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啟停:自動啟停其實是車企為了讓汽車油耗指標符合國家法規設計的,對我們車主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只會過度消耗電瓶和起動機,節省下來的那一點有錢,還不夠換件的,並且使用感受極差,所以不值得為它多花錢。只是現在很多車自動啟停是標配,車主壓根就沒得選,所能做到的就是上車就把它關閉了,如果有可能,還會把它永久關閉。
2、換擋撥片:換擋撥片最早是給賽車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賽車手能更快的換擋。可是我們普通的家用車,在日常行駛中,基本就是一D到底,手動模式都很少使用,這個換擋撥片純屬雞肋,使用機率極低。有些熱血小青年選裝這個配置,其實並不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裝13。
3、自動泊車:在中國這樣複雜的路面上,老司機手動停車都費勁,更別說自動泊車了。在實際應用中,自動泊車功能在狹窄的車位上,很少能順利把車停立正的,經常需要很長時間,上下往復多次才能勉強把車停好,很多時候都需要人工幹預。老司機有這些功夫,早就把車停好了,這個配置真的難用,不要也罷。
4、分區空調:汽車車廂內就巴掌大的一塊地方,還弄什麼分區空調啊。普通的家用車,絕大多數都是一個人開,調一個固定的溫度就行了。即使偶爾多拉幾個人,互相商量一下,調一個合適的溫度就行了。再說分區了溫度又能差多少,車內這麼大點的空間,一會溫度就趨同了,所以為這個配置花錢真的不值。
5、後排顯示屏:後排顯示屏看著高大上,其實非常不實用,有誰會坐在後排座椅上看電影、刷抖音呢?再說,看這個屏幕非常容易暈車,如果誰看這個後排顯示屏而不暈車的話,他可以去考飛行員了。個人認為這是最沒用的配置之首,買它純屬人傻錢多。
6、大燈延時關閉:大燈延時關閉其實是為歐美市郊居住的人設計的,他們把車停到院子裡,前大燈再點亮一會,照亮他們回家的小路。可是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城市樓房中,停車位在樓下或者地下,前大燈延時關閉沒有任何作用。再說,
很多人下車之後,看到大燈沒有熄滅,都不敢離開汽車,會一直等到大燈滅了才走開,所以這個大燈延時關閉功能只能徒增煩惱,沒有任何價值。
7、空氣懸架:空氣懸架聽起來好像高大上,其實故障率超高,經常發生氣囊爆裂、氣泵損壞、車身不起等故障。特別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如果氣路中有水汽凍結在某個接頭上了,整個懸架系統就失效了,汽車就徹底趴窩了。再說,空氣懸架的性能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遠還不如普通的懸架來得實在,加錢選配真的沒必要。
8、後備箱「踢開」模式:車企的宣傳廣告中說這個配置的使用場景是:你手中拿滿了東西,無法開啟後備箱,然後用腳在後備箱下面輕輕一掃,後備箱就打開了。但是我始終不相信,會有誰手中拿的東西多到無法用手開啟後備箱?這樣的場景又會有幾次?再說,用腳踢開後備箱的模式,不僅不優雅,而且成功率也不高,你經常會看到美女的腳在車下掃來掃去,後備箱卻並不開啟。所以,這也是極不實用的配置之一。
以上是老侯總結的幾個不實用配置,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卻無法選擇。因為這些配置都是根據車型的高低配打包出售的,有時候我們為了選擇一個必需的配置,就必須搭售兩個不實用的配置,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個人建議,買車選配置,只選擇滿足自己最低需求的配置就可以了,過度追求高配,很可能會花冤枉錢。
1.自動啟停。中國路況太堵了,和歐美國家空曠的街道沒法比。中國紅綠燈太多、堵車,自動啟停一直在啟動啟動啟動,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2.天窗。其實真沒用,買了車天窗都沒用過幾次,成了擺設,還影響了車身強度,多花錢。
3.分區空調,球用沒有,只是更麻煩。
4.自動泊車,基本沒用過。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通過長期開車你會發現有些車的配置就是雞肋,甚至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下面咕咚為大家列舉幾類,歡迎一起探討和交流!
車頂行李架
這個車的配置在很多SUV上很常見,這個功能但凡車內和後備箱內都能裝下的東西肯定都不會放在車頂,而且很多時候你需要將車頂上東西固定,確實很麻煩的。而且很多人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一定用車頂行李架拉一次東西。
自動泊車系統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車都配置有自動泊車系統,比如很多新手會遇到,尤其是停車過程中只需要按鈕操作就可以了,車輛自己會停入車位內。但是對於一般司機而言,更加相信的是自己的技術而不是靠車輛電腦控制。而且停車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技術熟練或許五秒就停入位了,但是靠自動系統的話或許需要一分鐘。
全景天窗
這個功能是很多車也都配備的,甚至成為了吸引很多人買車的吸睛之筆,什麼躺在車內看星星,甚至是兜風等等,想起來真不錯,但是實際應用中,能全開的次數也是為數不多的,大部分都是稍微開一個縫隙,尤其是冬天下雨天颳風天的話更是不可能開天窗的。
所以汽車的配置不斷豐富,但是根據自己所需來選擇一些有用的配置為好,希望咕咚的回答對即將購車的你有幫助!
我用著一輛別克GL8商旅28T,開著還行,乘坐舒適,空間大、宜商宜家。2.0T排量,19年的車。最遠跑到青海湖、茶卡,平時北京、天津、內蒙、承德壩上、北戴河都跑過。我簡單說說用車感受,不妥之處朋友們多包涵。
這車最雞肋的設計就是發動機啟停。省點油是真的,就是費錢、廢電瓶。看看論壇裡就知道這車電瓶大多數兩年是個坎,而且啟停電瓶價位比較高,主流的集中在一千二三到一千五六。所以我上車點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啟停,當然有加裝啟停關閉器的,但我還是覺得手動更靠譜。其他還好,整體比較滿意。
油耗:綜合油耗10.2,非常滿意。目前跑了2萬多公裡,最低4.4是在茶卡到西寧跑出來的,和下坡路較多有關係。平時市內走走停停,油耗較高,高速上油耗挺低的,7.5—8個,這麼大的車,這麼重,這油耗我挺滿意,比之前款的GL8油耗低不少,綜合油耗和不少城市SUV差不多吧。
動力:動力足,提速超車,很有信心,這點和之前的GL8截然不同。渦輪增壓和260馬力不是空話,說有就有,油門深踩還有點小推背。新款的652T、653T是可變缸237馬力,動力差不多,油耗稍低。
配置:和ES28T、652T、653T比,豪華款配置不高,但基本夠用,自動頭燈、巡航、胎壓、上坡輔助、右側電中門、天窗、皮座椅、倒車影像、遠程啟動啥的,全車有四個USB接口,夠用了。自己加了木地板、二排小桌板、三排滑軌、迎賓踏板、記錄儀、坐墊、磁吸遮陽簾等。兩個iPad架,二排一邊一個,各看各的戴上耳機互不影響。孩子喜歡第三排,困了就睡。二排小桌板出遊時吃個飯挺方便,在青海湖邊,開著車門,在小桌板上吃過泡麵。平時接送孩子上輔導班還能當學習桌,比較實用。
駕駛感受:駕駛不如轎車舒服,這車主要是為乘坐者設計的,對駕駛者友好度一般。方向盤稍大,但很輕,容易上手,在路上經常看到女司機開GL8,女司機都沒問題,咱們男同胞就更沒問題了。這車的長度5米2多,習慣了就好。停車時注意點就行了,有倒車雷達和影像。沒裝360全景,但感覺有360還是方便些。
乘坐感受:平時少有機會坐第二排,座椅寬大舒服,支撐很好,底盤厚實,行駛起來比較安靜,整體上家人是滿意的。
空間:寬敞,二排空間較ES、653T稍小,三排滑軌實用,平時推到最後,第三排腿部空間也變的很寬敞,高度也提升了幾公分,坐姿有改善。跑遠路要往前再推回一些,畢竟安全最重要,要保持適當的後備箱空間。
不足:配置雖說夠用,但的確偏低。滷素燈光暗,新款652T的有改進,燈換成LED的;音響效果一般;第三排不能比例放倒;自動啟停是個雞肋。
汽車就是用來開的,用來代步的一個工具,你那麼高大上幹什麼?
無非就是在同事們朋友們同學們面前顯擺一下唄,我買了什麼什麼高端品牌車,花了幾十幾百萬。
然後有什麼全景天窗,全智能化,大屏智能操控,360度影像,而且智能輔助駕駛。甚至自動駕駛。
這麼麻煩幹啥,直接租個車帶司機多好,還省事。
我個人認為,車是越花裡胡哨功能越多,電子產品越多其故障率就越高。
車吧,有個好的發動機,有個好的變速箱有個好的底盤,有個暖風有個空調,加上個電動後視鏡,加個電動玻璃,新手的話再加個倒車影像就行了,其他的花裡胡哨的功能都可有可無。
我認為最不需要的有:
一、大燈清洗
這個估計應該是個擺設,使用率極低。
二、撥片換擋
這個也很少有用的,難道真的特別方便?手動擋我都感覺挺好,自動擋就很方便了,估計撥片換擋也就是為了增加一個利潤賣點而已吧。
三、全景天窗
這個確實挺好看,但是你也不能天天開個天窗吧,肯定有作用,也比較上檔次,但是也聽說過時間長了有滴水的。我認為這個也可有可無。
四、後排電視
後排電視我估計利用率也不高,現在手機這麼方便都看手機了,後排又不是客廳,估計利用率更低。都是低頭族了,很少有在車裡看電視的吧。
五、空氣懸掛
這個也許挺好用,但大部分車都不配備,所以說這個沒有也沒什麼問題。
還有挺多,我看到朋友們也都說的不少,這兒就不一一列舉了。
國人買車最不需要的汽車功能配置有哪些呢,其實是不少的,只是這些功能有一些已經成為定數,不會改變了,有一些依然還是會被一些人看好。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1,全民認可的全景大天窗
汽車的天窗是一個非常非常不重要的功能,但是它非常非常的長眼,就是對於外觀來說,全景大天窗真的是提升了顏值和檔次感,但是它非常的不實用,並且缺點多多,應該說小天窗已經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了,基本上都不會去使用,全景天窗更是沒有實際功用。
- 座椅的電動調節,這個功能也是非常的不實用,對於私家車來說,基本上調好一次之後,多少年都不會去動了,而這個功能性太弱,只是多花了錢,電動的還不穩定,更易壞。有的私家車定位,還有兩個記憶功能,更是一種浪費。
- 換擋撥片,這個應該說是放到跑車上,或是性能車上還可以說過去,而一些家用車定位的,也放這個,真的是多此一舉或者說是畫蛇添足了。
- 真皮內飾,這個也是相當的不實用了,冬天冷,夏天出汗,並且大多都是要買套帶上的,所以這個真皮坐椅真的是浪費錢呀。
- 分區空調,這個感覺有一點兒忽悠的成份了,汽車空調這麼小,分那個區呀,不過對於恆溫空調來說,還是相當實用的。
- 自動駕駛,現在有一些汽車開始有自動駕駛功能了,比如自動泊車這些,感覺也是沒有用的,看著高大上,基本上一次也不會去使用的。
以上就是個人的簡單看法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對於天窗,自己的印象太深了,現在基本上都不會去開了,怕裡面會掉灰到車內呀。
你需要與不需要是一回事,廠家配置與不配置是另一回事!
廠家為了讓車子性能更好,更完美,所以會動腦子想出各種辦法提高汽車的性能和配置,這是無可厚非的!
有句話叫做因為懶人和笨蛋促進了科技的進步,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現在來說配置,其實很多配置是給懶人和笨蛋設計的。比如電動座椅調節,電動方向盤,方向盤記憶,自動泊車,360度映像,倒車影像,倒車雷達之類的。電動調節座椅,電動方向盤調節之類的,只要你稍微動點手調整一次就可以管很久,而自動泊車。倒車影像倒車雷達之類的對於一個合格的司機來說就是多餘的。我開了十幾年車從來都不用倒車影響倒車雷達之類的,憑後視鏡和感覺就會把車子倒的非常完美,有時候和障礙物或者旁邊車輛只有一兩公分距離都能開出或者倒出來,反而倒車雷達滴滴響著礙事。自動泊車更是,有那功夫自己就倒進去停好了,還自動啥啊。
當然你說沒用不等於廠家不研究不配置。估計汽車剛製造出來時候還不如馬車舒服,也不如馬車能拉貨,這不也是經過不停的研究和改變升級使得汽車越來越完美,也將馬車推出了歷史舞臺嗎?
別人我不知道,自己不需要首選天窗,然後自動啟停,最最雞肋的兩個功能,軌道長期不保養堵住了要漏水,弄得我前排兩塊腳墊全部積水,我也抽菸,直接開窗就好,天窗從來不開,平時關窗外循環打開,每次保養空調濾帶活性炭的從來不省。
自動啟停有的車不能手動關閉,邏輯設定的又差,開的難過死。相反,類似autohold自動駐車功能我倒是一定要有
現在的新能源車功能都花裡胡哨的。我開了一段時間,覺得有幾項配置最不需要
1,輔助駕駛
現在車企都不敢以自動駕駛為噱頭了,但是誤導性依舊很強。
但只要不能做到徹底的自動駕駛,就都是噱頭,網上各類秀自動駕駛功能的人,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負責行為。
新車開始的時候會對各類功能嘗個鮮,炫耀一下,後面基本都只會用到自適應巡航了。
現在很多國內車企也學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還要額外收費,不知道怎麼想的。
2,開門通電
主駕門開,車就通電啟動,開始覺得新鮮方便,後面越來越覺得雞肋。
鎖車後發現有東西忘在車裡了,一開門車又啟動了。有時候為了避免他啟動,會繞到副駕駛開門取物,有點麻煩,最後還是關閉了功能。
3,座椅舒適進入
上下車的時候座椅退後調低,方便上下車,司機坐上去再回到原位。
這個功能反正我只是玩一下就關掉了,心急的人,用不了這種功能。
買車我只選最低配的丐版,個人覺得車就是個代步工具。最早是騎自行車上班,後來換成騎電動車,最後換成汽車…到單位往那一停就是到下午下班。一年開著回幾次老家,寒暑假拉老婆孩子出去耍幾次。
所以冬天有暖風,夏天有空調,有個能出聲的音響,至於其他配置都沒啥用。[大笑][大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