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觀點在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肯定是正確的!
社會主義制度核心價值觀要求:每個人平均享受「耕地,宅基地,非耕地三地權益」;不被任何人剝削;按勞分配;土地必須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
全國人均只有一畝三分耕地,少則三分,多則五畝,並且零星分散,並且是丘林坡耕,缺水乾旱!
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成功案例:
河北省周家莊;四川省寶山村;山西省大寨村;河南省南街村等全國一萬多個鄉村!
有些人認為只有農業集體化才能實現機械化,這觀點對嗎?
農業的岀路,並不是靠著一種什麼模式,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靠一種模式就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太簡單了。
農業機械化,並不是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才是國家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心願。
就我們國家目前多數農村的情況,農民能不能組織起來?走集體化是不是就可以實現農業現代化?
我們國家的農村,除了那些經濟發達地區外,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呈現「空殼化」狀態,集體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村幹部軟弱渙散,集體缺乏凝聚力,農民喪失了集體觀念,農村沒有年輕的勞動力,這樣把農民強行組織起來,僅靠土地怎麼樣來養活農民,農民守著土地過苦日子,這樣的集體化,別說實現農業現代化,就是機械化也要被淘汰。
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不是靠哪個農民能解決的問題,那要靠國家經濟的繁榮富強,要靠國家經濟的投入。沒有國家經濟的發展壯大,用什麼樣的組織形式,都是空話。
很多人都願意拿南街村說事,好像全國的農村,馬上搞集體化,就會全部變成了南街村。未必太幼稚了吧?南街村能有今天的結果,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也是得益於農村改革開放的機遇。如果讓南街村從現在才開始起步,再看南街村會是怎麼樣。
按照國家的設計,農村走城鄉一體化,這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來決定的。我們國家是個大農村,小農業,農業人口多,土地面積少,不能解決這個矛盾,農業就是走什麼樣的模式,都是難以解決農村的根本問題的。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加大縣城經濟的發展,加大二三產業的發展,把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最大限度從土地上解放岀。農村的勞動力有了充分的安排,大家不在僅有的土地上爭嘴,這樣農業機械化就更容易實現,現代化的步伐也會進一步加快。
所以,不要總是圍繞集體化還是單幹來作文章了,還是講究一點實際的好,讓農民安心生產,安心生活,這才是媒體人的責任。
分田單幹往好說就是不懂經濟規律,往不好說就是瞎胡鬧。指望單幹實現農業機械化就是做白日夢,除非三歲以下的孩子相信。只有農業集體化,只有大面積的有計劃的耕作才能實現機械化,一家一戶分到的一條一條的土地連一臺75拖拉機都放不下,連轉彎調頭的空間都沒有,怎麼實現機械化?
今天我們拋開任何ZZ因素,就事論事,題主問的問題,凡是腦子健康的正常人都會有正確的答案,農業集體化才能實現機械化,這種觀點是完全正確的!這就好似1+1=2這麼簡單。有人說:過去集體化為什麼沒有實現機械化?為什麼落後?依我看這種人,一是無知,二是使壞,三是無恥。他看不到那個年代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在一步一步在提高,他看不到那個年代,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開口閉口就是什麼窮、餓、落後,只為達到自己私慾的目的,連最簡單的常識都不顧……。
舉個例子,現在有一千畝成片土地集體種植,和一千畝土地分成幾百戶人家種植,無論是在種子、用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播種、耕地、收割,究竟那個方面省工、省力、省時,經濟實惠?答案肯定是集體成片種植省,而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目前農村的現狀之一:一戶人家最多的也就是十畝八畝地,一是買不起大型農機,二是買了農機大半年閒,三是養不起農機,四是農戶的承包地都是豆腐塊,大型農機根本無路可走……。有些田塊就是僱用農民機械專業戶幫工,也是任由機械專業戶漫天要價,把種地利潤本不高的農民們又盤剝了一層皮。
目前農村現狀之二:由於有些地塊零碎,客觀上是大型機械開不進來,主觀上也造成了大型機械使用效率的浪費,機器好不容易開進來,就二三畝地,個把小時幹好又要開走,造成了機械專業戶費時費工費能源,也是有苦難言……。
有些農民自己外出打工去了,乾脆就把家中的幾畝地撂老人應付式種植,所以農村就出現了七八十歲老人還在種田的怪現象。家中如果沒有老人的,再不把承包地流轉出去集體種植,撂荒就是唯一的辦法了。
我認為這個說法針對的不是地球所有國家:
誰都知道:
首先是農業機械化不適用於土地碎片化;
其次個體小片地不適合投資自用機械化;
最後機械化不適合多品種耕種成片土地。
國外土地私有化,土地集中在農場主資本家的手裡適合機械化。
我國土地國有化,使用權在農民手中機械化耕種採取的是兩種方式。
一是現在正在推行的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二是現有存在的集體經濟形式。
觀點錯了,集體化的弊端太多,就算實現集體經營的機械化,也是難以惠及農民,還得增加組織成本,加重農民的負擔。但有個優點,就是能夠務虛,規模較大,擺拍、或表演出來相當的好看。
個體經營,農民務實,是根據需要而定,能夠精打細算,珍惜手中的飯碗,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不僅是想當然,還是任意捏造事實,否定改革開放。想想剛改革開放時期,鄧公引進多少國外先進設備,中國才有能力進入大機器時代。文革瘋狂排外,手工作業,能造出什麼大機械?一些噴子為了達到污衊改革開放的目的,什麼謠都造。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被他們迷惑
這觀點正確,且是必然。因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現代化。離開了集體就難以做大做強,只有集體,水利建設與維護才能真正突現,因水利是農業命脈。單幹,只能把中國農業推向原始點,難以發展農業。稍有常識的人,是擁護集體發展觀。也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才充滿希望。