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這是有原因的。
康熙帝在位期間,清朝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康熙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清朝能夠穩定跟康熙帝個人素質較高有關。
康熙帝8歲繼位,69歲去世,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孫子乾隆帝89歲去世,在位60年,當了3年太上皇,乾隆帝佩服爺爺康熙帝,不想在位時間超過康熙帝。
順治帝統治時期,臺灣鄭氏集團存在,南明政權還存在,吳三桂等武裝獨立性很強,蒙古噶爾丹與清廷並存。清朝入關後統治不穩定。例如,順治時期滿族貴族搞「圈地」運動,激起漢民不滿。康熙帝廢除了「圈地」運動。
康熙帝生活在1654年至1722年,1661年至1722年在位。南明永曆帝1661年被吳三桂殺害。抗清支柱李定國1661年病逝。堅持抗清的高桂英高夫人、李來亨1664年兵敗被圍,舉家自焚。1683年,臺灣鄭氏集團歸順清朝。康熙在位期間平定吳三桂等「三藩之亂」,三次親徵噶爾丹,徹底解決穩定蒙古問題。派兵穩定西藏統治。驅逐沙俄入侵勢力。
康熙帝勵精圖治,在鞏固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方面貢獻巨大,在其他方面領域也都獲得很大成績,開創了清朝封建社會「康乾盛世」的繁榮局面。康熙帝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一樣成為封建社會有作為的君王。一些人稱康熙為「千古一帝」。
誰說康熙是千古一帝了?這麼能吹,家裡牛還好嗎?
清代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粉飾的太平,內裡已經危機四伏,而危機的源頭恰恰就在康熙身上。
清代對民眾的精神控制就是從康熙開始的。他主要採取的手段有篡改歷史,黑化明朝,企圖從意志上瓦解漢人的驕傲;大興文字獄,讓百姓不敢說話;禁止西方科技在民間傳播,把天下黎民培養成傻子。
在康雍乾近150年的黑暗統治下,中國終於從世界巔峰淪為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如果這樣的人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那我真不知道昏君什麼樣了!
康熙所謂的功績大體上包括了: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和親徵準格爾。其中擒鰲拜是滿清貴族內部的派系鬥爭,鰲拜本來也沒想造反;平三藩仗打得很不怎麼樣,如果不是吳三桂太臭名昭著,估計滿清就被推翻了;收復臺灣打得不錯;親徵準葛沒什麼實際效果,清代連續對準格爾用兵60多年,祖孫三代才把對方耗死。唯一一場外戰是對沙皇俄國,對方幾千人,滿清派了好幾萬,雖然仗打贏了,但卻籤了一個割地辱國的條約,簡直腦子有病。
順治雖然是第一個入主中原的滿清皇帝,但那時候他還小,真正掌控全局的人是攝政王多爾袞。後面順治親政後,總體還算可以,基本做到了滿漢平等對待。對西方科技的態度比較開放,也允許火器發展,感覺比康熙還是要英明很多。
總體看,清代沒有一個皇帝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如果非得挑一個還說得過去的,我選雍正。雖然他也搞文字獄,對大眾進行精神奴役。不過他敢於進行經濟改革,限制勳貴勢力,重用漢臣且非常勤政,應該是清代最優秀的皇帝。
順治帝年幼,突破山海關統一北方的主要是多爾袞。順治駕崩時,全國形勢尚未穩定,康熙帝前期不能親政,各地軍閥、南明、臺灣及起義軍殘餘勢力各據一隅。政權內部經過權力重組、圈地斂財等爭鬥,也是危機四伏。蒙藏青新皆不能實際控制。這樣一個爛攤子,基本都是在康熙帝手中一點點平定的。當然功過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