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甄嬛傳》蘇培盛為什麼會背叛皇上?_甄嬛傳蘇培盛為什麼蘇妃

彩虹之南R說: 在《甄嬛傳》中,蘇培盛是宮中的首領太監,大胖橘身邊的紅人,有「蘇妃」之稱,宮中從上到下,除了皇…

彩虹之南R說:

在《甄嬛傳》中,蘇培盛是宮中的首領太監,大胖橘身邊的紅人,有「蘇妃」之稱,宮中從上到下,除了皇帝之外,無人不敢對他不尊,

包括皇后對他說話都是恭恭敬敬,尊敬有加,正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混到了職場中的天花板級別。大胖橘寵信他,他也回向了一份忠心耿耿,主僕二人之間的感情牢不可破。

但是十分遺憾的是,在《甄嬛傳》的最後結局中,我們竟然看到「蘇妃」與大胖橘分道揚鑣了,不知在什麼時候,他悄悄地爬上了甄嬛的戰船,

果子狸暗中以浣碧的名義寫給熹貴妃的信,被大胖橘沒收,蘇培盛把信的機密洩露了給了甄嬛,這是其一。其二,甄嬛聯合寧嬪下藥,之後揭露所有綠帽子的秘密,

氣得大胖橘扯著黃帶子斷了氣,此時蘇培盛連人影都看不見了,故意放任甄嬛這麼幹。這兩件事情足以證明,蘇培盛反了水,背叛了皇帝,倒戈投入了甄嬛的懷抱。

大胖橘待他不薄,「蘇妃」為什麼要離他而去呢,莫非蘇培盛是個吃裡扒外的人,還是甄嬛身上有什麼過人之處的魅力吸引了他呢?

一、情關難過,「蘇妃」移情別戀

皇后借甄嬛之手扳倒了華妃,除去了心腹大患。可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華妃的爭寵小分隊被皇后的打胎小分隊打垮之後,甄嬛率領的後起之秀隊強勢崛起,

後宮之戰又吹響了號角,皇后如臨大敵。甄嬛步步高升,馬上就要闖進妃位的大門,為了阻止甄嬛封妃,皇后搬出了雷霆手段,

不惜利用已故純元姐姐的一套衣服大做文章,對甄嬛搞了一招誅心殺。皇后用計引誘甄嬛穿上了已故純皇后的衣服,

因為「莞莞類卿」的緣故,甄嬛觸怒了龍顏,同時也得知了自己是替代品的真相。封妃之事黃了,甄嬛也受不了虛情假意的矇騙,

她用一首《訣別詩》單方面宣布了離婚,那正是:「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甄嬛心如死灰,毅然決然地出家甘露寺。來到甘露寺皇后並沒有放棄對她的刁難,靜白就是皇后裝在甘露寺的監視器,

不僅監視著甄嬛的一舉一動,還給甄嬛的生活中布下了各種故意為難,對於甄嬛而言簡直就是災難。不過暗淡無光的日子裡總會有一束光照進來,

就在她陷入絕望的進刻,一位白馬王子闖進了她的世界,這個人就是果子狸,那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點燃了她心中關於愛的烈火。

一切仿佛又有了希望,兩人在甘露寺墜入了愛河,一世一雙人是最美好的願景和期待。但天不遂人願,老天爺又一次給了甄嬛一次殘忍的安排,

果子狸被一道聖旨指派邊疆,從此二人千裡相隔,兩地分居算不得最殘忍,更嚴重的是不久之後她還收到了果子狸戰死沙場的消息,

此時她又正有身孕,這意味著肚子裡的孩子失去了父親,為了給孩子找「爹」,為了查清楚果子狸的死因,甄嬛決意回宮。

可是皇宮豈是她想走就走,想回就能回的麼?為了促成回宮的目的,甄嬛身邊的槿汐挺身而出,悄悄地和「蘇妃」約了個會,

「蘇妃」看到槿汐主動相約感動不已,因為他覬覦槿汐已久,一直想和她玩對食的遊戲,奈何以前槿汐把他拒之於心門外,

蘇培盛愛而不得,苦悶不已。而這一次槿汐竟然破天荒地主動投懷送抱,感動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別說是促甄嬛回宮了,就算槿汐要天上的星星,他也得想方設法地摘下來,

去滿足美人的願望。為了博取美人一笑,「蘇妃」三言兩語就把大胖橘引上了凌雲峰,甄嬛回宮水到渠成,蘇培盛功不可沒。

當然這一次倒算不得背叛大胖橘,他只是做了一件大胖橘心中所想,卻又拉不下面子去做的事。但是他的背叛卻是從這裡開始的……

從此與槿汐組成了一對CP,與槿汐靠得越近,也就意味著與甄嬛靠得越近,再加上槿汐天天在枕邊吹耳旁風,

「蘇妃」的心離大胖橘就越來越遠啦!情關難過,蘇培盛因為一個女人徹底的移情別戀囉!大胖橘成為了被劈腿的那一個人,傷心在所難免,小蘇蘇的心跟著美女走啦!

其實這也不足為奇,自古就有英雄難過美人關,而皇上只是一個大胖橘,自然無法和美女的魅力PK!選擇背叛是因為愛上了別人!

二、伴君如伴虎

蘇培盛雖然是大胖橘面前的紅人,但伴君如伴虎,實際上這個位置也是如坐針氈,一天到晚得看皇上的臉色行事,

皇帝臉上的喜怒哀樂得像觀察天氣一樣的時時盯著,並且還要提前做出正確的預判和應對,否則一不小心觸怒龍顏就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這有點像在刀口上找吃食的意味,其中戰戰兢兢的滋味只有蘇妃自己心裡深有體會吧!再者說大胖橘本來就是一個多疑成性的人。

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利益誰都可以成為他棋盤中的棋子,並且不惜心狠手辣,比如為了制衡年家,他殘忍地打到了華妃腹中的孩子,

那也是他的孩子呀!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放過,何況蘇培盛只是一個奴才,萬一不小心出了一個什麼紕漏,就將是萬劫不復之地。

大胖橘的手段「蘇妃」應該親眼見證過不少,他也知道很多事情的內幕,並且還有可能是執行者,在大胖橘這裡知道得太多也一定是件壞事,

在深宮中摸爬打滾多年的蘇妃積累了一定的政治經驗,跟著大胖橘混看似前景雖好,實則就是在一個定時的爆彈之上行走,

隨時都有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還是挪個地方吧!跟著甄嬛混不僅美人入懷,既有湯喝還有肉吃,豈不美哉!

三、投靠甄嬛前景一片光明

從《甄嬛傳》中的最終結果來推理,蘇培盛的選擇是多麼的高明啊!他同甄嬛贏得了最終的宮鬥勝利,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人。

不僅收穫了幸福美滿的愛情,事業也搞得風生水起。其實蘇培盛背叛皇帝選擇甄嬛也說明他很有眼光和智慧。

事實上也不得不說,甄嬛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人,不愧是後起之秀隊的核心領導人。她的組織能力匯聚了一批宮鬥高手,

端妃、敬妃、蘇培盛沒有哪一個是泛泛之輩,隨便拎一個出來皆可以獨當一面。甄嬛封妃回宮,強勢崛起,

而大胖橘卻日落西山,馬上就會被新皇取代,蘇培盛若跟著皇上混,就算大胖橘能一如既往地待他如初,

但新皇上任,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時候還有他什麼事!所以蘇培盛必須擇梁木而棲,為自己選一條後路。

而當時宮鬥情形的結局也已經十分的明了,皇后被甄嬛打倒,其他妃嬪都以甄嬛馬首是瞻,甄嬛的勢力已經滲透了前朝和後宮,

把控了整個政局場面,甚至誰做皇帝也可以由她說了算。再加上甄嬛平日裡待人不錯,從選擇上來講,確實是一座可靠的靠山。

甄嬛的個人魅力,加上宮中形勢所逼,所以蘇培盛選擇背叛了皇上!不過他的背叛並不令人討厭,我喜歡他配合甄嬛打各種小怪物,然後一起升級!

寫在最後

「蘇妃」為什麼要背叛大胖橘,因為愛情,因為前途,更為自保,而甄嬛可以同時滿足他這三個條件,大胖橘僅能滿足他第一條,

甄嬛為了成全他和槿汐不惜動用各方關係,傾盡全力,煞費苦心!他與槿汐之間的愛情是甄嬛花盡心思保住的,

蘇培盛對這份恩情不能不念,再者他的心頭之愛也在甄嬛戰隊,為了保護槿汐他也必須守護在她的身邊。甄嬛這邊有愛的溫暖、

有一份妥妥貼貼地安全感還有一片前途無量的光明,選擇甄嬛何樂而不為呢!「大胖橘年老色衰」屬於他的時代很快就過去了,被「蘇妃」劈腿很正常啦!

我是彩虹之南R,感謝您的閱讀!

影視控說:

諸君看電影說:

蘇培盛是從皇帝小的時候就一直跟著,一直到最後老了,才換了一個新的太監。雖然蘇培盛算得上皇上眼前的紅人,不過皇上卻並沒有真的把他重視起來,這也就導致了後來蘇培盛的背叛,間接導致了皇上被甄嬛毒死的事情。

蘇培盛挨了一刀,沒了兒女送終。整日家伴在帝王左右。戰戰兢兢,討好獻媚的日子不好受。他能做的,只有多多撈取錢財,以備年邁時不受困苦。他內心渴望的,就是晚年時能有一個合心意的人相伴,不至於寂寞沙洲冷。瑾汐的回心轉意,讓蘇培盛喜出望外,為了瑾汐,自然也愛屋及烏的幫了甄嬛的大忙。  

 蘇培盛雖自幼服侍皇上長大,但在皇上眼裡,奴才最主要是忠心,機靈,用的順手,一旦侵犯了他的利益,或者看不順眼,完全可以除之後快。從不會因為某個奴才相處的很長久,對其手下留情。皇上的絕情,不懂得關心理解蘇公公的苦衷,讓蘇培盛對其死心。放任甄嬛下毒手而不理不睬。   從崔槿汐同意嫁給他開始,他就在不損害皇帝利益的時候,明裡暗裡幫甄嬛了。我覺得不是背叛皇上。皇上寵幸誰不是寵幸,況且蘇公公應該知道甄嬛他爹是冤枉的,他相信崔槿汐的為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與其說他是因為崔槿汐而助甄嬛一臂之力,不如說,崔槿汐給了他最好的理由或者說是藉口,成為甄嬛集團下的一員。

而且後面夏刈手上正在查的事,這是蘇培慎反水的關鍵。自始至終蘇培盛都是站在皇帝這邊的,所有對甄嬛的幫扶,其實也都是順水人情,跟皇帝的利益面是一致的,包括迎熹妃回宮這件事,看似弄險,其實之前種種細節,比如皇帝在睡夢中呼喚甄嬛的名字,已經讓蘇培盛明白皇帝的心意。而夏刈做的什麼,蘇培慎其實一直用自己的勢力密切監視,一清二楚。所以他馬上判斷當前事態是十萬火急,第一次越界將情報幾乎是遞到了甄嬛的眼前,這是一個徹底站在皇帝利益對立面的動作,所以我判斷夏刈的事是關鍵。 「仿佛是為了些什麼信。」 當他將皇帝抽屜裡的信遞到甄嬛面前,甄嬛看著一封封落筆熹貴妃安的家書泣不成聲時,蘇培慎已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這裡隱藏條件有二。一,他有能力接觸到這些信。二,他知道這些信的內容事關重大。那麼這之前有一個動作就是蘇培慎早已接觸過這些信,並且細細閱讀。我們不知道他究竟輾轉苦思了多久,也不知道這個決定究竟是不是一瞬間落成的。 但他可以給槿汐轉述消息,可以通過中間人遞,自己抽身乾乾淨淨。他卻選擇了不僅說,還親自將熹貴妃帶到皇帝書房取信示之,順帶還提了一嘴夏刈。

人人都是棋子,人人也都是下棋人。這一個動作,就是一份給甄嬛的投名狀。而當甄嬛抬起頭,猩紅的淚眼充滿著殺意時,蘇培慎知道,成了。

皇帝派夏刈正在調查的是六阿哥的血統問題。毫無疑問,一旦事發,熹貴妃整派都將會被打掉。如果皇帝不棄自己,皇帝會像當初籠絡嬛嬛鬥華妃那樣, 「來,我給你個機會,陪我演一齣戲。」 像籠絡甄嬛殺果郡王那樣, 「來,我知道他不好,你幫我搞他,事成之後你就洗脫嫌疑。」 像籠絡太后殺隆科多那樣 「來,以前的事我都知道,幹掉他我們就翻篇了。」

不好說皇帝真給了那個機會的話會怎麼樣,我偏向於他會選擇自己,放棄槿汐。那故事的整個結局都將被影響,所以作者也不得不讓他無路可走。並不生硬,因為皇帝的疑心病卻是如此。蘇培慎無路可選。

滿月尋桂子說:

不是蘇培盛先背叛皇帝的,而是皇帝已經不信任蘇培盛了!

皇帝給果郡王賜毒酒那次,全程都是小夏子在左右侍候監視甄嬛,而蘇培盛從始至終沒有出現。夏刈刺探的果郡王給浣碧的家書裡,每一封都有」熹貴妃安好」字樣,皇帝殺心又起。

皇帝直接對甄嬛說:一切朕都安排好了,他此刻在桐花臺等著朕與他宴飲,你代替朕,朕等你的好消息(皇帝把毒藥按在甄嬛手心)。

此刻全是皇帝身邊的人,皇帝不讓蘇培盛在場,甄嬛消息無法遞出,只有說:容臣妾更衣。

皇帝一把攥住甄嬛說:用不著更衣!朕的嬛嬛永遠是那麼美麗,朕若是老十七也會甘心情願地喝下你親手調製的毒酒。小夏子,送熹貴妃去桐花臺。

小夏子端著毒酒,寸步不離地把甄嬛送到了桐花臺。果親王聽到推門聲,以為是皇帝到了,趕緊躬身說:給皇上請安。

小夏子:皇上宿醉未醒,讓娘娘先陪王爺飲酒,奴才這就去請皇上。

小夏子招手,把侍候的宮人都帶出去,並帶上門,屋裡只剩下甄嬛與果親王。

此時的小夏子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給餘鶯兒剝核桃,剝到手流血的小夏子了。此時的以夏子,幹練,世故,老道,從容不迫,皇帝用起來得心應手。

甄嬛得以從甘露寺回宮,全憑蘇培盛一力引導,現在皇上知道甄嬛與果親王有私情,懷疑雙生子不是他的孩子,蘇培盛自然脫不了干係,讓夏刈調查此事時,自然也會知道蘇培盛把他查書信告知熹妃之事,悉數報告皇帝。

而且崔槿汐對甄嬛死心塌地,蘇培盛早已不自覺地偏向甄嬛,這些皇帝自然明白,所以皇帝在毒死果郡王這件事上瞞著蘇培盛,只用夏刈與小夏子,而小夏子與皇帝配合的也是圓滿、妥貼。

甄嬛從桐花臺出來後,小夏子上前:娘娘出來了。

夏刈也從臺基下上來:奉皇上旨意,若是娘娘出來便宣讀聖旨,若是除了娘娘之外還有別人出來,那麼無論娘娘也好,誰也好,一律格殺無論。

甄嬛直著嗓子說:本宮安然無恙,巳經出來了,果親王暴斃。

小夏子過夏刈從懷中掏出的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中宮失德,朕遙感六宮無主,故令熹貴妃暫領六宮事宜,位同副後,欽此。

小夏子讀完對甄嬛說:娘娘,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事。

甄嬛像沒有聽見,神情恍惚地往前走。小夏子攙住說:皇上知道娘娘累了,讓奴才先扶娘娘回宮。

小夏子雖然已經深得皇帝的心,但蘇培盛畢竟服侍了他幾十年,他用起來舒服,尤其是果郡王死後,皇帝還是讓蘇培盛近身侍候。但蘇培盛知道皇上馬上就要成昨日黃花,身體就像秋風中的黃葉,不知哪陣風來就會吹落。後宮已是甄嬛的天下,況且從甄嬛入宮到現在,主僕關係一直很好,此時不緊傍甄嬛,更待何時!

姒莞萱說: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僅後宮中的妃嬪女人深有體會,就連宮女太監都明白。皇帝是天子,掌握著天下人的生死和榮辱,一句話奪人性命,絕不是也不是說著玩。當然那些能在能夠在御前侍奉皇上的奴才也都是十分有地位的。

在《甄嬛傳》中陪了皇帝半輩子的後宮第一太監蘇培盛就擁有這樣的無上榮耀,普通宮女太監害怕他,妃嬪要給他面子甚至想巴結他,就連身份貴重的皇后、華妃都要顧忌著他一點。

後宮裡陪著主子身邊時間長的奴才大多也都是忠心不二的,皇后身邊的剪秋,華妃身邊的頌芝,甄嬛身邊的崔槿汐,沈眉莊身邊的採月,都是各位主子身邊最忠心耿耿的人。

蘇培盛也是陪了皇帝半輩子,對皇上一直也是盡心盡責,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最後蘇培盛背叛皇帝,轉身投靠了重新回宮的甄嬛。到底是什麼讓他放棄的皇上而投靠甄嬛呢?

甄嬛身邊的崔槿汐,是蘇培盛心悅已久的人

甄嬛能夠重新回宮,最需要感激的人不是她的好姐妹沈眉莊,也不是成全她回宮的愛人果郡王,而是一直陪在她身邊的崔槿汐。

崔槿汐是在甄嬛入宮後就陪在她身邊的,陪著甄嬛經歷了大風大浪,看過了後宮裡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看著甄嬛一步一步的從那個不知後宮危險的單純女子變成了如今滿眼都是回宮復仇的貴妃。

崔槿汐跟蘇培盛是老鄉,又相熟,兩人的情分也不算少。幾次在甄嬛落難的時候,都是崔槿汐求著蘇培盛讓他幫著甄嬛。在甄嬛對皇帝心灰意冷時決定離宮修行後,她也甘願陪著甄嬛共同出宮。

在甄嬛決定回宮復仇時,又偷偷跑去找蘇培盛,用自己與蘇培盛結為對食的代價,換來蘇培盛故意引起皇帝對甄嬛的關注,把皇帝引到凌雲峰上。也正是因為崔槿汐是蘇培盛喜歡的人,他才會不顧那麼多地投靠了甄嬛。

甄嬛曾出手救了蘇培盛與崔槿汐兩人的命,還讓兩人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

甄嬛借著懷孕由頭如願再次回宮,剛安頓下來就立刻招兵買馬,拉攏了後宮中許多有地位的妃嬪,比如端妃,敬妃,欣貴人,寧貴人,讓這些人與她一起做事,扳倒皇后。

其中有一次皇后抓住了崔槿汐與蘇培盛對食的把柄,直接告發到了皇帝那裡,蘇培盛與崔槿汐二人雙雙被發配到慎刑司,甄嬛出於對崔槿汐的擔心,更是在自己懷孕之際還跑去慎刑司,為的就是讓崔槿汐放心,過不了多久一定能出來。

最後她請端妃幫忙,曉之以理借著孔孟的一番言論推翻了「存天理,滅人慾」的言論,動之以情後宮有兩位有孕之人,不宜流血,才讓皇上網開了一面,放了崔槿汐和蘇培盛兩人。

更是在生下雙生子之後,借著皇帝高興的勁頭,把崔槿汐許配給了蘇培盛,讓他倆能夠光明正大的在一起。蘇培盛對於甄嬛這樣對他好的情分不可能是不感激的,因此而投靠甄嬛倒也說得過去。

蘇培盛知道皇帝有多麼的冷酷無情,也看到了皇帝對他的不信任

蘇培盛陪了皇帝半輩子,皇帝是什麼樣的性子沒人比他更清楚了。皇帝生性多疑,好猜忌,就連自己的母妃都不能避免。對待親人手足,更是如此,說殺就殺,沒有絲毫的顧慮,更何況這些下人了。

即便他蘇培盛侍奉皇帝多年,但在皇帝眼裡,他也只不過是個用得比較順手的奴才而已。對食事件若不是甄嬛出手,他和槿汐都會被捨棄。皇上的涼薄可謂是傷了他的心。

相比皇上的涼薄,甄嬛真的有敬他,把他當個座上賓來對待。蘇培盛到甄嬛宮裡傳話宣旨,不僅甄嬛不讓他跪下,還給他賜了座,讓他坐著與身為主子的甄嬛交談,這樣的把一個奴才當人看,也怪不得蘇培盛願意背叛皇帝,轉而投靠甄嬛了。

加之最後,在看到皇帝召喚血滴子夏刈,還讓他出去侯著時,蘇培盛就明白,皇帝這是不信任自己了。皇上已經不信任自己的,當然要另覓良主。

論當時權力地位,甄嬛對他的情分,自然毫不猶豫投靠她了。於是他親自告訴甄嬛,皇帝怎樣得到果郡王的家信,並疑心六阿哥血脈的事,以此為投名狀向甄嬛表明了自己的誠意和立場。

總而言之,蘇培盛會背叛皇上,轉而投靠甄嬛,是多種原因交織的結果。當然,事實也證明他真的很明智,沒有選錯人,四阿哥登基,甄嬛成為太后,他和槿汐才算真正守得雲開見月明,可以安度晚年了。

歡迎關注我,帶你用獨特視角挖掘、解讀當下熱門影視藝閃光點的原創作者!

夜所想說:

蘇培盛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察言觀色能力是超強的,貌似無聲的啞巴,實際上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他不光有洞察人的本事,還有洞察實局的本事,皇帝已經五十多歲了,沉溺聲色醉心丹藥,離死不遠了,這個時候,更是不能站錯隊。

按理說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是應該對皇上絕對衷心的,因為,在皇帝身邊不可避免的會聽到一些重要大事,包括政治方面軍事方面甚至重要官員任免嬪妃的冊封等等,這個人甚至比皇后比太后更能得到一手資料,所以說,他必須對皇帝絕對衷心才能得到任用。

蘇培盛在皇帝身邊多年,早就摸清了雍正的脾氣秉性,知道哪件事能辦,哪件事不能辦,總體說,他不是壞人,他沒有誤國誤民沒有搬弄是非,也沒有虐待手下的小太監,他傾向甄嬛一方也是看在槿汐的面上,他想讓槿汐生活的好,他就得幫著甄嬛。

專情

身為太監總管,蘇培盛想得到一個漂亮的宮女,太容易了。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他一直在等一個人,一個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人,那就是他的同鄉崔槿汐。

他看中槿汐不僅僅外邊端莊秀麗,舉止得體大方,而且槿汐這個人,心地善良,衷心孝主,再通俗點說是人品好。這在皇宮的奴才堆裡都是難找的,所以,即便被槿汐拒絕多次,蘇培盛也不灰心不氣餒不找別人,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他知道這個機會早晚會出現,為什麼這麼說呢?

通過槿汐看她的主子甄嬛,甄嬛是怎樣的人?聰明美麗?no,你不能看表面,甄嬛實際上骨子裡倔犟得很,第一次犯倔是因為小產後,皇帝沒有嚴懲華妃,甄嬛一氣之下不搭理皇帝了。從此,碎玉軒猶如冷宮。甄嬛沒有好日子過,槿汐也不會好過到哪兒去,到後來幫著甄嬛在倚梅園爭寵,蘇培盛也有一份功勞,說到底還是想讓槿汐好過一點。

第二次犯倔是產後得罪皇帝自請出宮,到了甘露寺才知道宮外比宮裡更不好混,等到跟允禮有了骨肉,允禮又出意外,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不能再等,槿汐只好出了下策,去找蘇培盛。

蘇培盛這一點特別好,就是不乘人之危,一定要槿汐心甘情願的,事情成了,他們也成,事情敗了,他們不成。為這事,他多次跑凌雲峰跟槿汐的老闆甄嬛敲定,確認後,趕緊提供活動經費,出錢出力,甘之如飴。

這點看,蘇培盛談戀愛比允禮靠譜多了,那就是不做冒險的事,不把最愛的人置身險境。還有,出事後,一人承擔,絕不供出同夥。皇后告發,蘇培盛進了慎刑司,嚴刑拷打沒撬開他的嘴,堅決不供出槿汐,真爺們。所以,他隨著槿汐倒向甄嬛團隊是必然的。

看透

蘇培盛在王府的時候就一直跟著雍正,對他的秉性了如指掌,知道雍正自小沒在生母身邊,嚴重缺乏母愛,自私多疑的性格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

在皇后告發他的時候,皇帝完全可以一句話證據不足就能保住他,可是皇帝什麼都沒說,任由慎刑司處罰他。還是甄嬛去了慎刑司去看他,讓他安心。

試問這樣的老闆,給他賣命值得嗎?蘇培盛心裡的天平漸漸偏向甄嬛一方。

在甄嬛生下雙生子後,皇帝問她要什麼賞賜,她沒給自己要任何東西,只求皇帝成全槿汐和蘇培盛,這個成全對蘇培盛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他一生最愛的人啊,他有什麼理由不效忠甄嬛?

站隊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後,帶著一股殺氣,昔日的宿敵烏拉那拉宜修想跟她鬥,此時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人了。

甄嬛拉攏群妃,端妃,敬妃,欣嬪,寧嬪,還有昔日好閨蜜沈眉莊,後宮幾乎都是她的陣營,皇后想掀起驚濤駭浪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滴血驗親,甄嬛敢於跟皇后叫板,大聲斥責皇后,這就是一個亮點,蘇培盛隨後也把自己的血滴進碗裡,徹底擊碎了皇后想扳倒甄嬛的美夢。

後期,皇帝沉迷酒色,跟安陵容在一起被下了媚藥,身子基本被掏空,又寵幸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嬪妃,後來又迷上了丹藥,五十多歲幾乎油燈耗盡。

蘇培盛在身邊伺候,眼見皇帝如冬日枯葉即將入土,為自己打算也是正常的。

而甄嬛經歷了痛失允禮,被送準格爾和親,滴血驗親等一系列事件,對皇帝徹底死心,最後送四郎上路。蘇培盛作為貼身太監,完全可以阻止甄嬛的,但是,他沒有,他是絕對站在甄嬛一方的。

也只有甄嬛成了太后,蘇培盛和槿汐才是安全的,換成任何一個人做太后,蘇培盛的命運都逃不脫被處死。

所以,站在哪個隊伍,選對領導至關重要。不光能保住老婆,還保命。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葛大小姐說劇說:

《甄嬛傳》中,蘇培盛伺候了皇帝幾十年,為什麼最後卻選擇加入甄嬛的陣營而背叛皇帝?(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歷史故事!)


蘇培盛的確是選擇了背叛皇上,這是毫無疑問的,有兩點可以證明:

一是蘇培盛幫著甄嬛偷看養心殿裡截獲的果郡王的私信,這個冒天下之大不諱的舉動說明他是傾向於甄嬛的,如果覺得這個理由還不夠充分的話,最後,寧嬪當著皇帝的面偷偷換藥,甄嬛氣死皇上,而作為皇上最後一道防線的蘇培盛卻始終沒有出現,這就證明他不但知情,而且是密切配合。

蘇培盛伺候了皇上幾十年,貴為太監之首,為什麼最後關頭選擇了背叛呢?

了解宮鬥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整個皇宮內外,眼皮子最淺、最有眼色的人不是大臣、不是嬪妃,也不是宮女,而是太監們。

太監們從小就去勢,幹的是侍奉人的工作,地位卑賤,就算是混到總管仍然都是奴才,他們雖然外表風光,實際上人人都看不起,所以,太監的心非常敏感,他們只能依附別人的寵愛而活著,一旦失去依靠,就會下場堪憂。

蘇培盛 也不可能例外,正是因為他跟著皇上幾十年,更加清楚緊要關頭自己應該依靠誰,站在誰的陣營裡?

蘇培盛的背叛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從以下幾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他的背叛軌跡:

一是蘇培盛是個人精,知道自己該選擇哪條路。

我們從蘇培盛與年羹堯少數的幾次交集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年羹堯在門外坐等宣召,因為看不起閹人,就讓蘇培盛的徒弟小夏子給自己搬椅子,蘇培盛雖然滿臉堆笑,但是回頭就繪聲繪色的告訴皇上「就連十七爺出去的時候,年大將軍也沒有起身」,話鋒一轉「年大將軍勞苦功高,又有誰敢與年大將軍計較呢?」,蘇培盛深知皇上對臣子的猜忌,一句「勞苦功高」就踩到了皇帝的痛點上,加深了皇上對年羹堯的壞印象,其精明、察言觀色的本領不同一般。

所以,蘇培盛久在宮中,早就練就了見人下菜碟的好本事,他清楚的知道跟著誰有肉吃,這個本領教會他,在宮裡,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誰最有權勢,誰就是自己的終身依靠,就連皇上都不是絕對可靠的人,雖然他從小跟著皇上,很有感情,但是目睹了甄嬛的崛起,他知道皇上已經大勢已去,為求自保,向甄嬛靠攏才是自己的唯一途徑。

二是皇上的無情,逼著蘇培盛做出抉擇。

慎刑司那件事,讓蘇培盛對皇上的忠心徹底動搖了。蘇培盛和崔槿汐是「對食」關係,這一點甄嬛不但知道,還是持支持的態度,但是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讓蘇培盛背叛,而他和崔槿汐的瓔珞事件發生後,被皇后抓住實錘,兩人同時入慎刑司受罰,其實,「對食」這種事可大可小,之所以鬧到最後,蘇培盛也進了慎刑司,其實這是皇帝的主意,沒有皇上的首肯,誰敢去抓他身邊的人,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抓蘇培盛這簡直是打皇上的臉,當皇后來告蘇培盛的黑狀時,只要皇上說一句「蘇培盛我用慣了,小懲大誡吧!」,蘇培盛也不可能進慎刑司,所以,進慎刑司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上已經拋棄他了,沒有半分情面。

就算進了慎刑司,蘇培盛本還對皇上抱有希望,他為了自己的愛人,寧願受酷刑也絕不鬆口,連累槿汐,可見他對槿汐的愛確實達到了真愛的級別,同時,他心裡一直還對皇上抱有希望,憑自己侍奉皇上多年,他還不會見死不救,他還是小看皇上的鐵石心腸了,為了不得罪皇后,皇上決定放棄蘇培盛,他不但這樣做,還勸為槿汐求情的甄嬛,「你若是捨不得崔槿汐,朕叫內務府再給你挑更好的」,可見他是多麼的無情。

皇上可以不要蘇培盛,但甄嬛不能不要崔槿汐,所以甄嬛挺著大肚子來求皇上,皇上一句「宮裡有兩位有孕的嬪妃,見不得這些打打殺殺的。」這才放了兩個人,由此可見,皇上不是不念蘇培盛從小伺候他的情面,而是考慮到妃子有孕不能殺人,說白了,他會放了二人,不過是因為寵著自己的妃子而已,跟蘇培盛陪王伴駕多年的情分,真沒多少關係。

蘇培盛不傻,他雖然被放出來向皇上謝恩,皇上還把槿汐賜給他當妻子,其實,自從進入慎刑司,他就已經明白了,皇上並不在意他這個奴才,他對皇上的也不應該有太多的幻想,反倒是甄嬛挺著大肚子為他和槿汐求情才是真真切切的情分,面對皇上的薄情甄嬛的有情有義,他心中的天平自然傾向於甄嬛,所以,蘇培盛這個人,是皇上親手推到甄嬛那裡的。

三是甄嬛對蘇培盛的尊重,讓他看到了希望。

所有人的閹人都有自卑感,華妃自帶家族優越感,從不把蘇培盛這些人放在眼裡,對他們表面上客氣也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沈眉莊的尊重是因為她骨子裡遵守的苛刻的規矩,而在甄嬛眼裡,丫鬟也是人,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差別,甄嬛從沒有把蘇培盛當成閹人當成下人看待,而是一個正常人,她默許崔槿汐與蘇培盛結成「對食」關係,不僅僅是拉攏蘇培盛,而是從內心感到,作為一個正常人,也應該有情感上的需求。

甄嬛對蘇培盛的尊重隨處可見,不管她是得寵還是被冷落,對蘇培盛都是蘇公公長蘇公公短。

從劇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太監沒有一個是坐著的,都是站著的,而在甄嬛那裡,蘇培盛是可以坐下的,蘇培盛成了全劇唯一一個做過凳子的太監,可見甄嬛對蘇培盛的尊重,不是光靠小恩小惠,這在尊卑有別的紫禁城裡,對一個太監來說,是莫大的榮耀。

四是皇帝的不信任,讓蘇培盛徹底絕望。

皇上對蘇培盛的不信任有兩個集中表現,一個就是剛才所說的蘇培盛和崔槿汐被關進慎刑司,因為蘇培盛與甄嬛走的太近,再加上他和崔槿汐的特殊關係,皇上不再信任他,正好皇后想通過整治崔槿汐、蘇培盛來搬倒甄嬛,皇上正好借刀殺人,藉機除掉身邊這個隱患。

皇上把蘇培盛在慎刑司裡關幾天,這都是小事兒,真正的大事兒,是皇上讓夏刈秘密調查甄嬛,從這件事兒上,蘇培盛已經預感到自己成了一枚棄子,宦官和血滴子之間,從來就是競爭關係,就好比明朝的東廠和錦衣衛,皇上放任對方成長,將機密任務交給血滴子,自己作為宦官首腦,必將被黨爭所累,日後能不能留個全屍都是問題。

而且夏刈正在調查的事情,與蘇培盛密切相關,皇上派夏刈調查的正是六阿哥的血統問題,毫無疑問,一旦事發,甄嬛一黨一定會毀滅,自己和槿汐已經是官宣的夫妻關係了,也就是說和甄嬛一黨已經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甄嬛死,自己亡。

夏刈奉旨調查這件事兒,從頭到尾都把蘇培盛排除在外,很明顯,已經把他視為甄嬛一黨,蘇培盛這個人精,眼看著甄嬛地位越來越高,後宮無人能敵,她帶著四阿哥就是代表皇權的未來,而皇上臥病在床,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快不行了,這個時候再不做出正確的選擇,自己必死無疑。

所以,蘇培盛背叛皇上,投靠甄嬛是他唯一的選擇,這與良心無關!

皇帝精明一世,卻低估了甄嬛的心機,低估了寧嬪對自己的仇恨,還算錯了蘇培盛的立場,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血滴子的本事,沒有了皇后、年妃對甄嬛的制約,後宮也就失去了平衡,他對髮妻、對大臣、對嬪妃、對兄弟、對屬下的薄情,最終換來了悲慘的結局,所以,皇帝的死實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歷史故事!

影視劇小哥說:

後宮《甄嬛傳》蘇培盛不僅是一隻「老狐狸」,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什麼事都算計的如此清楚。作為雍正身邊的貼身太監,對於朝中的事情可以說是心知肚明,看的十分透徹。他最終能看清形勢,選擇投靠甄嬛,扳倒皇后 。可以說老早就給自己謀好了出路,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命,還得到了相好崔槿汐

其實有一件事證明蘇培盛早已經背叛了皇上,倒向了甄嬛這邊。就是皇上病重,蘇培盛把雍正與夏刈的談話透漏給甄嬛(雍正懷疑甄嬛的兩個孩子是果郡王的,所以就和夏刈密謀取六阿哥的血,再次驗親)。這時候甄嬛支走了伺候皇上身邊的所有人,蘇培盛也是沒有什麼意見的。所以甄嬛才有機會和寧嬪葉瀾依合謀殺死了雍正。

雍正皇帝駕崩後,甄嬛要把皇位傳給四阿哥。當時很多大臣不服氣。因為畢竟六阿哥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甄嬛面對大臣的質疑,就說先帝喜歡是喜歡,可是在大事面前豈能馬虎。甄嬛的一番話並沒有消除大臣心中的疑慮。關鍵時刻蘇培盛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甄嬛的話剛剛落地,蘇培盛就說「熹貴妃所言極是」。

這句話等於說是贊同了甄嬛的想法,認可了先皇在世時也會這樣做。大臣聽到蘇培盛的話都無話可說。因為只有他伺候先皇的時間比較長,是很具有可信度的。

其實蘇培盛深知甄嬛的才華和聰明遠勝於皇后,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和槿汐的生活,選擇投靠於甄嬛。蘇培盛聰明一世,開始是為了槿汐而幫了甄嬛,後來看清局勢後,就投靠了甄嬛。

那麼為什麼說蘇培盛背叛皇上,投靠了甄嬛?

一方面是因為心愛之人:崔槿汐

蘇培盛和宮女崔槿汐是同鄉,他一直對崔槿汐有著愛慕之情。但是崔槿汐在早已看透了後宮「君恩如流水」的愛情悲劇。所以她拒絕了蘇培盛。但後來甄嬛懷有雙生子,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崔槿汐為了甄嬛順利回宮,找蘇培盛幫忙,才答應倆人在一起形成「對食」。

蘇培盛承蒙甄嬛的救命之恩

因為甄嬛回宮之後,敬妃唯恐甄嬛從她身邊搶走朧月公主,所以敬妃就把崔槿汐和蘇培盛「對食」的事情告訴皇后。想以此事跟甄嬛談條件。到最後二人攤牌,敬妃表明如果她和甄嬛反目,那麼最終獲利最大的是皇后,所以二人解除誤會,再度合作。

狠辣的皇后把蘇培盛和崔槿汐二人打入慎刑司。蘇培盛瞬間從首領太監跌入谷底,飽受了趨炎附勢小人的冷語笑話。危難之時只有甄嬛解救,聯合端妃才把她他倆救出來,並告知槿汐會打點好蘇培盛。

而皇上對兩人的對食說成是「不檢點」,始終沒有成全。倒是在甄嬛生下雙生子時,蘇培盛借著皇上高興的勁頭討喜,甄嬛也在求情讓皇上看在雙生子的份上成全他們, 皇上才高興的答應。所以都是甄嬛的功勞,蘇培盛都記在心裡。

甄嬛給蘇培盛的待遇,唯此一人!

我們都知道:蘇培盛到各宮裡都是站著的,但是唯獨在甄嬛的宮內,蘇培盛會坐著。在甘露寺的時候,蘇培盛作為客人,甄嬛不僅賜座,還親自給其賜茶。而後又回到宮中後,甄嬛還會說,蘇公公年紀大了,請賜座!這樣的待遇,縱觀整個後宮,也只有甄嬛肯這麼對他,如果要真的效主,除了甄嬛,肯給你不會有其他人了。

蘇培盛慧眼識珠,看清了形勢

蘇培盛作為皇上最親近的人,也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但是蘇培盛深深的知道,不能輕易站隊,伴君如伴虎啊。後來明知皇上有危險,卻還心甘情願的幫助甄嬛。因為蘇培盛看清了局勢。誰在當下最有權勢,最有發展,蘇培盛看的一清二楚。在後宮除了甄嬛,其他人再無可能,所以他何投靠甄嬛也是順應形勢。

蘇培盛混跡宮中多年,早已練就慧眼識人,他看出皇上待甄嬛感情的不同,更看重甄嬛的不同,跟著皇上是未知,跟著甄嬛可保他後半輩子平安。深宮之中最重要的是站好隊,蘇培盛為了他和槿汐的前途,毅然決然站在甄嬛一邊。

因為皇上的冷酷無情

蘇培盛雖侍奉皇上多年,但在皇上心裡奴才就是奴才。用的順手就用,不順手就換,時刻都有殺頭的危險,他在皇上跟前謹小慎微,膽戰心驚的行事。在被打入慎刑司後,皇上也只是感覺不適應,並未有打算救他的想法,他看慣了皇上的無情,這也為日後投靠甄嬛做了鋪墊。

在皇帝身邊久了,蘇培盛就越來越覺得擔憂,皇上這個人不僅多疑,而且狠心,對待任何人都是如此,蘇培盛又豈能不給自己留條後路

皇上不再信任蘇培盛

蘇培盛深知皇上內心是十分多疑的,所以關於政治上的事情他從來不會摻合。蘇培盛這個人可謂是精明絕頂,皇上的想法他是一猜就透的,但是從來不向皇上表明這一點。當初皇上懷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派夏刈查出允禮信件這件事,皇上不讓蘇培盛插手此事。可見皇上早就懷疑他了,不在信任他,蘇培盛無路可走,所以投靠甄嬛。

筆者總結:

蘇培盛對後宮的局勢一目了然,他一早就看出來甄嬛早晚要成為後宮的霸主。所以他毅然選擇投靠甄嬛,成為甄嬛的忠僕。事實也證明,他是對的。當蘇培盛到甄嬛寢宮時,甄嬛專門拿了椅子給蘇培盛坐,這也就暗示了蘇培盛已經被拉攏了。其實蘇培盛會投靠甄嬛不全是因為槿汐,最重要的是因為雍正的絕情。

宮中奴才想尋個伴侶過安寧日子還要費盡周折,是何等的悲哀。雍正認為奴才就是服侍人,沒資格談幸福。可奴才也是人,你想要他們的忠心,不僅僅是多多賞賜金銀財物,最重要的還是一份尊重和理解。把對方最渴求的東西送給他,尊重對方深愛的人,比權勢壓人更能讓其死心塌地,這就是甄嬛的高明之處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十分感謝!

君穎娛樂說說:

蘇培盛是無路可選了。

扳倒年大將軍這件事,他這個宦官都有吹風的功勞,他是皇帝心腹,這是無可置疑的。

其他人說的皇帝因為槿汐把他往慎刑司關了兩天,這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從皇帝用夏刈開始的。蘇培盛已經預見到了自己即將成為一枚棄子,而且他深知皇帝將怎樣對待一枚棄子。

這件事得兩說:

一是宦官與血滴子之間,實在是一個對位競爭的關係。

譬如明朝錦衣衛與東廠。放任對方成長,自己身為宦官之首,日後若被黨爭所累,對面那種幹髒活的人,豈會留情,一旦以前留的尾巴沒收好,能不能留個全屍都不好說。

二是夏刈手上正在查的事,這是蘇培盛反水的關鍵。

自始至終蘇培盛是站在皇帝這邊的,所有對甄嬛的幫扶,其實也都是順水人情,跟皇帝的利益面是一致的,包括迎熹妃回宮這件事,看似弄險,其實之前種種細節,比如皇帝在睡夢中呼喚甄嬛的名字,已經讓蘇培盛明白皇帝的心意。而夏刈做的什麼,蘇培慎其實一直用自己的勢力密切監視,一清二楚。所以他馬上判斷當前事態是十萬火急,第一次越界將情報幾乎是遞到了甄嬛的眼前,這是一個徹底站在皇帝利益對立面的動作,所以我判斷夏刈的事是關鍵。

「仿佛是為了些什麼信。」

當他將皇帝抽屜裡的信遞到甄嬛面前,甄嬛看著一封封落筆熹貴妃安的家書泣不成聲時,蘇培盛已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這裡隱藏條件有二。

一,他有能力接觸到這些信。

二,他知道這些信的內容事關重大。

那麼這之前有一個動作就是蘇培盛早已接觸過這些信,並且細細閱讀。我們不知道他究竟輾轉苦思了多久,也不知道這個決定究竟是不是一瞬間落成的。 但他可以給槿汐轉述消息,可以通過中間人遞,自己抽身乾乾淨淨。他卻選擇了不僅說,還親自將熹貴妃帶到皇帝書房取信示之,順帶還提了一嘴夏刈。

人人都是棋子,人人也都是下棋人。這一個動作,就是一份給甄嬛的投名狀。而當甄嬛抬起頭,猩紅的淚眼充滿著殺意時,蘇培慎知道,成了。

皇帝派夏刈正在調查的是六阿哥的血統問題。毫無疑問,一旦事發,熹貴妃整派都將會被打掉。如果皇帝不棄自己,皇帝會像當初籠絡嬛嬛鬥華妃那樣, 「來,我給你個機會,陪我演一齣戲。」 像籠絡甄嬛殺果郡王那樣, 「來,我知道他不好,你幫我搞他,事成之後你就洗脫嫌疑。」 像籠絡太后殺隆科多那樣 「來,以前的事我都知道,幹掉他我們就翻篇了。」

會起碼給蘇培盛一個向自己表忠心的機會。但夏刈查的事情,從頭到尾把蘇培盛排除在外,分明是默認,你已是熹貴妃一黨!蘇培盛跟了皇這麼多年,怎不知上面提到的樁樁件件,怎不知皇帝的行事作風。也許他一直在等這個「最後通牒」的機會,因為事情已經很明顯,自己跟槿汐的關係人盡皆知,除非皇帝給他這個切割的機會,否則沒好果子吃。不動就是死。

棋子已預見到自己即將成為一枚棄子,所以棋子本身不得不成為棋手。

不好說皇帝真給了那個機會的話會怎麼樣,我偏向於他會選擇自己,放棄槿汐。那故事的整個結局都將被影響,所以作者也不得不讓他無路可走。並不生硬,因為皇帝的疑心病卻是如此。

所以蘇培盛無路可選。

一個精緻的老妖婆說:

《甄嬛傳》中,若說對於皇帝心裡的揣測,誰最深,我想沒人比得過蘇培盛。作為伺候了幾十年的人,蘇培盛可以說連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把握的「了如指掌」,因此有很多小夥伴之前都不禁調侃,「最知朕心莫過於蘇妃啊」。

但明明伺候了這麼幾十年,為什麼蘇培盛最後卻選擇加入了甄嬛的陣營,而背叛了皇帝呢?

皇帝對於蘇培盛的信任已不再,他已成皇帝的棄子

作為皇帝的心腹,蘇培盛可以說是深知皇帝的想法,皇帝一開始對他也是信任的,很多事交由他秘密操辦。

但是,從皇帝開始派夏刈截取果郡王的家信開始,他便深知皇帝對他的信任已不再了。果郡王那一封封家書,是果郡王在被賜死之後,甄嬛徹查皇帝為何突然這樣起疑的時候,蘇培盛帶甄嬛在皇帝的書房裡發現這個秘密的。

我想在他選擇告訴甄嬛這個秘密的時候,他就已經站隊甄嬛了。他大概也深知皇帝不再信任他,才會將這樣秘密的事交給夏刈,而不是他。皇帝此刻已經把他列為甄嬛一膽,如果甄嬛出事,他必定也逃不了干係。既為棄子,何不投靠甄嬛呢?

帝王從來都冷酷無情,但甄嬛對他不僅禮遇有加,更有救命之恩

蘇培盛雖說為皇帝跟前最重要的人,他伺候了皇帝幾十年,在他心中,皇帝無疑是最重要的。但在皇帝的心裡,蘇培盛不過是一個奴才,一個知他心、懂他意,又陪伴了他幾十年的奴才。而甄嬛不一樣,甄嬛對於蘇培盛從來都是禮遇有加的。他去給甄嬛問安時,甄嬛都會惦記著他年長,給他賜座。可以說,這對一個奴才而言,是十分少有的禮物。

在甘露寺時,雖說,甄嬛是在外修行,但她到底還是主子。蘇培盛來探望她時,甄嬛也是邀請他入座,甚至給他倒茶。

在甄嬛回宮之際,因思念朧月,便經常讓朧月來壽康宮陪伴。我們都知道,當年甄嬛還是莞嬪的時候,因為心傷,在生下朧月三天便自請離宮,也將朧月交付於敬妃撫養。甄嬛一回來,敬妃十分害怕甄嬛要把朧月要回去,因此她就把蘇培盛和謹汐「對食」的事告訴皇后,皇后正愁抓不到甄嬛的把柄呢,便加大聲勢地把兩人都關進了慎刑司。

蘇培盛作為皇帝身邊最重要的人,如果沒有皇帝的允許,皇后敢去動他嗎?答案是否定的,顯然這個事是得到皇帝的首肯的。即便蘇培盛是他用慣了的人,他還是無法容忍太監與宮女的「對食」之事。

而這個時候,只有甄嬛不顧流言蜚語去解救他們。即便身懷六甲,對於槿汐,她依舊聽著大肚子去慎刑司探望,並告知槿汐,蘇培盛那邊她也會打點。可以說,槿汐與蘇培盛能夠安然從慎刑司出來,再回到宮中伺候,完全是甄嬛一力求得的。

而在兩人被派回各自宮中做事之後,在甄嬛生下雙生子時,更是為蘇培盛和槿汐求得成全,皇帝看上雙生子的喜悅上,才欣然答應。我想,那一刻,蘇培盛的心便已經開始偏向甄嬛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宮中形勢已成以甄嬛為首的定局

因為朧月的關係,使得敬妃徹底站隊甄嬛。一時之間,宮女形成兩派,一派是以甄嬛為首的,敬妃、端妃、眉莊等人,一派是以皇后為首的安陵容、祺貴人等人。

在甄嬛生下雙生子後,就被皇帝晉升為熹貴妃,並賜協理六宮之權,地位已經位同副後,更有一雙孩子為她保駕護航,一時之間,可以完全跟皇后抗衡。

在祺貴人舉報甄嬛私通失敗被扁為庶人、安陵容用香殘害子嗣被關冷宮後,三阿哥更被脫去黃馬褂,皇后一派已經無法崛起了。可以說,整個後宮中,形成以甄嬛為首的定局。在皇帝的些許子嗣中,甄嬛更有兩個阿哥在手,幾乎無一人能與之抗衡。

而蘇培盛跟了皇帝這麼多年,這點眼見不可能沒有。他知道皇帝已經年老垂危,所剩日子並不多,這個時候他必須站立一個正確的隊伍,而甄嬛無疑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而除了以上所說的,不少小夥伴認為,蘇培盛選擇甄嬛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愛情。因為他的愛人槿汐始終是甄嬛最得力下屬。

在我看來,這的確也可能是他選擇甄嬛的原因之一吧。不過,你得要相信,蘇培盛是個有著長遠目光的人,愛情大概只是佔據一小部分罷了。說到底他還是最聰明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5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