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富家獨苗男,英俊瀟灑,頗有文採,家裡有能幹漂亮的老婆,替他打理家業,富家男則藉口讀書四處浪,成年不著家,嫡妻一個人自然也生不了娃,所以,家有恆產卻膝下空虛。
某日,在外浪的富家男迷上一個庵堂的小道姑,就死皮賴臉地住進庵裡,美其名曰借清淨之地讀書呢,其實是方便對小道姑展開死纏爛打,反正最後把小道姑迷住了。
然後呢,小道姑懷孕了,富家男高興得很,說自己還沒兒子繼承家業呢,生下來剛好。對嫡妻來說,這是妥妥的渣男啊!
再然後呢,富家男偶感風寒,居然死在庵堂裡,小道姑沒了依靠,悽悽慘慘戚戚,不知道該咋辦,安葬了富家男,託人給嫡妻送信。
嫡妻那邊接到丈夫死訊後,宗族裡就成了鱉反壇,這個拉著兒子要寡婦嫡妻過繼,那個也拉著兒子來,鬧起爭繼來,不可開交。
嫡妻對那幾家孩子都不滿意,但豬爸爸規定的大明律,戶絕之家是強制過繼立嗣的,除非你沒有族人了。
富家男雖然是獨苗,但他有龐大的親族,嫡妻想拒絕過繼是不可能的,也是被宗族逼得熱鍋螞蟻似的。
再說小道姑,生了一個兒子,也知道富家男家裡無子,就託一個熟人把孩子送給嫡妻,以免富家男絕後。但是,這個熟人在中間出了差錯,具體是啥忘記了,反正孩子沒送到富家男家裡。
嫡妻得知丈夫在外面有個奸生子,那是喜出望外啊,大呼天不絕我,一邊派人去找孩子,一邊和宗族周旋,那段劇情特別精彩。
後來終於找回小道姑的兒子,嫡妻讓他認祖歸宗繼承家業,同時粉碎了宗族企圖吞沒她家業的陰謀。
====
上面的故事是俺少年時期看過一本彈詞故事,名字忘記了,類似陳端生的《再生緣》那種,是清朝人寫的明朝故事。
讀這本書的時候俺才初中,對文中那個厲害的御姐嫡妻佩服的不要不要的,覺得富家男太瞎眼了,這麼好的老婆居然扔家裡。要不是嫡妻威武,把富家男外面的奸生子接回來,這偌大的家業就要被人吃絕戶了。
從這個故事可知,在古代,尤其是明清,別說庶子比嫡女尊貴,就是奸生子,因為多了胯下的幾兩肉,繼承權也在嫡女前頭,在封建王朝裡,去歪歪女子比男子尊貴,怕不是喝多假酒了醒不來吧?
記住咯:在專制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階級之分,永遠大於嫡庶之分,你去看看有幾個嫡女地位超過庶子的?去瞅瞅有幾個嫡女皇后敢不敬庶子皇帝的?
即便有像李裹兒那樣的嫡女,敢瞧不起庶兄李重俊,但她爹還不是立了庶子做太子?不也沒讓她當太女?
所以,題主不要受嫡庶神教的誤導了。
如題主假設的條件,某戶只有一個庶子,一群嫡女,那家主和嫡妻肯定得把這個庶子當心尖尖看待。
而絕不是嫡庶神經歪歪的那樣,嫡妻去弄死或者弄廢庶子,敢那樣絕她丈夫的後、她丈夫得把她活撕了。
畢竟,像郭槐那樣因為嫉妒奶娘,間接害死親兒子,不得不立外孫為嗣的例子不多哦。況且,郭槐那也是過繼外孫,而不是讓女婿繼承家業。
而且郭槐後來後悔了,所以才苦口婆心規勸閨女賈南風和庶子太子搞好關係,可惜她閨女沒有她的見識,到底弄死庶子自絕後路。
再看題主的第二個假設,庶長子已經確定繼承人地位了,嫡妻又生出嫡子來,這時候該誰當繼承人?
可以參考庶子李忠,和以庶升嫡的李弘,庶子讓位。
還有庶子李适和嫡子李邈,李邈因為親娘的緣故,沒幹過庶兄。
可見,啥情況都有。還是要看本人在爹心中的地位了。
當然,這是嫡庶子年齡相差不大,如果像隔壁棒朝那位成年庶子和娃娃嫡子,那小嫡子只有被大庶子弄死的份了。
還有宋朝的包拯,嫡子嫡孫都早亡夭折,老包絕後了,後來,他兒媳婦聽說被老包送回娘家的某個婢妾回家不久就生了一個孩子,是老包的兒子,兒媳婦就去把婢妾子小叔子接回來撫養長大,因此還受到朝廷的嘉獎。
老包兒媳婦為啥要去接回來那個婢妾子?和開頭故事裡嫡妻接回丈夫的奸生子一樣,不能讓公爹/丈夫無後。
所以,不管是庶子,還是奸生子,哪怕是個傻兒,只要有釘釘,就是他爹的合法繼承人,繼承權永遠在閨女前頭。
就是這樣。
你是宮鬥劇看多了吧,嫡庶之分沒那麼重要。古人早有處置預案,「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了解一下。庶子也是家主血脈,有庶子那輪得到女婿?就算連庶子都沒有,正常也是過繼侄兒為子,實在要招贅,那也是以外孫為繼承人,女婿始終是外人。
庶出的兒子總歸是自己的血骨,嫡庶之分就譬如種子種在肥沃良田(妻生,門當戶對的算嫡出吧),或種在貧脊的沙田(妾生,地位差算庶出吧),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是種的田地不同罷了。
女婿是外姓,女兒生出的兒子是你的外孫,雖說是你的直系血親,但隔了代,比不上你庶子總是你親生的,首先就有繼承權。
所以必須由庶子繼承家業。
我的房族就有這麼一例。六女兒,沒有子,留老三招郎,原憑有約,所生子女如果只有一,就隨母姓,多的兩邊平半分。結果生了兩個兒子,因男方家弟兄多,所以兩個兒子全隨母姓,其母雖年逾八十,可身體健康守家幫幫帶外孫,其餘的上班的上班,從商的從商,一家融融洽洽,傳為佳話,其財產繼承自然是女方這邊為主,難男方有一半名份但不會爭名份,因為三十多年了,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一般都是由庶子繼承家業。而且,這個庶子會記在嫡母名下當嫡子養。
為什麼不選擇招婿,招婿後,贅婿是不可以參加科考的。這對有家業的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古代不像現代,有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護個人財產。在古代,你自己不強硬,沒本事,你的財產不但會被外人覬覦,就連家族內的族人也會以各種名義侵佔瓜分!
再有,招婿三代後,是可以回歸本族的。如果贅婿願意,他的孫輩就可以姓回贅婿的姓。而庶子繼承家業,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如果有爵位,已經決定由庶子繼承,又有了嫡子。這個問題,就看爵位繼承進行到哪一步了。
如果只是在宗族內說定的,這個就得看當家主母和娘舅家的勢力了。因為庶子年長,肯定已經和族內各房搞好關係了,他們也在庶子身上費了不少心思。臨時換人,利益方面肯定有紛爭,這些人自然不甘心。而當家主母自己有了嫡傳,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爵位,這將是一場很殘酷的爭鬥。當然,爵位最終由誰來繼承,決定權還是在老爵爺那裡。
如果請封的摺子在禮部,還有換人的可能,如果禮部已經呈上去了,這個就得看上面的衡量了,當然老爵爺的態度還是會有影響的,總之比較麻煩。
這些都是我常聽穿越小說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