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居民存款繼續大增,你攢了多少?
千呼萬喚,1月份社融數據終於出來了。貸款方面算是有點起色,不過就目前房地產這一攤子事兒來說,這點錢砸進去感覺也砸不出來個拐點,目前還是繼續觀望到年底,還是那句話——願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今天重點聊聊居民存款的變化:1月份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去年這個時候就已經很高了,結果今年依然繼續高漲,儲蓄不消費的想法依然深入人心,看來大家對於大環境的信心還是不足,需要囤點錢好度過這個寒冬。
但是存款這麼多,通脹也很開心,吃飯已經漲價漲幾輪了,而且是普漲,我剛剛看了下外賣的記錄,之前吃飯基本上三十塊錢搞定一頓,現在四十左右才能拿下,而且味道也不咋地,分量好像還小了。
這只是國內生活的一方面,國外也在盯著咱們兜裡這點錢。我的工作跟歐盟接觸比較多,有時候回去買那邊的服務,那邊的人工確實貴啊,而且漲價漲得讓人窒息,好不容易攢點錢都貢獻給那邊好多。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攢錢是不可能攢錢的,攢不下的。
經常有人有這樣的感覺,每個月收入不多,但是支出不少,工資快覆蓋不住欲望了,於是月光成了常態,但是俗話說的好「每個月光的人都有一顆想理財的心」。可是要怎麼理財呢?有一些小方法還是可以用的。
首先是是12單存錢發,即每月定存,工資一到帳,立馬攢下來一筆,每一筆都是一年期,明年每個月的工資日就可以有利息為自己加薪。具體攢下來的多少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情況下無任何貸款壓力、日常開支也不算特別高的情況下,可以攢下工資的30%左右。12單特別適合那些不想承擔風險又不容易攢下錢來的人。
第二個方法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基金定投,基金定投屬於比較長期的投資,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有點承受能力的可以考慮哦。設置一個定投日,自動扣款,到了止盈點贖回。一般堅持定投的話,年益化收益都是還不錯的。基金定投比較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且沒太多精力去打理的人。
第三是股票,風險高,和別人眼裡的收益高。這個可以適當配置,但是建議一定要控制好倉位,畢竟年輕人除非家境特別優越的,一般來都出於積累資本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經曆本金損失是很難受的。適合經濟能力還可以,且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人。一定要控制倉位,重點強調。
除了上面這些方法外,還有P2P、期貨、貴金屬、國債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很重要!
年輕人在金錢上面做得事情簡單來說應該總結成為四個字:開源節流。在理財上面也應該做到:合乎自己。
怎麼才可以攢下錢來呢?
目前年輕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透支消費,透支未來,每個月都會欠下花唄,借唄,白條等信用消費產品,並不是說它們這樣的產品不好,產品是好產品,但是卻讓年輕人背負了巨額的債務。
不少的年輕人每個月工資到帳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還欠款,然後發現還完之後沒有了多少剩餘的工資,而個人的消費又比較旺盛,剩餘工資等收入無法滿足消費欲望,於是又使用起了花唄等信用消費產品,形成了惡性循環。
每個月可以這樣攢錢:當工資到帳之後,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比如20%或30%等強制存入定期產品,實現強制存款,同時壓縮一些不必要的消費,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慢慢地就可以發現也可以攢下錢來,這就是「節流」。
有哪些適合年輕人的理財方法呢?
我個人推薦年輕人的理財方法是基金定投,選擇優質的幾隻基金,每隔固定時間固定投資,比如每個星期都向某隻基金投資1000元,這就是基金定投。
好處是:只要堅持的時間長(一般來說3至5年),選澤的基金費率低,選擇的基金種類好(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就穩穩可以得到7%左右的收益率,假如市場行情好,還可以得到20%甚至以上的理財收益率。
可能很多人都對基金定投比較陌生,其實基金定投的道理非常簡單,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買籌碼,在股市上漲的時候賣出去,而長期的定投則可以攤薄成本,只等待股市行情變好。
我並不推薦年輕人炒股,因為年輕人應該多努力追求工資的高增長,其實在「追求高工資」以及「追求高理財收益」上,我更加建議年輕人追求高工資。
因為即使你的理財收益率可以達到20%,在本金有限的情況下其實增加不了多少,比如本金1萬元,即使收益率20%,收益也僅僅是2千元,而如果追求工資增長,其實就是增加這個「本金」,帶來的最終收益更高。
所以年輕人應該第一是追求高工資,也就是在事業上努力工作,增加「本金」,其次才是追求高理財收益,增加「理財收益率」,這樣才可以讓最終的收益變得更大。
1、不要借花唄、刷信用卡,不要超前消費。
2、喜歡的東西,先別急著下單,放在購物車裡幾天,也許放幾天之後你就不喜歡了。
3、半夜不要逛購物軟體,腦子不清醒,容易衝動消費 。
4、不要辦健身年卡,辦了健身年卡後你會發現,你很少會去健身房,基本上就等於閒置了,還不如自己下載keep打卡。
5、每個月發工資後,拿出工資的50%存起來,剩下的50%用來合理消費。
6、學會記帳,只有記帳了,才能看到自己有沒有亂花錢,一個月花了哪些錢。
7、一些生活中的小物件可以在拼夕夕上買,會便宜很多。
8、出門能不打車就不打車,儘量坐公交、地鐵。
9、不要熬夜,早點睡覺,養成好皮膚,可以省下大量買護膚品、保健品的錢。
10、隨手關水龍頭、關電,節約電費。
11、衣服、鞋子、包包儘量買簡約百搭款,這樣可以省很多錢。
12、儘量不去點外賣,外賣又貴又不衛生,自己在家做飯省錢又衛生。
13、不要去看直播,進了直播間一般就很難出來,總會衝動消費,畢竟那些主播太會說了。
14、買東西儘量選擇網購,去線下實體店買會貴很多。
15、日用品比如紙巾、洗衣液等可以在大促的時候多屯點,會優惠很多。
16、找工作儘量找包吃包住的,這樣可以省下房租和吃飯錢。
17、大型家電可以買貴點的,畢竟要用很多年,買質量差的還得經常換,划不來。
18、衣服沒有必要買太貴,每年款式都不一樣,買再貴的,到了第二年你也會不喜歡,不想穿。
19、注意身體,儘量不要生病,不然去醫院要花不少錢。
20、不要攀比,比如手機、包包等沒有必要買最新款,這種價格一般都是炒上去的,過段時間會便宜很多。
21、化妝品、護膚品沒有必要屯太多,這些東西都有保質期,買太多根本用不完,到時候過期了又是浪費。
22、亂七八糟可有可無的東西儘量不要買,比如公仔娃娃、各種擺件,這些東西都是中看不中用還費錢。
23、趕緊付首付買個房子,到時候每個月還房貸也等於是變相的存錢,而且要還房貸後就沒有那麼多錢去衝動消費。
24、如果經濟實力一般,可以先不買車,畢竟每個月養車要花不少錢。
25、賭博、寫彩票等少碰,這些賺到錢的概率非常小,基本上是虧錢又浪費時間。
26、搞活動的時候不要為了湊單而湊單,不要覺得東西便宜就買一大堆,這些東西買回來你基本不會用,最後都是在角落裡落灰。
27、花點錢去學習理財,學會讓錢生錢。
28、周末就在家追追劇、看看書,少出去聚餐,聚餐必定要花一筆錢。
29、沒有必要充各種看劇軟體的會員,很多網站都可以免費看劇。
30、少喝奶茶,現在隨便一杯奶茶都要十幾二十塊,一個月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31、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去逛商場,那樣你會在商場買各種吃的。
32、物盡其用,很多東西可以重複利用,比如洗手的水可以拿來衝廁所,不穿的衣服可以拿來當抹布,洗臉巾可以用來擦洗手臺等。
33、巧用醫保卡,醫保卡裡的錢也是錢,不要買一堆沒有用的藥物,家裡儲備一點就好,每逢大長假,用醫保卡裡的錢可以去醫院檢查,有小毛病做做小手術,防患於未然。
34、在換季的時候去買衣服,比當季的便宜很多,可以省不少錢。
35、不要輕易把錢借出去,借錢的是孫子,還錢的是老子,很多錢借出去都是有借無還。
36、家裡頭晚有剩飯不要倒,第二天可以做成炒飯,能省一頓早餐錢。
37、晚上早點刷牙,刷好牙後就不會想吃夜宵,能省夜宵錢。
38、平時洗衣服儘量手洗,可以省電,而且手洗比機洗乾淨,還不容易損傷衣服。
39、少去參加一些沒有意義的AA制聚餐,遠離無效社交,可以省一大筆錢。
40、別人請你吃飯,儘量別去,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到時候你還得回請別人。
41、出門可以帶個保溫杯,這樣可以不用買水、飲料、奶茶等。一年下來可以省不少錢。
42、相機沒有必要買,太貴,現在很多手機像素都很清晰,日常拍照完全夠用。
43、不要頻繁換工作,還是要穩定一點,到處跑很難賺到錢。
44、買菜的時候儘量去菜市場和地攤,可以比在超市買省不少錢。
45、不要去招惹太漂亮的女生,要花很多錢,而且你壓根駕馭不住。
46、儘量辦服裝店、理髮店的會員卡,看似優惠,其實他們是在變相掙你的錢。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年輕人存下錢的方法,當然說了這麼多,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存錢,而是賺錢,只有賺了錢,才能有錢存,如果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那談存錢就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我們應該多去思考,如何能掙到錢,這就考驗我們的個人能力了,總的來說還是要多提升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只有認知上去了,我們才能賺到更高層次的錢。
如果我的觀點對你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如果你有其他觀點,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螞蟻金服《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有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儲蓄也才1389元。
一邊是快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一邊是看起來越來越「窮」的年輕人,如何破局,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年輕人要想攢下錢,只有三個途徑:1、努力增加收入;2、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3、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但是不要盲目購買理財型的保險;
一、努力增加收入
這個年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很重要,當工作沒那麼穩定時,就要確保自己的能力穩定提升,不會被社會輕易淘汰。
一二線城市生活成本高,卻集中了大量優秀的企業,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必要到這些城市闖一闖,奠定更加堅實的職場基礎。一二線城市有更多的機會,只要能力達到要求,月入兩三萬元也很正常。在三四線城市也許月薪只有五千元,一年再節約也不過能攢下兩萬元,如果能在一二線城市立足,一年攢下十萬元也有可能,數倍於前者。
平時多學習,有時間考幾個有用的證書,讀個在職研究生或者MBA,這都是增加職場競爭力的途徑。能力提升了,有更好的工作,收入自然能大幅提升。
對於職場上遭遇天花板的人,跳槽沒有好的選擇,又不願意花時間學習,那麼就應該利用閒暇的時間去賺錢。不管是接私活還是做其他兼職,都能增加收入。送外賣、跑滴滴、做自媒體、代駕、小視頻創業,選擇是相當多的。
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
年輕人普遍背負債務,固然有房價太高的因素,在居住上投入過高,但是超前消費更是核心因素。
一二線城市中如果自己租一個單間,一個月有可能近兩千元,哪怕比較偏僻。如果跟人合租,居住條件再差一些,就可以控制到一千元以內。
如果習慣了叫外賣或者在外面用餐,一天下來吃飯的成本不會低於50元,如果自己做飯,30元就可以吃的很好。
一件衣服幾百元上千元,網上買一件能省一半;手機四五千元的能用,一千多元的其實也不錯。一次遠途旅行近萬元,如果換成短途多次旅行,一年下來也不過三五千元。
年輕人應該養成記帳的習慣,記錄每一筆消費,該花的花,能省的省,知道自己的錢都去了哪裡,平時多看看哪些可以省下,自然就能省下錢。
三、強制儲蓄
開通一家民營銀行的存款帳戶,每個月固定存款,存成一年期以上的智能存款。這樣存款利率能高於4%,接近普通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
餘額寶裡留出夠自己三個月生活的錢,平時攢下的錢可以都存到強制儲蓄帳戶中去。
年輕人其實暫時不需要攢錢,應該不要過度消費就好了,千萬不要用信用卡變成卡奴就好,應該多投資自己,學一技之長,攢錢是從結婚以後開始,如果特別刻意去攢錢,那麼有利有弊,弊端就是會把自己變的縮手縮腳的!和人相處老是算經濟帳,利就是給以後人生做鋪墊,會精打細算過日子,如果是要攢錢,那麼我建議年輕人應該做一個基金定投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