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原生家庭對一個女孩到底有多重要?_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唐多是我說: 好的原生家庭可以培養出敢愛敢恨,舉手投足都是從容自信,且說話大大方方。 不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自卑…

唐多是我說:

好的原生家庭可以培養出敢愛敢恨,舉手投足都是從容自信,且說話大大方方。

不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自卑敏感討好型人格,甚至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不過是在彌補童年時就已形成的性格缺陷和問題」,不論男女都這樣。」

《婚姻連繫》電影中男主角阿爾漢花心,喜歡上了外面美麗的女子,決定跟妻子婉妲坦白談離婚,但婉妲覺得付出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為了挽回婚姻,也為了報復阿爾漢,便把主意打到了孩子身上。

「你不會讀書你有什麼用?」

「你嘴巴長著只能用來吃飯嗎?」

「你這個樣子你應該去看看心理醫生。」

「我們的未來都要靠你啊。」

「別叫我去開家長會我覺得丟臉」。。。

藉助孩子,婉妲成功地挽回了婚姻,讓阿爾漢在她身邊被她「折磨」了30年,可結果卻影響了兩個孩子的一生。

兒子長大後,花心濫情,遊走在不同的女人身邊,且不負責任。

女兒長大了,也變成了媽媽婉妲的模樣,不相信感情,寧願一輩子單身,最後孤獨終老。

所以,父母的言行對女孩有多大影響——從心理學上的影響來說,是伴隨一生的,是在一個人還是幼年「璞玉」的階段時,就給ta定下的主基調。

雖然家裡屬於小康水平,但是家裡從小對我們兄妹三個是窮養。小時候幾乎不買新衣服,邋邋遢遢也不乾淨,買便宜打折的。以至於到大學,衣服也沒什麼審美,混搭。心底也是窮人的思想不敢花錢社交不去,日常消費都是精打細算,能省則省,簡直變態。家裡掛在嘴邊聽到最多的,就是家裡沒錢掙錢多不容易,總之就是摳摳搜搜。

上學心理一直是負罪感,覺得花家裡錢了。雖然家裡不是特別窮的家庭,由於家裡的教育,從上學以來就一直把自己定位在貧困生。什麼格局、品味、氣質跟我們是完全無關的。做人做事畏手畏腳,沒有肯定過自己的價值,就連最好的從不認為屬於自己。

但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就像阿德勒說過的那樣,自卑感也可以成為促成努力和進步的契機;而自卑情結會你的自卑感當做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會讓你習慣性怪罪於環境和父母,會讓你停滯不前。所以我們需提升自己的成長,長期堅持整個人也會越來越好。

艾老師育兒解憂課堂說:

這些年原生家庭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人在成年後談到自己的生活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去追溯童年,希望從童年的生活中去找出自己現在生活的原因。

人一生一般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也就是原生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組成。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當家」的家。

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對女孩影響更大,本人認為原生家庭對女孩主要有以下三大影響:

1.性格影響

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女孩子把自己平時的想法都埋在心裡,或者不想找人表達,時間一長之後,就形成了內向的性格,變成非常孤獨,有時甚至冷漠,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讓人難以接近。

比如,我隔壁住有一個年輕的女同事,畢業好幾年了,經常可以看到她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平常大都是獨來獨往的。因為住在隔壁,有時免不了有接觸,知道她父母住的不遠,但是周末甚至節假日她都不常回家看望他們。

後來從別人口中得知,原來她父母從她小時候就一直感情不合,時常在她面前爭吵,互相詆毀,甚至大打出手。父母的行為,既傷害了父母之間的感情,又傷害了女兒,破壞了父母在女兒心中的形象。

因為經常吵架,父母彼此心情都不好,無暇顧及女兒的感受,女兒感覺從未從父母身上得到關注、得到溫暖,寡言少語,與父母,也與其他人隔的越來越遠了。

2.影響價值觀

比如原生家庭父母、爺爺奶奶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勢必伴隨著男尊女卑思想,女孩在家裡往往看到的就是媽媽及奶奶的困難處境,和婆媳之間的不和睦:奶奶把兒媳當成外人,老是挑唆兒子兒媳的關係,搞得全家雞犬不寧,等等。

還有,都說男人決定家庭方向,女人決定家庭的溫度。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定是陰陽對等的,打破了這個平衡,一定會給這個家帶來很大的傷害。

有的原生家庭媽媽非常強勢,她獨攬家中的大權,丈夫絲毫沒有發言權,甚至可以說事事都要看她的臉色去行事,在外人面前她也不會給自己丈夫多少臉面、給他多少臺階下,她可以站在大街上罵丈夫,整整一個鐘頭。

這個家看起來是完整的一個家,其實早已支離破碎。女孩一直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並且是她深深依賴的家庭,她的價值觀從出生開始,慢慢在家庭生活和社會影響中形成,她需要汲取積極、陽光的養分,但是這樣的女孩的成長是缺少養分的,價值觀容易扭曲。

3.影響婚戀觀

有個女孩子人長得漂亮,大學畢業,在杭州做電商,很成功,已賺了不少錢,人緣也好,但是快四十歲了,還是單身一人,不肯談戀愛結婚。

她媽媽現在都不敢提要她談男朋友的事,更別說催婚了。據說,她父母不是那種自由戀愛而結婚的,她父親長的英俊能幹,母親也能幹,但長得五大身粗的,不是討人喜歡的那種女人。

開始兩個人的關係雖然有些彆扭,但是還是不淡不鹹的維持著,但是後來,她父親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發達起來了,對她母親越來越挑刺。不久她父親遇到了另一個女人,更是對她母親看不順眼了,拳打腳踢是常有的事,後來發展到相互動刀子了。

她母親實在忍不了了,主動提出離婚。雖然父親一直是疼愛她這個獨生女的,她還是選擇跟了母親,並且從此不與她父親相見,在任何人面前也從不再提起自己的父親這個人。

女孩子畢業後,到了適婚年齡了,不少好心人替她介紹男朋友,但她連面都不見,;她身邊也一直不缺追求者,但是她總是拒他們於千裡之外。

在她面前不是談戀愛之事還好,一提此事,她就像換個人似的,要麼沉默不說,要麼就默默的離開。

剛開始的時候,她母親提醒她幾次要她抓緊時間談個男朋友了,後來,她媽媽再提時,女孩就告訴媽媽說:媽媽你再提此事,你的電話我就不接了,家也不回了!一直到現在她媽媽,還有親戚朋友從不敢在她面前再提談男朋友的事。

原來,她一直敬愛崇拜信賴的父親對她的媽媽的態度,對女兒打擊太大了!她曾告訴過她媽媽: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因為父親的緣故,從此她対男人充滿敵意,她不願意結婚,不想重蹈媽媽的覆轍,她覺得自己能養活自己,她才不要婚後在男人那裡忍氣吞聲過日子。

有時候想想,我們總是怪自己的孩子,這樣不是,那樣不正確,其實她今天的一切都是「原生家庭」造就的!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有些人將自己留在童年期,沉默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傷害中,一直糾纏在對父母的怨恨裡,拒絕改變和成長,而有些人為了追求飽滿而幸福的人生,從童年的繭中奮力掙脫,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電視劇《都挺好》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主角蘇明玉的童年,那可不是「都挺好」,而是「真挺慘」的,但是就這樣糟糕的原生家庭,蘇明玉在受到許多心理創傷之下,卻成了三個孩子裡發展得最好的那一個。

其實,如何做個好父母是一個技術活,但是不管中外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沒有培訓就直接上崗了。找出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不是一味要我們埋怨自己的父母,而是要讓我們正視存在的問題,幫助自己消除父母對你造成負面影響,同時讓自己得到釋放或釋懷。

要知道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沒有完美的父母。幾乎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缺失。童年決定了我們生命初期的生命質量,但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盡力為下一代創造一個無毒無害的原生家庭。我們不應該將上一輩的問題,來當成我們拒絕成長的藉口,要關注自我內在的成長,活出最好的自己。

李梅6613說:

謝謝悟空邀請。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無疑是重要的。誰都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很多事情卻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有些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但在有些孩子身上,永遠都是奢侈,高不可攀。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自小到大,脾氣性格無不受父母的影響,打上父母的烙印。以致有人說,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可見影響之大。

孩子在健全幸福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無疑快樂陽光,心理健康。但也只是外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己的內因。

以我為例,從小未見過母親的模樣,也沒享受過母愛。五歲時,我有了後娘,對她充滿了憧憬期望。

但繼母卻不這樣,她喜歡自己的兒子,討厭我這個前房的女兒。在衣食上偏向自己的兒子,虐待我這個前房女兒。這些,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暗暗發誓,長大後改變命運,找繼母算帳。

在這種思想激勵下,我學習努力,從小自立性強。雖然父親不識字,繼母也從不過問我的學習,但我卻給點陽光就燦爛,頑強成長。擔任班幹部,很爭氣地考上了重點中學,後來還考上了大學,成為一名公務員,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贍養了老人。

可見,原生家庭的環境,父母的人品言行,無形中會融化在孩子的血液中,鐫刻在孩子的腦海裡,影響孩子的成長。

但是,父母的影響雖然重要,但終歸是外因,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歸根到底是目標、理想和自己的奮鬥努力。

題主文中的貝貝,從小生活在富足健全的家庭中。高中時父母離異,使孩子備受刺激,在學習一落千丈的同時,失去了生活目標,甚至離開家庭。

家庭的突然變故,孩子一下子難免難以適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父母在離婚分手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利益,考慮孩子的感受。

做父母的,既然給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對孩子負責。在給孩子物質生活的同時,更要給孩子精神生活,給孩子一個健康完整的家。

各位網友,大家都為人父為人母,各位對此問題怎麼看,歡迎關注,歡迎討論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說:

我是陳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學院籤約諮詢師

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一定是位多愁善感的女生,估計她正面臨人生低谷,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好的原生家庭,而現在既沒有好的愛情也沒有好的事業,有點「灰心」有點「迷茫」。

最近剛剛播完一部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蘇明玉這個人物引起了眾多討論,很多都討論到關於一個女人,在沒有一個好的原生家庭時,該如何逆襲。

你可能會說,蘇明玉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她有好的愛情,也有好的事業,比起你說的三個問題,她只有三分之一的問題,可能你會覺得好笑:我跟蘇明玉差了十萬八千裡,怎麼相提並論?

但是蘇明玉不是一天到達目前這個人生高峰狀態的,她是從她的過去一步步走到今天 的,你的現在,正是蘇明玉的某個過去階段,或者可以更明確地說,你的今天,就是蘇明玉剛進入老蒙公司打工時的狀態。

蘇明玉在大學打工時碰見老蒙的,她在向老蒙推銷英語培訓課程時,被老蒙教育一頓,卻讓她茅塞頓開,她抓住機會向老蒙推銷自己,加入了老蒙的公司 。大學畢業後,她自然進了老蒙的公司,最開始就是做銷售,是一份不僅普通而且異常辛苦的工作,做銷售,都是風裡來雨裡去,沒有黑天白夜只有客戶需要和銷售業績的工作 …….比起你目前的工作,是不是更辛苦?劇中她還談到,那時她不懂人情,還得罪了女上司,被各種報復。

我想,此時的蘇明玉,完全符合你所說的三個問題:她作為一個女人,被重男輕女的媽媽嫌棄,沒有好的原生家庭,家裡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她支持和力量;這時她也算不上有好的事業,她只是有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銷售工作,還面臨被上司各種穿小鞋;這時她也還沒有飯館老闆石天冬,也沒有一份愛情,她那時正是你今天描述的狀態。

那我們就來看看,她有多強大,最後奮鬥成讓人刮目相看的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明玉了呢?她的經歷很有借鑑意義,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兩點值得我們來探討:

(1) 你想改變嗎?任何事情的起源都來自於「動機」,或者叫「目標」。是的,你現在可能什麼都沒有,那,你想要有嗎?有多想要?

在沒有家庭背景、沒有愛情、沒有好工作這樣的三座大山下,蘇明玉為何能逆風翻盤呢?無非就是她很強烈的「我想要!」她被逼到絕路了:必須賺錢養活自己,所以她為了工作可以死嗑到底可以玩命,她內心強大的「想要」的力量,讓她從不安於現狀,接受既定現實,她總是拼盡全力去爭取任何機會。

對比一下蘇明玉,你的目標有多強烈?你可以給自己的願望打個分:如果像蘇明玉那樣非常強烈的想要是10分,你的是幾分?我想這個分數就是區別了。

(2) 愛情,到底是改變人生的因,還是果?對蘇明玉來說,愛情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但不是必須的事情。最初,她雖然喜歡石天冬,但她也明確拒絕了好多次,小說裡她這個心理就描述得更明顯,蘇明玉一直覺得愛情是個麻煩,因為她一個人很自由自在,談戀愛意味著要改變很多自己去和另一個人遷就相處。

當然,這個觀點不值得推薦,但她的信念裡,愛情並不是女人的必需品,更不是用來改變命運的跳板,我覺得這是她很「高大上」的一個認知。

在我們的文化裡,總是把女人描述成一個「小鳥依人」的形象,總是宣導一種「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觀念,總覺得女人應該依靠一個男人而終身幸福、逆轉人生。

真的可以嗎?——在瓊瑤的小說中好像可以。但,曾有位心理學老師開玩笑地說:瓊瑤劇裡的女主,基本都是人格不健全的狀態,因為在她們的眼裡愛情太理想化了,那個男人也太完美了!如果總期望瓊瑤女主的愛情故事,總期望有一個男人可以為你的終身幸福買單,對不起,那真的只是在童話和小說裡。

但現實中的女人,大部分都抱著對美好童話的「幻想」不肯撒手:有好的原生家庭,是希望父母可以成為自己的靠山;希望有好的事業,是希望不用太辛苦,就有一份收入又好又穩定的工作;希望有好的愛情,不過是希望有個男人可以成為自己的靠山。

——不過都是想靠著別人而過上幸福的日子,可是這些真的可靠嗎?教訓還不夠多嗎?

希望靠男人的,比如賈靖雯,她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臺灣的富商之子,結果怎樣?完全得不到夫家的承認,最後幾乎是被掃地出門。

希望有好的事業,身邊女強人的多了,有幾個的成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呢?哪個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到今天這個樣子的呢?

而希望有好的原生家庭的,我覺得就更加難了,因為從來沒有一個父母是絕對好的,也不可能有一個原生家庭是真正的「好的」。

所以,女人攤上你說的這「三座大山「,該有多強大呢?蘇明玉確實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不需要多少,只要你能不依靠家庭也不依靠男人,而踏踏實實去做好一份工作,賺的夠你生活,如此強大足夠了。

因為,所謂的好家庭、好事業、好愛情,完全都是「幻想」而已,在現實中基本不存在。如果你抱著一個幻想不肯撒手,最終會發現,一切「全都像泡沫」。

而如果你知道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好,知道女人也要自己負責自己的人生,那麼我覺得你已經很強大了,因為這個強大不在於別人眼中的如何如何,而是你自己清楚明白的快樂。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小濤養花知識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靜心簡語說:

「原生家庭對一個女孩到底有多重要?」原生家庭對女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存在多方面的影響

女孩子多是感性的、細膩的,而出生的家庭對女孩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帶入,對孩子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孩子要成長為參天大樹,需要在幼苗時候的精心灌溉和養護,作為大人,不要全部代勞,但需要適時幫扶孩子一把,不要讓她們長歪。要成為有用之才,需要從根上扶正。孩子的三觀就是從出生開始,慢慢在家庭生活和社會影響中形成的,她們汲取了積極、陽光的養分,必然會贏取自己的幸福和溫暖。

其次原生家庭對女孩子的婚戀觀念有著巨大影響。父母對待婚姻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婚姻情感。溫暖有愛的家庭,女孩子擁有的是滿滿的家庭溫暖,對未來的婚姻不會懼怕和擔憂,更會處理生活中出現的情感問題。而在那種三觀扭曲、婚姻淡漠的家庭關係影響下,女孩子更多地淪陷在生活的泥潭中不可自拔,除了沒有自信,更多的是依附和錯付別人,讓自己的人生走向灰暗和無助。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快樂,但這些需要我們大人首先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幼小心靈的感知,是未來她們在陽光下成長的鑰匙,一路解鎖人間的溫情和自己的幸福!

(網絡圖片,侵權必刪)

一城一事兒說:

謝邀。題主的說法我十分贊同:一個父母關係良好的家庭能給帶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但是,有一點:我們誰也無法選擇出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如果出生在不幸的家庭,就註定要悲慘一生嗎?

恐怕,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爬出逆境。

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讓我在原生家庭的問題上,有了更開闊的想法和思路。

這就是賈伯斯去世的第7個年頭,一直不被他承認的大女兒,麗莎·布倫南·賈伯斯,出了一本自傳——《小人物:我和父親賈伯斯》

它就像一個VR 頭盔。帶我們穿梭到了麗莎出生的那年,喬幫主被趕出蘋果的那年……直至7年前,賈伯斯的病床之前。

28萬字,整整橫跨了30個春秋。

透過麗莎的眼睛,你看到的不再是「商界傳奇」賈伯斯,而是他對親生女兒的無情與傷害,以及隱藏在冷酷之下的,一種初為人父的不知所措。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幫我解決了剛才的疑問:

從出生就不被周圍人接納的女孩,是如何走出父母的陰影,活出自我的?

今天的麗莎,不僅畢業於哈佛大學,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更是憑藉這本《小人物》包攬了2018年美國出版圖書的所有獎項。被西方媒體評價為:寫得比名人父母「更勝一籌」的回憶錄!

在麗莎的文字裡,我看到了一股不與命運屈服的,努力掙扎的力量。

看到了一個倔強的女孩,給自己創造重生的勇氣。

即使生長在爛泥中,我也同樣要綻放!

Part 1 「美國28%的男人都可能是她父親」

麗莎4歲時,父親第一次在《時代周刊》的文章裡,提到了自己。

沒有一絲來自父親的祝福。

反而,他在以這種方式,明確表示:我,賈伯斯,不接受這個女兒!

得知女友懷孕時,賈伯斯年僅24歲,不知名的蘋果公司也剛剛起步。

勃然大怒的他衝出了家門,開車離開了麗莎的母親。

後來,因為懷有身孕,麗莎的母親沒了工作,只得住在拖車裡,靠救濟金生活。

她會因為一場公益活動提供的午餐很豐盛,而頻繁參加。

所有的這些,與事業正在蒸蒸日上的賈伯斯,格格不入。

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天壤之別,更是一位「明日之星」不能接受的「人生汙點」。

沒錯,在父親看來,麗莎就是自己在年輕時,一時糊塗犯下的錯誤。

她的出生,更像是賈伯斯偉大一生的微小註腳:雖然存在,但沒有更多的意義。

於是,在《小人物》的開頭,當賈伯斯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麗莎說自己:

偷父親東西的欲望,就像口渴一般,不斷地萌生。

好像再不索取,一切就來不及了。

她要把30年來,欠缺在心底的父愛,一一拿回來。

雖然結局仍於事無補。

「在陰暗的衛生間裡噴玫瑰噴霧時,我在落下的霧氣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輪廓,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像一個隱形人。」

只有這時,她才在父親的家裡,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

Part 2 如果她有,我就沒有

父親缺席的童年,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並不好過。

壓力不僅僅來源於金錢。

就連快樂,在麗莎眼中,也是非此即彼的珍貴之物。

在她的回憶裡,母親開心的日子屈指可數,而猝不及防的崩潰,時有發生。

  • 第一次崩潰,發生在她4歲那年。

沒錯,就是《時代周刊》發表了那篇文章之後。

媽媽帶麗莎出門散心,不想玩到了天黑。

在回程的路上,不僅錯過了高速路的出口,母女二人還被大雨困在了山路上。

前後都看不到出路的布倫南(麗莎的媽媽),開始破口大罵,猛踩油門。

「窗外的雨點像橫飛的唾沫,她似乎是要用發動機的轟鳴來代替嘶喊。」

「我當時真的以為,她是要撞翻車自殺。」

「我成了一個坐在副駕駛座、不敢有任何想法的小女孩。」

四歲,能有如此清晰的記憶,可見當時的麗莎,受到了多大的精神衝擊。

  • 母親的第二次崩潰,在麗莎6歲時。

「我沒有20歲了。」

「我沒有男人——沒有丈夫,沒有男朋友,沒有戀人。什麼都沒有。」

「我沒有衣服可穿,什麼都沒有。」

母親拿起一件灰色的舊襯衫,用剪子剪開一角,用力撕爛。

然後,接著撕下一件……

彼時,賈伯斯正在籌備自己30歲的奢侈盛大晚宴。

而收到邀請的布倫南,發現自己連買新衣服的錢都不夠。

於是,瞬間,情緒崩潰。

可無辜的麗莎,不會懂得這些。

她覺得:

我的快樂是從她的庫存中取出來的。

這個世界的快樂是有限的,不足以讓我們母女同時享有。

換句話說,在小麗莎眼裡,是自己剝奪了母親的快樂。

  • 第三次崩潰,發生在第二次之後不久。

這一次,布倫南吼走了教麗莎「化妝、使用香水、佩戴首飾」的黛比。

大概,她已經覺察出了,在小麗莎眼中,黛比更像一位稱職的母親。

「你想插足麗莎的生活,想表現得比她媽媽還好?真噁心!」

從那以後,麗莎再也沒見過黛比。

「我擔心別人不把我們母女倆當成單獨的個體,而是兩個身體裡的同一個靈魂。」

大概從這時,小麗莎萌生了離開母親的念頭。

她幾乎很少給母親添亂。

更多的時候,她是母親在脆弱無助時,堅持下去的一股力量。

「我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折磨媽媽,我給她省了很多事,這對我有很大的意義。」

看到這裡,我的心不禁收緊了一下。

麗莎的成長,是一次次的自我理解和內化。

缺席的父親和情緒不定的母親,誰也幫不了她。

任何人都無法真正理解,那條她走過的路,有多黑暗多艱難。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窮苦的深淵中,她仍倔強地成為了一枝清蓮。

Part 3 「蒙娜麗莎」的合體

當麗莎遇到了蒙娜,轉機出現了。

蒙娜是賈伯斯同父異母的妹妹,同時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

她讓賈伯斯幫麗莎母女租了新房子,買了新床。

給身處困境的母女帶來了希望。

一旦到達了低谷,即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出現,都能讓你的人生開始上揚。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達到蒙娜那樣的高度,我長大後也要像她一樣嬌小玲瓏,我也要在大學裡學英語文學,我也要寫作。」

同樣是跟著母親長大的蒙娜,讓麗莎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

有一年的時間,蒙娜每周都會給麗莎寫長信,寄送禮物。

像《一千零一夜》、《契科夫文集》、銀長耳墜、蒂芙尼鑲紫水晶金戒指……

「這些禮物就像一扇窗戶,為我打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我渴盼躋身其中的世界。」

Part 4 成長與失去

作者說,這不是一本譴責揭露賈伯斯的作品,而是她自己的成長。

她並沒有要批判誰、原諒誰,而只是在一件事,一件可以坦然接受她和父親所有的共同經歷的事情。

因此,在書中,我們跟著她回到了懵懂的小時候,孤獨無助的童年,被冷落的青春期,以及窘迫的大學時光。

在麗莎事無巨細的人生片段裡穿行,我們感知到了她的感知。

說到這,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就像小麗莎在聽到別人說自己沒得到聖誕節禮物時,會暗想「我的母親絕不會這樣做」一樣。

讀完本書後,我忽然覺得自己的童年、少年,甚至所有的過往時光,都極其幸福無比!

沒人能選擇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地點、人物。

但卻會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失敗、困苦,都歸罪於當初那個「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可與出生就自帶「錯誤標籤」的麗莎相比,你我都是幸運兒。

「我不會用任何一段人生經歷與別人交換,哪怕是那些令我難過萬分,希望自己未曾存在的時刻,我也不願將其交換出去。」

「倒不是因為我的人生多么正確、多麼完美、多麼好,而是因為無數個選擇鋪成了我的人生之路。」

「這些都獨一無二,深入肌理的。如此親近,就像我的皮膚一般,它已經足夠好了。」

在不利境遇裡堅持自己,抓住任何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悽涼的人生底色上,揮毫出屬於自己的多彩生活。

正是她在每個階段,都傾盡全力地不屈服,才讓自己原本被遺棄的人生,走出了一條遠離自暴自棄的曲線。

  • 即使被生活稜角磕得頭破血流,被現實痛擊到體無完膚。

  • 只要走過去。

  • 再回頭看。

  • 一切都足夠好!

PS:

書名《小人物》,來自於賈伯斯對麗莎的暱稱——小不點兒(Small Fry)。

  • 它不是落在袋子底部又冷又硬的炸薯條碎末。

  • 而是捕魚人扔回海裡,讓其自由長大的小魚苗。

在時間車輪的面前,你我都是小人物。

以上這些,既是我的讀書感悟,也希望能幫助到你!

加油!

—END—

多平臺籤約作者。

讀有趣的書,寫走心的文,只為和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抱拳][抱拳]

記得點讚留言,轉發給您最貼心的朋友歐~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讀書說:

阿德勒說:「幸運的⼈⼀⽣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都在治癒童年。」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一個女孩來說,原生家庭幸福美滿和諧可以讓她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很有安全感,人格也會發展的很健全,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性格開朗、自信陽光,不過分依賴,也不過分孤獨,對人對人都心存善念一切向好,可以很好的處理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一旦原生家庭的和諧關係被破壞,也就打破了家庭的結構,這樣,首先孩子會敏感、多疑、情緒高度緊張、不穩定,這樣會造成迴避型和焦慮型的依戀關係,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低自尊、負面情緒等等,這些都會讓他對外界產生迴避,人際交往障礙、親密關係障礙、恐婚等,甚至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處於心理亞健康的狀態,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原生家庭,教育不當、撫養缺失、單親家庭等等,讓很多人在成長的關鍵期沒有完成好自我人格的獨立和家庭關係的分化,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漸漸的會演變成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很難進行療愈和改變的。

所以,既然上天眷顧,讓我們為人父母,請珍惜今生的這份緣,用愛作為家中的唯一準則,彼此守護、彼此珍惜,共同成長,幸福一生!

洗心忘憂說: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有情緒穩定而人格健全的父母,有能夠無條件愛自己的父母,家庭關係和睦,這些都是讓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關鍵條件。

現實是,很少一部分孩子能夠擁有這樣的理想父母和理想家庭。

那麼,沒有情緒穩定和人格健全的父母的孩子就不會成長為人格健全的人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奶奶、爺爺、姑姑,或者好的伯伯、叔叔,好的老師、同學、朋友,孩子的心理同樣也會受到好的滋養,能夠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在與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地建構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效仿對象,擁有好的父母,固然很好,沒有好的父母,也不要灰心。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孩子接觸的老師、同學、朋友越多,孩子受到他們的影響也會越大。因此,只要每個人敞開自己的心胸,與別人真誠地交往,都會不斷地得到成長。

苑九芬家庭教育與心理說:

原生家庭對一個女孩太重要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一個女孩首先是和媽媽的關係,其次是和爸爸的關係。女孩和爸爸媽媽關係的和諧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爸爸媽媽的夫妻關係。愛中管教理論體系中說,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是先於親子關係出現,是親子關係成長的客觀環境。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起點。可見,夫妻關係的和諧是親子關係和諧的基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地重要。

一個和諧幸福的原生家庭會孕育一個心理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因為健康的家庭,夫妻之間彼此深愛,也深愛著孩子,將她養大。夫妻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一起,而是當孩子成年後將她推出家門,讓孩子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此後,夫妻攜手並進、相濡以沫,接受孩子的關愛,攙扶著相伴過好一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畫面。

可是有的女孩就沒那麼幸運了。有的女孩生活在父母爭吵不斷的家庭,更有甚者,生活在父母離婚的陰影下。一個女孩在這樣的原生家庭成長,看到的是父母不和諧的婚姻,從小在父母的被對待中感受到的就是夫妻關係的不和,這樣怎麼能對夫妻關係有美好的憧憬呢?甚至懼怕婚姻,牴觸異性。

好的原生家庭讓孩子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不好的原生家庭給孩子的是不和的陰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749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