方帶來的,只要我觀察寶貝仔細,嘴裡經常發出舌頭攪動口水的聲音,口水被舌頭弄出來的聲音,寶貝很好奇,舌頭一動,出現聲音,口水成了玩具。
寶貝稍大一點,先天記憶內容,肢體語言搶在了口語之前,開始呈現,手指張開握緊,小嘴也能和手指在一起,完成動作吃手指,看見這一幕,小動物吃完飯,舔手掌的樣子,讓我想起,也許,寶貝吃手指是在對遠祖行為的回憶。
太神奇了!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許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只要你願意,一定會在腦海裡,打出一段美麗的文字。
如果,我們想寶貝放棄手指的行為,什麼也不要說,走過去,輕輕把手指拿出嘴裡,多反覆幾次,失敗的經歷,修改寶貝吃手指的記憶,只要堅持,吃手指的事,寶貝一定會忘記。
小嬰兒吃手吃的心滿意足,你一拿開,他就哇哇大哭,這正是他處於口腔敏感期,而敏感期的發展可以事倍功半,得到最優發展。不過即使錯過敏感期,也還是能再發展,只是效果沒有那麼好而已。
阻止了反而會反彈,錯過的會有以下缺點
但是還是不建議阻止孩子吃手,因為口腔敏感期總是要出現的,阻止的話,時間就會持續。就像有的人六七歲還會吃手指一樣。
而這個時期可以建立口的功能,再通過口認識世界,整個過程中構建了大腦和心理世界。
這個時期大約在0到2歲,至於快慢,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如果被阻止的孩子,就會延遲,而我女兒我是會給她吃,偶爾覺得不適宜會阻止,或者換東西給她。
而家裡人說我女兒口欲期太長了,後面不吃手,是相對於侄女而言,覺得是因為我鼓勵孩子吃,買能吃的玩具給她造成的,其實也才持續到一周歲出頭而已。
他們覺得吃一開始吃手可以,但是他們等不了那麼長時間,後面就要慢慢的給調整,一吃就要阻止。對於這點我是不認同的,正常時期內,就隨孩子發展吧,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認知是一種能力,需要孩子去探索。
而小時候手沒吃夠的孩子,可能會有搶別人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關注食物而不能集中精力在學習上。對於學齡兒童,有這些症狀家長都會頭疼吧,而根源有可能就是口腔敏感期沒有滿足探索的需求。
口腔敏感期讓嬰兒通過認識手,再認識世界
孩子天生就會吸吮,口是他連結這個世界最自然的一個通道,由吸吮手,知道了手的存在,再感知手能抓握物品的功能,把東西抓到嘴裡嘗,分辨軟硬,材料質地,還能鍛鍊口的部位,了解口的極限,練習使用舌頭和牙齒等等,孩子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有理由的。
我當時雖然知道吃手是正常的,但不如現在了解得多,那時只會說儘量不阻止,卻一直苦於自己不會給孩子創造探索的機會,生怕自己幹預了她。
後來特意買了兩個磨牙棒,一個香蕉,一個長勁鹿的,只是為了給她磨牙用,順帶讓她解解饞,但是很快就發現她不愛咬了,現在想來,是我買的質地都一樣,對她來說不新鮮了。
而隨著手的敏感期到來,口腔敏感期也就會慢慢減退,你看,孩子就是這麼一步一步地解鎖自己的身體來探索世界的,由頭到尾,由大到小。
應對口腔敏感期,做到這三點
1.相信吃手是正常的,平常心對待,不去注意孩子吃手的問題,因為有些會認為吃手是一個不好的毛病,所以要改變這個想法,轉移注意力,就不會因為孩子吃手而心焦。
2.允許孩子吃手,找替代物,把孩子手洗乾淨,孩子吃手不能阻止,那就讓孩子安全吃手吧,不僅是手,玩具也要洗乾淨,放在孩子周圍,讓孩子自己盡情地去拿著吃,也許就慢慢的忘記啃手,轉向手感知玩具,啃玩具了,這樣還可以鍛鍊孩子爬,翻身等大動作。
3.轉移注意力,不恐嚇孩子,不直接阻止。孩子是好奇的,又處在用口感知世界,難免會把不能吃的東西放嘴巴,比如樹葉,怎麼辦?直接如臨大敵的上手阻止,說樹葉有蟲,吃了肚子痛?
事實證明,效果不好,當下也許因為害怕被制止了,但耐不住孩子蠢蠢欲動的心,待你不注意就迅速放嘴裡。
也許可以嘗試一下,拋起樹葉說:你看,樹葉飛起來了,多嘗試幾次,吸引孩子,也許被轉移了注意力,可以這樣玩樹葉,而忘記品嘗樹葉了,所以帶孩還是很考驗臨場發揮表演的。
我是,育兒過程中不斷成長學習,閱讀育兒,心理學的書,理論聯繫實際,一路修行。
「吃手指」對孩子牙齒發育有什麼不良影響?
主講人:秦滿——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 教授;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負責人;國際兒童牙科學會理事;亞洲牙外傷學會秘書長;國際牙醫學院院士。更多健康疾病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們!醫學微視,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優質的的醫學患教微視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