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說明他不了解我國的教育!!在五年以前,各個地方的教師招聘條件和要求都很高,基本都是要求師範畢業和專業對口,如果不是師範生也要求有幾年的代課經驗以及學歷要求!那時只要是師範畢業的很容易入編!但那時師範畢業生大多數不去教書而去了其他錢多的行業,所以很多地方組織的教師招聘招不滿!所以才按教師法的最低入職要求放寬招聘條件!這三年因疫情原因,社會和網絡把教師行業炒得火熱,放大和誇大教師職業的優點!所以才有不懂行的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這裡想說個人的幾個觀點,有兩個職業必須是專業出身,否則就不能從事。第一就是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治和引導人類靈魂的。那些所謂的高材生都是因利而來,因利而走,在本專業領域做的不好,才會跳槽,忘了初衷,範跑跑大家不會忘了吧,這就是不專業的產物。同時大家還要明白一點,就是所謂的高材生,他們的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難道都是清北畢業的嗎?不一樣教出了清北畢業的學生嗎?第二就是醫生,醫治人肉體的,不是考個職業醫師就能當醫生的。職業醫師考試筆試都是選擇題,實操都是最基礎的,沒有實習經驗的考了個證就去當醫生了,想想我們基礎醫療為什麼這麼差,就是這些不專業醫生導致,好多病都是被耽誤了,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所以會出現省城大醫院掛號排隊的現象,在當地就能治好誰會捨近求遠,基礎醫療差是誘因。所以說,一個是醫治靈魂的,一個是醫治肉體的,這麼重要的兩個職業,不是專業畢業的就不能從事這兩個職業。同意觀點的點個讚,加個關注。
既然普通人可以考教資當老師,是不是其他部門,比如法院,政府部門等公務員也應該開放啊,所有人也應該有資格考試才對,而不是只有學校這樣,其他部門我們普通人卻無法報名,有時候看見公務員考試,一些政府部門的錄取分數極低,就因為普通人不能報考。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八四年畢業的普通師範生。當年人才斷層,師資短缺,為了儘快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小學教師,幾乎每個縣都開辦了師範學校。從初中,中考擇優錄取,學制三年,國家統一分配。廣大農村孩子,為了跳出農門,爭相報考。
當年中師三年,前兩年,除學習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高中教材外,主要還學習了文選,語基。學習音,體,美,這是主科,要求人人過關。當年學風好,校風正。真的是學習了不少的知識。
最後一年,主要是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育教法》,《數學教育教法》。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比如給我們一篇短文,十分鐘準備後,進行備課,講課。比如讓我們抽出一道運用題,讓我們現場分析講解?要求人人過關。然後呢,就是二三個月的實習,我們當時是,三個同學一組,到小學實習,我們三人,把那個班包了,當班主任,語文,數學,體育,音樂全上。
我不知道這樣的師範學習,對作教師有沒有幫助,反正我是受益匪淺。是當時非師範專業教師沒法比的。
非師範專業大學生,要考教師資格證,才能當教師,應該也是基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考慮吧。
謝謝創作平臺邀請。
「普通人也能考教資當老師,師範類學生讀個三四年還有什麼意義」?凡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僅僅從字面上看,很難看出持有《教師資格證》的人並非如此簡單。
一,近年來的《教師資格證》放寬了考證範圍,降低了準入門檻,但提高了入編門檻,升高了入職條件。最關鍵的問題是「普通人也能考取《教師資格證》」。
我們國家採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擴大就業範圍,廣泛性選拔人才,不拘一格選拔「教師質量好」的特殊政策。但真正考入教師編制內的人並不是輕而易舉,寬鬆易得。大家可以從各個地方的編制內教師中細心核對一下,普通人入職進編的微乎其微,寥寥無幾。
二,師範類畢業生就業上崗要求更加精準而注重質量。一是專業層次的「對號入座」,二是學歷證書的更高要求,三是招聘考試的苛刻條件,四是進入分數線後的「審核通過」,五是筆試成績加面試成績後的「按比例錄用」……
作為一名「持證上崗者」,不能僅限於考「教師編制」這條路,大家也很明顯的看到,當老師的人首先要有「教師資格證」,持證上崗的範圍很多,也非常敏感,更有很多靈活性和方便性,比如培訓機構,培訓班,私立學校,家庭教師,課時輔導員,特長班,專業課,興趣愛好者,高考衝刺班,中小學課後習題指導老師等等。這一切都是要求查驗證件,持證上崗,不違章操作。所以,普通人考證「別有用心」,求職更有意義非凡的門道,師範類學生考不上編制,但還沒到山窮水盡,求生無門的「極限挑戰」。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拘一格降人才。
怎麼沒有意義呢?如果師範專業畢業的學生比普通人優秀,那麼相信學校就肯定會優先錄用他們的,畢竟學校都不傻,肯定都希望招聘到真正有能力的人。所以前提是師範生必須珍惜在學校的那幾年時光,扎紮實實地學到東西。如果只是混幾年,那麼對不起了,如果有其他專業的人比他們更優秀,招聘的學校肯定就會放棄他們而錄用更優秀的人了。我們現在是開放的社會,那麼職業也應該是開放的。如果只有師範專業的人才能當老師,那麼是不是也只有財經學院畢業的人才能做財務工作呢?是不是只有政法大學畢業的人才能進司法單位?不是的。所以打破壟斷,大家公平競爭,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