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三國對後世的影響力非常深,這究竟是為什麼?沒有三國會怎麼樣?_三國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是什麼

曾經的夢幻老鳥說: 三國之所以會影響這麼深,這麼讓讓人著迷,是因為那個年代牛人扎堆出現,智慧之碰撞,文詞之斐然…

曾經的夢幻老鳥說:

三國之所以會影響這麼深,這麼讓讓人著迷,是因為那個年代牛人扎堆出現,智慧之碰撞,文詞之斐然,戰爭之精彩,陰謀陽謀層出不窮,讀之讓人拍案叫絕。

打個比方,如果你看一群菜雞互啄,很快就會感覺索然無味,如果你看高手吊打弱雞,那爽完之後也會覺得無趣,最令人激動最令人興奮的其實是看到高手過招間的精彩紛呈。

先來說說鬼才郭嘉,袁曹逐鹿中原,當時袁紹雄據青幽并冀四州以及徐州部分地區,實力是曹操數倍,眾人皆恐不能戰勝袁紹,獨郭嘉獻『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與袁紹開戰的決心。有人認為,十勝十敗論其實是拍馬屁,那再來看看,在袁曹相持最關鍵的官渡之戰,曹操一直擔心孫策,劉表偷襲他的後方許都,而當時孫策也確實有這個計劃。

郭嘉站出來對曹操說,孫策待下殘酷好殺,結怨甚多,不用擔心,他早晚會被仇家殺死。如果你是一個老闆,正要和競爭對手一決勝負,你手下狗頭軍師跑來跟你說:老大,你不用擔心,那小子平時就不受人待見,早晚要被人弄死,你就安心坐著啥也不用幹就行了,你信麼?你信不信我不知道,但是曹操信了,果然,不久之後孫策被仇家埋伏,傷重而亡。這人厲不厲害,太厲害了,簡直就像是穿越過去的。郭嘉厲害的事還有好幾件,就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說說曹植,才高八鬥的典故說的就是他。儘管他是帝位競爭的失敗者,但架不住他文採高啊,其《洛神賦》千古流傳,尤其是誇美人那段,各位以後追女朋友或許用得上: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諸葛亮,賈詡,司馬懿,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等,不勝枚舉,且其中評價兩極分化,爭論不休,尤其是對諸葛亮軍事能力的爭議,也不再贅述了,他們中任何一個拿到其他時代,都將是引領時代的風雲人物。

最後再來說說漢光武帝劉秀吧,他僅用數年時間就得了天下,可知名度甚至遠不及一生都沒統一天下的曹操。為什麼,因為他的對手都是弱雞,太順利了,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碾壓。所以,故事精彩才是吸引你的真正原因。

史文書苑說:

三國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關於制度。

政治制度:後來的兩晉延續了曹魏官僚組織機構。從地方到中央,官職設定幾乎沒什麼變化。最重要的是,九品中正制到了兩晉時期得到更大的發展,門閥世家始終掌握權力。有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軍事制度:軍隊的名號、職權、考核、訓練等也與曹魏大同小異。尤其是屯田制,雖然不是曹操首創,卻在曹操手裡形成了制度,並一直延續到了兩晉甚至南北朝。

其二、關於疆土。

公元230年正月,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上萬士兵出海尋找夷洲(臺灣)、亶洲(日本),想要俘獲那裡的民眾以充實東吳的人口。那一年諸葛直和衛溫一起登上夷洲,而亶洲太過遙遠,東吳軍隊最終沒能到達,只帶了幾千名夷洲的人返回東吳。這是最早有人登上臺灣島的文字記載。

公元108年,漢武帝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置了四個郡,屬於幽州管轄。三國時,曹魏依舊直接統轄朝鮮半島。

現在的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先祖感到自豪。

臺灣,一直都屬於中國。

歷史上的朝鮮,也是。甚至朝鮮這個名字,還是朱元璋確定下來的。一直到明清時期,仍然是中國的藩屬國。

其三、關於文學藝術。

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採氣骨兼備。「三曹」再加上「建安七子」,他們創作的作品很多都反映漢末的動亂和民眾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志向,傳遞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壯志難酬、悲涼幽怨的心境。他們的詩文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形成了獨有的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不光在中國歷史上掀起一個詩歌的高潮,還深深影響了後世的文人。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阮籍,《酒狂》。嵇康,《廣陵散》等等。不復多言。

其四、關於醫學。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至今還是中醫學中的瑰寶。

外科聖手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可惜他編排的五禽戲,發明的麻沸散都失傳了,是我國傳統醫術的重大損失。

其五、關於歷史的衍生品。

三國這段歷史不算長,還不到百年時間。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期間經歷了諸侯割據,群雄爭霸,大浪淘沙後三國鼎立,直到280年東吳歸晉,天下一統。猛將謀臣紛紛登上屬於自己的歷史舞臺,描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歷史畫卷。這也給後世的創作者們提供了用之不盡的素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有一大批的小說、評書、戲劇、影視作品等。甚至包括現在的網路遊戲,當然還惠及到了在鍵盤上敲字的我們。

如果沒有三國這段歷史,想一想會怎樣?

可以參考一下五胡亂華和五代十國。

前者持續一百多年(304年-439年),天下一直處在動亂之中。最終導致南北分裂,直到隋朝建立完成大一統,期間長達近五百年。

後者雖然時間比三國時期還要短(907年-979年),但造成的結果更嚴重。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儘管趙匡胤黃袍加身上位後,力主平定天下,但最終還是沒能收復北方的廣袤土地。

當一個王朝崩塌的時候,必須由一個新的政權來代替它。

在東漢末年亂世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正是由於魏、蜀、吳三足鼎立,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使得國家和民眾都得到了一定的休養生息。同時,三方還一致抵禦外侮,保證了政權穩定和領土完整。曹魏對抗北方,蜀漢平定西南,東吳徵伐東南。

最終三家歸晉,也是在發動相對較小的戰爭後完成的。

就衝這一點,我就很喜歡三國這段歷史。

當然,如果沒有三國,我們的歷史上就會少了很多忠誠的堅守者,大義的踐行者,也會少了很多氣勢恢宏的戰場爭鋒,波雲詭譎的明爭暗鬥,更缺少了一段盪氣迴腸的錚錚史詩。

個人淺見,

歡迎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北疆同心聊歷史說:

說三國對後世的影響力深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因為有了「三國」,才會出現了「兩晉」,並進而演變成了長達幾百年的大分裂——「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代吧!

(董卓進京,天下大亂)

如果反推一下那段歷史不難發現,假如東漢王朝沒有解體也就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那樣的話東漢仍然會是一個強大的王朝。

力聚則強,力分則弱。

如果天下依然歸於一統,中原王朝不僅不會因為內鬥而削弱了自己的實力,而且也不會削弱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能力。

可惜啊,歷史只能假設而不能倒退!

最終,經過從公元189年董卓之亂起,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為止的近百年的內鬥,天下才得以重歸一統!

此時,民眾久亂思安,要是晉武帝司馬炎不存私心雜念的話,天下是不難治理的。

(漢末軍閥割據一方)

可惜啊,晉武帝認為他的爺爺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在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乃是沾了魏文帝曹丕不信任曹氏諸侯王的光,結果導致曹氏諸侯王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司馬家族搶班奪權,干著急卻一丁點兒辦法都沒有。

因此,晉武帝既沒有學習兩漢「眾建諸侯少其力」,也沒有像曹魏那樣對諸侯王嚴防死守,而是大肆分封司馬家族的子弟為王侯。導致司馬家族的王爺們,不僅在地方上有兵有地盤,而且還能在朝廷裡面當官。

諸侯王的有兵有權有地盤,自然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危機就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不過,如果皇帝不是太差勁,還是能控制住局面的。

要是皇帝無能呢,那可就完蛋啦!

(西晉疆域)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了,不是太聰明的晉惠帝司馬衷上臺了。由於司馬衷實在是太無能了,導致皇權旁落。朝廷大權先後落入了外戚楊駿和皇后賈南風的手裡。

先是,楊駿專權,排斥汝南王司馬亮。後來,賈南風煽動楚王司馬瑋發動兵變幹掉了楊駿一夥。

接著,又連續幹掉了司馬亮、司馬瑋等異己之人,最後又除掉了太子司馬司馬遹。

此時,賈南風獨攬大權,好不威風!

孰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掌握著禁衛軍的趙王司馬倫不僅野心勃勃,而且早就對賈南風不滿啦!

在心腹孫秀的策劃下,趙王司馬倫不但幹掉了賈南風,而且還逼著晉惠帝司馬衷把皇帝寶座「禪讓」給他!

(賈南風皇后)

沒想到,一下子就捅了馬蜂窩。

為啥?

其他王爺不服哇!

他們想:大家都是司馬家族的子弟,你趙王司馬倫做得皇帝,憑啥我們就做不得哩——儘管他們沒有當皇帝,但獨攬大權的「無冕之王」還是要的。

於是,他們就紛紛起兵攻打洛陽!

結果,儘管他們幹掉了司馬倫,又把司馬衷推上了皇位,但天下大亂的趨勢卻沒有辦法挽回了!

於是乎,就發生了斷斷續續打了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

(三國鼎立)

直到西晉王朝的精氣神差不多耗光了,邊疆各個部族陸續興起,這場源於宗室爭權的「大內訌」才算告一段落。

可是,隨著各個部族競相建立政權,西晉王朝的短暫統一再也維繫不下去了。

公元317年西晉徹底滅亡,晉室殘存力量被迫遷往江南,北方就淪為「十六國」逐鹿的舞臺了。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劉裕建立了「宋朝」,而「元魏」也逐漸統一了北方,於是歷史又演變到了「南北朝」時代。

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掉陳國,才終於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大分裂!

總而言之:如果沒有三國鼎立,或者三國很快就歸於一統,中原仍然有一個強大的王朝統治,再或者司馬炎沒有因為「曹魏孤立而亡」就大肆分封諸侯王,也許就不會出現後來長達幾百年的大分裂啦!歷史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關鍵時刻的那麼「一哆嗦」有時也會影響歷史走向,您說呢?

(公元317年之後的形勢)

CR7玉雕工作室說:

三國對於中國歷史及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三國時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戰爭,這種局面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導致國家政治經濟衰敗,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而這也反過來促進了社會文化的深刻變革。

2. 出現了眾多傳奇人物: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傳奇人物,如孔明、趙雲、關羽、張飛等。他們的英雄事跡及其所代表的價值觀念,影響了後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3. 形成了許多文化經典:三國時期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諸葛亮傳》、《趙雲傳》等,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讓世人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獨特性。

如果沒有三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它的影響力和貢獻依然得到肯定和尊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48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