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古人詩詞歌賦裡描寫最多的城市是哪個?長安、蘇州、成都、南京?

知足常樂的斯基說: 其他不知道,只知道一些描寫成都的,送上一部分。 1.《上皇西巡南京歌》 唐·李白 九天開出…

知足常樂的斯基說:

其他不知道,只知道一些描寫成都的,送上一部分。

1.《上皇西巡南京歌》 唐·李白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2.《荊門浮舟望蜀江》 唐·李白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4.《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5.《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6.《成都府》 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徵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7.《登樓》 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8.《懷錦水居止》 唐·杜甫

萬裡橋南宅,百花潭北莊。

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

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

9.《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唐·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10.《石犀行》 唐·杜甫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注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

修築堤防出眾力,高擁木石當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參人謀。

嗟爾五犀不經濟,缺訛只與長川逝。

但見元氣常調和,自免洪濤恣凋瘵。

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11.《萬裡橋》 唐·岑參

成都與維揚,相去萬裡地。

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

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

12.《成都為客作》 唐·田澄

蜀郡將之遠,城南萬裡橋。

衣緣鄉淚溼,貌以客愁銷。

地富魚為米,山芳桂是樵。

旅遊唯得酒,今日過明朝。

13.《成都曲》 唐·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裡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14.《浪淘沙》 唐·劉禹錫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15.《玩半開花贈皇甫郎中》 唐·白居易

勿訝春來晚,無嫌花發遲。

人憐全盛日,我愛半開時。

紫蠟黏為蒂,紅蘇點作蕤。

成都新夾纈,梁漢碎胭脂。

16.《錦城曲》 唐·溫庭筠

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

江風吹巧剪霞綃,花上千枝杜鵑血。

杜鵑飛入巖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盡,文君織得春機紅。

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

樹成寄與望鄉人,白帝荒城五千裡。

17.《錦城寫望》 唐·高駢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煙花匝郡樓。

不會人家多少錦,春來盡掛樹梢頭。

18.《萬裡亭》 宋·呂大防

萬裡橋西萬裡亭,錦江春漲興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裡,坐聽風湍徹骨清。

19.《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 宋·蘇軾

拾遺被酒行歌處,野梅官柳西郊路。

聞道華陽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歸尋萬裡橋,水花風葉暮蕭蕭。

芋魁徑尺誰能盡,榿木三年已足燒。

百歲風狂定何有,羨君今作峨眉叟。

縱未家生執戟郎,也應世出埋輪守。

莫欺老病未歸身,玉局他年第幾人。

會待子猷清興發,還須雪夜去尋君。

20.《成都書事》 宋·陸遊

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

煙柳不遮樓角斷,風花時傍馬頭飛。

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膾魚如笠澤肥。

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

21.《春曉》 宋·陸遊

喔喔雞號野,昏昏月掛樓。

夢隨殘漏斷,愁伴宿醒留。

壯志看清鏡,春寒著弊裘。

拂窗新柳色,最憶錦江頭。

22.《梅》 宋·陸遊

三十三年舉眼非,錦江樂事祗成悲。

溪頭忽見梅花發,恰似青羊宮裡時。

23.《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宋·陸遊

江水來自松嶺中,五月六月聲摩空。

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鬧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臥霽虹,始誰築此東平公。

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

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衝,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24.《歸蜀》 元·虞集

我到成都才十日,駟馬橋下春水生。

渡江相送荷子意,還家不留非我情。

鸕鷀輕筏下溪足,鸚鵡小窗呼客名。

賴得郫筒酒易醉,夜深衝雨漢州城。

25.《錦江》 明·馮任

峨峨雪色涉蒼龍,直上汶江錦萬重。

蜀紵於今誇麗密,浪花堆裡纈芙蓉。

26.《成都》 清·吳偉業

魚鳧開國險,花月錦城香。

巨石當門觀,奇書刻渺茫。

江流人事勝,臺榭霸圖荒。

萬裡滄浪客,題詩問草堂。

27.《錦江絕句》 清·尉方山

錦裡名花開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

漁舟一葉蕩煙來,劃破錦江三尺錦。

28.《府江棹歌》 清·顧印愚

錦城南下寄篷艭,可愛磷磷石底江。

行盡青衣三百裡,白沙翠竹日推窗。

29.《賦成都景物》 清·向日升

湖山歷盡漫棲遲,憑弔蓉城一賦詩。

萬裡橋南諸葛廟,百花潭北少陵祠。

探奇頻訪支機石,覽勝還摹誓水碑。

蠟屐青羊尋羽客,扶筇威鳳採靈芝。

琴臺寂寞迷荒徑,鏡冢沉埋宿怪鴟。

賣卜風高真不泯,當壚佳話亦堪嗤。

籌邊驛上吹霜角,濯錦江頭卓酒旗。

處處新榿藏白屋,家家慈竹覆東籬。

地因劫火悲芳草,客為殘春怨子規。

好購鸞箋臨薛井,暫沽郫釀泛酴醾。

岷山雪淨千峰外,犀浦梅黃四月時。

更踏碧雞坊裡路,海棠經雨溼胭脂。

30.《下裡詞送楊使君入蜀》 近代·趙熙

行盡青山見錦城,菊花天氣雨初晴。

馬頭樹色殊秦棧,大野青浮一掌平。

張儀城樓文翁室,逸少馳心廣異聞。

不到成都爭識得,當壚人有卓文君。

少城花木稱公園,冬日紅梅夏日蓮。

莫向武擔尋石鏡,摩訶池水亦桑田。

青羊一帶野人家,稚女茅簷學煮茶。

籠竹綠於諸葛廟,海棠紅豔放翁花。

錦城東下路蕭然,九眼橋南綠接天。

西岸漸多黃竹子,女兒耕得華陽田。

九天開出一成都,華屋笙簫溢四隅。

半壁由來天府重,獨憐劉禪是人奴。

31.《文翁講堂》 唐·盧照鄰

錦裡淹中館,岷山稷下亭。

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

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

32.《登錦城散花樓》 唐·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3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4.《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35.《西郊》 唐·杜甫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檢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36.《絕句》 唐·杜甫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

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

37.《琴臺》 唐·杜甫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

38.《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9.《石筍行》 唐·杜甫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

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仍存。

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

嗟爾石筍擅虛名,後來未識猶駿奔。

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40.《文翁講堂》 唐·岑參

文公不可見,空使蜀人傳。

講席何時散,高臺豈復全?

豐碑文字滅,冥漠不知年。

41.《升仙橋》 唐·岑參

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

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

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42.《送客遊蜀》 唐·張籍

行盡青山到益州,錦城樓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為到浣花溪水頭。

43.《竹枝詞》 唐·劉禹錫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家住成都萬裡橋。

44.《寄贈薛濤》 唐·元稹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45.《經杜甫舊宅》 唐·雍陶

浣花溪裡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只應留舊宅,千金無復換新詩。

沙崩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遲。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46.《酒壚》 唐·陸龜蒙

錦裡多佳人,當壚自沽酒。

高低過反坫,大小隨圓瓿。

數錢紅燭下,滌器春江口。

若得奉君歡,十千求一鬥。

47.《乞彩箋歌》 前蜀·韋莊

浣花溪上如花客,綠暗紅藏人不識。

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

手把金刀擘彩雲,有時剪破秋天碧。

不使紅霓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

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後開無力。

孔雀銜來向日飛,翩翩壓折黃金翼。

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嶽羅星鬥。

開卷長疑雷電驚,揮毫只怕龍蛇走。

班班布在時人口,滿袖松花都未有。

人間無處買煙霞,須知得自神仙手。

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薛濤昨夜夢中來,殷勤勸向君邊覓。

48.《浣花泛舟和韻》 宋·呂陶

野店村橋迤邐通,蜀江深處茂林中。

花潭近漾春波綠,彩閣相迎畫舫紅。

修岸幾朝經密雨,芳樽盡日得清風。

詩翁舊隱知何在?且事嬉遊與俗同。

49.《和子由蠶市》 宋·蘇軾

蜀人衣食常苦艱,蜀人遊樂不知還。

千人耕種萬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閒。

閒時尚以蠶為市,共忘辛苦逐欣歡。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積如連山。

破瓢為輪土為釜,爭買不翅金與紈。

憶昔與子皆童丱,年年廢書走市觀。

市人爭誇鬥巧智,野人喑啞遭欺謾。

詩來使我感舊事,不悲去國悲流年。

50.《梅花絕句》 宋·陸遊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51.《梅花》 宋·陸遊

青羊宮前錦江路,曾為梅花醉十年。

豈知今日尋香處,卻是山陰雪夜船。

52.《夜聞浣花江聲甚壯》 宋·陸遊

浣江之東當笮橋,奔流齧橋橋為搖。

分洪初疑兩蛟舞,觸石散作千珠跳。

壯聲每挾雷雨橫,巨勢潛借黿鼉驕。

夢回聞之坐太息,鐵衣何日東徵遼?

銜枚庹磧沙颯颯,盤槊斷隴風蕭蕭。

不然投檄徑歸去,短篷臥聽錢塘潮。

53.《龍泉山頂遠望》 近代·吳芳吉

風雨上龍泉,絕頂瞰諸天。

益州平如掌,青城幾點菸。

田畝相稠疊,明鏡紛萬千。

茸茸散村樹, 秋色正澄鮮。

恍若臨霸岸,回首望樊川。

如何此形勝,只逐潮流遷?

蜀女甜於酒,蜀士軟如綿。

豐功緬神萬,疏苗何時旋?

54.《青羊宮小飲贈道士》 宋·陸遊

青羊道士竹為家,也種玄都觀裡花。

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藥罏宿火熒熒暖,醉袖迎風獵獵斜。

老我一官真漫浪,會來分子淡生涯。

55.《錦花箋》 元·張玉娘

薛濤詩思饒春色,十樣鸞箋五彩誇。

香染桃英清入觀,影翩藤角眩生花。

涓涓錦水涵秋葉,冉冉剡波漾晚霞。

卻笑回文蘇氏子,工夫空自度韶華。

56.《蜀江春曉》 元·丁復

蜀江二月桃花春,仙子江頭裁錦雲。

牙檣定子雙蕩槳,蘭葉衝波愁殺人。

浣花詩客茅堂小,醉眼看春狎花鳥。

柳絮拋風乳燕斜,畫簾卷雨啼鶯曉。

蘼蕪草生蘭葉齊,碧流黛石清無泥。

郫筒有酒君莫惜,明日殘紅如雨飛。

57.《竹枝詞》 明·姚氏

卓氏家臨錦江濱,酒旗斜掛樹頭新。

當壚不獨燒春美,便汲寒漿也醉人。

58.《青羊宮》 清·張問陶

石壇風亂禮寒星,仿佛雲車檻外停。

常為吾家神故物,銅羊一角瘦通靈。

59.《錦城竹枝詞》 清·楊夑

川人終是愛高腔,幾部絲弦住老郎。

彩鳳不輸陳四喜,泰洪班裡黑娃強。

只說高腔有苟蓮,萬頭攢看萬家傳。

生誇彭四旦雙彩,可惜斯文張四賢。

清唱洋琴賽出名,新年雜耍遍蓉城。

淮書一陣蓮花落,都愛廖兒哭五更。

玉泰班中薛打鼓,滾珠灑豆妙難言。

少年健羨多花點,學向元宵打十番。

無數仱人東南住,順城房屋長丁男。

五童神廟天涯石,一路芳鄰近魏三。

迎暉門內土牛過,旌斾飛揚笑語和。

人似山來春似海,高妝女戲踏空過。

60.《錦城竹枝詞》 清·楊夑

水東門裡鐵橋橫,紅布街前機子鳴。

日午天晴風雨響,繅絲聽似下灘聲。

61.《成都竹枝詞》 清·吳好山

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

四百餘條街整飭,吹彈夜夜亂如麻。

62.《竹枝詞·詠麻婆豆腐》 清·馮家吉

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

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

63.《花會場竹枝詞》 清·謝家駒

二月花朝雨後晴,錦官城外蕩舟行。

紅顏卻怕紅塵染,不聽人聲聽水聲。

64.《竹枝詞》 清·王光裕

武侯祠畔路迢迢,迂道還從萬裡橋。

轉向青羊宮裡去,明天花市是花朝。

65.《丈人山》 唐·杜甫

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氣濃,緣雲擬住最高峰。

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時冰雪容。

66.《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唐·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叩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67.《到蜀後記途中經歷》 唐·雍陶

劍峰重疊雪雲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裡,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68.《題彭州陽平化》 前蜀·徐太妃

雲浮翠輦屆陽平,真似驂鸞到上清。

風起半厓聞虎嘯,雨來當面見龍行。

晚尋水澗聽松韻,夜上星壇看月明。

長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錦城生。

69.《遊海雲寺唱和詩》 宋·吳中復

錦裡風光勝別州,海雲寺枕碧江頭。

連郊瑞麥青黃秀,繞路鳴泉深淺流。

彩石池邊成故事,茂林坡上憶前遊。

綠樽好伴衰翁醉,十日殘春不少留。

70.《題鳳凰山後巖》 宋·文同

此影又奇絕,半空生曲欄。

蜀塵隨眼斷,蕃雪滿襟寒。

澗下雨聲急,巖頭雲色乾。

歸鞍休報晚,吾待且盤桓。

71.《送冷金箋與興宗》 宋·司馬光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黃金。

寒谿漱其間,演漾清且深。

工人剪稚麻,搗之白石砧。

就豀漚為紙,瑩若裁璆琳。

風日常清和,小無塵滓侵。

時逐買舟來,萬裡巴江潯。

王城壓汴流,英俊萃如林。

雄文溢箱篋,爭買傾奇琛。

72.《臨江仙·送王緘》 宋·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73.《鵲橋仙·乘槎歸去》 宋·蘇軾

乘槎歸去,成都何在,萬裡江沱漢漾。

與君各賦一篇詩,留織女、鴛鴦機上。

還將舊曲,重賡新韻,須信吾儕天放。

人生何處不兒嬉,看乞巧、朱樓彩舫。

74.《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宋·蘇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

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

狂處士,真堪惜。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

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75.《題黃筌芙蓉圖》 宋·趙構

照水枝枝蜀錦囊,年年澤國為誰芳?

朱顏自得西風意,不管千枝一夜霜。

76.《信相寺水亭》 宋·馮時行

青天行月月行水,水月相去八萬裡。

天公大力誰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與月明作兩,月行本在青天上。

雖雲佛說我別說,恐落眾生顛倒想。

少城城隈佛宮闕,客哦水月僧饒舌。

三峽水寒梅花時,起予對月賡此詩。

77.《劍南盆景》 宋·王十朋

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興味疏。

寸碧來從錦江遠,九嶷分向錫山居。

山中丘壑如金谷,筆下波瀾陋石渠。

我有千峰藏雁蕩,擎天一柱插空虛。

78.《蔬食戲書》 宋·陸遊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

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貴珍詎敢雜常饌,桂炊薏米圓比珠。

還吳此味那復有,日飯脫粟焚枯魚。

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軀。

羶葷從今一掃除,夜煮白石箋陰符。

79.《九月三日同呂周輔教授遊大邑諸山》 宋·陸遊

大邑知名杜叟詩,山中仍值菊花時。

節旄落盡羈臣老,髀肉生來壯士悲。

豪舉每嫌杯綠淺,痴頑頗怪鬢絲遲。

廣文別乘官俱冷,相伴寬為五日期。

80.《九日試霧中僧所贈茶》 宋·陸遊

少逢重九事豪華,南陌雕鞍擁鈿車。

今日蜀州生白髮,瓦爐獨試霧中茶。

81.《雜詠》 宋·陸遊

石犀廟壖江已回,陵谷一變籲可哀。

即今禾黍連雲處,當日帆檣隱映來。

82.《戲題索橋》 宋·范成大

織簟勻鋪面,排繩強架空。

染人高曬帛,獵戶遠張罿。

薄薄難承雨,翻翻不受風。

何時將蜀客,東下看垂虹。

83.《虞美人》 宋·王質

翠陰融盡毿毿雪。

慘澹花明滅。

嫩沙拂拂漲痕添。

想見故溪、綠到草堂前。

夕陽紅透櫻桃粒。

掩映深沈碧。

成都事事似江南。

只是香衾、兩處受春寒。

84.《題王庶成都山水畫》 元·虞集

蜀人偏愛蜀江山,圖畫蒼茫咫尺間。

駟馬橋邊車蓋合,百花灘上釣舟閒。

亦知杜甫貧能賦,應嘆揚雄老不還。

花重錦官誰得見?杜鵑啼處雨斑斑。

85.《鶴鳴山》 明·張三丰

沽酒臨邛入翠微,穿崖客負白雲歸。

逍遙廿四神仙洞,石鶴欣然嘯且飛。

86.《送福上人還青城》 明·楊慎

青城三十六高峰,寺在青峰第幾重?

飛錫曾聞經雪嶺,結茅常愛住雲松。

花飄香界諸天雨,金吼霜林半夜鍾。

傳語禪關修上鎖,虎溪他日會相從。

87.《黃要叔富貴春》 明·汪珂玉

疏簾古畫展春光,葉葉枝枝富貴香。

自覺嫩晴天氣勝,千年尚襲錦江黃。

88.《川扇》 明·陳三島

險絕蠶叢地,由來宮扇傳。

大都白帝竹,盡用錦官箋。

出匣風初轉,垂綸月半圓。

人間遺玉柄,猶是漢宮年。

89.《新都彌牟鎮八陣圖》 明·曹學佺

廣漢南來近蜀都,江城辨色已馳驅。

曉雲不散彌牟鎮,春草橫生八陣圖。

自愧書生行部日,得知丞相苦心無?

由來沃野稱千裡,處處桑麻望不孤。

90.《籌邊樓》 清·傅作楫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饒節鉞舊風流。

春秋兩見桐花鳳,晴雨三調柘樹鳩。

夢裡關山情漠漠,天邊烽火路悠悠。

不堪憔悴西徵日,人在籌邊第幾樓?

91.《新津縣渡江》 清·王士禎

南過蠶叢國,秋風正授衣。

青山初日上,黃葉半江飛。

修竹連千畝,高楠徑十圍。

臨江呼渡舸,極目一清暉。

92.《離堆》 清·李調元

一自金堤鑿,三都水則分。

犀沉秦太守,蛟避趙將軍。

萬戶饒粳稻,千秋薦芯芬。

役夫千二百,誰繼武侯勳?

93.《詠法藏寺》 清·李調元

我來法藏寺,數裡入雲峰。

石徑聞啼鳥,松根走臥龍。

人間塵不到,仙境孰能從?

惟有山中叟, 時來訪客蹤。

94.《同慶閣》 清·李調元

同慶閣雖改,回瀾塔尚存。

窗含西嶺雪,門泊下江船。

竹嘯疑簫吹,桃花似火燃。

卻憐清淨地,登眺百憂煎

換個名字繼續懟說:

很簡單,在古詩文上檢索一下洛陽和長安,就出來結果了。

唐代詩歌標題有長安的唐詩是268首。

唐代詩歌標題含有洛陽的唐詩是104首。

詩句中含有長安的唐詩共661句。

詩句中含有洛陽的唐詩共466句。

整個古代詩句中含有長安的2756句。

整個古代詩句中含有洛陽的1252句。

當然,長安在古代改名次數比洛陽要多,所以「鎬京、常安、鳳城、鹹陽、天都、上都、皇都、中京、京兆、京師、西都、西京」等就不做統計了,因為北京等幾個地方在古代做首都時也用京師、上都和中都,容易混淆。當然洛陽的雒邑、雒陽、東都、神都也就不做統計。

心靈在徵途說:

長安第一。雖然有的詩詞從字面上看不到長安兩字,地址卻是長安。例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有的直接有長安兩字,例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中國是黃金時代是唐朝,而長安又是唐朝都城,全國文人墨客都聚集古都,所以古詩詞描寫長安較其它城市多就不難理解了。

同登覺路說:

全國中小學要求背誦的古詩詞中鎮江的詩詞有10首,是入選最多的城市。這10首詩詞是:

1.《芙蓉樓送辛漸》

唐朝•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2.《次北固山下》

唐朝•王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3.《憶江南》其一

唐朝•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4.《題金陵渡》

唐朝•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

兩三星火是瓜洲。

5.《送靈澈上人》

唐朝•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6.《金縷衣》

唐朝•杜秋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7.《泊船瓜洲》

宋朝•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8.《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朝•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9.《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朝•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0.《己亥雜詩二百二十》

清朝•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翔鴿8說:

南京啊。唐詩三百首裡近1/3跟南京掛邊。金陵懷古江南春,是唐詩裡最重要的題材,也是最多的詩歌。望長安也很多。但是綜合唐宋明清四朝,我覺得還是南京的多一點。唐代以前不屬於古體詩了,南朝的樂府詩,也是南京居多。再往前,三國兩漢,那洛陽肯定第一。

平凡大百姓說:

古詩詞歌賦裡描寫最多的城市非洛陽莫屬。描寫長安、蘇州、成都、南京的雖然也不少,但與洛陽來比可就差得太多了。據我所知,僅描寫洛陽的詩詞有五千多首,其中直接以「洛陽」二字起句或在詩詞中直接點明洛陽的就有數百首之多。這是其他城市沒法比的。

洛陽不僅是在詩詞中被提及最多的城市,而且在史書中和成語裡也是被提及最多的城市——現在網絡這麼方便,讀者諸君可以在那裡驗證便知。

洛陽之所以在古詩詞被提及得最多,被史書記載得最多,被成語典故涉及得最多,是因為河洛文明是華夏文明的內核和發源地,是因為「昔三代」及其之後的十個大一統政權均在此定都,是因為其「居天下之中」、九州腹地、八省通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等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因為「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的氣候特點,是因為「欲知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社會局勢風向標的特殊政治地位……

總之,洛陽在中國的古今典籍中被記載得最多,已經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而現象背後的本質是洛陽曾經的「大美」和輝煌。

當然,洛陽群山環抱、五水縈帶的地理條件,在古代無疑是形勝之地,但在當代它卻成了限制洛陽重鑄輝煌的天然瓶頸。然而,歷史是歷史,現在是現在,我們不能以其他城市的後來居上來否定洛陽曾經的歷史地位——這就象已逝的偉人一樣,我們不能因為他的逝去就因此去否認他曾經的偉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50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